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银行绩效考核办法 银行怎么管理绩效考核
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促进我行存款稳步增长,特制定如下全员考核办法:
一、前台柜员业务笔数每人每月日均超出50笔,超出部分每月每笔奖励0.2元(只限当月);前台柜员、行政工作人员每营销1个存款账户并能正常发生业务往来,年终每户奖励3元。 二、日均30万元以下的员工,执行工资标准1300元;达到每月日均35万元的工资上调100元;在此基础上每上涨日均5万元工资上调20元。若连续六个月达不到日均30万元的员工按试用期员工工资标准发放。
三、每月日均排名全行第一的员工将领取当月工资的100%。连续二个月排名在全行第一的员工,在原有工资基础上上调200元;连续四个月排名第一的员工,在现有工资基础上上调200元,若排名下降取消100%的工资并取消上调工资,并按实际考核标准考核。日均达到180万元,在现有工资基础上上浮400元,同时取消工资上调。
四、日均达到200万元后,超额部分其中:定期一年以上存款(含)每超1万元每月奖励10元(若提前支取扣回奖励部分);日均达到300万元,超额部分定期一年以上存款(含)每超1万元每月奖励15元(若提前支取扣回奖励部分);定期三个月、定期六个月、活期储蓄存款日均每超额1万元每月奖励5元;对公存款日均每超1万元每月奖励4元。前款所制定的存款奖励按存入日期的先后顺序计算。
五、人均存款超过董事会核定的全年指标数年终将给予特殊贡献奖。
六、本奖励只限于本行在职员工,不得用于与本行无关人员。
七、本办法做为年终评比先进的依据。若弄虚作假,将按相关制度予以处罚并取消当年评比先进的资格。
八、本办法按董事会核定的全年存款指标进行调整。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与本办法有冲突的相关文件、制度同时废止。此办法由本行解释。
『贰』 银行公司金融部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怎么写可以有些新意
你这抄题目太大。得在银行袭所有岗位都做个2年以上,还得有相关专业研究生上下的学历,还得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了解,才能统筹兼顾地写出有可行性的东西来。
刚毕业的实习生就像写出这东西,心有点大啊。说句最基本的,你连银行各个岗位平常都干什么,为什么要干,怎么能干好,估计都弄不太清楚,怎么写出可行性来啊?
『叁』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树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将什么纳入kpi绩效考核
为什么国内学平衡计分法和KPI的热情非常高,效果却往往有限?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清楚KPI管理模式所要求的具体管理条件和理论前提。西方理论是 在假设前提下成立的(假设前提,是指保证分析和观点得以成立的条件)。设定前提是思维严谨性的一种具体体现,这也是西方管理科学的本质精髓之一。
一、KPI的使用前提
假设一:存在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假设二:员工的职责是明确的。
假设三:管理者存在客观评价下属工作绩效的动机。
假设四:愿意支付一定的考核成本。
假设五:现有的薪酬水平或者职业机会对于被考核者来说是有吸引力的。
二、如何让KPI真正发挥作用?
特征一:把实现组织目标视为绩效考核的最根本出发点。
特征二:员工的职责履行情况是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特征三:管理者是绩效考核的直接责任者。
特征四:对员工绩效通过量化方式来进行考核。
特征五: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直接运用于员工薪酬调整或员工职业发展的决策中。
大部分实施KPI的都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等级和职业发展机会直接挂钩,他们希望员工能够对绩效考核有足够的重视,同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来进行薪酬调整和人事任免决策可以体现决策依据的充分性。其实这样的安排还有更积极的意义:一方面,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相挂钩可以让员工分享的经营效益,或者当经营效益不好时可以分担部分经营风险;另一方面,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实现员工发展和发展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塑造员工和“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化。
『肆』 怎么操作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监管指引
一、科学制定经营计划
目前,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制定经营计划时未充分考虑市场专发展状况,过分强调竞属争排名,经营计划指标脱离实际,大幅超过机构的发展能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市场变化以及自身发展战略、风险偏好与风险管控能力等因素,科学测算和确定合理的年度经营计划;及时将年度经营计划和绩效考评制度报送银监会或有关派出机构。
二、合理分解考评任务
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内部业务条线部门在向下分解经营计划和考评任务时,计划越分越大,任务越压越重,层层加码,导致基层分支机构面临较大考评压力,经营行为扭曲,违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提高预算与绩效考评的精细化管理,在向下级机构分解考评任务时,充分考虑其经营管理能力、金融服务水平及经营特色,合理确定考评要求。
『伍』 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核的合规指标包括哪些指标
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指标包括五大类:
合规经营类指标、()、经营效益类指标、发展转型类指标、社会责任类指标。
管理类指标
『陆』 急求银行信息科技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包括日常工作、考核奖励什么的,谢谢啦!
自己排版吧。
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完善信息科技治理措施,增强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防范能力,推动辖内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业务管理和风险防范水平,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商业银行外包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考核办法。 第二条 ##银监分局对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考核评比,考核评比工作由##银监分局统计信息科组织实施。 第三条 本办法的考核评比周期为一年,自上年度 12 月份至本年度 11 月末,考核情况每半年通报 1 次,每年年底对全年考核结果进行通报表彰。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二章 考核内容及计分方法 第五条 信息科技管理考核工作的内容,包括信息科技日常管理、监管部门信息科技检查、监管部门布置工作完成情况三个方面,同时设立加分项目对在信息科技管理方面表现优异的机构给予鼓励。 第六条 信息科技管理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与加分项目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法,百分考核得分与加分项目考核得分相加为综合考核得分。 第七条 信息科技日常管理、监管部门信息科技检查、监管部门布置工作完成情况三项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每项满分 100 分,分别按 40、30、30的权重计入百分考核得分;加分项目实行单独考核,视完成情况进行奖励加分,直接计入综合考核得分。 第三章 考核标准 第八条 信息科技日常管理考核标准。法人机构应在完善信息科技治理的基础上,建立信息科技风险“三道防线”,做好信息科技规划,提升信息系统建设效率,确保信息系统稳健运行并采取有效内控措施减少信息系统应用风险;分支机构应重点加强业务连续性和信息安全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经营过程中不发生信息安全事故。 1.银行业金融机构未指定信息科技风险牵头管理部门,扣 5 分;牵头部门及负责人变更未按要求向监管部门报告的,每次扣 2 分;牵头部门未能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进行工作协调的,每次扣 2 分。 2.被考核机构未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相关部门配备适当资源,如人员、财力、基础设施等不充足或存在重大缺陷的,每项扣 35 分;被考核部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存在不完善的,每项扣 2 分。 3.新设经营机构、原有机构装修改造或迁址,涉及信息科技变更事宜,未向监管部门信息科技风险监管部门报告的,每次扣 5 分。 4.未制定年度信息科技风险应急演练计划的扣 5 分,未实施演练或演练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扣 13 分。演练计划和实施结果未报告监管部门的,每次扣 1 分。 扣 5.未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和应急预案的机构, 15 分并取消年度评奖资格;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和应急预案不完善的,视情况扣 510 分;发生大范围的业务中断事故的,每次扣 15 分并取消年度评奖资格。 6.机房或营业网点在发生业务中断或重要网络中断事件后,未及时报告监管部门的,根据事件大小,每次扣 25 分。 7.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至少每半年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学习1 次信息科技监管制度、信息科技风险提示等文件,并做相应的学习记录。未定期组织学习、记录不完整或学习效果不明显的,视情况每次扣 25 分。 8.被考核机构在制订考核办法时,未将监管部门年度考核结果纳入本机构内部部门考核的,每次扣 10 分;未按考核制度执行的,每次扣 28 分。 9.被考核机构机房服务器、重要安全设备、网络设备和桌面计算机等涉密设备,未采取必要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根据情况每项扣 25 分。 10.总行级法人机构在实施重要信息系统项目外包前(如数据中心、重要业务系统和信息科技基础设施等)未以书面形式正式报告监管部门的,每次扣 2 分。 11.总行级法人机构在进行重要信息系统开发时,未要求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进行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审查,以确保系统开发符合监管部门以及本机构风险管理标准的,视情况每次扣 25 分。 12.总行级法人机构未按照监管要求建立完善的信息科技治理,并形成信息科技风险“三道防线”的,根据情况扣 25分;未制定明确的信息科技战略规划,或规划与本行整体战略规划结合不紧密的,根据情况扣 35 分。 第九条 监管部门信息科技检查考核标准。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信息科技检查及巡查工作,对暴露出的问题认真分析成因,组织全面整改,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监管部门提出的监管意见和要求,促进本机构信息科技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1.监管部门每年例行现场检查中发现严重问题,每项扣5 分;一般性问题每项扣 1 分;严重问题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业务连续性、信息安全和银行业务管理带来较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2.对监管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的,每项扣 3 分。 3.监管部门提出的监管要求,经被查机构确认后,未在规定时间内落实的,每项扣 5 分。 第十条 监管部门布置工作完成情况考核标准。被考核机构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监管部门布置的各项信息科技监管工作并确保工作质量,本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牵头部门负责内部协调联系工作。 1.对监管部门下发的各类通知和监管要求未有效贯彻落实的,每次扣 15 分。 2.对监管部门要求上报的报表,未能及时报送的每次扣5 分;填报数据或信息出现差错的,视情况每次扣 13 分;报表出现漏报项的每项扣减 2 分。 3.未按要求及时报送信息科技年度报告或监管部门要求上报的其他重要书面报告的,每次扣 5 分。 第十一条 加分项目考核标准。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信息科技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为强化信息科技监管工作提供参考,并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开展的专项工作,共同促进辖区信息科技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1.上报监管部门本机构信息科技工作动态或信息科技调研课题,每篇加 1 分,被分局采用的每篇加 2 分,经分局上报后被省局采用的,每篇加 5 分,被银监会采用的,每篇加10 分。 2.协助监管部门完成检查或其他监管工作的,视情况每次加 25 分。 3.主动发现本机构或外包商(如自助设备服务商、电信企业等)风险隐患并报告监管部门的,每次加 23 分,如涉及全辖机构共性问题,每次加 35 分。 第四章 组织管理及考核实施 第十二条 ##银监分局按上述考核内容和标准,对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实时记载,考核结果实行半年通报、按年考核,考核期结束后进行评比表彰。 第十三条 评比表彰设机构一等奖 2 名,二等奖 3 名,三等奖 4 名,同时在获奖机构中评选工作表现优异的先进个人 5 名。对年终评比结果较差,且不积极配合监管工作的机构和个人,在全辖银行业金融机构范围内进行通报,并抄送上级行或上级行业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 对辖内各机构的考核结果,将提交分局对口监管科室,并纳入对被考核机构的监管评级、高管考核及机构评价中。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银监分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