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丁志杰中国国际金融

丁志杰中国国际金融

发布时间:2021-08-16 16:43:29

⑴ 中华保险金融研究所

政府机关人员:
1.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2.陈文辉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3.范文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
4.方星海中财办经济一组巡视员
5管涛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
6纪志宏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
7.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8.李波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
9.李伏安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局长
10.刘春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局长
11.廖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局长
12.隆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
13.潘功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14.祁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
15.沈晓晖国务院研究室国际司司长
16.魏加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
17.阎庆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18.张健华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
19.张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执行董事
20.张育军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
研究机构人员:
21.白重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22.丁志杰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助理
23.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24.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
25.陆磊广东金融学院院长
26.瞿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27.魏尚进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教授
28.巫和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29.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30.殷剑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31.钟伟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商业机构人员:
32.高善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33.哈继铭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暨首席投资策略师
34.黄海洲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研究部联席主管
35.黄金老华夏银行副行长
36.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37.马骏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38.孙明春上海博道投资首席经济学家
39.徐刚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
40.袁力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
论坛特邀成员:
1.郭濂国开行金融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2.黄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
3.黄志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
4.何东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
5.胡一帆海通国际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经济学家
6.金中夏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所所长
7.李麟浦发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
8.李迅雷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9.林采宜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10.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11.马宁高华证券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总监
12.彭文生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13.沈建光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14.盛松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
15.孙国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
16.王志浩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
17.吴高连中国光大银行专职董事
18.武剑中国光大银行专职董事
19.谢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党委书记
20.熊志国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
21.许宪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22.徐忠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
23.张承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24.张霄岭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监管三部副主任
25.郑京平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
26.诸建芳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7.朱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
28.周道许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贵州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
29.邹加怡财政部国际司司长
论坛特邀研究员:
1.程漫江中银国际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
2.王信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
3.向松祚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4.张斌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5.张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
6.周诚君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7.祝丹涛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处长、副研究员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⑵ “1美元对人民币6.9920元”人民币升值是代表“钱毛了”么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为6.9920元人民币兑1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创出新高。

以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8.2765:1计算,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5.5%。也就是说,同样兑换1美元,如今可以少花1.2845元人民币。

中国2005年7月21日启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给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中国不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并逐步增强汇率弹性。

总体上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年来持续呈现小幅上扬态势。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8”。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进一步加快,已经累计升值4.27%。

这是外汇市场高度关注的一刻:10日9点15分,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信息,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升值“破7”,比价为6.992:1。

就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而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具有标志性的意义。“破7”引发的三个问题,分外值得关注。

问号之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缘何加快?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呈现加快态势。”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人民币汇率变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去年以来,美元大幅贬值,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高居不下等,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了影响。”

2005年7月21日我国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呈现小幅持续上扬态势。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步伐近期明显加快。

在今年3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1:1关口后,“破7”早已在市场预料之中。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累计升值4.47%。而2007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为6.5%。

虽然影响汇率变动因素较多,但市场人士公认“美元持续贬值”是导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

在人民币汇率参照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07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持续走软。包括人民币在内,欧元、日元等货币均面临升值压力。

“而美联储近期的连续降息也使中美利差进一步‘倒挂’,加大了人民币对美元的上行压力。”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说。

汇改两年多来,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事实上也促进了汇率水平的加速调整。自2007年5月21日起,央行决定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这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一个重要举措,也被视为我国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效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幅今后将进一步加大。

问号之二:持续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多大影响?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会压制出口企业的利润。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高之际,人们越发关注由此给国内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确实给部分企业的利润造成了影响,尤其是从事农产品、低端纺织业等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基本没有定价权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明显。”杨子强举例说,“山东省部分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外资企业‘蒸发’逃逸的情况,人民币升值是影响因素之一。”

据2007年底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数千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若今后一年内人民币升值相比过去速度不减,有36.8%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对产品出口“影响较大”,这要比上年的调查数据增长了6.8个百分点。

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影响程度也差异明显。上述调查显示,纺织、服装等制造业企业超过六成的经营者认为“影响较大”或“影响很大”,而造纸、化工、医药、橡胶、冶金、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行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人民币升值给某些出口企业带来压力固然是客观事实,但从整体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促进外贸企业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着力调整产品结构,也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

央行今年2月底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经过两年多的调整,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积极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一定程度上消化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大部分外贸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调整能力和承受能力明显高于预期。

前段时间,珠三角地区出现了大量企业开始转厂外迁甚至倒闭的趋势,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人民币升值是影响因素之一”,但这轮“外迁、倒闭”风波的背后,本质原因也是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产业升级的必然过程。

据央行调查,在面临众多压力的情况下,我国纺织行业目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业区域转移,纺织业投资出现由沿海向内陆梯度转移的趋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次贷风波造成今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从而弱化了相关国家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不少企业预期未来出口利润和出口订单将有所减少,今后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转换贸易发展模式的任务更艰巨。

问号之三:升值对抑制物价上涨有多大效果?
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近日在京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也提出,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今年金融宏观调控的中心工作。

目前,国内价格上涨的一个原因是输入性通胀所导致。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国际市场上价格与美元挂钩的大宗商品,包括石油、钢铁、铜、矿石、粮食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或高位运行。这些价格上涨也传递到国内,增大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有些业内人士建议通过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方式,抵消部分上涨进口成本,抑制国际产品价格增长的传递效应。“加快升值以抑制通胀。当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货品价格则变得相对便宜。”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解释说。

对此,一些国内专家表示,虽然从长期看,人民币加速升值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抑制输入性通胀,但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带来的不确定性,当前更应强调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

央行行长周小川不久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说,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抑制通货膨胀不会成为汇率机制改革或者市场汇率浮动变化的主要原因。控制通胀,更主要还是依靠国内综合措施。

⑶ 丁志杰的主要学术成果

《美元趋势性升值的挑战与应对》,丁志杰、田园,《国际贸易》,2015年第2期
《美元过度特权、经济暗物质与全球治理变革》,丁志杰、谢峰,《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第11期
《巨额外汇储备成为负担的表现与解决之策》,丁志杰、孙小娟,《国际贸易》,2014年第10期
《金融主导的全球化新趋势与我国应对》,丁志杰、李庆,《国际贸易》,2014年第2期
《中国需摆脱外汇储备重荷》,丁志杰,《经济导刊》,2013年第12期
《美联储QE3的溢出效应与应对》,丁志杰、谢峰,《国际贸易》,2012年第10期
《中国对外开放模式亟须转变》,丁志杰,《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2期
《中国应积极推动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丁志杰,《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6期
《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选择:去美元化》,丁志杰、郭凯,《国际贸易》,2010年第4期
《非均衡条件下人民币汇率预期性质研究》,丁志杰、郭凯、 闫瑞明,《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最新10年国际汇率体系变迁》,丁志杰、孙小娟,《国际贸易》,2009年第11期
《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丁志杰,《国际贸易》,2009年第1期
《境外汇款是热钱吗——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丁志杰、杨伟、黄昊,《金融研究》,2008年第12期
《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及其经济结构效应》,丁志杰,《国际贸易》,2008年第6期
《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成因与对策》,丁志杰,《国际贸易》,2006年第9期
《回顾与展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路》,丁志杰,《国际贸易》,2006年第4期
《退出钉住美元的时机与路径选择》,丁志杰,《当代财经》,2005年第9期
《均衡与稳定的协调——转向钉住一篮子货币难胜其任》,丁志杰,《国际贸易》,2005年第7期
《东亚区域货币联盟实践、前景与对策》,丁志杰,《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期
《1999-2003 年国际汇率体系变迁的统计分析》,丁志杰,《金融研究》,2004 年第5期
《金融体系重组中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国际经验》,丁志杰、王秀山、白钦先,《国际金融研究》,2002 年第3期
《欧美中小银行的发展经验及其借鉴意义》,丁志杰,《金融论坛》,2002 年第 4期
《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自由化所面临的挑战》,丁志杰,《经济评论》,2001年第1期
《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丁志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1月
《金融主导的全球化新特征与我国应对》,丁志杰,《成果要报》,2013年第87期
《以调整存款准备金政策为突破口 理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丁志杰,《成果要报》,2014年第42期
2010年以来发表内部研究报告20余篇

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的师资情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老师都是行业的领军人物,学员可以放心的报考,对于师资情况

还有其他细分,学员了解可以到http://uibe.eour.cn/名师介绍了解。

⑸ 丁志杰的教育背景

2002-2003 年
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2001 年
毕业于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6 年
毕业于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国际金融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1 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地震地质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⑹ 丁志杰的获得荣誉

专著《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2002年获第十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著作三等奖、2004年获中国金融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论文《1999-2003 年国际汇率体系变迁的统计分析》2004年获第十二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论文三等奖、2006年获第八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二等奖
2006年入选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第二批)
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09年获教育部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9年首都教育先锋教学创新先进个人
2010年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2012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

⑺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成员名单

政府机关人员:
1.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2. 陈文辉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3. 范文仲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
4. 方星海 中财办经济一组巡视员
5 管涛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
6 纪志宏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
7. 贾康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8. 李波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
9. 李伏安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局长
10. 刘春航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局长
11. 廖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局长
12. 隆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
13. 潘功胜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14. 祁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
15. 沈晓晖 国务院研究室国际司司长
16. 魏加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
17. 阎庆民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18. 张健华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
19. 张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执行董事
20. 张育军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
研究机构人员:
21. 白重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22. 丁志杰 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助理
23.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24. 李稻葵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
25. 陆磊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
26. 瞿强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27. 魏尚进 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教授
28. 巫和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29. 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30. 殷剑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31.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商业机构人员:
32. 高善文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33. 哈继铭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暨首席投资策略师
34. 黄海洲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研究部联席主管
35. 黄金老 华夏银行副行长
36. 连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37. 马骏 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38. 孙明春 上海博道投资首席经济学家
39. 徐刚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
40. 袁力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
论坛特邀成员:
1. 郭濂 国开行金融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2. 黄明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
3. 黄志强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
4. 何东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
5. 胡一帆 海通国际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经济学家
6. 金中夏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所所长
7. 李麟 浦发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
8. 李迅雷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9. 林采宜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10.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11. 马宁 高华证券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总监
12. 彭文生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13. 沈建光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14. 盛松成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
15. 孙国峰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
16. 王志浩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
17. 吴高连 中国光大银行专职董事
18. 武剑 中国光大银行专职董事
19. 谢多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党委书记
20. 熊志国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
21. 许宪春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22. 徐忠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
23. 张承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24. 张霄岭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监管三部副主任
25. 郑京平 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
26. 诸建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7. 朱宁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
28. 周道许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贵州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
29. 邹加怡 财政部国际司司长
论坛特邀研究员:
1. 程漫江 中银国际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
2. 王信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
3. 向松祚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4. 张斌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5. 张明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
6. 周诚君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7. 祝丹涛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处长、副研究员

⑻ 丁志杰的研究方向

国际金融、发展金融、金融制度比较

⑼ 丁志杰的行业先驱

(本文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对丁志杰教授的专访)
丁志杰教授主要从事于国际金融、发展金融和金融制度比较研究,在《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国际贸易》、《中国金融》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两次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论文和著作奖,论文《1999———2003年国际汇率体系变迁的统计分析》于2006年获得第八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二等奖,他又入选北京市“百人工程”。 从事应用性研究的丁志杰教授,谈到自己的研究旨趣时,恳切地讲,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学者,非常希望通过学术研究来推动中国的经济改革发展,为政府的政策决策起到积极作用。
2002—2004年,丁志杰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生流动站工作期间,直接参与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国国际收支问题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在这一系列的研究中,丁志杰充分发挥自身的研究优势,同时也使自己的研究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2005年7月汇率改革前夕,丁志杰发表了《稳定与均衡的协调———盯住一篮子货币难胜其任》一文,首次提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思路,对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丁志杰认为,搞研究一定要有自己特定领域,当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定的深度时,再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空间。学者应该注重将社会中一些现实问题进行提炼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加强对热点问题的研究。
谈到今后的研究方向,丁志杰说,作为金融学研究人员,要意识到金融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一定要将学术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外的金融关系日益复杂,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也需要做出调整。
丁志杰近几年对人民币汇率、中美经济摩擦、亚洲货币金融合作、亚洲金融危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继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正在整合过去几年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中国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以便为中国的金融经济的发展尽己所能。 从教11年,丁志杰一直认为,作为大学教师,教学和研究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不可偏颇。他说,潜心教学,通过教书育人使教师获得成就感,科学研究使教师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教学和科研齐头并进,只有不断地认真进行学术研究,才能跟踪和掌握理论前沿,才不至于被淘汰,才能有更好的教学质量;中国高等教育在今后5到10年里,师资队伍质量将有很大的提升,如果不注重学术研究,就有可能被边缘化;学校和学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这点,一定要让老师加强学术研究。
丁志杰还强调,研究经济学,一定要具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要对经济现实有系统的了解,不能做门外汉,必须要懂经济,否则做出的研究只是空中楼阁,或者没有多大意义和价值。作为学者,一定要踏踏实实地搞科研,要推出有分量有影响的学术成果,使自己的学术道路走得更远更长。 作为金融学院的副院长,除了教学科研外还,丁志杰还担负着繁重的行政管理事务。当记者问到他下一步的研究领域时,丁志杰充满信心地说,他最想做三件事:第一是尽快撰写出版一本有中国特色的《国际金融学》本科教材,在谈到为何要出这本教材时他说,现有教材缺乏创造性,也存在很多不足,要站在育人的角度有责任编一本教材。第二是东亚汇率稳定机制的设计。随着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深入,出现了一个的难题是能否找到一个被各方所接受的可行的汇率稳定机制方案。
丁志杰说他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但由于教学和其他科研任务,耽误了这个课题的研究,这次一定要有一个突破。第三是在中国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课题上有所突破,出一本对社会有实际作用的著作。丁志杰强调,作为应用经济学学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一定要服务于社会,对于中国的改革和实践起作用,被社会所认识和接受。 当问到金融学院学术团队建设时,丁志杰感言道:“百花齐放才是春”。丁志杰感觉到,近些年来学校和金融学院的团队建设在加强,但还不够完善,还要继续努力,应该注重年轻教师的使用和培养的协调,为他们成才积极创造条件。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学校引进了大量人才,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才培养,培养现有的人才和学术骨干,造就经贸大学自己的名师和大师。
丁志杰教授充满信心地表示,再经过3到5年的努力,国际金融一定会成为经贸大学金融学专业的特色和品牌。

阅读全文

与丁志杰中国国际金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邮稳定收益A基金 浏览:851
企业投资管理办法 浏览:388
外汇什么指标最准 浏览:291
招商银行沪深300理财怎么样 浏览:967
投融资会上的讲话 浏览:45
富国互联科技股票基金封闭期 浏览: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戏理财 浏览:11
招商融资发布会 浏览:20
租赁表外融资 浏览:575
中国股票价格为什么高 浏览:803
适合20岁怎么理财 浏览:83
理财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浏览:533
黄金藤价格价格 浏览:503
85港币折合人民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505
江苏八方贵金属软件下载 浏览:344
证监会首批批准证券投资机构 浏览:928
趋势投资利润回吐 浏览:593
益民集团产业投资 浏览:398
平安综合理财 浏览:461
不良贷款不良资产 浏览: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