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09年被动型基金业绩要好于主动型基金
因为被动型基金来的经营理念认为源跑赢大市是很困难的,所以它尽量减少操作,所以成本比较低,而主动型基金的经营理念认为是可以跑赢大市的,所以它遇到机会就调整持股比例和持股结构,这样出的手续费也多,成本比较高;
另外被动型基金的管理费、申购、赎回费也比主动型基金低;
还有就是09的股市状态了,震荡上升市的情况下,减少操作可以减少成本。因为股价下跌之后总要回归的,所以有利于被动型基金的操作。
㈡ 混合型基金哪种以往的业绩比较好
现在是定投的好时机
定投首选指数型基金,因为它较少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只是被动的跟踪指数,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情况下,长期定投必然获得较好收益。而主动型基金则受基金经理影响较大,且目前我国主动型基金业绩在持续性方面并不理想,往往前一年的冠军,第二年则表现不佳,更换基金经理也可能引起业绩波动,因此长期持有的话,选择指数型基金较好。若有反弹行情指数型基金当是首选。
国外经验表明,从长期来看,指数基金的表现强于大多数主动型股票基金,是长期投资的首选品种之一。据美国市场统计,1978年以来,指数基金平均业绩表现超过七成以上的主动型基金。
因此我建议你主要定投指数基金,这样长期来看收益会比较高!
易方达上证50基金是增强型指数型股票基金,投资风格是大盘平衡型股票。该基金属高风险、高收益品种,符合指数型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
基金经理林飞除了担任上证50基金经理之外该基金经理还担任了指数基金深证100ETF的基金经理,作为指数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其具有较强的指数跟踪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2008年1季报基金经理表示,50指数基金将继续在严格控制基金相对基准指数的跟踪误差等偏离风险的前提下,根据对市场结构性变化的判断,对投资组合做适度的优化和增强,力争获得超越指数的投资收益,追求长期资本增值。
易方达管理公司是国内市场上的品牌基金公司之一,具有优异的运作业绩和良好的市场形象。公司目前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1374亿元,旗下囊括了12只权益类基金和6只固定收益类基金。今年以来公司权益类基金净值排名出现了较大分化,整体业绩有一定下滑,但长远看公司中长期投资实力仍较强。
上证50ETF:上证50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于2004年1月2日正式发布,指数简称为上证50,指数代码000016,基日为2003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点。上证50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优质大盘企业的整体状况。
华夏中小板:华夏中小板ETF的标的指数为深圳交易所编制并发布的中小企业板价格指数,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备选成份股。为更好地实现投资目标,还可少量投资于新股、债券及相关法规允许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㈢ 新手如何通过几个参数选出你想要投资的基金
很多朋友投资理财喜欢购买基金,但是目前我国有多只基金,有些人投资的基金会挣钱,但大多数人却很难挣到钱,作为普通投资人,尤其是新手基金投资者如何能快速选出赚钱的基金呢?
我们经常在网购平台购买手机的时候,会选择几个参数,然后就会把我们的选择范围大大缩小,然后再花一点时间挑一挑就可以了,那么投资基金可不可以通过基金业绩、基金规模、基金稳定性等几个参数来将选择范围缩小,然后再对这些筛选出来的基金做重要基本面分析,再进一步选出符合个人投资偏好的几只基金去投呢?其实类似的办法也是有的。投资基金不像P2P行业,基金行业产品的信息非常完整透明,有很多第三方网站上都可以查询到。
下面就以数据丰富、体验较好的天天基金网为例来筛选。首先要用到的几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参数,是基金的历史业绩、成立时间、规模、稳定性(最大回撤)等,然后再来看基金经理人等非标准化的基本面信息。
1、基金的业绩
一只基金的业绩表现,当然体现在基金的收益率上。但是,看基金的收益率业绩,主要是同类相对比较来看。通常我们会将基金的收益率和大盘(比如上证指数),或者同类型基金的收益率进行比较,看它能否在一定期限内跑赢大盘以及其它基金。除了观测长期业绩,我们还要剔除最近连续6个月阶段排名不佳的基金(除非是因为近期行业不景气影响的可以保留外)。
某只基金的收益率,及相对大盘和同类的业绩比较。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2、基金成立时间及规模
在看基金收益率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基金成立的时间以及规模。能够穿越牛熊、久经考验的基金才是好基金,只有这样的好业绩才比较有说服力。而从规模上来看,基金规模其实不是越大越好的,应该是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从经验上来说,规模十几亿左右的基金相对来说会比较好些,能够较好地平衡赎回压力和灵活操作的矛盾。
3、基金的稳定性
历史业绩不能代表未来,我们还要从稳定性上来评估基金可持续盈利的能力。稳定性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基金业绩的稳定性,另外就是基金经理的稳定性。基金业绩的稳定性,可以从基金的最大回撤指标来判断和筛选。回撤就是基金从最高点下跌的幅度,最大回撤是基金运作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大亏损。回撤越大意味着基金业绩波动就越大,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越低。截至目前国内市场上主动型基金平均最大回撤为49.47%。另一方面,在现实市场中,同一只基金往往有好几任基金经理,不同的基金经理有不同的投资策略、风格和能力。选基金要看基金经理的较长期业绩表现是否优秀,如果基金经理自身也购买了份额会更好。频繁换基金经理对基金业绩的稳定性也会有影响,最好警惕选择这类中途更换基金经理的基金。稳定性的两方面,在最大回撤是标准指标,可以方便筛选过滤;而基金经理的能力、业绩和变动情况,则需要另外花时间去阅读了解。
好了,基金筛选最简单便捷的几个关键指标就是这些。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比如重仓股、第三方评级、机构持仓比例等也可以参考,老司机可以继续深入,新手完成这三个步骤也就差不多了。
当然,基金的收益是浮动的,风险相对也较大,建议大家投资基金采用长期定投降低风险。另外,对普通家庭来说,建议P2P和基金这两大理财品种,最好都各配置一些。
㈣ 为什么基金过往的业绩不能代表未来的业绩
你好!这个很容易理解啊,就像你今次考试考了90分,怎么知道你下次也一回定会有90分或者以上呢?答你今次拿了世界杯,怎么知道你下一次又会继续拿呢?呵呵,过去的只能代表过去,就像我们鼓励差生一样,你只要努力,以后还是能学好的!未来啊,谁都不知道,就这么简单的道理,谁能保证每一次都胜利?
㈤ 请问基金里的同类排名,同类是什么意思
基金里的同类排名是指相同基金投资的类型排名。
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股票基金、指数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等。
在选择基金产品时,最重要的是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适合其的基金排行榜也不同:
1、激进型:适合将大部分资金投资股票型基金,可重点关注全部类型排行、股票型排行。
2、稳健型:适合均衡投资股票型、债券型及货币型基金,可重点看这3类排行。
3、保守型:不适宜买入股票型基金,可重点关注货币型排行、理财型排行。
基金业绩只代表过去,不代表未来,看排名看的是基金业绩是否可持续的概率有多高。在分析基金排名时,需要综合分析短期、中期和长期业绩。
通常来说,短、中、长三个不同期限业绩均排行靠前的基金,往往后期业绩优秀的可能性更大。用“4433排名法则”挑选基金,适合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
关注中长期指标时:
第一个“4”:选择一年期业绩排名在同类产品前1/4的基金;
第二个“4”:选择两年、三年、五年业绩排名在同类产品前1/4的基金;
关注短期指标时:
第一个“3”:选择近半年业绩排名在同类产品前1/3的基金;
第二个“3”:选择近3个月业绩排名在同类型产品前1/3的基金。
一般长期排名靠后的个基往往在判断市场走势与风格上、行业配置与精选个股等能力上多显欠缺,或所属基金公司整体投研实力偏弱有很大关系,需要谨慎对待。
㈥ 哪些主动基金以中证500为业绩基准
河北稳升为您服务。
主动型基金是以人的判断为出发前提的,所以它的持股类型和风格是会有变化的。目前主动型基金一般都是以沪深300为业绩比较基准。
㈦ 基金经理业绩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性还是不可持续性的。
这个问题就好像是在问明年的股市会涨还是会跌一样。我只能说有些基金经理的业绩可持续,有些基金经理的业绩不可持续。社会科学就是这样的,只要跟人打交道了,不确定性就是唯一可以确定的东西。
㈧ 长期业绩较好的指数基金有哪些
这是按照历史业绩排名前十的指数型基金,可以看出深证指数基金的长期业绩是比沪深300指数基金的业绩好一些,其中易方达深证100ETF、融通深证100以及嘉实沪深300是知名度较高的指数基金,在指数基金中的业绩也较好。本榜单仅供参考。
序号 代码 名称 投资风格 最新净值 累计净值 成立日期 成立以来涨幅
1 159901 易方达深证100ETF 指数型 0.7502 3.6755 2006-03-24 266.90%
2 161604 融通深证100 指数型 1.2200 2.5830 2003-09-30 258.11%
3 180003 银华道琼斯88精选 指数型 0.8303 2.6303 2004-08-11 248.36%
4 200002 长城久泰中标300 指数型 1.1248 3.9848 2004-05-21 191.00%
5 160706 嘉实沪深300 指数型 0.7498 2.6178 2005-08-29 187.04%
6 159902 华夏中小板ETF 指数型 2.7270 2.8270 2006-06-08 183.75%
7 161607 融通巨潮100 指数型 0.8410 2.3550 2005-05-12 177.90%
8 050002 博时沪深300 指数型 0.7857 2.7657 2003-08-26 149.85%
9 519180 万家上证180 指数型 0.6191 2.9591 2006-11-22 147.45%
10 510050 华夏上证50ETF 指数型 1.8520 2.3660 2004-12-30 142.47%
㈨ 基金是不是历史业绩越高越好
结论是否定的,跟踪的历史业绩记录既可能是有帮助的,但也可能是来捣乱的。
从历史业绩进行推断的主要陷阱包括以下几点。
1、潜在风险
历史业绩误导性的主要表现是未知风险。在一个基金的存续期中,投资策略可能对于某个小概率事件进行了风险暴露,而恰巧这段时间没有发生这个事件,因此历史业绩没有反映。在这种情况下,历史业绩是不具代表性的,或者说,具有极强的误导性。这里的核心概念已经在第4章中进行了讨论。
2、数据相关性陷阱
图6-1展示了债券市场在过去30年的强劲上涨。想象一下:在广泛使用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中使用债券这个投资标的。在给定的波动率(作为风险度量)条件下,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会给出一个最高预期收益的投资组合。这个模型的结果是基于历史上各个投资标的的预期收益和波动率,以及它们互相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计算的。一般来讲,债券的上涨势头越强越稳定,在最优投资组合中的占比也就越高。
图6-1美国国债期货主力连续合约
注:期货主力连续合约图表展示了连续持有国债期货多头的净值变化,并考虑了合约展期的价格调整。
在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中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历史数据是未来决策的可靠依据。这个假设合理吗?具体到债券,过去30年的业绩和未来业绩的相关性有多强?债券市场长期牛市的驱动力来自从1980年开始的商品熊市和同期的低通胀。虽然自2002年开始商品市场触底反弹,但是通胀继续低迷,后者得益于2008年及之后的经济危机。债券的长期牛市(或者说,利率的长期下跌),与自1979~1980年开始的两位数的通胀率下跌到2008年后期不足2%的通胀率的这个大势,是亦步亦趋的。
然而,债券的未来前景与过去的历史业绩似乎并无关联。债券利率已经从1981年的15%跌到目前的3%,无论如何展开想象的翅膀,未来下跌的空间都是极其有限的。对于未来的预测,过去利率的下跌(债券的上涨)不仅仅没有指导性,更是一个“不可能”指标。我们很难想象未来30年,利率可以从3%跌到-12%。相反,利率长期大跌之后,大反转倒是很有可能。得益于快速发展的世界经济带来的强劲需求,商品价格已反转形成长期上涨趋势。到目前为止,由于较高的失业率,尽管商品上涨,通胀还是保持低水平。不过,随着失业率的改善,通胀率似乎也要重拾升势。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的延迟效应叠加了对于债台高筑的担心可能导致未来长期内上升的通胀和利率水平(也就是下降的债券价格)。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过去在牛市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在未来可能是导致熊市的因素。过去的债券牛市是由于长期以来利率从非常高的位置跌落至非常低的位置,而未来的下跌空间已经十分有限,进入上涨轨道的可能性反而会很大。进一步来讲,利率的长期下跌说明利息收入已经充分地下降了。在此背景下,过去30年债券市场的昂扬走势更像是未来债券会持续走低的理由,而不是在一个投资组合中提高债券权重的理由。
历史业绩仅仅在历史能够推断未来的时候有借鉴意义。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没有理由做此假设。就像债券的例子一样,有时候,过去的历史业绩其实是一个反向指标。在没有搞清楚过去如何推断未来之前,千万不要用历史业绩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3、过高的收益率可能反而是坏事
优异的收益绩效未必就是一个好的指标。有时候,过高的收益率反映了基金经理倾向于承担更大的风险而不是其优秀的管理技能。来看一下1998~1999年股票长/短仓的明星基金经理。那些重仓科技股股票(尤其是互联网股票)的基金经理会大幅跑赢市场。这段时间内,越高的风险暴露——在互联网股票上持有重仓——意味着越高的业绩表现。市场对于持有过高估值,而在基本面上一文不值的股票的基金经理给予了过高的回报,从而导致了这些股票更高的价格。那些小心谨慎、克制自己不过度投机的基金经理大幅跑输市场。因此,在2000年年初选择基金经理的投资人很可能倾向于选择风险最大的投资组合而不是最高水平的管理技能。大多数在1998~1999年表现最好的基金经理在随后2000年3月开始的互联网泡沫中伤亡惨重,整个科技板块巨幅下跌直到2002年。
另一个优异表现来自过高风险而不是管理水平的例子是2003~2007年采用信贷利差策略的对冲基金。擅长高收益债券投资的偏多的对冲基金得益于债权收益和资金成本的价差而表现出色。利用杠杆,价差带来的利润翻了好几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杠杆可以提升利润,但随着信贷利差的收窄或者拉大,资本成本的收益和损失也会同步放大。2003~2007年,高收益债券的信用利差逐步缩窄,意味着资本收益提高了利息收入。那些用了最高杠杆和承担了最高信用风险的基金经理同时受益于利息收入和资本收入(由于利差的原因)。因为信贷息差并未急剧扩大以反映长期暴露的风险,所以由增加杠杆而承担的额外风险并不显著。那些根据过去3~5年的历史业绩,在2007年年中,选择信贷利差对冲基金的投资人很有可能选择了那些承担最大信用风险而不是拥有最高管理技能的机构。可悲的是,信贷利差的急剧扩大,导致杠杆下的成倍损失,那些承担最大信用风险的对冲基金在随后的两年内糟糕透顶。
投资陷阱在于有时候过去优异的业绩其实反映了负面的过高的风险,而非正面的过人的管理技能。如果市场条件十分有利,过高的投资风险将不被察觉—非常合拍的市场条件导致了优异的业绩。而且,某些极端的行情鼓励了投机(例如,互联网泡沫、信贷利差泡沫),而这些狂欢大大加剧了市场往后形成拐点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过去不仅仅没有代表性,还具有严重的欺骗性。投资人必须要理解助力优异业绩的原因并且合理判断未来是否能够延续辉煌。2000年年初重仓互联网股票的基金经理可能会有一个漂亮的业绩曲线,但是理解背后原因的投资者才能对此风险保持警惕。正如保罗·鲁宾(Paul Rubin)指出的,“千万不要被牛市中的光环冲昏头脑”。
4、无可比性
考虑以下两个在策略池中候选的基金,我们以最大回撤作为主要的选择标准。
(1)基金A:最大回撤25%。
(2)基金B:最大回撤10%。
哪个基金的风险更大?许多读者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幼稚的问题。难道不是很明显基金B的风险更小?错了,未必是!事实上,以上的信息完全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假设我们提供更多信息,如下所示。
(1)基金A:最大回撤25%,历史业绩时间7年。
(2)基金B:最大回撤10%,历史业绩时间3年。
如果更小回撤的基金历史业绩的时间也更短,我们实际上无法判断哪个基金的风险更小。如果基金A在最近3年的最大回撤仅仅5%(相比基金B的10%),那么似乎基金A的风险就更小。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基金B如果也有7年历史业绩的话最大回撤是多少:也许会远超过基金A的最大回撤。
公平起见,比较必须基于相同的时间段。正如上例,如果最大回撤是主要的比较标准,比较就必须从两者都有的业绩时点开始,而不是从各自的起始点。对于其他比较标准,也是一样。
假设我们想比较两个偏多股票型对冲基金的平均年化复合收益率。基金A从1995年开始,基金B从2000年开始。如果比较是从各自的起点开始的,那么基金A拥有了巨大无比的优势,因为它在前几年的牛市里面进行了交易而基金B没有。在这个例子里面,拥有更长历史业绩的基金获得了优势;但在另一些例子里面,结果是反过来的。比如说,从1997年中期开始运作的基金会比从1999年初开始运作的基金吃亏许多,因为它经历了1997~1998年的熊市。同样的,我们可以通过将起点对齐,来避免比较上的误区。
对于基金的比较必须基于相同的基准,请记住以下这些原则。
(1)时间段。就像上面例子所讲,如果两个基金是从不同时点开始的,那么统计数据必须要从两者时间段一致的历史业绩中进行计算。
(2)策略风格。比较两个不同策略风格的基金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的业绩往往取决于对应的市场特征。将偏多股票型对冲基金和固定收益套利基金做比较是不合适的。因为在趋势上涨的市场中,前者占有巨大优势;而在趋势下跌的市场中,后者占有巨大优势。
(3)参与交易的市场。相比管理技能,市场环境对于业绩的影响往往更大。即使两个基金经理是采用同一类交易策略的,但如果交易不同的市场,业绩结果也会大相径庭。举例来讲,假设两个做趋势跟踪期货交易的对冲基金(CTA),一个只交易商品期货,而另一个只交易外汇期货。当一个市场发生了巨大的趋势,而另一个市场窄幅震荡(一种非常难赚钱的市场环境),比较结果其实只反映了市场的趋势特质,而非基金的管理水平。
5、过长的历史业绩往往失去意义
通常认为长的历史业绩会比短的历史业绩更具有说服力。这个常识其实并不一定完全正确。由于以下原因,更长的历史业绩可能并没有实际意义。
(1)策略和投资组合发生了变化。资产管理规模的快速增长会使得投资策略和交易市场发生巨变。举例来讲,长短仓股票对冲基金往往受益于小市值股票的高速增长。随着管理规模的增长,仓位被迫往更大市值的股票迁移;小市值股票的仓位配比被迫降低或者完全放弃。此举可能大大降低该基金的未来业绩。因此,早些年的历史业绩对于当前的管理风格并不具有说服力;或者说,利用太久远的历史业绩可能会高估该基金的未来潜力。
(2)策略效率在衰退。一个基金早些年靓丽业绩的主要驱动力很可能由于市场结构的变化或者竞争对手的进入而发生衰退。因此,由于之前的市场环境更为有利,早些年的收益率会远高于最近几年的收益率。可惜的是,昨日不再来。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做趋势跟踪策略的CTA取得的长期骄人业绩。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趋势跟踪CTA的年化收益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随着更多使用类似策略的CTA基金进入,这类策略的回报/风险比率大大降低。一般来讲,那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CTA基金在前期的业绩会远高于当前水平。我们经常见到历史业绩中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是光彩熠熠而在此之后平淡无奇。由于助力辉煌业绩的市场环境很难重现,因此把相应的历史业绩作为未来潜力的佐证,似乎是“水中月、镜中花”。
(3)基金经理发生了更迭。拥有长时间历史业绩的基金往往更换了基金经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基金的创始管理人由于成功的业绩,很可能升迁至管理岗位,而雇用或者指派其他基金经理来负责此基金。有些时候,原先的基金经理可能部分或者完全退休。另一些时候,在大机构内,虽然原先的基金经理离开或者被另一个取代,该基金仍然挂在其名下。当一个基金的管理人发生了重大更迭,早期的历史业绩一般是没有意义甚至是捣乱的。
以上任何一个原因都能导致长的历史业绩并没有比短的历史业绩更有说服力。
◆ 投资误区1:利用历史业绩作为未来投资决策的依据是合理的。
真相:正如我们在债券例子中指出的那样,如果有理由相信助力过去优异业绩的历史条件在未来不会重现,那么历史业绩就没有意义。同样的,如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助力过去优异业绩的投资策略会发生衰退,那么历史业绩也不可信。
◆ 投资误区2:中等回撤下的历史高收益,一般是个优点。
真相:有时候,过高的收益率反映的其实是在有利的市场环境下承担过高的风险,而不是高超的资管技能。如果某个风险是小概率事件,而恰恰在基金存续期没有遇到该风险事件,那么历史业绩所展示的证据是不足够的。理解业绩背后的来源对于分析未来的潜力至关重要。
◆ 投资误区3:在定量的评价中,拥有较高回报/风险比率的基金经理比拥有较低回报/风险比率的基金经理来得要好。
真相:经常可以见到,不同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从不同的时间节点开始,而他们的业绩往往是由不交叉重叠的时间段的表现所决定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只比较相同的时间段(而不是从各自的起始点开始)。另外,交易相同市场并且采用类似策略的基金经理之间的比较才有意义。
◆ 投资误区4:越长的历史业绩越有意义。
真相:有时候,如果在管理期发生了重大变更,越长的历史业绩其实越没有意义。事实上,越长的管理期越有可能发生重大变更。
㈩ 基金问题
分散化投资可以规避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而长期投资可以规避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风险。投资者规划自己的资金使用计划时,如果是准备进行10年以上的投资,那么介入时点选择并不太重要,基于中国经济的良好预期,任何时候买进它的股票都没有错。但如果是一两年的短期投资,6000点以上再买股票型基金或指数型基金就要掂量掂量了。
正如我以前回答别人问题常说的,定投首选指数型基金,因为它较少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只是被动的跟踪指数,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情况下,长期定投必然获得较好收益。而主动型基金则受基金经理影响较大,且目前我国主动型基金业绩在持续性方面并不理想,往往前一年的冠军,第二年则表现不佳,更换基金经理也可能引起业绩波动,因此长期持有的话,选择指数型基金较好。若有反弹行情指数型基金当是首选。
国外经验表明,从长期来看,指数基金的表现强于大多数主动型股票基金,是长期投资的首选品种之一。据美国市场统计,1978年以来,指数基金平均业绩表现超过七成以上的主动型基金。
因此我建议你主要定投指数基金,这样长期来看收益会比较高!
我推荐嘉实300和大成沪深300.
嘉实300:本基金以拟合、跟踪沪深300指数为原则,进行被动式指数化投资,力求获得该指数所代表的中国证券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投资沪深300指数的有效投资工具。本基金认为,中国经济将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宏观经济基础。沪深300指数可以充分代表中国证券市场,本基金通过指数化投资方式投资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票,为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投资工具。
在指数基金中,嘉实沪深300基金投资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基金进行被动式指数化投资,实现对对沪深300指数的有效跟踪,谋求通过证券市场来分享中国经济持有发展的成果。可以说,基金通过指数化投资方式投资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票,等于把中国证券市场装在一个蓝子里,为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投资工具。
大成沪深300
推荐理由:选择基金定投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将风险摊平、降低平均成本,因而定投宜选择波动大的股票型基金,尤其是指数基金。虽然短期来看,股指涨跌难料,但从长期来看,股指总是上涨的,而主动投资的股票基金对市场热点的把握很难做到次次准确。国外经验表明,从长期来看,指数基金的表现强于大多数主动型股票基金,是长期投资的首选品种之一。该基金以拟合、跟踪沪深300 指数为原则,进行被动式指数化长期投资,力求获得该指数所代表的中国证券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从中国资本成立以来至今,上证指数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而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是两市前300只权重股,覆盖了沪深市场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该基金的过往业绩在同类基金中表现突出,建议可成为定投的首选基金之一。该基金的管理人为大成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首批获准成立的老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07年9月,管理的基金资产达1100亿元左右,是目前国内管理证券投资基金数目最多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另外面临现在的股市,我个人给你提几点建议:
1,在基金的组合方面你可以选择一些平衡型基金,大概占仓位的20%左右吧,轻仓配置些混合型的基金,以此来分散投资风险,我以前回答别人问题的时候说过只要长期持有3年以上,任何基金都没问题。不过我们最好关注一些大公司的产品,比如南方,博时,华夏,嘉实等,这些公司的实力雄厚,规模大,目光长远,相比较而言更稳妥一点。
对此,我的推荐是:华夏回报
华夏回报是一只以大盘股投资为主的配置型基金。基金风格十分稳健,尤其从本轮市场调整以来,华夏回报对仓位控制得相对谨慎,减仓的力度很大,有效地降低了市场风险;从行业配置看,基金注重配置主流行业,如金融、金属。但是在季度行业调整配置调整方面还是显示出较强的灵活性。从持股特点来看,华夏回报持股相对稳定,换手率相对较低于同类型,但在市场趋势性转变时基金的调整力度还是坚决的,这有利于基金对投资时机的把握。
受基础市场大幅下跌影响,华夏回报预见性以及谨慎的操作手法值得很多基金借鉴,该基金从2007年三季度以来一直保持谨慎减仓,减仓幅度高达20%,同时对债券以及现金类资产的配置,使得基金业绩长期保持相对稳定。这也使得基金大受追捧,基金规模也快速膨胀。这一点华夏回报和华夏系基金保持一致,大规模谨慎操作,这也是华夏系基金在本轮调整中跌幅相对较小的原因所在。
从近两周市场表现来看,华夏回报还是保持基本稳定的业绩。因此综合来看,华夏回报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2,我还是觉得大家还是要认真钻研一下他们各自的产品,找适合自己的,在自己不疯狂的时候合理布局,更多地关注基金的投资组合,是否包含大公司,现在半年报都出来了,看看他们的组合是不是较以前比没多大变动,组合和他们公司的投资理念是否一致。
3,一定要用闲钱来买股票型基金,我以前说过,如果实在不行那么就投资货币型基金或者风险小一点的债券型基金,你要动脑筋思考自己的投资策略,而不是盲目跟风,在股市上死的最惨的就是追涨杀跌的。
债券型基金本人的推荐是:长盛债券
长盛中信全债基金是一只债券增强型指数基金,跟踪中信全债指数。但事实上投资特性类似于偏债混合基金,其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15%。该基金持股风格随市场行情转变较为及时,06、07年重仓持有大盘股而积累了一定的收益,08年持有中盘股适时规避大盘股调整带来的风险。作为债券类基金中唯一一只跟踪全债指数的基金,我们看好长盛债券的后期表现。
祝你投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