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机构的背景

金融机构的背景

发布时间:2021-07-16 01:09:19

① 金融业的发展历史

现代金融业是从世纪之后慢慢发展起来的,起源是从一个叫“圣殿骑士团”的机构开始的。

中世纪时,欧洲基督教的地盘被伊斯兰教占领了。到了11世纪,教皇进行十字军东征,很快就解放了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然后把它开放给欧洲各地的朝圣者来朝拜。圣殿骑士团就是为了保护这些朝圣者而建立的。

但是很快地,这些骑士团的人就发现了:保护朝圣者可以作为一门生意来做。因为朝圣的路途很遥远,朝圣者带很多财物不安全,需要一个异地托管财物的体系。但是,欧洲当时小国林立,壁垒重重,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建立这样一个跨国的异地财务托管体系,只有像圣殿骑士团这样遍布欧洲的武装军事力量才能干这件事。

所以圣殿骑士团发现开展这样的业务既方便,也特别赚钱:朝圣者可以在欧洲存钱,然后在耶路撒冷取用,跨国异地的汇兑就变得特别流行。很快地,这种业务就超出了保护朝圣者的范畴,在整个欧洲扩展开来。

在财务托管、货币汇兑的基础上,骑士团发现原来金融业务才是最赚钱的业务,所以他们就拓展了业务:替英国国王保管他的王冠,替英国国王征收税费,替英国和法国经营皇室的债务、债券,还替各国的贵族进行信托理财

拥有了资金实力以后,当各国国王交战需要用钱的时候,骑士团就会给他们贷款。所以圣殿骑士团的势力就越来越大,到14世纪,这些汇款、存贷、理财、支付等标准的信用中介业务已经随着圣殿骑士团的拓展在整个欧洲流行起来,不单单是国王贵族,很多的普通百姓也开始在圣殿骑士团这里做储蓄理财业务。

所以说,欧洲在14世纪的时候,整个社会已经有比较强的金融意识,而圣殿骑士团所扮演的正是“银行”的角色,而且扮演了一个欧洲金融启蒙者的角色。

(1)金融机构的背景扩展阅读:

14世纪之后,随着英国、西班牙、法国几个大国的兴起,骑士团慢慢衰落下去。它衰落以后,欧洲还是有一个社会结构上的真空地带,接着,其他的信用机构就发展起来,取代了它的地位。

一开始,意大利北部的银行业兴起,在地中海地区取代了圣殿骑士团的作用,为各国贵族和平民提供金融服务。到16世纪,西欧小国荷兰的股票证券票据市场也开始崛起,成为欧洲的票据结算中心。17、18世纪之后,英国、法国的银行业也慢慢开始发展,尤其是伦敦的债券交易所很快成为欧洲乃至全球的债券交易中心。

这一系列的金融业务,都延续了圣殿骑士团的金融遗产,在这个基础上,欧洲就逐渐形成了以“银行为中心”的、“分权制衡”下的信用体系,我把它称为欧洲的“银行货币信用体系”。这个体系,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欧美金融市场的雏形。

② 亚太金融机构背景详情怎么样

亚太来金融是U.S.INTERNATIONAL FINANCIAL作为金融衍生自品提供商,亚太金融与众多知名金融机构已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集团的核心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平台,为全球专业金融投资机构和个人提供最专业和最完善的交易服务。他们大都拥有全球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的营业许可,例如:英国FSA、迪拜DFSA、澳洲ASIC、加拿大OSC、新加坡MAS等,并接受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严格监管。详细情况去它的网站看看。

③ 关于金融业背景介绍及分析和设计的案例

源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崩溃,银行泛滥,竞争激烈,他们冒险套利当提高利率时他们的末日也就到了,市场萧条救市的方案之一包括放松利率,真是莫大的讽刺,这也叫金融业扭曲,将极大的挫伤市场的创新,直接导致大公司的苟延残喘,小企业的退市,前段时期的“国进民退”是最直接体现,失业率将攀升,交易萎缩;规避这些的方式很多,如不再让银行拿储蓄去冒险赢利(虽然国家希望他们赢)只有降低利率,让散钱进入市场也有利于市场的活跃,一箭双雕,所以下调利率

④ 商业银行的历史文化背景

具体参照:http://ke..com/view/18754.htm

银行是经济中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西方银行业的原始状态,可溯及公元前的古巴比伦以及文明古国时期。据大英网络全书记载,早在公元前6世纪,在巴比伦
已有一家“里吉比”银行。考古学家在阿拉伯大沙漠发现的石碑证明,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巴比伦的寺院已对外放款,而且放款是采用由债务人开具类似本票
的文书,交由寺院收执,且此项文书可以转让。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寺院、公共团体、私人商号,也从事各种金融活动。但这种活动只限于货币兑换业性质,还没
有办理放款业务。罗马在公元前200年也有类似希腊银行业的机构出现,但较希腊银行业又有所进步,它不仅经营货币兑换业务,还经营贷放、信托等业务,同时
对银行的管理与监督也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罗马银行业所经营的业务虽不属于信用贷放,但已具有近代银行业务的雏形。人们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文艺复
兴时期的意大利。“银行”一词英文称之为“Bank”,是由意大利文“Banca”演变而来的。在意大利文中,Banca是“长凳”的意思。最初的银行家
均为祖居在意大利北部伦巴第的犹太人,他们为躲避战乱,迁移到英伦三岛,以兑换、保管贵重物品、汇兑等为业。在市场上人各一凳,据以经营货币兑换业务。倘
若有人遇到资金周转不灵,无力支付债务时,就会招致债主们群起捣碎其长凳,兑换商的信用也即宣告破碎。英文“破产”为“Bankruptcy”,即源于
此。
早期银行业的产生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世纪的欧洲地中海沿岸各国,尤其是意大利
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是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但由于当时社会的封建割据,货币制度混乱,各国商人所携带的铸币形状、成色、重量各不
相同,为了适应贸易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货币兑换。于是,单纯从事货币兑换业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专业货币商便开始出现和发展了。随着异地交易和国际贸易的
不断发展,来自各地的商人们为了避免长途携带而产生的麻烦和风险,开始把自己的货币交存在专业货币商处,委托其办理汇兑与支付。这时候的专业货币商已反映
出银行萌芽的最初职能:货币的兑换与款项的划拨。
随着接受存款的数量不断增加,商人们发现多个存款人不会同时支取存款,于是他们开始把汇兑业务
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贷放给社会上的资金需求者。最初,商人们贷放的款项仅限于自有资金,随着代理支付制度的出现,借款者即把所借款项存入贷出者之处,并通知
贷放人代理支付。可见,从实质上看,贷款已不仅限于现实的货币,而是有一部分变成了账面信用,这标志着现代银行的本质特征已经出现。
当时,意大利的主要银行有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和1407年设立的圣乔治银行等。16世
纪末开始,银行普及到欧洲其他国家。如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成立的汉堡银行,1621年成立的纽伦堡银行等都是欧洲早期著名的银
行。在英国,早期的银行业是通过金匠业发展而来的。17世纪中叶,英国的金匠业极为发达,人们为了防止金银被盗,将金银委托给金匠保存。当时金匠业不仅代
人保管金银,签发保管凭条,还可按顾客书面要求,将金银划拨给第三者。金匠业还利用自有资本发放贷款,以获取利息。同时,金匠们签发的凭条可代替现金流通
于市面,称之为“金匠券”,开了近代银行券的先河。这样,英国早期银行就在金匠业的基础上产生了。
这种早期的银行业虽已具备了银行的本质特征,但它仅仅是现代银行的原始发展阶段。因为银行业的
生存基础还不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银行业的放款对象还主要是政府和封建贵族,银行业的放款带有明显的高利贷性质,其提供的信用还不利于社会再生产过
程。但早期银行业的出现,完善了货币经营业务,孕育了信贷业务的萌芽。它们演变成为现代银行则是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期间的事情,而这种转变还要求具备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特殊条件。
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一些手工场主同城市富商、银行家一起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封建主义银行贷款具
有高利贷的性质,年利率平均在20%~30%,严重阻碍着社会闲置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另外,早期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政府等一批特权阶层而非工商业,
新兴的资产阶级工商业无法得到足够的信用支持,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大量的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货币资本。因此,新兴
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银行。
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的产生,基本上通过两种途径:
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演变为资本主义银行。在西欧,由金匠业演化而来的旧式银行,主要是通过这一途径缓慢地转化为资本主义银行。
另一途径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这一途径是主要的。这一建立资
本主义银行的历史过程,在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表现得尤其明显。1694年,在政府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的商业银行——
英格兰银行。它的出现,宣告了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在社会信用领域垄断地位的结束,标志着资本主义现代银行制度开始形成以及商业银行的产生。从这个意义上
说,英格兰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鼻祖。继英格兰银行之后,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商业银行。从此,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
与西方的银行相比,中国的银行则产生较晚。中国关于银钱业的记载,较早的是南北朝时的寺庙典
当业。到了唐代,出现了类似汇票的“飞钱”,这是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北宋真宗时,由四川富商发行的交子,成为我国早期的纸币。到了明清以后,当铺是中国
主要的信用机构。明末,一些较大的经营银钱兑换业的钱铺发展成为银庄。银庄产生初期,除兑换银钱外,还从事贷放,到了清代,才逐渐开办存款、汇兑业务,但
最终在清政府的限制和外国银行的压迫下,走向衰落。我国近代银行业,是在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主义银行入侵之后才兴起的。最早到中国来的外国银行是英商东
方银行,其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来华设立银行。在华外国银行虽给中国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破坏,但在客观上也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为了摆脱
外国银行支配,清政府于1897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通商银行,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此后,浙江兴业、交通银行相继产生。
商业银行发展到今天,与其当时因发放基于商业行为的自偿性贷款从而获得“商业银行”的称谓相
比,已相去甚远。今天的商业银行已被赋予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不
断扩大,逐渐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金融百货公司”。

⑤ 二战后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建立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三大世界性经济组织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三大世界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调整世界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有 ①联合国安理会... 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议》,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的常设金融机构,以促进国

⑥ 非金融企业经营传统银行业务的背景

非银抄行金融机构是随着金融资产袭多元化、金融业务专业化而产生的。早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多同商业银
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有着密切的联系。1681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保险公司。1818年,美国产生了信托投资机构。到1980年底,美国信托财产总计达5712亿美元。1849年,德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农村信用社。20世纪初,证券业务和租赁业务迅速发展,产生了一大批非银行性的金融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银行金融机构逐步形成独立的体系。例如证券业,美国有7000多家证券公司,18家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活动不断涌现,非银行金融机构起了主要作用,它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多元化、目标化和证券化,使得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日益综合化,银行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划分越来越不明显,非银行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分类也日趋融合。它们之间业务交叉进行,只是比重有所差别。

⑦ 谁知道亚太金融机构背景怎么样

亚太金融是U.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集团的核心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平台,为全球专业金融投资机构和个人提供最专业和最完善的交易服务。作为金融衍生品提供商,亚太金融与众多知名金融机构已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大都拥有全球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的营业许可,例如:英国FSA、迪拜DFSA、澳洲ASIC、加拿大OSC、新加坡MAS等,并接受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严格监管。详细情况去它的网站看看。

⑧ 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影响,金融活动日益频繁,商业银行得到长足的发展。

银行业务的不断增多,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各个银行需要处理的票据和清算业务也越来越多,因此,银行的业务出现积压和堆积,得不到及时的处理,矛盾日益突出,这就需要一个公正的、权威的金融机构来组织和协调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

随着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小银行出现了资金短缺、信用体系破裂等现象,无力应对贷款数量增多、贷款期限延迟等资金问题,最终导致破产,由此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这就迫切需要一个资金雄厚、规模较大的银行在商业银行出现支付困难时,提供必要的贷款支持,以稳定整个金融系统,因此很多国家纷纷设立中央银行来充当银行最后的贷款者。

⑨ 金融中介机构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从金融活动的角度出发,金融中介是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之一,在间接融资版领域吸收存款权发放贷款,在直接融资领域为筹资者和投资者牵线搭桥。这一层面的联系说明两者间的发展会相互促进,金融机构的成长壮大有利推进金融市场提高效率,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会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动力。
从金融体系的角度出发,它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共同构成。经济实体要在自有资本之外融资,不是直接找金融市场,就是找金融机构,它们是金融体系的两个互补部分。从这一层面看,金融市场的发展并非意味着金融中介的高度扩张壮大。在整个金融体系中,二者中往往其一居主导地位。因而假如用规模和地位来衡量二者的发展,它们的联系通常是反方向的。然而,用提高金融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来衡量二者的发展更有意义,此时它们的联系是正方向的,即在以高效资源配置为目标的金融体系中,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共同发展。

⑩ 为什么会产生银行,银行产生的背景

产生的原因和毕竟如下:

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货币兑换业起初只经营铸币兑换业务,以后又代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等。

这样,兑换商人手中就逐渐聚集起大量货币资金。当货币兑换商从事放款业务,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业。

最早的银行业发源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最初货币兑换商只是为商人兑换货币,后来发展到为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费和手续费。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货币兑换商的业务进一步发展,他们手中聚集了大量资金。

(10)金融机构的背景扩展阅读:

1921年7月6日,菲律宾马尼拉黄开銌致家乡龙海锦宅黄开物胞弟侨批,批信记载了黄开物家族开办的恒美布行“以中兴银行存去2342.81元”的史实,表明华人企业首先会选择华人银行办理存贷款业务,华资银行也以扶持华人及华商企业为主。

在东南亚地区,新加坡最早出现了华人资本的银行,即1903年开办的广益银行。新加坡华商银行、和丰银行、华侨银行及1932年三家合并成新的华侨银行有限公司是新加坡华资银行的代表,均为福建帮银行。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的背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恒冒财富理财 浏览:721
银行跨境理财 浏览:352
股票一次最多买多少股 浏览:666
办房贷要买贵金属 浏览:702
80年代理财 浏览:903
中翌理财亏掉怎么报警 浏览:295
人民币增值利好哪些股 浏览:532
招财猫理财投资 浏览:577
征信可以办助学贷款吗 浏览:259
东方财富期货怎么关注好友组合 浏览:263
红枣期货10000元 浏览:494
51vv股票是什么意思 浏览:641
信托与pe 浏览:64
新闻联播人民币 浏览:529
股份融资 浏览:55
翘然天津资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浏览:456
融资融券宝典 浏览:29
定期理财规划 浏览:599
恒大集团股票行情 浏览:6
信托信披 浏览: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