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青岛市成为金融中心的背景求详细。
一、青岛市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主要做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一个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血液和动力所在,作为半岛城市群和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青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设想。在全市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当中,我们进一步确立了金融先行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半岛、辐射全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近年来,青岛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不断加大对金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完善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金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市金融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一是创新思维,突出金融主体引进,加快完善金融体系结构。近年来,青岛始终把金融结构引进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积极抓大对欧美、东南亚等地区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通过多渠道掌握信息,多层次跟踪接触,每年排出金融机构的引进项目清单,与30多家国外金融机构密切跟进,金融机构引进取得了新的突破。近三年来,青岛每年金融机构的引进落户数量都在7家以上。2007年成功引进了瑞穗银行、新野银行等9家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机构。目前青岛共有金融机构78家,其中银行类机构35家,保险公司32家,证券公司1家,外资银行机构数量位居全国的第7位。初步形成了业态完整、功能齐全的组织体系,为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是政策引导,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围绕金融商业发展,金融层次的提升和金融环境改善,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见》等7个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为全市金融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青岛率先建立了政府部门与银行监管部门的金融稳定协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组织金融座谈、行业交流、重要事件通报及风险动态关注等活动,强化金融商业的配合协作,共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妥善处理了部分大企业资金链条问题。同时我们抓住部分银行改制的有利时机,加快核销剥离不良资产,消除隐患,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增强金融服务发展的能力,顺利完成了商业银行战略投资引进工作,为实施跨区域发展上市这一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农村信用社改革逐步深入,建立全市统一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积极支持海尔纽约人寿等外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已在省内设立分支机构4家,增强了在半岛城市群的辐射能力。我们尽量满足大企业、大项目资金需求的同时,围绕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优化信贷机构,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去年以来,通过实施惠民扶持政策贷款、中小企业发展联盟等创新,金融对新农村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投入分别增长28%和55%。截止到去年底,全市金融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了403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了3424亿元,存贷款增加额分别占山东省的1/4和1/3。保险业完成保费收入77.6亿元,同比增长28.2%,增幅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股票基金交易量完成了7256亿元,同比增长5倍。目前,青岛金融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有能力也有条件在促进半岛城市群和全省经济发展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㈡ 金融事务中心主要是干些什么工作
1、收集和统计金融数据;
2、拟订金融业发展总体布局规划;、
3、协调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4、信用征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征信制度及规范体系;
5、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督和管理,积极防范、化解和处置区域内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打造金融安全区等。
温馨提示: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各地金融中心为准。
应答时间:2020-09-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车主贷] 有车就能贷,最高50万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㈢ 刘光溪:云南省金融业发展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
省金融办主任
刘光溪
经过三十多年发展,云南省金融业成绩显著,有力支持
了云南省经济版社会发权展,使云南在我国区域性经济合作、沿
边开放开发、对外经贸往来等经济发展战略中地位日益突
出。
2011
年
5
月,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
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昆明市打造成为“面
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
今年
9
月
15
日,本报有关“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系
列文章之一,全面剖析了云南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发展的基
础条件与前景,认为大力推进和创新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
不仅有利于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还将提升云南金融服务质
量和水平,是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
9
月
29
日,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
设系列文章之二,对云南小币种外汇交易市场发展现实基础
与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云南小币种外汇市场发展是推进人
民币国际化重要举措,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离岸基础市场、
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发展,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内
涵和支撑。
本文从云南省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和水平,进一步分析区
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可行性和相关措施。
㈣ 区域性金融中心是怎么形成的
资金的流动来会依一定自途径,从分散的资金分布,逐渐通过各种手段被集中起来,然后,再经一定渠道流向需要资金的地方,或流向其它区域。资金在这汇集流动过程中,会形成一个个区域金融中心,各区域金融中心的相互作用,就可能形成全国性金融中心。
`````````````````````全文在http://www.nova.cn/Browse/ShowDoc.aspx?Code=3-15&Id=2005081509042021062
㈤ 国内九大金融区是哪些
国内九大金融区是:
1、上海金融中心
早在世纪30年代,上海就被世人公认为世界的远东金融中心,亦以发达的金融市场著称。1992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任务,并将此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予以实施。计划在2010年基本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2020年完全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2、北京金融中心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与决策中心,今年也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3、天津金融中心
作为与北京相邻的沿海直辖市,天津与其他城市相比有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加快开发开放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战略后,天津已明确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其重点是设立全国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
4、深圳金融中心
深圳金融发展的总目标是:建成“三有体系”,即建设一个能有力支持深圳经济发展、能有机配套深圳产业结构、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金融体系;打造“四个中心”,把深圳建成产业金融中心、金融创新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务中心。
5、重庆金融中心
重庆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也是惟一拥有长江黄金水道、能江海联运的西部城市,在中国具有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区位优势。 重庆最现实、最有潜力的两块是产权交易中心和票据中心,该市期望将其做成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有名气的中心。重庆表示未来将致力于建设要素市场,并计划大力发展信贷、货币、证券、保险、外汇、黄金等诸多市场。
6、大连金融中心
大连是东北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全、密度最大、开放度最高的城市。大连拥有金融机构75家,其中,银行40家、保险公司26家、证券公司2家、期货公司7家;大连也是东北地区外资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有23家外资金融机构;大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之一,期货交易品种由2002年的2个发展到目前的7个;同时,大连还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外汇结算中心和惟一的外汇交易中心,外汇交易额、结算总额、国际收支总额均占辽宁省全省的三分之二以上。
7、武汉金融中心
目前武汉地区拥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24家,保险公司30家,证券经营机构74家,上市公司35家,企业财务公司4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已经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格局。 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是:立足湖北辐射中部,做中部的金融中心。
8、西安金融中心
西安作为欧亚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和“现代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亚欧大陆桥连接着中国东西部,在亚欧大陆桥上,西安是最大的金融中心城市。作为西北贸易中心的西安,其金融资源基础在西北地区各城市中也是最好的。
9、杭州金融中心
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杭州的金融总量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目前,杭州共有各类金融机构200余家,境内外上市公司60余家,在证券市场上形成了声誉显赫的“杭州板块”。 杭州提出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区域性票据交易中心,组建杭州产权交易所,扩大创业投资基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推动企业上市。
㈥ 国内外对区域金融中心的研究现状和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意义
金融中心建设不存在排他性。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中心形成一般规律专看,经济实力属强大的国家都拥有若干个不同层次的经济中心城市,而这些中心城市一般都成为重要的金融中心。如:美国有国际性金融中心纽约,也有区域金融中心芝加哥、洛杉矶等;英国有国际金融中心伦敦,还有区域金融中心曼切斯特;同样日本有东京为国际金融中心,也有大阪、名古屋等。这些国家金融中心建设经验说明,经济发展加速加快了金融中心形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可以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金融中心,同时,金融中心对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提升经济中心城市功能起到积极作用,对所在地区发挥着重要金融支持和经济辐射功能。
不是我说的!复制专家说的,不过很有道理。
http://www.cce365.com/csj_wenzhang_detail.asp?id=100713自己去看吧
㈦ 金融中心是什么意思呢
狭义的金融中心是指在商品货币的运行中处于中心地位的金融市场。广义的金融中心是指在宏观地理区域内发挥金融活动中枢作用的大中城市。
金融中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它的形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金融中心是伴随经济中心的发展而形成,是经济中心的最高形态。当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形成以某一城市为中心以后,一方面从生产流通领域游离出大量的货币资金需要寻求投资的场所;另一方面生产和流通领域又需要不断补充大量的货币资金进行运转。因此,只有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十分雄厚,已经成为一定区域的经济中心之后,它才可能产生、积聚和使用巨额资金,才使金融中心的形成有了基础。
但是,金融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金融力量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使得金融中心不可能像商业中心、贸易中心那样具有普遍性,即不是每一个经济中心都有金融中心的功能,只有少数经济中心才会发展成金融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的最高形态。
(2)金融中心要依托广阔的经济腹地,形成发达的资金市场网络。城市经济本身,尚不足以支撑金融中心的形成。因为资金作为一种资源,必须有十分坚实和可靠的资源供给地,才能集中起来形成巨大的资金运动,在运动中形成调节的中心。
同时,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融资手段日益多样化,客观上要求建立完善的资金市场体系,并在区域内外形成发达的市场网络,使资金流通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从而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
(3)金融中心要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流通环境。资金运动必须有充分和迅捷的信息服务为保障,因此要求城市提供完善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流通环境,吸引尽可能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城市活动。否则,建立金融中心只能是城市一相情意的空想而已。
主要特征
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
①金融中心需要集聚足够数量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和与金融活动有关的服务业或支持性产业;
②金融设施先进、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是超过城市所在区域的更大地理区域资金的聚散地;
③中心城市的良好的基础设施、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环境为金融中心功能发挥提供依托;
④是金融体系的枢纽,在总体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位置,发挥着总体金融体系的关键功能。
三级分类
金融中心分类通常可以把金融中心划分为三级。
(1)世界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和东京,拥有先进的结算和支付系统,是大型的、全球化的、服务齐全的中心;能支持庞大的国内经济,拥有纵向的、流动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是多元的,法律与监管体系能充分保护重要的代理人关系的公正性和监管功能的国际金融中心。[1]
纽约证券交易所
(2)国际区域金融中心。如香港、新加坡和卢森堡,在区域内外发展其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与媒介资金,国内经济规模较小。
(3)国家金融中心。如中国上海、重庆、韩国首尔,主要是在国内发展金融市场,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还比较弱。
㈧ 国内九大金融区是哪些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金融大国,伴随着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庆、大连,武汉,西安,杭州等诸多区域金融中心的逐渐形成,中国金融中心城市整体布局的大版图已初具轮廓——
上海金融中心:远东龙头,引领国际金融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就被世人公认为世界的远东金融中心,亦以发达的金融市场著称。1992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任务,并将此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予以实施。计划在2010年基本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2020年完全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北京金融中心:金融贵胄,尽显国都优势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与决策中心,今年也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天津金融中心:携手北京,推动环渤海
作为与北京相邻的沿海直辖市,天津与其他城市相比有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加快开发开放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战略后,天津已明确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其重点是设立全国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而近日,天津筹建国内第一个离岸金融中心的整体规划方案也将上报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
深圳金融中心:借力香港,领军珠三角
作为中国第一个改革试验区,深圳明确提出了与香港共建“深港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计划于2010年把深圳建成中国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城市,并使深圳争取成为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试点城市。
作为与香港一衣带水的沿海城市,深圳将“深港合作”纳入深圳金融发展战略,提出以深港金融合作为纽带,巩固提升深圳金融中心城市地位,使深圳成为港深大都会国际金融中心有机组成部分,为两地构建联通境内外的统一资本市场创造条件。
深圳金融发展的总目标是:建成“三有体系”,即建设一个能有力支持深圳经济发展、能有机配套深圳产业结构、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金融体系;打造“四个中心”,把深圳建成产业金融中心、金融创新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务中心。
重庆金融中心:坐镇西南,扼守长江上游
重庆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也是惟一拥有长江黄金水道、能江海联运的西部城市,在中国具有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区位优势。
目前重庆最现实、最有潜力的两块是产权交易中心和票据中心,该市期望将其做成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有名气的中心。重庆表示未来将致力于建设要素市场,并计划大力发展信贷、货币、证券、保险、外汇、黄金等诸多市场。
大连金融中心:金融新贵,辐射东北亚
作为目前东北地区惟一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城市,大连在这一区域的金融中心地位日趋显著。由此,大连也明确提出了建立“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
目前,大连是东北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全、密度最大、开放度最高的城市。大连拥有金融机构75家,其中,银行40家、保险公司26家、证券公司2家、期货公司7家;大连也是东北地区外资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有23家外资金融机构;大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之一,期货交易品种由2002年的2个发展到目前的7个;同时,大连还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外汇结算中心和惟一的外汇交易中心,外汇交易额、结算总额、国际收支总额均占辽宁省全省的三分之二以上。
大连的金融中心城市建设构想是:用15年的时间,把大连建设成为各类金融机构云集、资金流量巨大、交易活跃的现代金融城,并成为辐射朝鲜、韩国、日本等国的东北亚区域性金融中心。
武汉金融中心:华中腹地,实施中部崛起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型城市,地处华中腹地,是内陆地区经济交汇的中心,也是沿海与内地经济交汇的枢纽。从区域定位看,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武汉主要经济、金融指标都处于前列,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目前武汉地区拥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24家,保险公司30家,证券经营机构74家,上市公司35家,企业财务公司4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已经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格局。
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是:立足湖北辐射中部,做中部的金融中心。武汉明确提出,力争用5至10年建成立足武汉城市圈、面向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初步建立武汉金融中心的框架,成为区域性的银团贷款中心、票据业务中心、资本市场中心、产权交易中心、保险业务中心、金融教育研究中心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西安金融中心:西北翘楚,贯通亚欧大陆桥
西安作为欧亚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和“现代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亚欧大陆桥连接着中国东西部,在亚欧大陆桥上,西安是最大的金融中心城市。作为西北贸易中心的西安,其金融资源基础在西北地区各城市中也是最好的。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西北分支机构均设在西安,全国各大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西安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也居西北各城市首位。另外,西安还有上市的信托公司陕国投,以及总部设在西安的永安保险和西部证券,再加上东亚银行和汇丰银行两家外资银行已经入驻,这些都表现出西安的金融聚集效应已经形成。
杭州金融中心:盘踞长三角南翼 服务民营经济
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杭州的金融总量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目前,杭州共有各类金融机构200余家,境内外上市公司60余家,在证券市场上形成了声誉显赫的“杭州板块”。
杭州提出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区域性票据交易中心,组建杭州产权交易所,扩大创业投资基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推动企业上市。杭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将重点发展境内外各类金融法人机构、各类大型金融机构省级分支机构、地区总部,上市公司总部、各类投资机构(基金)总部、区域产权交易中心以及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等高端中介服务机构总部;主要发展批发类金融服务业务,打造金融业的总部经济。
㈨ 一个城市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前提是渐进式的,请看下面的链条:
首先要交通便捷,比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多条版通道的交叉口权,这个城市是个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进而发展成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发展成贸易中心,因为贸易的发达,对金融业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最后,在这个最初的交通枢纽上,崛起了金融中心。
纽约、伦敦、上海、香港、东京、新加坡等等,都符合上述规律。
㈩ 两岸金融中心的两岸金融中心(思明片区)
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并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同意厦门市在两岸金融合作方面先行先试,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海西规划进一步明确“支持厦门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扩大金融改革试点,在对台离岸金融、资金清算等方面率先试验”。厦门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被正式确立为国家战略,这是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厦门金融业发展和两岸金融合作迎来的新的历史机遇。厦门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海峡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打造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思路,要求思明、湖里区政府落实在厦门岛东部建设“两岸金融中心”,为台湾金融界提供进入海西发展的平台,努力成为两岸金融合作的试验区。
两岸金融中心(思明片区)规划范围南至会展南路和文兴东路,北至黄头路,西至金山路,东至东海域,总占地面积8.6平方公里,可开发用地面积约140万平方米,可开发用地建筑面积约287万平方米,以金融大道为主线,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金融监管区和国际会展中心为节点,形成“一带多节点”的格局。在功能布局上,规划有金融产业区、服务配套区和休闲旅游区;在规划建设上,采用公交优先、项目开发与地铁站点规划相结合,城市绿地与城市街相配套,临海景观与滨湖景观相协调,打造亚洲又一魅力金融海岸线。
为推进两岸金融中心(思明片区)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思明区在厦门市重新修订的《关于鼓励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制定的《关于促进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的基础上酝酿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按照“高站位、高品位、高效率”的原则,确定了以两岸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要素交易平台等为重点的招商方向,加快打造银行、证券、保险、股权、期货、租赁、信托、风投、外汇、担保等十大产业支撑平台。高标准的“硬件”加上高规格的“软件”,两岸金融中心(思明片区)的招商工作已经开始结出硕果。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鼎晖投资、永安信(拓展)基金、厦门宇鑫货币兑换有限公司……一个个金融投资项目落户两岸金融中心(思明片区)。
两岸金融中心(思明片区)的目标定位于金融体制创新实验区、两岸金融服务业对接示范基地、合作先行先试前沿平台、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华重要引擎。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指挥部的指导下,思明区将努力把两岸金融中心思明片区建成台资金融机构抢先登陆的“桥头堡”和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