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服务界对香港的重要性

金融服务界对香港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1-07-20 21:35:07

⑴ 香港金融服务业有哪四大项成就

金融服务业有哪四项大成就?这个还真能够比较好的呢,帮助大家应该是把这个成就说出来给大家听听才有可能

⑵ 香港对中国的意义

一、香港仍然是内地企业重要的集资中心,特别是民营企业。

二、香港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佳试验场,可借助香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三,香港成熟的社会和城市管理体系,可供内地借鉴。

四、香港的服务业成熟,达世界水平,有助内地提升服务业,并推动产业升级。

五、香港目前是内地最大的外来投资来源地,今后内地省市仍会把香港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2)金融服务界对香港的重要性扩展阅读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曾受英国殖民统治。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的优势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⑶ 香港国际地位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自由贸易港,全世界第二大吞吐量的货柜港口,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也是国际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经济自由度指数位居世界首位。香港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⑷ 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

所谓国际金融中心,简单地说,就是国际资金的集散中心。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竞争的根本,就在于对国际金融主导权的掌握,在于对全球资本控制权、支配权的争夺。拥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和金融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包括亚洲在内的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毫无例外地努力争取把本国、本地区某一大都市培育成为区域或国际的金融中心,使之能在促进本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上海和香港谁能成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是个在经济金融界颇有争议的问题。下面,笔者拟就此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浅见。(一)中国地广人多,经济规模庞大,完全可以容纳两个国际金融中心。在一个国家内,已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情况下,如果再打造一个功能相同的国际金融中心,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竞争和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在服务功能上寻求不同点,将上海打造成较之香港具有不同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个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美国有纽约和芝加哥两个国际金融中心,这两个金融中心各有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与上海等内地金融中心,如果也能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就有可能在互补与共存、共赢中促进两地金融共同做大做强。(二)要维护和增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的金融业在中国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独特而又极其重要的作用。香港回归祖国后,如何维护和增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个必须十分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香港作为重要的贸易与金融中心,对内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内地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继续发挥好香港的作用,有助于推进内地与香港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就香港而言,其定位必须立足于中国,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定位和角色十分重要。香港的未来系于中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内地的支持,离不开与内地经贸、金融的加速融合。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维持,还取决于香港金融监管与管理体制能否不断改进和完善。香港只有通过加强自身的金融深化,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扩大金融业的辐射与服务范围,才能维护和不断提升在亚太地区金融业中的地位。(三)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无可替代。香港目前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香港背靠祖国,面对世界,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以至航运中心地位、贸易中心地位,是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尽管上海所蕴涵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上海要后来居上,赶上或超过香港也并非易事。上海离国际金融中心还很远。从现实条件来看,上海由于受资本市场的环境以及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短时间内尚难以圆梦国际金融中心。只要人民币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硬通货,只要中国还没有开放资金流通,只要中国的法制和监督体系还不健全,香港就一直会是中国唯一的国际金融中心。(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⑸ 金融危机对香港实体经济的影响

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难免受到冲击,2008年第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香港GDP季度环比增长率已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香港经济在理论上已确认陷入衰退。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尚未终结,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加深,预计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香港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中央政府日前公布了支持香港经济的十四项政策措施,建议相关部门尽早落实,内地与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一道,共同推动香港经济尽早摆脱衰退,走向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

香港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和基本表现

由于本次金融危机中心不在香港,香港投资者在美国次级债券上的直接损失并不大,而且香港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充裕的外汇储备,有比较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有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有内地广阔市场可以作回旋余地,因此,从整体上看,香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算严重。但另一方面,香港经济规模小,开放度和自由度高,资金进出不受限制,因此难以避免在主要经济领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随着金融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已先后陷入衰退,香港经济受到的影响呈现出不断加深的趋势。

作为国际主要金融中心之一,面临全球金融海啸,香港承受的经济冲击,跟伦敦、纽约无异。对香港各行业带来的影响逐渐浮现,银行、投资等金融服务行业应声放缓,股市不振、房地产衰退。过去几年资产值溢胀下形成的财富效应迅速泄气,其骨牌效应遍及各行各业,也打击零售消费,近一段时间以来,金融机构裁员、中小企业倒闭的消息不断传出,可见影响十分之大。

据经济机遇委员会所掌握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10个行业截至11月28日为止一周营运收入,较正常水平的跌幅都达到双位数字(除了保险中介及经纪跌9.2%),批发、零售、金融机构约跌两成半,货运服务跌三成,建造业及相关活动跌32.8%等,10个行业平均跌幅为18.7%,预期下个月将继续跌12.2%。另外,所调查10个行业在同一时段雇用人数,减少了2.5%,预期下个月续跌0.8%。
从上述数字显示,行业营运收入和雇用人数的跌幅都甚为惊人,经济情势急速恶化。经济衰退,企业收缩裁员乃大势所趋,
一间人力资源公司发表明年首季就业情况展望调查报告。受访803名香港雇主中,79%表示无意於来季增减人手,8%打算增聘,7%计划缩减人手,经季度调整后得出净就业展望指数为3,为2003年以来最低。六大行业中,净就业展望指数皆见下跌,其中建造业为-12,下跌19个百分点。建造业的指数经季节性调整后为-12,属重灾区。服务业则为18,为各行业中最高,但亦超低於本年第4季的32。原应是金融海啸「重灾区」的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指数则由17跌至8。
可见这次的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在未来的几年更能体现出对各行业的影响。人人都说政府应干预,但是,主要还是期望政府纾困而已,乃出於一时的旁徨及民粹主义,多於意识形态深层的转向。所以政府应创造就业、刺激经济,这固然是短期应变之道;与此同时,亦须思考长远经济发展转型的路向与策略。

很多人分析经融危机对香港的最糟糕的影响还没到来

我是做贸易的,香港方面的贸易已经减少了很多了,唉。。。希望能大家都能渡过难关

⑹ 中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看下面的

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体系最鲜明和最重要的
发展趋势。
本文结合本人10年来的离岸金融从业经验及理论探索,沿着金融自由化、
国际化发展的思路,从阐述离岸金融的起源和发展模式、发展状况及发展特点开
始,分析了离岸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论述了离岸金融是金融自由化、国际化
的产物,是当代国际金融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次金融创新,揭示了离岸金融在当今
国际金融环境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趋势;从分析我国离岸金融发展状况入手,
总结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实践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2001年12月加入WTO后金
融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及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6月提出恢复国内有关商业银行
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的政策趋向,阐明了现阶段是发展我国离岸金融的良好时机,
从我国离岸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开始,对我国离岸金融的发展进行了战略思
考,在我国离岸金融发展区位与模式选择、政策推动及监管等方面提出有益的建
议和具体实施措施。
本文的基本观点为:离岸金融是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产物,是真正无国界
的国际金融,是当代国际金融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次金融创新;我国应加快离岸金
融发展,以加快金融国际化的进程。

我国离岸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40年的实践证明,离岸金融对推动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它加速了国际资本流动,降低了国际借贷资金成本,加强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性,
便利了跨国公司的业务活动。对于鼓励银行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特别是开设离岸
金融市场所在国来说,通过离岸金融业务的费用收入,可以提高本国外汇收入;
借贷资金的流入可以增加本国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的盈余;通过提供服务可以增
加本国就业机会和提高本国金融业的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外国银行大量涌入市
场可以带动跨国公司到本国投资;可以加速本国经济发展和提高本国金融市场在
国际金融界的声誉和地位等。离岸金融已是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不仅会继续成为世界各国作为重点发展的金融领域,而且很可能会成为今后国
际金融市场的核心和最主要部分。
如何使我国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步伐走得更好、更稳、更快,同时避免
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少走弯路,及时吸取世界各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的成功经验,
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世界各主要相关国家离岸金融市场建立的历史分析,有如
下几方面经验可供我国在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时进行参考。
3.2.1高度重视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着力于战后重建工作,全力保持了国家和政局的安定,
从而为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另外,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十分
强调本国的政局稳定,把保持政局稳定作为发展经营的首要条件。如以新加坡为
中心的亚洲货币市场的建立,开曼、巴林、巴哈马、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和地
区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都依赖于这些国家政局的稳定。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大多在10%以上,人均收入较高,社会保障体系也很健全,社会安定。
3.2.2法律制度健全并与国际惯例相统一
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离岸金融市场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离岸金融市场,它
们的金融法律法规建设都十分健全,并与国际惯例相统一。除公司法、金融服务
法等母法外,还有银行法、保险法、信托法、基金管理法等业务法及相关的法规,
例如存款保护法、投资者保护法、防欺诈法等,这些法律造就了一个完善的公平
的金融环境,也保证了各项离岸金融业务健康有序地开展。
3.2.3对外开放和优惠的税收政策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讲,对外开放从一开始就与它们的市场经济相伴,离岸
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建立,就是开放的经济金融环境所造成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
讲,对外开放则是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加勒比海地区、
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等各国的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无不是得益于其开放的经
济和金融政策。另外,优惠的金融税收政策,应该说是导致众多金融机构云集各
离岸金融市场的重要原因。无存款准备金、无存款保险金使融资的成本大大降低。
综观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离岸金融市场,尤其是那些岛国的税收制度,基本上都是
极低的税率。有的国家政府只征收少数间接税,不征收直接税,有的则只征收海
关税或所得税,而增值税、遗产税、预扣税等一律减免。
3.2.4优越的地理位置、科学技术及专业人才所营造的经营环境
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十分重要的。交通要便利,时区又能
衔接,而且应具有广阔的辐射区,当今世界上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无一不是这样。
伦敦和苏黎世覆盖欧洲大陆,纽约以北美地区为腹地,东京占据东亚,新加坡背
靠东南亚地区,而香港则以大陆为其广阔腹地。另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可以使
全球市场一体化成为可能,金融交易不受时差约束,在24小时内可在任何市场进
行交易,资金在分秒之间可实现全球迅速转移。当今世界上的著名离岸金融中心都
己运用了最新的电子技术,使金融交易便利、快捷、省时和廉价。人才荟萃是当
今国际金融中心的又一特色。无论是历史悠久的欧洲离岸金融中心还是新崛起的
发展中国家的离岸金融市场,无一不把培育人才、吸引人才作为其基础任务之一。
在这些地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银行家、保险家、高级会计师、律师及各类金
融中介机构云集。这些地区在培训、教育、就业等一系列方面都提供了各种方便,
可以说,没有各种专业人才,就没有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
3.2.5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已从自然形成型向政策推动型转变
历史表明,许多发展中国家离岸金融市场是顺应国际资本的流动需要而自然
形成的。它们在发展之初只是作为某个国家的避税港而存在,也就是说某发达国
家的公司为了达到避税目的而到发展中国家找出路,金融服务机构也尾随而至,
而该国政府因此获益也就采取宽容甚至鼓励态度,于是乎海外公司、金融机构纷
至沓来,形成了金融机构林立、金融市场规模庞大的局面。发展中国家的离岸金
融市场在金融法规建设方面则属滞后型,许多国家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乃至
90年代初才逐步完善起来,这类先期形成的离岸金融市场可称为为自然形成型。
其形成历史一般需要3040年时间。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管制日趋自由化的今天,亦有些国家利用国际资本
流动的特点,利用政策优势,促进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
如新加坡、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就是如此,这类离岸金融市场可称之为政策
推动型。这类市场的形成所需时间较短,长则8-10年,短则3-5年。具型的例子
是马来西亚的纳敏离岸金融市场。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1989年11月提出建立离
岸金融市场的设想,并选定纳敏为实施地点起,到1993年8月短短4年间,该市
场的外币贷款已达10亿美元,云集了世界著名的汇丰、三菱、东京、麦加利等多
家外资银行。纳敏的例子说明,只要政府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利用政策优势
推动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
3.3我国离岸金融发展的机遇
自80年代全球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以来,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或离岸金融中
心的浪潮方兴未艾。在这方面,亚太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尽管各国和地区条件不
尽相同,但各国都在政府推动下,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离岸金融市场,以促进本国
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为经济建设创造融资环境,同时也借此提高本国和本地在
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和声誉。随着当前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集团化和区域化,全
球金融业也呈现出集团化、区域化趋势,这主要表现为各类金融中心的崛起。可
以说,发展金融中心和离岸金融市场是当今各国金融竞争的一大新特点和新趋势。
3.3.1亚太地区金融的崛起为我国离岸金融发展带来了良机
从战略上看,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各类金融中心的不断涌现,必将影响国际
资金流动格局的走向,这是国际金融竞争新趋势对我国金融业发出的新挑战。尽
管国内各地都意识到这一趋势,纷纷提出建立金融中心,但发展速度都受到国内
制度环境的制约,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无疑是迎接这一挑战的一个战略性步骤。
当前,亚太地区一些老牌离岸金融中心已经成熟,而我国周边又有一些新的离岸
金融市场正在创建之中,例如,马来西亚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建成了初具规模的
纳敏离岸金融市场。综观世界各国各地成功的金融中心,在发展中都抓住了当时
的历史机遇,新加坡的发展就是成功的例子。当前亚太地'C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
展中最具活力的地区,资金流动也极为活跃。过去几年,国际资金流动很大一部
分是在亚太地区,面对这样的资金往来,各国金融机构都在积极争取发挥中介作
用,如何在这一资金流动中争取到更多的业务将是决定各地和各金融机构发展水
平的重要参数。面对亚太经济的增长所带来的巨大资金流动和聚集,我国也不应
该错失良机,应利用自身优势和条件,迎接挑战。
3.3.2我国加入WTO,金融国际化发展进一步加快
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在GATS.,即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框架下进行,力度进一步加大,过程进一步加快。根据GATS,
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服务业开放和自由化应遵循透明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而
服务业开放和自由化的核心内容是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这意味着外国金融机构
将逐渐与我国金融机构展开完全公平的竞争,我国金融国际化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我国虽然从1994年开始全面展开经济体制改革,但离真正建成市场经济体制
还有较长距离。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金融管理体制仍将处在新旧体制转轨
时期。新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传统体制还将在许多方面发生作用,这主要表现
为:国有企业活力不足,还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生产要素
市场还不健全,价格还没有完全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政府职能转换缓慢,仍存
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适应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稳定的宏观调控体系还
不健全等等。在金融方面则表现为:利率仍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市场调节程度
不高;信贷控制仍没有完全放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手段不丰富;金融监
管体系和制度还不健全;人民币只实行了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资本项目管制
较严。在这一经济金融制度下,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走向完全自由兑换还需要一
个过程。
为保证国内经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免受冲击,可以借鉴国际经验,通过一
些较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其他便利条件,发展离岸金融业务,首先建立国内离岸金
融市场,藉此吸引更多的外资机构的进入,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满足外资金融机
构要求我国开放市场的要求,同时这也可作为人民币仍不能自由兑换、利率管制
较为严格的条件下,我国向国际金融市场迈进的一个过渡性战略步骤。
3.3.3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恢复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发展
200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我国部分商业银行重新启动1999年初被其
,’g月停”的离岸金融业务,这一举措对于提高我国金融业务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准,
积极积累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经验,并逐步建立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具有重要
意义。
现阶段大力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己具备相当条件,一方面我国加入WTO,金融
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经过几年
的调整,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在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均作了大量的工
作,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同时,外资逐渐参股国内银行,有利于国内银行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紧人才培养,借鉴外国银行的各种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熟
的产品模式。
3.3.4 CEPA实施及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标志着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形成
2004年1月1日,CEPA.,即《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实施,随
后,香港持牌银行开始经营个人人民币业务,这标志着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初
步形成,将为两地金融合作带来双赢局面,在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的同时,对我国内地金融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对于我
国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发展具有参考价值。伦敦离岸市场,即欧洲美元
市场所形成的伦敦银行同业拆息利率(LIBOR),至今仍然是美元利率形成的重要
指针,这一事实说明了离岸金融中心在本币利率形成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其次,
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可以为将来我国内地逐渐放松资本管制后进行的外汇市场调
节提供参照。最后,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能够带动我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深
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4章我国离岸金融发展构想
我国离岸金融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思路可以从宏观和微
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宏观方面主要指国家政策取向、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及各种金融市场的建立和
完善,我国经济金融与世界经济金融的接轨,我国对离岸金融的合理、有效和符
合国际惯例的监督和管理等。
微观方面指的是构建离岸金融市场的具体操作。主要涉及到总体发展战略、
发展区位选择、发展模式选择和政策推动及监管等几个方面。

⑺ 香港为什么会成为全球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因为香港的发展和内地有关。

红筹股通常是指在香港注册, H股是指在香港直接上市的中国国有企业。1992年,香港股市迎来了第一只红筹股,招商局下的油漆生产公司海虹集团,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资公司。 1993年,第一家H股青岛啤酒也在香港上市。随着中国鼓励中资企业向海外扩张,香港股市迎来了红筹股和H股的热潮。分析人士指出,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香港的大中型公司基本上已经上市,甚至将香港股票市场变成了备受批评的房地产市场内地公司在香港上市无疑改变了香港股市的命运。

⑻ 2020年大陆开放金融,对香港有什么影响

大陆看上去你对香港有什么感想,肯定影响很大的

⑼ 为何选择香港为融资市场

香港资本市场特点
1、市场总量。以市值计算是全球第七大股票市场,亚洲第三排列在东京和上海之后
2、机构投资人为主,拥有高流动性,资本流动完全自由,没有资本增殖税或股息税
3、香港的证券市场分别由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财务公司和证券经纪公司组成。
4、交易活跃。对中国来说,香港是其交投最活跃的境外市场。
为内地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已经庞大的基础建设筹集资金方面,香港市场发挥了重大作用,截止2009年,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的主板H股有116家,中资红筹92家;创业板H股40家,中资红筹5家。截止2009年,中资H股和红筹市值占到香港主板市场总市值的48.3%,而成交量则占到市场近60%。(资料来源:香港联合交易所)
5、筹资能力强。
以首次公开招股(IPO)活动集资额计算,香港为世界第四大市场。2009年香港IPO市场的集资额更是全球称冠,2009年的总集资额为2,293.2亿港元(包括创业板),较2008年的661.9亿港元增长346%。在66家新上市的公司中,48家来自内地,以集资额排名的10大IPO中,内地企业亦稳占8席。

高度发达的香港金融市场
1、香港是公认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
2、效率和处理风险的系统均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
3、香港的金融服务涵盖广泛范围的服务,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经纪、资产管理及其他金融服务。
4、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运作系统。为本地和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日益巩固。
二、香港比较内地的优势
对比国内,香港在法制、金融监管制度、市场参与者的成熟程度、营商的核心文化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一)法制
香港回归后,司法制度仍沿用普通法原则,独立且有效地运作,已经确立的金融监管制度,令与中国打交道的国际投资者和企业安心。外界一般视香港为相对没有贪污的城市,由于这些因素,很多金融机构在香港以外管理资产时,仍旧以香港法律作为金融合约的管辖法律。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与海外投资人订立合约时,订明香港作为双方争议时的仲裁中心。相对于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如北京、上海,这是香港较具备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的其中一个范畴。
(二)资讯自由流通
香港的资讯流通不受限制,尤其是经济及金融资讯,不存在选择性披露资讯问题。香港长期没有审查金融资讯,给予国际投资者及传媒信心,相信香港给所有参与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场所。由于历史的意识形态的不同,可见的未来仍可维持这重大的竞争优势。
(三)小政府及低税
香港推行开放政策,政府廉洁和有效率,欢迎海外及本地的个人及企业,在港成立公司。在港不需太多政府批文,便可经营业务或达成交易。香港的企业利得税及个人薪俸税低(是亚洲税率最低的城市之一),是吸引国际金融企业和人才来流发展的主要原因。人才荟萃是推动产品创新、提高市场成熟度及深度的主要推动力。
(四)高生活质素
香港拥有先进的城市生活基建、现代化教育、医疗设施及国际文化和语言,吸引了西方国家及中国的国际金融市场专才及富有人士,来港生活及工作。事实上,在香港政府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协助下,内地愈来愈多富有人士选择在香港投资定居。这与伦敦为中东、俄罗斯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富有人士所发挥的作用类似。

⑽ 香港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金融地位

有几个原因吧,一是香港本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港口城市,地理位置好,所以是世界上跨国公司最多的地方,而且西方跨国公司在亚太地区的扩展,要求建立灵活和高效率的金融基地,在香港建立的金融机构就很多了,而且竞争力比较大;其次就是我国政府一贯执行维持香港经济稳定繁荣的方针,提供了很多优惠和安定、宽松的环境,这就增强了跨国银行对香港的投资信心,条件好,投资的就多了。
你说的英国也是有一定推动作用的,投资环境宽松,政策优惠等都是因为香港体制,要是大陆的体制,投资的环境就没有这么宽松。
希望能帮到你。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服务界对香港的重要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恒大集团股票行情 浏览:6
信托信披 浏览:944
大众公用股票分红 浏览:637
宁波银行后期查贷款用途 浏览:545
好好开车融资 浏览:300
融资租赁可行性报告 浏览:2
860日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373
房奴如何理财 浏览:803
南昌住房公积金贷款计算器 浏览:427
国盛华兴投资有限公司 浏览:822
工行贵金属挂单四种 浏览:918
主力资金进出散户资金进出指标公式 浏览:880
报雷理财 浏览:898
广信股份股票 浏览:472
小额贷款怎么收账 浏览:798
基金交银蓝筹净值519697 浏览:222
杏花村国贸投资公司销售情况 浏览:395
什么时间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会高些 浏览:231
深大通资金流向个股行情 浏览:73
生活理财分类 浏览: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