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融危机论文500字
2008年全面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演变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我国已达1.4万亿的出口市场立刻受到严重影响,预期增速同比将下降12%个百分点以上。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在近期将出台涉及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房地产等十大产业的的振兴规划。我认为,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是自我国80年代末以来撤消了冶金部、机械部等政府产业部门之后,第一次把产业发展规划重新放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这将对我国这十大产业的发展前景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但不可回避的是,从已经出台的振兴规划草案来看,还有两处硬伤:
一是十大产业规划中的“轻工产业”,明显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按照“一轻”、“二轻”的行政式行业划分来规划产业振兴政策,显然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制造业中,快速消费品的生产和耐用消费品的生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产业领域,有着截然不同的产业组织模式和市场规律,那么为什么要沿用计划体制下的“轻工”分类来做新时期的产业规划呢?
二是产业“振兴规划”中“振兴”两字太土太旧,不能反映新时期、现阶段的产业规划的核心价值和发展取向。日本在四十年前、美国在二十年前都曾提出过相当系统、有效的产业振兴计划和相关法律。我国的产业振兴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那么近日再提产业“振兴”,与以往有何不同?标题中关键词的简单重复,显然意味着规划者还没能真正掌握今日规划与往日规划的不同之要诣。
我认为,今日产业规划,必须用“产业主导权”来统领。我国企业的产业主导权孱弱,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企业刚刚开始融入国际市场,只能进行“三来一补”等最初级的加工贸易,当时还没有产业主导权的概念,或者说还无暇顾及。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逐渐升级,从以打火机、纺织品为主向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为主过渡。在这个阶段,我国企业开始“亲身”感受到全球产业主导权的重要性——不论是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国际分工的低层次,还是企业平均利润的越来越低,都可以归结为“产业主导权”的缺失。缺少主导权,中国企业就只能为跨国公司贴牌生产;缺少主导权,中国企业就只能被限制于低利润的市场或渠道;缺少主导权,中国企业就没有获得金融支持和资本运作的机会;缺少主导权,中国企业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国外技术标准,购买国外企业的专利……虽然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了,但却未能相应的高利润,一旦外部需求萎缩,最先遭殃的就是我国的企业。这次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出口产业的巨大冲击,再一次证明了产业主导权的缺失是我国产业发展的软肋。
长城所长期关注着产业主导权问题。我认为,产业主导权包括市场主导权、资本主导权、技术主导权这三方面内容。其中市场主导权包括工业产品的价格主导权与消费品的品牌主导权;资本主导权包括货币主导权、资本运作的主导权;技术主导权包括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转移、技术联盟等方面的内容。而技术主导权又决定着市场主导权、资本主导权的获取,它是产业主导权核心内容。
我认为,这次推出的产业规划应把核心指导思想和根本目标建立在“获取中国企业的全球产业主导权”上来。以全球产业主导权争夺为核心,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明确的指引:
首先,这次产业振兴的方向是什么。在这十大产业的当前基础上,简单的扩大市场需求,是不可能达到“振兴”的目的的。只有转变当前的产业发展路径,发展新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走领导全球产业发展方向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振兴十大产业。
其次,产业振兴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将扩大内需、缓解就业率不断下滑为目的,那只能起到短期效应,也无法从长期上促进这十大产业的振兴。在振兴方向上,我们应该遵循温总理与2008年12月27日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时提出的“三结合”,并作为制定振兴规划的指引,也就是“克服眼前的困难同保持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科技与经济结合起来”。
再次,出产业振兴的主体应该是谁。十大产业中,钢铁、汽车、造船、石化、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都是国有大型企业相当集中的领域。产业振兴规划不应演变为扶持国有企业垄断地位的政策。在规划中,应明确提出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提高其产业比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去国际市场上竞争,争夺产业主导权。
最后,产业振兴的关键措施是什么。如果仅仅将已经讲了多年的“加强技术改造”、“加强研发力度”、“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拿出来再讲一遍,恐怕对产业的振兴和企业的操作不会有何实质性的促进。振兴规划公布前,应投入精力研究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为中国企业争夺全球产业主导权创造良好的氛围。
具体的来讲,振兴规划必须着眼于发展新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从技术主导权入手,推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办法,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可以操作的企业间技术转移平台、技术联盟,促进中国企业的技术主导权获取。
同时,要通过四维价值链分析,研究产业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在不同产业领域推出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在国际商品价格、品牌建设等领域保护和扶持重点企业的发展,从而争夺国际市场主导权。
第三,要继续稳定人民币的币值,不能因短时间的出口受阻就压低人民币汇率,要从货币主导权的高度稳定人民币的远期预期,进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时,鼓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参与国际并购,利用全球金融危机的机会迅速扩大全球市场占有率,建立企业的资本主导权。当然,并购的前提应该是对并购对象的详细调研和成本、价值分析。
❷ 何谓意识形态安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如何处理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的关系
传统中国是以儒教为根基的儒释道意识形态。
现在中国因为传统文化被批判摧残了一百多年,在满清入关后被扭曲了三百多年已经严重变形,仅靠一点点文化残余生存。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以夷变夏”。
所以谁也说不清现在中国的意识形态是什么。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中,在对全世界文明进行归类时,在中国版图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即表明他也搞不清楚现在的中国属于什么文明。
美国文化的根基是盎格鲁-撒克逊-基督新教文化,基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在政治上表现为“民主自由”。即人生而平等,拥有上帝赋予的“自由意志”来选择上帝或者其它。sdytss1985前期答案 供你参考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
意识形态的形成是有其背景的,是由社会发展来决定的,意识形态也不可能永远不变,是会变化发展的.
社会主义主张全民政治,认为国家是人民的,在国家内部强调公有制主体,主张人民当家做主
资本主义主张寡头政治,阶级观念严重,否认公有制主体,积极发展私有制,由于其一贯的资本主义主张,因此,它极度反对社会主义,实行少数资本家对广大人民的统治
统治阶级的意识决定了国家的意识形态,由于阶级立场的不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于意识形态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都认为自己的意识形态是最好的,社会主义阵营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的最高目标,共产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阵营则坚决禁止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否认共产主义
本来我国是可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明朝时期我国就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后来由于西方对于中国的侵略再加上中国自身的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使中国认识到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局限性,而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其有了发展的可能性,后来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渐渐发现只有共产主义道路才有可能使中国独立富强,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更使得这一理论变成了现实
而西方国家则是自身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迅速,虽然共产主义诞生于西方,通过革命,西方也曾建立了一些社会主义政权,但其发展始终受到自身理论的局限性的制约,因此,这些社会主义发展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而资本主义由于其主张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基础也比较雄厚,特别是通过工业革命完全奠定了资本主义的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意识形态的转变是通过社会发展改变的,也就是看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到底谁最后会战胜谁的问题,从现有历史来看,似乎是资本主义占有完全的优势,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部分都通过政变或和平演变过渡到了资本主义,原来两大阵营的对抗也已经不复存在,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目前就只剩下四个国家了,社会主义发展举步维艰,转入低谷,社会上也一度认为资本主义必将战胜共产主义,但中国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出现停滞状态进入21世纪后形成剧烈的反差,使的社会主义发展有所抬头,特别是在2008年末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促使西方开始自我反思,为了应付金融危机,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对本国金融进行国有化改造,暂时由国家接管,这一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印记的政策一出台,即引发了一系列讨论,甚至美国人认为美国现在已经是"有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因此,到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会取得最后的成功,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办法确定,也只有等着社会的继续发展来告诉我们答案了
当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从社会发展来看,虽然理论上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将随着生产力发展走上共产主义,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实践和理论都证明了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只能由低层次的社会主义转变成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因为共产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最高形式,而生产力的发展极限是不能出现的,只会无限接近而已.
stanleyshaw前期答案 供你参考
同志:您应该是一个对政治军事感兴趣的人。同我有点类似。
你提的问题不仅是在冷战看来而是从整个历史角度来看,意识形态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从我国古代史来看。每一代王朝的更替,都是最后那么两三代显得有点衰败。直至灭亡。就是因为他执政思想缺乏意识形态。他在决定谋一件事前只顾自己的安享。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会他的江山带来什么影响。他个人昏庸粗暴的决定激起民怨朝野大乱,导致江溃败。
在来看近代,我国近代开端从鸦片战争开始,近代满清政府缺乏远见闭关自吹。他并没意识现在世界的变迁(当时世界正处第一次科技革命)从而导致列强欺辱。
在来看现代:现在以前要稍好一些。现在军人国防意识不断在加强。现在我国军事发展主要以防御为主。现我国的东海的钩鱼岛、南海、还有俄罗斯在历史上占领的海参威、库页岛朝鲜北部地区、琉球、印度支那半岛、在二战期间独立的外蒙、二战后分裂的台弯我们现在要有领土完整意识。我们要收回祖宗留下的遗产。要保持我们民族的永久繁荣富强这就是我们当代意识所在。
同时也要有战争意识、忧患意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以上只是在各时期的典型例子。这是对所学历史的认知。追问 意识形态……总之就是觉得社资没多大区别一样。至少现在是这样,在China。所以我才想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引发争霸,难不成真的是意识形态!回答 在CHINA只有权力引发争霸,谁掌握了权力就可以拥缆一切。因我们国家不象西方国家那样每个民众可参与直选总统。在欧美国家资本市场相对来说竟争力比我们要大很多,没有人能垄断,除非自己的专利技术才能被垄断。如微软的操作系统就是他的没人能与它拼。但有很多在这领域相互竟争不受政府控制。如苹果、IBM、红帽子。都在想扩大自如何己在市场的引响力。
象社会主义国家,重要领域都由国资委控股。企业做大一点,国资委就要开始参与进来。慢慢你得企业变成国企。个人也就成国企董事。政府给企主要负责一点政治资本。企业就成了政府的了。这就是我们中国与欧美的最区别。在我国现在现情况可以说是权力高于宪法。在欧美宪法就是宪法任何人都得服从。在中国只弱势群体服从。高层是制定法律维护的自身权力的机构。从上欠刑法修订当中就可看得出。
以上描述的是什么问题而引争霸,在中国是权力,在欧美是金钱与利益。
下面来描述一下整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社会主义主要以集体为主导。什么都由政府主导,民间执行。所产生的利润按劳分配。
资本主义是以个人为主导。个人主导,个人经营所产的利润都是自己。
而欧美现在是不惜一切一手段打完完全打开中国这个广阔市场。 同而想遏制中国的发展。因为中国现在掘起。市场物资完全能满足内需。同时也把自己的产品销往海外,这样就严重压缩他的市场的空间。现在中国的政策是在国际上打肿脸充胖子。扩充国际空间。同而也在免强维持内需。现在物价飞涨就是因内需供应不足。北方。西南。粮食生产重地出现严重旱情。在加上电子制造业扩充。导致中部地区的村人口大量外出打工。粮食都不能自给,以为手上有钱什么都可买。当前国情其实就是一个潜在的灾难。只是政府没人发话。媒体也不敢乱报。
诺基亚汤 前期答案 供你参考
人是观念的动物。观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意识形态很重要。
比如你相信奴隶制度,你就可以安心的做个奴隶。你不相信奴隶制度,谁要把你当奴隶你就会反抗。
你相信共产,你就可以没收别人的财产而心安理得。
你相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你就决定不会容许比人去没收你的财产。
而意识形态就反映了社会普遍存在的观念。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相信主权在民,我们的世界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这就是意识形态的作用。
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基础上的。
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和民主集中制度基础上的。
资本主义思想扩张了,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站住脚。
社会主义思想扩张了,资本主义制度就被颠覆了。
所以,二者总是对立。
从国家利益来看,我们得搞明白啥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谁的利益。如果不能最终落脚到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利益之上,有些词就是糊弄人的。
xiangyou0425qianqidaan
首先要知道意识形态是什么,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
至于意识形态的安全就涉及到国家的政治安全,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而西方是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的意识形态不同,就会导致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取消和摧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以及西方国家的大肆扩张和渗透,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因此,意识形态安全就是国家政治制度要安全。
dgq819 |qianqidaan
❸ 所谓的"意识形态"是什么
当视其为一种无价值偏见 (wertfrei) 的概念时,意识形态是“所有政治运动、利益集团、回党派乃至计划草案各自固有答的愿景的”总和(参见:政治意识形态)
卡尔·马克思所理解的意识形态是一幢为了欺骗和使权力关系具有合法性的建筑,马克思也称其为上层建筑。
在日常用语里,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个由理念、想像、价值判断与概念组成的系统,也可看作是世界观的同义词。
❹ 经济规模的中国模式
中国经济模式可概括为由四大支柱组成:
一是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权就是土地公有,民间主体拥有有限的土地使用权。实际情况要复杂一些,农村耕地集体所有,但集体所有的耕地受国家控制,不能随意转换为非农用地。中国土地公有私用,私人和企业可以购买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
二是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和大型非金融类企业及事业机构。中国的金融业主要是国有(或国家控股)的。国家通过各种大型金融机构调控金融市场,防范内外金融风险。国家还拥有一批从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资料开发的大型企业,如石油、铁路、电力、通讯、道路、航空、自来水等等。此外,还有国有的“事业单位”,主要指教育、科研、医疗、体育、文化等机构。这些机构基本不盈利,但有的也能自负盈亏。
三是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中国拥有高度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大量吸收劳动力的是家庭企业和社区集体企业。这类中小工商企业占中国工商局注册企业的99%以上,它们的用工属于世界上最自由的一类。不仅如此,自由的劳动用工市场迫使国有企业也实行竞争型的劳动用工制度。
四是自由的商品 资本市场。中国拥有高度竞争的商品市场,自由的资本市场也在迅速形成之中。中国的中小企业是商品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所以商品生产的竞争激烈程度非常高。同时,高度竞争的商品市场也在刺激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育。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国的开放没有意识形态问题,主要是技术问题。我国业界原以为西方资本市场非常开放,但近两年才发现其开放具有很多技术和政治限制。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很可能会成为世界自由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正如中国今日已取代美国,成为自由贸易的重要推动者。道理很简单,自由的商品市场必然催生自由的资本市场。
❺ 浅谈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需把握的几个度
把握的几个度,听不懂这是啥意思。
......
先看几个定义【释义】
博弈圣经著作人说;每一个定义,都是一种逻辑语言,里面一致性的逻辑结构清晰可辨,只是人们以前从没真正看懂过。
《博弈圣经》意识形态的定义;意识形态,像是一段无声流动的电影画面。
预测的定义
《博弈圣经》预测的定义;只有对每一个粒子相邻的未来状态、作出 “大与小”或‘多与少’的数字化判定,才称其为预测。
【在一个可测量、可量化为0、1粒子的二维事件中,通过“插值”变成0、1、2粒子的三维均衡系统,对每一个0、1、2粒子相邻的未来状态,给出一个私湍逻辑顺序的数码拼图,也就给出了0、1、2各自占有几个粒子的数字化判定,才称为预测。(知道0、1、2三维粒子记录的历史背景,知道到国正论“私湍”,找到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单方占优的空间开始,直到出现实体特性大于1.007813后边界时结束)。通俗的讲;一次博弈取胜的三个经条;知道历史背景、知道何时开始、知道何时结束。】
政治的定义
《博弈圣经》政治的定义:我们把统治者模仿大自然博弈实体的秩序,外在于个体的一个整体结构,称为政治。
【政治是知识论的母体——博弈实体。它构成了一个社会,人们用国正论对实体与性质的区分,统称为博弈知识论。《博弈圣经》知识的定义;我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
实体政治的定义
《博弈圣经》实体政治的定义;一人为粒子、二人为病毒、三人为私湍,它们共同组成了像似实体政治的幻象。
【一人为粒子、二人为“一株寄生”病毒、三人为团伙“私湍”,他们共同组成了、像似实体政治的幻象,他们会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犯罪。】
政党的定义
《博弈圣经》政党的定义;在一个司法独立的国家实体里,法定允许团伙冠名、发展、壮大成的帮派,称其为政党。
【国比党大。政府是国家、政党是团伙;国家是国法、党派是纪律;国家谈均衡、政党谈平衡;国家谈战略、党派谈战术;国家是长期的、政党是暂时的;只有祖国的信念,才是永恒不变的。】摘自《中共比葫芦画瓢的理论 成不了经典理论》一文
草根的定义
《博弈圣经》草根的定义;中共媒体上说的草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东方暴徒对同胞的侮辱性言论。
【中共土改,杀了资本家、杀了地、富、反、坏、右,中国已无贵族。也许自己刚刚从草根脱贫,自以为是贵族。西方贵族文化中有一个数字,3代以上……称为贵族】
预测的定义
《博弈圣经》预测的定义;只有对每一个粒子相邻的未来状态、作出 “大与小”或‘多与少’的数字化判定,才称其为预测。
【在一个可测量、可量化为0、1粒子的二维事件中,通过“插值”变成0、1、2粒子的三维均衡系统,对每一个0、1、2粒子相邻的未来状态,给出一个私湍逻辑顺序的数码拼图,也就给出了0、1、2各自占有几个粒子的数字化判定,才称为预测。(知道012三维粒子记录的历史背景,知道到国正论“私湍”找到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单方占优的空间开始,直到出现实体特性大于1.007813后边界时结束),通俗的讲一次博弈取胜的三个经条;知道历史背景、知道何时开始、知道何时结束。】
经济的定义
《博弈圣经》经济的定义;经济,是用规则、货币、飞秒瞬间和熵,这四大量具不断地对0、1、2三维状态的熵区分。
【释义】《博弈圣经》把熵引入了经济学。
信息熵:是指高熵和低熵,高熵是混沌、低熵是有序。0、1、2,三维信息熵的基本作用就是消除人们对0,1,二维事物极小极大定理的不确定性。
【《博弈圣经》的熵理论:熵是区分。熵是在对国正论0、1、2,三维私湍状态区分时产生了经济。熵是区分的量具,熵位于四大量具之首,万物的区分都会使用规则、货币、飞秒瞬间和熵这四大量具。经过四种量具作出的掠夺、救济、与私下勾结性的区分、或事物性的流动,那才是完整的经济知识论。发展经济,就是不断地熵区分。】
真理的定义
《博弈圣经》真理的定义:真理是一个观念、在个别情况下、判断中,现时的体验。
【《博弈圣经》上说;真理不计后果,只表现出暂时的意义。一个个局部真理属性的连续性,构成了真理的永恒特征。精神与物质之间用情感和利益创造了局部文明,人们把局部的文明奉为科学,把局部的利益奉为真理。】
经济学家的定义
《博弈圣经》经济学家的定义;经济学家就像赌场中一个个旁观输赢的马仔,围绕着博弈实体经济学的理论,凭个人临时的感觉,谈输、谈赢、谈均衡。
【通俗的解释经济学家的特征;他的嘴一动,忍不住就想胡说,事前像喇叭、事后像哑巴。】
中心思想的定义
《博弈圣经》中心思想的定义;我们把感觉、思维、意识、观念,定义为中心思想。
【博弈圣经著作人写道;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这是文化进程。按照七个文化私湍的次序,我们把七个“文化私湍”中的第四位“观念”,定义为中心。由于第四位“观念”之前的文化私湍与大脑无关,它来至于第三空间的宇宙中心。观念就像是渐渐进入七个文化私湍的中心固定下来,成为中心思想。】(观念近似一张中心思想的相片、独立的存在文化进程中。)
意识形态的定义
《博弈圣经》意识形态的定义;意识形态,像似一段无声流动的电影画面。
【博弈圣经著作人撰稿的《科学家濒临死亡前的四个反应》一文,他给中共党媒、党政高官、理论编辑、在引入文化私湍结构时,提供了意识形态的标准预想,改变当下意识形态理论混乱的局面。假如,向一万个人提问,什么是意识形态,至少有一万个不同的答案。】
感情的定义
《博弈圣经》感情的定义: 感情是依赖,是瘾魂驱动欲望过程中的殷勤创作。
【释义】(瘾魂:它是指一种非物质的像以太一样的存在,并且充斥在细胞微粒之间。在博弈中,当各种欲望来临时,它具体指参与人的那种无比沉重、坐立不安,身体膨胀得难以忍受的状态,而当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它又会让人感到瘾魂退去时的轻松、虚空、愉快。)
禅的定义
《博弈圣经》禅的定义;禅是第三空间里飘荡的一个“神化迈迈”。
【博弈圣经著作人在《国正论》一文中写道;禅是第三空间里飘荡的一个“神化迈迈”。一个人给别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传递一个友好幽默的表情、就是传递一个“神化迈迈”的文化信息,也是传递一个“文化私湍”,当两个人见面点头微笑时,禅的“神化迈迈”便在两个心灵之间传递。】
博弈实体经济学
《博弈圣经》博弈实体经济学的定义;我们把博弈实体分离不变性学说,能容得下宏观经济实体与微观经济性质的语文学通论,看成博弈实体经济学。
【通俗的解释博弈实体经济学具体包括;实体经济、虚拟经济、金融经济,经济神学。(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实体经济的定义
《博弈圣经》实体经济的定义;我们把飞秒瞬间看到的天、地、人、事、物、情感的抽象概念融合在一起,在没有时间概念的场景中,形成的一个个金融特性的文化私湍,称其为实体经济。
【通俗的解释实体经济是由天、地、人、事、物、情感的抽象概念融合在一起,利用有形资源通过肌肉的运动,将这一物合成那一物的创造、并能遗存的物质文明。】
虚拟经济的定义
博弈圣经著作人给虚拟经济下了一个难以启齿的定义;犹如看魔术大师让一群狗争夺一块骨头,让众人押注的赌博游戏。
【通俗的解释虚拟经济是由单纯一性的一个物品(字画或古董)、单纯一性的一个姿态(逞能摆架子,装大官、充大款)、单纯一性的一个玩物(艺人玩猴)】
金融经济的定义
《博弈圣经》金融经济的定义;我们在飞秒瞬间看到的天、地、人之间,人们用情感和虚无的谎言,进行类似于物品概念的买卖、流通、产生利息的货币交换,称其为金融经济。
【通俗的解释金融经济是由两手空空的什么都没有,靠情感和谎言共同编一个圈套;他先让你的钱给他、帮你升值,他想先套住你、你又想再套住他,就像是钓鱼;他想先钓住你、你想再钓住他,其实就是;买空、卖空。】
经济神学的定义
博弈圣经著作人把股民炒股的神秘性,把股评家传教炒股的童话、人话、鬼话、神话,称其为;荒唐的经济神学。
【通俗的解释经济神学是由股民,迷信天地间的第三空间里,有一个“赢”的图腾,赢就成为股民敬仰的“神”,迷信自己一定能赢,股市也就成为了宗教,股评家传教炒股的童话、人话、鬼话、神话,也就成了股市股民神圣的经文。股票专家讲炒股,就是造谣。】
1、亚当斯密(英国)《国富论》。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看不见的手”实体经济特性与性质自由主义理论,对后人博弈实体经济学的启发,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2、曹国正(新加坡)《博弈圣经》。独创了国正论、国正双赢理论和粒子行为论,是新加坡政府认定的一部,影响人类非物质文化的经济学高级学术著作,他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单方占优的博弈取胜理论,引起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自然哲学和博弈论界的极大关注。
3、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第一卷)。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不朽贡献。本书中他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德国)《资本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人人耳熟能详,就其概述的经济学现象对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选了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5、瓦尔拉斯(法国)《纯粹经济学要义》。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费雪(美国)《利息理论》。此书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所获得的报酬。
7、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理论认为,理性通过个人性质与性质的自由竞争会自然产生社会理性,就这一理论遭到了质疑和批判,其争议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社会的理性遇到国家政治干预时缺失了博弈实体政治的理论。
8、马歇尔(英国)《经济学原理》。马歇尔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被西方经济学界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
9、萨缪尔逊(美国)《经济学》。把一本教科书选为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他在经济学知识的标准化、体系化方面做出的贡献,比当代任何一个人都多,就其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10、布坎南(美国)《同意的计算》。本书开创的“公共选择”理论,使宪政民主制可以用数理工具定量分析和定量运算,人们用他的理论研究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形成,开辟了全新的路径。
来源:美闻网-美国资讯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❻ 收集近十年(98-08)中国外汇储备量的数据资料,并分析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原因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5年底,中国大陆外汇储备余额再创新高,达81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3%。假如将中心政府向中行、建行和工行注资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计算进来,我国外汇储备便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中国外汇储备及相关统计
年份
外汇储备
贸易总额
贸易顺差
利用外资1978
2
206
-11
1980
-13
381
-19
1985
26
696
-149
45
1986
21
739
-120
73
1987
29
827
-38
85
1988
34
1028
-78
102
1989
56
1117
-66
101
1990
111
1154
87
103
1991
217
1357
81
116
1992
194
1655
44
192
1993
212
1957
-122
390
1994
516
2366
54
432
1995
736
2809
167
481
1996
1050
2899
122
548
1997
1399
3252
404
644
1998
1450
3240
435
586
1999
1547
3606
292
527
2000
1656
4743
241
594
2001
2122
5097
226
497
2002
2864
6208
304
550
2003
4033
8510
255
561
2004
6099
11548
320
606
2005
8189
14221
1019
603
注:表中数据分别摘自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治理局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一、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历程
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收付的基础。它的源头主要有两个:一是贸易顺差;二是资本净流入。因此,外汇储备的多少,不仅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交易活力与吸引力的大小,而且也反映了该国对外借债与还债信用能力的强弱。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国外汇储备越多,一方面标志着该国对外出口竞争能力越强;另一方面则表明该国政治经济形势稳定,且外资争相进入。反之亦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拓展,外汇储备规模也随之相应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纵观改革开放25年来的历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零储备”时期
20世纪整个80年代,作为中国“改革”与“开放”的头十年,它却仍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框架的约束之内。当然,在这一阶段,中国也正处在对外开放的“试验”阶段。当时,中国人还不太了解世界,世界也不太了解中国。因此,薄弱的“底子”再加上谨慎的“试验”,我们仍然固守着计划经济下“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法则,尚无力跨越“雷池”。
1978——1989年的12年间,仅有1982年和1983年这两年存在少量贸易顺差,其他10个年份均为贸易赤字。但无论是顺差抑或是赤字,从规模上看均很小,只有1985年和1988年这两个年份的贸易赤字突破了100亿美元。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各年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也只有区区几百亿美元。
同样,在这一阶段里,我国对外开放与引进外资的力度也不算大,规模较小。20世纪80年代,除1988年和1989年外,我国各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均只有几十亿美元。1978——1989年这12年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总额仅为580亿美元,尚不及1997年一年的额度。
正是由于外贸进出口及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均不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外汇储备也基本上处于“零储备”状态。1978——1989年的12年间,除1989年为56亿美元外,其余各年的外汇储备余额均未超过50亿美元。
实际上,当一国对外开放有限,经济对外依存度不高时,该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及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不大。但总体来讲,当时的中国不仅经济贫穷,资金短缺,尤其是外汇资金短缺,而且国内物资供给奇缺,通货膨胀压力巨大,因此,当时的外贸出口能力较弱,外资流入也相对较少。这一阶段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最艰难的时期。
第二阶段:百亿储备时期
经过了80年代的谨慎探索与经验总结后,90年代的中国开始走出“计划经济”的阴影,并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新时代。应该说,1990——1995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转轨时期或过渡时期,也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一阶段,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也进一步熟悉了世界。在这一阶段,尽管出现了1993——1995年十分严重的通货膨胀,但由于新的宏观调控机制得力、有效,最终却是有惊无险,中国经济改革顺利地渡过了这一难关。
1990——199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从1000亿美元增长到接近3000亿美元。从商品进出口差额来看,一改过去十余年的贸易赤字状况,6年中共有5年出现了贸易顺差,除1995年顺差167亿美元外,尽管其余各年顺差规模不足百亿美元,但它却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重大信号。
在这一期间,我国开始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尤其是进一步拓宽了国际融资的渠道和空间,中国对外开放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实际利用外资年度总额从100亿美元增至接近500亿美元,而且其中90%以上的引入外资都是“直接投资”性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引入外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正是基于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形势的明显好转,这一时期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从100亿美元快速上升到7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快速而稳定的增长,标志着我国外汇储备正在走出“短缺”的时代,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成为我们的一种自信和自豪。
第三阶段:千亿储备时期
1996年底,中国经济运行成功实现“软着陆”,并顺利进入“低物价、高增长”的通道。1997年上半年,国家抽样调查的所有“主要商品”均出现了供过于求或供求平衡,据此判定,困扰新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短缺经济”终于宣告结束,买方市场新时代已然到来。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997年,中国经受了百年一遇的大洪灾,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考验,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贸易顺差则呈跳跃式增长,并首次突破400亿美元。这再次表明了中国经济已然步入良性循环新时期,并具有了较强的抵御外来风险和抗干扰能力。1998年在贸易总规模不变的条件下,我国继续保有了第二个400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在随后的6年中,虽然我国贸易顺差每年一直保持在200——300多亿美元之间,但其间我国贸易总规模则在不断地放大:2000年突破4000亿美元;2001年突破5000亿美元;2002年更是突破6000亿美元;2003年又突破8000亿美元;2004年则突破10000亿美元大关。然而,2005年,不但贸易总额接近14000亿美元,而且贸易顺差第一次奇迹般地跨越了1000亿美元的“绝对”大关。这又是一个质的新飞跃。
与此同时,我国在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方面,1997年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达644亿美元。在之后的8年中,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一直保持在500——600多亿美元之间,这是一组让世界为之赞叹的数据。500——600亿美元的稳定规模,一方面表明中国政局稳定,投资环境优良;另一方面则表明中国引入外资不再是“饥不择食”,当然,也不再是“多多益善”。
1996年底,我国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这标志着企业和居民有了更多持有外汇存款的机会。这一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首次突破1000美元,1997年则进一步增至1400亿美元四周。2001年再次突破2000亿美元;2003年更是突破4000亿美元;2004年跨越6000亿美元;2005年又大步跨越了8000亿美元。若以这种速度发展下去,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定能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并会远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一。这样庞大的规模、如此高速增长,是好是坏
二、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分析
在经济国际化环境下,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外汇储备都是必不可少而至关重要的。一般地,外汇储备主要具有以下四大功能或作用:
第一,外汇储备可以抵补贸易赤字,并保持一国必要的、正常的进口能力。
第二,保有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借债与偿债的信用担保与物质保证。
第三,外汇储备是一国政府干预本国外汇市场、调节本币汇率的有力武器。
第四,在国家经济动荡或是遇上战争灾难时,外汇储备将是一国最后的战略储备。
因此,一国外汇储备规模多大为好,或者说,它的适度规模应该是多大,关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显然不是简单地看一个数据就能了事的。
事实上,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比方,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它们不需要太多的外汇储备,因为这些国家的货币本身具有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因此,它们保有的外汇储备相对较少。如美国和欧盟区各自保有的外汇储备不过几百亿美元。但也有例外的。例如,日元是最主要的三种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然而,日本目前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这又是何故呢?我想,不完全的理由至少包括:日本不仅国小、资源短缺,而且民族危机感重、不自信,当然,也许还有其他动机。
此外,在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确定上,发达国家与非发达国家、开放国家与非开放国家、大国与小国,在评判标准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960年美国教授特里芬提出:一国国际储备对年进口额的比率以40%为宜。20%为底限,低于30%便要补充。这一观点后为许多西方国家所接受,它们主张,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一般应能满足3——4个月进口付汇。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又有人认为,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不能低于短期外债的规模,以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但一些国际金融组织更强调,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的规模应该能起到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这显然强调了“充足”的外汇储备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各国实际国情的不同,在国际上尚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
当然,从量上讲,任何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都应该有一个适度规模,因为外汇储备是有成本的。这一成本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外汇储备资产必须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以确保其日常功能的正常发挥。然而,足够的流动性往往是要以较低的盈利性要求为代价的。其二,由于汇率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外汇储备资产极易遭受汇率风险而导致无形的账面损失。因此,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它应该有一个度:安全够用但不浪费。
中国作为一个改革开放中的、正处在快速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究竟应该是多大?我想,这是一个不便妄加揣测的重大战略问题,但是,至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考虑和分析。
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的经济大国,它需要更大的外汇储备为之保驾护航。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经济大国,但我们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1982年,中国GDP首次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1986年GDP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1995年GDP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2002年GDP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2004年,我国GDP接近16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经济布满活力的标志。但从人均GDP水平来看,按照2004年普查数据统计,我国GDP位于全球第6位,但人均GDP却处于全球第107位,居倒数水平。
不容置疑,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与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将会拥有一个长足发展的巨大空间。然而,这一进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可能会碰到不少令我们无法预料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搞建设,必须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作后盾。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太小气。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机制,无形之中“夸大”了外汇储备规模。
人民币虽已实现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但资本项目在我国仍被严格管制,这就意味着中国公民尚不能将本币金融资产自由地“交易”为外币金融资产。从投资角度讲,我国居民只能投资国内市场的本币金融资产,而不能自由投资国外金融资产。因此,我国老百姓手中持有的外汇资产相对较少,除涉外企业外,大量的外汇资产只能集中于中心政府手中,进而成为外汇储备资产。因此,资本严格管制下的“倒逼”机制,无形的夸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总规模。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5年第4季度末,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仅为1615.70亿美元,其中,企业外汇存款与居民外汇储蓄存款大体各占一半。即便加上外汇储备,我国外汇资产也不足1万亿美元,而我国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却高达28.72万亿人民币,其中,我国城乡居民本币储蓄存款已达14.11万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外币化程度相当低下。即便算上外汇储备,我国整个金融资产的外币化程度也仍不高。
每年五六百亿美元的外资净流入,再次“夸大”了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
外汇储备的初始来源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经常项目;二是来自金融项目。一般地,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增长是实质性的、较为真实,它往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它是外汇储备最扎实的经济基础;而外资流入导致的外汇储备增长则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非稳定性,因此,对应较大流量的外资流入,应有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应对。
1996——2004年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动力尽管是来自“双顺差”,即贸易项目顺差和金融项目顺差,但每年的外资净流入总额却一直保持在500——600亿美元,而贸易顺差则小于它,一般各年仅为200——400亿美元。也就是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中有相当部分主要来自外资净流入,因此,如此“虚高”的外汇储备,并不能支撑外汇储备“过多”的结论。
世界仍不太平、祖国尚未统一,这也需要一个庞大的外汇储备作后盾。
外汇储备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它必需满足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的足够需要。从世界格局来看,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中日关系在坎坷中停滞不前,台独分子还在不断滋事,民族极端主义与恐怖势力仍然猖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并作好必要的战略预备,包括外汇储备战略。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我国当前外汇储备的主要风险是结构风险,而非总量风险
三、中国外汇储备结构及其风险分析
外汇储备结构也即外汇储备资产的分布结构。其中,最主要的外汇储备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币种结构;二是期限结构。这也是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最大风险所在。
从币种结构来看,假如外汇储备资产过于单一地集中在某种“弱币”上,则必然会导致过大的汇率风险,但“弱币”贴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利息收益。当然,实际收益是正还是负,则需要具体分析。
从期限结构来看,则主要是考虑外汇储备资产的流动性要求。由于外汇储备是用于日常之需及不测之用,因此,外汇储备资产分布的期限结构必须首先满足流动性需求,然后才是在兼顾安全性的基础上满足盈利性的需要。
外汇储备存放地及存放结构一直是各国坚守的顶级机密。但从官方相关信息的大致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据此,我们可以作如下结论的风险分析:
风险之一:人民币在金融项目不可自由兑换的前提下,我们被迫将绝大部分的外汇资产高度集中于中心政府手中——变成了外汇储备性质。
可以设想,在本币可完全自由兑换的国家,居民均可自由用汇对外进出口或是对外直接投资,或作证券投资,本币与外币之间可以自由转换或交易,从而本国公民就能自由地持有本国或外国的金融资产。假如是这样,该国公民的金融资产就会多样化地分散在外币化的金融资产上,也就不会过于集中于中心政府手中成为外汇储备。
相反,由于人民币目前只能在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而在金融项目下尚不可自由兑换,因此,公民只能通过货物及服务贸易,还有经常性转移收付来获得外汇,并持有外汇存款。除此之外,公民不能通过“投资”性质的金融交易来将本币金融资产转换为外币金融资产。于是,公民的金融资产大多只能是本币资产,而不能化作外汇资产。这也是我国外汇储备名义上“过大”的真实原因之一。
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尽早地实现人民币在金融项目下的可兑换,来分流或释放外汇储备“过大”的压力或风险,让居民能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将他们的资产合理而分散地摆布在所有本外币金融资产上。这便是“藏汇于民”的道理。同时,这也有利于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从而有效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小政府干预汇市的成本与风险。
风险之二:庞大的外汇储备过度集中于美元资产,这或许是被迫或不得已,但它绝对有害于汇率风险的规避。
美国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一直占据60%以上的比例。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不断放大,我国的“贸易美元”及“贸易顺差美元”不断增大;同时,90年代中期以来,为抑制人民币对美元持续的升值压力,在以美元作为干预货币的汇率调控机制下,我国官方不断吸入美元——增大美元储备。如此一来,我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例定会上升,因此,有人估计目前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也许超过了80%的比例。
无论是何种理由,“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显然是危险的。从长期趋势观察,美元的确属“弱币”范畴。从美元兑日元汇率来看,美元是长期贬值的。20世纪80年代初,美元兑日元汇率为240左右,但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比价最低曾跌至80四周。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来看,美元也正在呈贬值状。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8.7左右,如今已跌至8.0四周,美元应还有下跌空间。
我国外汇储备币种单一,且过度集中于“弱币”——美元。假设美元长期贬值,必然会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巨大账面损失,其结果必将使我国货币政策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假如为了改善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而大量抛售美元,则必然会对周边国家产生示范效应,并导致国际汇市恐慌,美元汇率暴跌。另一方面,假如不改变现有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不抛售美元,则又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从而刺激外汇储备更快增长。为了减轻外汇储备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央行必须通过回笼现金或者提高利率的方式来减少货币供给,但这恰恰又会拉动本币升值;反过来,为了降低升值压力,央行假如增加货币供给或者降低利率,这会使本来就因外汇储备而极为宽松的货币市场雪上加霜。
如此看来,减持美元及美元资产迫在眉睫。美元减持后,我们应当避免重蹈覆辙,在增持欧元及其他币种资产的同时,甚至还可以增持黄金储备或石油战略储备等。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将是一个渐渐的过程。这个过程虽不能急,但必须行动起来。
风险之三: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存放地及投资期结构过于集中,可能会存在政治风险与信用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不但高度集中于美元,而且美元资产又主要集中在美国。从投资品种和投资期限来看,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既有相当部分存入了美国商业银行,也有较大部分购买了美国各类债券,包括美国国库券、美国财政部中长期债券、联邦政府机构债券以及美国公司债券等,此外,应该还包括少量境外美元资产。
美国一向将中国视为其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以及敏感的台海问题,美国始终保持着与中国交往的距离,并将台湾问题视作与中国谈判的筹码,时不时为难中国。在这一点上,我们尤其要提高警惕,尽可能规避外汇储备存放地的政治风险。
当然,在投资期限结构上,我们也要尽可能分散风险。一般地,外汇储备资产分布结构应在不同时期有所区别。比方,在国际环境动荡时期,外汇储备应多置放于银行存款及变现程度高的短期证券上;在和平稳定时期,外汇储备可以多一些放置于中长期品种上。
中新网11月17日电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报告称,近三十年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
报告显示,改革开放30年,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每隔十年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都迈上新的台阶。1979年我国FDI总量只有8万美元,1980年为0.57亿美元,1990年上升到34.87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60倍;2000年进一步提高到407.15亿美元,又比10年前增长了近11倍;2007年我国的FDI达到了835.2亿美元,比2000年又翻了一番多。1979-2007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7754.2亿美元,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FDI最多的国家。2007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第6位,占发展中国家总额的16.7%。
报告称,3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来源于联合国数据库),只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德国的3.7%;1990年,增加到286亿美元,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中国台湾省的39.5%;2000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到16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2位,相当于当时世界第1位日本的47.7%;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122亿美元;2006年底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1979-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共增加15267亿美元,年均增加526亿美元。尤其是2000-2007年,共增加13627亿美元,年均增加1947亿美元。
央行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8088亿美元。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世界124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和。
从世界银行公布的2007年世界各国GDP排名来看,排在第57位的是越南,其GDP是712亿美元,排在末位即第180位的是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其GDP是8700万美元。如果将从第57位的越南一直到第180位的基里巴斯这124个国家的GDP加起来,总和是17597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这124个国家GDP的总和。
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二是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三是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
四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这些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它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要持有高于常规水平的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 损害了经济增长的潜力。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如果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2、 带来了较大的利差损失。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会更大。另外,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构成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若美元贬值,则该国的储备资产也将严重缩水。
3、 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我国每年要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我国又持有大约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
4、 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5、 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外汇储备过多会使我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这对我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楼主,我也不是很懂这个,分数并不重要,希望能有所帮助
祝一切顺利!
❼ 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我国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之策
第一,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同时又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一次又一次渡过难关,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现在,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创造的强大的物质基础,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就一定能够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应对世所罕见的挑战。与此同时,我们现在还面临“四大安全问题”: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社会安全特别是就业与分配问题、周边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在未来3至5年乃至10年左右,应对这“四个安全问题”十分重要。如果我们及时抓住了机遇,正确应对了挑战,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然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第二,要高度重视党的理论工作。理论十分重要。在“四个安全问题”中,最重要的是意识形态亦即理论安全。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经济、社会和周边安全就有了可靠的前提与保证。我们应当充分肯定我国理论界这些年来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时也要正视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杂音、噪音。实践证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注重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第三,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体现和实质标志,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合法致富,并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消灭贫穷,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能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以及应对国际国内的风险提供根本的前提和可靠的保证。
第四,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加强对宏观性、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演进,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日益紧密地交错交织,新情况与新问题将不断显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会不断采取新的形式与新的举措来转嫁危机。因此,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国际国内最新实际相结合,抛弃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果断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并要准备采取许多与过去不同的国际合作方式与竞争形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掌握主动权,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立于不败之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生存发展的举措
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美国要摆脱自己的危机并生存、发展,首要的是运用自己的“软实力”和“巧实力”对发展中国家展开“进攻”,同时也决不会放弃其“硬实力”。
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帝国主义不仅依靠战争直接掠夺财富,在特定条件下,它还会通过战争摆脱其无法转嫁的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经济危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由资本主义深刻的经济危机引起的。从1929年10月下旬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持续5年之久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遭受2600多亿美元的损失。这次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37.2%,大批企业破产,国际贸易急剧萎缩,成千上万工人失业。美国采用“罗斯福新政”,清理、整顿银行,防止挤兑风潮;停止金币流通,防止黄金大量外流,并宣布美元大幅贬值;兴建“公共工程”,调节劳资关系;对7种主要农产品生产实行控制,“消灭”农产品过剩。除此以外,还出台了一系列城市政策和社会政策等。“罗斯福新政”先后共支出了约350亿美元的巨额款项,这使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每年都新增数十亿美元。在“新政”中得到好处的是大垄断资本,国内贫富差距却进一步扩大。到1936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才勉强恢复到1928年的水平。1937年,美国、英国、法国又陷入经济危机之中。“罗斯福新政”并未消除美国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美国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1941年至1945年,美国军工生产平均占工业总产值的60.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除两面大做军火生意直接赚钱外,还凭借“租借法案”,扩大军火销路,为其过剩的农产品打开市场。美国的出口在战时非但未减少,反而增加了近两倍;在战争高潮的1943年至1944年,其工业生产比战前增长了两倍以上。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已有一半以上被美国掌握,当时的美国还控制了国际贸易的三分之一,并把世界黄金储备的四分之三搜刮到了自己的金库之中。
❽ 什么是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一种观念的集合。
意识是世界的内在规定、一般规律和组成部分,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同世界和万物的其它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物”或物质。
形态是形式的别名、形态就是形式。形式是认识对象的彰显和外露部分,是我们认识对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定必须经过的桥梁。
(8)金融机构意识形态问题扩展阅读:
社会意识形态表现形式:
1,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社会意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述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或形式的本质、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
2,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世界和万物的存在、运动、变化、行为等。例如:天体运行、四季变化、社会运动、人体行为。
3,社会意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行为。例如,人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和人自身的繁衍生产行为。
4,我们要发现意识,全面了解和掌握意识的特征,必须通过意识的表现形式这座桥梁,通过观察世界和万物的存在、运动、变化、行为等意识的彰显部分才能够实现,舍此再无其他道路。
社会意识形态表述形式:
1,,意识的表述形式是人所创造的概念、理论、观点、知识等。
2,现绝大多数人所说的意识形态,是指狭义、具体的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
3,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意识是人关于如何在社会中生活和行为的意识、意念、愿望、理想、方案、路线、观念。
4,我们通过观察人的社会活动和行为就可以发现社会意识、了解和掌握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特征。
5,社会意识的表述和传播形式是社会个人创造的思想、观点、理论、主义、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图画、法律、规章等。
❾ 意识形态包括哪些
意识形态包括b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
依据这个定义,可以说意识形态就是一种思想观念,但不是一般的思想观念,
它有三个特征:
第一是群体性,即不是个别人的思想观念,而是已经被某个群体(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
第二是系统性,即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形成了体系;
第三是历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
意识形态按其阶级内容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即生产关系可分为:奴隶主意识形态、封建主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
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每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复杂的,往往存在3种不同的体系:
①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②反映已被消灭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残余。
③反映现存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为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新的意识形态。
(9)金融机构意识形态问题扩展阅读:
意识形态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有政治的、社会的、知识论的、伦理的等等。
在社会研究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蓝图。
政治意识形态大量关注如何划分权力,以及这些权力应该被运用在哪些目的上。比如说,20世纪中最具有影响力与最被清楚界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一就是共产主义,它是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说为其基础。
意识形态受欢迎的程度有部分原因是受到道德事业家的影响,他们常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政治意识形态是指提出某种政治与文化计划作为参考的社会运动、机构、阶级或大团体,他们的整体观念、原则、教条、迷思或符号。
它也可以是通常用来界定某个政党及其政策的一整个政治思想结构。
❿ “意识形态”的意思是什么请用通俗语言表述
其实就是“元芳,你怎么看?”的意思。说的是对一些社会事件的各种不同的反应,且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看法,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一种舆论一种思潮的东西,必须加以监测与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