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金融政策,代理国家管理财政收支并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
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关系,不直接面对企业和个人。
政策性银行是专门经营政策性货币信用的银行机构,目前我国有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银行的主要业务以前有看到知道上有过,我就不细说了。
政策性银行业务上要接受人中央银行的监督。
2、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
他们的主要区别是业务范围的不同。商业银行主要以存贷款业务为主,投资银行一般做证券发行与承销,公司上市,资产管理等业务。而且原则上投资银行不能吸收存款。
3、投资银行与证券机构
证券经营机构在美国称之为投资银行,在日本称之为证券公司。我过的证券公司是类似与投行的金融机构,主要区别是投资银行的业务很发达,而我国证券经营机构的业务范围叫窄,一方面因为发展的晚,另一方面因为我国对证券经营机构的监管很严格,如证券公司不得从事B股的自营自卖等。
说明:最后一个问题,楼主是想问中国的证券公司和美国的投资银行有什么区别吗?
美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很发达除了2中说的业务还有各种金融衍生品业务等。
『贰』 简述银行金融机构体系与结构
(1)现代银行的产生和特征
最早的金融机构是货币经营业,而后演变产生现代银行。
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要环节。现代资本主义银行形成的途径:①由早期高利贷性质银 行转化而成;②由资本家合股建立的股份银行。现代银行具有不同于货币经营业的特征。
早期的现代银行都是商业银行,而后从其中分离出另一类型银行--中央银行。
(2)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体系,是指一国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的整体。
各国金融体系各有特点,一般都包括以下三类环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途径:在各解放区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银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由此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大一统"金融机构体系。
(4)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
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①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体系;②多元混合型金融机构体系。③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机构体系。
2、政策性金融机构
(1)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的金融机构。其特征有:经营目标是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资金主要来自国家预算拨款,在国内发行金融债券和发行国外债券等。资金运用以中长期贷款为主;贷款重点是政府产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重点扶植的项目。
(2)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种类:开发性;农业政策性;进出口政策性等。
(3) 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叁』 金融机构体系
1、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1)现代银行的产生和特征
最早的金融机构是货币经营业,而后演变产生现代银行。
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要环节。现代资本主义银行形成的途径:①由早期高利贷性质银 行转化而成;②由资本家合股建立的股份银行。现代银行具有不同于货币经营业的特征。
早期的现代银行都是商业银行,而后从其中分离出另一类型银行--中央银行。
(2)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体系,是指一国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的整体。
各国金融体系各有特点,一般都包括以下三类环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途径:在各解放区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银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由此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大一统"金融机构体系。
(4)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
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①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体系;②多元混合型金融机构体系。③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机构体系。
2、政策性金融机构
(1)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的金融机构。其特征有:经营目标是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资金主要来自国家预算拨款,在国内发行金融债券和发行国外债券等。资金运用以中长期贷款为主;贷款重点是政府产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重点扶植的项目。
(2)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种类:开发性;农业政策性;进出口政策性等。
(3) 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下面这个网址点击后 点保存 你会看到更多
『肆』 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怎么样
简介: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是由从事开发性金融发展与研究的机构、专家学者以回及有关的答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国家开发银行在近20年的实践中,把中国国情与国际先进金融原理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之路,形成一套独特的开发性金融理念和方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金融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今天的开行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中长期投融资银行、最大的债券银行、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和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促进开发性金融社会化,建立开发性领域的广大企业与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的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伍』 开发性金融是什么
开发性金融是适应制度落后和市场失灵,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增强经济竞争力而出现的一种金融形式,在国际上已有百年历史。从各国的实践看,开发性金融通常为政府所拥有,赋权经营,具有国家信用,用建设制度和开发市场的方法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承担着支持经济发展、投融资体制改革及相关金融市场建设的重要任务。国家开发银行在1994年成立时,国家赋予的职能任务是集中资金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两基一支”)的大中型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并对所投资项目在资金总量和资金结构配置上负有宏观调控职责。在资金短缺的条件下,开发银行负有宏观上防止基建盲目膨胀引发通货膨胀和微观上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两个层次的调控责任。开发银行成立之初,主要是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亚洲金融危机后,注重防范金融风险,配合和扩大投资拉动、结构调整的政策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开发银行立足开发性金融的定位,发挥国家信用的高能量,以融资为载体,通过项目建设,在所及领域推进市场制度建设,弥补制度缺损和市场失灵,实现了项目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双成功。
坚持开发性金融的业务领域。开发性金融一般不直接进入已经成熟的商业化领域,而是沿着政府路径,从尚不成熟的市场做起,运用国家信用的高能量,通过融资支持项目建设和所涉及的制度建设,弥补制度缺损,实质是政府信用、政府协调下的一种创新。只要存在市场等制度缺损而又有光明市场前景的投融资领域,并能够通过制度建设、整合体制资源取得盈利,就是开发性金融的业务领域。
建立“政府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出口”的开发性金融机制。开发银行按照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政府选择项目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选择市场出口三个环节,以未来的整体市场空间为依据,以政府协调下的治理结构弥补单个法人治理结构的不足,推动项目建设和制度建设。其中心内容是:开发银行通过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共建协调高效的融资平台、信用平台。开发性金融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是广义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化的孵化过程,是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市场四方共建信用和体制的过程。
实行投融资民主的治理结构。开发银行立足信贷融资,引进和运用资本市场原理,加强贷款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社会化,打破行政审批和少数人决策大额贷款的做法,建立电子路演评审制度,有效控制了新增贷款的风险。同时,在财务体制上不断完善政策制订、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三权分立的制约机制,提高财务经费分配和支出的透明度,让群众参与预算制定和评议复核,防止腐败的产生。开发银行还借鉴“三讲”教育巡视组的经验,成立党建巡视组,有效解决了总分行信息渠道不畅、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等问题。通过实行民主办行,建立投融资决策民主和财务民主制度,完善内部责任制和群众监督制度等措施,有效防范了银行的风险。
准国债性质的开发性债券和金融的资产管理相结合。开发银行债券具有准国债性质,但资产管理不同于财政和国债的管理,也不同于商业金融的管理,而是以政府协调强化金融资产管理的方式,提高资产质量和资金效益。开发性金融是介于国债和商业银行贷款之间的领域,以政府协调强化金融资产管理的方式来防范风险,把政府协调和金融资产管理相结合,中间有资产管理的巨大空间。
开发性金融的融资优势和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在完全市场化的体制中,政府不直接参与经济运行。但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时期,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就是政府和市场要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发挥政府信用的高能量,推动市场建设。近几年,开发银行以融资为杠杆,积极推动政府协调,把政府协调的组织优势用于治理结构建设、法人建设、现金流建设和信用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把国家信用和市场业绩相结合。开发银行抓住开发性金融的发展机遇,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对项目管理和金融体制现代化方面的积极影响更加显著。到今年三季度末,开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17%,经营业绩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国家信用与市场业绩的统一。在当前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开发银行从市场和业绩一侧,把不同的目标和利益统一起来,利用融资优势推动政府信用的协调,巩固国家信用,有利于提升公众信心,带动社会信用发展。开发银行不以盈利为唯一目标,而是用建设制度和开发培育市场的方式,在体制资源的整合中保证资产安全和取得盈利。从实践来看,国家信用和市场业绩是能够统一的。
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总结开发银行这些年的工作,就是用融资促进业务领域内的体制建设,通过逐笔融资推进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和信用四个方面的建设,弥补制度缺损,以优质的资产支持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在整合体制资源中取得盈利。开发银行在企业发展初期的困难和将来的发展之间搭起一座桥梁,用国家信用熨平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有效覆盖和承担单个项目波动的风险,降低成本,加快市场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发育落后、社会信用缺损的条件下,开发银行利用信贷融资实现了债券的功能,并通过严格监管,保证了资金使用的效果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陆』 人民日报:什么是开发性金融机构
开发性金融机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深化和发展,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回柱,通过融资贯彻国答家政策,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既开展政策性金融业务,又开展商业性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开发性金融机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深化和发展。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通过融资贯彻国家政策,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
『柒』 如何理解开发性金融机构这一定位
强调国开行要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充分利内用服务国家战略、依托信容用支持、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开发性金融运作模式,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国开行要合理界定业务范围,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明确资金来源支持政策,合理补充资本金,强化资本约束机制,加强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建设成为资本充足、治理规范、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资产优良的开发性金融机构。
『捌』 政策性银行与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异同
政策性银行与开发性的金融机构的异同的话,他们主要还是通过这个呃,纯粹一个方向对这个存款进行一个相应的配置吧,这个和和和服务银行他们的这个呃使用条件是一样的。
『玖』 中国大陆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是怎样的
1、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1)现代银行的产生和特征
最早的金融机构是货币经营业,而后演变产生现代银行。
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要环节。现代资本主义银行形成的途径:①由早期高利贷性质银 行转化而成;②由资本家合股建立的股份银行。现代银行具有不同于货币经营业的特征。
早期的现代银行都是商业银行,而后从其中分离出另一类型银行--中央银行。
(2)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体系,是指一国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的整体。
各国金融体系各有特点,一般都包括以下三类环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途径:在各解放区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银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银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由此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大一统"金融机构体系。
(4)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
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①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体系;②多元混合型金融机构体系。③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机构体系。
2、政策性金融机构
(1)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的金融机构。其特征有:经营目标是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资金主要来自国家预算拨款,在国内发行金融债券和发行国外债券等。资金运用以中长期贷款为主;贷款重点是政府产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重点扶植的项目。
(2)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种类:开发性;农业政策性;进出口政策性等。
(3) 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下面这个网址点击后 点保存 你会看到更多
『拾』 银行和金融机构有什么不同
简单的说:银行是金融机构中的一种,即: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服务业有关的金融中介机构,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金融服务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行业,与此相应,金融中介机构也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 以下是相关概念:
金融机构:泛指从事金融业务、协调金融关系、维护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机构。 市场经济制度下,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一般包括:货币金融政策、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机构;金融业务的经营机构;金融活动的监督管理机构。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包括: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多种金融机构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相对完整的金融机构体系。
银行种类: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是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商业银行: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具有创造存款货币功能的银行。亦称为存款货币银行,该类银行对货币运行的影响程度大,因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专业银行:专门经营指定范围业务、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专业银行是社会分工在金融业中的表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包括经营性专业银行和政策性专业银行两类。
经营性专业银行包括:
1、储蓄银行;
2、投资银行;
3、抵押银行;
4、特殊职能银行。
政策性专业银行:政策性专业银行一般是指由政府设立、不以盈利为目标,而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标的银行。
包括:1、开发性银行;
2、农业性银行;
3、进出口银行;
4、中小企业信贷银行;
5、住宅信贷银行。
政策性银行:由政府投资设立或担保,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为目的的非营利性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以某些特殊方式吸收资金并运用资金,提供特色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指不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而以某种特殊方式吸收资金并运用资金,能够提供特色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统称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证券机构、财务公司、租赁公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资产管理公司、消费信贷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