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项卫星的科研成果
1. 项卫星:《美国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初探》,《世界经济》1996年第8期。
2. 项卫星:《拉丁美洲金融》,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
3. 项卫星:《金融——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
4. 项卫星、李玉蓉:《日本主办银行制度》,《世界经济》1996年第8期。
5. 项卫星:《德国市场经济体制特点述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5期。
6. 项卫星:《略论韩国的金融真名制》,《东北亚论坛》1997年第4期。
7. 项卫星:《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2期。
8. 项卫星:《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长白学刊》1998年第2期。
9. 项卫星:《慎行“主办银行”》,《科学决策》1998年第4期。
10. 项卫星:《韩国金融危机的制度性因素》,《东北亚论坛》1998年第3期。
11. 项卫星(参编):《世界经济史》(下卷,第26章),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
12. 项卫星:《金融监管概述》,《吉林通讯》1998年第8期。
13. 项卫星:《发展中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世界经济》1999年第1期。
14. 项卫星:《东亚国家的融资体制与金融危机》,《世界经济》1999年第6期。
15. 项卫星:《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研究》,《现代商业银行》1999年第1期。
16. 项卫星:《发达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经济纵横》1999年第6期。
17. 项卫星:《中美经贸关系分析》,《东北亚论坛》1999年第3期。
18. 项卫星、刘昆:《对利用外资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考》,《长白学刊》1999年第5期。 19. 项卫星:《印度尼西亚金融体制:结构性缺陷及其教训》,《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1期。
20. 项卫星、李玉蓉:《日本金融体制的结构性缺陷与金融危机》,《东北亚论坛》2000年2期。
21. 项卫星、李玉蓉:《泰国金融体制的结构性缺陷及其教训》,《长白学刊》2000年第3期。
22. 李宏瑾、项卫星:《从“入世”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时报》理论版2000年11月4日。
23. 项卫星:《欧盟的存款保险计划与欧盟各国的存款保险制度》,《现代商业银行》2000年第1 期。
24. 项卫星:《加入WTO: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大庆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25. 项卫星:《金融危机:世纪之交的回顾与思考》,王志民主编《学人畅想新世纪》,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26. 项卫星、李宏瑾、马秋华:《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世界经济》2001年第11期。
27. 李宏瑾、项卫星:《“入世”与我国利率市场化》,《金融研究》2001年第2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1年4月12日全文转载。
28. 项卫星:《东亚经济的过度“银行化”及其教训》,《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9. 项卫星、李宏瑾:《外汇市场的驱动力》(译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30. 马春文、项卫星、李玉蓉:《日本的技术变革——从17世纪至21世纪》(译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31. 项卫星:《马来西亚金融体制的结构性缺陷》,《当代亚太》2002年第2期。
32. 项卫星、李宏瑾:《中国是否应该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网站全文转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3年3月20日全文转载。
33. 项卫星、王刚、李宏瑾:《金融全球化:目标、途径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政策选择》,《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2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3年6月2日全文转载。
34. 项卫星:《世界经济概论》(池元吉主编)第9章《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35. 项卫星、臧慧萍:《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长白学刊》2003年第5期。
36. 项卫星、李宏瑾:《目前不宜将银行监管从中央银行分离》,《21世纪经济报道》(理论版) 2003年1月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3年1月27日全文转载。
37. 项卫星、李宏瑾:《当前各国金融监管体制安排及其变革:兼论金融监管体制安排的理论模式》,《世界经济》2004年第9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4年9月28日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网站于2004年12月16日全文转载。
38. 项卫星:《美国公司财务丑闻根源的制度分析》,陈继勇主编《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39. 项卫星、白大范:《中美经济贸易关系:反思与展望》,《亚非纵横》2005年第2期。
40. 项卫星、傅立文:《金融监管中的信息与激励》,《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4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5年5月25日全文转载。
41. 项卫星、李宏瑾:《银行信贷与房地产泡沫:对东亚金融危机的反思》,《东北亚论坛》2005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4月12日部分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2005年4月21日全文转载;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年第6期《金融与保险》全文转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5年7月6日全文转载。
42. 项卫星、王达:《中东欧五国银行体系改革过程中的外资参与问题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4期部分转载;中国经济信息网2006年1月5日全文转载。
43. 杨红、项卫星:《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
44. 项卫星、刘晓鑫:《美国的借贷型经济增长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当代亚太》2006年第2期。
45. 项卫星、刘晓鑫:《俄罗斯融资体制的缺陷及其教训》,《东北亚论坛》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6年7月26日全文转载。
46. 项卫星、傅立文:《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中的棘轮效应》,《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3期。
47. 刘晓鑫、项卫星:《论东亚汇率合作的制度协调》,《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6年9月19日全文转载。
48. 项卫星、王达、祝博:《日本经济的复苏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现代日本经济》2007年第1期。
49. 项卫星、王达、李宏瑾:《金融支持与吉林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2期。
50. 项卫星、李宏瑾:《银行信贷扩张与房地产泡沫:美国、日本及东亚各国和地区的教训》,《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3期。
51. 项卫星、王达:《战略引资与转轨国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金融研究》2007年第3期。
52.项卫星、王达:《论中美金融相互依赖关系中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国际金融》2011年第7期。
Ⅱ 在唐山大地震里面的王达和王登是真的吗真有其人吗
是方登方达.
在现实中没有这两个人,原形是在唐山大地震的时候,被同时埋在水泥预制板下的两个年轻姑娘,营救她们的人在撬动预制板的一头时,另一头的姑娘酒会感到异常疼痛.
是作者张翎说的.原著是<余震>
Ⅲ 王达的学术论文
[1] 王达、项卫星:《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全球金融市场LEI系统的构建》,《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10-14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2] 王达:《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第1期,35-43页。[3] 王达、刘洪飞:《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中国金融》2012年第14期,77-78页。[4] 王达、白大范:《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及其对美中贸易的影响》,《东北亚论坛》2012年第5期,65-71页。[5] 项卫星、王达:《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冲击——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第7期,51-58页。[6] 项卫星、王达:《论中美金融相互依赖关系中的非对称性》,《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第7期,10-16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11年第11期全文转载;国研网2012年3月12日全文转载;被收入中国美国经济学会丛书《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经济走势与中美经贸关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7月版。[7] 王达、项卫星、刘晓鑫:《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美经济关系失衡及其调整》,《东北亚论坛》2011年第1期,19-26页;被收入中国美国经济学会丛书《后危机时期的全球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6月版。[8] 王达、项卫星、刘晓鑫:《后危机时代的中美经济关系:基于全球金融危机视角分析》,《亚太经济》2010年第6期,19-24页。[9] 项卫星、王达:《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部门FDI增长中的“传染效应”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第2期,54-61页。[10] 项卫星、王达:《境外战略投资者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10期,85-89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国研网2010年6月9日全文转载。[11] 项卫星、王达:《拉丁美洲、中东欧及东亚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部门外国直接投资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4期,22-28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8年8月12日全文转载。[12] 项卫星、王达:《东亚地区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部门FDI的增长及其发展趋势》,《东北亚论坛》2008年第4期,3-7页。[13] 项卫星、王达:《论转轨国家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后的公司治理模式》,《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6期,93-99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14] 项卫星、王达:《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部门外国直接投资:文献综述》,《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91-110页。[15] 项卫星、王达:《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部门外国直接投资问题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26-31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中国经济信息网2007年6月5日全文转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7年9月13日全文转载。[16] 项卫星、王达:《战略引资与转轨国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基于捷克、匈牙利和波兰的案例分析》,《金融研究》2007年第3期,68-74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7年6月7日全文转载。[17] 项卫星、王达:《金融支持与吉林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2期,58-63页。[18] 项卫星、王达:《日本经济的复苏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现代日本经济》2007年第1期,24-29页。[19] 项卫星、王达:《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东欧转轨国家金融自由化失败的原因分析》,金华林、张杰主编《中国经济走势分析与东亚经济合作》,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261-270页。[20] 项卫星、王达:《中东欧五国银行体系改革过程中的外资参与问题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12期,36-41页。
Ⅳ 王达的人物简介
姓名: 王达 性别: 男 职称: 副教授 所在系别: 国际经济系 最高学历: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所在学科专业: 世界经济 所研究方向: 国际金融、美国经济 讲授课程: 本科:国际金融(双语)、国际证券投资硕士:外汇市场实务、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问题研究 教育经历: 2006.9—2009.6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 博士2003.9—2006.7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 硕士1999.9—2003.7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 本科 工作经历: 2012.9—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7—2012.8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讲师 社会兼职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吉林大学中日经济社会共同研究中心研究员
Ⅳ 王达的科研项目
主持的科研项目:[1]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形成机理与监管研究”(项目批准号:13CJY127),在研。[2] 吉林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项目批准号:2010JQB13),在研。[3]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创新项目“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无项目批准号),已结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的科研项目:[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研究”(项目批准号:10ZD&054),在研。[2]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及其非对称性特征:基于世界经济格局视角的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A790126),在研。[3]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精品项目“中美经济关系的本质:一个全新视角的分析”(项目批准号:2006JP08),已结项。[4]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种子基金项目“美元本位制与后危机时代的全球金融格局”(项目批准号:2010ZZ013),已结项。[5] 教育部“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应急课题“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项目批准号:2009JYJR053),已结项。[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后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中国如何汲取中东欧转轨国家的经验与教训”(项目批准号:2006JDXM110),已结项。[7]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金融支持”(项目批准号:2006046),已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