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日本泡沫经济金融机构贷款

日本泡沫经济金融机构贷款

发布时间:2020-12-21 08:36:04

A. 日本泡沫经济的特点

第一次回答可获2分,答案被采纳可获得悬赏分和额外20分奖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资产全面缩水的背景下,企业负债恶性膨胀,大量倒闭。1991年前后,负债额在1000万亿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在1万家左右。1990-1996年,日本破产企业年均高达14000家左右。(2)商业银行陷入困境,不良债权急剧增加,大批金融机构破产。关于泡沫经济破灭对不良资产的影响,日本政府一直讳莫如深,直到1995年7月,日本大藏省银行厅才首次宣布,按照国际通行国际会计标准计算的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已经达到50万亿日元,占日本GDP的1/10以上。但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这个估计偏低,有西方人士认为,到1995年8月,日本银行业未清偿贷款总额已经超过日本GDP总额,而未清偿贷款的1/4是不良资产。(3)国内消费不振,投资需求减少。泡沫经济破灭后,由于居民实际收入减少,使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有关数据显示,占日本GDP60%的个人消费支出以平均每年0.63%的速度持续下降。(4)通货紧缩、经济衰退;1992-1999年,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均为负增长,年均下降幅度接近1%(1997年除外)。通货紧缩使企业销售收入减少,债务负担加重,居民消费心理恶化,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公共债务危机加重。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其中,1992-1994年连续3年出现了零增长。

B. 请问在日本泡沫经济发生后,最赚钱的行业是什么

互联网行业,该行业每年都以双位数的速度增长。

C.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有哪些银行倒闭

1994年,东京的协和、安全两家金融机构坏账超过了资产总额,不得不宣布破专产。同属年,拥有83年历史的兵库银行也由于坏账过多而倒闭。

1997年日本债券信用银行的3家子公司先后破产倒闭,同年,排行第十的北海道拓殖银行倒闭、

1998年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破产。

1999年10月02日新泻中央银行.

D. 我想了解上次日本泡沫经济的始末

1990年开始的股价、地价暴跌为标志,日本经济陷入“泡沫经济萧条”之中,至今尚未从其打击中崛起。目前,日本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因巨额不良债券而苦恼。
领导过世界经济发展新潮流的日本人曾沉醉于经济成功的喜悦之中,坚信日本的股价、地价都会继续呈现“右肩上扬”的上升趋势,因此继续不断地大量购进股票和土地。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有涨有落。如果相信会涨而继续买进的话,必然会走向反面——跌价。上涨得越高,下跌的幅度就越大。日本有句谚语——“山越高谷越深”。
但是,泡沫经济时期,日本人忘记了这条教训。尤其是本应慎重运用储户资金的金融机构也被“右肩上扬”的神话所迷惑,将大量资金贷给了购买股票和土地的企业和个人。借方利用该贷款购买股票和土地后,以此作抵押继续增加贷款数额,然后再去购买股票和土地。
与日本暴涨的股价和地价相比,外国的股价和地价的确显得便宜。于是,日本的企业又开始大张旗鼓地购买外国的企业和房地产。当三菱房地产公司买下位于纽约市中心,包括洛克非勒中心在内的洛克非勒集团(RGI)时,美国人惶恐不安地惊呼:“日本要买下美国了!”
后来,抢购风蔓延到绘画作品和高二夫球会员权等领域。由于日本人的抢购,世界美术品市场显得十分活跃,价格也显著上升。
然而,泡沫经济终归要崩溃。1990年1月4日,东京证券交易所新年后营业的第一天股价就开始暴跌。股价暴跌接着地价开始暴跌,随后,绘画作品和高尔夫球会员权也暴跌,均暴跌到不足最高价位时的1/2。
如果是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只要自认倒霉还可以处理掉。但是,土地和高尔夫球会员权等如果找不到买主,就只好窝在自己手里。如果是利用贷款买来的,那么还要继续支付利息,因此企业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倒闭;个人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倾家荡产。但是借款者接连不断破产的话,金融机构最终也得倒闭,所以金融机构即使对于不缴利息的接待者也无可奈何。
金融机构对于存款的储户必须支付利息。因此,不良债权的数额如果增大的话,金融机构本身的经营也就出现了危机。他们期盼着股价和地价重新回升,但是这种期盼一直未能如愿。而且,出现了难以为继的金融机构。不仅小金融机构如此,就连“住友银行”这种大银行也宣布1995年3月的决算为赤字。所谓日本的金融机构在大藏省的热情指导下是安全的,这种“金融机构安全论”的神话彻底崩溃了。

E. 日本经济危机后那些房贷是怎么处理的

正常还贷或者主动来断供。

金融危机源发生后,随着房价下跌,资产会贬值。如果市场房价快下跌到购买价格附近的时候,资产实现盈亏平衡。如果继续跌的话,就会出现资产亏损。这时候,理性购房者就会选择断供,因为以当前市价再买一套房子都比继续还房贷还要划算。

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的话,就会出现大面积断供的情况,这将对金融机构形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和自保,就要进一步贱卖抵押的房产,房价会进一步下跌。

(5)日本泡沫经济金融机构贷款扩展阅读

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选择房子或者选择现金,两种选择其实都不算是最好的选择。这种选择属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性质。事实上,在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无论是房子还是现金,都存在贬值的风险。一般来说,当发生全社会经济危机的时候,所有资产都呈现缩水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的物业税费等不是很高,只要不是贷款买的,房子还是有较强的保值功能的。尤其危机过后的通货膨胀,可以让钱不值钱,但房子不会贬值,而会增值。所以,还是房子好。当然,金子等硬通货也好。

F. 求详细介绍亚洲金融危机和日本金融泡沫破裂的书

要是复关于97亚洲金融危机制那就首推:1.《金融危机真相》,中信出版社,作者戴维·德罗萨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接连发生,从1994~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到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成为很多人不愿回想的噩梦。各国政府官员为开脱罪责,纷纷控诉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指责货币投机者。事实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是国际金融制度出了问题?还是货币投机者从中作祟?抑或是另有隐情?本书再现了当年惊心动魄的危机场景,分析了危机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为我们揭开了金融危机的神秘面纱

G. 日本泡沫经济的时代背景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帐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另外,当时还有下列背景:
1. 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的银行烦恼于向优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案件,于是开始倾向于向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宅等融资。
2. 19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形成了股票市场的上升通道。 由于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其中,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此外,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帐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1985年到 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当时日本媒体为了给这种经济繁荣状况命名,还希望募集像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类似的名称。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土地价格上升,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的企业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根据供求理论,价格终将趋于均衡。但是日本企业普遍实行以帐面价值计算土地资产的做法,因此从表面上看企业的收益率也并无变化,而帐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差额就导致了帐面财产增加,从而刺激日本企业追求总资产规模而非收益率。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许多大不动产公司会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毫无收益可能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高尔夫球场会员权,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动产(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海外旅游景点等等。当时这种资金被称为“日本钱”(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当时随着股票价格上升,日本国内购买法拉利、劳斯莱斯、日产CIMA等高档轿车的消费热潮也不断高涨。 苏联由于阿富汗战争以及美苏军备竞赛,加之东欧诸国剧变,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欧洲,由于严重的高失业率和东欧民主化,国际和社会秩序也非常混乱。
美国:经过1980年代中期的经济周期,逐渐走入低谷。住房金融产业出现危机,社会信用危机日益严重。此外,经常性国际收支趋向平衡,但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也不断上升,财政赤字创下历史纪录。
在这样的世界形势中,政治经济都比较安定的日本出现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号,全体国民预感到“日本的时代”即将到来。当时在世界各国的印象中,三十年前仍然是一个普通发展中国家的日本,已经迅速成为了遍地黄金的富裕国家。 期待通过资产价值上升而获得利润的手法,随着资产价格的上升会越来越难以奏效。当资产价格最终停留在高水平时,最终的资产持有者将无法获得收益。但可怕的不仅如此,一旦资产价格回落到之前的水平,那么资产持有者将承受与其所有前手所获得的利润相当的亏损。因此,缺乏持续性的资产价格逐渐进入平稳状态。另一方面,对于推崇一户一屋的日本都市来说,地价上升带来了严重的住宅不足问题。对于居住在大城市中心的普通劳动者,根本无法承担高额的地租和房租,只能被迫迁往郊区。当时这种状况导致了人们早买早赚的心理,进一步刺激了地价上升。
当时地价带来的住宅问题,也引起了日本政府的关注。之后政府采取平抑地价的政策,对金融机构也施加了压力。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所谓泡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一旦投机者丧失了投机欲望,土地和股票价格将下降,因此反而导致帐面资本亏损,由于许多企业和投机者之前将上升的帐面资本考虑在内而进行了过大的投资,从而带来大量负债。随着中央政府金融缓和政策的结束,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维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对土地金融进行总量控制,这一人为的急刹车导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经济加速下落,并导致支撑日本经济核心的长期信用体系陷入崩溃。此后,日本银行也采取金融紧缩的政策,进一步导致了泡沫的破裂。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38915.87点,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点,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4000点左右。大量帐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
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

H. 日本的泡沫经济

不可能。抄
泡沫经济的实质是袭:没有那么大的消费能力却一定要造成有的迹象,然后促使制造业拼命生产来维持社会、经济的繁荣,一旦消费与生产失衡表面化,泡沫即告破裂,经济不可避免走向衰败。

本次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是这样,本来没那么多人买得起那么多房屋,可金融机构为了自身业务的繁荣,故意制造机会,放低门槛,让没有消费能力的人拼命买房,金融机构再把这些不良资产倒来卖去,结果一环破裂,全盘皆崩。

中国还处于卖方市场,消费与制造的失衡还早得很,何来泡沫之说?

I. 日本泡沫经济的借鉴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和破灭的主要原因并非日元升值,而是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在日元升值过程中的失误,尤其是1986-1989年货币政策的三次重大失误
日本泡沫经济发生于1985-1990年,当时日本正处在改变增长模式、转变发展战略、开放国内市场、融入国际社会的初期。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毫无疑问,日本泡沫经济生成和破灭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制度、结构和政策等,但回到其定义,泡沫经济是指大量过剩资金追逐相对稀缺的投资机会而造成的资产价格膨胀,因此这个故事将主要在宏观经济层面展开。
要说明日本泡沫经济的生成,还需要从日元升值说起。虽然从本质上讲,日本泡沫经济与日元升值是两个不同的事件,各有不同的原因,但由于二者出现在同一时期,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因而产生了复杂的联系,以致使一些舆论误读了它们。
日元对美元升值的直接原因是日美贸易差额的变化;根本原因是日本对美国经济实力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正为“滞胀”所困扰,1980 年,美国的通胀率为13.5%,失业率为7%,经济增长率为-0.2%,财政赤字为738亿美元,贸易赤字为150亿美元。为了克服“滞胀”,里根政府以减税为核心,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高利率增加了美元对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大量资金流入美国市场,导致美元升值。1979年至1985年2月,美元对其他10个发达国家货币的多边汇率上升了73%.
美元升值扩大了美国贸易赤字。1980-1984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130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从 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巨大的贸易差额在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为 1298亿美元;美国对外债务为1114亿美元。
日元对美元升值的更深层因素是,二战后,美国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元成为“超级货币(super currency)”;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已远远超过美国,美元开始衰落。1980-1985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平均约为0.4%,日本约为3%;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 1.5%,日本约为 4.8%.
也就是说,到1985年,日元升值与美元贬值都已经无法避免。实际上,1985年2月美元走低/日元升值的过程已经开始,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只是加快(而非启动)了这一进程。
日本泡沫经济生成和破灭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日本货币政策曾经失去平衡,出现过三次重大失误。 1987年秋,世界经济出现了较快增长。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美国、西德等相继提高利率,日本银行也准备升息。恰在此时,1987年10月 19日,被称作“黑色星期一”的“纽约股灾”爆发。在西方国家的联合干预下,“黑色星期一”仅表现为一种市场恐慌,并且此后不久,人们原先对世界经济的悲观预期为乐观情绪所代替,各国经济均出现了强劲增长。
但日本经济的灾难却由此开始。当时美国政府担心,如果日本银行提高利率,资金不能及时向欧美市场回流,可能再次引起国际市场动荡,因此建议日本政府暂缓升息。日本政府也担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日本,推动日元升值,引起经济衰退。并且,当时日本正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需要以较低的利率来增加国内投资,减少储蓄,缩小经常项目顺差。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银行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维持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变,一直到1989 年5月日本银行才提高利率,这时距离“黑色星期一”已经19个月,距离日本实施超低利率政策已经27个月。
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二次失误,也是一次“致命的失误”。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日本“经济体系内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长期的超低利率又将这些资金推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1985-1989年,日经平均股价上升了2.7倍;1986-1990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价格指数平均增长了三倍以上。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压力,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至 6%.同时,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机构控制不动产贷款,日本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货币政策突然收缩,中央银行刻意挑破泡沫,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

J. 日本泡沫破裂,为什么人们还不起房贷

不是你那个理解,货币贬值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住房贬值!小日本子老百姓不是回还不起房贷,是还贷答已经无意义。打个比方,你现在上海购得一套住房200万,首付50万,你按揭贷款150万,(不算利息)当你还贷了10万元时,经济崩盘,房价下落,你家邻居卖房子60万就出手!你可以问问自己,你还去还贷吗?你200万的房子,目前价格60万。你已经首付加按揭支付了60万,而你还欠着银行140万本金。还没有给你计算需要支付的利息!试问这房子贷款你还会去还不?这房子你还要不?如果一个城市都这样,那后果是什么?

阅读全文

与日本泡沫经济金融机构贷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适合20岁怎么理财 浏览:83
理财保险的意义与功用 浏览:533
黄金藤价格价格 浏览:503
85港币折合人民币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505
江苏八方贵金属软件下载 浏览:344
证监会首批批准证券投资机构 浏览:928
趋势投资利润回吐 浏览:593
益民集团产业投资 浏览:398
平安综合理财 浏览:461
不良贷款不良资产 浏览:307
如何用100万来投资理财 浏览:793
县域理财 浏览:425
理财王冠 浏览:623
理财客户细分 浏览:16
st兴业股票 浏览:136
怎么购买印度基金 浏览:876
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费用 浏览:84
企业如何通过基金融资 浏览:570
项目融资的结构 浏览:379
融资33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