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校外阅读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阅读是学习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我一直喜欢阅报读书,但过去在职几十年中,一直较忙,时间紧,阅读较少。1995年离休后,又做近十年社会工作(投资资本学会、扶贫协会)。再后书房才成了我的主要生活基地。每天除参加打门球等活动外,大部分时间在书房里。每天要看多种报纸,每月要阅读几本书。阅读就要思考,有时还写点拙文。当然我还是一个初级读书人。
有人说,年老了,还阅读那么多书报有什么用呢!可我已渐成习惯,觉得越阅读越有兴趣。一方面,体会阅读是一种享受,甚至是时代的幸福。阅读可以了解时事形势,新闻信息,可以增加新的知识,提高认识,有时觉得大开眼界,如梦初醒,阅之晚矣。还庆幸没有因离休而脱离国家、社会,落后于形势,还能保持头脑一定的清醒。另方面,阅读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在改革开放的盛世环境下,各方面条件很好,而身体好,还是第一位的。健康的身体,要有良好的心态,规律的生活,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勤用脑,多思考,保持活力。而阅读是动脑用脑的最好方法。阅读得好,会感到精神振奋,心情愉快。
我每天阅看的报纸基本上是固定的(有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金融时报、参考消息、报刊文摘、扬州报等),一般报导一略而过,重点看政治、经济、金融、社会、文化方面的理论性、学术性、政策性文章。喜欢的好文章还剪下来精读和保存,好的书画摄影作品也喜欢剪下来收藏。
问题是读什么书好。可读的书太多了,我只能有所选择。历史是巨大的宝库,是人类的大镜子。过去读得少,应补点课。政治、经济、金融等理论,是我一直学习研讨的,仍喜欢再读。为交流学习心得,现将我这些年主要读过的书及初步收获,分类整理如下:
一、读中华文化文明史
说起读古书,我有过遗憾。还是上小学时,家里墙上挂着一大箱子,里面是父亲读过的古书。那时认为古书无用,没有去看过。多年后想看时,回家已找不到了。(父母亲迁居拆房时不知丢哪去了)。后来买了些古书在家里,现在可以拿出来读了。先后主要读了《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史记》、《国学十六讲》(章太炎、陈柱著)、《老子十八讲》(王蒙著)等。古典著作难读,文言文古词语不易懂,耐心细读反复探究后才有所获。我初步体会有以下几点:
1、牢记中华文化文明的核心理念。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为主,立意高尚,影响深远。所以几千年传承不断。尤其是其核心理念,成了古今中外的共识,弘扬社会的法宝。一般概括认为基本的核心理念只有十几个字:道、德、伦、理、仁、义、礼、智、诚、信、忠、孝、和、善等,每个字都有深邃的含意,真是一字值千金,言简意赅。
2、注意对古词语的理解。古文时代久远,所写当时的情况情节难以弄清,只能一般了解,着重理解其基本意义,学其精华,取其真谛。尤其要对一些重要的古词语,加以探究,以解其意。例如:明明德、格物致知、天人合一、天道酬勤、民为邦本、修齐治平、为无为、苟日新、慎其独、正其心、德本财末、以义为利、忠信得之、骄泰失之、中庸之道、克已复礼、和而不同、致中和、君子儒、有教无类……等等,弄懂这些词语,才能理解文意和精神实质。
3、传承古代之民族精神。古代人中有不少先进人物,他们具有或提倡鲜明伟大的民族精神,久传不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力更生、不断奋进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以身作则为国为家为天下太平奋斗的精神,“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德要善政、政要善民”的以人为本、治国安邦精神,“和为贵”、“致中和”的和偕共荣精神,“厚德载物”、“德本财末”、“以义为利”的重德轻财、以德取财、以义生财,反对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公平正义精神等等。这些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民族精华,在中国和世界上发扬光大,将会产生强大的力量。
4、记取历史变迁、朝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中国几千年经历过若干朝代兴亡更替,是不断变革发展的历史,是正义与邪恶斗争的历史,是先进与落后较量的历史,有许多深刻的经验教训。中华民族将在总结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改革创新中不断前进。
二、读中国古代经济、金融史
我对中国近现代经济金融情况了解一些,对古代的不了解。正好在书店买到《中国经典经济学》(钟永圣著)、《中国是部金融史》(陈雨露、杨忠恕著)等书,如获至宝,认真阅读,增加许多新认识。
原来我国古代就有经济学,要比西方经济学早1000多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就有了市场经济。齐国宰相管仲著有《管子》一书,就是我国最早的经济学著作。还有楚国人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复仇后去经商,成为古代最大的财神爷和经济学家。又有东周时代做过魏国宰相的白圭,以仁义道德经商,被封为“商圣”。这些古代经济学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有:天道伦理观、劳动生财观、市场流通观、政策调控观(当时称“国轨、“泰轨”)、社会分工观、消费适度观、货币调节观、物价制衡观、国际贸易观等。
中国古代经济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可能不产生经济学人。我国古代把经济视为“经邦济世”,不是仅指一般商品交易。实际上将经济与政治结合起来,成为古代的“政治经济学”。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古代经济学的许多理论观点要比后来的西方经济学优越。例如,那时就认为政府与市场是“互根互生,伦理有序”的关系。政府要“为无为”,实行中道经济(也叫中庸经济),不要过多干预市场。市场上提倡“和气生财、生财有道”,和偕互补,不搞恶性竞争。提倡“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即要靠自己勤俭经营,不靠剥削别人。更主张诚信为本、先义后利、童叟无欺等等,这些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鼓吹的个人主义、利润至上、追求竞争、剥削为荣等有根本区别。所以,继承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优良传统,对于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货币金融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而且当时的国家已把货币作为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甚至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发生过货币战争。齐国大量制造“齐刀”(刀币),用于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诱使衡山国追求高利,专做兵器,放弃农业。该国农业荒废后,齐国发动战争,侵吞了该国。齐国又用刀币向赵国等国高价购买粮食,大量屯积,并封锁出口。造成那些国家粮荒后,齐国又发动战争吞并了各国,成为春秋霸主。这同美国利用美元大量侵略别国利益有点相似。又如秦国吕不韦,大量铸造“文信钱”(原称秦半两)用于向农民收购粮食,并设立“太平仓”(相当于中央银行),丰收时让农民将粮食卖给太平仓,因灾歉收时,向太平仓平价购买粮食。同时还允许民间自行铸钱,用于发展生产。“太平仓”还负责对民间铸钱进行监督。这些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等经济大发展。秦国靠货币和发展生产富强了,发动战争,实现了统一六国的梦想。再如,汉朝刘邦立国时因战争耗尽了从秦国接收来的财富,他就重铸前朝的“秦半两”。可是各诸侯国也大量铸造更轻的“秦半两”与中央争夺财富,造成严重混乱,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大通货膨胀,使原来的货币“荚钱”缩水90%。迫使刘邦实行新的土地政策并统一货币,才巩固了国家统治。可见,历史上货币金融在国家都具有重要地位。
三、读我国近代衰败和复兴史
我国历史上文化、经济、政治长期是世界第一大国。北宋时所积累的财富约占全世界70%。到清中期我国经济总量仍居世界领先地位,清乾隆年间,世界富豪前300多名都是中国人。可是后来为什么衰败了,直至被别国侵略。到现代为什么又逐步走向复兴?这段历史很重要,应有所了解。为此,我先后选读了《为中国声辩》(何新著)、《中国梦》(刘明福著2010版)、《复兴之路》(人民出版社编)、《中国还是能说不》(宋强等著)、《是什么改变了中国》(宋寒著)、《中国凭什么胜出》(丁建中著)、《李鸿章》(于云叶著)等书,初步认识到我国由盛变衰、从兴到胜的变迁经历。
1、西方文明发展,中国闭关自守。1688年英国革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美国进行独立战争,法国爆发大革命等,这些改变并加快了西方资本主义进程。他们要向外开拓,扩大贸易,把目标指向中国。而长时间中国封建保守,闭关锁国。不知世界天翻地覆,还沉侵在康乾盛世中。
2、爆发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1840年英国人强运鸦片来华,清朝庭派林则徐去禁烟,爆发了鸦片战争。英国远征军2万人,坚船利炮,清朝当时有80万军队却无能为力。被迫于当年8月29日签订了《南京条约》,又签《虎门条约》,丧失主权。1844年还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变本加利。此时镇江人魏源气愤之下写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清庭不敢采纳,置之不理。却被日本人拿去印发,成为朝野宝书。
3、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朝庭不反抗却镇压农民军。1860年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由,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园明园”。朝庭不敢反抗,还想借洋人之手打击农民起义军。又不昔丧权辱国,签订了更苛刻的《北京条约》,又遇大灾,发生“丁丑奇荒”,北方灾民2亿人,死亡300多万人。
4、洋务运动失败,市场充满洋货。国内有识之士发起洋务运动,想学西方推进工业,建立北洋海军等。由于朝庭腐败等多种原因,洋务运动失败,市场上被各种洋货占领。
5、甲午海战惨败,再签丧权条约。184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向北洋海军发动突袭。北洋军舰虽努力反击,但因缺乏准备,实力不足,遭遇惨败。慈禧派李鸿章赴日谈判,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赔银2万万两。
6、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孙中山领导革命,以“振兴中华,挽救危局”为宗旨。1904年孙中山提出只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才能解决。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推动14个省发动起义,进行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孙中山组建国民党,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在南京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7、袁世凯夺权,共和成虚名。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脆弱性,孙中山很快将总统位让给袁世凯。日本幕后支持的袁世凯杀害了宋教仁等多人。袁还于1915年5月25日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约》。袁野心大暴露,竟于1915年12月12日宣称皇帝。在骂声不断下,袁于1916年6月6日死亡。又发生了黎元洪当总统、张勋复辟、曹锟贿远等事件,加之北洋军阀割据,共和失败,极度混乱。孙中山悲愤生病,虽极力发动革命,也多次失败。孙中山于1925年病故。后国民党和政府大权落蒋介石手里。
8、俄国十月革命传来了马列主义。俄国1917年10月革命胜利后,马列主义开始传来中国。中国热血青年正在寻找出路时受苏联影响,爆发了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焕发了青春,开创了革命斗争的新道路,直至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开始复兴。
四、读国际社会主义史
过去虽读过一些马列主义的书,但对国际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了解少。近年来读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近又读了党员干部读本《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等书,才有了进一步了解。
空想社会主义。早在14世纪末,古希腊柏拉图写了《理想国》。英国人莫尔1516年写了《乌托邦》,书中断言“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描绘出一个美好社会:财产公有,人人劳动,物资免费领取,没有贫富差距,免费教育等。这本书直到1895年严复在《天演论》中才介绍到中国来。1600年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在狱中写了《太阳城》,梦想有个“伊甸园”,社会富裕平等、财产公有、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幸福。法国哲学家圣西门,去美洲寻求独立解放,又回到故乡要求废除一切特权。1814年后写了《论实业制度》等书,他提出“所有制是社会的基础”,要“按劳分配”,“满足人民需要是社会主义的目的”,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法国人傅立叶,1803年写了《全世界和谐》等文章,又写了《宇宙统一论》、《新世界》等书,揭露抨击资本主义制度。英国人欧文发现了一个“秘密”:“工人生产的剩余产品都被工厂主拿去了”。1824年他去美国,要在那里建立一个“和谐公社”,为世界树立一个美好社会的榜样,结果失败了。1829年他回到英国,成了工人运动领袖。以上这些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艰难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探索。
科学社会主义。1818年马克思在德国诞生,1820年恩格斯诞生。他们1842年在《莱茵报》相识。1843年马克思迁居巴黎,研究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等。发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文章。不久,恩格斯也到巴黎,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等文章。1845年马克思被法国驱逐迁到比利时布鲁塞尔,不久恩格斯也来与马克思会合。1845年他们联合出版了《神圣家族》一书,开始了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程。他们还克服困难去英国考察工人生活一个多月,期望给工人运动找出路。1846年他们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这部里程碑般的著作中,论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社会一般规律,阐释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1846年马克思联合朋友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还推动巴黎、伦敦等多地设立了支部。1847年德国人内尔奈斯代表流亡在伦敦的“正义者联盟”邀请马克思去帮他们改组。1847年6月“正义者联盟”开会改名为“共产主义者联盟”。马克思还受委托起草了一份公开宣言,这就是著名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正式发表。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1848年3月马克思又被比利时驱逐出境。法国大革命胜利,邀请他去巴黎。不久,因德国形势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回到德国,办报纸,创立德国工人党。工人革命失败后,马、恩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1849年8月,马克思又被德国驱逐迁到英国伦敦,不久恩格斯也来了。他们收集大量资料,在这里创作了伟大的《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9月在德国出版。国际工人协会决议称 “《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马克思1883年3月14日去世。恩格斯根据马克思手稿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2、3卷。为国际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实践社会主义。1887年12月,17岁的大学生列宁(笔名)因带头闹学潮被捕并流放。1893年列宁到彼得堡联合马克思小组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协会”。1895年12月列宁再次被捕,在狱中写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文章。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成立大会遭到镇压。1900年列宁到西欧筹办《火星报》。1903年7月在布鲁塞尔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大会,讨论建党问题发生争论,大多数人支持列宁理论,称为布尔什维克,少数派称为孟什维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宁呼吁工人农民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转为国内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1916年列宁发表了划时代巨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发动工人罢工游行,沙皇军队倒戈支持工人,一周后沙皇就倒台了。资产阶级组成临时政府。列宁提出“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大多数民众站到布尔什维克一边,又有156个城市拥护布尔什维克。列宁认为革命起义条件成熟了。1917年10月29日中央委员会通过决议立即举行武装起义。当晚9时多下令开炮攻打冬宫。起义胜利后立即召开会议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选列宁为主席。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爆发了,震动了世界。列宁宣布建立第三国际,支持许多国家建立了共产党。1919年3月召开共产国际成立大会。参加的还有2名中国华工。1920年9月,国际还召开东方民族代表大会,中、印等国30多人参加。瞿秋白代表《北京晨报》去采访。列宁对他说:“中国是我们在世界上最亲密的友邦”。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仍危机四伏,严重困难。被迫采取战时经济政策。奋战三年取得胜利。为减轻民众负担,改实行新经济政策。一年后经济就增长了36%。正当列宁对社会主义实践有新认识时,可惜因脑溢血于1924年1月21日去世,仅54岁。
1924年秋,苏共发生争论,托洛茨基要把革命推向欧洲,斯大林要在苏联首先建成社会主义。1927年托被开除出党。又发生关于经济政策的争论,斯大林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布哈林仍坚持新经济政策。1929年布哈林被开除出党。
1929年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又制订第2个五年计划,1937年就提前完成。这时苏联经济已占欧洲第一位,世界第2位。这成了后来战胜德国的强大物质基础。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大举进攻苏联,苏军坚决反击,浴血奋战,以巨大牺牲取得伟大胜利。1943年1月德军投降。苏联全面反攻。1945年4月苏军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杀。同时解放了东欧一片国家,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加之后来朝鲜、越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阵营拥有全世界3分之1的人口,4分之1的面积。
㈡ 上海外国语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
如果你足够优秀,可以考虑报考卓越学院。
卓越学院采用荣誉培养制度,以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擅长多元文化理解与沟通,在国际事务合作与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国际青年精英。
卓院可以说是全上外就读门槛最高的院系,非卓院学生也可以通过校内选拔进入卓院参与课程学习,当然选拔竞争也非常激烈。
卓越学院为学子提供的不仅是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还有国际化的培养制度。2016年首批开设“多语种高级翻译实验班”和“多语种国别区域实验班”两个核心平台,2017年增设“多语种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2018年增设“多语种外交外事人才实验班”。
在此你不仅可以收获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国际视野,还有各种课内和课余活动所带来的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