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谈谈在互联网金融条件下,如何创新农村金融
(一)深化涉农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结合实际,确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发挥各自优势,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一是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切实承担起政策性金融职能,使农发行逐步建成支持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综合性政策银行,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力量;二是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真正体现合作社原则,改变合作金融有名无实的状况,维护社员或者股东的真正权益,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商业上可持续、主要服务于“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三是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快业务开拓步伐,依托邮政网络,确立服务城乡大众,支持“三农”的零售银行定位,发挥邮政储蓄机构网点多、深入农村的优势,按照商业原则引导邮政储蓄资金以适当形式回流农村,增强其在农村地区的储蓄、汇兑和支付服务等功能,增强其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二)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农村金融供给。农村金融创新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多部门持续不懈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金融监管、财政、税务、工商、农林等部门要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不断增强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激励和政策合力。另一方面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共同参加的协调工作机制,从政策制定、工作协调、信息交流等方面加强对创新工作的指导、组织和协调,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涉农金融机构要改变观念,加强对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工作的开展,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适应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需要。
(三)探索建立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优化农村金融创新环境。人民银行应依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加快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建立电子信用档案的步伐,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立法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以利于其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补偿涉农金融机构由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原因形成的信贷损失。建立风险分散机制,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投入,拓宽农业风险的分散渠道。鼓励涉农金融机构把开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作为整个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积极创新消费贷款品种,调动农户和金融机构“求贷”与“放贷”的积极性。
『贰』 国际互联网金融抚平理财是什么意思
践行“温暖金融”是放心金融一直以来反复强调并身体力行的企业理念。
置身于“后监管时代”,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与互联网创新的融合,正蓄势待发,弄潮广阔的农村金融。
文│ 张超 编辑 | 张兴军
2015年,对于互联网金融业来说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行业在野蛮生长中逐渐走向正轨。一个值得强调的标示性事件,便是行业“基本法”的发布。
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坚持简政放权和落实、完善财税政策,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行业“基本法”的出台,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在经历了一番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之后,终于迎来了“春天”。众所周知,过去的这一年互联网金融其实并没有摆脱舆论的漩涡,尤其是一些劣质平台的出现,干扰了金融发展的秩序,将互联网金融推向了另一个风口浪尖,也使得许多业内人士开始思考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风口”会落在哪里。
置身于“后监管时代”,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与互联网创新的融合,正蓄势待发,弄潮广阔的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市场方兴未艾
众所周知,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仍处在欠发达的阶段。因此,尚无法满足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对于资金多样性的需求,而这也是导致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缓慢的主要矛盾。
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并主要表现在: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农村金融网点的持续性萎缩。其影响是在广阔的农村腹地,传统银行的支点或者ATM取款机鲜少存在,致使农民即使需要办理最基本的存取款业务,动辄就需要跑上十几里路到县城,更不消说要办理诸如像贷款、理财等较为复杂的金融业务了。据中国农业银行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只有27%的农户能够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而有金融需求的农户中仍有40%以上不能获得正规渠道的信贷支持。由此,巨大却难以得到满足的资金需求滋生了民间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大肆发展,并趁势占据了该市场的重要位置。但由于受其自身高风险性及欠规范等诸多弊端的影响,致使这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式的民间金融体系并不适宜用来破解当前“三农”领域融资难的现实瓶颈。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存贷款比例还远远低于城市,这就意味着农村金融机构里的存款并没有被实际用于支援当地的新农村建设,而是又被“抽瘦补肥”调往了城市,因此形成了农村资金外流的“抽水机”现象。资金的大量外流致使尚需城市“反哺”的广大农村,却仍然在看不见的地方为城市化“输血”,其背后折射出的加剧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由此也就可见一斑了。
互联网改变着一切,也包括对金融行业的颠覆与变革。新的机会,新的商业价值,因为互联网业的勃发而重新焕发生机。互联网金融,便是“互联网+”领域的焦点行业。而如果要将金融市场从区域上进行划分的话,农村金融又将是互联网金融的“必争之地”。有几组数据,或许可以更进一步地说明这一论点。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但仍有近7亿人口居住在乡村。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下一步的农村建设和以精准脱贫为导向的全面建设小康政策,将给农村市场带来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纵观农村金融目前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亟待金融创新的不断落地来予以补强。
根据2015年5月CNNIC发布的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截至2014年底,农村互联网网民数1.78亿。如果按照年均30%的增速计算,截至2015年年底农村网民数量将稳超2.2亿。这表明,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已经拥有了良好的用户基础。
与此同时,在相关支持政策的助力之下,方兴未艾的互联网金融将在农村大有可为。目前,在电商领域,以阿里巴巴、京东为首的巨头纷纷开启了电商下乡之路,通过构建物流网络和渠道建设来挖掘农村市场的巨大价值。
事实上,在“互联网+”战略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注意并积极投身进这个具有上万亿量级的领域,以求“解渴”农村金融市场。对此有专家指出,互联网金融正让普惠金融迎来“黄金时期”。
互联网金融如何撬动农村“万亿”市场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而在实现“四化”的过程中,农业现代化任务艰巨。虽然,自2004年起,国家每年都会出台与农业金融改革和创新相关的政策,但是由于一些现实因素的掣肘,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金融体系独臂难撑无力支持“三农”的发展,使得农业领域的融资需求仍然面临巨大缺口。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东风的兴起,互联网金融与“三农”的结合,不但使以往以传统金融为主要依托的农村金融体系迎来了新的发展模式,同时也为加速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新的契机。据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三农”领域存在着大量金融需求,一旦得到释放,这将是一个上万亿的市场“蓝海”。而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也显示,“无论在拉丁美洲还是亚洲,农户和微型企业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可达117%-847%。因此,那些资本稀缺的农户和微型企业,一旦获得资金,必将创造出比城市大企业高得多的边际投资回报率。”
由此,近年来各大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公司开始纷纷试水、布局农村市场,掀起了一场以互联网金融为重点的“下乡”热潮。对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近年来,农村互联网金融不断探索、创新,突破了传统的农村金融模式。其中,如蚂蚁金服、翼龙贷、阿里、京东机及放心金融等企业纷纷向农村地区发展,农村的互联网金融迎来了新态势。
其实,最初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是因为余额宝的壮大而触发的。随后,互联网金融以其跨界融合的创新模式覆盖了被传统金融“轻视”的次级市场,致力于为实体经济“输血”,特别关注中小微企业及“三农”领域的融资需求,走出了一条定位为传统金融的补充机制的差异化发展之路。而相比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一些天然属性使其在扶持“三农”发展方面更具优势:其一是由于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使得农村金融具有“短、小、频、急”的周期性特点,而相比传统金融无法满足农民这种周期性的资金需求,互联网金融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针对贷款的周期灵活的金融产品;其二则是通过模式创新降低借贷风险系数。因为,由于贷款利息可用待售农产品来抵扣,因此对于农民来说,除了按期归还本金外就无需再支付额外的利息及其他费用,此举不仅解决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燃眉之需,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宣传效应,通过扩大销售来实现农民的致富增收。此外,互联网还可以通过融通社会力量,让城市富余资金回流农村反哺欠发达地区。
『叁』 申请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国家给补贴吗
“通过农行甘肃分行的‘四融’平台,我卖出去的马铃薯有满满30卡车。”内去年冬天,在“马容铃薯之乡”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46岁的李家堡镇农民安必汉还是头一次没出村,借助农行的网络产销平台把马铃薯卖了出去。
给安必汉带来生意的“四融”平台,是农行甘肃分行为三农发展专门设计研发的“金穗e融”系统,该系统集融通、融资、融智、融商“四融”功能于一体,通过终端版、PC版、手机版三种载体,提供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的普惠金融服务,精准支持三农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从2007年被农总行确定为服务三农和三农事业部制改革双试点行起,到双联惠农贷款的推出,至如今“四融”平台的建设,农行甘肃分行扎扎实实深耕农村金融7年有余,不仅给陇原大地贫瘠的农村土地上注入了澎湃的金融血液,为贫困农民提供了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支撑,更探索出一条实现三农发展与农行自身建设双赢的有效路子,用实实在在的努力证明:农村金融大有可为。
『肆』 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有啥影响
总体看来,传统银来行、信用源社等金融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强大的农民金融需求,互联网金融由于其便利性渗透到广大的农村地区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阿里、京东为首的电商平台能够借助其平台优势实现金融同步发展;而以村村乐为代表的三农服务商借助其强大的线下农村资源能够把金融服务最快渗透到广大的农村地区;以宜信、翼龙贷、开鑫贷等为代表的P2P平台在互联网农村金融大局未定的时局下进入也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以信用社、农业、农商、邮政储蓄等为代表的传统银行若不能尽快推行线下服务站和线上金融店,未来必将面临更多的农民用户流失。
『伍』 农村互联网金融在下沉吗
没有,目前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一线城市与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的金融需求和发展阶内段是不尽相同的容。因此,即便互联网思维能够席卷整个中华大地,用户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很难产生脱离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互联网金融需求。故互联网金融目前还主要是在一线和大城市扩张,还没有进入真正的下沉阶段。
互联网金融主要对接的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以及中间环节的支付问题,而这些服务,传统金融的“势力范围”在农村并不能全覆盖。在一个中部区域的县城,几大行的网点是相当有限的,而信用联社的定位在很长时间内是为了凸显服务农村,却在业务走向上趋同于商业银行,农村的资金并没有更多的服务于农村,而是变着法儿流向了城市。于是乎,互联网金融有了进入农村市场的正当理由,取三农之资金,服务三农之需求。
所以农村互联网目前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里我推荐一个大商创的农村电商解决方案,它是以农村需求为核心,全面构建集PC、APP、微信于一体的终端设施,为消费者提供最为贴心的跨屏购物体验。关键是采用了卖家自提或就近配送,切实匹配农村特色,有效规避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陆』 农村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下,有何优势
农村金融机构具有扎根农村、服务三农、贴近百姓的优势,也有资金规模小、科专技水平属低、员工素质差等先天的劣势。
1、主要的优势
第一,点多面广,贴近农民
第二,经营灵活,政策倾斜
第三,客户众多,潜力巨大
2、存在的不足
第一,科技手段相对落后
第二,客户层次相对较低
第三,产品创新能力较弱
第四,人才储备依然不足
『柒』 如何具体实施互联网金融进农村的政策
首先解决钱用在哪里,因为现在农民根本不懂怎么花。农民知道怎么花,才会借钱。当然生病除外
『捌』 做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平台有哪些希望金融是什么模式
农村互联网金融是供应链金融的一种吧,渥金主营供应链金融和房产金融的,实现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共同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您的财富增值是我们共同的、发展的目标
『玖』 互联网金融和进去农村的发展现在处于什么样的一个状况了
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内和云计算在开放容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包括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并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异于传统金融的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模式。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涵盖了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络借贷(鄂汇金融)、众筹和第三方金融平台六种模式,而这六种模式也正是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模式。
至于农村金融,目前正在初步发展,有很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