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银监会罗思维
银监会表态:市场罗技思维上半年信贷投向合理风险稳中有降
对于上半年7.72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国银监会8月9日表态称,今年上半年,在贷款高速增长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结构总体上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市场罗技思维上半年信贷投向合理风险稳中有降信贷风险稳中有降。此前,央行副行长苏宁已于7日表示,不会采取规模控制的办法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
银监会同时称,在今年贷款高速增长的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管控不断加强。同时,按照审慎监管标准,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严守授信集中度、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的底线,持续增强风险抵补能力。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保持“双降”,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208亿元,比年初下降42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比年初下降0.6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34.8%,已比年初上升18.12个百分点。市场罗技思维上半年信贷投向合理风险稳中有降
在分析上半年新增贷款的特点时,银监会表示,一是贷款投放的地区结构进一步改善。其一是促进了地区协调、“东、西”统筹。今年以来,经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资源分配失衡情况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增幅西高东低。6月末,贷款同比增幅最高的五省份西部有4个,分别为重庆(46.9%)、广西(44.1%)、内蒙古(41.9%)和四川(39.5%);贷款同比增幅最高的十省份西部有6个,中部有3个。其二是支持了外向度较高、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东部沿海地区。今年上半年贷款增加最多的前五个省份分别为广东(8548亿元)、江苏(7527亿元)、浙江(6364亿元)、北京(5640亿元)和山东(5061亿元)。市场罗技思维上半年信贷投向合理风险稳中有降
同时,新增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与民生密切相关行业的中长期贷
B. 求问2018年上半年广东银行业金融机构被监管处罚的具体信息
2018年银行业防风险、强监管,整治市场乱象的大幕已经拉开。
银监会1月13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级监管机构要抓住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根本,严查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空转的行为,严查“阳奉阴违”或选择性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要求的行为。
如何看待公司治理不健全的问题?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分析,现代银行制度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司治理制度,当前我国银行的公司治理已经比较完善,但也有一些新的、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银行高管层如何有效发挥作用;又比如,如何提升银行系统从业人员素质,包括合规经营理念、风险底线意识等。过去一段时间,银行业追求规模和效益,而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所放松,所以出现了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和案件。健全公司治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C. 上半年金融机构存款增加9万亿,银行最应该感谢的是谁
各部门对存款增长的贡献情况
1、住户存款
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了.26万亿元,占到了总增加存款的47.3%,是当之无愧的对存款增长贡献最大的部门。这可能说明银行上调存款利率还是起到了一定效果,要不然想要从住户手上吸收到这么多存款还真得打个问号。不过住户存款的增长也并不是很稳定,主要增加的月份是在2月和6月,分别增加了2.87万亿和1.09万亿,两个月加起来接近4万亿,而在4月份时,还曾出现过1.3万亿的减少。所以银行如果想要保持住户存款的稳定增长,恐怕仍然是不能掉以轻心。
银行存款
2、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款虽然在金融机构的总存款中占比不大,但对存款增长做出的贡献却不小。上半年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款增加2.21万亿元,其对存款增长的贡献率排第二,为24.56%。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款之所以能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恐怕还是出于银行的不争气,让自己的存款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给吸走了。然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再反过来把钱存进银行。
3、政府存款
政府存款包括了财政性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财政性存款应该算是银行比较稳定的存款来源,不过财政性存款虽然不会出现突然大幅减少,但也不太可能出现突然大幅增加,上半年财政性存款增加了3878亿元。机关团体存款表现就更好一些,上半年增加了1.81万亿。合计起来,政府存款上半年共增加了2.2万亿,对存款增长贡献率为24.44%。
4、非金融企业存款
虽然非金融企业的总存款占到了所有存款的31.4%,是金融机构存款的第二大来源地,但有这么高位置的非金融企业存款,却没能在存款的增长上好好做贡献。上半年,非金融企业的存款仅增加了2970亿元,对存款增长的贡献率最低,只有3.3%。然而,非金融企业虽然在存款增长贡献上表现不积极,但在贷款增长的贡献上却表现十分积极,上半年增加的贷款有一半多都被非金融企业和机关团体给拿走了。
由此看来,在对存款增长的贡献上,银行最应该感谢的还是住户了。若非有住户的顶囊相助,银行的日子可就很难过了。
D. 国家商业银行上半年存款总额
中国银监会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负债总额为5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
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
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国各类金融机构总资产均有所增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30.5万亿元,增长11.1%;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在内的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8.4万亿元,增长21.5%;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3.9万亿元,增长25.8%;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6.6万亿元,增长25.5%,这其中包括政策性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资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
从总负债角度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5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负债总额28.7万亿元,增长10.9%;股份制商业银行负债总额7.9万亿元,增长20.7%;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3.7万亿元,增长25.2%;其他类金融机构负债总额15.5万亿元,增长24.2%。
E. 银保监会上半年处罚银行业金融机构达798家吗
2018年7月20日,中国银保监会公布消息称,上半年该机构共处罚银行业金融机构798家、罚没14.3亿元;处罚责任人962人,取消其中175人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银行业从业及高管任职资格。
在高压监管下,中国金融业回归本源态势持续巩固。官方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银行业在保持12%以上信贷增速的同时,总资产规模少增20多万亿元;同业资产和非债券投资分别同比下降2.6%和7%,同业理财在上年减少3.4万亿元的基础上,继续缩减1.2万亿元,已累计削减三分之二以上。
与此同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低效、无效使用的信贷资金被持续挤出。5月末,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下降2.1%,低效融资需求受到明显遏制。同期,小微企业、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4.2%、和7.6%、和45.6%。
银保监会表示,目前相关重点风险隐患得到了有效管控。银行业金融机构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已由高峰期的120%降至100%以下。同时官方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私售“飞单”、“萝卜章”、“抽屉协议”等严重扰乱市场的乱象明显减少,行业“潜规则”得到有效制止。
F. 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了哪里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需要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03万亿元,这些贷款都投向了哪些领域?
在投向实体企业的贷款中,上半年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提高,同比多增1069亿元;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平稳较快增长,占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6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金融去杠杆和监管政策持续推进,表外融资渠道将继续收紧,企业对信贷融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未来,定向调控政策将围绕增强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展开,企业整体信贷融资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在企业信贷融资稳中有增的同时,普惠金融信贷投放质量有所提高。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发布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业。从政策落地情况看,这些精准聚焦的措施已经开始取得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2个和2.5个百分点。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贷款增加额的20.9%。
不过,同样是普惠金融领域,农村和农业贷款增速却有所减缓。数据显示,上半年本外币涉农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同比少增3864亿元。6月末,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上季末低1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5.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4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较2017年占比水平低1.9个百分点。
连平表示,在各项融资渠道都明显收紧的形势下,房地产行业作为去杠杆的重点领域,银行信贷也在不断收紧,房地产贷款增速多个季度持续回落。未来,随着棚改续建项目的不断加快,国家重点支持的各项政策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加大,在房地产贷款稳中有降的同时,开发贷款仍将保持低增长态势。
来自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