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光大北分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光大北分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7-18 18:12:33

⑴ 金融科技的风口,贸易金融如何追

近年来,科技浪潮对于金融行业的改变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围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成为热点,进一步催生了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这一全新概念。金融科技覆盖的领域比互联网金融更广泛,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运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更前沿的信息技术,力图以技术突破提高金融效率,进而创造新的价值,主要的业务领域包括支付结算、资金筹集、财资管理和技术服务。

2017年开始,金融科技的趋势更加醒目。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设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明确了金融科技的地位及其在驱动金融创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分别与网络、阿里、腾讯、京东、苏宁五大互联网公司达成合作,显示了银行业对于金融科技领域的充分重视和迅速跟进。

相关专家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正日益成熟,开始应用于金融服务领域,尝试解决金融与实体经济对接之间的安全与信任问题。这意味着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金融和实体经济一起融合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迈向新台阶的全新时代即将到来。

1.金融科技倒逼银行思维模式转变:作为商业银行的基础性业务,贸易金融业务承担了集支付、结算、存款、贷款融资、信用担保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内涵,以强负债拉动、高收益产出、低资源消耗等优势,凸显其在银行经营中的重要性。通过金融科技除了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核对的准确性、交互的便捷性,更可以通过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综合分析运用,挖掘原先难以觉察的信息、关系和趋势,在提升数据获取、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挖掘新的业务机会,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因此贸易金融业务也需顺应趋势,转变模式,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贸易金融服务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在贸易金融领域运用科技手段已经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例如在银行开立信用证环节,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OCR(光学字符识别)、ICR(智能字符识别)等数字技术,可以直接提取申请书数据并转化为信用证,取代繁琐的人工录入。2017年3月,中国光大银行跨境电子商务支付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根据跨境电子商务一站式需求的特点设计,集结售汇、收付款为一体,第三方支付机构可顺利完成线上结售汇、收付汇等多样化操作,为跨境电子商务支付交易提供全流程跨境支付金融服务。光大银行跨境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的推出,打通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境内外资金往来通道,完善了银行跨境金融服务体系。

2.银行业积极试水“区块链+贸易金融业务”:(一)国内信用证,2017年7月,民生银行与中信银行首创了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简称BCLC)(一期)。这是国内银行业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信用证结算领域。不仅能缩短原先银行间传递纸质信用证的寄送时间,还使信用证各个环节更加透明和可追踪,避免错误和欺诈的发生。2017年9月,苏宁银行成功接入BCLC,2018年4月,民生银行宁波分行通过BCLC,成功办理了首单区块链国内信用证业务,首单区块链国内信用证的成功试水,不仅有效提升了开证效率,改善了客户体验,更拓宽了贸易金融渠道。(二)福费廷交易,2017年11月,中国建设银行完成首笔区块链福费廷交易(Forfeiting,包买票据或票据买断的资金融通形式),金额近一亿元人民币。这是继实现区块链技术在国内信用证领域的应用后,建设银行在“区块链+贸易金融”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型创新。杭州联合银行在2017年9月就加入了由中国建设银行成立发起的“中国贸易金融区块链联盟”,积极支持区块链贸易金融发展。2018年1月,杭州联合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合作完成全国首笔跨行同业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借助贸易金融区块链,连接福费廷买入行和卖出行双方,通过交易询价报价在线撮合、流程在线操作等功能,实现了交易单据电子化和交易过程可视化,有效提升了时效性、安全性、便捷性,展示了区块链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整合作用,更突破了区块链技术的跨系统限制。(三)国际保理,2018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首笔国际保理区块链交易落地,成为国内首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国际保理业务的银行,并在业内首度实现了由客户、保理商业银行等多方直接参与的“保理区块链生态圈(FablockEco)”。在保理领域的应用,开创性地将基础贸易的双方同时纳入区块链,并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实现了对合格应收账款的自动识别和受让,全程交易达到可视化、可追溯,有效解决了当前保理业务发展中面临的报文传输繁琐、确权流程复杂等操作问题,对防范传统贸易融资中的欺诈风险、提升客户体验具有重大且积极的意义。

3.提升数据化能力成为发展贸易金融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并非无所不能,由于金融风险的固有复杂性,金融风险并不会因为技术发展而消失。并且随着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公司、行业龙头等非银行机构快速进入,会造成新型竞争格局。此外采用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生成方式、传导路径变化以及传导速度加快都尚难以预估。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银行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化基础,并借助企业客户已经大量开展数字化财务管理,乃至采购生产销售与财务的融合性数据化管理的有利条件,全面推进贸易金融服务的数据化。借助金融科技建立高品质的数据库,强化稳定、精细的数据分析基础能力,并在贸易金融的服务中提供长流程、多场景的应用,为精准预测、精准营销、精准创新、精准定价提供数据化支撑。

⑵ 纯粹的金融科技行业分析(通俗易懂最好)

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未来十大发展趋势分析

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经济参考报》3月26日刊发题为《机构加速抢滩布局金融科技》的报道。文章称,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正跃上新风口。一方面,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不断加注金融科技砝码。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近日召开了金融科技专场校园招聘,2019年将在金融科技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互联网系的金融科技公司快速崛起,腾讯、360金融、乐信等多家巨头近日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金融科技收入增长迅猛,其中360金融2018年净收入同比增长464%。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也愈加紧密,金融科技发展生态正在形成。

业内专家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为民企融资、金融防风险带来新的环境,但同时也为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根据监管层近期密集释放的信号,金融科技将获更大力度政策支持,金融科技监管也将同步趋严。

未来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接近2万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科技金融服务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仅仅达695.1亿元。之后呈现高速增长状态,2016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正逐渐从用户流量驱动向金融科技驱动转型。虽然目前我国金融科技仍处于发展初期,但是我国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场给予了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土壤。截止至2017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总规模达到6541亿元左右,同比增速55.2%。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8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总规模达到9698.8亿元,同比增速48.3%。前瞻认为,目前金融科技服务于金融机构,更偏向实际金融业务的后端,并不是金融产业链中利润最丰厚的一环,因此短时间内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很难迎来爆发式增长,或将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稳定增长。并预测在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达19704.9亿元。

2013-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未来中国金融科技十大发展趋势分析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金融业务不断融合,科技对于金融的作用被不断强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数据价值持续不断的体现并释放出来,金融业务环节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金融解决方案创新推陈出新。开发银行、无人银行、资产证券化、数字票据、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业务在科技的赋能下由概念逐步变为现实,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由概念阶段到实际应用,金融作为最先拥抱技术的领域,也会摩擦出新的火花。未来,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体现在十个方面:

1、开放银行

开放银行是银行通过开放应用编程接口(API)对外开放服务。即指银行把自己的金融服务,通过开放平台(OpenAPI)等技术方式开放给外部客户(企业或个人),客户可以通过调用API来使用银行的服务,而不需要直接面向银行。银行通过API的开放开展跨界融合,实现银行与银行、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银行与跨界企业间的数据共享与场景融合,极大拓展了银行服务的生态。

开放银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银行转型的新浪潮。“开放银行”概念起源于英国,2018年1月英国9家银行共享数据,首次落地开放银行理念。2018年7月,浦发银行在北京率先发布“APIBank”无界开放银行,标志着国内“开放银行”的首家落地。随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纷纷展开探索,通过开放API,
实现金融和生活场景的链接。

以API
Bank为代表的开放银行4.0时代即将到来。未来,银行的商业模式将从B2C变为B2B2C,服务标准也将从标准NPS升级为整合型NPS。随着金融服务嵌入生活与生产的方方面面,“场景在前,金融在后”的跨界生态圈将成为主流。虽然目前开放银行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未来,银行的账户功能、支付功能、理财产品、贷款产品等将势必形成标准化的API集中输出,成为打通跨界生态的接口。

2、无人银行

无人银行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减免传统银行的人力使用。通过运用生物识别、语音识别、数据挖掘、人工智能、VR、AR、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替代传统银行的柜员、大堂经理、引导员等岗位,为客户提供全自助式的智能银行服务。

银行人力减少是目前大势所趋。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实现了人力的部分替代,少数银行试点几乎实现了厅店全替代。至2018年5月28日,我国银行物理网点共退出4591家,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银行退出网点数目同比增速平均是55%。截至2018年6月底,四大行员工数与2017年底相比,减少已超过3.2万人。

短期内无人银行将仍处在试点阶段。目前建设银行已经开启了无人银行试点,通过更高效率的智能柜员机替代柜员、保安、大堂经理,刷脸刷身份证替代人工验证的方式,覆盖90%以上现金及非现金业务。尽管无人银行为银行网点转型打开探索新路径,但目前银行业务还难以实现百分之百无人化,例如需要安排保安值班;客户在智能终端上开卡、汇款时,出于安全风险考虑,也会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服务。因此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无人银行仍将作为探索性的试点存在。

3、量子计算与金融

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的新型计算模式。普通计算机使用比特(bit) 中0与1的两种状态存储数据,而量子计算机的存储单位量子比特,除0和1外,
同时还可以实现多个状态的相干叠加态。 所以,
基于量子计算的量子计算机就可以通过控制原子或小分子的状态,记录和运算信息,其存储和运算速度都能远远超越传统通用计算机。例如使用超级计算机分解一个400位的数字,需要60万年,而用量子计算机只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

量子计算的应用能极大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量子计算由于其超强大的计算能力,可应用于在金融业多个方面。例如金融高频交易,利用算法根据预先设定好的交易策略自动执行股票交易,在达到相同结果的前提下,量子计算比传统计算机的速度要快得多。再比如诈骗检测,利用量子计算机的快速学习的特点,能大大加速神经网络学习速度,迅速打击新兴的诈骗方式。

量子计算也可能会为金融业带来巨大风险。量子计算在计算速度上的飞跃式提升,也可能会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威胁。例如目前正在使用的许多公钥密码系统,在量子计算极大的计算性能下,很有可能会遭到破解,这些将严重影响互联网及各地数字通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对现有的安全系统和管理机制造成大范围和系统性的破坏。因此,在量子计算机瓦解当前密码体系并实现商业化之前,必须建立量子安全解决方案形成安全的过渡。

4、5G与金融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4G之后的延伸。5G概念由标志性能力指标“Gbps用户体验速率”和一组关键技术组成。5G技术创新主要来源于无线技术和网络技术两方面。在无线技术领域,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和全频谱接入等技术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网络技术领域,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新型网络架构已取得广泛共识。

5G将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实现金融场景的再造,为金融行业注入新的生机。5G技术的热点高容量场景,将为用户提供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网络极高的流量密度需求,该技术场景将有效提升移动端金融服务的速率,减少因网络延迟造成的支付卡顿等情况,同时速率的提升也有助于通过AR/VR技术进一步丰富支付模式,提供更加真实的场景体验;5G技术的连续广域覆盖场景还可有助于银行无人网点的部署,通过AR/VR技术将金融服务带到此前网点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实现普惠金融服务。此外,5G面向物联网业务的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场景还将通过实现万物互联,获取海量、多维度、相关联的人、物、企业数据,进一步优化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估、资产管理等相关金融服务,实现更多丰富场景的探索。

5G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投资空间,引发金融高度关注。5G一方面提供更快的速率和更高的带宽,促进移动互联网进一步的蓬勃发展和人机交互新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还将实现机器通信,千亿量级的设备将接入5G网络。5G还将与云计算、人工智能、AR/VR、无人驾驶等技术相结合在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移动医疗、金融等领域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此外,5G网络还将是能力开放的网络,通过与行业的结合,运营商将构建以其为核心的开放业务生态,拓展新的业务收入模式,目前中国移动已经联合战略伙伴打造了百亿级规模的5G投资基金,国内外险资、券商、阳光私募、风投等众多机构,也早在2017年成立了数十支5G产业专项投资基金,未来5G及相关产业将持续引发金融高度关注。

5、移动金融安全

移动金融指的是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及无线互联技术处理金融企业内部管理及对外产品服务的解决方案的总称,移动金融安全指的是移动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安全。当前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加速了金融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向移动化逐步转型。移动金融丰富了金融服务的渠道,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央行印发《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安全可控”作为移动金融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强调了移动金融安全的对于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发展的保驾护航的地位。

移动金融在创新与安全的博弈中发展,安全问题愈发引起重视。随着金融产业的发展,金融行业移动应用日渐成为金融服务及产品的重要支撑手段,移动金融未来将继续在规模和创新上发展。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给移动金融带来了无限生机,但同时也滋生了诸多风险。移动金融应用中频发木马病毒、支付安全、敏感信息泄露、身份认证绕过、仿冒等安全问题,引发了监管部门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移动金融安全成为金融创新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保障。

个人信息安全是移动金融安全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越界获取用户隐私权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频发。移动金融应用中隐私窃取类恶意应用占比最高,用户个人信息受到极大威胁。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网民合法权益,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推动移动信息安全建设。

生物特征识别兼顾安全与便捷,成为移动金融安全关注的热点。目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经基本成为移动智能终端的标准配置,逐渐成为了金融业务中新型用户身份核实和认证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银行于2018年10月颁布金融行业首个生物识别技术标准《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将安全性和个人隐私保护摆到了突出位置,规范如声纹等生物特征识别的安全应用。

6、数字票据

数字票据是一种将区块链技术与电子票据进行融合,实现自动安全交易的新型票据。数字票据借助区块链具有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集体维护、信息不可篡改等特点,使数字票据更具安全性和信息公开性,更加智能交易,更加便捷使用。

数字票据可以实现全程高效真实的信息传递,全程自动化交易,以及交易过程全程追踪,提高用户隐私保护。区块链具有点对点传输,采用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的优势,保证数字票据的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数字票据利用区块链提供可编程的智能合约,实现票据的自动抵押、清付和偿还,避免交易风险。并且,所有交易都被记录在完整的“时间链”上,一旦有违约行为发生,可以追溯其责任,并且通过隐私保护算法保护参与者隐私,可实现参与者在区块链上的匿名性。

上海票据交易所数字票据实验性生产系统成功上线,工行中行浦发等银行参与其中。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已在2018年1月25日成功上线试运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和杭州银行在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顺利完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签发、承兑、贴现和转贴现业务。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结合区块链技术和票据业务实际情况,对前期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和完善,使结算方式更加创新,业务功能更加完善,系统性能不断提高,安全防护不断加强,隐私保护更加优化,实现实时监控管理。

7、数字资产证券化

数字资产证券化是将数字资产转化为证券的过程。将域名、商标、品牌、数字货币、游戏装备、账户号码等相关缺乏市场流动性的数字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

数字资产证券化目的在于获取融资,以最大化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数字资产是文化产业的创新蓝海,是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是“文化互联网+”的文化大产业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域名、商标等数字资产缺乏市场流动性,通过数字资产证券化,有效打破刚性兑付,有效盘活巨大的金融资产和社会的存量资产,能把缺乏流动性但有收益性的数字资产设计成证券化产品卖出去,收回现金,提高流动性,进而获得融资。

数字资产证券化是区块链的最佳实践场景。我国央行货币研究所也在不断探索数字资产证券化区块链平台,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储存、去中心化的特点,保证了以及底层数字资产数据真实性,且不可纂改,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及可靠程度,有效解决了机构间费时费力的对账清算问题,降低数字资产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8、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是为满足消费者具体消费需求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是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用于购买装修、旅游、电子产品、教育、婚庆等具体的消费需求的个人消费贷款服务。除银行提供的贷款服务外,接触较多的消费金融服务有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蚂蚁金服的“花呗”、苏宁的“任性付”等以及被大众接受的P2P小额理财服务。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中定义,消费贷款是指消费金融公司向借款人发放的以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为目的的贷款。

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巨大发展空间。2018
年,国家出台了多项鼓励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特别提到“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作为消费主体的80、90后,更愿意通过借贷的方式满足产品购买需求。同时,随着消费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金融会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各类金融应用场景需求增多。

金融科技助力消费金融产品创新和风控体系建设。目前,
我国消费金融存在监管机制有待完善、企业产品创新不足、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消费金融开发更多的产品应用场景,提升消费者体验,激活和拓展市场空间;同时,利用金融科技建立构建完善的风控运营体系,解决消费金融面临的征信记录缺失、运营经验缺乏,降本增效。在科技的驱动下,消费金融将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运营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科技驱动下的产品创新和风控体系的建立将为消费金融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9、智能客服

智能客服可以显著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智能客服系统是利用机器学习、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处理金融客户服务中重复率高、难度较低且对服务效率要求较高的事务,如服务引导、业务查询、业务办理以及客户投诉等业务。目前应用的智能客服场景有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语音导航、智能营销催收机器人、智能辅助和智能质检等。

金融机构及互联网企业都在加大智能客服的探索和应用。金融机构在线上线下对智能客服系统应用广泛,网站、App客户端等线上智能客服服务系统能够实现自动理解客户问题并进行解答和办理简单业务。在线下网点的智能化进程加速,逐步推广无人银行,智能机器人、智慧柜员机、VTM机、外汇兑换机等大量智能自主终端,大幅减少人工服务成本,使客户获得更满意和周到的服务体验。同时,互联网企业在智能机器人方面的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这些金融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智能客户服务。

智能客服系统逐渐渗透到金融业务的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目前,智能客服系统已经能够代替人工客服为客户解决许多简单、重复的问题,为金融机构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客户对服务的及时性、移动性、多渠道性提出更多的要求,智能客服的应用为金融机构留住更多客户,提供全天候及时、便捷的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在智能客服的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数据通过智能客服积累和沉淀下来,为精准营销和业务流程优化提供参考。同时,智能客服系统利用大量完备的用户数据,逐渐承担起更多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的金融业务。

10、不良资产处置的科技运用

科技带来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创新发展。不良资产可分为股权类资产、债券类资产和实物类资产。不良资产处置有破产清算、拍卖、招标、协议转让、折扣变现,以及债转股、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资产重组、实物资产出租、实物资产投资等方式。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应用,出现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新处置模式,如不良资产综合处置平台,众筹投资、撮合催收等。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不良资产处置任务艰巨。不良资产率的持续攀升,政府鼓励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化。据银保监会称,2018年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89%,为10年新高,截至12月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2万亿元。
在经济新常态下,风险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对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和处置效益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银行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纷纷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通过网络平台模式进行不良资产的拍卖,涉及股权、债权和各种实物抵押物,取得良好效果。

金融科技已经在多个环节开发实际应用场景。科技运用可以快速发现资产价值,减少错配情况的发生,同时,可以显著提高信息互通,提升效率,提高不良资产处置回收率。目前金融科技已经在多个环节开发应用场景。如在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优化催收策略,同时,实现催收业务流程自动化,缩短处置的时间周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信用风险的精准定价;区块链分布式记账解决信用机制、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优化不良资产证券化流程,缩短处置周期,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⑶ 胡斌的服务客户

通讯行业
中国移动:山东移动、广东移动、深圳移动、北京移动、上海移动、海南移动、四川移动、济南移动、广西移动、河北移动、江苏移动、黑龙江移动、江西移动、云南移动、重庆移动、河南移动、上海移动研究院、内蒙移动、大同移动、日照移动、襄樊移动、包头移动、湘西移动、湖州移动、扬州移动、济南移动、池州移动、南京移动、青岛移动、衢州移动。
中国网通:北京网通、浙江网通、湖南网通、浙江网通、潍坊网通、吉林网通
中国电信:北京电信、陕西电信、山东电信、重庆电信
中国联通:安徽联通、淄博联通、清远联通、沧州联通、江门联通
金融保险
中行:中国银行总行、中行山东分行、中行湖北分行、中行安徽分行、天津中行、重庆中行、四川中行、广州中行、黑龙江中行、威海中行、潍坊中行、秦皇岛中行、海南中行、佛山中行、广西中行
招行:招商银行总行、广州招行、兰州招行
建行:海南建行、河北建行、安徽建行、中山建行、漳州建行、乐山建行、佛山建行、湖北建行、温州建行、长沙建行、嘉兴建行、甘肃建行、珠海建行、金昌建行、兰州电力建行
工行:北京工行、苏州工行、西宁工行、潮州工行、甘肃工行、苏州工行、河南工行、镇江工行
其它:中信证券、中国信用保险公司、东方基金、北京民生、云南民生、兴业银行、上海光大、安徽光大、北京光大、深圳发展银行北京分行、深圳中信银行、湖北民生、大地保险、太原兴业、深圳农行、梅州农行、厦门国际银行、金元证券、西安邮储、国元证券、国信证券、北京交行、招商证券、顺德农商行、大连民生、广州深发展
IT行业 戴尔、佳能、腾讯、朗讯、YAHOO、INT、海信、科龙、联想上海公司、亚信科技、首信集团、中国广播卫星通讯公司、方正科技、清华同方、方正奥德、高阳公司、金山公司、清华紫光、北京数字认证中心、三一通讯、首创科技、有研硅股、长城电脑、深圳固高科技、杭州士兰微、恒泰实达、北京联科。
石油石化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长城润滑油、中油测井、西南油气、中海油、上海外高桥、中石油
制造行业 长安福特、三一重工、一汽大众、中联重工、一汽解放、龙岩卷烟厂、宇通客车、健之素、爱慕内衣、科宝·博洛尼、德国旭格、中美佩特来、柳工、宁波精益集团、贵阳新天光电、华龙方便面、中兴汽车、资生堂、明珠企业、海信、杜蕾斯、长安马自达、上海汽车、阿桑娜、北京博美、奇瑞汽车
医药行业 深圳迈瑞、中美华靳制药
房地产 太古地产、华远地产、华润物业、华侨城、金隅地产、世博地产、中建一公司、保利地产、东易日盛、广华轩、丽贝亚、现代集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中裕地产
电力公司 西北电网、南方电网、北京电力、平顶山电力、华中电网、盐城电力、十堰电力、宁夏电力、国家电网、博奇电力、大唐电力、洛阳热电厂、三河热电厂、吉林热电厂、六盘水热电厂、国家电网新能源公司、湖北电力、铜仁供电局、南方电网电力公司、甘肃电力、盐城电力、惠州电力、中电华强、国电公司、山东电力
航空交通运输 海南旅业、嘉里大通、深圳航空、AMECO、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航技、海南航空、金港地铁、山东公路集团、成都机场、金鹿航空
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中牧集团、中影集团、中国电子器件总公司、中国远大、丰岛集团、亿利集团、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总公司、蒙牛集团、招商局国际、慧聪国际集团、山东光合园林集团、厦门重工、青岛远洋、苏州工业园区、中铁快运、希望集团、综合能源、联东集团、泰格林纸业、隆平高科。
其他客户 南方报业集团、《经济观察报》、二十一世纪、环球企业家、深圳水务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清华总裁班、劳动部培训中心、建工集团培训中心、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培训中心、北京丰台供暖所、中国卫星大课堂

⑷ 工作选择! 我(学金融的)已经签了光大北分,给解决户口,但最近听说海航集团不错,有没有必要重选海航

看到海航做什么工作。
如果是做海航的金融或者商业那一块,可以考虑。现在户口没什么好考虑的,关键是赚多点钱,以后日子也好过。子女嘛,钱多了,直接送国外不更好?

阅读全文

与光大北分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明股实债信托 浏览:789
遗产信托基金 浏览:67
安徽和生投资 浏览:823
股指期货对应基金 浏览:89
股票里做t是什么意思 浏览:968
玩股票资金怎么筹 浏览:49
银行贷款日利息怎么算 浏览:211
什么是互联网基金产品 浏览:688
私募基金的主要策略 浏览:211
外汇Ham 浏览:178
钱吧理财 浏览:684
中邮稳定收益A基金 浏览:851
企业投资管理办法 浏览:388
外汇什么指标最准 浏览:291
招商银行沪深300理财怎么样 浏览:967
投融资会上的讲话 浏览:45
富国互联科技股票基金封闭期 浏览:120
bf一款神奇的游戏理财 浏览:11
招商融资发布会 浏览:20
租赁表外融资 浏览: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