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钢铁行业的经济特征分析对于分析钢铁企业的财务报表有何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国内经济总体保持平稳,但下行压力加大。由于下游行业需求趋缓,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将面临新的挑战。从2014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来看,以下问题仍较突出:
低价格、低效益的局面仍没有改变。截止2014年12月第三周,钢材综合指数为83.76点,与年初相比下降15.38点。前11个月,会员钢铁企业累计钢材平均结算价格同比每吨下跌345元,降幅10.02%。铁矿石、煤炭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原料成本优势并没有明显转化为产品竞争优势。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尽管比上年有所改善,但销售利润率只有0.74%,在整个工业行业中仍是垫底的。
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贵突出。2014年1-11月份,会员钢铁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9.34%,而2013年同期则是下降1.57%;由于销售回款困难,造成产成品资金占用、应收账款分别同比增长4.91%和15.52%。
㈡ 中国钢铁行业走向如何
我国进口的钢铁原料占世界比重超过50%,但是仍然无法获得铁矿石价格定价权,可以看出我国内部钢铁市场制度的缺陷。因此我国钢铁行业应该走向合并重组,优化市场结构,坚持自主创新,共同应对力合必拓合并带来的钢铁原材料垄断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牌,拓宽在国际市场的发言权。
㈢ 钢铁行业的经济特征分析对于分析钢铁企业财务报表有何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回略有回升,但总体复答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国内经济总体保持平稳,但下行压力加大。由于下游行业需求趋缓,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将面临新的挑战。从2014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来看,以下问题仍较突出:
低价格、低效益的局面仍没有改变。截止2014年12月第三周,钢材综合指数为83.76点,与年初相比下降15.38点。前11个月,会员钢铁企业累计钢材平均结算价格同比每吨下跌345元,降幅10.02%。铁矿石、煤炭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原料成本优势并没有明显转化为产品竞争优势。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尽管比上年有所改善,但销售利润率只有0.74%,在整个工业行业中仍是垫底的。
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融资贵突出。2014年1-11月份,会员钢铁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9.34%,而2013年同期则是下降1.57%;由于销售回款困难,造成产成品资金占用、应收账款分别同比增长4.91%和15.52%。
㈣ 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宝钢为什么能在国际金融危机下逆势而上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宝钢的发展就是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作用下和自身影响下前进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宝刚从自身出发,改变自身不足,适应外部,体现该道理,。望采纳。
㈤ 经济危机之下,钢铁业将何去何从
上半年我国经济水平已开始转暖,逐渐撇开经济危机的阴影,钢铁行业也随之有转好现象,不过,产能过剩,需求增量缓慢仍然是钢铁业复苏的巨大障碍,我个人认为,如果在未来的半年里,钢厂(包括中小型钢厂)限产、减产力度能够维持下去,那么我国的钢铁业还是有希望的。
今年下半年我国工业增速有望超过10% 钢铁产能过剩逾亿吨
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首次联合发布《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09年春季报告》。报告认为,目前,经济运行正朝着积极方向转化,下半年工业可望达到10%以上的增长水平。
下半年工业增速将达10%以上
报告指出,在国家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前四个月工业运行呈现低位趋稳态势,部分地区和行业生产过快下滑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企业应对危机影响、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得到提高,工业整体运行朝着积极方向转化。
数据显示,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其中3、4两个月增速分别为8.3%和7.3%,均高于去年后两个月和今年1-2月增长水平,工业经济呈现出止跌回升的积极变化。
多数省份生产恢复加快,东部地区出现回升态势。4月份,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回升3个百分点。报告认为,东部生产形势的较快恢复将为拉动全国工业增速平稳回升奠定良好基础。
期内,工业投资和企业技术改造稳步推进。1-4月,全国工业的投资增长27.7%。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200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已下达计划的70%以上,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
报告认为,二季度工业经济将继续保持今年以来积极向好的运行态势,预计工业增速有望超过一季度。下半年随着国家“扩内需、保增长”各项措施逐步到位,工业增速会进一步回升,并达到10%以上的增长水平。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认为,目前宏观经济数据企稳主要是政府投资带动的,但是政府投资带动工业回升还需要过程,所以中国经济呈现“V”型走势的可能性很小,更大可能是呈现“U”型走势。
工业运行仍存在四大问题
报告同时强调,当前工业全面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影响工业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和困难还比较多,工业运行的整体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报告分析了影响当前工业运行的主要问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加深,外部需求持续萎缩。3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预计下降0.5%-1.5%。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外需不足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萎缩仍将是未来我国工业出口面临的最大困难,工业下行风险加大。
二是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短期内难以解决。近些年,部分行业、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导致产能过剩;在外部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这一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2009年钢铁产能过剩逾亿吨,电解铝生产能力放空40%左右。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既涉及企业层面,又涉及社会层面,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三是企业经营环境有待进一步的改善。目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信贷规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授信额度总体偏小。国家减轻企业经营负担的政策在一些地方尚未落实到位,乱摊派、乱收费的问题依然存在。
四是利润下滑导致企业投资能力不足。一季度,工业利润仍呈大幅下滑的局面,企业亏损面达四分之一,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效益状况比前两个月恶化。经营效益滑坡,不仅影响企业投融资能力,而且影响社会资本向工业领域流入。
由于以上原因,工信部总工程师、运行局局长朱宏任强调,当前要慎言经济见底,宁可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些。
㈥ 金融危机对钢铁产业的影响
钢铁产业的影响不仅仅是金融危机,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所有对于现阶段钢铁产业的影响都是一个综合表现。比如说日益缺少的铁矿石资源。汽车产业的尤其是家庭用车越来越趋向小型化。还有目前全球不景气的房地产行业。都可能会对钢铁产业,造成影响。当然金融危机过去以后,钢铁产业也会复苏。但说一切好转,程度有多好就,不得而知了。
㈦ 求大神指点一下,2019年钢铁行业的国际贸易市场趋势以及未来几年的前景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粗钢及成品钢生产国、消费国以及最大的粗钢出口国,具有全球独一无二的万亿级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钢铁交易市场。不过我国传统钢铁贸易存在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周转速度慢、经营风险高等弊端,越来越难适应经济新业态发展要求,资源利用、流通效率较为低下。
由于钢铁电商的出现及钢铁电商平台带来的效率大幅上升,下游客户对参与网上钢铁交易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提供涵盖整个价值链的全方位服务的电商平台将进一步提高渗透率。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钢铁贸易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㈧ 什么叫"钢贸行业"
钢贸行业指从事钢铁的销售、加工、配送等业务的流通业。钢厂订货或者是从钢厂代理商那里订货,加工并销售给终端的贸易商。众多的贸易商就形成了一个行业,即钢贸行业。
钢贸行业应该加快技术进步与创新,解决高端钢材不足。在未来的发展中,钢铁工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通过产业升级、产品研发、生产工序的改进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国内外的市场份额。
钢铁企业首先要保持粗钢产量以共赢国内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和高铁、船舶建设,在此基础上要把主要的人力物力投到优质钢材的研发和生产中,使我国钢材出口结构有所改善和提高。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强调团队精神,在日本大型钢铁企业中体现在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上。
(8)钢铁行业国际金融扩展阅读:
钢贸行业问题及发展有以下三点:
1、国内钢材市场供过于求
钢铁价格不断攀升,使得国内钢铁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取消了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市场上对钢材需求的降低等原因,导致国内外需求减少,钢材市场供求矛盾日益凸显。
2、贸易结构不合理
我国进口钢铁产品的技术含量要明显高于出口钢铁产品。这种低出高进的贸易结构,是由当前我国钢铁工业所处发展阶段决定的,也会对我国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生产低端钢铁产品消耗的能源、水资源和排放的污染物都要高于高端产品,我国大量生产并出口低端钢铁产品不利于低碳环保经济发展。
3、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
由于我国铁矿石资源不足,人均铁矿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2%。与国际先进钢铁制造国相比我国钢铁行业普篇存在能耗高、物耗高和污染高等问题。资源约束日益显现,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不利于我国钢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钢铁贸易
㈨ 金融危机是如何影响钢铁企业的
一,房地产行业。
众所周知,中国房地产价格滑落,目前正实实在在的发生。虽说其价格下滑的主因,是国内楼市价格泡沫太大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双重压力,但正在发生的美国金融风暴,也使得中国楼市面临更大的套现和需求下滑的压力。由此,必将对房地产投资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对于钢材行业来说,房地产行业的用钢量占全国整体钢材需求的25%,如果再加上百姓对新房装修和家居购置的钢材需求,其用钢量可达1/3。所以房地产行业的下滑,对钢材需求的影响巨大。
“钢材市场的低迷,很大程度上是房地产业需求大幅下降导致。”一民营钢铁企业厂长透露,今年以来,传统钢材需求大户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新开工项目同比大幅下降,直接导致钢材需求大大减少,许多中小民营钢企目前困难重重。
9月18日,我国钢铁龙头老大宝钢宣布,钢铁产品价格在10月份价格基础上下调。与此同时,国内大大小小的钢铁企业纷纷加入到降价行列。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全国钢铁产品的价格平均下跌已达20%。
第二,造船业。
国内近年来持续繁荣的造船业对钢材需求产生了强大支撑,而金融危机的到来,似乎要使繁荣的造船业出现萎缩的拐点。最直接的打击将来自全球贸易萎缩,导致船只订单量大幅下降。国际贸易的兴盛取决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万吨轮在运输上的优势主要体现为可以运送数量、体积巨大的物品以及运送距离远而运费低廉。因此,它所承载的往往是石油、铁矿石、粮食、水泥等支撑一国经济基础运行的大宗商品。当各国经济进入衰退,对于大宗商品的贸易需求下降将通过航运业的衰退传递到造船业。如果美国金融风暴没有得到遏制,危机必将由金融领域拓展到实体经济,届时全球的贸易量必将大幅下滑。
第三,汽车业。
自2002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超高速增长达6年之久,远远超过我国GDP的增长速度。而如今这种超高速增长开始刹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8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总体表现低迷,我国乘用车产销463.24万辆和455.03万辆,同比增长13.67%和13.1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8.32个百分点和10.94个百分点。从8月份的汽车销量来看,欧洲同比锐降16%,北美降幅达15.5%,日本汽车销量下降14.9%。而国内汽车销量同比下降了5.4%,环比下降了6.0%。
在全球化时代,美国金融危机会产生传染效应,中国经济受美国影响具体有多大很难说清楚。但今年,中国经济本已有放缓迹象,难免再受冲击,国内的汽车需求势必也会受影响。
上述三个行业是对钢材需求量比较大的行业,其走向直接影响钢铁行业的发展。而在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波及加深的背景下,钢铁行业也难独善其身。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处于悲观气氛的笼罩,钢材价格将会处在较长一段时间的下行通道之中。虽然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良好,其所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将会有限,更有乐观人士认为,中国将再度带领世界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但这将经历几年的时间,期间钢材价格虽有起伏,但最终走出下行通道,还将在世界经济基本面转好之后。
㈩ 如何让钢铁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化
从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引言】近日,APEC峰会终于完美落下帷幕,会议加快了我国的国际化进程,钢铁产业也受益颇多。目前的中国已然是一个钢铁生产大国,但大国却不一定等同于强国。本文选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三个指标对七大国家的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量化分析,以此对中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就我国目前形势探讨我国离强国道路究竟有多远。一、中国已经成为钢铁大国我国粗钢产量自1996年首次突破1亿吨之后,已经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粗钢产量一直持续增长,2000年粗钢产量全球占比仅为15%,2013年占比已增至49%,我国的钢铁生产大国地位已经不容动摇。2009年因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钢材出口量全球占比骤降至8.2%。四万亿刺激计划后,出口不断增长,经过4年的发展恢复至2008年的水平。2013年我国钢材出口量达60.6百万吨,全球占比约为15%,以超过日本18.1百万吨的差距排名第一,我国是一个钢材出口大国也已毋庸置疑。图1:我国粗钢产量全球占比图2:我国钢材出口量全球占比数据来源:我爱钢铁云终端二、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与强国相比仍有差距我国已经成为一个钢铁大国,但大国并不一定代表强国,笔者将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来衡量我国钢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通过与6个钢铁出口国进行对比,简单分析我国目前所处水平。1.国际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本文中使用一国钢材出口总额与全球钢材出口总额之比来衡量钢铁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i国钢铁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表示i国钢材出口总额;表示世界钢材出口总额。根据2013年计算数据显示:中国、日本、德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占有率分别为12.05%、8.56%、7.21%。从历年数据可以看出七大出口国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整体走势情况:韩国、中国和美国呈上升趋势,日本、德国、法国和比利时则呈下降趋势。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波动非常大,2003年至2008年期间占有率呈连续上涨趋势,并在2008年达到12.06%,创下历史新高;但随后受到经融危机影响占有率直线下降,仅一年时间便下降到9.32%;四万亿刺激计划后才开始逐步回升,于2013年达到12.05%,恢复到经融危机前的水平。反观其他六大钢材出口国,国际市场占有率走势都较为平稳,在金融危机时也未受到影响,且除比利时有小幅下降外均表现为上升趋势。2.贸易竞争优势指数钢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即为钢铁贸易进出口差额与进出口总额之比,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钢铁行业的贸易竞争能力,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i国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表示i国钢材出口总额;表示i国钢材进口总额。该指标越接近与0,表示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大;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弱。计算所得的TC指数显示:2006年之前我国钢铁产业的TC指数一直为负,表明我国为净进口国,钢铁产业贸易竞争力较弱;从2006年开始TC指数不断上升,我国开始向净出口国转变,钢铁产业贸易竞争力增强;随后仍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TC指数在2009年再次变为负数;危机后TC指数逐步回升,直到2013年TC指数上涨至0.44,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将七个国家的TC指数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日本钢铁业14年间TC指数均高于0.5,要远高于其他各国,显示出其钢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有的绝对优势;中国则处于快速发展期;韩国、比利时、法国、德国的TC指数较为平稳,处于稳定发展期;至于美国的TC指数常年为负,说明美国是一个钢铁净进口国,贸易竞争力较弱。到了2013年,我国的贸易竞争指数已达到0.44,仅次于日本,排名第二。3.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又称RCA指数,由于它剔除了国家总量与世界总量对数据的影响,所以较上面两个指标能够更真实的反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i国钢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表示i国钢材出口总值;表示i国所有商品出口总值;表示世界钢铁出口总值;表示世界所有商品出口总值。一般认为,若RCA>1.25,则说明具较强的竞争力;若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