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小布什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小布什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发布时间:2021-07-29 13:03:35

A. 2007年小布什时期通过的保护美国法案具体叫啥名称

解答,

应该是

美国
保护法案。

B. 国际金融界出现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后果的集中反映。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把大量实体制造业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而把美国本土打造成贸易、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中心;同时,在里根及其后续继任者的极力推动下,以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目标的“华盛顿共识”在拉美和西方国家迅速推行。1999年,美国政府正式废除1933年颁布的金融管制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取而代之的是“Gramm-Leach-Bliley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而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开辟了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局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虚拟资本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上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概念一度迅速转化为Nasdaq网络泡沫的推动力量,网络概念股均被爆炒至上百甚至数百美元的离奇价格。2002年Nasdaq网络泡沫破灭,正式宣告美国虚拟经济进入了危机动荡期。美国原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生产力的飞跃,但由于美国本土缺少实体制造经济,所以信息科学技术并没有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而成了虚拟资本投机的工具。

网络泡沫破灭以后,总计将近10万亿美元的资本从Nasdaq股票市场夺路而逃,同时“9·11”后美联储大幅降息至二战以后最低水平1%,并维持这一利率长达1年之久,造成了超级低廉的信贷成本。逃离的网络资本利用廉价信贷,在金融杠杆作用下不断投机,随即制造了房地产泡沫。由于金融管制的放松,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开始不断泛滥,根据美国财政部对美国次贷担保债务凭证(CDO)市场的统计:2005年CDO市场总值为1510亿美元,2006年为3100亿美元,2007年仅第一季度就达2000亿美元。在此基础上,华尔街的精英们甚至发明出了CDO的平方、立方、N次方等新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极度膨胀导致美国金融服务业产值占到其GDP的近40%。以致面对次级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连小布什总统都自嘲华尔街喝醉了,老是推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金融投资工具。

当前美国的金融危机实际上宣告了上世纪80年代末由“华盛顿共识”所确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破产。美国金融危机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国内投行的证券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和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相互交织、风险交叉传递,一旦第一块骨牌倒下,就会不断出现逐级放大的连锁危机;第二,由于各国金融的不断开放,美国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出售给了其他国家,所以此次金融危机上对全球的资本市场造成了强烈冲击。这些事实再次证明了放任市场自由发展最终将导致市场危机,金融自由化必须慎之又慎。因此对内我们要严格控制金融混业经营带来的连锁风险,对外更要控制金融开放的业务范围和节奏,设置适当的“防火墙”,防止国外金融危机对本国金融体系的传染。

其次,发展虚拟经济必须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其实已经告诫我们,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虚拟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美国Nasdaq网络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最终破灭。当前我国沿海地区和其他一些重点城市正在全力以赴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即把大批制造业转移出本地,将腾出的空间作业态转换,重点发展金融、通信和设计研发等现代服务业。此刻,如何避免美国经济所走的弯路,避免经济过度虚拟化后形成泡沫经济,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课题。我们眼下正在探索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应当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生产性服务业也称“2.5产业”,介于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之间,包括设计产业、创意产业、科技交流和科技服务等;它既是服务业,又和实体生产性经济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可实现产业升级,又可有效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变质为泡沫经济。

再次,必须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本来可以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效率,但当风险足够大时,分散风险的链条也可能变成传递风险的渠道,美国的次贷风暴即很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当前我国正在鼓励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美国的教训警示我们,在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监管,避免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开发,从而控制风险的规模。

C. 小布什就职演说

小布什就职演说全文

[img]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3/24/xin_.jpg[/img]
[color=Red]Thank you!

Chief Justice Rehnquist, President Carter, President Bush, President Clinton, distinguished guests and my fellow citizens, the peaceful transfer of authority is rare in history, yet common in our country. With a simple oath, we affirm old traditions and make new beginnings.

As I begin, I thank President Clinton for his service to our nation.

And I thank Vice President Gore for a contest concted with spirit and ended with grace.

I am honored and humbled to stand here, where so many of America's leaders have come before me, and so many will follow.

We have a place, all of us, in a long story -- a story we continue, but whose end we will not see. It is the story of a new world that became a friend and liberator of the old, a story of a slave-holding society that became a servant of freedom, the story of a power that went into the world to protect but not possess, to defend but not to conquer.

It is the American story -- a story of flawed and fallible people, united across the generations by grand and enring ideals.

The grandest of these ideals is an unfolding American promise that everyone belongs, that everyone deserves a chance, that no insignificant person was ever born.

Americans are called to enact this promise in our lives and in our laws. And though our nation has sometimes halted, and sometimes delayed, we must follow no other course.

Through much of the last century, America's faith in freedom and democracy was a rock in a raging sea. Now it is a seed upon the wind, taking root in many nations.

Our democratic faith is more than the creed of our country, it is the inborn hope of our humanity, an ideal we carry but do not own, a trust we bear and pass along. And even after nearly 225 years, we have a long way yet to travel.

While many of our citizens prosper, others doubt the promise, even the justice, of our own country. The ambitions of some Americans are limited by failing schools and hidden prejudice and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ir birth. And sometimes our differences run so deep, it seems we share a continent, but not a country.

We do not accept this, and we will not allow it. Our unity, our union, is the serious work of leaders and citizens in every generation. And this is my solemn pledge: I will work to build a single nation of justice and opportunity.

I know this is in our reach because we are guided by a power larger than ourselves who creates us equal in His image.

And we are confident in principles that unite and lead us onward.

To Be Continued...[/color]

[size=3][color=Blue]谢谢你们!
今天,按照宪法规定我们举行这个仪式.我们在此欢庆我国宪法常青的智慧,追寻我们团结全国的深切责任感. 我感佩这个时刻带来的荣耀,意识到我们时代的期盼并期待着完成我的誓言,请你们做证.

这是我们第二次聚会,我们的责任并非由我的讲演来确定,它源于我们当前历史时期的要求.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在遥远的边界上捍卫着我们的自由.共产主义破产后我们有相对平静、懒散的岁月,而后是火光四射的那一天.

我们已明了自身的弱点,我们也深知其根源.只要世界某些区域酝酿着不满、滋生着暴君,就会产生宣扬仇恨和为屠杀寻找借口的意识形态,就会聚集暴力和 毁灭的能量,它们会越过严密把守的边界带来毁灭的威胁.这个世界只存在一种力量可以冲决仇恨、揭露暴君的虚伪、扶植容忍、培育尊严,那就是人类的自由.

我们受常识的指引和历史的教诲,得出如下结论:自由是否能在我们的土地上存在,正日益依赖于自由在别国的胜利.对和平的热切期望只能源于自由在世界上的扩展.

关系到美国生死存亡的利益和我们基本的信念合而为一.自立国始,我们就宣示:生于世间的每个男女都拥有他们的权力、尊严和无可比拟的价值,因为他们 拥有创造天地之神的形象.每一世代,我们重申着民有政权的重要性,没有什么人应该是主人而另一些人应该做奴隶.实现这一理念的使命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我们 的先父荣耀地完成了这一使命.进一步扩展这一理念是国家安全的要求, 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有鉴于此,美国的政策是寻求并支持世界各国和各种文化背景下成长的民主运动,寻求并支持民主的制度化.最终的目标是终结世间的任何极权制度.

这个目标最终不应由暴力达成,尽管在必要时,我们将以武力自卫,并保卫我们的朋友.自由的性质要求公民去自觉地选择它,捍卫它,并通过立法加以维 护,同时保障劣势者.当一个国家的魂魄最终选择自由时,它的制度将反映着不同于我们的文化和传统.美国将不会强迫任何国家接受我们的国家体制.我们的目 的,是帮助其他国家找到自己的声音,获得自身的自由,发现自己的自由之路.

终结专制统治的巨大使命是几代人努力的目标.其难度不是无所作为的借口.美国的影响有限,但值得庆幸的是,美国的影响也是有力的,我们将充满信心地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帮助你们.

我最庄严的责任是保护我的国家和它的人民不再受到任何袭击和威胁.有些人不明智地选择了试探美国的决心,他们发现了我们坚定的意志.

我们坚定地给每一个统治者每一个国家提出这样的选择:请在压迫---这终究是错的,与自由---这永远是正确的,之间做道义的选择.美国不会装模作 样地默认被关押的异议者自我选择了枷锁,也不会默认妇女成为可耻的代名词,看着她们变成奴仆,同样不会默认任何人类的一员仰人鼻息地生活.

我们将鼓励其它政府的改革,我们将明确表示与美国良好的关系要求他们善对自己的公民.美国对人的尊严的信念将指导我们的政策,但是人民权力并不是源 于**者违心的让步,它们应该源于人民反对的自由和被统治者的平等参与.从长远看,没有自由,就没有正义,没有人民的自由就不存在人权.

我知道,有些人质疑全球自由,尽管经过四十年自由迅猛的发展,这个怀疑似乎不合时宜.美国全体人民不应被我们理念的力量所惊吓.最终,自由呼唤将发自每一个心灵.我们拒绝接受永恒的专制,因为我们拒绝接受永久的奴役.自由将来到热爱她的人们中间.

今天,美国再次向世界人民说话:

那些生活在专制下绝望的人民应该知道,美利坚合众国不会漠视你们被压迫,不会原谅你们的压迫者.当你们保卫自己的自由时,美国将站在你们一边.

那些面对着压制、监狱和流放的民主变革的参与者应该知道,美国知道你们的潜力:你们自由国家未来的领袖.

那些无法无天的统治者应该知道,我们仍然抱有林肯总统的信念:”那些剥夺他人自由的人不配享有自由,而且在公正的上帝面前,他们也不会长久.”

那些习惯于控制人民的统治者应该知道,为了服务你的人民你应该给予他们信任.开始踏上进步和正义之路,那样,美国将站在你这一边.

美国的所有盟友们应该知道:我们珍视我们的友谊,我们尊重你们的建议,我们依赖于你们的帮助.分裂自由国家的团结是自由敌人的目的.自由国家相互配合地推进民主是我们的敌人失败的开始.

今天,我也要对我的同胞、公民们说:

我要求得到你们所有人的耐心,保卫国家安全是艰巨的任务,这样的耐心你们已经给予我很多了.我们的国家承担着一个困难重重的义务,中途放弃是可耻 的.正是因为我们继续着我们国家解放者的传统,成千上万的人们获得了自由.希望催生新的希望,更多的人将获得自由.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点燃了火种,那火 种在人们心中.它温暖着感受它力量的人们,它烧毁那些试图阻挠进步的人.终有一天,这无可熄灭的自由之火将照亮我们这个世界最阴暗的角落.

一些美国人已经接受这个事业中最困难的工作---那些默默无闻的情报和外交工作......这种理想主义激励他们帮助自由政府的工作......那 些打击我们的敌人危险而必要的工作.他们中的一些人献出了生命,他们的国家永远以他们为荣---我们也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贡献.

所有的美国人都见证了这种理想主义,有些人是第一次看到.我要求我们的青年相信自己的观察.你们看到了我们士兵们充满责任和忠诚的坚毅面孔.你们也 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魔鬼的真实,你们更看到了战胜的勇气.请选择参加这一进程,它比起个人需要重要得多,比个人伟大得多.一旦轮到你们,你们不但增加了我 们国家的财富,也将为她增添光彩.

美国需要理想主义和勇气,因为我们要完成国内的任务.美国自由的未竞之业,在一个走向自由的世界里,我们要展示自由的真义和自由的承诺.

在美国自由的信念里,公民享有尊严和经济上的独立,不是生活在潦倒的边缘.这是更广义自由的定义,它促生了《房屋法案》,《社会安全法案》和《人权 法案》.现在,我们将改革形成伟大的制度来服务于我们的时代,并扩展这一定义.每个美国人将分享国家的承诺和未来.我们将用最高的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学校, 建立一个有产者的社会.我们要让更多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和事业,拥有自己的退休基金和医疗保险.(注:不要错误理解为美国没有这种保险,他在推销他的改革 计划,所谓自己的是相对政府的而言.)让我们的人民对自由社会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让每个公民做他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将把美国人民从匮乏和担忧中解脱, 并把我们的社会建成更为富强平等的社会.

在美国的自由信念中,公共利益依赖于个人品质,这包括完善人格和宽容他人,以及有理性的生活.自我管理依赖于管理良好的自我.个人的全部特征建立于 家庭内,得到邻里的支持和约束,并在国家生活里贯彻始终,它依赖于西奈的真知、宝山临训、可兰经的教诲,与各种各样的信仰,在每一代美国人民的推动下前进 着,他们坚信源于历史的有益和真实---公正的理念和适宜的行为---都将被保有,从昨天、今天,直到永远的未来.

在美国自由的信念中,个人权力的运用是由服务,宽容和对弱者的同情构成的.为全体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人们的互相背离.我们国家依赖于那些互相守望的邻 里和用爱围绕失落者的人们.美国人最良好的表现在于珍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而且永远记得那些所谓无用之辈也有他们的价值.我们的国家一定要丢弃一切种族 主义的偏见,因为要知道我们不可能肩负自由的使命而又同时携带偏见的包袱.

从每一天看,就以今天为例,我们国家面临着诸多问题.从一个世纪看,我们面对的问题是集中而突出的.我们这一代有没有拓展自由的疆界?我们的所作所为有没有为这事业增添光彩?

这些问题是我们的裁判,也团结了我们.因为无论是何党派、自我选择或是否出生于此,美国人在自由的道路上是不可分离的.我们知道分裂必须弥合我们才 能向伟大的目标前进.我将做出最大的努力去弥合分裂.但是这种裂痕不能左右美国.当自由受到威胁时,我们深感相互的团结和关联,我们的反击也如出自同手一 心.当美国仗义而行,当灾民们得到救助,当正义得到伸张,当人民获得自由,我们也同样自豪地感到我们是统一体.

我们所有人都满怀信心地踏着自由胜利之路前进.这并非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而是因为人类的选择构成进步.我们并不认为我们的国家就是上帝的 选民.上帝自有他的意志和选择.我们坚信这是因为自由是人类永恒的希望,是黑暗中的渴望,是灵魂的渴望.当我们的立国先贤宣布新时代的准则时,当一批批士 兵为了保卫基于自由的联邦而牺牲时,当公民手举”立即自由”的横幅和平抗议时---他们在实践着那古老的希望,这希望一定会成为现实.虽然公正在历史上潮 起潮落,但是历史也有一条清晰的脉络,那是由自由和自由的实践者确定的.

当独立宣言第一次对公众宣读,自由的钟声敲响.一个亲眼目睹的人这样说道:”它在鸣响着,似乎意味深长.”在我们的时代,这钟声依然意味深长.美国 在这年轻的世纪向世界、向所有它的居民传播着自由.我们充满活力,我们经历过艰难的斗争,但并没有疲倦---我们已做好准备去完成自由史上最伟大的功绩.

上帝保佑你们,愿他眷顾美国[/color]. [/size]

D. 挑战!有关于小布什的问题```` 高手进!!!

有人就说布什是个好总统哦!!~
楼主可以看看一篇文章http://user.qzone.qq.com/865957358/blog/1232364742
链接在这里哦。
记着给我分哦,里面全是夸布什总统的!!~

E. 对小布什的客观评价

时代杂志将布什列为2000年和2004年的年度风云人物,认为他是那两年中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当布什就任总统时,他的民调认可度大约将近50%。在发生举国震惊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布什的认可度跃升到高过85%,并且在攻击后四个月里维持80-90%的比例。自从那时之后布什在处理国内和国外政策上的民调认可度就持续下跌,到2006年已经跌至大约40%了,使他创下历史上美国总统认可度的最低纪录之一。在2006年11月5日进行的民调中,布什的执政认可度则停留在32%。
在第一届任期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布什在总统选战中并没有获得普选胜利,加上一些围绕着选举弊端产生的争议,一些人将布什视为是缺乏正当性的总统。政治行动分子以及导演麦克·摩尔(Michael Moore)在2004年拍摄的电影华氏911(Fahrenheit 9/11)中指控布什操弄了911事件后的美国公众情绪,并且在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动机上隐瞒大众。
布什在国际上也遭遇许多批评:他被全球的反战和反全球化人士做为主要的批评对象,他的外交政策尤其饱受许多批评。在德国2001年和加拿大2006年的选举中布什的政策都成为激烈争论的议题之一。布什遭受世界各地中间派和左派政治人物的公开批评,包括了格哈特·施罗德、何塞·路易斯·罗德里格斯·萨帕特罗、罗马诺·普罗迪、让·克雷蒂安、保罗·马丁、和雨果·查维兹,布什在各地的外交行程也常遭遇大规模的抗议示威。
不过,布什获得美国保守派选民的坚定支持,同时也获得军人和主战派的支持。在2004年的选举中,95-99%的共和党选民都认可了布什。不过,由于布什在控制联邦开销和移民议题上的疏失,共和党人对布什的支持也有所下跌。许多共和党人开始批评布什在伊拉克战争上的政策,以及伊朗和巴勒斯坦领土的议题。同时布什也与许多外国的领导人如托尼·布莱尔、约翰·霍华德、小泉纯一郎、安格拉·默克尔、史蒂芬·哈珀、艾胡德·奥尔默特、弗拉基米尔·普京保持亲密的合作关系和感情。
从就任总统开始,布什的智力程度一直是许多媒体和谣言聚焦的话题,有些人甚至还质疑布什的智商过低,尽管到目前为止布什根本没有公开正式的智商测验指数。贬低布什的人还经常引出布什在各种公开演讲中犯下的一些文法错误和语无伦次,布什在发音上的一些错误也常被反布什媒体和人士做为嘲笑目标。即使是早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中,布什的发音错误和语无伦次、自造词汇也成为电视脱口秀节目“周末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的嘲笑话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布什并不是第一个遭受了类似批评的美国总统。
在一次针对世界上21个国家的民意调查中,有18个国家中的较多数人都对布什抱持反感,认为布什的外交政策对世界安全造成“负面”的影响。一次在2006年9月于美国进行的民调中,有48%的美国人认为伊拉克战争使美国比以前更不安全,不过也有41%的人认为战争减少了美国遭遇恐怖分子袭击的危险。另一次民调则认为大多数美国人—达到61比35的比率,认为美国在整体上并没有因为布什的政策而变的更好。还有一次测验则将布什名列为“对世界安全造成威胁”的第二号人物,仅次于本·拉登,超过了北韩的独裁者金正日。
还有一些人,例如曾经担任纽伦堡审判主审官的美国律师Benjamin B. Ferencz,则指控布什发起了一场“侵略性”的战争,应该被和侯赛因一起送上战争法庭审判。一些人认为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定是非法的,例如国际法的学者Francis Boyle批评道:“布什并没有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获得授权…也因此这是一场破坏和平的犯罪”,他认为美军的攻势作战都应该获得这样的授权。然而,历史上每个安全理事会的常任会员国都曾经发动至少一次没有经过安理会允许的战争,而之前美国在越南、海地、科索沃、巴拿马、或格林纳达等地发起的军事攻势或干预也都没有经过这样的授权,连之前吉米·卡特在伊朗人质危机中发起救援美国人质的行动也是一样。
自从布什当选连任后,布什遭受越来越多的批评,包括了美国爱国者法案、伊拉克战争、关塔那摩湾事件、虐囚门事件、以及卡特里娜飓风、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非法监听民间通信的争议。这些因素加起来,使得共和党在2006年期中选举里,如同布什所承认的,遭受了一次挫败的重击。

F. 小布什zf在2001年正式签署了什么教育法案

2001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关于教育改革的【《一个都不能少法案2001》】,以立法的形式肯定了小布什的教育改革方案。

G. 求小布什医改法案的全文。

这个 你要去问五角大楼的。。。

H. 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理论根源

美国金融危机的理论根源探讨

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利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借助于工资的变化来调节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出充分就业所需要的那种有效需求水平;在竞争性私人体制中,“三大心理规律”使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水平,从而导致就业水平总是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因此,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政府必须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水平的有效需求。

从改善穷苦大众生活水平的立意看,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是很有意义的。事实也证明了在当时的环境中十分有效,罗斯福的新政就是最好的实践。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凯恩斯主义认为生产的驱动力是总需求--消费的欲望,这可以通过可支配收入的金额来衡量。凯恩斯认为,政府只要谨慎地提高每个人的收入,便可以刺激总需求,进而提高生产,增加支出,增加GDP。总需求决定生产水平的观点是不完全对的。就个人而言,无法通过增加消费来增加财富。事实上,假如其他条件都不变,如果鲁滨逊在荒岛上增加需求,并增加消费量,他将踏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整体,而不管其规模和复杂程度如何。

美国人在二战及以后相当长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在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贸易赤字逐年增加,他们的产能在逐渐下降,而消费却逐年增加,这就是凯恩斯的总需求驱动生产力的理论还在被积极的实践着。这就为今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理论上的隐患。

911事件改变了人们对美国的看法,大量的直接投资没有了,外国的钱不再像以前往美国流了,而美国人的消费观念还没有变,自己产能不足,又没有热钱流入,可见美国的资产被严重高估。随着时间积累,危及一触即发。

另外美国政府金融部门掌门人一些错误的货币政策也是推波助澜的,更不用说对华尔街的金融家们缺少监管了。反过来,如果没有华尔街,危及只是会来得更晚,但会更大。

另外,更加本质的根源是美国人口周期导致的经济规模由扩张型转化为收缩型,加之以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在逐渐消退,这些人口周期和技术革命周期是经济危机的真正本源。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I. 谁能介绍一下小布什

乔治·沃克·布什,生于1946年7月6日,美国历史上的第43任总统。2001年1月20日宣誓就任,目前正在竞选连任。

就任总统以前,布什是一名商人。1995年至2000年,出任德克萨斯州州长。其父乔治-哈伯特-布什曾任美国总统,他的弟弟杰布-布什任佛罗里达州州长。

个人生活、从军生涯及教育

乔治-布什出生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在德克萨斯州的米德兰及休斯敦长大。布什有四个兄弟姐妹,杰布、内尔、马维恩及多罗茜,布什是长子。他还有一个妹妹罗宾1953年死于白血病,当时只有3岁。

凭借父亲的关系,布什得以进入著名的菲利浦斯中学(1961年9月-1964年6月)及耶鲁大学(1964年9月—1968年5月)学习。耶鲁大学期间,布什加入了德尔塔-卡帕-爱普希龙兄弟会(DKE),从1965年10月直到毕业一直任会长,后又加入“骷髅会”。大学一年级,布什热爱打棒球,到高年级则又热衷于玩橄榄球。1968年,他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布什于1968年5月27日加入德克萨斯州空军国民警卫队,一直服役到1974年5月26日。1972年之前,他一直是一名F-102战斗机飞行员;曾两次得到升迁,先前任少尉,1970年11月,升至中尉军衔。1973年9月,军队同意布什结束6年零6个月的役期,1973年10月1日,布什退役,进入哈佛大学学习。

但是,当布什步入政坛以后,他的竞争对手及记者开始大肆攻击他的服役记录。他们指责布什未经甄选就进入当时最好的国民警卫队服役,没

有认真执行任务,因为没有通过体检被推迟驾机上天。在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德克萨斯州及其他布什的批评者抓住这些问题不放。1973年,

布什进入哈佛商学院学习,1975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美国历史第一位获得此学位的总统。

1976年9月4日,布什在缅因州肯尼邦克港市被警方逮捕,罪名是酒后驾车。后被罚款150美元,并被禁驾一段时间。2000年总统大选投票前5天,肯尼邦克港市警察局公开了他曾被逮捕的这段历史。

1977年,布什与劳拉-韦尔奇结婚。1981年,他们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詹尼-布什及芭芭拉-布什。布什本来是天主教派教会信徒,但1986年在他40岁的时候,又成为他妻子劳拉所在的卫理公会派信徒。

布什后来说,在改变宗教信仰以前,他一直过得“游牧性的”、“不负责任的”生活。布什承认他曾饮酒“过度”,40岁生日后不久,他就戒酒了。关于他戒酒的原因,有多种解释,2000年大选期间,布什接受美国有线新闻网记者比尔-格林汉姆采访时称,“我1986年戒酒,从此以后滴酒不沾”。

布什曾在多种场合对服用可卡因问题进行辩解。2000年总统大选中,他最初拒绝回答有关提问,后来,布什对媒体说,作为一名联邦雇员,他早就说过,此前七年里,他没有服用过任何毒品。但布什拒绝回答他七年之前是否服用过毒品。

布什有时被人戏称为“双U”(Dubya,Double U,即两个字母U),主要是根据他名字中的“W”演化而来的。他还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绰号,叫“开拓者”(Trailblazer)。

经商及从政经历

1978年,布什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竞选众议院议员,但首战失利,败给了民主党候选人圣-肯特-亨斯。

1977年,布什用自己剩余的教育基金及其他投资人的钱创办了一家油气开发公司,1979年,建立阿布斯托能源公司,正式进军石油产业(多年后,有人指出公司启动资金来自拉登家族)。1979年爆发能源危机,他的公司也受到影响。此后,公司更名为布什勘探公司。1984年,布什将公司卖给德克萨斯另一家油气开发公司--七色石油公司(Spectrum 7)。公司转让以后,布什出任七色石油公司总裁。1985—1986年再次爆发石油危机,七色石油公司倒闭。1986年,该公司被哈肯能源公司收购,布什担任总管。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布什承诺允许宗教慈善机构公平参与美国的联邦投资项目、降低税收、支持私人教育担保、支持在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开采石油、重建武装部队。在外交政策方面,布什反对派驻军队参与他国“重建”。

经过激烈角逐,布什以5张选举人票的微弱优势打败民主党候选人戈尔,于2001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戈尔比布什多出540,000张选票,但布什却赢得更多的选举人票,这是美国自1888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全国普选票虽少却赢得多数选举人票的案例。佛罗里达州的几百张选票的差距,改变了整个大选结果。许多人一直对该选举结果持有异议。

外交及安全政策

2001年6月,布什第一次以总统身份访问欧洲,欧洲领导人严厉批评布什拒绝签署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2004年,俄罗斯可能批准该议定书,这使得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将在政治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布什制定关税政策限制钢铁及从加拿大木材的进口,与他所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相互抵触,招致保守派及部分国家的批评。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强大压力下,布什最后不得不废除其钢铁关税政策。在总统任内,布什推行的外交政策包括:与拉美国家,特别是墨西哥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及政治伙伴关系;减少对别国“重建”等军事冲突。9-11恐怖袭击后,布什政府外交政策开始更多的关注中东地区。

恐怖袭击发生后不久,布什就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军事打击,指责他们庇护本-拉登。这一军事行动取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塔利班政权迅速垮台。但后来,卡尔扎伊在联合国领导下进行的阿富汗重建却面临重重困难,本-拉登也迟迟没有被抓住。直到2004年,美国军队还经常在阿富汗受袭。

2001年12月14日,布什宣布废除1972年同苏联签署的《反导条约》,冷战时期,该条约曾是美苏两国取得核平衡的基础。与此同时,布什开始集中人力物力研发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这一做法遭到科学界广泛批评。随之进行的实弹演练成败参半。根据规划,美国将于2005年正式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既不能拦截巡航导弹,也不能拦截陆基或潜射弹道导弹。许多批评人士称,美国不太可能受到此类导弹袭击,却要建立一个防御系统,布什犯下了一个费用高昂的错误。布什还大幅增加军事研发及武器系统更新换代的预算,目前,布什政府已经开始研发“掩体粉碎机”核导弹。

布什从2002年开始施压,敦促联合国采取行动解除伊拉克武装。后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441号决议,派遣汉斯-布利斯及穆罕默德-巴拉迪赴伊拉克进行核查。2003年春天,布什加大施压力度,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被迫离开伊拉克,尚未能核实伊拉克是否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布什政府试图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再通过一个决议入侵伊拉克,但因多数国家反对而未付诸表决。美国组织了一支由40个国家参加的联合部队,即所谓的“自愿同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发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该同盟除英国、日本及西班牙外,大多是一些小国。

2003年3月,美国以伊拉克拒不合作为借口发动战争。战争的最初目的是阻止伊拉克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推翻独裁者萨达姆-候赛因。在对伊战争问题上,美国和盟国出现诸多分歧,法国及德国都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许多国家的民众也组织反战游行,其规模是越战后少见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不同场合指责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是非法的。

几天之内,伊拉克武装部队就被打败,伊拉克问题也开始逐渐升级。美军占领伊拉克及在伊推行民主进行的十分艰难。美军并没有找到原先预计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这正是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基础。布什政府遭到国内及国外各界的指责与批评。但是,布什仍然坚信他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称美国推翻了“暴君的统治”,伊拉克再也无法对世界构成威胁了。

布什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美国新保守主义思想库--“新美国世纪计划”(PNAC)的影响,该思想库的很多成员都在布什政府中出任要职。还有人说,布什政府更偏爱于传统基金会,其次是卡托研究所,尽管两大思想库在布什内阁中缺乏代表性。

国内政策

布什总统批准宪法修正案,规定婚姻只能存在于男女之间,严禁同性结婚。

布什总统任内,曾推动降低“婚姻税”(Marriage Penalty)、“死亡税”及企业投资“边际税率”。这三项减税措施在国会得到共和党及民主党多数议员的同意,但后来有人指责税率又有所反弹。布什鼓励实行社会保障部分私有化,个人退休帐户免征社保税。

2003年,布什签署“医疗保险法案”,将几种处方药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同时对出售这类药品的公司给予补助,并严禁联邦政府就此与药品公司讨价还价。

在2005财政年度,美国从2-4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预算中划出4010亿美元用于国防开支,几乎可以与冷战时期的国防预算相当。

2003年1月,布什签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旨在加强早期教育、检测学生成绩、确保向学校投入更多资源。批评者(包括参议员克里及全国教育委员会)称,尽管联邦教育预算增加了50%,但学校所需的资源仍然不足。部分州则拒绝执行该法案,认为其投资极不合理。

科学家指责布什政府缩减对科学研究资金的投入,限制了干细胞研究,还指责布什忽视全球温室效应,其签证及移民限制政策也阻碍了美国与其它国家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2004年2月,“关心科学家联合会”的5000名科学家(包括4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一项声明,“反对布什政府对待科学界建议的态度”,认为“布什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忽略了科学界建议,而这关系到美国人民的福祉”。

2004年1月14日,布什宣布一项新的太空计划,拟让美国2020年再次登月,2010年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工作,最后再将宇航员送上火星。但该计划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环保人士也对布什的环保政策予以批评,认为布什的政策旨在发展工业,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2002年,布什签署“五大湖遗产法案”,授权联邦政府对五大湖的污染及沉积进行清理。2002年,布什还签署“布朗菲尔德法案”,加快对废弃工业区的清理,保护公众健康,创造就业机会。2003年12月,布什推行“健康森林计划”。与他以往的国内政策一样,他所说的与他所做的完全相反,说要让天空清新干净,事实上却是制造更多的污染。

内阁

在内什的内阁成员中,有很多少数民族裔阁员,其中就有两名亚裔政府部长,这在历届美国政府中是最多的。据《金氏世纪纪录》记载,布什内阁还是美国历届政府中最为富有的内阁。

布什内阁成员中,只有一位不是共和党人,他就是第一位亚裔内阁部长—运输部长罗曼-峰田,以前曾在克林顿政府出任商务部长,属于民主党。

布什重新启用过去共和党内阁的一些杰出人物,如科林-鲍威尔,以前曾在里根政府出任国家安全顾问,并在老布什政府出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现任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以前也曾在福特内阁出任过国防部长。

职务姓名任期

总统乔治-沃克-布什2001–副总统迪克-切尼2001–

国务卿科林-鲍威尔2001–

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2001–

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2001–2003约翰-斯诺2003–

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2001–

内务部长盖尔-诺顿2001–

商务部长唐纳德-埃文斯2001–

劳工部长赵小兰2001–

农业部长安-维尼曼2001–

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汤米-汤普森2001–

教育部长罗德-佩奇2001–

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长梅尔-马丁内斯2001–2003阿方索-杰克逊2004–

运输部长罗曼-峰田2001–

能源部长斯潘塞-亚伯拉罕2001–

退伍军人事务部长安东尼-普林西比2001–

国土安全部长托马斯-里奇2003–

其它顾问及官员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2001-2004),约翰-麦克劳林(临时部长, 2004),波特-高斯(2004- )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米勒国家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环保局局长–克里斯汀-托德-威特曼(2001-2003),米歇尔-O-里维特(2003- )美驻联合国大使-约翰?内格罗蓬特(2001-2004),约翰-丹福斯(2004- )美国通信委员会主席–米歇尔-鲍威尔国家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米奇-丹尼尔斯(2001-2003),约书亚-波尔顿(2003- )白宫办公厅主任–安德鲁-卡德高级顾问-卡尔-罗佛白宫辩护律师-阿伯特-戈扎尔顾问–卡恩-胡格斯(2001-2002)白宫新闻发言人-阿里-弗莱舍(2001-2003),斯科特-麦克莱伦(2003- )

有部分任命的官员遭到一些批评,分别是约翰-勒格朋特、伊尼特-阿伯汉斯、奥特-瑞奇以及约翰-朋德斯特,还有一部分官员被认为是在搞裙带关系,分别是:美国通信委员会主席米歇尔-鲍威尔(国务卿科林-鲍威尔的儿子)、28岁的南卡罗莱纳州法官小斯多姆-特蒙德(参议员斯多姆-特蒙德的儿子)、劳工部法律顾问尤金-斯格里亚(最高法院法官安托林-斯格里亚的儿子)、主管近东事务的副国务卿伊莉莎白-切尼(副总统迪克-切尼的女儿)。

立法

布什政府通过的部分法案清单:

2001年6月7日:《2001年经济增长与减税法》

2001年9月18日:《武力使用授权法》

2001年9月28日:《美国---约旦自由贸易区施行法》

2001年10月26日:《美国爱国法》

2001年11月28日:《互联网免税法》

2002年1月8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

2002年3月9日:《创造就业与劳工援助法》

2002年3月27日:《2002年两党竞选改革法》

2002年5月13日:《2002年农场安全与农业投资法》

2002年7月30日:《萨班斯-奥克斯利法》

2002年10月16日:《美国军队打击伊拉克联合授权法》

2002年11月25日:《2002年国土安全法》

2003年3月11日:《“勿来电”执行法》

2003年4月30日:《2003年美国保护法》

2003年5月27日:《2003年美国领导抗击艾滋病病毒/爱滋病、肺结核和疟疾法》

2003年5月28日:《2003年就业及增长减税调节法》

2003年9月3日:《美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施行法》

2003年9月3日:《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施行法》

2003年11月5日:《2003年禁止怀孕晚期堕胎法》

2003年12月8日:《2003年医疗保险处方药改进及现代化法案》

2003年12月16日:《反垃圾邮件法》

2004年4月1日:《未出生暴力受害者法案》

公众印象及评价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恐怖袭击,国家面临危机,布什的民意支持率上升到85%(1938年来的最高支持率)并保持数月之久,之后慢慢滑落。

2002年国会选举中,布什取得了自艾森豪威尔以来最高的中期选举民意支持,共和党后来重新控制参议院,并就得众议院多数席位。这一结果非常寻常,因为在中期选中,总统所在政党一般总是丢失国会议席的。此次选举后,共和党掌握着总统宝座,又取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美国内战以来仅仅两次出现这种情况(1902年及1934年的中期选举)。这其中一个原因是布什的战时威望让竞选的共和党议员沾了光。其次,民众根据历史对政府所产生的种种期望,也因为布什戈尔选战的混乱而变得复杂。

2003年,布什的支持率继续下降。13家民意机构调查显示,大约每月降低1-7个百分点。2003年晚期,他的支持率降至50%,但这一数字在他出任总统的第三年一直保持稳定。许多民调显示,布什支持率下降,主要原因是民众对伊拉克战争及美国经济缓慢衰退感到担忧。总统大选前,各种民意调查显示,布什的支持率要稍低于民主党候选人。2004年5月份的民调显示,布什只有53%的民意支持率。

乔治-布什既赢得了很高的赞誉,又饱受指责,被有些人称为“又爱又恨”的总统。爱他,主要是因为他在国土安全,特别是9-11事件后领导美国进行反恐战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恨他,则是因为他在经济、2000年总统大选及占领伊拉克方面表现平平。

其他国家对布什的评价

在美国以外,布什的受欢迎程度并不高。有些国家对他甚至非常厌恶,尤其是2003年,布什推行单边主义政策入侵伊拉克。最近民调显示,布什在欧洲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在德国从36%下降至去年的16%。据美联社对一些工业国家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法国、意大利、德国、墨西哥、西班牙、加拿大以及英国的大多数民众都不是很喜欢布什及其外交政策。在穆斯林国家,布什的反对率非常高,达90%。在美国以外的所有国家中,只有以色列民众最喜欢布什,布什在该国的支持率高达62%。

2004年7月至8月份,马里兰州大学与“全球搜索公司”联合对35个国家的34,330位民众进行调查,大约有30国家的民众更希望民主党的约翰-克里当选2004年美国总统。美国的欧洲传统盟友尤其喜爱克里,如挪威(克里支持率74%,布什7%)、德国(克里支持率74%,布什10%)、法国(克里支持率64%,布什5%)、荷兰(克里支持率63%,布什6%)、意大利(克里支持率58%,布什14%)、西班牙(克里支持率45%,布什7%)、英国(克里支持率47,布什16%)。其他盟国,如日本(克里支持率43%,布什23%)、墨西哥(克里支持率38%,布什18%)、土耳其(克里支持率40%,布什25%)、南非(克里支持率43%,布什支持率29%)。在受访国家中,只有菲律宾、尼日利亚及波兰三国的多数民众更喜欢布什,印度及泰国则支持各半。几家著名国际性媒体进行民意调查显示,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西班牙及南非的大部分受调查者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蔑视布什政府,并日渐对美国产生敌意。但是,这些国家民众反对的只是布什政府的政策,对美国人民却没有任何敌意。

阅读全文

与小布什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是互联网基金产品 浏览: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浏览:211
外汇Ham 浏览:178
钱吧理财 浏览:684
中邮稳定收益A基金 浏览:851
企业投资管理办法 浏览:388
外汇什么指标最准 浏览:291
招商银行沪深300理财怎么样 浏览:967
投融资会上的讲话 浏览:45
富国互联科技股票基金封闭期 浏览: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戏理财 浏览:11
招商融资发布会 浏览:20
租赁表外融资 浏览:575
中国股票价格为什么高 浏览:803
适合20岁怎么理财 浏览:83
理财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浏览:533
黄金藤价格价格 浏览:503
85港币折合人民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505
江苏八方贵金属软件下载 浏览:344
证监会首批批准证券投资机构 浏览: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