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农村消费金融是什么有哪些平台
在挑选平台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
(1)公司的注册资版金。虽然注册资金的权大小不能完全意义上决定着平台的实力,然而平台大、注册资金多,说明公司势力雄厚。
(2)四大证件,即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和开户证明披露是非常有必要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到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开户银行等第三方网站查询运营公司的背景资料。
(3)公司高管的信息披露也很重要。公司高管管理着公司,他们的学历、从业经验和道德操守对平台的项目和运营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4)运营公司的经营报告,是对平台经营的概括。例如业务总量,贷款种类、区域分布、集中度情况、逾期率等等。可以使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与项目成交量,从而成为决策的参考。
我就是从这些方面考量国资系银行存管的四海众投的
B. 农村创业都有哪些新发现
从创业的角度看,我国农村过去几乎是一张白纸,由于新农村、新郊区建设的红版火,带动了农民的权需求和农村市场的兴旺,催生了大量创业机会,不仅农民创业热情高涨,而且吸引了城里人和大学生前去创业。
如今,城市创业成本高,竞争激烈,农村则生机盎然,优势凸现。农村的劳动力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创业成本低;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层次在提高,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创业资金扶持政策,使农村创业成了吸引力最强、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
农村饲养野兔、野猪、野鸡、草鸡、蓝孔雀,种野菜等非常受城里人欢迎,市场很大,而农村又急需城市人的知识、技术、科技和人才。创业的机会多而且诱人,许多城里人和大学生发现了这一巨大商机,纷纷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踊跃投入到农村创业大潮之中。
过去一些想尽法子在城市落户的“农转非”,现在出现了“非转农”到农村创业的趋势。
C. 农村消费金融是什么有哪些好的平台
农 村 消 费 金 融 就 是 指 向 农 村 消 费 者 提 供 消 费 贷 款 的 现 代 金 融回 服 务 方 式 。 农 村 消 费 金 融 这 一 概 念 之 前 就 有 ,答 现 在 之 所 以 被 人 熟 知 , 还 是 多 亏 年 初 国 务 院 印 发 《 推 进 普 惠 金 融 发 展 规 划 ( 2 0 1 6 ~ 2 0 2 0 年 ) 》 , 正 是 因 为 这 一 文 件 的 发 布 , 引 起 了 诸 多 互 联 网 金 融 机 构 的 觊 觎 。 花 果 金 融 上 线 的 农 友 宝 就 是 针 对 农 村 消 费 市 场 的 一 款 产 品 , 目 的 就 是 通 过 互 联 网 大 数 据 帮 助 农 产 者 和 生 产 资 料 供 应 商 的 精 准 对 接 , 作 为 一 个 金 融 中 介 来 帮 助 双 方 缩 减 成 本 , 更 好 的 享 受 互 联 网 金 融 服 务 。
D. 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宏观政策运用!!!!! 急!!!!!!
最主要的是财政政策由稳健变为积极,投资4万亿进行基础建设和重点项目专建设、以及民属生工程,同时试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为地方发展融资
再就是放松银根,鼓励银行放贷
加大政府扶助的力度,通过提供融资便利、税费减免、出口退税、提供培训等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创业,刺激就业
最后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养老医疗制度改革,刺激国内消费
从效果上来说,由于危机是世界范围的,我国目前采取的措施的最终效果不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其次,各种措施很多是兼顾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和长远战略问题,如环保、新能源、自主创新、可持续农业、社会保障等,所以不好用一时的经济数据(如就业)来断定效果好坏
而如果这些政策措施能给予国民以期望和信心,就可以说是一个有效的政策了,从这个角度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E. 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如何保护
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农村金融要改革,要发展,必须首先要考虑为农民搞好服务,坚持以农村客户为中心,为此,各级农村金融机构,一是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警示教育。利用法律法规来约束金融机构自身行为,知道中国的老百姓在想什么?盼什么?增加金融业务透明度,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二是要加大处罚力度。针对金融机构出现的问题,金融主管部门要及时、审慎、严肃处理,一时无法解决的,也要向客户讲清楚,不能留有隐患。三是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形式,使广大金融消费者,了解银行,知晓银行,理解银行,熟悉银行理财产品,并逐步增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做到自我理财,自担风险。四是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通过各种政策的实施,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金融消费环境,做到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同时保护,不顾此失彼,力争达到金融管理经营者利益与金融消费者利益趋于一致。同时,要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逐步改变“国家信用包打天下”的局面,让市场成为真正的金融主体。
(一)、必须明确农村金融消费者的权利
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村金融消费者保护这项工作,必须明确金融消费者可以享受的权利和相关知识:
金融消费者有财产受法律保护的权利,非按照法定原则,并经过法定程序,不得查询、冻结、扣划金融消费者账户和钱款。2、个人信用信息、账户信息、身份信息、财产信息、交易信息等,都受法律保护。3、购买金融产品时,享有自主选择权、机会均等权以及合理付费等公平交易的权利。4、有权知悉所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的真实情况。5、有获取相关金融消费或接受金融服务真实情况权利。6、有投诉、检举、控告金融机构侵害其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
金融消费者在投诉时,应提供如下信息:
1、本人真实姓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2、投诉理由;3、明确投诉处理请求。
(二)、必须明确农村金融机构应承担的义务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维护金融稳定的现实需要,保障金融消费者个人合法权益,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自身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是改进金融服务的必然选择。金融管理部门要统一制定工作规划,扎实推进,稳步实施。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应主动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强化为三农服务的意识,量化服务细则,如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明确投诉处理时限,并以最快的时间,以电话、短信、邮件、信函等方式告知投诉者。
1、农村金融机构在营销产品时,要充分考虑消费者心理,兼顾消费者利益,以双赢为手段,以消费者利益为保障,以银行信誉为核心,以金融业务长期、持续、稳定发展为目标,不能见异思迁,随心所欲。
2、进一步完善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法律法规,逐步把金融体系消费者纳入整个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救助制度,赋予金融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事后追偿权和投诉裁量权。
3、进一步细化、量化金融机构的诚信、告知、提示、保密、信息披露等工作,通过规范指引,防止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被侵犯。
4、要搭建多层次的金融消费者诉讼处理平台,构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动机制。
5、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处于我国金融体系宏观管理和相对中立的地位,应主动承担起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任,并增设相关维权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处理各种业务纠纷。在法律层面上,要着眼维护金融消费者弱势诉讼地位,以促进公平合理消费环境的逐步形成,保证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犯。
F. 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结构转换时期
过去的一年,在面临国内外复杂局面和严峻挑战的情况下,
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多项重要改革得以推开并取得
积极进展,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有些是过去累积下
来的,有些是新出现的。如何进一步扩大需求,推动国民经济持
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
决的问题。
国际经验和理论分析表明,结构转换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
力之一,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
展,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结构转换时期。在城市,居民家
庭开始进入新的消费结构升级时期,一般地说,衣、食和部分用
的需要已基本满足,正在向满足住、行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
向过渡。从消费额上说,一次性购买正在由数千、上万元向数万
元以上过渡,其主导内容是住宅、通讯及新型家电、轿车、社区
服务和教育等。如果消费结构升级较为顺利,与此直接和间接关
联的建筑、建材、电子、机械、石化、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等,
都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反之,如果继续维持原有的消费结构,
必然使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局限在原有的框架内。近年来所说的
短缺经济基本结束、较普遍的生产过剩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消费结构升级困难,主要是受到现有的住房、社会保障、金融
等方面体制和政策因素的制约。这一点与西方发达国家生产过剩
主要受当时“技术性约束”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所以,对目前的
内需不足问题,仅靠宏观政策刺激是不够的,也不是简单地“鼓
励消费”的问题,必须通过相关改革的深化和政策调整,在消费
结构升级并带动产业结构转换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解决。
从供给角度看,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多年来条块分割的投资
体制所推动的过度重复建设,加剧了企业组织、市场结构的不合
理和一些行业的过度竞争,加大了企业亏损;在金融风险依然较
大的情况下,现有的金融体系难以为多种类型的企业发展提供有
效支持,特别是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缺少规范
、稳定的融资渠道;国有企业的解困任务依然很重,再就业和社
会保障的压力很大,国有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战略
性改组进展不快;城市经济的增长减慢直接制约了农村非农化、
城市化的进度,导致农民收入增幅下降,反过来又制约了市场需
求的增长;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增长后,经济规模较过去大得多了
,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总体上说,我国经济已经到了必须通过一系列结构转换才能
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当前经济生活中
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困难,如需求不足、过度竞争、企业亏损、
失业增加等,都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应
由此出发来考虑。
二、扩大内需要把着力点放到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上来
在新的一年里,国内外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有较为有利的一
面,也有不确定和不利的因素。从国内看,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扩
大内需的措施,特别是发行财政债券、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将会在上半年明显见效。去年后几个月经济逐步回升,为今年
保持一定增长速度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今年面临的困难也不少。
近期增长加速主要是受到财政投资和灾后重建等短期因素的拉动
,对经济具有持续带动力的直接生产性部门尚未表现出明显的投
资热点,相应地,投资增长主要靠国有单位投资支持,非国有部
门投资仍然处在低迷状态。今年就业压力尚难有大的缓解,一些
地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支付问题尚未完
全落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仍然很重,金融体系在支持
经济增长上仍存在诸多缺陷。随着改革的深入,某些触及重要利
益关系的改革难度也相应增加。这些因素都将影响今年经济回升
的幅度和稳定性。
今年的国际经济形势变数较多。亚洲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
正在过去,东南亚国家经济有望逐步走出谷底。日本经济摆脱低
迷仍困难重重。美国经济增长出现波动,能否保持强势还有待观
察。俄罗斯经济仍将处在不稳定之中。欧元启动将改变国际货币
、金融格局,但其作用发挥还有一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即使
亚洲金融危机走出低谷,国际经济形势总体好转,对我国的影响
也将具有两重性。如果东南亚国家的结构调整较为成功,加上其
货币贬值后的价格优势,将增加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而
美、日等我国主要出口市场需求若不能明显回升甚至有所下降,
我国外贸出口受到的压力将会更大。
从目前情况看,外贸面临的困难可能直接对GDP增长产生负面
影响,其缺口须由内需来弥补,这将进一步加大扩大内需的紧迫
性。近几个月开始的经济回升势头可望延续,但由于主要依赖财
政资金投向基础设施来带动,资金供给的持续性和项目的带动力
均有一定局限,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较为理想的情况是当财政
投资的带动力减弱后,一批直接生产性部门的新增长点能接上来
,使回升的势头得以保持并具有稳定性。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出
现这种情景的把握不大,原因在于制约新增长点形成的体制和政
策问题并未有效解决,究竟有哪些新增长点能对经济起到强有力
的推动作用还看不清楚。可能性较大且较为有利的一种前景是,
承接目前的回升势头,今年上半年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加上继
续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导向,全年仍可保持与去年相近,但质量
和效益有所提高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深
化改革和结构调整上,在把握我国经济现阶段特征和未来发展趋
势的基础上,形成并实施立足于中长期发展、近期又可着手的体
制和结构调整方案,力争在不长的时间内,在几个大的体制和政
策问题上有所突破,使若干个新的增长点能较快形成并积极发挥
作用。
体制和结构调整不仅是中长期的需要,也是短期的需要。当
前扩大内需与宏观政策有关,但主要是结构问题。这是由我国所
处的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阶段所决定的,也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
区别的。宏观政策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今后仍然要相机实行有
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宏观政策,但在宏观政策力度较大且局限性
趋于增加的情况下,拉动内需直接依赖于体制和结构调整。正因
为如此,扩大内需的难度要大于原先的估计。
三、财政和货币政策上仍可考虑采取新的举措
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今年将继
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首先要把去年出台的财政政策中计划在
今年实施的部分落到实处。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抓好财政债券
安排的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电网改造和
中央直属粮库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使其切实起到拉动需求的
作用,另一方面要统筹规划,保证质量,加强监督,防止旧病复
发,尽可能减少低效和无效投资。
在财政政策拉动需求上,还有采取新举措的余地。例如,可
以考虑由中央财政发行适当数量、期限较长的特种国债,发行对
象为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适宜的金融机构。所筹资金主要用于补
充职工养老金缺口,部分可用于下岗职工生活补助和再就业培训
。该项国债由国有企业股权转让(包括小企业转让收入)、国有
土地使用权转让等方面的收入偿还。发债所筹资金除少量用于补
助特别困难地区或行业外,大部分按地区实行谁使用、谁偿还的
原则,并制定出分年度的还债计划,由中央有关部门监督执行。
此举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是发债资金形成离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
收入,这部分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较高,发债资金能有效提高
消费需求;二是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依然很大的情况下,这笔
资金用于离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能直接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职
工的关怀,有利于社会稳定;三是采取特种国债形式,期限较长
,有助于改善国债结构,不会形成短期还债压力;四是可望形成
一种借助财政政策推动国有资本存量合理调整、促进社会保障体
系建设、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机制。
货币政策要兼顾扩大需求和改进信贷资产质量两方面的要求
。近年来数次降息,目前降息的余地和作用已不大,但放松利率
控制,加快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或许是一个难得时机。最近央行
放宽对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限制,可以考虑进一步放宽限制,逐
步向在央行再贷款利率约束下,由市场供求调节商业银行贷款利
率的方向过渡。
四、重视农村人口的非农化和城市化问题
在农业和农村问题上,要全面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
,坚持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这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局。同时,对农民的收入增长和非农化、
城市化问题要给予足够重视。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幅下降较快,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非农化
、城市化的进度放慢。乡镇企业是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增加
其收入的重要渠道,截至1997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27.7%,吸收劳动力就业达1.3亿,占目前全国城乡非农
就业总数的35.1%。近年来乡镇企业增长出现滑坡,要重获发展
机遇必须探索新路子。乡镇企业中已经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发
展前景良好的企业,这些企业应打破地域限制,积极调整体制和
组织结构,提高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众多的小企业则
应依据各自的资源优势,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国家应配合发展
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对乡镇企业中的小企业予以更多的重视。
乡镇企业发展要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相互推动。一方面
使乡镇企业适度集中,形成积聚效益,改进环境质量,另一方面
通过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小城镇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农
村人口的就业机会。各地应因地制宜,注意总结行之有效的实践
经验,使小城镇成为城乡经济的新增长点。
进入大中城市的农民工已成为与城市原有劳动力具有互补关
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经济回升、城市就业机会增加的情
况下,应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适当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的跨
地区流动,以增加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产业、提高收入的机会。
五、积极推进结构升级,培育一批新经济增长点
城镇居民住宅是现阶段潜力最大的新增长点,但目前存在着
若干棘手难题。在停止福利分房以后,要集中力量在住宅货币化
、公平分配、售后住宅上市交易、降低非生产性费用等问题上取
得突破。我国以往的改革经验表明,以增量带动存量问题的化解
,以货币化刺激市场需求带动新增长点的形成,是行之有效的办
法,房改中可借鉴这方面的经验。可考虑将用于住房的资金计入
个人工资,已分配住房按标准核定后多退(或增加付款)少补,
符合条件的售后住房尽快上市交易。由实物分配转为货币分配,
住宅能够上市交易(租赁或买卖)以形成现实的市场需求,是两
个关键性环节。房改中的公平分配是一个涉及重要利益关系、敏
感性很强的问题,应抓紧制定出有关当事人能够接受、操作性强
的方案。房改既已推开,就不宜拖延。几个难点问题解决得好,
住宅建设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轿车进入家庭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在居民收入尚低、现实
意义不强的情况下,政策上对此保持低调是适宜的。近年来私人
购车上升很快,已成为轿车购买的主导力量。在轿车进入家庭问
题上的争论,很大程度上是其使用范围和交通工具的分工问题,
例如在大城市的闹市区只能以高效快捷的公共交通为主。可借鉴
的国际经验表明,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轿车发展可能带来的种
种问题并不足以构成其不发展的充分理由,对一个大国来说尤其
如此。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轿车工业将成为与
住宅业并列的支柱产业,大量的需求、投资、就业都与此关联。
因此,应顺应轿车进入家庭趋势加快的现实,在政策上予以积极
引导和鼓励。目前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对轿车发展考虑甚少(如
停车位置严重不足),税费征收、消费信贷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
题,对此应逐步加以解决。
通讯是近年来少有的高速增长行业。消费类通讯产品正在成
为居民消费的新热点。应通过鼓励竞争、规范市场行为、支持拥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企业等,使这一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社区服务、教育、旅游、文化娱乐等行业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也很具发展潜力。应提高这些行业的专业化分工
水平,加强服务规范,并与扩大就业、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
相配合,推动其健康发展。
城市化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
力。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性问题,
就业压力大、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缓慢都与此直接相关。从
国际经验和城市化的规律看,我国目前正进入一个城市化加速而
大城市发展速度更快的时期。以往我们采取的限制大城市发展政
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合理性。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
经济日益交融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在政策上进行适度调整。不过
,在现有的城市框架内,拥挤、污染等已使其发展余地很小,必
须通过城市结构的提升来拓展发展空间。具体地说,即由目前的
城市结构逐步向市区轨道交通、近远郊及卫星城住宅、家庭轿车
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方向过渡。此举将为基础设施、住宅、轿车
等提供巨大的增长潜力。建议若干大城市先行试点,在充分论证
的基础上制定出规划,从市区轨道交通入手,分步实施,滚动发
展。
六、正确运用政府和市场力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可分三类进行。一类是传统产业,包括纺织、
煤炭、森工等行业,其特点是生产能力过剩严重,国有企业多,
历史包袱重。应通过行政的和经济的办法,淘汰部分过剩生产能
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引入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展开的纺织业压锭改造是一个积极的尝试。需要强调的
是,高科技不仅存在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中引入新技术也是高
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问题在于要有新技术引进、吸收的有效机
制。政府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传统产业的转产、过剩能力淘汰后的
补偿、退出人员的安置、新技术引进等方面。在国家产业政策体
系中,对传统产业的退出援助应给予特别重视。
第二类是近些年增长较快、市场份额上升、趋于成熟的产业
,如家电、汽车等行业。这类产业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产过剩
问题,降价是近年来的主要竞争手段。应鼓励由价格竞争转向以
质量和服务竞争为主,并在正常竞争基础上促进生产集中,鼓励
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形成规模经济优势,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
,与之形成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应抓紧制定和完善反不正
当竞争、反倾销、反垄断等相关法规,为企业及其他当事者提供
行为规范,把理顺竞争秩序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第三类是尚处在起步或上升期、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如通
讯、电子、生物制药等行业。这类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对投资者
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除少数尚处在幼稚期的行业外,通常并不需
要政府的特别扶持,但在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的鼓励和保护、人
才培养等方面,仍然需要政策支持。值得提出的是,近期知识经
济问题讲得较多,有其积极一面,但在有些地方也出现了脱离国
情盲目上项目的情况,对此应予关注和引导。
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也是当务之急。在生产过剩、竞争加剧
、企业分化的背景下,国有和非国有企业都面临着结构调整问题
。调整的基本方向是改变过度重复建设、低效率竞争的状况,逐
步建立起更具合理性的专业化分工体系。调整应在政府指导下,
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进行。对具有竞争实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优
势企业,应增加其优先上市机会,鼓励其利用自己的技术、管理
、市场营销、融资渠道、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收购、兼并及
其他形式的资产重组。重组既包括扩张,也包括“分立”或“减
肥”,目的是通过资源的重新组合和利用,提高企业效率,而不
是简单地把规模“做大”。要认真总结东亚国家和我国一些企业
盲目扩张陷入困境的经验教训,鼓励企业正确处理主营业务发展
与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着力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制定并
实施科学的企业经营战略。
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中,政府政策应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
为重点。这不仅是因为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社
会关系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更重要是其对就业、工业化、城市
化等全局性问题的解决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
题,主要不是数量多,而是与大企业生产相同产品,专业化分工
水平过低。这些企业的出路在于调整企业经营方向,把企业发展
的重点放在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上,放到适合小规模经营、同时
具有专业化分工优势的产品和服务上,放到劳动密集、能够为消
费者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的第三产业上。在政策支持上,除了融资
问题外,可借鉴国际经验,开办一些由政府主办或受到政府资助
的、能对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管理、人才等专业服务的机构。
七、在加大防范金融风险力度的同时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
当前和以后相当长的时期,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都是需要引
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的问题。考虑到我国金融风
险隐患形成有着特定的历史原因,涉及面宽,以及信心和信息在
金融风险形成中的特殊作用等因素,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宜采取
统筹考虑、分类处置、分解矛盾、逐步推进、以改革和创新带动
风险化解等办法。少数问题严重、短期内可能引发金融恐慌的,
可择机关闭机构,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有的可采取新旧两本账
,不良资产交由专门机构处置的办法。有的则可先行警告,限期
改正。
金融改革和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并不矛盾,而是互为补充和
促进的。发生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是缺少真正负责任的风险承
担者,缺少分散和转移风险的金融工具,这些问题必须通过金融
改革和创新才能解决。资金放出去收不回来是风险,拿到储蓄后
不放出去,无法产生收益也是风险。所以,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
,改进金融服务,提高金融业的经济效益,同样是当前的紧迫任
务。今年应在支持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融资和
发展消费信贷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可考虑建立中小企业融
资担保基金,先试点,后完善,再推广。消费信贷是形成居民住
房、轿车等消费热点的重要因素,应在观念转变、金融服务等方
面有所促进,使其对刺激消费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