① 宋朝有哪些古董,宋朝以前的都可以。
② 国际期货的期货的起源与发展
期货交易是人类贸易史发展的结果(物物交换、现货交易、远期交易、期货交易)期货作为一种交易方式或机制随商业活动不断发展而产生。为了促进商业活动发展,人类探索新的交易方式一直没有中断过。最初人类商业交易方式为物物交换,真正的现货交易从货币作为商品支付手段开始。自从有了货币为支付手段的现货交易,商业成为一种独立活动得到更大发展,商品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交易规模也越来越大,一些文明古国如希腊、罗马等出现了大规模商品交易场所,当时的罗马议会广场就是大宗商品中心交易场所。到12世纪之后,这种集中交易场所在英、法等国得到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并催生了新的交易方式——远期合同交易。1251年英国充许外国商人参与该国季节性交易会,后来交易要求对途中贸物提前签署文件,列明商品品种、数量、价格、预交保证金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出现买卖文件合同现象。1571年英国成立世界第一家集中交易的商品市场——伦敦皇家交易所,其后荷兰阿姆斯特丹也成立第一家谷物交易所。17世纪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还出现郁金香期权交易市场,18世经法国巴黎出现了商品交易所。在东方,具有期货萌芽性质的交易方式也曾出现过。17世纪日本大阪成立大米交易所,出现过把稻谷交换来的米券进行买卖的投机现象,当时的米券价值具有随稻谷价格起落变化的功能。1730年这种交易方式得到政府认可,正名为“帐面结算米”交易。在中国宋朝也出现过“青苗”交易方式。
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问世1,19世纪30、40年代,因毗邻美国中西部平原和密歇根湖等独特的地理位置,芝加哥发展为美国重要的粮食集散地。由于交通状况不佳、库容有限等原因,每年谷物大量上市,商人无法大量采购,以致于谷物价格一跌再跌,而每到春季,又因谷物短缺,价格飞涨。2,为了解决价格大幅起落带来经营风险问题,一些商人一方面在该地交通要道增设了仓库、扩大上市季节采购量,另一方面与粮食加工商、销售商签定第二年春季供货合同,这样通过联连产销,确定了利润。远期合同交易成为粮食商人们解决现实矛盾的重要方式。3,为了使交易活动有效地展开,1848年82位商业自发成立了一个商会组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交易所发展初期主要任务提供一些运输、储存及价格信息方面服务,以方便会员交易,到1851年才提供交易产品远期合同交易。4,在远期合同交易过程中遇上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具体的交易内容包括商品品质、等级、价格、数量、交货时间等,当双方情况或价格发生变化时,很难将合同转手其它人,而且能否执行合同要视对方信誉,确保执行合同的成本较大,执行风险较大,这些是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标准化合约为交易产品,并执行保证金制度,向签约双方收取不超过合约价值10%的保证金,作为履约保证。1882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允许对冲解除履约。1883年出现结算协会为交易所会员提供对冲工具。192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结算公司成立,所有交易通过结算公司结算。至此,期货交易完整了重要的制度创新,标志着现代意义上期货交易真正诞生。
③ 宋朝的首都 大陆期货什么时候结算
郑商所每天都结算啊,当日无负债交易么。
④ 宋朝 有哪六个六个榷货务
榷是专利、专卖的意思。宋朝开国不久,为加强对盐、茶、酒等专卖管制,在全内国设置了六个榷容货务。
十三山场六榷货务是宋代东南地区实施榷茶的最重要机构,十三山场指淮南蕲州王祺、石桥、洗马,黄州麻城,庐州王同,舒州太湖、罗源,寿州霍山、麻步、开顺,光州商城、光山、子安场等收茶场。六榷货务为江陵府(安徽无为)、蕲州蕲口(湖北蕲春)等贮藏批发茶叶的机构。十三山场六榷货务始于东南榷茶,终于嘉家佑四年(1059)。
⑤ 宋朝以前商品交易市场有何特点
A、没有县以上的城市
必需在特定位置B坊和市严格分开
C官府设市长或市令严格管理
C按时开市和闭市
⑥ 宋朝初期的经济制度有哪些
在经济方面,宋朝建立之后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第一,根据土地占有情况制定纳税政策。北宋王朝将全国居民分为主户和客户两类。凡是有土地的人家都称主户,都要向国家交税。那些没有土地的人家被称为客户,他们租种土地,也叫“佃客”。主户按资多寡分为五等:一等户是占田十多顷、数十顷乃至上百顷的大地主;二等户是占田一顷至数顷的中小地主,他们通常被称为“上户”;三等户又称“中户”,主要指占田不多、但能自食其力还较富裕的中等人家;四等、五等户是占田三五十亩或仅几亩的农户,也被称为“下户”或“贫下户”,他们生活艰难,一遇歉收往往被迫出卖土地,在主户中所占比例很大。客户主要是佃农,完全没有土地和生产工具,依靠租种地主田地为生。但北宋时期的客户户籍已经独立,不再依附于地主的名下,与东汉以来的部曲、徒附是大不相同了。田主不能奴役佃户的家属,契约满期佃户可以更换田主,这些都可看出社会的进步。地主靠田租剥削佃户,田租一般都占收成的五成以上。除此之外,高利贷也成为重要的剥削手段,佃农交不起本钱和利息,只好将子女做“佣质”当抵押。一些下户破产之后,政府为了榨取更多的赋税,仍将他们编入主户,“产去而税存”的户数逐渐增多。下户虽然不向地主交租,却要担负官府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因而每至凶年往往出卖土地沦为佃客。如他们每年要交田税、身丁税、各种杂税,有些税可谓横征暴敛,巧立名目。北宋的贫苦农民遭受着严重的经济剥削,因而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的起义就不是偶然的了。
第二,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业生产。宋朝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清醒地认识到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兵之本。北宋建国者一开始就将京都奠立在运河之滨的汴梁(即开封),使全国各地的应贡物品可以经水路系统辗转进京,从而使国家的政治中心处于衣食无忧的境地。但朝廷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基本国策,采取扶持、奖励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措施。宋代历届朝廷都不停地颁布劝农诏书,与过去历代王朝颁布的劝农诏书不同的是,这些诏书不尚空谈,而是针对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责成有关地方官员负责办理或派大臣亲临调查。
⑦ 为什么宋朝末期那么有钱.明朝末期却穷的连军饷都没有
明朝其实并不穷,穷的是天启和崇祯。仅论财政的话,嘉靖开始就很穷了。
明代财政很奇葩,中央分两个财政,一个是国家的,归户部管,一个是皇帝自己的,叫内库。
嘉靖时期很穷,海瑞那句:嘉靖嘉靖,家家干净。很真实。但是嘉靖驾崩之后就不一样了。很多人只记住了嘉靖对裕王(隆庆)很不好,但是都忽略了嘉靖完全是以继承人的态度来培养裕王的。隆庆继位后,推动改革,首要的就是开海,其次是和蒙古贸易。两套组合拳打下来,户部有钱了,内库也有钱了。
到万历即位后,也很有钱,要不然张居正没那么大底气直接变革。搞什么一条鞭法。这个变革的整体基础在于国家货币要多,换句话说要有本位货币,而且数量要很多。在当时来说,就是白银。根据记载,当时中国拥有全世界1/3的白银。可以说一改之前银荒的情况。耳熟能详的万历三大征就是靠着海外贸易支撑起来的。也就是说全是皇帝掏私人的钱就搞定了三场战争。
万历皇帝据说很聪明,但是对待继承人很不好,既不做培养,也不指点。之后就落入了东林党的口袋。
确实得讲,东林党和东南地主阶层脱不开关系,即使不是代理人也是共生的关系。于是关税没了,商税没了,其他各种税种都没了。比如茶税,天启五年在魏忠贤的主持下一年收35万两白银,崇祯元年在东林党的主持下,只收到17两。一年。
所以明朝不穷,但是大资本家提前玩起了代言人的玩法,导致朝廷收不上税,那不穷才是不科学的。
⑧ 宋朝的钱币有那些
宋朝的货币:
第一,宋朝的币制以钱为主,即以通宝钱为主,通宝钱十分复杂,种类繁多,每隔几年就有一种新钱种面世。除铜钱外,还有铁钱,二者并行。
第二,货币流通的区域性,有的地方专用铜钱,有的地方专用铁钱,有的地方二者兼用。这些钱币在一个地区流通,不准运钱出境。
第三,流通混乱。铜铁钱各分大小,铜铁钱之间、大小钱之间作价不一,致使流通无序。
1000个铜钱为一贯.一贯大约是1两银子,这没有明确的对比,因为银子和金子主要作为储存货币的 和现在的国家黄金储备差不多,银子虽然也经常流通,但它也是作为一种特殊货物的,价格也会起伏。
北宋的物价是非常低的,一匹马要10贯左右,一石大米要1贯左右(宋朝是97公斤).具体平常一顿饭,请客下馆子的话几十个筒子吧。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宋代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轻便的货币,铜铁钱都因区域限制而不敷应用,且笨重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交易的发展。
第二,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达,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第三,宋王朝为防北方辽、夏、金人的威胁和侵略,被迫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依靠发行纸币以称补开支,也促进纸币的进一步发展。
大约在宋真宗年间(998——1022)成都的16家商号制作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钱铁流通。这就是最初的纸币。这种交子因是私人发行,所以史家称其为私交子。发行交子的富商称为交子铺或交子户。
由于私交子的信用度较低,交子在流通中不能兑现,引起诉讼。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并在四川设置益州交子务负责交子的发行事宜,次年开始发行交子。这是政府发行的交子,史称官交子。官交子的发行3年为一界,界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每界确定最高发行限额,用铁钱作为发行准备。到了南宋,交子由户部掌管发行。
称提之术:宋朝政府对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办法叫称提之术。其内容主要是3年一界,界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设置发行准备;限制最高发行额。
银会子:南宋初年,还发行过一种代替白银流通的银会子,以钱为单位,面额分为1钱和半钱两种,每年换发一次,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银本位制纸币,但只限于一些地区使用,没有在全国流通。
⑨ 宋朝时中国有多富有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 ,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
宋代的农材赋役制度,大致延续唐末的两税法,但增加了丁税,而差役则甚为繁重造成人民负担,因此王安石变法时有免役法的推行。关于岁入1.6亿贯实为铜钱、米麦、白银、布棉、丝绢、草料等不同物产单位的合加总数,宋代财政最高收入为六千余万贯 ,商税占财政总收入约70%。
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
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3000-4000万两。数量仍然远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
(9)宋朝有期货扩展阅读: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六朝的持续经营,唐末的藩镇割据使得江南的开发程度在唐末时候超过了北方中原,成为财赋重地,于是两宋时期,都不得不依靠始于五代的重商贸的优势保证税收,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在这里兴起。
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太宗时期,每年铸币八十万贯。到神宗熙宁六年,已达六百余万贯。由于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铜钱、白银外流,造成硬通货短缺。真宗时期,成都十六家富户主持印造一种纸币,代替铁钱在四川使用,是为交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仁宗后改归官办,并定期限额发行。
徽宗时期,改交子名为钱引,并扩大流通领域。南宋于1160年(高宗绍兴三十年)改为官办“会子”,会子主要有东南会子(也叫行在会子),湖北会子和两淮会子。但是为防止铜钱北流,宋朝政府规定在与金交界处仍然只能使用铁钱。
与交子不同,会子是以铜钱为本位的,面值有一贯(一千文)、两贯和三贯三种,后增印两百文、三百文与五百文小面额钞票。干道五年定为三年一界,每界发行一千万贯,以旧换新。
由于商贸的发达,是的财政收入不再依靠农业税,于是宋朝不再刻意北伐,进而更加的注重商贸,但是即使是这样大批的农民也并没有多富裕,不过仅仅就是面与饥饿而已,宋朝时期确实很少大规模的农民暴乱。这个也或许是宋朝一直有激烈的民族矛盾。内部的矛盾背压缩的缘故。人民富足的情况是相对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富足。
⑩ 宋朝都有哪些货币
宋朝以前抄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想想看,拿一张面额2000元以上的纸币去市场买东西……),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比如税收、国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岁币“银帛”多少之类),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北宋局部地区出现了纸币)。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但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为银两是历来的流通货币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明清小说的盛行,均按照当时的生活情况为常识对前朝进行描写,如《水浒》、《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而这些作品中的银两价值均以明朝的银价为标准,与原有的文、贯、缗、铢等货币单位搅合在一起,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今人所写较多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武侠小说作品如《射雕》等书中也跟着把古代流通货币统统说成“银两”。但毕竟现代人比起明清时代的人时距更远,对前朝货币制度及银两的实际购买力的认识更加不足,才会经常出现天价馒头、天价酒菜,而认真的读者或观众出于对古代经济情况的好奇应该对“银两”的价值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