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论文
金融危机的原理如下: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区域的观念开始模糊,世界是一个互相依赖的共同体,我依赖你生产的袜子,你可能依赖我生产的矿石。
在一个岛上有一群人,岛上除了几样产量不大的生活必需品以外什么也生产不了,岛上的居民用一种叫RMB的贝壳,作为钱来花,就是椰子一个3贝壳,淡水一桶5贝壳等等。这时大家想生活的好一点,可是岛上又生产不出这么多东东。于是就想用自己的劳动力和别人换。
这个岛不远处有一个大岛,上面什么都有,人家使用一种叫做USD的贝壳做交易,于是小岛上的居民就到大岛上的工厂游说,我们这里工资低,原料便宜,没有土地使用费用,还免税,到我们这里来投资吧。大岛上的有钱人觉的有道理就试着在小岛上开了一些工厂,可是马上问题就出现了,小岛上RMB和大岛上的USD是2:1的,也就是说在小岛卖2个贝壳的东东在大岛也要卖1个贝壳。大岛虽然有许多劣势但是因为工厂多,上下游配套的运输成本低,加上工人熟练,成本和小岛的产品没有太大的价格差。这个时侯小岛的酋长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岛上的巫师忽悠大家,小岛上的贝壳和大岛上的不一样,大岛上的有神力,所以值钱,我们的贝壳和他们的贝壳要8:1才合理。大家一听原来是酱紫呀,于是就用自己的8个贝壳换大岛上的一个贝壳了。这样小岛上的物价和工资就是大岛上的八分之一了,大岛上的公司就纷纷到小岛上来设厂,赚了大钱,他们把钱汇回大岛上发展科技,然后再把发展好的产品在小岛生产。这样过了30年。。。。。。
慢慢的大岛上的工厂就越来越少了,全变成了科研基地,同时出现了为科研基地里的人服务的行业,像剃头呀餐馆呀驴友呀医院等等,当然还有HD区,呵呵。大岛上的居民有好多钱,而且他们知道小岛上的工厂可以为他们未来带来更多的钱,于是他们就拼命的借钱炒房子、炒股票、炒花生!!!反正有什么炒什么!物价开始飞涨了!小岛上的酋长一看呵呵赚钱的机会来了,赶快串通巫师,又把RMB和USD的价格定在了6:1,这样小岛的产品也普涨了25%。突然有一天大岛的人们发现所有的东东都炒不上去了,因为没有人接手呀,东西太贵,卖不掉了,于是赶快竞相压价,想把自己的东东卖掉,市场上一下全是东东没有买主。小岛上的工厂主一看自己生产的东东卖不掉了。只好关了工厂回大岛去。这一下小岛可炸了窝喽!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都是可恶的酋长和巫师搞的鬼,去找他们算账!!!这时候酋长和巫师更着急,怎么办呢?眼看着自己舒适的生活不保了。这时候巫师出了个主意。。。第二天酋长宣布进行一个聪明绝顶潇洒盖世全无敌的4万亿贝壳救市计划,就是让所有岛民都到岛上搬石头运到海边,再从海边把石头搬回来,每人每天1000 RMB贝壳,工资由酋长出!!!小岛的居民们马上激动万分统统流下了热泪,在歌颂了英明的领导,并跳了一段草裙舞以后就回家了。总算是解了酋长和巫师的燃眉之急,可是长此以往酋长虽然FB,也没有这么多贝壳往里填呀!巫师这时候又想出了一招。。。又过了一天,巫师出面了,他把大家召集起来说:“哎呀!我昨天被驴踢了,在朦胧中来到了仙界,见到了神仙mm,神仙mm说我们的贝壳和大岛的贝壳要20:1呀!要不然就有天灾海啸了!”大伙儿一听可吓坏了,赶紧按巫师说的做,这样小岛的贝壳和大岛的贝壳就是20:1了。。。
话说大岛的商人自从从小岛撤资之后回到大岛,每日精神恍惚,想想自己在小岛的生活那是多么惬意呀!每天XO喝着,鲍鱼吃着,还有小岛的美女陪着,何其快哉!现在又是何等凄惨!这一日收听大岛上的胡诌广播电台的广播,广播里说小岛为了预防海啸,已经将贝壳的比值降到20:1了,东西卖的好好好便宜呀!!!他赶快算了算,咦!要是这么便宜的话,在小岛设厂还是有赚的,于是他赶紧回去又在小岛设厂了。这时候小岛的居民听说工厂又开了,纷纷回到工厂上班,那个大岛的商人又赚到了,大岛的科研机构也重开了,于是循环又开始了。。。。
希望采纳
Ⅱ 美国留学金融硕士分析!
同学,你好!以下是美国TOP50的金融硕士项目,纯金融硕士项目不多,只要招收国际学生的,并且你的软硬件条件达到了要求,就可以申请,下文内容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哈佛大学,没有纯金融专业;
2.普林斯顿大学,学期为一年;接受GRE和GMAT;两份推荐信,70美金申请费;录取比例5% ;
3.耶鲁大学,没有纯金融专业;有MBA方向下的金融;
4.加州理工学院,无纯金融专业;
5.麻省理工大学,一年制项目;接受GRE和GMAT;托福91,IELTS 7.0;2-3封推荐信;100申请费;有小essay;录取率:45%;至少一年半的工作经验;(适合有工作经验的人申请) ;
6.斯坦福大学,没有纯金融专业;博士学位有金融;
7.宾夕法尼亚大学,没有纯金融专业;有MBA方向下的金融;博士学位有金融专业;
8.哥伦比亚大学,没有纯金融专业;MBA方向下有Finance and Economics;
9.芝加哥大学,没有纯金融专业;有MBA方向下的金融和金融分析;
10.杜克大学,没有纯金融专业;有MBA方向下的金融;
11.达特茅斯学院,没有纯金融专业;有MBA方向下的金融;
12.西北大学,没有纯金融专业;有MBA方向下的金融;学士学位有金融专业;
13.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接受GRE和GMAT;两封推荐信,录取率:45%;建议有工作经验 ;
14.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有纯金融专业,但是Part-time的
15.康奈尔大学,硕士没有纯金融,博士有;
16.布朗大学,硕士没有纯金融;
17.埃默里大学,硕士没有纯金融,博士有;
18.莱斯大学,没有纯金融专业,但有MBA方向下的金融;
19.范比尔特大学,学习9个月;接受GRE和GMAT;两封推荐信,建议有0-2年的工作经验;
20.圣母大学,没有纯金融,只有MBA-Corporate Finance ;
21.加州-伯克利大学,没有纯金融专业,而是金融工程;学时为一年;接受GRE和GMAT;
22.卡耐基梅隆大学,没有纯金融,只有计算金融;
23.乔治城大学,没有纯金融 ;
24.加州-洛杉矶大学,没有纯金融;有MBA方向下的金融;有金融工程;接受GRE和GMAT;要四年工作经验 ;
25.弗吉尼亚大学,没有纯金融;MBA-Finance只有MBA方向下的金融;博士有金融专业;
26.南加州大学,没有纯金融;
27.密歇根安娜堡大学,没有纯金融;
28.塔夫斯大学,没有商学院,即没有商科专业;
29.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没有纯金融,有MBA方向下的公司金融;
30.维克森林大学,没有纯金融;
31.布兰迪斯大学,学期为1年;接受GRE & GMAT;学费$37,566 ;(今年我们现在有3个浙大的同学收到了布兰迪斯大学MSF无面试录取)
32.纽约大学,没有纯金融,只有全球金融/全球财务;学期为一年;滚动式录取;要GMAT;
33.威廉玛丽学院,没有纯金融;
34.波士顿大学,一年时间;滚动式录取;要GMAT;托福100;
35.佐治亚理工大学,没有纯金融;有MBA方向下的金融;博士学位有纯金融;
36.里海大学,没有纯金融;有MBA方向下的金融;
37.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没有纯金融,有MBA方向下的金融风险管理;
38.罗切斯特大学,接受GRE和GMAT;两封推荐信;建议有工作经验;
39.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学时1年;GRE,GMAT两个都可以;要工作经验;
40.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没有纯金融;博士学位有金融专业;有计量金融;要GRE或GMAT;
41.凯斯西储大学,管理金融;12-19个月的课程;接受GRE或GMAT;
42.伦斯勒理工学院,金融工程和金融风险分析;1年课程;接受GRE或GMAT;没有资金补助;建议至少两年工作经验;要小essay;
43.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没有纯金融专业;有MBA方向下的金融;
44.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没有商科专业;
45.华盛顿大学,没有纯金融专业;
46.加州大学-欧文校区,没有纯金融专业;博士学位有纯金融专业
47.宾州州立大学,15个月的课程;T接受GRE或GMAT;托福80;要小essay;
48.佛罗里达大学,一年的课程;接受GRE或GMAT;
49.叶西瓦大学,没有纯金融专业
50.杜兰大学 新奥尔良校区,11个月的课程;休斯顿校区:14个月课程,不对国际学生开放;
51.迈阿密大学-弗罗里达校区,没有纯金融专业,只有MBA方向下的金融。
(备注:前面的数字不是学校排名,只是列举的学校序号)
Ⅲ 求2012年美国大学金融专业(Finance)排名(24名之后的)
2008美国大学商科排行榜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1.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 4.9
2. Massachusetts Inst. of Technology (Sloan) 4.7
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Haas) * 4.5
3.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 4.5
5. New York University (Stern) 4.3
5. U.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Kenan-Flagler) * 4.3
7.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A) 4.2
7.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McCombs) * 4.2
9. Univ.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arshall) 4.1
9. University of Virginia (McIntire) * 4.1
11.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Kelley) * 4.0
12. Cornell University (NY) 3.9
12. Emory University (Goizueta) (GA) 3.9
12.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Fisher) * 3.9
12. U.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 3.9
12. Univ. of Wisconsin–Madison * 3.9
12.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Olin) 3.9
18. Pennsylvania State U.–University Park (Smeal) * 3.8
18. Univ.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Carlson) * 3.8
18.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IN) 3.8
21. Georgetown University (McDonough) (DC) 3.7
21. Pure Univ.–West Lafayette (Krannert) (IN)* 3.7
21. University of Arizona (Eller) * 3.7
21. Univ.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Smith) * 3.7
25.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Carey) * 3.6
25.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3.6
27. Babson College (MA) 3.5
27. Boston College (Carroll) 3.5
27.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Broad) * 3.5
27. University of Florida (Warrington) * 3.5
27. University of Georgia (Terry) * 3.5
27. Wake Forest University (Calloway) (NC) 3.5
33.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 (Weatherhead) (OH) 3.4
33.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3.4
33.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Cox) (TX) 3.4
33. Texas A&M Univ.–College Station (Mays) * 3.4
33. University of Iowa (Tippie) * 3.4
38. Boston University 3.3
38. Brigham Young Univ.–Provo (Marriott) (UT) 3.3
38.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 3.3
41. CUNY–Baruch College (Zicklin) * 3.2
41.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DC) 3.2
41. Syracuse University (Whitman) (NY) 3.2
41. University of Arkansas (Walton) * 3.2
41. 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 3.2
41. Univ. of South Carolina–Columbia (Moore) * 3.2
41. Virginia Tech (Pamplin) * 3.2
48. Auburn University (AL)* 3.1
48. Bentley College (MA) 3.1
48.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VA)* 3.1
48.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 3.1
48.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Robinson) * 3.1
48. Miami University–Oxford (Farmer) (OH)* 3.1
48. Santa Clara University (Leavey) (CA) 3.1
48. Tulane University (Freeman) (LA) 3.1
48. University of Alabama (Culverhouse) * 3.1
48. Univ. of Missouri–Columbia * 3.1
58. Baylor University (Hankamer) (TX) 3.0
58. Pepperdine University (Graziadio) (CA) 3.0
58.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 (Lally) (NY) 3.0
58.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 3.0
58. University of Illinois–Chicago * 3.0
58. University of Kansas * 3.0
58. University of Kentucky (Gatton) * 3.0
58. Univ.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Isenberg) * 3.0
58. Univ. of Nebraska–Lincoln * 3.0
58.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ice) * 3.0
58. University of Oregon (Lundquist) * 3.0
58.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 3.0
58. University of Utah (Eccles) * 3.0
71. Clemson University (SC)* 2.9
71. Fordham University (NY) 2.9
71. Louisiana State U.–Baton Rouge (Ourso) * 2.9
71. North Carolina State U.–Raleigh * 2.9
71.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MA) 2.9
71.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 2.9
71. Temple University (Fox) (PA)* 2.9
71. University at Buffalo–SUNY * 2.9
71. University of Denver (Daniels) 2.9
71. University of Miami (FL) 2.9
71. University of Richmond (Robins) (VA) 2.9
71. Villanova University (PA) 2.9
83. American University (Kogod) (DC) 2.8
83. DePaul University (IL) 2.8
83. Iowa State University * 2.8
83. Lehigh University (PA) 2.8
83. 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2.8
83. Marquette University (WI) 2.8
83.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 2.8
83. Rochester Inst. of Technology (NY) 2.8
83.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New Brunswick (NJ)* 2.8
83. 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 (Neeley) 2.8
83.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Acad. (CO)* 2.8
83. University of Alabama–Birmingham * 2.8
83. Univ. of California–Riverside
83. University of Delaware * 2.8
83.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KY)* 2.8
83. University of San Diego 2.8
99.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 2.7
99.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VA)* 2.7
99. James Madison University (VA)* 2.7
99.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 2.7
99. 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 (CA) 2.7
99. Seton Hall University (Stillman) (NJ) 2.7
99. St. Louis University 2.7
99. Texas Tech University (Rawls) * 2.7
99.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 2.7
99. University of Houston (Bauer) * 2.7
99.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 2.7
99. U. of North Carolina–Charlotte (Belk) * 2.7
99.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McLaren) 2.7
99. University of Texas–Dallas * 2.7
99.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 2.7
114. Ball State University (IN)* 2.6
114. Creighton University (NE) 2.6
114. Drexel University (LeBow) (PA) 2.6
114. Gonzaga University (WA) 2.6
114. Ohio University * 2.6
114.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 2.6
114.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Newark (NJ)* 2.6
114. St. Joseph's University (Haub) (PA) 2.6
114. Univ. of Colo.–Colorado Springs * 2.6
114. University of Memphis (Fogelman) * 2.6
114.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Anderson) * 2.6
114. Univ. of Wisconsin–Milwaukee * 2.6
126. California State U.–Los Angeles * 2.5
126. Cal Poly–San Luis Obispo * 2.5
126. Fairfield University (CT) 2.5
126. Kennesaw State University (Coles) (GA)* 2.5
126. Loyola College in Maryland (Sellinger) 2.5
126.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 2.5
126. Pace University (Lubin) (NY) 2.5
126.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CA)* 2.5
126. Seattle University (Albers) 2.5
126. Southern Illinois U.–Carbondale * 2.5
126. SUNY–Albany * 2.5
126. SUNY–Binghamton * 2.5
126. University of Alabama–Huntsville * 2.5
126.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 2.5
126. U. of Colo.–Denver and Health Sci. Center * 2.5
126. University of Dayton (OH) 2.5
126. University of Nevada–Las Vegas * 2.5
126. U. of North Carolina–Greensboro
126. 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 (Monfort) * 2.5
126.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 2.5
126. University of Texas–Arlington * 2.5
126. University of Vermont * 2.5
126.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 2.5
126. 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 (VA) 2.5
126.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 2.5
我是在别处看见的觉得还挺准确就贡献一下,你参考一下吧
Ⅳ 美国金融工程硕士,推荐几所顶尖的大学
2018年美国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英文名 学校中文名
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2 Columbia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大学
3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耐基梅隆大学
4 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
5 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大学
6 University of Illinois(UIUC)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7 NYU Tand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纽约大学(坦登工学院)
8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伦斯勒理工学院
9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10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11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佐治亚理工大学
12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州大学
13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史蒂文斯理工学院
14 Claremont Graate University 克莱蒙特研究大学
1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Los Angeles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6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 Charlotte 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
17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伊利诺伊斯理工学院
18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19 Baruch College 巴鲁克学院
20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明尼苏达大学
21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佐治亚州立大学
22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圣母大学
23 Rutgers University 罗格斯大学
24 Fordham University 福特汉姆大学
25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康涅狄格大学
26 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顿大学
27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28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西根大学
29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罗彻斯特理工大学
30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华盛顿大学
31 Lehigh University 理海大学
32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伍斯特理工学院
33 DePaul University 德保罗大学
34 Hofstra University 霍夫斯特拉大学
35 Stony Brook University 石溪大学
36 Texas A&M University 德州农工大学
37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新泽西理工学院
38 Temple University 天普大学
39 University of Dayton 代顿大学
40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
41 Pure University 普渡大学
42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
43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44 University at Buffalo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
45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华盛顿州立大学
46 Bradley University 布拉德利大学
Ⅳ 问下关于international parity condition
可以访问下面的链接,请参考
网页链接
Ⅵ 急求 关于通货膨胀与金融危机的经济学论文 3000字 摘要英文
金融危机的国际经验及现实思考
Abstract:Since the 1990s, the financial crisis that frequently broke out has brought great danger to economy of various countries. This text reviews financial crisis of various countries at first, and then summarize its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inally, combining potential factors in our economy which may cause financial crisis, the text carries on a helpful discussion to prevent our country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关键词:金融危机 经验与教训 现实思考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我国逐步开放金融业,我国的金融体系越来越成为世界金融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20世纪以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却明白无误地昭示着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而言,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可能就是一个灾难性的结果。虽然我国迄今还未曾在发生金融危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有多么健全,而更多地可归结为我国先前所处的封闭状态。事实上,国外近年来关于中国爆发金融危机的论调几乎就不曾停止过。比如尼古拉斯•拉迪就认为,中国的金融危机早已成熟,唯一缺乏的是引发危机全面爆发的导火索(吴传俯,2003)。更有《远东经济评论》2002年发表文章认为“中国金融系统在走向毁灭”。虽然这些观点各有其出发点,但是中国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着许多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金融开放已成为趋势的当前,从其他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中汲取经验,防范金融危机并且增强自身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就更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理论综述
关于金融危机,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由戈德斯密斯(1982)给出的 ,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基于预期资产价格下降而大量抛出不动产或长期金融资产,换成货币。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而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一)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
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是在批判李嘉图的“比例”理论、萨伊的“市场均衡法则”的基础上建立的。马克思指出,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出现分离的可能性,结果导致货币与商品的转化过程出现不确定性,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在客观上又会产生债务支付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的关键在于商品和货币各自不同的独立运动价值特性。而只要商品、货币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并且会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的货币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可见,马克思是将货币金融危机分为两种类型:伴随经济危机发生的货币金融危机和独立的货币金融危机。伴随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主要是以市场竞争、资本积累以及信用发展等因素为现实条件,而独立的货币金融危机则是金融系统内部紊乱的结果。同时马克思特别强调了银行信用在缓和和加剧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总的来说,马克思认为金融危机是以生产过剩和金融过剩为条件,表现为企业和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债务支付危机,但是其本质上是货币危机。
(二)西方的金融危机理论
早期比较有影响的金融危机理论是由Fisher(1933)提出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Fisher认为,在经济扩张过程中,投资的增加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来实现。这会引起货币增加,从而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又有利于债务人,因此信贷会进一步扩大,直到“过度负债”状态,即流动资产不足以清偿到期的债务,结果引起连锁的债务-通货紧缩过程,而这个过程则往往是以广泛的破产而结束。在Fisher的理论基础上,Minsky(1963)提出“金融不稳定”理论,Tobin(1980)提出“银行体系关键”理论,Kindleberger(1978)提出“过度交易”理论, M.H.Wolfson(1996)年提出“资产价格下降”理论,各自从不同方面发展了Fisher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70年代以后的金融危机爆发得越来越频繁,而且常常以独立于实际经济危机的形式而产生。在此基础上,金融危机理论也逐渐趋于成熟化。从70年代到90年代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金融危机模型是由P.Krugman(1979)提出的,并由R.Flood和P.Garber加以完善和发展,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和汇率制度之间的不协调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第二阶段金融危机模型是由以M.Obstfeld(1994、1996)为代表,主要引入预期因素,对政府与私人之间进行动态博弈分析,强调金融危机由于预期因素存在的自促成性质以及经济基础变量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作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金融危机理论发展至第三阶段。许多学者跳出货币政策、汇率体制、财政政策、公共政策等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范围,开始从金融中介、不对称信息方面分析金融危机。其中有代表性的如Krugman(1998)提出的道德风险模型,强调金融中介的道德风险在导致过度风险投资既而形成资产泡沫化中所起的核心作用;流动性危机模型(J.Sachs,1998),侧重于从金融体系自身的不稳定性来解释金融危机形成的机理;“孪生危机”( Kaminsky & Reinhart, 1998 ) ,从实证方面研究银行业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固有的联系。
二、金融危机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从历史上看,早期比较典型的金融危机有荷兰的“郁金香狂热”、英格兰的南海泡沫、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等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重大金融危机,并试图从中找出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共同因素,以为我国预防金融危机提供借鉴。
(一)90年代一共发生了五次大的金融危机,根据时间顺序如下:
1.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
90年代初,两德合并。为了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德国于1992年6月16日将其贴现率提高至8.75%。结果马克汇率开始上升,从而引发欧洲汇率机制长达1年的动荡。金融风波接连爆发,英镑和意大利里拉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欧洲货币危机出现在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进程中。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德国单独提高贴现率所引起,但是其深层次原因是欧盟各成员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从而从根本上违背了联合浮动汇率制的要求,而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又与欧盟内部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差异紧密相连。
2.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突然宣布比索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将被扩大到15%,由于经济中的长期积累矛盾,此举触发市场信心危机,结果人们纷纷抛售比索,1995年初,比索贬值30%。随后股市也应声下跌。比索大幅贬值又引起输入的通货膨胀,这样,为了稳定货币,墨西哥大幅提高利率,结果国内需求减少,企业大量倒闭,失业剧增。在国际援助和墨西哥政府的努力下,墨西哥的金融危机在1995年以后开始缓解。墨西哥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债务规模庞大,结构失调;第二、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结果储备资产不足,清偿能力下降;第三、僵硬的汇率机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3.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是泰国货币急剧贬值在亚洲地区形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次金融危机所波及的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大都为历史罕见,不仅造成了东南亚国家的汇市、股市动荡,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失业增加,经济衰退,而且还蔓延到世界其它地区,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国家,各国爆发危机的原因也有所区别。然而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不同国家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诱发金融危机产生的因素,如宏观经济失衡,金融体系脆弱,资本市场开放与监控,货币可兑换与金融市场发育不协调等问题(李建军、田光宁,1998)。
参考文献:
[1] Demirg- Kunt, Asli and Detragiache, Enrica.“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1998.
[2] 贝内特•T•麦克勒姆,国际货币经济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
[3] 李建军、田光宁,九十年代三大国际金融危机比较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4] 陈学彬,当代金融危机的形成、扩散与防范机制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5] 王德祥,论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J],《经济评论》,2000年3期
[6] 刘明兴、罗俊伟,金融危机理论综述[J],《经济科学》,2000年4期
Ⅶ 国际顶尖的经济学会议都有哪些
(Z)关于长期资本管理基金(LTCM)事件所谓的“金融工程”,最初是为了有效管理组合的风险,现在已变为利用金融、数学、物理等知识,处理金融产品的分解与合成。这种技术是洞悉金融商品内部风险的基础,所以,组合的风险管理技术应是高明投资专家的有效工具。金融工程师可以处理的是技术活,但很多投资专家处理的却是艺术活。艺术能否与技术完美的结合?并不取决于一些简单的辨证规律,技术可以很美,艺术也可以很美,但成功却还需要部分“运气”。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1998年的故事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常在水边走,哪能不湿鞋”。一、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背景1994年2月,JohnMeriwether创了宏观数量化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当时的核心人物包括:DavidW.Mullins(前美联储副局长)、MyronScholes(1997年Noble经济奖得主)、MertonMiller(1990年Noble经济奖得主)。当时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主要投资者是欧洲最大的银行瑞士联合银行(UBS)和美林证券(MerryLynch),成立时,总资产为13亿美元,投资期限不少于为3年,就是说,客户在三年内不能赎回。1994年到1997年的投资回报率分别为: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42.8%40.8%17.1%到1997年底,资产增值为75亿美元,在1997年12月,客户赎回了27亿美元,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1997年底,实际管理资产为48亿美元。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1.资金放大(高财务杠杆)投资人总希望用最少的资金,产生最大的投资报酬,故对于利率市场的投资品种而言,采用高财务杠杆战术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由于资产管理人的品牌声赫加之往年的绩效卓著,LTCM获得各家银行机构给予最高等级的贷款优惠,对于其所提出的担保品,往往给以100%的融资额度。就是说LTCM在金融商品市场所取得的资产,可再进行的100%融资,这表示理论上LTCM的放大倍率可以是无穷大,或者说其融资额度几乎是无限大。于是,虽然LTCM资产总值不到50亿美元,却向各银行、券商机构借贷了将近1250亿美元,负债与资产的比例高达20多倍,最后,LTCM的财务杠杆比率甚至高达26倍。2.投资品种与相对价值套利策略LTCM利用上述融资手段得到的庞大资金主要在利率互换市场(interest-rateswapmarket)做风险中性套利策略(marketneutralarbitrage),即买入低估的有价证券,卖空高估的有价证券。首先,我们看一下利率互换市场的特点与在该市场中的套利策略,假定某公司现在想发行一笔长期的浮动利率债券,由于现在利率处于低谷阶段,如果预期未来市场利率可能会上升,将来该公司支付的利息将会增多,显然未来该公司的利息成本将会加大,该公司如何规避其利率风险呢?如果该公司在发债时,同时买入一份利率互换和约(利率的衍生工具),就可以转变为支付固定利率的利息(不用担心利率上涨的风险了)。(1)利率互换和约接上例,该公司通过利率互换和约转嫁了利率上涨的风险,该和约把浮动利率掉换成固定利率,这种标准的利率互换和约是一种协议,协议一方为“固定利息支付方”,另一方为“浮动利息支付方”,双方约定利息时,利息支付日和名义本金均约定好,特别是双方只交换利息,而不进行本金交换。下图1给出和约双方的现金流量,图中实线表示固定利息支付,虚线表示浮动利息支付,箭头向上表示现金流入,箭头向下表示现金流出。图1:双方典型的现金流量(2)风险中性套利策略上述标准互换协议的任一特征可以发生变化,从而创造出非标准的互换协议。LTCM的互换协议就是典型的非标准的互换协议:LTCM与其交易对象签约,如果发展中国家发行的债券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差距(yieldspread)在未来变大,就必须支付对方一笔金额。反之如果利率价差变小,对方必须支付LTCM一笔金额。LTCM认为在1998年初的时候,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流动性较低的债券(例如发展中国家发行的债券)与流动性较高的债券(如美国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差距过高。LTCM预期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将逐渐恢复稳定,市场会走向平稳,届时二者的利率差距也就会缩小,LTCM的交易策略将因此而从中获利。上述策略的本质就是赌收益率价差变小。关于收益率价差概念见图2。三.市场不测与LTCM的投资风险分析1.市场不测在1998年初,LTCM从事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买价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约70%是属于利率互换。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差距些微的缩小,都会给LTCM带来巨额的获利。同样的,利率差距些微的增加,也会让LTCM立即破产。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卢布采用大区间浮动汇率(1美元兑换6.0~9.0卢布),直接导致卢布剧贬,叶利钦政府宣布无限期延缓债务清还,引发信用风险,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债券无人问津,收益率差距也急速增大。见图3的信用风险变化示意图。LTCM由于利差的快速扩大,导致投资损失呈几何级数増加。到了1998年9月中旬,LTCM的损失超过40亿美元,资产总值只剩下6亿美元。图2:信用价差(收益率差距)示意图图3:信用风险变化示意图2.风险分析(1)组合仓位1998年初,LTCM管理的衍生商品达到约12000亿美元,其中利率交换为6970亿美元,其他期货为4710亿美元。(2)高杠杆风险分析资本市场是高风险的,但未必是高利润,高杠杆是两面刃,这正是LTCM失败的主因。LTCM由于从创立以来持续的辉煌业绩,以及拥有数位知名的人物,故能轻易的获得贷款的援助。于是LTCM利用这些借来的资金,从事巨额的金融衍生商品的买卖。透过利率交换协议,使得LTCM可以利用少量的资金,从事大量的交易活动。*利率上升将会导致整体债券价值下降;*流动性降低造成债券价格下降。事实上,LTCM手中的俄罗斯政府债券因流动性的下降(债券市场最终因卢布贬值而停止交易),造成剧烈亏损。例1:俄罗斯政府债券的价值仅为原来市价的1/3。(3)流动性风险分析亚洲金融风暴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成为LTCM破产的导火线。源自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到了1998年春,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稳定。LTCM在此犯下更致命的错误,其持有的资产当中,有许多部位是流动性不大的金融商品,甚至LTCM本身就是该商品于市场中之最大的持有者。因此一旦LTCM必须变卖资产来偿还损失时,LTCM本身的资产总值也会跟着急速缩水,亦即变现行风险。1998年8月,俄罗斯卢布事件发生,引发信用风险,使得国际投资者对于发展中国家债券投资风险意识提升,要求更高的内部收益率,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发展中国家的债券无人问津。例2:LTCM持有10多亿美元商业不动产抵押债券,1998年不动产行业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导致这种债券价格的大幅下跌。(4)817俄罗斯卢布事件对于套利策略影响LTCM早期观察德国国债利率偏低,其他欧元国家利率偏高,两者的收益率价差过大,LTCM卖空德国国债(因利率偏低,价格偏高),买入其他欧元国家国债。显然过高的收益率价差将会走向回归,LTCM预期德国利率回升,其他欧元国家利率下降。如果预期正确,过高的收益率价差将会回归正常收益率价差,上述套利将会成功。俄罗斯卢布事件发生后,欧洲大量资金逃到安全性高的德国债券市场,导致德国国债价格上升(不是预期的下跌),内部收益率下跌(不是预期的回升)。例3:1998年8月17日前,意大利10年期国债利率比德国同期利率高30基点(basepoint),卢布贬值后,欧洲资金流到德国,导致德国利率下跌,意大利国债利率与德国国债利率差距扩大到50基点,导致LTCM的套利严重亏损。1998年8月,LTCM的基金共损失44%,其中82%是做利差套利造成的。(5)方向交易失误交易,的是基于判断,方向判断失误,将导致致命的错误。例4:LTCM预期欧元整合后,丹麦偏高的利率将会因之下降,预先买入丹麦的抵押贷款证券,如果预期正确,可以获得价格上升的资本利得。俄罗斯卢布事件发生后,国际投资者要求更高的内部收益率,导致丹麦的债券仓位损失很大。例5:LTCM预期美国利率将会上升,债券价格将下跌,所以采用了卖空美国债券的策略,但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美联储调低利率,债券上涨,结果LTCM放空债券,损失巨大。四.美联储的技术手法与警示1.美联储(FED)伸出援救之手LTCM的巨额亏损,严重影响了许多金融机构,所以美联储必需设法解决此问题。在资产管理的历史几乎没有任何一支基金能像LTCM一样,几乎亏损了所有的资本,其欠下的债务,甚至比很多国家的债务还多。该公司积欠的债务,高达800亿美元,并与银行及券商间有订立复杂合约,所以没有人能准确计算出其衍生债务之规模,甚至有估计可能累积达一万亿美元的债务。因此,FED的副总裁PeterFisher,于1998年9月22日,在其纽约自由街的总部内召开会议,包括旅行家、UBS、MerrillLynch、J.P.Morgan等主要金融机构首脑均列席参加。结果最后大家同意出手拯救,由16家公司组成的银行团,同意增资36.25亿美元给LTCM,而避免其倒闭。以下为1998年9月事件流水记录:(1)1998年9月初,(2)LTCM公司致电FED官员McDonough,(3)申述其公司困境。(4)1998年9月18日,(5)LTCM无法取得其所需资金;LTCM致电FED官员McDonough,请求其安排召开会议;McDonough联系上FED主席AlenGreenspan和美国财政部长RobertRubin。(6)1998年9月20日,(7)FED官员PeterFisher带队造访LTCM总部,(8)考虑LTCM的潜在部位平仓对于市场的影响。(9)1998年9月22日早上?PeterFisher会晤GoldmanSachs、MerrillLynch、J.P.Morgan,?随后UBS加入讨论;?在评估了平仓对于市场的影响后,?各投资银行被迫援救;1998年9月22日晚?四大券商在纽约FED开会讨论援救方案;?13家券商随后开会,?通知LTCM准备?文件。(10)1998年9月23日,(11)LTCM获得增资36.25亿美元,(12)McDonough宣称这是为了避免基金破产及全球股市崩溃的唯一方法。2.LTCM的启示启示1:银行与其说救人不如说是自救。若无人出面拯救LTCM,而放任其倒闭,会发生什么状况呢?首先,LTCM必须被迫变卖其资产以偿还亏损,且扩展到所有与LTCM从事交易的对象。因此无可避免的,将导致这些资产价格剧跌。于是其他与LTCM持有相同资产组合的投资人(如银行、避险基金等),则会因这些资产价值缩水而蒙受损失。最后,所有借钱LTCM的法人以及其交易对象,也会因为LTCM的倒闭而面临破产威胁。拯救LTCM的行动,其实就是银行机构不得已的自救方案。启示2:计量化管理工具的缺陷LTCM的投资策略,还是非常杰出的,卢布事件导致的“运气”上的问题,使其损失难以控制住。然而其战术使用上,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高杠杆操作同时,甚至买入流动性不好的金融商品。价格风险虽然可以利用软件加以分析,但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却很难评估。当整体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时,原先对应的避险策略,都被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所抹杀。从俄罗斯经济崩溃到LTCM的衰亡从俄罗斯经济崩溃到LTCM的衰亡,看似是两样毫不相干的事情,近日当几个朋友重新整理思路的时候,却发现了惊人的联系,我们不的不做出"一切都是美国的阴谋"这一令我们自己都惊讶的结论,结论之所以惊人并不是因为又一次揭露了美国为了维系霸权不惜动用一切力量打垮敌人的行为,而是这个阴谋确实太大太大了.LTCM全称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capitalMangagement),曾经与量子基金(QuantumFund)、老虎基金(TigerFund)、欧米伽基金(OmegaFund)并称当时国际四大"对冲基金".而他的管理层更是令人瞠目,也许你不认识这些名字,但仅仅是看见这写头衔,你会有什么感觉:华尔街债务套利之父梅里韦瑟(Meriwehter),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RobertMerton)和舒尔茨(MyronSchols),前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及美联储副主席莫里斯(DavidMullis),还有前所罗门兄弟债券交易部主管罗森菲尔德(Rosenfeld).在这样一芝"梦幻团队"的领导下,LTCM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1994年成立之初,其资产净值只有12.5亿美元,而到1997年末,却已经上升到48亿美元,净增长达到2.84倍.1994到1997年的投资回报率分别为:28.5%、42.8%、40.8%和17%.甚至1997,股市每一美元票面上的红利达到2.82美元.但这个辉煌的金融帝国主义崩溃也只在一瞬间.1998年LTCM把一项赌注下在美国30年国库券和29年国库券的价格收敛上(卖空前者,买入后者),本以为可以不论价格升降都稳操胜卷。不料,亚洲和俄国的金融危机使惊恐的投资者一窝蜂地涌向似更安全吉祥的30年国库卷,结果造成30年国库卷和29年国库卷的价格发散,而非收敛。类似的其它几个“收敛交易”,也都以发散而告终,故“长期资本”这家著名的对冲基金不得不求助于美联储的“软预算约束”以免破产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1998年秋,LTCM步入险境。LTCM原以为风险股票与低风险股票之间的差价会缩小,加大了豪赌的力度。但事与愿违,受俄国债务危机影响,两者间的差价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加大了。8月,LTCM持有的各类股票价值下跌44%,价值约20亿美元。9月13日,LTCM的股本金43亿美元几乎全部赔光。9月23日,美联储出面组织安排,以美林、摩根为首的15家国际性金融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了LTCM的90%股权,共同接管了该公司,从而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也许我们可以把一切归咎于风险,归咎于对冲基金的本身就只能算是投机而不是投资,我甚至用巴林银行的例子安慰自己,但是我们不难在LTCM的兴衰过程中发现一些很细微的值得我们感兴趣的东西。LTCM的成功是建立在一个公式的基础上的,这就是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从广义上说,这个公式为整个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定下来了基调,试图将金融衍生品分析与交易系统化,计量化,理性化.这个看似优秀的公式也使他的创立者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一个问题立刻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本质是什么?是投机,是赌博,当赌博的结果可以预期的时候,赌博本身的价值也就大大降低了.朋友一句话,令我猛醒:"格老(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为什么任凭他们胡闹而不制止??"何止是一个不制止啊,当时波恩女士曾警告过柜台外交易的风险,格林斯潘和莱维特(当时美国政权交易中心主席)却一直以市场已经有了足够的监管为理由要求波恩女士保持缄默,要知道这位波恩女士也不是一般的人,除了身为美国商品期货交易会主席之外,她还和格林斯潘,莱维特,美国财政部长鲁宾,都一起在总统的金融工作小组里任职,格老为什么要这样?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俄罗斯的经济.苏联解体了,庞大的帝国噗哧一声消失在地球上,渐渐演变成了历史书上的一个"前"字.美国的经济学家们曾经自豪的说,我们没有使用一枪一弹就剥夺了一个大国的行动自由.是啊,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了休克疗法的阵痛,确实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乌克兰的独立使俄罗斯被挖去了欧洲左心,剩下的圣彼得堡到莫斯科这根脊柱和乌拉尔工业区这个右心支撑着俄罗斯这个欧洲病夫,在这个时候外汇成为了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相比东南亚国家能喊出:"牺牲一带少女的青春,换取国家经济的腾飞"的口号,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俄罗斯在一九九七年中经济逐渐转好之际,曾吸纳巨额的外国投资,外国对俄罗斯持有债务和股票超过两千亿美元,其中主要债权人是德国,瑞士与美国的银行,当时俄国政府所积欠的外债超过一千三百亿美元,短期的就有六百亿美元,光是要支付利息,每年所需要的资金就超过二百亿美元.可是外汇,谈何容易啊.据资料记载,当时的俄罗斯,80%的外汇来源来自于武器和石油的出口,前者属于特殊产品,受制于显而易见原因,其出口的规模受国际政治风云变换的影响很大,而靠出卖资源也不是长久之计策.我们无法想象俄罗斯的石油工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艰难前行的苦痛,要知道俄罗斯石油开采成本也已经达到了12至18美元每桶,也就是说俄罗斯现在的石油出口价格应该高于25美元每桶才能赢利.而1998年1月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原油平均价降至每桶14.69美元,比该组织规定的每桶21美元的内部参考价低6美元以上.俄罗斯的工业完了,1996年,俄罗斯石油产量达到创记录的最低点3.1亿吨,即使相比于1991年的5.16亿吨也是少的可怜的,但是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却是在增加的.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你能理解俄罗斯的痛苦吗?在这样的情况下,另一条消息袭击了俄罗斯,美国人宣称,石油的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跌.犹如晴天霹雳,然而仿佛美国人先知先觉,国际原油价格在1998年5月28日得出的上半年加权平均价格仅为717.58元/吨(不含税),跌破每桶12美元,12美元每桶的原油价格俄罗斯当时连起码的粮食进口都不能满足了,只有中国处于人道主义以及地缘政治的考虑,当时紧急向俄罗斯输出农产品.一个曾经如此横行的帝国竟然破落成此番田地,怎能不让亲近者珊然泪下呢?何况也许这个帝国在1997年还看见过复兴的火焰.从1997年到1998年,我们以俄罗斯经济崩溃为目标,很清晰发现许多"巧合":当俄罗斯最需要外汇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一跌再跌;武器出口也一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挠.1998年01月01日,俄罗斯新卢布开始流通,1月底,因为世界石油价格持续下跌造成俄罗斯政府财政状况急剧恶化,为弥补财政赤字,国家发债规模急剧膨胀,致使股市和债市引发又一轮下跌行情,继尔就发生了货币大贬值.俄罗斯再度爆发金融危机。回首看看从94年LTCM成立到98年卢布崩盘,其间有多少千丝万缕的联系啊.俄罗斯缺少外汇,石油,武器挣不着钱,美国佬就把一个用"完美"公式建立起来的投机公司摆在他面前,本身是赌博,但是现在的赌博已经能稳操胜券了,谁不会动心呢,何况还是手上缺钱的人.但我想问,这个世界上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谁制定的?操纵金融危机的是些什么人??能操纵石油价格的又是什么人???请问,现在还有人怀疑这仅仅是一场巧合吗?LTCM输了,表面上,他输在理论出现漏洞,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时候,也就是赌博预测失败的时候.但是为什么美国政府明知道理论有漏洞,明知道公司终有一天会衰亡,却不制止.原因很简单,可怜的LTCM从一开始就是吸引俄罗斯上钩的诱饵,它用足够吸引力的期望值吸收了俄罗斯那可怜的为数不少的最后一点美元储备.等到卢布崩溃,LTCM的存在价值也就消失了,而最终摆脱不了垂死的命运.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波恩女士的警告,因为作为阴谋,这套崩溃俄罗斯经济的计划太庞大了,作为美国总统金融顾问的波恩女士不可能不知情,她的警告无非就是为了证明自己,证明美国政府的清白罢了.1998年09月3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在于今年9月30日结束的1998年财政年度里,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预计将出现约700亿美元的盈余。这是美国政府自1969年以来首次实现财政盈余。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是其他国家人民的血汗
Ⅷ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投资公司,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公司有哪些
技术创业投资基金 202 个投资事件
联想投资有限公司 63 个投资事件
英特尔投资 62 个投资事件
集富创业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55 个投资事件
上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54 个投资事件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54 个投资事件
北京软银赛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47 个投资事件
美国中经合集团 42 个投资事件
华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41 个投资事件
华登太平洋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40 个投资事件
智基创投股份有限公司 38 个投资事件
晨兴科技投资公司 33 个投资事件
高盛亚洲 30 个投资事件
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30 个投资事件
Susquehanna China Venture Capital & Private Equity 29 个投资事件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29 个投资事件
成为基金 29 个投资事件
凯雷投资集团 29 个投资事件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28 个投资事件
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 28 个投资事件
盈富泰克创业投资公司 24 个投资事件
招商局富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4 个投资事件
鼎晖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3 个投资事件
Doll资金管理公司 23 个投资事件
Granite Global Ventures 22 个投资事件
维众创业投资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22 个投资事件
The Cathay Capital Group 22 个投资事件
联创策源(CEYUAN VENTURES) 20 个投资事件
兰馨亚洲投资集团 20 个投资事件
卓凡创业投资公司(Jovan Ventures) 19 个投资事件
ePlanet Ventures(DFJ ePlanet Ventures) 19 个投资事件
富达国际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19 个投资事件
祥峰中国投资公司 18 个投资事件
清华科技园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18 个投资事件
美国梧桐投资公司 16 个投资事件
Investor Growth Capital Asia 15 个投资事件
Tiger Management 15 个投资事件
3i集团 14 个投资事件
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14 个投资事件
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 14 个投资事件
龙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4 个投资事件
英联投资有限公司 13 个投资事件
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 13 个投资事件
广州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13 个投资事件
H&Q Asia Pacific 12 个投资事件
霸菱投资(香港)有限公司(Baring) 12 个投资事件
Morgan Stanley 12 个投资事件
深圳清华力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12 个投资事件
北极光创业投资基金 12 个投资事件
摩托罗拉风险投资部 10 个投资事件
香港新世界基建有限公司 10 个投资事件
北京弘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10 个投资事件
启明维创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10 个投资事件
永威投资有限公司 10 个投资事件
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10 个投资事件
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10 个投资事件
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 9 个投资事件
Mayfield 9 个投资事件
国际金融公司 9 个投资事件
Pacific Venture Partners 9 个投资事件
汇丰直接投资(亚洲)有限公司 9 个投资事件
蓝山中国资本 9 个投资事件
Redpoint Ventures 9 个投资事件
Dragonvest Partners(乾龙创投) 8 个投资事件
Advent International 8 个投资事件
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8 个投资事件
日本亚洲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8 个投资事件
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 7 个投资事件
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 7 个投资事件
清华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7 个投资事件
Accel Partners 7 个投资事件
西门子通信投资公司 7 个投资事件
Oak Investment Partners 7 个投资事件
德同中国投资基金(DT Capital Partners) 7 个投资事件
普凯投资基金(Prax Capital) 6 个投资事件
Lightspeed Partners 6 个投资事件
德丰杰-龙脉中国基金 6 个投资事件
百奥维达(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6 个投资事件
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 6 个投资事件
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6 个投资事件
InveStar Capital 6 个投资事件
Citigroup Venture Capital International(花旗创投) 6 个投资事件
华威科创投资管理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6 个投资事件
美国高通公司投资部 6 个投资事件
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 6 个投资事件
橡子园创业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6 个投资事件
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6 个投资事件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5 个投资事件
三星创业投资公司 5 个投资事件
BlueRun Ventures 5 个投资事件
大华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UOB Venture Management) 5 个投资事件
光大控股创业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5 个投资事件
新宏远创基金 5 个投资事件
Natexis 5 个投资事件
Harbinger Venture Management 5 个投资事件
Mitsui Ventures 5 个投资事件
Farallon Capital Management 5 个投资事件
Good Energies Investments 4 个投资事件
Draper Fisher Jurvetson(德丰杰) 4 个投资事件
China Renaissance Capital Investment 4 个投资事件
美国国际集团 4 个投资事件
上海蝶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4 个投资事件
深圳市高新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4 个投资事件
麦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4 个投资事件
瑞士信贷集团 4 个投资事件
Mitsubishi UFJ Securities (HK) Capital Ltd 4 个投资事件
今日资本 3 个投资事件
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General Atlantic) 3 个投资事件
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 3 个投资事件
iGlobe Partners(通环创业投资公司) 3 个投资事件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3 个投资事件
上海张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3 个投资事件
武汉华工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3 个投资事件
和通国际 3 个投资事件
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3 个投资事件
美国新桥投资 3 个投资事件
Manitou Ventures 3 个投资事件
TVG Capital Partners 3 个投资事件
Sutter Hill Ventures 3 个投资事件
MK Global Ventures 3 个投资事件
美国纽约国际集团 3 个投资事件
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 3 个投资事件
Matrix Partners 3 个投资事件
赛伯乐(中国)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3 个投资事件
华兴资本 3 个投资事件
Steamboat Ventures(思伟投资) 3 个投资事件
Equity International 2 个投资事件
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2 个投资事件
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2 个投资事件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风险投资部 2 个投资事件
华禾投资 2 个投资事件
德意志银行 2 个投资事件
BroadWebAsia 2 个投资事件
Bridger Capital Partners 2 个投资事件
浙江省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 个投资事件
Scale Venture Partners 2 个投资事件
InterWest Partners 2 个投资事件
Sierra Ventures 2 个投资事件
杭州红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2 个投资事件
Charles River Ventures 2 个投资事件
Miven Venture Partners 2 个投资事件
加怡新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 个投资事件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2 个投资事件
富通基金 2 个投资事件
新加坡毅鸣投资有限公司 2 个投资事件
亚洲开发银行 2 个投资事件
Mobius VC 2 个投资事件
Nth Power 2 个投资事件
Technology Partners 2 个投资事件
Alpine Technology Ven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