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传导机制

国际金融危机成因传导机制

发布时间:2021-07-25 21:39:43

1. 当前金融危机与1929年危机在原因、传导机制、应对政策,结果方面的比较

1.
最近由华尔街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与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有若干相似之处,包括风暴发生前的房市高涨、长期信用扩张和股市下跌。不过,大多数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今天的决策者已从大萧条和许多国内外金融危机中获取教训,美国现在的金融体制优于以往,不会重蹈覆辙。美国《时代》周刊也分析,今天不同于往日,经过
近80年,各国政府已懂得如何善用“有形之手”,令经济危机不至陷入无止境的萧条。
不堪回首的历史
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指1929年~1939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全球工业国家无一幸免,可以说是史上历时最久、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经济衰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上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繁荣。此时,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享乐之风盛行,人们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
尽管这一繁荣造就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繁荣本身却潜伏着危机。农业一直都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始终贫困,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贫富极度不均。全美三分之一的国民收入被5%的最富有者占有;60%的家庭年收入为仅够温饱的2000美元水平;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
由于大部分财富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社会购买力明显不足,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大量资金并没有投入到再生产过程,而被投向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
上世纪20年代,人们对经济前景的自信完全体现在股票市场,道·琼斯指数从1921年的75点上涨到1929年顶峰时的363点,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1.8%,这是一个让人恐惧的数字。历史上金融危机前的欣欣向荣景象出现了。
股市崩盘:一切化为乌有
1929年初,狂热的美国股市如脱缰野马一路狂奔。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然崩盘,接下来的两三天,众财团和总统纷纷为救市出招。此后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失去的财富高达100亿美元。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许多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1929年~1933年间,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从73美元跌到8美元,有9000家银行倒闭,至少13万家企业关门。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了将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占全国劳工总数四分之一的人口失业。
美国大萧条造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影响,使德国、英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数以百万计的劳工失业。由于经济大萧条,美国金融公司不得不收回在国外的短期贷款,影响所及,1931年5月,维也纳最大银行、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布它已无清偿能力,从而在欧洲大陆引起恐慌。7月,德国所有银行都被命令停业;柏林证券交易所关闭了两个月。9月,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在大萧条的影响下,到了1932年,世界贸易总值减少了一半以上,下降幅度惊人。
事实上,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灾难,一举摧毁了众人的希望。经济停滞一直持续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战争对人力和军火的需求,加上对工业技术的刺激,进而出现新的经济复苏时期。
大萧条的原因及化解之道
大萧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方法化解?经济学家提出他们的看法和解决方法。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Keynes)曾指出,主要原因是总需求不足,由投资机会减少和投资需求下降引起。他提出以“有效需求”作为政府处理经济萧条的理论基础,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赤字,扩大支出,增加就业机会来解决大萧条。
另外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曾认为:对于这场大萧条,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政策责任。在大萧条时期,联储会默许了银行的倒闭,未采取任何强有力的行动,终于酿成金融系统近乎完全崩溃的局面,于是出现了倒闭—挤兑—倒闭的恶性循环,使货币存量急遽地减缩,因此应该运用货币政策的调整来解决大萧条的问题。
今天,各国政府吸取当年教训,已懂得如何处理类似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危机,因此这次金融海啸演变成另一次大萧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
http://www.23.com/thread-78018-1-1.html

2. 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理

偶也不知道 打酱油滴飘过

3. 结合欧债危机,谈谈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以及我国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无非通过出口和投资来传导。我国应该注重民生,提升人民消费能力。对外别花钱赚吆喝,捞点外国资源、能源、智力、技术的好处。

4. 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研究论文

上网查资料自己写。

5.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1)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
(2)贸易收支巨额逆差;
(3)外资的过度流入;
(4)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
(5)过早的金融开放

6. 国际金融危机如何形成的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7. 国际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传播到中国来的

答是美国传过来的 是美国有一家银行的赃款拨了100亿美金到中国汇风银行

8. 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是什么意思

所谓“倒逼机制”,借用了货币超经济发行中的“倒逼机制”的内核,其含义是:国有企业投融资功能不足,引起政府投融资行为对其进行强制替代进一步导致银行信贷资金经由财政流向国有企业,形成倒逼的贷款;而国有企业因为财务软约束,容易形成对银行的不良负债(其反面是银行的不良资产)。倒逼机制是形成国有企业债务累积,阻碍政府投融资行为转型的重要原因。为了克服上述消极效应,必须强化国有企业投融资功能;并且转换政府投融资行为。二者的主要分工在于,融资方式、投资项目及其产业分布、项目经营的盈利性问题。

应用在金融危机上,也就是危机带来的出口减少,倒逼我们扩大内需。 带来的巨大的产出增加压力,使我们不得不调整结构,深化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扩大政府支出,增加基础建设。等等等等,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9. 请问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是怎么引起的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1.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
2.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里原创一个案例: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
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
3.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层次
(1)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这样那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能挣会花是时代的骄子”。说得天花乱坠,这种超前消费,在若干年中也曾带来暂时的繁荣。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径,毕竟是“寅吃卯粮”,存在泡沫,一时的繁荣,带有虚幻的色彩。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还不出欠款,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美国次级债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帐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
(2)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美国银行业长期来养尊处优,似乎是“天之骄子”。高层领导皆是高薪,年薪数百万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领阶层年薪也达数十万美元。银行业长期来由于借贷额巨大,获利甚丰,掩盖了矛盾,尽管年复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过得去。一旦债务人难以偿付债款,出现成批呆帐,形成三角债。银行始则周转不灵,继则巨额亏损。于是大批裁员。若认真反思,高薪是过多地享用经济成果,含有剥削因素。或者说是一种“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愚蠢之举。
(3)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美国多年来常有新兴的产业引领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车工业、航空业、电子通信业。如电脑的硬件软件、手机曾遥遥领先当许多国家尚处于萌芽状态,美国则已面广量大地形成产业。但近十年来,美国这些领先的产业已处于徘徊状态,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迅猛追赶,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业发展神速,美国的优势相对削弱,或者说正在逐渐失去优势。
5.金融危机为何漫延到世界
(1)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步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2)金融全球化: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3) 贸易一体化:在国际贸易领域内国与国之间普遍出现的全面减少或消除国际贸易障碍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
(4)生产一体化:生产过程的全球化,是从生产要素的组合到产品销售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是生产一体化的主要实现者.

阅读全文

与国际金融危机成因传导机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投融资会上的讲话 浏览:45
富国互联科技股票基金封闭期 浏览: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戏理财 浏览:11
招商融资发布会 浏览:20
租赁表外融资 浏览:575
中国股票价格为什么高 浏览:803
适合20岁怎么理财 浏览:83
理财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浏览:533
黄金藤价格价格 浏览:503
85港币折合人民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505
江苏八方贵金属软件下载 浏览:344
证监会首批批准证券投资机构 浏览:928
趋势投资利润回吐 浏览:593
益民集团产业投资 浏览:398
平安综合理财 浏览:461
不良贷款不良资产 浏览:307
如何用100万来投资理财 浏览:793
县域理财 浏览:425
理财王冠 浏览:623
理财客户细分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