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邮微服务怎么下载
(一)规划范围 按照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进行规划。市域为扬州市行政范围,包括江都、仪征、高邮3个县级市和宝应县,面积6634平方公里。规划区为扬州市区及其行政代管的朴席镇范围,面积102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为东至廖家沟、壁虎河一线,南至长江、夹江一线,西至扬溧高速公路,北至扬溧高速公路、槐泗河一线,面积为310平方公里。 (二)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长三角核心区北翼中心城市。 (三)市域城镇体系和城市化水平 规划至2020年扬州形成市域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的四级城镇结构体系,其中包括:1个人口大于100万的特大城市扬州;4个人口在30-50万的城市,即江都、仪征、高邮、宝应;11个重点镇;32个一般镇。2009年底市域总人口502.33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58.8万人),城镇人口 265.73万人,城市化率52.9%。规划期末市域总人口为560万人,城镇人口380万人左右,城市化率约68%。 (四)中心城区城市规模 2009年底城市人口为105.9万人,规划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135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155万人;近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6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20平方米;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8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20平方米。 (五)城市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城市发展方向为:东联西优南拓。 东联:强化交通对接和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广陵新城建设,推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与江都联结。西优:优化土地使用功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居住与产业相对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新城西区和蒋王片区开发建设水平。南拓:优化完善产业功能,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强化产城互动发展,重点调整市开发区北部区域,积极推进南部新城建设。 (六)总体布局结构 以历史城区为核心,以东西和南北“t”字型发展轴带为骨架,东、西和南部三区分合有致,构成“一核两轴三区”的空间结构。“一核”是指历史城区(主要由老城区和蜀冈-瘦西湖景区构成),是彰显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特色的核心区域;“两轴”是指依托文昌路、古运河形成相互交汇的两条城市发展轴带;“三区”是指在城市核心区外围形成的东部分区、西部分区和南部分区三个分区。 (七)城市中心体系 建立两级城市中心体系,包括一个市级中心和三个区级中心,规划期内形成“一主三副”城市中心格局,即文昌阁商业中心和东、西、南三个区级中心,远期东部区级中心将逐步形成“一体两翼”都市区综合性商务中心(cbd)。 (八)建设用地规划 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逐步迁出城市核心区现状分散的行政办公机构,形成市级行政办公与区级行政办公的两级体系,相对集中布置。商业金融业用地:规划形成“市级、区级(副中心)、地区级(片区)、居住社区级”四级商业中心体系。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市级文化中心位于西部分区内,集中了市文化艺术中心、双博馆、国展中心等大型市级文化设施;河东分区结合京杭之心及商业水街建设一批体现城市文化特色、高品位、高水准的文化设施。体育用地:按照市—区—街道—居民小区四级体育场馆设施网络,优化空间布局,提高体育设施配置水平。医疗卫生用地: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以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其他具有社区特色的专业服务机构为补充。教育科研设计用地:高等教育布置在中部分区和西部分区。保留现有扬州大学的文汇东路、四望亭路、江阳中路校区,对老城区内现有高校实施资源整合;适度扩大扬州职业大学规模,重点建设扬子津科教园区。 居住用地。空间上形成“一片、多团块”的空间格局。“一片”主要是指在中部分区东西两侧,继续沿文昌路东西延展所形成的一个主要居住片区。“多团块”是指中心城区的边缘区域,居住和工业相结合呈组团状分布,主要有滨江组团、蜀冈组团、汊河组团,主要为与产业相配套的居住。 工业仓储用地。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南部工业区、西北工业区、东南工业区、河东工业集中区、邗江工业园北园、开发区北部工业区。规划仓储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北物流园、广陵商贸物流园和扬州港口物流园;另外,在部分工业集中区配套一定规模的仓储用地,便于就近存储。 绿化用地。合理布置各级公共绿地,结合自然地貌条件和建设用地布局,相对均衡布置市级公园和区级公园。规划在主城区建设市级公园7处,区级公园14个,主题公园9个(部分结合市级、区级公园设置),结合现状补充小型绿地(如街头绿地、小游园、游憩绿化带等)。其中7个市级公园为茱萸湾公园、瘦西湖公园、明月湖公园、三湾公园、大桥公园(广陵新城)、扬子津公园和润扬森林公园。 (九)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快速路:中心城区形成“三纵四横”快速道路网规划方案。三纵:润扬路、运河路、沙湾路。扬子江路为南北向交通性主干路。四横:北环路(真州路—江平路-万福路)、江阳路—施井路、扬子津路、沿江高等级公路。 主次干路:规划形成“十三横十一纵”的主干路网形式(城区内部的快速路规划与主干路并线)。规划次干路97条,联系主干路与支路,起承上启下作用,兼具集散交通与生活服务功能。 公共交通:一是轨道交通:规划期内拟先沿文昌路建设地铁1号线,沿文昌路客流走廊,衔接扬州西站、西部板块中心、老城区、广陵新城、扬州东站、东部(江都)板块中心、江都旧城区和江都站。二是常规公交客运系统:规划近期中心城区标准公交车拥有量达到1800辆,以后每年按照公交分担率相应增加公交车辆,并配备相应的场站设施。公交路线应及时向城市新区扩展,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建立公交优先发展保障体系。三是公交场站:明确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规模,并做好用地预留,规划6处综合客运公交枢纽站、9处一般公交换乘枢纽、6处城乡公交客流接驳换乘枢纽,首末站69处,保养场19处。 老城区交通:在老城区外围采取二级分流措施,分流过境交通,减少过境交通穿越老城区。一级分流:老城区外围边缘区域,形成由主干道构成的分流通道,分别为:漕河路、瘦西湖地下通道、大学路、江阳东路、运河西路、江都路。二级分流:老城区形成由次干道构成的分流保护内环,降低老城区内部交通压力,优化盐阜路、泰州路、南通路、淮海路一线的交通管理。保持老城路网的棋盘式格局和街巷胡同肌理、空间尺度,梳理老城区的现有道路资源,形成老城区内部微循环系统。部分道路采取单向交通组织,提高交通效率。在严格保护老城区街巷尺度的前提下,改造道路设施,提高通行能力。 (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保护体系: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3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的保护内容。 2.保护重点: (1)保护历史城区格局:保护历代运河与扬州城的空间格局关系;保护唐、宋扬州城的历史格局;保护扬州城明清时期形成的瘦西湖与老城区的空间格局关系;保护明清老城区格局,体现扬州城“逐水而城、历代叠加”、“双城街巷体系并存”和“河城环抱、水城一体”的特征。 (2)保护京杭大运河(扬州城区段)遗产:包括大运河水利工程遗产、大运河聚落遗产以及相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保护历史遗迹的视觉环境:保护扬州城整体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地貌;保护扬州城遗址本体周边的历史环境、自然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严格控制蜀冈-瘦西湖景区视觉环境,减少视觉污染;严格控制老城区建筑高度,保持宜人的空间尺度和建筑肌理,保持老城区古朴的城市风貌,维持老城区“平缓型”的城市空间、匀质细腻的城市肌理以及集“南秀北雄”于一体的建筑风格。 3.保护框架:以“一片、一线、四区、多点”构成名城保护重点内容:一片:历史城区,保护范围为扬州城遗址分布范围及周边相关地块。一线:大运河文化遗产,重点保护明清京杭运河古道(城区段)及沿线相关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对古邗沟遗址、仪扬河、隋邗沟东道、瓜洲运河、京杭大运河及沿河水利航运工程设施进行保护。四区:四个历史街区,包括东关街、仁丰里、湾子街和南河下历史街区。多点:保护各级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 (十一)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总体目标:市区(规划区)2010年底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供水普及率为100%。水质、水压全部达到规定标准。用水量预测:根据城镇现状人均用水水平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预测2020年总用水量为130万立方米/ 日。城市供水规划: 城市现状有3座水厂,2008年日供水能力为40.5万立方米/日,新建的扬州市第五水厂现状供水能力为15万立方米/日。规划扩建扬州市第五水厂至60万立方米/日,于朴席南部增建扬州市第六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30万立方米/日,规划期末扬州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30.5万吨。水源规划:扬州市区水源取自长江和廖家沟。水源保护区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管理。 排水工程规划。污水规划目标:近期完善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镇区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加快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对原有污水管道的改造和新建污水收集管道系统,达到近期污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大于75%,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75%;远期污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大于90%,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90%的规划目标。污水处理系统:规划扩容建设汤汪污水处理系统和六圩污水处理系统。规划新建北洲污水处理厂和北部山区污水处理厂。预留朴席污水处理厂用地,泰安、杨寿、公道三镇分别建设生态污水处理站。 供电工程规划。规划期内扬州将新建500kv变电站2座:在扬州西部仪征市新建500kv扬州西变,在扬州北部高邮市新建500kv扬州北变。至2020年,市区规划新建220kv变电站6座,改造1座。 燃气工程规划。以“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天然气为主气源,在扬州市扬庙镇设置天然气接收门站(已建成),向扬州市中心城区供应天然气。在中心城区共设置5座高中压调压站。 供热工程规划。规划新建热电厂,厂址位于扬州市东南区域内,主要向杭集工业园以及周边的园区供热;保留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主要向北部工业区和广陵新城部分区域供热;保留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扬州港口环保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向南部区域工业区供热;适时搬迁扬州市威亨热电有限公司。 环卫工程规划。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方法和源头减量措施,收集方式将主要采用垃圾桶的收集方式,生活垃圾处理将从目前的卫生填埋向以焚烧为主、卫生填埋为辅、多种处理方式有机结合的综合处理系统方向发展。垃圾中转站每3~4平方公里设置1座,中心城区共设置小型垃圾中转站42座。 (十二)综合防灾规划 严格按照“平战结合、平灾结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准确预报、快速反应、措施有效”的原则,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目标,规划至2015年,中心城区基本形成“一城两区”格局。历史城区:古城轮廓更加凸显,环城水系和滨水空间打造基本完成,大遗址保护持续推进。西部分区:新城西区功能更加完善;蜀冈生态城完成东片区建设;开发区第二城完成中心景观区和核心商务区的建设;蒋王新城完成中心景观水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东部分区:广陵新城建设框架基本形成,东北片区中心初具规模,旧城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本轮城市总规规划期限至2020年,规划期限相对较短。考虑到城市总体规划的长远性要求,在总规中对到2030年扬州城市的发展格局进行了展望,对到21世纪中叶的城市发展远景也进行了初步描绘。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已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编制完成,现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我们将按照审议意见尽快修改完善,并按程序上报省政府审查、国务院审批。 以上汇报,请予审议。
㈡ 求金融中心高度
环球金融中心:东方明珠=492:468=41:39
东方明珠:金茂大厦=468:420.5=936:841
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的=492:420.5=984:841
㈢ 高邮湖西新区的园区发展
规划编制基本完成
按照高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科技产业园区打造成全省高新区、高邮副中心、扬州后花园、湖西新高地”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了园区概念性规划、园区总体规划和工业区详细规划。2008年9月26日,“湖西地区总体规划”文本提交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11月6日经市政府行文批准执行。2009年,在园区概念性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南北两个工业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并按照专家评审意见,对规划成果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形成了正式文本,经第六次规委会审查通过,12月17日经市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同时做好园区30平方公里范围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紧做好用地规划的调整。核减了核心区范围内基本农田保护指标2万亩,新增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模区1500亩,扩展区1820亩,为园区发展提供了空间。
载体建设更加突出
一是坚持规划引导,促进企业集聚。科学合理地规划设置了湖西地区产业发展布局。加强湖西地区项目用地的审查,贯彻落实市政府“飞地”政策,引导规模企业和主导产业向园区集聚。二是注重园区建设,构筑发展平台。加快推进一厂两园三路建设。园区东西大道、南北大道均按城市主干道Ⅱ级标准建设,规划路宽均为60米。总长8.5公里,计划投资1.8亿元。两条道路雨污水管道铺设和第一层沥青摊铺已基本完成,两条大道已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污水处理厂厂区正在进行基建工程,已先行铺设污水管网15.8公里,投入资金近1500万元。计划2010年6月完成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建设,年底投入运行。同时积极筹措资金,推进纬十八路、纬十九路征地拆迁,纬十八路、十九路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积极筹划,开工建设。三是新建科技创业园,加快项目建设。扬州伟业创新科技是入户园区的首家工业企业,其投资的单晶硅切削液回收处理项目,目前正在安装设备,预计4月份投入运营。南京新朝阳投资发展投资建设科技创业园项目已办好相关手续,土地已挂牌,开工建设。科技创业园标准化厂房的建设将为中小企业进入园区发展提供孵化载体,首家工业企业顺利投产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落户。
㈣ 一个城市成为一个金融中心需要什么条件
需要分析师啊,就像金裕吴老师!
㈤ 金融城的建设
金融总部商务区将分三期进行开发建设。作为核心发展区的一期项目“天府国际金融中心”已投入使用,区域具备完善的商务环境和顶级商务配套及国际化物业顾问服务,已经为金融机构筑好了巢并引来了多家“金”凤凰。目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四川监管局等金融监管及服务机构,民生银行、安邦保险、中国人寿等大型金融企业及成都市土地矿权交易中心、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北交所西南中心等要素交易市场都已入驻天府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将紧密围绕天府国际金融中心进行开发建设,主要入驻国内知名机构区域性总部,包括新华社、中国网通、四川电力、中国华电、成都银行等。三期项目也已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建之中,占地面积约3.67平方公里,为未来金融总部商务区开发建设的重点,除集聚地区性金融总部机构外,还将集中开发办公、商业、住宅等综合配套。
根据金融总部商务区功能定位战略,相关机构科学规划了区域内产业规划,并聘请国际知名机构进行城市设计。目前,金融总部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正在进行,预计2010年内完成。
作为成都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之一的金融总部商务区,之所以以“金融城”的概念亮相,是因为其开发原则为绿色田园、功能复合和立体开发,也就是说,将建成的不仅仅是一个8小时工作时间外即为空城、夜晚一片漆黑的单一商务区域,而是一座具有绿色田园景观,融合金融、办公、生活、休闲、娱乐、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城市化区域,创造一个24小时全天候充满活力的生态城市空间,实现从“建区”向“造城”的转变。
为了真正实现“造城”,金融城的规划中除商务区外,还规划了住宅区、城市公园、Shopping Mall、专卖店、精品餐厅、特色餐饮、连锁餐饮等一应俱全的生活配套,以及高星级商务酒店、会议酒店、企业家Club、金融会所、金融论坛、金融会议、金融博览等全面的商业配套。
成都市金融总部商务区将按国际水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发建设,将集中最优质的资源,打造集金融区、办公区、住宅区和城市公园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综合体,因此,全面建成后的“金融城”,将是一派白天商贾涌动、夜晚流光溢彩的24小时繁华景象,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低碳生态、高能高效”的现代化城市新概念,成为成都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迈进过程中最响亮的城市新名片。
根据金融城产业定位,区域产业将包括传统的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新兴金融业中的投资基金、融资担保、电子金融和中间业务,以及专业服务业、行业服务业和配套服务业,最终打造一个成都乃至西部的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总部聚集区,监管机构集聚区,区域性行业协会、信用机构、市场中介组织集聚区,专业服务集成区,区域性要素汇集区(资金、证券、基金、保险、票据、人才、土地),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信息、技术、公共服务、产业服务、监管服务),金融产学研实践平台(金融培训、远程教育、金融论坛、金融产品设计),区域性金融改革创新中心(农村金融、科技金融、消费金融、电子金融),核心要素市场(各类交易中心、交易所等),西部开发资本资金融通、资产管理、资本运营中心,金融信息交汇、共享、认证中心。
金融总部商务区,将主要吸引金融法人、金融监管、金融行政及其全国性或区域性总部机构入驻,具备决策、监管、创新、资产转化等功能,是西部金融中心的中枢。同时,金融总部商务区还将通过引进各类数据管理、灾备维护、资金清算、法律咨询等相关金融配套机构,为西部金融中心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真正成为金融产业聚集区的集散器和助推器。
通过金融先导推进功能,金融城将提供成都各产业梯度转移所需资金;通过产权转移和资本运作,完成企业的横向与纵向重组;通过金融杠杆功能,实现资本的高效流动和开放增长。尤其是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下,通过金融城的科技金融、农村金融创新,成为郊区县市的资本输出中枢,为郊区县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提供资金支撑,为试验区统筹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据测算,到2015年,成都金融城的金融业增加值预计可达到260亿元,专业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配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可达到850亿元,专业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配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占成都市GDP的3%。
而到2030年,金融城的金融业增加值预计将达到4000亿元,占到成都市GDP的10%;专业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00亿元,占到成都市GDP的4%;配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占到成都市GDP的3%,成为吐纳资本千亿的西部资本输出中枢。
㈥ 成为金融中心要具备什么条件
一、交易的完整性
许多人以为金融中心就是交易各项资产的市场,其实不然。现代金融学认为,在任何时候描述一项资产都需要两个指标:当前价格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价格是在大多数交易所中常见的,比如:股票价格,期铜价格,房产价格等等。但是价格仅仅是问题的一半,我们还需要通过交易的方式,让市场表达出投资人对于某项资产未来不确定性的判断。这就需要更高级别的交易所,比如美国纽约和芝加哥的衍生品交易所。这些交易期权的市场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一起,构成了纽约金融中心的地位。
任何一次交易,在完成的瞬间都会同时影响该资产的价格和风险。因此,只有一个单独的标价资产价格的市场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市场在目前价格水平上对该资产未来不确定性的判断。这个判断往往就体现在该资产的衍生品的交易中。有了这两个数据指标之后,才能讨论金融中心的问题。
对于金融中心来说,交易的标的物不仅仅是资产,还有风险。我们把资产及其捆绑在资产上的风险分离开来,分别交易,实现了交易的完整性。上海稍早时候设立金融期货交易所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但这还只是序曲,不是完整的乐章,金融期货交易所即将挂牌的是股指期货,而股指期货本身并不能表达资产的风险,因为还没有实现风险和价格的剥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并不担心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A股期货交易,那只是一个跟踪性的指标,而不能成为指数。我们应该大张旗鼓地在本土的金融期货交易所内设立更多的期权品种,这样才能使各路投行创造出极具想象力的新金融工具和品种,进而实现交易的完整性。这是迈向金融中心的第一步。
二、交易的便利性
要成为金融中心,还必须向投资人提供各种交易工具,帮助其实现“全过程,全对冲”的目的。投资人来市场不仅仅是投资购买资产,也是来规避风险的,作为金融中心的市场应该能够向投资人提供各种交易工具,比如:煤炭、石油、农产品、金属、国债期货等等,帮助其方便地构建自己的交易策略,组合头寸。一句话,各路投资基金就相当于建筑设计师,你给设计师们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建筑材料,就能够帮助他们发挥创造力,打造出多彩多姿的建筑。千篇一律地供应水泥,市场怎么能走向繁荣呢?
三、交易的透明性
缅甸玉石市场肯定成不了金融中心,因为那里摆放摊位的商人都喜欢出售未经过打磨的原石。买家必须有足够的鉴别能力和额外的运气,才能买到含量高的翡翠。如果这个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数原石里面都含有高品味翡翠的话,卖家肯定都把原石打磨得干干净净,显现出真材实料的翡翠。出售原石的目的,就在于让大多数石头掩盖在“翡翠预期”之下,卖出一个好的价格。这样的市场缺乏信息的透明性。一个完善的金融中心,各个上市公司,各个机构和媒体都应该主动披露自己的相关信息,就像打磨过的玉石一样,这样才能让自己获得市场的合理定价。那些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公司,股价一定很低,因为这仅仅是一块具有预期的原石,而不是真正的翡翠。
我们不要羡慕纽约市场能够对中国去那里上市的公司给出200倍市盈率,也不能指责纽约的投资人已经失去了理智,或者中国的投资人太过于谨慎。这些现象背后的关键原因是我们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所以,那些真正的好公司,相信自己是翡翠的优质企业,为了得到一个更高的定价,纷纷去纽约上市,因为一个符合它们资产质量和竞争能力的定价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相应地,那些质量不高的“原石”则往往喜欢治理不完善的市场,在这里它们可以在“翡翠预期”的掩盖下,把石头卖出高价。所以有些新兴市场市盈率非常低,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的价格便宜,而是说明这个市场的信息披露比较差。
总之,在这三个目标实现之前,我们构建金融中心的任务就没有完成。有人说,构建金融中心就是要吸引大型蓝筹股上市,其实这是形成金融中心之后的结果而不是动因。我深切希望中国的各个城市都一起发力,并形成合力,构建一个完善的中国金融市场,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底气和磁力,能尽最大可能吸引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投资人来中国市场发展。
㈦ 一个城市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前提是渐进式的,请看下面的链条:
首先要交通便捷,比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多条版通道的交叉口权,这个城市是个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进而发展成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发展成贸易中心,因为贸易的发达,对金融业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最后,在这个最初的交通枢纽上,崛起了金融中心。
纽约、伦敦、上海、香港、东京、新加坡等等,都符合上述规律。
㈧ 雄川金融中心是什么情况
成交价1.6万左右雄川金融中心项目位于天府二街和天府大道交汇处天府二街166号,由雄川回集团和华西证答券联合打造,项目总共4栋楼,两栋甲级写字楼,一栋商办,一栋华西证券自持写字楼。该楼盘周边的配套如下:
(1)交通便利:距离地铁1号线世纪城站500米,“三纵六横”的交通网络,剑南大道、益州大道、天府大道,绕城高速、天府一街至天府五街。
(2)商业配套:3万方高端商业配套,星巴克,KTV,银行,中高端餐饮配套;距离大型商业体新世纪环球购物中心2.7公里;距离银泰城购物中心,永辉超市1.4公里。
项目优势:
(1)地处金融板块CBD核心地段,周边齐聚阿里巴巴,IBM,亚马逊等30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
(2)1号线18号线双地铁物业,距离世纪城地铁站仅500米。中国首个CBD地下环形车道和地下综合管廊系统等便捷公共设施,确保未来便捷的商务通达。
房号2018,面积56.38㎡,20楼
房号1927,面积58.91㎡,1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