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
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由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主持,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肖远企出席,住房城乡建设部、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全国24家主要银行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近年来,金融部门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稳定,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会议强调,金融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
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持续落实好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
会议要求,
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㈡ 作为客户参加银行系统的座谈会怎么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市局党委对我们大学生的重视,给了我们这次自我总结、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我叫〃〃〃,今年〃〃岁,〃〃年〃月份毕业于〃〃〃〃〃〃〃〃〃〃〃〃〃,先后在农村支局的邮政营业、储蓄营业、投递以及县局邮政班、报刊分发室、办公室秘书、人力资源等岗位实习,用半年的时间了解一个有着100余年发展历程的企业确实很浮浅,但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真的受益匪浅!参加工作半年来,我感受最深的有两个词,感恩和奉献。 世界金融危机波及到太多的国家和行业,我国也不例外,现在,有太多的单位在减员,太多的员工在减薪。我现在在尉氏局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上实习,经历了邮政这次薪酬改革的全过程。面对金融危机的压力,邮政不仅没有减员,反而不断地把优秀的大学生招聘到邮政队伍中来,而且有能力进行薪酬调整,增加员工收入。与98年邮电分营之初的资金入不敷出、拖欠职工工资、奖金、住房公积金、欠交省公司职工养老金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们今天享受到的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工资报酬都是邮政前辈们用热血和汗水换来的,是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创下的稳固基业。所以,今天我有幸坐在这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一是感恩一代又一代邮政事业的建设者们打造出百年邮政的品牌,让我这个新加入的邮政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二是感恩邮电分营十年来,我们的前辈们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脚踏实地地走出一条企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之路。邮电分营后,面对空前困难,开封邮政人没有退缩,
㈢ 银行行长座谈会发言稿开头怎么写
对于流程银行,我们打算从三个方面来讲,分别是“解题、破题和答题”。解题就是要搞清楚流程银行到底是什么,事情搞清楚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所以解题是关键。破题就是要找到流程银行建设的切入点和设计思路,解题和破题做好了,答题就水到渠成了。
首先来说解题。要了解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刘主席想到流程银行这个概念的,我们可以从远、中、近三个背景来做说明。
远的背景就是外资进入、资本约束、金融脱媒和竞争加剧。这个背景的主题词就是竞争。刘主席提出流程银行的概念就是为了应对这个宏观金融背景的。
中的背景就是2005年8月25日在西宁召开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这个会议在前面提到的金融市场大背景下召开,本应是百业待兴,积极迎接新时期的到来。可从不完全公开资料来看,会议只在银团贷款这一个项目达成共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各位行长当时的心理?不由我们不想到那句“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埃今天咱们做流程银行,可以说正是在这种情境下的一种突破。这件事如果没有办法推进,那就会是“料的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啊,反之则是“而今卖步从头越”。情景大不同埃
近的背景就是民生银行的保先教育汇报会。一般的论者认为,流程银行的概念是刘主席在2005年10月25日召开的“上海银行业首届合规年会”上提出来的。但从我们掌握的不完全资料来看,刘主席第一次明确提出流程银行的概念是在2005年10月17日的民生银行保先教育汇报会上。这个变化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是这个讲话的场合,为什么刘主席会选择在保先会这样一个场合提出流程银行的概念呢?第二是刘主席在提流程银行的时候是作为要求提出来的,当时提了三点,另外两点是整体战略目标的确定和做好差距分析,具体提出了九个方面与国际银行的差距。第三是在12月25日的会议上,刘主席进一步明确“现有的银行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必须改革”。在这里流程和组织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流程再造不是组织再造。从这三点可以看出,差距的根源在于战略,而战略的成败在于流程。
以上就是我们在解题方面的考虑。总结一下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流程再造是适应竞争形势的必然要求,流程再造有利于战略管理的导入,流程再造是组织再造的依据。
接下来说破题,就是找到银行流程再造的切入点和设计思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分两部分来说明。首先是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流程现状,其次是理想模式的选择。
对于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流程现状,我们提出了一个“五级分类”的概念。这个“五级分类”不同于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五级分类,而是对银行业管理轴心、管理层级的“五级分类”。这“五级”分别是“员级、处级、分行级、总部级、总行级”。下面我对这五级分别做个说明。
首先来说员级。员级银行以客户经理为中心,在银行的战略、流程、组织中实际起主导作用的是客户经理——也就是业务员,客户经理根据自己掌握的线索去开发客户,每天联系谁不联系谁都以客户经理说的为准,总行做战略规划依据的是分行上报的年度工作计划,而分行的年度工作计划依据的是客户经理报上来的客户统计。在这样的流程中,看得到领导的愿望,看不到领导的部署、策划、指挥和支持,在这里,我们常常听到的标准台词是“弟兄们,给我上”。根据目前我们了解的不完全情况来看,国内银行大部分还是员级银行。
处级银行是想把年度工作计划做好的银行。目前,有这样探索的银行在国内还不是很多,大概有七、八十家左右。像广东建行、北京工行还有民生和光大的一些分行在这方面都属于意识比较靠前的银行。这些银行在做年度工作计划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但是由于没有合理的战略、流程和培训作为支持,最终却不能落实。这些银行大多是凭着本能和直觉进行尝试和摸索,而没有感觉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至于有哪些变化,下面我们会讲到。从处级以后,我们听到的比较多的标准台词应该是“共-产-党员,跟我冲”,在这里面比较多的强调了领导和骨干的作用。
分行级的银行把管理轴心提升到了分行的层面。这样的银行分行有战略、有流程、有组织、有策划。目前的事实是,如果我们去问各分行的行长,他们都不会承认分行没有战略、没有流程,但民生银行的董文标确实说过各分行都不做规划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