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学老师说中国四大银行被外国金融大佬控制
我国的银行业目前还是国有资产为主。不是外资
『贰』 国际金融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复来看,金制融学专业毕业通常有这样几种将趋向:
一、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二、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三、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四、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五、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
六、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八、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为保险方向。
九、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十、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摘自《金融英才网》
『叁』 从国际上看,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四大风险”是什么
从国际上看, 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欧美投机者已经取得的庞大内利润将逐个流回美国容。从一个亚洲国家到另一个,通过大量资金回流美国,欧美国将成功让这些亚洲国家一个个产生金融危机,亚洲将再次失去所有工业化赚的血汗钱。IMF将再次作白骑士,印钱借亚洲国家,亚洲将再次深陷债务圈套,而亚洲国家愚蠢的政府将继续挤压他们辛苦工作的人民,出口资源和做污染环境的行业。
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 - 货币,股票及物业,亚洲国家(不包括欧美,日本和印度 - 欧美走狗) 应该有自己的金融会议,金融系统,立即反击这个即将到来的亚洲金融危机。否则命运将和日本一样,为欧美免费工作10年。
『肆』 中国四大中心城市是什么
1、中国四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
2、北京
北京是北方版的经济和权金融中心,全国的科教、交通、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应该合并天津、廊坊,构建大北京特区,政治上向东部地区迁移,北京老城区作为商贸、科教、文化中心;随着国家机关向东部迁移,北京城区将减少“跑步前进跑部钱进”的现象,大大改善交通和生活质量;而廊坊可以承接北京的工业和部分国家机关;天津也将承接北京的工业和金融机构,强化自身工业中心的地位。
3、上海
上海是东部地区的中心,毫无争议,也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4、广州
广州是南方的经济中心和交通中心,深圳可以作为副中心和创新基地;香港比较特殊,本身是国际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但是地位比较特殊,在未来仍将保持自身优势。
5、重庆
重庆是西部地区的中心,虽然目前实力与北京、上海、广州还有差距,但是由于直辖市,区位优势也十分明显,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伍』 国际四大金融市场是什么
美国纽约,英国伦敦,中国香港,日本东京。
『陆』 经济和金融中的“四大”是什么
“金融四大支柱”,即:银行、证券、保险、信托。
『柒』 大家对“四大事务所垄断中国审计 ”有何看法呢审计老师让讨论,意见不一。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吧,谢了~
威胁金融信息安全
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控制了中国的会计审计业,中国企业发生的一些问题很难说与此无涉。
我们的许多大企业和银行已没什么商业秘密可言。
中国现在的金融风险,除了普遍关注的金融市场风险外,另类金融风险——不当开放带来的金融信息风险则被普遍忽略。信息是信息时代的关键要素,金融信息是金融市场的稀缺资源。一个有效的金融信息,足可令金融市场潮起潮落,相关财富转瞬间即实现重新分配。因此,有效金融信息不仅是金融监管当局、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孜孜以求的一般要素资源,更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的战略资源。国际金融机构、金融大国都通过各种途径尽其所能地获取有效金融信息。
中国金融信息安全正面临日趋严重的威胁,集中表现在: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经控制并试图垄断中国的会计审计业,三大评级机构在中国的积极展业如入无人之境,国际投行对中资企业境外上市的咨询承销已形成垄断,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使中资金融机构的投资经营活动近乎无密可保。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集中论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中国信息安全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相关主管部门与企业自信心严重不足,对“四大”崇拜有加,都想借助其所谓“卓越声誉”在国内外市场中树立起信誉。但审计实践却表明,“四大”并没有能够提供更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证据。
早在2001年财政部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中,毕马威就因为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报表数据失真等受到通报批评,2001年更因为锦州港事件而创造了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在华成为被告等三项第一。安永因为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风险手册而广为诟病。2006年安永全球发布《不良贷款报告》,在遭到中方严正驳斥后宣布收回报告,承认其中关于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数额估计“没有根据,是个错误”。2005年财政部公布例行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普华永道因上市公司“黄山旅游”的问题而被责令整改。紧随其后,普华永道因失察而被G外高桥提起仲裁,要求追究审计责任并赔偿巨额损失。德勤则深陷“科龙门”事件,因在存货、应收账款、销售收入等审计过程中执行的审计程序不充分而遭受普遍指责,并因科龙资不抵债而成为诉讼重点。此外,德勤在中芯国际、古井贡、创维等多个审计事项中不断为自己的清白辩护。
国内很多媚外人士很善于自我解剖,认为“四大”在中国遭遇的诚信问题根源在于我国司法制度不健全,社会风气不好,诚信普遍不足,使得外资事务所难免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境况。虽然自我解剖精神可嘉,但妄自菲薄实在不可取。作为垄断资本,“四大”逐利而且是暴利之本性丝毫没有因国而异。其实,“四大”在美国本土与西方世界“独立、客观、公正”的神话早已被戳穿。
美国在安然事件后成立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督理事会”2003年6月~12月间对“四大”的审计业务进行了抽查,发现了大量的审计错误。根据其提供的报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2003年审查账户中错误地使一些客户低估其债务和歪曲其财务状况”,“错误地解释一项已经九年的规范”。美国证监会的首席会计师称,“四大”个个都需要改善其审计质量。
当安达信陷入危机时,其执行总裁贝拉迪诺在给雇员的信中写过这么一句话:“我们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陷入这种困境的大机构。”
“四大”进入中国后,通过各类公关活动,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保持良好关系。特别是通过与政府合作方式,把自己和监管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德勤从1993年开始,就作为项目顾问参与财政部制定中国会计准则,此后长期协助财政部推进此发展方案。此外,德勤还与国家税务总局、国资委等政府部门有着密切的合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还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起草《风险导向审计程序》,以此“构建更完善的政策制度”。自1995年起,毕马威上海首席合伙人萧伟强就担任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外国专家顾问,安永的中国区合伙人邱家赐担任证监会发审委委员。由于和政府部门关系密切,“四大”在华受到的监管很少,因此可以便利地谋取更多更广泛的利益。
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相关措施限制外资会计师事务所于境内展业,如台湾对外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较为严格的限制,外资事务所的会计师必须考取当地的资格后才能执业。印度除此以外还要求外资事务所做上市公司业务后须经本土事务所复核。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对本地的会计师事务所采取保护措施。而像中国这样多个政府部门与一个始终对中国不很友善国家的机构保持如此密切关系、并使其享受多种“特许经营”,在国际上是罕见的。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罕见的关系,使中国监管部门宁愿牺牲本国机构的利益,来讨好满足这一特殊群体的需要。正是在中国相关监管部门的帮助下,“四大”几乎垄断了中国大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跨国企业的审计业务。“四大”也因为这种“特许经营”而获取高额垄断收益。研究显示,同一个审计项目,“四大”的收费高出国内所2~5倍很正常。以收费标准最高的北京为例,国内所的主任、副主任会计师每小时收费300元,而安永为2750元。随着审计事务所并购加速,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四大”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获取的垄断利润也会越来越大。
跨国垄断资本的本性是获取暴利与实施控制。控制是为了更好、更稳定地获取暴利,而暴利则更便利、更有条件实施控制。在华垄断地位不断强化的“四大”不只是获取丰厚的市场利润,而且是获取更具有战略性的资源——信息。“四大”审计的大型企业特别是金融类企业,关系着中国经济命脉。这些企业完全由“四大”来审计,无疑将中国经济的重要数据暴露给了外资。据中国银行一经理人员透露,在中行上市审计期间,中行高层专门指示各部门必须为普华永道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资料,而很多资料本来对自己的研究人员都实行保密。不仅如此,还由“四大”来设计企业改革、融资模式,如普华永道为中国工商银行规划了未来八年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全面风险管理改革路线图,这意味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弱点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了外资。近年来,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屡屡遭遇不顺,巨额经济损失时有发生,相关专业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缺乏经验;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最重要方面,就是我们的企业已经无商业秘密可保。外资审计、评级、咨询、承销,还有战略投资、管理顾问等,已经使中国企业乃至部分政府部门在近乎透明的状态下运作。
去年以来,中国股市如脱缰野马,狂奔不止,急速膨胀的风险日益令人不安。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相当一部分归于“会计革新”,即上市公司可以合法交叉持股,拉抬股价。
还可以结合最近那个在四大死的研究生说下。
还有外企的“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畜生用”说下
『捌』 金融四大支柱的关系
中国所谓“金融四大支柱”,即:银行、证券、保险、信托。
银行即商业银行,是间接融资渠道。由于银行业前期的“半官半商”色彩和长期经营优势,获得了其他三类金融机构难以匹敌的品牌、资产和渠道优势。目前银行业开放速度加快,国有银行改制行路大半,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分别寻找自己的细分定位。与此同时,有实力的银行发起了保险业投资的新攻势,其公司金融部们也开始向投行功能过度,而带有信托性质的理财业务也逐步开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大型银行将成为兼具所有金融业务职能的“全能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无可匹敌的优势地位。
证券业实际上是从商业银行的证券部门分离出来的,也就是欧美所谓“投资银行”。由于市场规则混乱,资本市场低迷,对外开放迟缓。目前的证券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低迷时刻。此时监管层有意放宽证券业开放,国际投行纷纷“逢低吸入”,可以想见,外资将在中国证券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随着高层推动直接融资发展,如果股市复苏,流失到海外的融资大单返回A股上市,证券业或有一线生机。
保险业是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国保险业正经历过一波投资高潮,目前正处在盘整期。整体来看,虽然中国人口众多,社保体系不完整,正是寿险业的天堂。但中国贫富差距严重,真正消费保险的群体远未崛起。而在此前的“寿险业大爆炸”中,代理人的诚信广受质疑。所以保险业必然经历一个长期的惨淡经营的过程。
信托业是中国“特产”。在国际上,信托仅是一种金融协议模式,并不构成一个行业,中国的“信托公司”在国外大致相当于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身为“最有想象力的金融工具”,信托业在中国“兴风作浪”,典型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目前监管层把银行作为重点,对信托业以“严加管教”为主,已经连续进行了5次大规模整顿,中国信托业还在摸索自己的道路,短期之内都不可能进入金融业的主力地位。
『玖』 当前世界的四大金融家族分别是谁其拥有的财富有多恐怖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每个国家都出现了富可敌国的人物。而在世界当中有三位金融家族,他们的经济财力足可富可敌国。他们分别是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和杜邦家族,以及犹太人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最后移民到美国的摩根家族。他们的成功都在金融方面,而且拥有的财富相当于比世界首富还好多。
我们都知道犹太人非常聪明和擅长经营,所以罗斯柴尔德很小的时候就耳濡目染了很多商业技巧,并且把它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所以在他中年的时候就积累了一笔很可观的财富。而且罗斯查尔德还教育自己的儿子,要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整个欧洲版图。而摩根家族最早起源于小咖啡店,后来有了一定资本积累之后,就开始经营旅馆和股票铁路轮船等。
『拾』 求07年至今中国金融大事件和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国际金融大事件
这些大事件有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亚投行发起及成立、人民币进入SDR等。
这些内年的容金融大事件很多,无法意义追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件。
1、国内金融大事件
2007年,股市大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中国投资公司成立,中行、工行上市创下多个中国及世界之最。
2008年,央行频繁降息,多家金融机构海外投资出现巨大风险
2009年,国务院批准人民币跨境交易试点,创业板诞生
2010年,四大国有银行上市收官,银行参股保险开始
2011年,第三方支付正式进入监管时代,银行业新监管标准形成
2012年,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速,银行业国际化加快,国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2013年,同业业务泛滥、流动性紧张、影子银行爆发式增长,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2014年,沪港通——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里程碑,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开业,首家互联网银行
2015年,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人民币加入SDR
2、对中国影响巨大的国际金融大事件
2007年初见端倪,2008年美国正式承认的美国次贷危机。
从2009年12月起至今的欧债危机。
2009年至今国际金价先暴涨后暴跌
2015年,亚投行由中国发起成立,多个国家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