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大集团最后的处理结果是什么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日前依法公开宣判被告单位上海申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彤大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及被告人马申科、单坤等12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对申彤集团、申彤大大公司分别以集资诈骗罪判处罚金人民币3亿元、1亿元;
对马申科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万元;对单坤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同时,分别以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陈尚坤等10人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至三年不等刑罚,并处剥夺政治权利及罚金。
(1)上海非持牌金融机构扩展阅读: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日前依法公开宣判被告单位上海申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彤大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及被告人马申科、单坤等12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对申彤集团、申彤大大公司分别以集资诈骗罪判处罚金人民币3亿元、1亿元;
对马申科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万元;对单坤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同时,分别以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陈尚坤等10人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至三年不等刑罚,并处剥夺政治权利及罚金。
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单位申彤集团、申彤大大公司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间,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大大宝”线上理财软件,或通过发布自用项目、虚假项目、盈利能力无法保障的项目,设立有限合伙企业招揽投资合伙人,销售各类包装而成的理财产品,并将募集资金交由申彤集团统一支配使用。
144亿余元集资款中,大部分被用于返还集资本息、经营费用支出及员工薪酬支出,或用于个人挥霍。截至案发,造成6万余名被害人损失64.6亿余元。
截至目前,本案已查封、扣押、冻结了相关银行账户、支付宝账户、房产、汽车、手表以及股权等财产。现追赃挽损工作仍在进行中,追缴到案的资产将移送执行机关,最终按比例发还被害人。
上海市一中院认为,二被告单位及马申科、单坤、陈尚坤等5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或参与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其行为均已构成集资诈骗罪,且数额特别巨大。被告人张伊莉、徐英义、高博一等7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且数额巨大。
二被告单位以及马申科、单坤、陈尚坤等12名被告人的非法集资行为,严重扰乱国家金融管理制度,依法应当予以严惩。上海市一中院根据二被告单位、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大集团
❷ 《非法集资处罚条例》如何严控非持牌机构募资
8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当前,非法集资案件高发频发,扰乱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稳定。记者从国务院法制办获悉,8月24日由银监会起草的《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已经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全文公布,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对此,肖飒认为,该条款对各个非持牌金融机构的募资进行了360度无死角禁止,不利于扩大我国互联网金融已经走在世界行业的优势,对于新兴融资渠道可能会“误伤”,建议留有余地和空间,毕竟“水至清则无鱼”。
目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虚拟货币”也被纳入《征求意见稿》,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表示,对于以发放虚拟货币融资的ICO众筹项目来说,在不涉及股权交易且有真实的底层项目、经营活动的,较难认定为非法集资行为,仍需调查部门调查后予以确认。
❸ 上海拍拍贷这家公司咋样靠谱不
上海拍拍贷,从这点来看至少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一直都以合法合规为己任,是相当靠谱的一个企业。
❹ 为何一些现代人宁借高利贷也不选持牌消费金融机构
高利贷可以不用还而且不要泄露那多信息啊
持牌的那些审核的时候就把你很多信内息记录了
不管容下不下来款你的信息都泄露了。再说了持牌的那些玩意
利息也不低
关键是你不还钱人家缠着你会烦死。高利贷就不同了
你斗的过人家一分钱不用还的。🙄
❺ 跨县域算异地非持牌机构吗
答:银保监会的发文中异地非特牌机构事实包括跨县域经营,跨县域应该算异地非特牌机构。
❻ 非银持牌金融公司有哪些做得比较好的
你好!
片一张,谁有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❼ “非持牌”是什么意思
所谓“非持牌”,对应的“持牌”是指银行设立分支行和专营机构,需当地银监局核准。银行在异地设立部门、部门分部或业务中心的,不受当地银监局管辖,业务数据报送给总行(法人)所在银监局。
在上海设立的非持牌机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属于总行部门的分部;另一种是独立部门,相当于是把整个部门搬到上海,由分管行长直管。具体涉及的业务板块包括同业、金融市场和投行等,但挂牌可能以“研究中心”为名。
但从监管的角度看非持牌机构,由于物理隔离,法人所在地银监局在监管资源和手段上都存在局限;经营所在地监管部门又不掌握真实数据和情况,有可能因此形成一定的监管真空地带。
随着监管政策逐渐明朗,据多名消息人士反馈,已有银行在2017年底前撤回总部,而2018春节后,更多银行开始部署行动,已有银行一边谈判“退租”,另一边安排人员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