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皖江贷正规吗
正规,总部设立在安徽合肥,是安徽省内领先互联网金融品牌,现在很多人做理财都是选择的皖江贷
B. 马鞍山技师学院和皖江哪个好
马鞍山技师学院是中专和大专一体的。
皖江学院,全面是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是三本
所以皖江学院相对而言比较好些
建议您,去皖江学院,相对而言是本科院校,可以考研。
社会认知度也比较大一点,对您以后的就业有帮助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您,望采纳,谢谢
C. 皖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皖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第18家金融租赁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31日,由天津渤海租赁有限公司、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注册地安徽省芜湖市。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金融租赁公司可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本外币业务:(一)融资租赁业务;(二)吸收股东1年期(含)以上定期存款;(三)接受承租人的租赁保证金;(四)向商业银行转让应收租赁款;(五)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六)同业拆借;(七)向金融机构借款;(八)境外外汇借款;(九)租赁物品残值变卖及处理业务;(十)经济咨询;(十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公司将主要开展各类设施设备融资租赁、租赁物品残值变卖及处理、同业拆借、经济咨询等各类金融业务,以满足客户在设备购置、促进销售、盘活资产、均衡税负、改善财务结构等方面的需求,提供融资融物、资产管理、经济咨询等全方位的金融租赁服务。
法定代表人:李铁民
成立时间:2011-12-31
注册资本:46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40200000137285
企业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芜湖市鸠江区皖江财富广场A3#楼601室
D. 马鞍山市政府 今年怎么看 明年怎么干
马鞍山花山区召开“今年怎么看,明年怎么干”务虚会
繁荣与活力并进 生态与幸福共享
明年经济工作支撑因素是否强劲,秀山新区、软件园、濮塘休闲度假区等载体建设思路是否清晰,繁华商业核心区地位如何巩固提升,如何创新社会治理让50万花山群众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11月18日,带着这些问题,花山区召开“今年怎么看,明年怎么干”务虚会,再掀“头脑风暴”,集合全区智慧,在盘点2014的同时,科学谋划2015,朝着繁荣花山、活力花山、生态花山、幸福花山目标不断迈进。
发挥优势依托载体 做到繁荣与活力并进
商业是花山区优势主导产业,花山区计划围绕中心城区、秀山新区和濮塘风景区三大板块,做到“固本”、“拓面”、“补链”,切实巩固壮大其作为全市商业核心区地位。“固本”,即通过金鹰、金色新天地、四季青等大型商业载体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商业提档升级。“拓面”,即完善大华商圈,提速欧尚商圈,打造秀山商业副中心。“补链”,即加大特色街区培育力度,完善解放路、花山路、重阳路等特色街区,重点推进军民路、益寿路、香港城等特色街建设及经营,实现行业集聚,特色互补,吸引人气。
作为全市第七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秀山新区皖江金融街自7月开街以来,已有10余家金融机构相继落户,另有20余家正在洽谈,秀山新区将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和服务力度,力争集聚一批优质金融机构,奋力打造金融中心。作为市、区产业转型排头兵,马鞍山软件园已集聚140家软件类企业,前十月合同产值突破30亿元。随着一期七个分园区陆续投入使用和二期招商启动,软件园计划围绕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系统集成、电子商务、互联网和文化创意6大主导产业,突出打造电子商务、互联网两大特色重点,为市、区经济发展再添动力再增活力。
科学发展创新治理 实现生态与幸福共享
秉承“显山露水”、“青山亲水”理念,秀山新区打造宜业宜居新城区的形象进一步凸显,花博园一期百亩郁金香竞相开放,秀山湖水幕电影、绿化景观、广场游园相映成趣。素有城市“绿肺”美誉的濮塘景区,濮塘森林公园百亩花海、游步道建设已初露英姿,融历史、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濮塘老街及其周边改造也已全面启动。本着生态优化的原则,花山区计划重点做好秀山湖沿湖绿道及休闲步道、花博园自行车慢行道和行人游道等景观绿道布局,进一步增加和扩大街头游园绿化面积,增大休闲空间。围绕打造“无都市之喧嚣、无尘世之烦扰的世外濮塘”的目标,花山区将通过环境、建筑、景观融合一体的改造,让濮塘老街及周边焕然一新。通过有序推进濮塘森林公园入口引导区、农耕文化区、剑湖花海区等建设,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游玩休憩好去处。
围绕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归属感,花山区将继续创新社会治理,计划立足探索文明创建新常态,调整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加快城管队伍下沉,试点综合执法,通过合理布局、购买服务等方式破解“老大难”问题。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提升整治、标准化菜市场改造等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借鉴外地先进做法,结合实际探索社区体制改革,加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居民能力与水平,使社区真正成为“居民之家”。
前十月,花山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总量继续位居县区前列。累计完成财政收入14.8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秀山新区,下同)220亿元,同比增长13.57%;实际利用外资2.238亿美元,同比增长3.88%;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6亿元,同比增长1.7%;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09亿元,同比增长10.5%。实现城镇居民收入28925元,农村居民收入14191元,同比分别增长9.5%、12.5%。
E. 皖江城市带是哪些城市,具体发展前景
包括很多了。像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以后发咱们肯定不错的。
F. 皖江经济带的早期规划
当前,皖江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条件还不成熟,因为这个地区的经济关联度不强,中心城市还没有形成。但是,皖江经济带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皖江经济带打造成为产业优势明显、成长性较好的经济共同体,进而在长江经济带中享有竞争和合作的话语权。
“皖江开发的当务之急,应当建立沿江城市之间的对话合作机制。”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韩先聪认为,皖江经济带的建设,要突出强调整体互动和合作的概念,加强对沿江资源的整合,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避免分散和无序竞争,力争形成一个板块。这一观点,得到沿江许多城市的认同。
建立类似于“城市联盟”的合作组织,是国内外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上海、江苏、浙江从2001年开始,就建立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合作座谈会制度。因此,建立跨地区、开放性、区域性的皖江地区综合管理机构,整体推进皖江地区的开发开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这个机构可以由省里领导牵头,定期举办城市联席会议,通报各协作城市发展的相关信息,协调解决城市间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产业布局、土地开发等。在招商引资方面,皖江城市也不宜齐头并进、多头出击,可以考虑组建皖江开发招商团或协调小组,把皖江城市的招商项目统一组织起来,避免在引资中竞相压价,互相挖墙脚,恶性竞争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规划是生产力,好的规划是先进的生产力。避免皖江经济带城市之间的分散和无序竞争,另一个重要条件是编制整体发展规划。现在,皖江各城市都在积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芜湖市市长沈卫国透露,今年芜湖将斥资4000万元,邀请专家对芜湖的城市发展做全面规划,“规划是龙头,即使是借钱,也要把规划做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皖江经济带的发展取向似乎很模糊,没有一个前瞻性的、操作性强的整体规划统揽全局。这也是皖江经济带多年来发展的误区之一,导致其内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分工,向心力偏弱。一旦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皖江经济带就很难形成有效的防御风险能力。
因此,专家建议,皖江经济带的目标、定位可以明确两点。一是要成为全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积聚和经济产出要占到全省的六成以上;二是始终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与上海龙头、苏南和浙北、南京都市圈的关系。
2003年3月24日,铜陵市出台《关于“芜马铜经济圈”宣传文化工作互联互动的框架性意见》。近日,三市通过了《人才开发一体化宣言》,通过不断推进区域人才开发的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逐步建立统一的人才制度、人才市场和人才服务体系,实现三市人才自由流动。在马鞍山举办的春季人才招聘会上,三市的招聘者和求职者济济一堂,初步体现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的效应。而在此前,芜马铜由于地域相近,经济往来较为密切,产业渗透也初露端倪。
“如果芜马铜对安徽经济贡献等于苏锡常对江苏经济的贡献,那么安徽经济将会是另一种面貌。”铜陵市委政研室主任张国保断言,芜马铜内各行政单元通过良性竞争与紧密合作,形成分工明确、协作配套、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才能实现区域经济融洽和总体效应最佳的目标。和芜马铜一样,皖江经济带一体化的关键是加强分工和合作,减少竞争,在产业方面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当前,皖江经济带一体化进程,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依靠最低的经济发展成本,吸引各种要素进入。这就要求加强经济合作与协调,共创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地区经济发展成本,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一方面,尽快建立区域的统一大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无障碍流动;另一方面,尽快形成区域信息网络,达成信息资源的共享。
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把皖江经济带定位为一个制造业基地,是十分切合实际的。但是,制造业基地必须有发达的服务业来支持。这是一个区域经济功能互补的问题。如果只有制造业,而没有服务业来支持它,制造业基地是建不起来的,或者说是强不起来的。比如前些年,摩托罗拉的一个研发中心最早选择在南京,但后来还是移到上海浦东。原因不是政策问题,主要是服务业环境。因为这个研发中心需要有完善的资金融通渠道、良好的法律服务、税收顾问服务,以及半小时内能得到它所需要的配件的要求,这些服务条件当时南京不具备。这个案例应当对我们建立皖江经济带的合作机制有较强的启示性。
“诸侯经济”,是安庆市市长朱读稳对皖江经济带城市各自为战的形象比喻。他认为,和江苏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相比,皖江开发的速度显得较慢。目前,皖江经济带的松散状态已经制约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皖江地区要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和束缚,发挥政府、企业、市场三方作用,鼓励资金、技术、人才在区域内的流动,通过市场进一步优化地区经济结构的布局,不能因眼前得失而搞行政封锁和市场封闭。
基于此,铜陵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在长江边搞如此多的省辖市是一种浪费,可以考虑将池州和铜陵合并为“九华山市”。这样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管理层次,同时也能解决两市发展空间狭小的矛盾。池州市委书记何闽旭则认为,比照江苏的做法,皖江地区应当打造一批县级市,形成一个皖江现代化城市群。
跨江发展是皖江开发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皖江城市中大都存在发展空间狭小的情况,有跨江发展的强烈愿望。就芜湖而言,电力工业、造船业及部分轻工业企业对岸线的利用,加上芜湖港口的发展,使其沿江岸线资源十分紧张。如果芜湖在江北实施跨江发展,就可以放大城市的辐射功能。对安庆来说,交通制约是他们提出跨江发展的动因。目前在建的沿江铁路和沿江高速公路,都与安庆擦肩而过。因此,如果安庆不能实现跨江发展,将会被排除在沿江交通的大循环之外,失去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
专家提出,即使在行政区域没有调整之前,实施跨江发展可以借鉴江苏省江阴和靖江的做法,采取联合办开发区的方式搞飞地开发,双方责任共担,权利共享;也可以通过企业间的协作,对同类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等。 事实上,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实现跨江发展,沿江各市都有自己的主张。新格局带来的新机遇,必将为早日实现皖江经济带从分散竞争走向合作共赢,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G. 皖江经济带的介绍
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八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人口3058万人,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581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4%、45%和66%。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