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伦敦金融城的发展历程
伦敦城的发端始于公元43年,中间经历过许许多多沧桑变化,尤其是1665年的瘟版疫和1666年的大火给她带来了毁权灭性的灾难。但是,大火之后的伦敦城很快就在恢复的同时发展壮大起来。到工业革命之前,伦敦就已经成长为世界首要的金融中心,而伦敦城则是这个中心的硬核,绝大部分的金融机构都集中于此。但是,战后由于英国本身经济的衰退,并且由于伦敦城内的银行家们过于自负,懒于改变他们已习惯的传统作法,再加上别的金融中心的崛起,导致伦敦城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跌落。但是,伦敦城内的深厚的国际银行业务的基础,以及在长期操作过程中积累的信用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经验使她在60年代以后,恢复了其金融中心的领导地位。
② 伦敦金融城的介绍
伦敦金融城在伦敦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东侧,有一块被称为“一平方英里内”(Square Mile)的地方。这里楼群密布容,街道狭窄,虽不像纽约曼哈顿那样高楼密集,但稳健、厚重的建筑风格和室内豪华、大气的装饰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聚集着数以百计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被看做是华尔街在伦敦的翻版。这就是金融城。
③ 介绍下伦敦城市圈的概况,各城市分工
伦敦都市圈,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数个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镇。这一地区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和经济核心区。
由伦敦城和其他32个行政区共同组成的大伦敦是这个都市圈的核心。作为整个都市圈的龙头,这片约160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雾都时代,曾经是一个工业中心、接着又慢慢演变成一个金融和贸易中心。然而,伦敦日新月异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下。在近10多年里,以创意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开始在大伦敦地区异军突起。凭借着每年210亿英镑的产出值,创意产业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伦敦第二大支柱产业,不少评论都把世界最酷城市的桂冠送给了伦敦。
一个鸡蛋可以做什么用?
这是几年前,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一场"头脑风暴"中的题目。有人说可以用来做漂亮的彩蛋,有人建议将它加工成面膜,也有人说,以后集会时,就怀揣两个鸡蛋,去丢那些"讨厌的人"。
也许很少有人把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当真,但2002年,一栋外观酷似鸡蛋的全玻璃建筑,却成了伦敦的市政厅大楼。
游客:这个是现代的伦敦,很与众不同,看上去好象快要倒的样子,但我觉得这和周围很配,形成一种非常强烈的对比,让人们感受了新旧伦敦的两种风味。
没有人知道,究竟是不是那场头脑风暴,画出了伦敦市政厅的雏形。但越来越多年轻的灵感,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给人惊喜,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每天都排着长队,人们等上两三个小时也不愿意错过的,就是眼前这个超级巨无霸,"伦敦眼"。
1993年,《星期日泰晤士报》举办了一场竞赛,征集最疯狂的千禧年庆祝计划。两名年轻建筑师提议,建造一个全球最大的摩天轮,让人们体验一番从高处俯瞰泰晤士河、俯瞰伦敦、俯瞰地球的美妙感觉。
如今,这座135米高的伦敦眼,就像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人气一点也不熟给泰晤士河对岸的大笨钟。本来只打算让它转上5年的伦敦政府,决定继续保留这个城市新地标。而随着伦敦眼、市政厅这些风格鲜明的现代建筑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大家忽然发现,曾经工厂林立的雾都伦敦,如今变样了,它有了一张叫作"创意之都"的新名片。
根据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的定义,创意产业是指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在这样的定义下,13个产业部门被划归为创意产业,它们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与古董、手工艺、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与录像、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电视与广播等。伦敦人形象地把这些工作,叫作"拍脑袋的活"。而位于伦敦市中心的SOHO,就聚集了很多像这样"靠拍脑袋吃饭"的人。安德列安,是其中的一个。
走进他所在的MPC公司,迎面就是一张刚刚热映的电影《理发师托德》的海报。这正是公司的最新成果。这部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的电影,讲述了理发师托德滥杀无辜顾客的恐怖故事。由于故事的背景设在19世纪的伦敦,而且不断出现谋杀情节,安德列安和同事们所负责的特效制作,便成了影片的重要一环。在布景中拍好的画面,被合成到电脑制作的背景动画上。362个相关镜头,完美接合,打造出了一座阴冷灰暗的伦敦城和一片血淋淋的场景。安德列安说:当我们刚开始在这个行业工作的时候,人们会说,你看那些特技。而如今,我们的努力方向是让特技变得真实起来,让人们意识不到这些特技的存在。而像这样藏在大导演和男女主角背后的英雄,在MPC有近600人,这个数字是他们7年前刚搬来SOHO地区时的8倍之多。
距离安德列安工作的SOHO区不远处,就是伦敦著名的莱斯特广场,这里集中了许多有名的电影院和戏院。有空的时候,安德列安总会来这里转上一圈,因为可以欣赏到他自己的劳动成果。更重要的是,这里所有的售票处门前,每天都会排起长队。这样的画面,让安德列安对自己的工作,感觉充满动力。
近年来,随着休闲时间的不断增多,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伦敦人对休闲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数据显示,伦敦家庭每周的平均消费约为500镑,比英国平均水平高出25%;而其中,看电影、欣赏戏剧、参加时装秀等活动的花费,伦敦人更是高出英国平均水平近30%。
如果说蜂拥而至的创意人才带来了满脑袋的点子,而伦敦人的消费能力算是肥沃土壤的话,那么时代大环境一定就是促使创意产业在伦敦开花结果的温暖阳光了。从18世纪的头号海军强国,到19世纪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被称为"世界工厂"的辉煌昨天。然而,两个百年过后,随着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传统的、污染严重的产业,渐渐被列入黑名单。而像创意产业这样,不需要消耗能源和自然资源、也不会产生大量废气废渣,只要充分开发人脑就创造财富的的新兴产业,开始成为新宠。
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当时被称为"政坛一股清风"的他,一心想改变老工业帝国陈旧落后的形象。于是,一个"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诞生了,布莱尔亲自担任了工作组主席。不久,英国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来分管创意产业。由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创意理念,又第一个用政策来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伦敦市政府也决定把创意产业作为自己的核心产业来经营,"创意伦敦"的概念应运而生。伦敦市长办公室和伦敦发展署把握着大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前者主要负责制订方针,后者落实细节提供协助。
多年来,大伦敦政府帮助解决了许多创意产业在投融资、房地产、人才培养等方面碰到的问题,并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进行扶持。同时,他们还组建了一些更加专业化的协调机构。
伦敦市长和电影行业一起合作创立的摄影伦敦成立于2004年。它们负责提供拍摄建议,联系摄制场地,取得拍摄许可,寻找当地演员,推荐后期制作等等。而在2004年之前,所有这些手续,都需要拍摄方自己去一家一家去联系办理。成立四年来,大到好莱坞巨片、小到音乐录影带,摄影伦敦已经协助拍摄了近2000部作品。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喜欢来伦敦,伦敦一跃成为世界上继纽约和好莱坞之后,第三大热门的拍摄地点。设立并理顺从上到下的工作架构,让伦敦尝到了甜头。然而,政府对于创意产业的扶持,并不止于此。他们还另有一条从下到上的道路。
为纪念纳尔逊将军而建立的特拉法加广场,是伦敦的地标性建筑之一。然而,在这个古老的广场上,我们却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广场的三个角落上,都矗立着古老的骑士雕像;然而,在第四个角落上,我们却发现了一座非常现代的、彩色的、全玻璃建筑模型。当年的建造者是打算在这里竖上第四座骑士雕像。因为资金不够,这个项目只好不了了之。于是,从1841年广场落成以来,这根立柱上一直是空的。直到2005年,伦敦政府决定启动一项叫作"第四立柱"的活动,把这个空置的平台,提供给年轻活跃的灵感做舞台。第一件亮相的作品是伦敦雕塑家马克·奎因的怀孕女子像。此后,作品每18个月轮换一次,候选作品都在临近的国家美术馆展出。从去年11月开始,第四立柱上的主角,成了它。这件充满现代感的作品,是德国艺术家托马斯·舒特设计的一个21层楼的旅馆模型。红、黄、蓝三色有机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特别醒目。在民众中鼓励探讨俄和争论,为的是给创意产业营造的环境氛围。除了第四立柱,从2003年开始举办的伦敦设计节,则是一个灵感更加集中、创意更加活跃的大舞台。五年来,伦敦发展署负责为设计节提供近四成的资金援助,并协同博物馆、零售商、教育界、媒体等一起打造这个节日。每年,陶瓷、家具、珠宝、灯饰、摄影、布艺等各种设计作品云集,就像是一场视觉盛宴,不仅吸引着跃跃欲试的设计师们,也让普通人的生活被灵感点亮。如今,伦敦设计节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大事件之一,也成为伦敦的一张醒目标签。当然,创意之都的标签一定还不止这一张。
虽然晚于巴黎、纽约和米兰,从1993年开始的伦敦时装节很快就成为了世界时尚舞台上的新宠。再加上伦敦独特的创意氛围,这个后起之秀,如今俨然成为了业界公认的时装设计师的孵化器。去年,伦敦发展署还宣布,将分三年出资420万英镑,支持时装界,以提高伦敦时装周在国际市场的分量。设计节、时装节,再加上同样每年举行的游戏节和电影节,热闹的四大节日,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灵感汇集伦敦。而更让人惊喜的是,大家在一番饕餮之后发现,这些节日并不只是狂欢的泡沫,而是早就为伦敦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
其实,早在撒切尔夫人执政的时候,她就说过,对于工业设计的每一分投入,都可以换来1000倍的回报。那个时候,还没有创意产业这个提法。但同样以个人创造力为源泉的工业设计已经被摆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当然,现在的事实证明,回报可能远不止一千。《哈里波特》从作家笔下的人物,成为风靡全球的形象,继而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一个创意引发的经济爆炸,恐怕比哈里的魔法更耐人寻味。1990年,还是一名普通英国女教师的JK罗琳,在坐火车穿越英格兰时,突然冒出了一个关于小魔法师的点子。而正是这个闪现的灵感,成就了现在风靡全球的《哈里·波特》。十年里,系列小说在全球卖出三亿两千五百多万册,创下出版界的纪录。而JK罗琳的个人资产也直冲10亿美元,在全球娱乐界女富豪中排名第二。而从小说中衍生的电影、游戏、玩具、服装等各种相关产品也创造了上百亿美元的利润,造就了一个魔法师的奇迹。
其实,伦敦变魔术的例子,远不止这一个。
眼前这栋外貌沉稳、气质粗犷的建筑,是著名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就在去年,伦敦市长利文斯通为《伦敦创意产业报告》作序言的时候,还不忘把泰特作为成功的典范,写在了全文第一段。然而,谁又能料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废旧的火力发电厂,一度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2000年5月,泰特现代美术馆在这块其貌不扬的场地上开门迎客了。尽管空间质感很粗,灯光运用也不尽完美,但美术馆方面相信,这个独特的空间可以为艺术家们提供想象的空间。底楼的涡轮大厅,原来是发电厂的引擎室。现在正在展出的是哥伦比亚女艺术家多丽丝·塞尔萨多的作品《口令》。一道167米的裂缝在大厅地面蔓延,帮助作者表达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开馆8年,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已经使泰特一跃成为伦敦第二大受欢迎的景点。
泰特的成功,带动了泰晤士河南岸的重新发展。他所在的萨瑟克区,10年前居民不到3000人,是伦敦著名的废旧工业区。然而现在,这里是伦敦地产价格上涨最快的一个区,每年涌入的700多万游客,带来超过1亿英镑的经济效益。
在整个大伦敦地区,创意产业每年创收210亿英镑,占伦敦年度经济总增加值的16%。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就业。如今,大伦敦地区有50万人从事创意产业。伦敦正在靠着创意产业的兴起,完成又一次的产业升级。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伦敦以金融业和制造业支援服务取代了传统工业,此后30年,以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和商业咨询为主的商务服务业在伦敦异军突起。而在过去的10年,随着金融服务业发展趋缓,创意产业开始为伦敦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全球三大广告产业中心之一,全球三大最繁忙的电影制作中心之一,享誉全球的国际设计之都,2/3以上的国际广告公司的欧洲总部设在伦敦……一连串的数据之后,创意产业之都当之无愧。充分利用人才丰富、受众聚集的都市优势,扶持推动高附加值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类别,终于打造出一座世界最酷的城市。大伦敦,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从工业之都到创意之都的优雅转身。(
④ 请问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个人认为..华尔街比较倾向风投..投行比较多..再就是银行业务..
而金融城则倾向于债券..股票..
⑤ 伦敦金融城的简介
通常,我们所提到的伦敦,往往指的是“大伦敦”。大伦敦由32个郡组成,伦敦城也是其中的一个郡,而且是最古老的一个,伦敦就是在伦敦城和威斯敏斯特城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虽然大伦敦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大伦敦市政府,对包括伦敦城在内的每个郡都有约束力,但是伦敦城有自己的一套市政、警察和司法机构。重大庆典时,英国女王还要等候伦敦市长将一柄“市民宝剑”献给她以后,才能进城。
从金融城往东不远,是一个叫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的地方。那儿面积不大,却矗立着数幢几十层的高楼。从楼顶上的HSBC、Barclays、Citibank等广告牌可以看出,这儿也是金融机构扎堆的地方,因此也被叫做金融城。与“一平方英里”不同的是,这儿的楼群都是近20年内建起来的,规划更新,设计也更现代化。因此有人把这儿称为“新金融城”,与“一平方英里”那边的“老金融城”遥相呼应。在世人的眼里,伦敦是世界上最富历史传奇和现代情趣的城市之一。她不仅以其丰蕴的文化内涵、美丽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旅游者和留学研究人员,更以其深厚的金融基础、便利的交通、通讯和优越的金融经济政策吸引着世界上各大金融机构在此聚集。然而,这些金融机构和英国历史悠久的银行、证券交易所一起,生存在泰晤士河北岸一片面积仅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一片土地便是大名鼎鼎的“伦敦城”,因其金融机构密集,所以又称“金融城”。
⑥ 伦敦金融城和伦敦市(City of London)是一个概念吗
不是一外概念,伦敦金融城在伦敦市里,但完全独立于伦敦市的
⑦ 英国伦敦金融城上海代表处怎么样
英国伦敦金融城上海代表处是2008-05-14在上海市静安区注册成立的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回构,注册答地址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601号越洋广场38楼3810室。
英国伦敦金融城上海代表处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10000674639839B,企业法人刘晓卉,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英国伦敦金融城上海代表处的经营范围是:从事有关在华贸易和投资方面的信息交流、市场调研,为促进两地间经贸往来进行业务联络。
通过爱企查查看英国伦敦金融城上海代表处更多信息和资讯。
⑧ 关于伦敦的城区
【简介】
①英国首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全国最大港口,世界十大都市之一。它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下游两岸,距河口88公里,海轮可直达。由“伦敦城”和32个市组成“大伦敦”,面积1,605平方公里,人口750万(2005);在伦敦城周围的12个市,相当于市区,称“内伦敦”,面积303平方公里,人口214.5万。气候冬暖夏凉,偶尔下雨,且持续时间不长。一般来说,6月份气候就逐渐好转,天空晴朗,阳光温和;7、8月进入真正的夏天,艳阳高照,但温度在20度左右,白昼特别长。9、10月份秋高气爽,11月下旬慢慢进入冬天,12月到来年的2、3月气温在10度以下,但下雪的机会也不是很多。4、5月回暖,但还是保持在15摄式度以下的低温。
伦敦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是历代王朝建都之所在,名胜古迹众多。拥有计多世界一流的博物馆、美术馆和著名建筑,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到此观光。她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生活,众多的世界著名大学、学院和其它教育机构,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来此求学深造。伦敦交通发达、地铁、火车、地面公共汽车连接成网,旅行十分便利。伦敦还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风味食品,地处市中心的中国城(唐人街)聚集着众多的中国餐馆和中国商场,它是中国人活动的中心。泰晤士河是伦敦的生命线,绵延300多公里,两岸风景秀丽。
始建于公元前43年。十六世纪都铎王朝时,海运很盛。十八世纪为世界最大的港市。十九世纪成为英国贸易、金融中心。伦敦城集中了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工业和贸易管理机构。西伦敦是王宫、议会、政府各部门所在地,也是大商店、剧院和高级住宅区,许多报纸的编辑部也设在这里。伦敦东区是码头、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英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大伦敦的工业从业人员占英国从业人员的六分之一。以通用机械与电机著称;还有飞机、精密仪器、汽车、炼油、化学、服装、造纸、印刷、食品、卷烟等工业。英国最大的海港,年吞吐量6,200万吨,也是西北欧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港区沿泰晤士河下游延伸约50公里。进口货物的约80%,由驳船驳至沿岸的码头和工厂。世界最大的航空站之一。
内伦敦主要行使行政、金融、贸易和文化职能。伦敦最早是罗马人所建,公元1世纪左右,英国在罗马帝国的支配下成立了伦敦尼姆行政总部,并计划以泰昭士河做为重要的运输通道。然而要联系河道两岸就要有桥,所以便选择了在伦敦塔到城区一带建桥,其后那里迅速发展为当时的重镇。伦敦从古代罗马帝国以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悠久传统,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历史遗迹在诉说过去,这里的大街小巷都流露出历尽多年风霜的痕迹。如果到伦敦塔或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去探寻游览,一刹那间,您会觉得似乎是回到了数百年前。
伦敦是个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热闹城市,很多建筑物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遗物。市区中最高的建筑是邮政电信塔,高189米。设有皇家学会、伦敦大学、不列颠博物馆、不列颠图书馆(藏书700万册)等。1864年第一国际在此成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曾在此领导国际工人运动;海格特墓地有马克思墓。有许多著名的建筑物,如托威尔城堡(建于1087年)、圣保罗教堂(高110米)、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教堂等。城东南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为地球经度起算点(本初子午线)。如果将泰晤士河喻为银河,那么伦敦的各部就是银河周围的星辰,中心地带是特拉法尔加广场。由此去各主要景点,步行均不超过45分钟。地铁则以查灵十字站为中心,由此乘坐地 铁到各主要景点只需15分钟。 不妨先到广场对面的国家画廊,之后再决定去哪个方向。向东可以探寻伦敦城、伦敦塔 。往西到西境娱乐购物最佳。北面到大英博物馆可以参观人类文化遗产。向南,可以听听大本钟的轰鸣,再到白金汉宫照个纪念照。自罗马人定居於此后,泰晤士河上逐渐建起了一座座的桥梁,28座建筑风格不同的桥梁把泰晤士河两岸连成一片。滑铁卢大桥是英国人为纪念威灵顿将军击败拿破仑而命名的。最漂亮的大桥是伦敦塔桥,这座塔桥风格独特,气势磅礴,在两个巨大的桥墩上建有5层楼的高塔。桥面是开启式的,每当有高过桥面的船只通过时,桥面可分开吊起。连接双塔顶层的是一条高出水面140米的行人桥,站在塔顶可观赏附近的绮丽风光。伦敦市是围绕着伦敦城逐步发展而成的。站在塔顶可观赏附近的绮丽风光。
伦敦旅行可说是十分便利,一张地铁券便可跑遍全城,游览城内的风景名胜,白天,你可以参观具有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塔桥、古迹与王宫,累了可随处找个公园小憩一下,或是喝个悠闲的英式下午茶,到了夜晚,不管是音乐歌舞秀、各式剧码、音乐会、酒馆或是夜总会,都能将你的夜晚带入最高潮。此外,绝不能错过的购物乐就是周末市集,有别于豪华百货公司与精雕细琢的购物橱窗,这里更多了民间地方色彩,以及热闹欢乐的气氛,不论是维多利亚时期的老古董、叛逆前卫的庞克行头、精细的手工艺品,或是便宜俗俗卖的衣物配件,都可以在伦敦各大小市集中一网打尽。话说当地 有“英国旅游中心”之称。伦敦以它悠久的历史、斑斓的色彩、雄伟的风姿屹立于世界名城之林。
【城际交通】
交通指引 市内交通伦敦的地铁、公共汽车和出租车都是方便的交通工具,当你漫游伦敦时,它们会给您带来极大的便利。公共汽车交通工具中最令游客跃跃欲试的是红色双层巴士,在伦敦没有什么能比乘公共汽车更方便更令人惬意的了。乘坐一次伦敦的公共汽车,会使你终生难忘。乘巴士的方法目前,伦敦有两种巴士穿梭于大街小巷。一种为老式的,乘客由车的尾部上下,车本身没有门,即使没有到站,比如在等绿灯或堵车时,乘客也可以上上下下。但是请注意不要强行登车或下车。巴士车站有两种,一种是巴士到站必停(除了满员车以外),一种是必须举手示意才停。站台上对其均有不同的标示。英国人等车时自然也要排队。但排在前面的人不一定乘坐同一路车,如果不在队中举手示意,有的车会直接开过去的。此外,在英国,人们习惯于把手伸直向前示意。
伦敦地铁地铁俗称“Tube”,意即试管、管道。地铁是人口稠密地区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英国拥有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伦敦地铁共有11条线路,不同的线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地铁方便快捷,在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期最繁忙的地铁站每隔2分钟就有一列火车通过。伦敦地铁公司经营的地铁长度为4O8公里,有273个地铁车站,运输高峰期约有46O列火车正在运营。使用地铁非常简单,首先,你一定要有一张地铁地图,找到你要去的站名,然后,确定你现在位于哪个地铁站。这两点中间会有许多不同颜色的线路连结着,你只要依循着路线,像玩西洋棋一样,依序向前推进,中间换路线的时候,记得先看清楚路线的方向,千万别朝反方向去了;还有,虽然地铁站像迷宫一样,但每一个路口都有标示,依循指示就找到站台。出租车和双层巴士一样著称的是伦敦的黑色出租车,通称“Black Cab”,最近,很多出租车已被允许漆上五颜六色,不再只是单调的黑色,搭乘这种外型古典气派的传统出租车实在是奢侈的享受,一上车至少3英镑,计程车司机都受过严格的训练,服务亲切。 出租车起价为.00,此后依里程来计算。车价在计价器上表示,到了站后一般要在原车价上再附加10%左右的小费。
城际铁路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自己驾车并不是必需的。飞机航班快捷但昂贵,长途汽车便宜但花时间太多。英国是发明铁路的国家,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到Darlington的博物馆去看Stevenson制作的第一部机车。英国的铁路网历史悠久,四通八达。在主要的干线上有高速火车运行,从伦敦到爱丁堡,只需四个半小时左右。英国的干线列车一般有头等(First Class)和普通(Standard)两种车厢。普通车票(Standard Open)可以在任意时刻坐车,但非常昂贵。如果你能事先做好计划,提前购票,你可以名目繁多的车票种类中找到便宜的。如果你是学生,你可以申请railcard,买到打折的车票。火车票可以在火车站购买,也可以在网上预定。长途汽车英国的公路网发达完善,长途汽车的覆盖面大大超过铁路系统,价格又相对便宜。如果你要去的地方较偏僻,不想坐昂贵的火车,你可以达长途汽车。长途汽车的舒适性较火车差些,但问题不大。
【购物指南】
伦敦是一个购物天堂,既有为英国皇室提供服务的老店,又有街头露天小店,多数商店在10:00-18:00营业,周四为深夜购物日,不少商店营业到 19:00或20:00。街头小商店周末也有许多依旧经营,吸引了众多女士前往。伦敦市内每年有两次大减价,夏季减价折扣约在30%-50%,时间市每年6月第四周到7月第二周的三周期内。冬季减价折扣约在40%-60%,时间是从圣诞节到1月末。商店街摄政街 Regent St.属于绅士淑女的购物天堂,世界最大的玩具店Hamley's,瓷器店 Wedgwood和刀叉店Mappin & Webb都在这条街上。该街道曲折蜿蜒,连结牛津广场和匹卡德利广场。比起庞德街的高档名牌店来,这里更为亲切。利巴提、哈姆雷兹等许多商店均具英伦风范,附近的沙威尔劳有众多高级西装店。在这条街上走动的人都算是中上阶级英国人,当那些穿著英式西装、脸色略苍白、带着米白色巴拿马帽的英国绅士跟你擦肩而过时,时光好像回到了世纪初,那个遥远浪漫的年代。对于他们而言,看到亚洲观光客大概也很新鲜,因为这个地区在十九世纪时,是皇亲国戚及上流社会的购物街。现在虽然光芒减退,但仍然是老英国的活动地区,你可以观察到属于上一代英国的优雅气质。
牛津街 Oxford St.就商店的个数及人流的多少来说,牛津街都要胜过摄政街和庞德街一筹。这里有许多高级品店,但那些面向年轻人的随意轻松风格的店铺更为引人注目,在这里可以了解到伦敦最具普遍性的时髦倾向。这条街上的赛尔福利奇则是伦敦人最喜爱的百货商场。伯灵顿市场街 Burlington Arcade伯灵顿市场街由新、旧两部分组成。这里聚集了英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高级名牌店,作为时髦商店的聚集地也十分有名。从皮卡地里街(Piccadilly St.)转进去,你会发现走进另一个时空。杰明街道(Jermyn St.)上商店的店龄,至少都超过一百年,即使有三百年历史的老店也不稀奇,所以,建筑物及店牌都相当古朴,木制的橱窗有点斑驳,透着古意盎然的色泽。卡令街是伦敦最著名的书街,从英国最大的书店(Foyles)到各种小型的专门书局应有尽有。
靠近Leicester Square地铁站有条二手书专卖街Cecil Court,怪店林立,十分有趣。名店绅士用品店(Gentlemen's Perfumer)要当绅士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你可以在这里看到绅士洗脸修胡子的行头,保准让你目瞪口呆。那些大大小小的器具从漱口、吐痰、洗脸、剃胡子、洒香水一列排开,你一定会衷心地佩服英国的绅士的细致功夫。T.M.LEWIN英国衬衫店这家店创立于1898年,衬衫的品质及颜色都非常有格调,一件衬衫的价格在45~55英镑左右,衬衫都放置在一格格的绿色柜子上,看起来相当赏心悦目。Paxton & Whitheld这家卖英国起司的专卖店已经三百年了,贩卖各式各样的起司。其中,还有一种英国派,称为猪肉派(Pork Pie),外面是面粉糊烤的派皮,里面是猪肉冻,滋味独特,一个约3.45英镑。里面的员工长得很可爱,脸颊有点红红的,看起来就像是典型的英国人。Foris.89这家香水专卖店卖的香水产品全是英国自制的。当然,各式的花香是主流,除了涂在身上的香水外,最大宗的产品是放在浴室的芳香剂,你可以试试英国香味,比起巴黎香味有何差别。Berry Bros. & Rudo. LTD.这是葡萄酒专卖联锁店,今年欢度三百年生日,内部装潢都是维持原来的木头材质,所以显得很古老怀旧。雇员都一律西装笔挺,讲起话来轻声细语,你还可以看到老式的开瓶器、酒的温度计……葡萄酒的价位在6.70~13.45英镑。 Harrods百货公司是欧洲规模最大,格调最高的百货公司,占地63,000平方米,共七层,地下的食品部有令人垂涎的美味佳酿。Fortnum & Mason有三百年历史的高级食品店。共八层,地下一层有搭配食品的瓷器杯与烹调用品。
跳蚤市场:Camden Markets周六、日08:00-18:00。有各式各样的古董、手工艺品、服饰和鞋店。Petticoat Lane周日09:00-14:00。各色人种集聚一堂,以服饰和家庭用品为主。Portobello Road周六07:00-17:00。曾是伦敦嬉皮士的圣地,有许多古代的服饰、珠宝、钱币和古玩。Brixton Market周一至六08:00-17:30。有许多非洲和印度的水果、手工艺品和录音带。同时,这里又是超短裙的发源地,常有最新流行时装由此走向世界各国。
【休闲娱乐】
文艺演出伦敦的艺术、娱乐形式极为丰富。歌剧、音乐剧、古典音乐、摇滚、爵士乐、皇家芭蕾、踢踏舞,应有尽有,而且票价便宜得难以置信。 伦敦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剧场,大多上演莎士比亚、萧伯纳的作品。伦敦剧场大体可分为两种,商业性剧院以著名演员演出的著名作家作品为主。最为著名的有国家剧院和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在小型剧院中可以观赏到一些初出茅庐的作家的创作,剧场气氛轻松愉快。在伦敦欣赏古典音乐会倍感轻松惬意,音乐厅音响效果非常好,音乐会票价却很便宜。每年7月--9月,伦敦都要举行"古典音乐夏季盛会",邀请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和乐队在皇家艾伯特大厅演出。伦敦有名的音乐厅有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艾伯特音乐厅、皇家音乐学院等,其中皇家庆典音乐厅可称为伦敦的顶尖音乐厅。票价以座位及演出者质量而定,大体如下:戏剧-20,音乐剧-30,歌剧或芭蕾-60,古典音乐会-30,摇滚或爵士乐音乐会-25。伦敦的摇滚或爵士音乐会票价也不高,还可以到迪厅去跳跳舞。
体育比赛赶上8月中旬--5月上旬的赛季,游客还可以观看英格兰足球联赛和足总杯赛。在英国,人们一般称足球为football,而不说Soccer。为了与“Rugby football”即橄榄球相区别,他们也说“Soccer football”。现在,足球已成为世界各地极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其发源地便是英格兰。早在14世纪,这一运动就在英国各地盛行起来。据说,最初本是两个村子的年青人争着把球踢入对方村子大门这样一种竞技,随后才发展成为正规的体育运动。单在英格兰,便有90多个职业足球队,分为甲级至丁级四个级别进行比赛。苏格兰亦有自己的足球联赛。两个联赛均在8月中旬—5月上旬进行,赛季中的每个周六下午3点都有比赛。日程可参阅报纸与杂志。除联赛之外,还有足总杯赛。这是英国足球总会所属的所有职业球队参加的淘汰制比赛,极受欢迎。最后决赛在5月的第二个周六进行。联赛球票在各体育场均有出售。球迷们多在早上便前去排队等候。若有精彩赛事,则常常出现预售期便出售一空的情况。站席票价为左右,虽然便宜,但此地狂热的球迷较多,若想避开他们,则可以买2层席位,票价为左右。此外,国际赛事和足总杯的票很难买到。事先可通过“球赛介绍”等机构购买。
博物馆伦敦聚集了世界上的各种奇珍异宝。到了大英博物馆,您可以一睹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直到印度、中国、日本的各种文化遗产。在国家画廊里可以领略到大师们的精彩作品。这里的博物馆、美术馆宽敞宏大而又舒适文雅,展品丰富。虽然有一部分博物馆和画廊正在推行商业经营,但大英博物馆等地却仍是免费的(有时会有非强制性的募捐活动)。在伦敦停留期间,您可以每天都去转一转,享受这种艺术的奢华。此外,各博物馆,美术馆,除圣诞前夜(12月24日),圣诞节(12月25日),新年(1月1日)及圣诞后第一个周日以外,多数时间都开放。
伦敦的节日主要有圣诞,新年,复活节(3月-4月某一天,春分后第一个星期日),感恩节(11月第四个星期四),其他还有BANK HOLIDAY(4月,5月,8月,圣诞节后,一共有四个不定日期的和其他节日相关的星期一),还有皇室宣布日(一般是女王生日等),以上说的是休假的节日,其他还有很多和国际上分享的节日,比如情人节,万圣节,父亲节,母亲节,都是不休假的。
英国菜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Simple”(简单)。其制作方式只有两种:放入烤箱烤,或者放入锅里煮,做菜时什么调味品都不放,吃的时候再依个人的爱好放些盐、胡椒或芥茉、辣酱油之类。而且,你去伦敦会发现,基本上每一道伦敦饭都少不了土豆(番薯)!说起来是尊重各人的好恶,却也难免有偷工减料之嫌。不过,既然来到了英国,权且体会一下英国菜的魅力吧。烤牛排这是公认的英国菜中的代表作,由大块带油的生牛肉放入烤箱中烤制而成,同煎牛排一样,在您点这道菜时,服务员会问你喜欢生一些的还是熟一些的。做好的牛肉吃时可以沾西式芥茉酱,作为辅菜的约克郡布丁也很有名。炸鱼及炸马铃薯条这是英国的"麦当劳",是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食品。炸鱼多为鲽鱼或鳕鱼,与炸薯条一起沾着盐或醋(不少英国人两者都用)食用,很受普通百姓欢迎。此外还有黄瓜,以及奶油香肠(香肠裹上一层面糊用油炸)等,定会令您大开胃口。饮店里的服务员除了英国人外,还常有西班牙人、意大利人。他们的英语口音较重,不易听懂。您只要用手指指想要点的菜,说一声"This one,please"便可以了。牛肉馅饼为牛肉或牛肾,有些特殊的味道,吃惯了会觉得非常好吃,这也是小酒馆中的一种典型的午餐,一定要尝尝看哟!多佛尔鲽鱼英国的鱼类菜肴相当可口,伦敦市内便有几家专营鱼美菜肴的连锁餐厅。特别是在多佛尔海峡捕捞的鲽鱼清淡鲜美,十分好吃。英式早餐首先用橙汁加上玉米片,浇上牛奶和砂糖饮用。然后是主菜,一般是咸肉、香肠和煎鸡蛋配以煎蘑菇或西红柿(煎西红柿相当好吃)。当然还有烤面包。最后是咖啡或红茶,也有英国传统的奶茶。这便是英式早餐了。
啤酒的种类Bitter 苦啤酒颜色较浓,带苦味。英国最具代表性的啤酒。Mild 清啤酒苦味与酒度比苦啤酒低,颜色比苦啤酒深的一种深褐色生啤酒。瓶装称棕啤。Pale Ale淡色啤酒瓶装的苦啤酒,酒度高,碳酸气足,颜色很浅。几种英国食品咸肉与鸡蛋为英式早餐中的必备菜。鸡蛋多为油煎。巴斯甜面包加入了葡萄干或柠檬的甜面包,是巴斯人最早做出来,故称巴斯甜面包。黑布丁是含有猪血的香肠。康瓦尔馅饼是夹有肉馅和蔬菜的馅饼。德文郡奶油味道浓厚,营养丰富。下午茶时,常抹在蛋糕或水果上作为装饰,也十分可口。爱丁堡石块是棒状的硬糖。盖尔人咖啡是加入奶油、砂糖、威士忌的咖啡。吉尼斯(商品名)是黑啤酒中最受欢迎的一个品牌。黄昏茶点是早于晚上正餐的茶点,以三明治等小点心为主。爱尔兰咖啡是威士忌与咖啡、砂糖、牛奶混合在一起制成。百果馅饼是将各种果干、调料混在一起作馅的馅饼,是圣诞大餐中的一道必备菜。农夫午餐顾名思义,是一种十分简朴的饭餐。由奶酪、面包、沙拉、西式泡菜组成,酒馆中可见到。利尔啤酒是传统的各种生啤酒的别称。苏格兰鸡蛋是用火腿肉将煮熟的鸡蛋裹好,外裹油炸面包。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短面包是稍有些硬的脆饼干。奶油很多。烈啤酒是用焙烤的麦芽制成的黑色的烈啤酒。
餐饮习俗品酒方式英国人喝啤酒并非一饮而尽,而一点点地品尝那种少泡、少气的生啤酒。据说苦啤酒的最佳饮用温度为13-15摄氏度。喝惯了7摄氏度左右淡啤酒的人最好是要点Lager.饮酒座位经常有空闲座位,您可以找一个地方,站着喝。若天气暖和的话,也可以到酒馆外的长椅上坐着喝,气氛很好。喝完后,请别忘了将杯子送回柜台,并说声"Thank you!"。英式下午茶十九世纪,英国上流社会的绅士名媛开始盛行喝下午茶,冬天时就在温暖的炉火边,夏天则是在繁花盛开的花园内,最重要的功能是让上流社会的人联络感情、交换情报。例如,最近哪一个画家的作品,或是看了哪一出戏,是一种又轻松又风雅的活动,他们不是以自助式的方式提供糕点,通常是以一套计算,包括一壶茶及一份点心,点心有三明治、奶油松饼(Scorn)或是小蛋糕,各家餐厅点心的搭配有点不同。好一点的餐厅还会依时令变化糕点。茶有伯爵茶(Earl Grey)、大吉岭茶(Darjeeling)、锡兰茶等,最受欢迎的是伯爵茶。
传统英式酒吧喝下午茶是贵族气,而到英国酒吧喝上两杯,绝对是大众的文化。在温暖昏暗的酒吧里,手持冒着泡沫的黑啤酒,与三两好友对饮,倒是平生一大快事。平日拘谨的英国人,似乎在此时才得以敞开胸怀,到了伦敦你非得到酒吧里坐一坐,才不虚此行。英国酒吧另一迷人之处,就是啤酒美味极了,种类又多,如果你没有特别喜好,不妨尝试英国啤酒。英国啤酒以淡啤酒Lager、苦啤酒Bitter、黑啤酒Guinness为主,淡啤酒有点甜甜的汽水味,苦啤酒喝下去后,舌根有点苦味;黑啤酒是爱尔兰名产,听说,爱尔兰的小孩子胃口不好时,爸妈会给他们喝一点黑啤酒开胃。至于配酒的小菜,传统食物有炭烤鲑鱼、薯条、小麦粥,不过,多数的酒吧从早上开始营业到深夜,有提供午餐及晚餐。随着时代变迁,酒吧也慢慢改变型态,现在伦敦最流行的酒吧是「运动酒吧」,就是酒吧里装设了大屏幕的电视,大伙儿可以坐着一起观赏体育节目的转播。
【历史简介】
伦敦最早是一个凯尔特人的城镇,由罗马入侵者于公元50年左右建立,作为泰晤士河畔的一个港口,并命名为Londinium。公元7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后,Londinium遭弃城,撒克逊人於今Aldwych以西1英里处建立了Lundenwic的城镇。直到公元9至10世纪罗马伦敦老城才再次恢复人烟。伦敦逐渐地发展、扩大,吸收了附近的村庄、聚居地方,向四面八方扩散。到17世纪时伦敦已经是当时大英帝国乃至欧洲最大的都市。1666年的伦敦大火灾毁坏了伦敦城内大部分的建筑(奇迹似的,死于这场大火的只有20多人),但大火后伦敦又立即开始了10年间的重建,包括圣保罗大教堂在内的标志性建筑都是在此期间开始动工的。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经历了大规模的发展。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的开通,公共汽车的营运,以及联系四方的铁路线,使伦敦的市容与交通面貌一新。伦敦市区在19世纪后半期居住人口突降(1851年:128000人;1871年:75000人;1901年:27000人),大量新建的建筑使伦敦从一座乔治风貌的城市转而成为维多利亚特色的城市。
伦敦最近100年来的大变化可说是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战期间,伦敦遭到纳粹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期间超过3万的伦敦市民丧生,大部分建筑遭到破坏。20世纪50至70年代,由于伦敦的重建未经统一规划,造成今天建筑多样化的格局,并成为当今伦敦的独特之处。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London Fog(伦敦雾)。因此,英语有时会把伦敦称作“大烟”(The Smoke),伦敦并由此得名“雾都”。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间,伦敦烟雾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於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於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时至今日,伦敦的空气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观。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带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伦敦市区因常常充满着潮湿的雾气,因此有个叫“雾都”的别名。
【行政规划】
伦敦行政区划泰晤士河穿过伦敦,将城市划分为南、北两部分。伦敦的议会大厦和大笨钟整个“大伦敦地区”(Greater London)一共被分为“伦敦市” (伦敦)(City of London)与32个自治市镇(Borough)。伦敦市(City of London)拥有独立的行政与立法权限,位阶较高;而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虽称为市,但仍属于伦敦自治市之一。伦敦市和众自治市属于标准一级行政区--单一管理区(Unitary Authority Region)之一。而这33个行政区中,以“内伦敦教育局”(Inner London Ecation Authority)的定义来说,靠近中心的12个被合称为“内伦敦”(Inner London),外围的20个合称为“外伦敦”(Outer London),总共33个区域。伦敦是欧洲第三大都市。据2001年人口普查,伦敦市区及其自治市(镇)(约610平方英里)拥有7,172,036人口。其中大约71%为白人,10%是印度、孟加拉或巴基斯坦后裔,5%为非洲黑人后裔,5%为加勒比海黑人后裔,3%混血人种,还有大约1%为华人。58.2%的人口信奉基督教,15.8%的人口则无宗教信仰。大约有21.8%的伦敦居民出生在欧盟以外地区。虽然伦敦的人口不及莫斯科与巴黎,但要是把生活在伦敦都会区(6,267平方英里)内的人口(约13,945,000人)也算进去,就超越了巴黎,成了欧洲最大的都会区,其人口之多已超越了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人口总和。许多人仍然相信,英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家,白人占绝大多数。事实并非如此,初次访问伦敦的客人大概会对这里有如此之多的黑人、东方人而感到惊。作为过去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不仅收纳了旧殖民地的遗产,也收纳了大量的移民,由此产生了各种深刻的社会问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条件之一。
⑨ 伦敦金融城市长与伦敦市长有什么关系
伦敦金融城政府是英格兰地区最古老的地方政府,其根源可追述至中世纪时代回。即便是英国答威斯敏斯特议会也是基于金融城的政务议事厅(Court of Common Council)发展而来的,因此政务议事厅又被称作「议会之母」。
伦敦金融城市长是伦敦金融城的领导者,并主持各管理机构的工作,包括市政厅(The Court of Alderman)和政务议事厅(Court of Common Council)。庄汉生(Boris Johnson)则是大伦敦地区的市长,金融城市长与伦敦市长两者的角色有所区分而又互补。
此外,金融城市长还有更宽泛的职责,那就是在英国国内及海外宣传伦敦金融城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市长作为英国金融服务业宣传大使的地位,也由于其办公室的完全无党派特性而更加得以提升。
市长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推动以英国为注册地的金融服务业及相关业务的海外拓展。伦敦金融城是英国金融业的中心,当然在英国还有其它一些金融零售服务中心,比如爱丁堡、格拉斯哥、曼彻斯特、利兹、伯明翰和布里斯托尔
⑩ 请问伦敦市,大伦敦,伦敦金融城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london既可以指金融城——伦敦市(the city of london),,即你所说的首都London的中心,又可以指大伦敦(greater london)。而大内伦敦是有伦敦金融城—容—伦敦市及其他的32个自治市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