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服务产业园期货数据中心

金融服务产业园期货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1-10-02 20:55:37

❶ 浐灞生态区的园区相关

浐灞生态区不是生态保护区,而是一座都市型的生态区,生态化的商务城。致力于打造中国第三代新城,打造中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并形成了区内六大发展板块:
■ 浐灞总部经济区——自然与建筑媲美 再造一个北部新城 城市新中心的经济新城
浐灞总部经济区位于北辰大道(东二环北延伸线)以东,广安路(北二环东延伸线)以北,北三环以南,浐灞河以西。与西安行政中心近在咫尺,是未来西安规划的城市新中心所在。
总部经济区以优美的滨水景致和办公环境,倡导“在花园中办公”的理念,形成企业总部集聚效应,打造一个自然与建筑媲美的经济新城。其中核心区位于浐灞生态区浐河与灞河交汇处西岸,处于浐灞生态区核心地段,与已落成运营的超五星级凯宾斯基酒店隔河相望,占地面积约15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由商贸办公、科研办公、创意产业、商业文化及生态酒店等五大板块组成。
浐灞总部经济区建设拥有100余亩水面的内湖及纵贯其中的景观水系,集中配套体验式风情商业中心。稀有的水岸滨水办公环境将吸引包括科技研发、建筑设计、体验商业、咨询服务、策划广告、文化艺术以及数字娱乐传媒与出版服务的企业总部或企业研发中心、结算服务中心、营销服务中心入区,以打造中国西部智能化、低密度、生态型并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人才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总部企业集群。
■西安金融商务区
西安国际大都市金融核心西安金融商务区位于浐灞生态区浐灞半岛,陇海铁路以北,浐河东岸,灞河西岸,浐灞大道以南区域。在坚持生态金融和金融生态高度融合前提下,西安金融商务区已确定了“一核、两带、三片区”的产业空间结构。一核是金融商务核心区,将建设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总部,大型企业、泛金融机构总部。两带是灞柳西路灞河景观展示带和桃花潭浐河景观展示带。三片区则包括依托浐灞商务中心,形成区域政务中心、文化中心和投资服务中心的北片区;包括商业、娱乐、休闲、金融博览、公寓和住宅等配套设施的东片区;包括金融机构数据中心、清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银行卡中心、呼叫中心、培训中心、灾备中心,金融外服务和金融培训服务基地的西片区。
西安金融商务区规划经过10-15年发展,将西安金融商务区打造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金融核心区、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服务支持基地、中国西部区域金融创新试验区。同时,具备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载体、区域性金融总部基地、区域性金融服务外包基地、区域性金融博览和培训中心及新兴金融市场孵化基地等承载能力。
■商贸园区——西安的世界贸易中心
浐灞商贸园区即浐河西岸老工业基地改造区。以提高城市质量为主导,以现代楼宇工业为基础,以时尚创意产业为先导的商贸园区坐落浐河西岸,将树立综合购物及休闲的西安世界贸易中心,成为引领新西安发展的领袖区域。
■世园园区——西安递给世界的一张耀眼名片
2011年西安世园会是继2005年澳门东亚运动会、2006年沈阳世园会、2007年长春亚冬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沈阳奥展会、2009年哈尔滨大冬会、2009年高雄世界运动会、2009年台北听障奥运会、2009年香港东亚运动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0 2011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之后,在中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盛会。由中国国家林业局、中国贸促会、中国花卉协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西安市人民政府承办。主题是“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1西安世园会会址位于浐灞生态区广运潭景区,地处灞河东岸,会址占地41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88公顷,属A2+B1级别的国际性园艺博览会,会期共183天。在这183天中,世园会的花海绿波,聚焦世界的目光将向世界展示西安绿色、现代、活力、时尚新形象:西安不仅是一座历史古都,还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更是环境优美、绿意盎然的生态化新城。
随着世园会的成功举办,西安城市的整体价值将会得到极大提升和充分兑现。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引擎,充分发挥世界级博览会的品牌效应。未来的世园园区还将启动中亚贸易区及世园周边区域的配套建设,重点发展旅游、会展、花卉、房地产等产业,提升区域聚集力。
■湿地园区——西安人家门口的湿地公园
在西安人的家门口,在灞河入渭口处的三角地带,即将建成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作为西北首批国家湿地公园之一,作为中国西北首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陕西省第一批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项目区域,浐灞湿地园区依托灞河入渭口自然资源,将着力培育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循环经济、科普教育等生态产业,进一步提升西安城市人居品质。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灞河与渭河交汇口区域,沿灞河两岸东西分布,加上天然灞河河道,湿地公园总面积为1万余亩,计划投资总额16亿元。
预计2年后西安人就能在家门口游览湿地公园,领略 “灞柳风雪”、 “芦荡惊鸿”等原生态美景。
浐灞湿地园区分布有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西安医学院等多所大学,并规划有浐灞低碳经济产业园。
■雁鸣湖园区——西安宜居的示范区
雁影翩翩,水域广阔的雁鸣湖园区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已经吸引恒大集团、绿地集团等投资开发,将着力发展高尚生态房地产业以及旅游、休闲、娱乐产业,使之成为西安乃至西北宜居示范区。打造浐河酒吧一条街、滨河美食新天地,使之成为西安及西北休闲娱乐规模最大的聚集区。 西安金融商务区是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在西安成立的唯一金融商务区,是实现把西安打造成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在西北地区形成西安金融中心战略高地的重要保证。坐落于浐灞的西安金融商务区也是浐灞生态区的重点项目之一。同时也可以认为西安金融商务区是泛浐灞CBD的核心按照《西安金融商务区发展规划纲要》,西安市力争到2020年,在浐灞生态区内打造“金色”金融与“绿色”生态交相辉映的生态型金融商务功能区,使西安金融商务区成为西安国际大都市的金融核心区、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服务支持基地、中国西部金融创新实验区。
地缘优势 浐灞有条件建成西安“陆家嘴”
按照规划,金融商务区位于浐灞生态区核心位置——浐灞三角洲的南部,毗邻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与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主会址隔河相望,总用地约7000亩。
西安金融商务区以构建西部区域金融中心为指向,以浐灞生态环境为特色,建设中国生态型金融商务功能区。金融商务区所处的浐灞生态区抱两水、依三塬、连秦岭,在中国北方城市中具有较强的唯一性。规划中的百亩中心绿地、千米绿化廊道,充分体现了金融区的生态景观理念,辅以浐河、灞河接近5公里的亲水岸线,能够使西安金融商务区有条件建设西安的外滩和陆家嘴城市景观。
除了生态优势外,区域交通优势明显。周边有5条高速公路,区内有“六纵十二横”的市政路网,与城市中心实现全面对接,通过城市三环到达高新、曲江、经开区均不超过20分钟,到机场不超过30分钟。
空间布局 一核、两带、三片区
根据规划,西安金融商务区总体布局分为一核、两带、三片区。一核:金融商务核心区,位于紧邻浐灞河的中心位置。建设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总部,大型企业、泛金融机构总部。 两带:灞柳西路灞河景观展示带和桃花源浐河景观展示带。三片区:北片区,位于安邸桥立交以北,构成区域配套服务平台,依托浐灞商务中心,形成区域政务中心、文化中心和投资服务中心;东片区,位于东三环以东,形成金融配套服务平台,包括商业、娱乐、休闲、金融博览、公寓和住宅等配套设施;西片区,位于东三环以西,构成金融后台服务平台,包括金融机构数据中心、清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银行卡中心、呼叫中心、培训中心、灾备中心、金融外包服务和金融培训服务基地。
定位和目标 2020年 20家金融机构总部落户
西安金融商务区定位是经过10-15年的努力和发展,把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成为西安国际大都市的金融核心区、关中天水经济区金融服务支持基地和中国西部区域金融创新实验区。
按照规划发展目标,西安市力争将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成全国性、地方性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总部基地;各类金融机构服务后台和金融创新研发基地;以金融服务外包为主的服务外包基地;以金融服务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预计到2020年,吸引包括地方性银行总部、保险机构总部、证券信托机构总部和风险投资机构总部在内的,20家以上金融机构的总部,建成金融机构的总部基地;吸引10家以上全国性、地方性金融机构设立数据备份、呼叫中心和银行卡等后台机构,建设区域性后台服务基地;吸引100家以上现代服务外包企业,打造服务外包基地;吸引1000家以上商务机构,建成现代服务产业聚集区。
据初步估算,到2020年,金融商务区区内金融业增加值占西安市金融业新增值部分的50%以上,占陕西省金融业新增值部分的30%以上,对陕西省金融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金融业带动商务、会展、旅游、物流、文教、房地产等产业实现增加值300亿元,为社会提供15万个就业岗位。
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三步走
起步阶段(2009-2011年),争取5家左右的金融机构和10家左右的商务配套机构入区,到2011年初步形成金融商务区的总体格局。
拓展阶段(2012-2016年), 用4年左右的时间,吸引10家以上金融机构总部,5家以上金融机构后台,30余家服务外包企业入驻,并争取在省市政府主导下开发1-2家准金融市场;到2015年金融商务区将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综合配套设备齐全、对金融机构和高端人才具有吸引力的地区。
深化阶段(2017-2020年), 最终完成聚集100——130家金融机构和1000家商务机构的目标。金融商务区进入“低扩张、高增长”的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乃至西北五省区域内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核心载体。
西安金融商务区七大产业方向
1.区域性金融机构的总部基地、后台服务基地与金融服务外包基地。
2.服务能源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区域性远期交易期货交易中心、西部资源产权交易中心和西北能源金融中心;
3.服务现代装备制造业,在区内建造大型机器设备的融资租赁中心;
4.服务科技资源转化,在区内大力发展科技型创业企业及中小企业股权登记与交易和融资中心;
5.建设西部区域性机构信用调查与评定中心、金融商务服务机构聚集区以及不动产金融中心;
6.借助生态区概念和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将金融商务区建设成为区域性环境交易中心;
7.凸显金融文化特色的西部金融配套服务产业中心。
目前,西安金融商务区所在的浐灞生态区基础设施已具备,现在正在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和相关项目在区内聚集。今年他们已与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签订建设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与中登集团达成协议建设“苏陕金融大厦”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与香港香江集团签订协议,合作建设财富中心项目,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其它金融机构和商务项目入驻。 西安世园会将于2011年4月至10月在浐灞生态区盛大举行,会期183天。园区共占地600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2000余亩,陆地面积4000余亩。按照园区规划,这4 0 0 0余亩陆地园区分为永久保留区和改造用区。
永久保留区集中了天人长安塔、创意自然馆、温室等世园会标志性建筑和主要园林园艺景观。世园会闭幕后,该区域将永久保留,为西安未来留下一份宝贵的花卉园林财富。改造利用区占地2000余亩,在世园会闭幕后将修建文化创意主题公园,建设世界级的大型主题乐园,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利用。 2010年7月17日,西安浐灞国家生态区建设技术评估通报会在西安召开,经过国家环保部生态司技术评估组为期3天的考察,浐灞生态区通过国家生态区建设技术评估。至此,浐灞向正式成为国家生态区迈出了重要一步。下表给出国家级生态县区名单以供参考: 国家级生态市县区名单(2011) 省份 县(县级市)区 江苏省 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江阴市、太仓市、宜兴市,无锡市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吴江市,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高淳县,南京市江宁区,金坛市,常州市武进区,海安县 上海市 闵行区 浙江省 安吉县、义乌市、临安市、桐庐市、磐安县、开化县 安徽省 霍山县 北京市 密云县、延庆县 天津市 西青区 广东省 深圳市盐田区、中山市,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 四川省 双流县、成都市温江区 陕西省 浐灞生态区 辽宁省 沈阳市东陵区、沈北新区 山东省 荣成市

❷ 上海浦东金融产业园都是有哪些公司

1:正确名称为抄: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上海浦东银行卡产业园)

2: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引进了中国银联、平安保险、中国银行信息中心(上海)、交通银行数据处理中心(上海)四个项目。

3: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是国家级高科技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继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之后又一个重点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基地,是以金融信息服务和金融业务流程外包(BPO)为核心,以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金融技术服务为支持的高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区

4: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卡园二路108号8号楼

5:途径公交车:636路、 989路、 1039路

❸ 在新华1949文化金融创新产业园工作是什么体验

我公司就在车公庄这边新华1949园区里面,这个园区大体的建筑风格都是那种工业风钢筋柱红砖墙,但是又配合上现代西式装修风格,使得整个园区有点法国蓬皮杜博物馆那种感觉,当然了相比蓬皮杜内敛一些。据我所知这个园区以前是新华印刷厂改建的,所以很多栋建筑的墙上能看到一个铜牌子,能知道这个房子之前在印刷厂里是干嘛的。吃完饭后我还蛮喜欢在园区散步的,很舒服。(P.S.园区食堂是真的挺好吃的。)园区里有不少银杏树,平时是嫩绿色,阳光洒过非常好看,到了秋季又变成金黄色,特别美。园区里还有餐厅和咖啡厅,装潢十分有格调,有时候约见客户也会选择这里。交通也蛮方便的,通勤的时候坐六号线到车公庄,下地铁几步路就到了。

❹ 虹口区对冲基金园区有多少家私募

作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的具体行动,以及打造虹口区财富管理高地,实现虹口新崛起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内首个专业型功能性对冲基金集聚地――上海对冲基金园区于2013年10月18日在虹口北外滩正式开园。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屠光绍为上海对冲基金园区揭牌。12(数字以当天实际情况为准)家对冲基金机构负责人从有关部门领导手中接过首批入驻园区企业铭牌,标志着上海对冲基金园区正式投入运作,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对冲基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对冲基金是业界公认的投资管理高级形态,它通常以追求绝对收益为主要目的,以量化套利为盈利手段,被称为资本市场上另类投资。目前全球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在2万亿元美元左右,其中美国占据了60%的份额。我国的对冲基金产业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业机构也基本以民间私募基金为主体,但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上海市虹口区在近年来区域金融集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的东风,启动了对冲基金园区的建设工作。
上海对冲基金园区以向入驻对冲基金提供全面、专业、高效的服务为主要目的,在园区内着力构建一个由银行、券商、基金公司、金融数据服务商、第三方销售机构等组成的优良的金融生态体系,确保有效降低入驻企业的经营成本,营造有利于对冲基金业务开展的经营、生活环境。同时,入驻企业还将在引导基金、人才激励、财税扶持、物业租金、医疗保障、交通设施等诸多方面,享受一系列由市、区两级政府提供的优惠扶持政策。
按照规划,园区在今后几年内将采取边运作边建设、稳扎稳打、逐步升级的发展思路,力争将园区打造成国内对冲基金集聚、创新和海外对冲基金的引进试点园区,最终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财富管理特色园区。
中国证监会基金部、上海市金融党委、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证监局以及中国基金业协会、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等10多个部门单位领导和100多家金融企业和机构出席了揭牌仪式。

首批入园企业,12家:
1. 上海博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 上海同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3. 上海好买基金销售有限公司
4. 上海鑫富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5. 上海富善投资有限公司
6. 上海开开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7. 上海远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8. 上海弘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9. 上海通金投资有限公司
10. 上海通华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11. 上海志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2. 华西银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❺ 金融服务外包的趋势是什么

尽管与IT相关的外包来仍占到全源球外包业务的三分之二左右。但在金融服务外包领域,随着离岸外包和整个经营过程外包BPO(bussiness-process outsourcing)业务的崛起,外包安排的日渐复杂,金融企业从外包中获得的利益大大提高,金融外包也成为国际外包市场的主流。

❻ 四川省“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的“十二五” 金融业发展主要任务

围绕金融总部商务区、西部金融机构中心、西部金融市场和交易中心、西部金融服务中心等四个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分工协作, 基本建成西部金融中心。
——加快建设金融总部商务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建设、集聚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金融总部商务区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和提高配套功能,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国内外金融资源向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集聚,完善金融总部商务区管理体制和招商机制,加快聚集发展,加强品牌宣传, 提升金融总部商务区形象, 打造具有国 际影响力的金融集聚区。
——加快建设西部金融机构中心。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国内外各类知名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在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设立区域性总部、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整合地方金融资源,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不断壮大实力。加快省级银行、保险、金融租赁和信托公司建立和重组。积极支持证券、期货法人机构壮大资本实力,整合资源,扩大业务范围。支持和推进有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到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和跨省、跨区域发展, 增强在西部和全国的辐射力。
——加快建设西部金融市场和交易中心。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利用全国性金融市场, 开发创新产品, 增强服务功能,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优势企业和一大批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 积极争取和开展国家各类金融创新试点,努力使成都成为国家在西部地区的金融创新试验区, 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特色, 设立新的市场, 引进新的产品和交易品种,不断扩大交易规模。加快推进各类区域性要素交易市场建设。建立金融资产交易所、酒类交易所、大宗商品交易所。积极稳妥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保险交易平台。积极推进林权、矿权、水权、排污权、碳交易等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依托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 加强统一、 集中、 规模化的产权市场建设。 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场交易和涉讼资产进场交易步伐。力争将成都建设成为既有西部地区特色和优势、 又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和交易中心。
——加快建设西部金融服务中心。积极推动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规划建设第二金融后台服务集聚区,加快完善各种配套功能, 全力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 资金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 研发中心、 呼叫中心、 灾备中心等后台服务机构,使成都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全国金融后台服务机构最多、配套服务功能最完善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链, 大力引进和培育金融客户服务、现金押运服务、呼叫服务、数据处理、软件设计等服务现代金融企业的相关企业,为金融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支持。加大金融软硬件的研发和制造,搭建金融机构与相关服务外包企业的沟通协作平台,加快发展金融软硬件配套产业,把成都建设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外包中心之一。
(二)大力引进和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组织。
——积极引进和发展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基金、资产管理等各类内外资金融机构以及与金融业密切相关的中介机构在川设立区域性总部、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 引导金融机构到省内二级城市或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外来金融机构与本地金融机构开展股权和业务合作, 壮大市场主体,增强市场活力。积极支持在川金融分支机构发展成为区域总部和管理总部。发展和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竞争力, 打造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品 牌。 积极支持民间资本根据国家政策参股或发起设立金融机构。
——大力发展和引进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研究出台鼓励股权投资基金的扶持政策, 积极搭建基金与企业的对接平台、建立进入通道、完善退出机制, 支持在川投资基金的运作和发展。吸引国内外业绩突出、管理经验成熟的投资机构设立风险投资、产业投资等各类投资基金,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行股权投资。 探索和完善政府出资的引 导基金的运作机制, 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作用。支持四川产业振兴发展基金等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壮大。积极创造有利于股权投资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制度环境,规范股权投资行为。 努力建设以 成都为中心,以德阳、 绵阳等二级城市为依托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西部股权投资基金基地。
——大力引进和培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积极引进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融资担保、投资咨询、会计审计和法律服务等与金融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来川设立法人机构、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执业监督, 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的执业行为,增强行业自 律, 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 完善中介机构执业标准体系, 促进金融中介服务行业规范化管理。 ——发展壮大地方商业银行。按照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的原则, 整合城市商业银行资源,组建区域性地方法人银行, 通过吸收合并、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等方式,打造西部资本实力最强、辐射能力最大的现代商业银行。支持地方商业银行引进民间资本和境内外合格战略投资者,增强资本实力。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强化内控机制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增强盈利能力。支持地方商业银行稳步跨区域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商业银行上市。
——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股权改造和产权改革。 全面取消资格股,循序推进股权结构优化, 提高法人股比重。 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市) 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积极向国务院争取在部分城乡 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市探索以市为单位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完成“三州” 农村信用社以州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改革; 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信用社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暂不具备农村商业银
行组建条件的农村信用社进行股权改造,组建股份制的农村信用社, 适时逐步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支持农村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上市。
——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坚持“四 个优先支持” 原则, 即优先支持有明晰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战略的发起人、优先支持批量化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起人、优先支持已经成功探索出农村金融商业运作模式的发起人、 优先支持自愿到中西部地区设立机构的发起人。在有条件的市(州)组建市级总分行制村镇银行。探索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壮大。支持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 提升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通过资产重组整合和增资扩股,做大做强。 支持省内信托公司立足四 川、 面向 全国,逐步转型为提供特色理财和长期融资服务的现代信托企业,支持省外信托公司来川展业。加快推进遗留问题信托公司重组登记、金融租赁公司破产重组。支持和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在川设立财务公司,增强优势产业发展的融资能力。引导财务公司依托企业集团所在产业开展多种业务。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探索业务拓展有效路径。鼓励本地大型投资控股集团积极开展兼并收购,整合地方金融资源, 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
——规范发展地方准金融机构。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 加强全省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非金融机构支付组织, 增强地方准金融机构的发展实力,全面提升对中小企业、“三农” 的金融服务能力。加强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现场、非现场监管体系以及分类监管制度,防范系统性风险, 为地方准金融机构发展创新良好的环境。 鼓励符合条件的公司通过增资扩股、上市融资, 做大做强。 结合四川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鼓励金融机构引进、 开发、 推广有利于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符合国家金融监管要求的各种金融产品和业务。
——加快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一是加快信贷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 引导银行业机构结合四川实际,探索信贷管理模式创新,优化信贷管理流程,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 提高信贷管理效率。扩大信贷抵押担保物范围,积极推广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新型信贷产品。探索产业供应链生产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二是推动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 鼓励银行业机构建立中小企业支行、科技支行等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专营机构。探索开展依托行业协会、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等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信贷模式创新。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和再担保机制。三是积极拓展个人金融业务。 鼓励银行设立个人金融服务专门机构,加强产品研发,利用新型服务手段,满足多元化的个人金融服务需求。加大消费信贷产品创新力度,鼓励发展消费品小额贷款公司。 改进住房抵押贷款和大宗消费贷款服务方式,鼓励银行与信用担保公司和零售企业合作开展信用销售业务。
——推进多层次金融市场创新。一是积极推动股权投资、信托、租赁、保险直投、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方式创新。 支持境内外金融机构在川开展各类投资银行创新业务,支持有条件的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鼓励有序开发跨机构、跨市场、跨产品的金融业务,推广贷款转让、 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信贷资产二级市场业务。二是稳步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 依托全国性市场, 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稳步开展股指期货、利率互换、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等金融市场创新业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发设计风险转移和对冲工具, 合理配置风险。积极稳妥发展期货市场, 引导更多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利用期货及其他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规避风险。支持国内外金融机构研发部门落户四川,提升本地金融衍生品创新能力。
——加快保险服务创新。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发展新型机构。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大力拓展保险新业务领域,不断拓宽保险覆盖面。扩大农业保险覆盖区域和试点品种, 加快建立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大力推进健康养老保险发展,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探索保险公司特别是人寿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的可行路径和方式。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全省商业健康保险服务平台建设, 实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融合式发展。 积极发展各种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责任保险。积极推动出口 信用保险发展。积极发展专业性健康保险公司,积极争取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试点。积极争取国家各类金融创新试点工作在四川先行先试。争取成为国家科技金融合作创新试点省份、有条件的市(州)及高新园区成为创新试点区。积极参与和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积极推进财政支持金融服务“三农” 机制创新试点工作。 探索以市(州)或重点工业园区为对象建立金融创新示范区。鼓励外资银行和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按照国际通行准则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利用城乡统筹综合试点相关政策,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创新融资担保模式,扩大农村动产和不动产有效担保物范围, 开发符合农村金融需求特点的产品和服务。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拓宽政策性银行支农功能,扩大政策性业务范围。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到县域、乡镇,到农村和落后地区、偏远地区、革命老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对“三农” 的金融支持力度。稳步推进省联社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探索有利于发挥县域金融活力的管理模式,切实发挥农信社支农主力军作用。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 制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适合“三农” 特点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通过机构新设、延伸服务和流动服务等方式,全面解决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金融服务问题。以实施四川省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 为抓手,切实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支持银行业机构创新工作方式, 增大授信审批权限,简化授信程序和审批手续。推进涉农银行机构拓展中间业务范围,及时开发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 鼓励银行业机构为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和农业产业化提供有效信贷支持。鼓励银行业机构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制订和完善农村微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资支持“三农” 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保、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养老和健康保险等各项保险发展。探索农业灾害风险分散机制和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融资机制。 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电子化、信息化建设。
——拓宽农村可利用 金融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市(州)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农村资产合理流动。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 权等抵押贷款。扩大农村动产抵押担保物范围。在有效保护农民基本权利基础上, 探索开展农村房屋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村产权直接抵押贷款。
——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业务。充分利用政策性资金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对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业务实行财政和税收政策扶持。鼓励银行对涉农贷款实行有区别的信贷管理和考核政策。支持全省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有关政策投资融资性担保公司,不断增强其支农能力。搭建农村融资平台,促进银行业机构与融资性担保公司 、 保险公司、农业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合作。加强农村金融人才培养,建设一支
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农村金融队伍。 ——做大信贷规模, 优化信贷结构。 严格控制对“两高” 和产能过剩行业的 信贷投放, 鼓励围 绕四 川“ 7 + 3 ” 产业发展规划和“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加大对电子信息、 汽车制造、 油气化工等优势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加大信贷资金对产业园区建设、产业转移的支持。 加强对经济薄弱环节和民生领域的信贷服务。增加对中小企业和涉农信贷的投入,确保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大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力度,建立省、市(州)、 县三级培育体系和服务网络, 培育重点企业,使1000家企业通过上市或其他渠道直接融资。深化与上交所、深交所和香港交易所的全面合作, 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进程, 支持企业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支持有条件的境外上市公司在 A 股市场上市融资。强化各级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通力合作的综合监管体系, 建立上市公司指导机制,完善上市公司重大风险沟通机制、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促进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增发、 配股以及发行公司债、可转债等多种方式再融资。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等方式整合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和结构升级。
——大力发展债券融资。 大力推动企业利用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公司债等在银行间市场及资本市场融资。建立企业债务融资培育机制, 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尽快达到发行条件。积极通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集合发债。鼓励金融机构依托金融市场创新融资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次级债券、混合资本债券、普通金融债券。 探索发行项目收益债券筹措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积极推动票据业务创新, 扩大票据交易规模。
——积极拓展其他融资渠道。积极利用信托融资、金融租赁、保险直投、资产证券化等多种直接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鼓励保险资金投资我省交通、能源和水利等城乡 基础设施项目。鼓励有条件的重点项目 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加强政府融资平台运作管理, 有效发挥平台公司融资功能。大力扶持有限合伙等新型民营投资企业,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支持地方商业银行和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借用国际短期商业贷款。

❼ 产业园区提供金融服务吗

广汉的产业园里面六脉产业园就提供金融服务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服务产业园期货数据中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米贷款取现收费吗 浏览:423
南宁信托大厦 浏览:642
明股实债信托 浏览:789
遗产信托基金 浏览:67
安徽和生投资 浏览:823
股指期货对应基金 浏览:89
股票里做t是什么意思 浏览:968
玩股票资金怎么筹 浏览:49
银行贷款日利息怎么算 浏览:211
什么是互联网基金产品 浏览: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浏览:211
外汇Ham 浏览:178
钱吧理财 浏览:684
中邮稳定收益A基金 浏览:851
企业投资管理办法 浏览:388
外汇什么指标最准 浏览:291
招商银行沪深300理财怎么样 浏览:967
投融资会上的讲话 浏览:45
富国互联科技股票基金封闭期 浏览: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戏理财 浏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