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社会实践及调查报告
短短的一个寒假又过去了,四十天的寒假我用一次简单的实践来度过,我从中得到了丰富的知识,为我下一步踏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所实践的单位是我们县一所职业教育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我在学校里主要是负责校园网的管理,其涉及到校园网网站的正常登陆和访问,校园内各系部主机是否正常互联,有无被病毒感染、传播。使得校园网内的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行,做好校园网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从学生到实践中的一个小小网络维护,短短几十天的工作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是在专业知识方面,最主要是在为人处事方面。社会在加速度地发生变化,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作为一名计算机从业者,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单位里,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都需要一个人独立完成。可以说,近一个半月的工作使我成长了不少,从中有不少感悟,下面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要真诚: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第一天去网络中心实习,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知道老师怎么样,应该去怎么做啊,要去干些什么呢等等吧!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老师早”,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老师同事对朋友的尊重关心,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老师们打成一片,很好的跟他们交流沟通学习,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得了老师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指导我,愿意分配给我任务。 第二是沟通:要想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网络中心,老师并不了解你的工作学习能力,不清楚你会做那些工作,不清楚你想了解的知识,所以跟老师很好的沟通是很必要的。同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的一把不可缺少的钥匙。通过沟通了解,老师我我有了大体了解,边有针对性的教我一些知识,我对网络部线,电脑硬件安装,网络故障排除,工作原理应用比叫感兴趣,所以老师就让我独立的完成校内大小部门的网络检修与电脑故障排除工作。如秘书处的办公室内局域网的组件,中心服务机房的服务器监测等,直接或间接保证了校园网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在这方面的工作中,真正学到了计算机教科书上所没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巩固了旧知识,掌握了新知识,甚至在实践中推翻了书本上旧有的不合实际的知识,这才真正体现了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以致用。 第三是激情与耐心: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在中心时,老师就跟我说,想做电脑网络这一块,激情与耐心必不可少,在产品更新方面,这一行业就像做新闻工作,补断的更新,这就需要你有激情,耐心的去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一些具体的工作当中也是这样的:记得刚来学校实习的时候老师安排我去综合部安装winXP操作系统,我本想对我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可没想到出现了很多问题,开始是硬件问题:光驱不能用使我在一开始安装系统时就出现了急躁的情绪,然后顺利解决后,XP系统的驱动问题又让我大伤脑筋!从一开始的USB驱动慢慢的安装,再通过硬件监测软件查看硬件型号,到最后把系统安装成功,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通过自己的捉摸,调试,自此,我算是真正的搞明白的计算机的硬件安装,维护和更新,接着我又进行了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反复安装调试,一遍又一遍的调试安装,自然有些烦,但我用我的热情耐心克服这些困难,问老师,查资料,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充实。这些在平常的书本上仅仅是获得感性的认识在这里真的实践了,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告诫自己,不管做什么,切忌眼高手低,要善于钻研。还有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查看 log 日志记录,因为服务器的维护是复杂又艰辛的,既要保障物理安全又要保证系统安全,这就需要通过查询 log 日志记录,每一分钟的服务器状况都有 log 日志记录,而且它一是数据量大、二是有大量无用信息,所以查看 log 使非常“痛苦”的事情。像这些工作我熬深深地感觉到每有激情与耐心是做不好的。
2. 谁能帮我找到一篇关于金融方面的社会调查报告,我是本科生,为了这个都愁死了.大家帮帮忙吧.
大学生对邮政金融业务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
做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市邮政局在邮电分离后,实行企业化,在全市邮协部职工的努力下,成功地视企业的扭亏“三步曲\该步进入良性循环。做为邮政主要业务收入的邮政金融业务,也在这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较为突出的成功。 一、目前**邮政金融业务现状 1、电子汇兑:做为传统的邮政金融业务,汇兑传递—直是社会群众之间传递资金的主要方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随着银行业间电子通讯技术的运用.加速了资金的传递速度,满足社会和用户的需要.为加强自身竟争力,从2002年起,**邮政国家邮政局的统筹安排下,实现了汇兑传递式的改进、开办了电子汇兑业务。此项业务的开展。取代传递的汇款传递方式、通过现代的电子网络,进行资金的传递,从而大大缩短传递时间,加强邮政汇兑业务的市场竟争力。 2、邮政储蓄。做为邮政金融的主打业务,从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很好地完成收集社会闲散资金的任务,为国家收储,给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储蓄选择。**邮储蓄,从1995年以来,立志于邮储的网络建设,通过数年来的精心打造,成功实现全市邮政储蓄系统之间和全国邮政储蓄系统的联网,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网络的一员。充分满足用户对资金流通的需要、通过全力打造、**邮政储蓄已经成为**银行业中屈指可数的重要部分,市场占有率为7%左右,在老百姓间留下不错口碑,形成良好群众基础。在近年来,**邮政储蓄还相继推出邮政绿卡(储蓄卡)、参加POS消费系统、昼夜服务的ATM服务。通过这些举措的进行,有力地丰富了邮政储蓄金融服务的种类,满足了用户日趋增长的消费要求。 3,金融中间业务:做为受到银行业和邮政储蓄追棒的金融中间业务,受到**邮政局的广泛关注、西部经济发展增势明显.为西部地区金融中间业务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带来无限生机。**邮政局积极创新中间业务,不断推出新的品牌、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有效地改善**邮政蓄资本结构、降低经营风险、 二、影响**邮政金融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1,思想观念的制约:**邮政金融经过IO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在管理体制、业务经营上还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表现为思想上的落后。观念上的保守、认识上的模糊、行动上的迟缓,习惯于上面布置、下面执行,缺乏主动创新精神,规模效应尚未形成,容易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或成本巨大的局面。 2、人才技术的制约: 虽然这几年,**邮政在金融人才、技术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因实力所限,仍然受人才,技术方面的制约。邮政金融在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方面,大部分依然沿袭传统邮政做法,尽管有所改善.但仍不适邮政金融人才队伍的发展,直接制约金融业务的发展;在技术方面,受资金。设备等条件的制约,往往跟不上发展、程序开发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弱。 2、管理动作方式的制约:银行业的金融业务开展往都由总行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全面推广,体现较强的研发和竟争实力。由于国家邮政局没有完整的整体规划,至使欧邮政金融业务,特别是中间业务的开发依然以省一级部门与商业银行竞争,开办业务种类单一,层面较浅,缺少特色。 4。国家政策的制约。受央行政策和体制的影响,邮政金融是一个准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很多银行业务不能开展,在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下风。商业银行间的不规范竞争,也使**邮政金融在发展一直处于弱势。 三、**邮政金融业务未来发展的建议 **邮政金融业务发展,在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的夹击下,要在强手如林的金融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必须大胆走创新的道路,从而扩大自身发展。 1、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坚持走创新促发展的道路。中国加入WTO,伴随着严峻挑战和无限的发展机遇。面对国内外各大专业银行的摩拳擦掌,**邮政要克服许多困难,从中国邮政发展的整体高度出发,抓住WTO带来的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结合特点、积极研究对策、大胆实践、化不利为有力。**邮政通过综合研究市场、明确自身定位、通过创新,尽快改变靠存款余额获得增长的经营理念,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加邮政金融服务的增值价值。,利用已经形成的庞大客户群给企业带来可观的规模效益。 2、以业务创新为核心,场育邮政金跳色品牌。**邮政金融要在严格成本效益,找准保持传统业务优势和拓展新的服务点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有累加效应。有规模效应的业务和有市场的个性化服务。如。增加绿卡支付功能,最大程度方便客户;整合“185”客户中心。电话银行。网点等到资源,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拓宽业务服务功能。降低运营成本;利用自身的“本土优势”,加强与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证券业的合用;通过代办方式,以合法手段涉足个人小额贷款。外币储蓄。教育储蓄等目前邮政金融不能办理的业务。 3、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邮政吕前应该着手解决金融人才需求问题,加强人才的竞争。**邮政应该设立邮政金融人才培训基 金、基地,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建立有效的鼓励人才成长的机制;有重点地面向社会吸路素质人才,增企业创新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高级人才予以高工资、高奖励、高待遇,并确保兑现。 4、以技术创新为依托[本文来源于大秘书-www,damishu.com,找范文请到大秘书网],用科技提升金融品牌。高新技术手段的运用,是银行业争夺综合实力的体现,**邮政要加快金融业务信息处理系统的建设,在现在有金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构筑高效率的平台,加大业务应用领域中自主研究开发的力度、提升金融计算机网络的附加值。增加业务操作系统处理功能。提高处理速度和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佳作用,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手段来推动邮政金融的发展。 四、多结 **邮政金融业务,从恢复开办以来,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通过全体邮政职工的努力、取得辉煌的成就。为邮政事业复苏和活跃国家金融市场立下汗马功能。现在,**邮政面对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展的良机,应结合自身优势,加强自身的实力,提高邮政金融产品的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提升邮政金融业务的实力,在强手如林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取得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
http://moone.com/wmfw/HTML/75204.shtml
3. 如何选择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
如何选抄择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 是否有切实的地面网络为保障。社会上各式各样的金融服务平台层出不穷,但是,这些平台是否真的足够安全,这恐怕谁都不能保证。这年头,“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也没少发生。
第二 是否拥有合格的数据处理能力。一些第三方的金融服务平台宣传的时候都说自己又如何强大的技术支持,但是真正运营的时候却不断出现问题。虽然从社会各处承接了大量的业务,但是,平台的数据处理去完全不能胜任,无法实现借贷双方的迅速对接。
第三 是否有知名的品牌做支撑。现今品牌的力量早以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了,如今优秀的品牌远比无品牌的金融服务平台受大众青睐,有着良好的品牌效应能使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可以持续发展。
4. 什么是第三方金融服务这个行业主要是做什么的
第三方理财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它们不同于银行、 保险等金融机构,却能够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
作为独立机构的第三方理财,不代表基金公司、银行或者保险公司,而是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场上严格地按照客户的实际情况来帮客户分析自身财务状况和理财的需求,通过科学的方式在个人理财方案里配备各种金融工具。
第三方独立理财顾问的老板就是客户,作为“雇员”,他们完全从客户的自身利益出发。但是因为提供服务的人员需要比较强的专业性,所以提供服务的门槛比较高,这让一般投资者很难使用职业的三方理财服务;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前提下,降低服务的成本,提供优质的服务,逐渐的成为可能。
(4)金融服务第三方社会调查扩展阅读:
第三方金融服务运作模式:
客户首先选择和聘用独立理财顾问,在理财顾问的协助下,先分析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而测试风险承受能力,在设定理财的目标后,选择不同的理财组合和投资工具,实现理财目标。第三方理财机构提供更多的是与财富管理相关的各类咨询服务。以国外成熟市场为例,很多第三方理财机构都是依托一个大的机构或者平台,为其客户提供相关咨询。
第三方金融服务盈利模式:
第三方理财收取的费用,主要来自所做理财规划的咨询费或者提供的其他一系列的理财服务费。美国独立理财机构的10%的收入来源是财务规划和咨询,90%来自管理资产组合收费。理财规划服务收费,按计费小时、项目固定费率或年度固定顾问费收取;客户管理资产组合收费,通常收取管理资产总额的0.5%~2%。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第三方理财
5. 社会调查关于金融方面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摘 要: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自2005 年以来,我国市场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金融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纷纷引起极大的关注。针对我国银行体系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系统地介绍了流动性
过剩的概念以及表现,深入分析了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上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措施与改革方案。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1 引言
经过多年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逐步摆脱了通货紧缩
的态势,但却出现了市场流动性的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
所谓流动性过剩,广义上是指银行所保有的资金超过社会
的有效信贷需求;狭义上是指短期资金(活期存款和现金)
超出日常和可预期的现金兑付需求。
2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表现
2. 1 银行系统超额准备金高居不下
由于市场流动性过剩,银行只有将过剩的流动性以超
额准备金的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其中仅在2000 年到
2006 年,全国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已经由
4000 亿元猛增到1. 4 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2. 9 %。从
1996 年以来,中央银行先后9 次将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从
1. 62 %下调至0. 99 %。尽管如此,超额储备金目前仍然达
到近1. 4 万亿元。虽然商业银行此举有获取无风险收益用
于将来投资的意图,但是在如此低的超额准备金率下,商业
银行在央行的存款仍如此之多,也可以说明银行流动性过
剩。
2. 2 分业经营体制下的存贷差因素
存差,顾名思义就是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差额。自1995
年开始,我国金融机构由贷差转为存差,到2006 年末,全部
金融机构存差达到11. 01 万亿元,且由过去部分地区存差
变为全国各省市均为存差。我国银行业的存款资金余额到
2006 年末达33. 54 万亿元,近10 万亿元的存差与30 万亿
相比,显然不是一个小的比例。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的存
贷比也相应的从1995 年的93. 8 % 逐年下降为2006 年的
67. 16 %。
在混业经营体制下,根据存差规模来判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是不科学的,但在分业经营体制下,因资金运用
渠道有限,商业银行资产主要用作贷款,目前我国商业银行
的收入还主要依赖于存贷款业务,依赖于利差收益。在这
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商业银行存差的规模以及增长速度的
大小来大致判断是否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现象。自上个世纪
末开始,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就不断在下降。但是近几
年,存差增速和增幅显著上扬。这说明在分业经营体制下,
存差规模迅速扩大,存贷比显著下降,对商业银行体系的流
动性过剩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2. 3 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量
在我国分业经营的体制下,商业银行贷款以外的其它
资产除了一部分作为超额准备金存放央行以外,还有一部
分主要用于银行间交易。当前银行间市场一年期国债和央
行票据的收益率徘徊在1. 32 % 一1. 42 %左右,远低于一年
期2. 25 % 的存款利率,两年期金融债券发行利率也跌至2.
0 %以下。而货币市场的加权平均拆借利率也从2005 年初
的2. 06 %下降到如今的1. 45 % 左右。从目前的趋势可以
预期,金融市场的利率重心还将下移。流动性过剩已经造
成了货币市场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的倒挂。在货币市场利
率走低,与银行存款利率形成倒挂之时,银行间市场的交易
还如此活跃,由此可见,银行间货币市场的资金非常充裕。
2. 4 M1 ,M2 增速持续背离
截至2006 年末,存款增速高于贷款增速3. 2 个百分点,
占存款余额的32 %;存量的贷存比为68. 0 % ,新增量的贷存
比为53. 6 %。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每吸收100 元存款,大约
只有53 元转化为贷款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近一半的资金滞
留在金融体系进行体内循环。此外,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
之间的“剪刀差”也明显扩大。
3 应对流动性压力的解决办法
流动性过剩不仅会带来银行体系过度竞争,增大利率
风险,影响银行盈利能力,而且加大了通货膨胀的风险,加
大了央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影响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鉴
于流动性过剩的种种负面影响,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来
缓解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困境:
3. 1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抵消信贷相对下降带来的利润挤
压
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最直接的冲击便是减少其存贷
利差,导致其利润空间下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大力开拓
和发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一条好的出路。目前,我国
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虽然涉及到9 大类420 多个品
种,但是这些产品收益率比较低,缺乏高科技含量。我国银
行应利用其店铺性网点密集的特点,发挥与企业居民有直
接联系的优势,开发出能适合不同类型企业、居民需求和习
惯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可以把开发中间业务的重点放在信
用卡业务,高端个人客户理财,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咨询顾
问,资产管理,以及国际保理、国内保理、国内信用证、国内
保函等方面,积极参与对外招商引资活动和企业借贷活动,
并且可以逐步积极参与投资银行业务,通过学习国际上成
功银行的先进经验,实行银行的国际化竞争。
3. 2 银行重视差异化竞争
银行产品服务差异化是指它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样
式、服务及信息提供等方面显示出足以引起消费者偏好的
特殊性,使消费者能将它与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同类产品
相区别,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世界
范围内的银行业正在从同质化走向差异化,国际上著名的
大银行都有其自身特色的业务侧重点。我国银行需要强调
特色经营,优势经营,精品经营,在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
做出特色,不要四处出击。银行应确定目标客户群,根据客
户需求做出一整套符合客户实际利益、最能满足其服务要
求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并以这种全程式、合作化、互动型和
差异化的服务,创造自己的经营特色、产品特色和服务特
色。
3. 3 对住房、医疗、教育等薄弱环节进行支持
针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国民经济发展中较为薄弱的环
节存在的问题,由国家或者地方财政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
专项国债用于支持经济中薄弱环节的发展。此举不但短期
来看可以疏导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而且长期来看能够
增加居民的消费信心,降低国有银行被动吸收存款的压力。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流动性过剩已经成
为了经济体系中的突出问题。流动性在削弱商业银行盈利
能力的同时,也影响到金融资源的配置和货币政策传导的
效果,这给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
应当正确地认识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好的发挥货币政策的
宏观调控作用,并以此为契机解决现有金融体系中存在的
问题与矛盾,提升金融改革整体效率,以使得我国宏观经济
体系能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董积生,戴鉴雄. 商业银行流动性成因考察[J ] . 财经科学,2007 ,
(1) .
[ 2 ] 冯学敏,何雁明. 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现状、成因以及对货币政策有
效性的影响[J ] . 广西金融研究,2007 , (1) .
[ 3 ] 任兆璋,于孝建.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证分析[ J ] . 南方金融,
2007 , (2) .
[ 4 ] Italian bank mergers : getting more popularity , t he Economist ,
September2nd , 2006.
[ 5 ] Banks and liquidity , Douglas W Diamond , Raghuram G Tajan.
The AmericanEconomic Review , May 2001. Vol . 91 , Iss. 2. pg.
422 ,4pgs.
6. 金融社会调查报告
1、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方面,我们还没有看到有什么可以令人满意的创新出台。至于,这些,我们应该学习一下孟加拉这个国家的金融创新了。 2、我们的国家金融产品创新,就暂时来说吧,还没有一个比较有突出的表现来说服人的产品出台,顶多就是来个什么的小金额贷款什么的。但是,那个也叫金融产品创新吗? 3、我们的国家加入WTO后,的确有不少的外资银行进入我们的国家了。其中简单的来说,银行改革上市,就是一个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O的一个过程的。中国的银行大而不强,而大中有带小。没有一个国际化的地位和服务能力,主要的市场是国内的发展,没有什么国际的眼光。在一些巨大的外资银行强势进入后,我们的银行的确是应付能力低下啊。银行服务态度差,产品单调。当外资银行进入后就出现了利润大幅下滑,市场份额收缩等等 4、这些包括了基金,债券,期货,以及一些金融衍生物等在现在看来,我们的主要4大国有银行面临着外资银行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外资银行有更优惠的待遇,有更好的服务,有更多的品种,有更专业的人才……,而我们的银行都是一些简单的存款贷款什么的操作,没有什么专业的品种等等,这样我们的银行就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局面了。 金融的创新和社会的体制,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联系的。而现在我们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不是经济的问题,也不是发展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
7. 公司和第三方金融机构合作,他们做调查的时候说我们有行为AML不合规,他们为什么认为我们在洗钱
公司和第三方金融机构合作,他们做调查的时候说你们有行为AML不合规,他们认为你们在洗钱,自然有他们的道理。
8. 第三方金融服务
第三方金融服务是一些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广义业务模式,第三方理财机构是指那些独立专的中介理财机构属,它们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客观公立的立场,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财富管理服务。目前国内比较有名的几家第三方理财机构有诺亚财富、恒天财富、尚金、锦东财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