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原消费金融怎么样靠谱吗
我用过中原消费金融贷款,中原消费金融贷款非常靠谱。申请很方便,直接在线申请,通过审核就能放款了。他们是正规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受银保监会监管,还是可信靠谱的
2.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优势有哪些
答:
1、政策方面
众所周知,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中正式提出发展消费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和1999年相继放开了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的政策,以促进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这也是发展消费金融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结构合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消费金融成为热点词汇。据了解,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 《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政策利好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技术优势
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传统消费金融的不同之处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打造“线上互联网+线下实体”的运行模式。从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机构在资金来源上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探索信用消费+场景布局,进而打造成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的样本,通过场景的建立,增强客户粘性,不断扩张消费金融市场,实现盈利。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大数据挖掘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精确的进行市场细分、选定目标客户、评估客户信用等级,从而降低资金配置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3、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需求也更加旺盛,8090后超前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接受新型金融产品的能力较强,因此使用消费信贷手段来缓解预算不足的观念逐渐深入,因此,在居民消费观念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发展消费金融已经具备相应的社会基础。而作为解决资金问题之一的消费金融系统必将迎来发展商机,像迪蒙自主研发的消费金融系统是一款集消费贷款、消费分期为一体的业务管理系统,有效帮助企业迅速开拓消费市场,推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实现业务模式的“互联网+”转型。系统通过规则引擎、工作流引擎、自动征信、商家加盟的方式,实现借款业务的快速审批、智能风控、借款流程自定义等功能,满足消费金融公司快速、高效、便捷的借款业务需求。
3. 中原消费金融靠谱吗谁用过啊
我之前用过
4. 浅谈国内金融行业趋势,从业者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
消费金融市场高速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版析报告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从2013 年到2016年,其交易规模从60亿元增长到436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17.5%。截止到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已接近万亿元。预计2018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将达到19428.9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将超33万亿元。
从需求层面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90后、00后等青年群体步入社会,居民消费的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提前消费的理念日益普及,消费金融需求快速增长。“90后”已然占据着消费贷款用户群的半壁江山,占比高达49.31%。
自2009年我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以来,网贷监管就决定了消费贷款的发展速度,特别是近五年来,消费金融兼顾放开与监管两个方面,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政策从宽松进入到规范阶段,从而带动互联网消费金融从蓬勃兴起阶段,进入到到规范成长阶段。
5. 消费金融未来有哪几类发展趋势
第一类: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通过与线下的3C卖场进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电子产品的分期付款业务,但是这种模式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运营成本较高,对于自动化审批要求高。同时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成本高,风控难度较大,各家公司目前都通过自有的数据积累建立风控模型、拼概率、高息覆盖高风险等方式进行经营。
第二类:直接发放个人贷款的消费金融。相比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这种直接发放现金贷款的消费金融风险把控更难,一方面竞争比较激烈,而且基本也是采用大量人力进行推广,公司运营成本较高,在加上国内的机构在实收资本的基础上放大杠杆来吸引投资人,这样造成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较高,通过放大资金杠杆进行放贷,同时也放大了经营风险。而且顾客的贷款意图难以掌控,从而造成坏账率过高。
第三类:校园市场分期。校园市场分期基本可以定位为校园电商平台,因为给学生放贷存在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学生并无收入来源,存在还款能力的问题,而且学生放贷学生一旦出现坏账基本都要父母进行代偿,如果一旦出现集体事件,国家肯定会立马禁止,这样增加了金融公司的经营风险,目前很多公司基本定位为电商平台的消费赊账服务,这样避免法律风险,通过低利率和商品差价来维持企业发展,通过获取用户数据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6. 金融科技成为行业的风口,行业内的消费金融系统商需要提供什么
今天,小米金融正式上线旗下互联网金融产品“小米活期宝”,易方达的天天理财基金也成为了首个与小米金融合作的产品。 按照小米联合创始人洪锋的说法,小米金融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更多扮演智能平台的角色,小米金融致力于打造平台和建立征信系统。一方面利用小米智能手机所搜集到的数据来做征信,一方面打造一个综合的金融服务平台,结合小米的电商属性,来做金融服务。 其实,小米涉足金融的事情由来已久,2013年12月26日,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由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资本为5000万元,小米公司CEO雷军任董事长及法人代表,洪锋担任了经理一职。在互联网P2P领域,小米和顺为基金也都曾投资过互联网P2P平台积木盒子。 如今,上线“小米活期宝”,小米金融进军互联网金融服务业的号角正式吹响。 一、小米的短板 传统上,金融行业是随着商业出现的,随着人类贸易的产生。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寺庙就有已经有了经营保管金银、收付利息、发放贷款的机构。 近代银行产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由于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而交易的需求产生了货币保管和信用的需求,近代银行随之诞生。 近几年,阿里在中国的互联网领域重复了人类几千年来的过程。先是有阿里巴巴和淘宝网,有了交易,而交易就产生了支付的需求,有了支付宝。 因为交易的时差,支付宝有了固定的沉淀余额,这些沉淀余额投资于货币基金,就有了余额宝。进而有了囊括大部分金融服务的蚂蚁金服,阿里随之崛起。 小米本来是一家手机厂商,但是小米的模式以自营为主。小米网站作为电商销售小米手机,仅仅是一个米粉节就是15.7亿的销售额,但是,米粉在购买小米的时候支付的途径是支付宝,网上银行,而非小米自家的支付渠道,小米只有硬件销售的利润,而不能像阿里一样从销售到支付,再到沉淀资金,金融服务。 雷军在2015年新年贺词里面说:“小米已从MIUI ROM开发者、智能手机制造商,走向了消费电子国民品牌,智能家庭生态的建立者,和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分发平台。这是全球科技行业从未有过的公司形态,小米已经来到了行业发展的最前列。” 既然是服务分发平台,那错过蛋糕最大的金融服务就太可惜了,小米需要补上缺失的短板。 二、逆向也是个好主意 阿里是从淘宝,到支付宝,再到余额宝,而小米是先从“小米活期宝”入手,这个顺序与阿里是完全相反的。 小米作为后来者和相对弱势的电商平台(小米商城相对于淘宝天猫),难以吸引消费者在它的平台设立账户,存入资金。那么就反其道而行之,先设立“小米活期宝”,用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把米粉的资金吸引进来。 我们知道,阿里的余额宝是可以直接用来在淘宝买东西的,相信小米这个活期宝也不会有什么差别。 这样一来,米粉在小米活期宝存入用来生息的资金就变成了小米商城的支付资金,这样小米就可以反向把商品交易、支付手段、理财增值这个渠道建立起来。 小米让小米支付的经理洪峰来负责小米金融,本身就说明了问题。而且洪峰自己说,小米用户群在各种手机使用的场景中,能够给他们提供非常多的金融使用场景,加上小米的电商属性,各种各样的消费场景,都能够把金融服务充分的代入。 消费需要支付,需要消费信贷,而电商销售的商品本身就可以包括货币基金、股票基金、理财产品。 用逆向手段打通从消费到金融服务的通道,完善小米的体系,这是“小米活期宝”的推出的深层目的。 三、前景广阔,时机需商榷 按照雷军“风口上的猪”理论,零售理财本身就是广阔的市场,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做得最好的招商银行来自于零售的收入只占整个收入的35%,而美国同类银行的个人零售业务的收入占比远远超过招行,零售金融业务前景广阔。 从洪锋的发言来看,小米金融服务现阶段首先要做一个金融百货公司,通过小米手里的大数据帮助用户筛选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小米还可以基于MIUI本身拥有的1亿用户,以及小米生态链上的多个产品获取手机中的位置信息、用户行为信息、消费信息。给征信奠定基础,为未来的消费贷款和小额贷款探路,这几乎是阿里旗下蚂蚁金服的翻版。 和阿里不同的时候,小米手里有硬件和ROM入口,如果发展起来,体系会比阿里更完整。小米金融的远期前景不错,雷军很有成为下一个马云的势头。 不过,小米金融选在2015年5月推出,时机却不是很好。目前中国股市正在一轮疯狂的牛市之中,各种资金都杀入股市,利润不高的货币基金本身就处于低潮期,此时小米推出“小米活期宝”能聚拢多少资金很值得怀疑。资金聚集不到,后续的各种效应就无从谈起,小米推出“小米活期宝”的时机有待商榷。 小米布局互联网金融其实由来已久,但是因为弱势地位难以做成像阿里一样的体系。“小米活期宝”从理财服务入手,反向建立金融服务体系,这是小米涉足互联网金融的目的。 2015年由于股市火爆对资金的分流,这个举措不会有太大效果,但是未来几年,小米金融有机会成长为阿里旗下蚂蚁金服一样的巨头。 有关于互联网的问题和SEO推广优化可以找我们重庆华坤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