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介绍
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中信国金”或“中信国际金融”) 是中国内中信容集团公司(中信集团) 中国境外金融业务的旗舰。中信国金于2002年11月,由收购香港华人银行有限公司后的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中信嘉华)重组而成。截至2006年底,中信国金市值约351亿港元,而总资产约1021亿港元,分别较成立时上升约4.6倍及30%。
B. 中信集团有哪些子公司
中信集团有子公司有:
一·金融类子公司:
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
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合资保险公司)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新际期货有限公司(合资期货经纪公司)
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中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信诚基金有限公司
二·实业类子公司
中信国安集团公司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澳大利亚公司
中信(香港)集团有限公司
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
中信华南(集团)有限公司
中信深圳(集团)公司
国华国际工程承包公司
中信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
武汉建筑设计院
中信金属公司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天津工业发展公司
中信机电制造公司
渤海铝业有限公司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网络有限公司
中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三·服务类子公司
中信国际合作公司
中信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社
中信旅游总公司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
亚洲卫星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文化传媒集团
中信国际商贸有限公司
鸿联九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2)中信金融集团公司扩展阅读: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前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集团,英文为CITIC Group),是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它服务业领域。
截止2011年底,中信集团旗下拥有境内A股上市公司中信国安、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海直、中信重工,600084ST中葡等六家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则包括中信泰富、中信资源、中信21世纪、中信1616集团,以及中信银行H股、中信证券H股。
中信泰富晚间在港交所公告称,正式宣布公司正在与中信集团等有关方面就收购中信股份100%股权之潜在收购进行协商。
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149位。
C. 中信信贷金融投资集团到底是不是骗子公司
扯的旗子挺大!名字也很吓人!自己好好分辨下吧!国内山寨,,,多啊!
D.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中央企业。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前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集团,英文为 Group),是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它服务业领域。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241。
(4)中信金融集团公司扩展阅读
中信集团拥有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期货等门类齐全的金融业务,金融综合服务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2008年,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大力推进中信集团所属金融子公司之间,以及金融子公司与非金融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协同,建立了“中信网上金融超市”,发展网上综合金融业务,各金融子公司之间通过金融交叉产品销售以及对重大项目进行联合市场营销,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在 20个地区建立了由金融子公司与非金融子公司共同参与的地方分支机构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子公司客户、网点、销售等资源共享;全面完成客户信息系统的整合与迁移工作,着手规划和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各子公司共享客户资源及交叉销售创造条件。
截至 2008年末,中信集团金融业务总资产 13,204亿元,同比增长 16.6%;营业收入 750亿元,同比增长 35.6%; 2008年实现利润总额 212亿元,同比增长 46.2%。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E. 中信银行收购了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中信银行希望借助本次收购,利用中信国金的跨境服务平台,把分行网络伸延至国际金融中心,在香港建立更为稳固的业务。 很多股份制银行将香港视为国际化的前站,上市之初就开始在香港寻找国际化平台。通过并购香港的金融机构,这些银行可以直接吸纳国际化的管理体制,吸收大量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10月23日晚,中信银行宣布完成收购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国金”)70.32%股权的所有交易程序,这标志着中信银行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 中信银行的努力为他赢得了2008年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的大奖,排名第20位。该奖是由《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的。 交易“物美价廉” 2009年5月,中信银行与中信集团及Gloryshare Investments(中信集团全资附属公司)签订股份收购协议,宣布以135.63亿港元收购中信国金70.32%的股权,每股对价为3.35港元,该交易被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称作“物美价廉”。在香港市场,以市净率1.43倍收购一家金融机构的控股权,价格是非常低的。这得益于2008年底,中信集团以较低成本将中信国金私有化。中信银行也是在2008年获得由全球领先的财经杂志《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权威的企业竞争力研究机构——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 中信国金是中信集团公司旗下在香港经营的综合性金融平台,横跨多个金融业务的服务领域。截至2008年底,资产规模约1500亿港元,其中包括持有中信嘉华银行100%股权,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50%股权,以及中信国际资产管理公司40%股权。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中信国金仍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中信国金旗下的中信嘉华银行于2008年底按资产值计是香港第十大持牌银行,在香港拥有27家分行,同时在澳门、纽约、洛杉矶设有海外分行。它亦是少数全资拥有内地注册银行的香港银行之一。 财务并表已启动 本次收购完成后,中信银行将委任副行长曹彤及行长助理曹国强担任中信国金及中信嘉华董事,目前中信银行与中信嘉华银行的财务并表工作已经启动。中信银行预计,通过业务整合、降低运营费用,以及各方面紧密合作的逐步落实,本次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益将会逐步得以显现,中信嘉华银行等资产对中信银行的盈利贡献能力也将有所提升。 在业务及管理上,中信银行与中信嘉华银行将充分展开各个层面的合作和互补,增加双方跨境服务的业务量和业务种类,并逐步整合双方位于境内及海外的服务网络。2009年7月,中信银行与中信嘉华银行已经展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合作,中信银行为中信嘉华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代理中信嘉华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支付。 中信银行称,资本交易和风险管理是本次收购后业务整合的重点方面,双方将在债券交易、外汇交易方面加强信息共享,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在决策制度、制衡机制以及市场风险监测等有关方面加强合作,完善技术体系、监管理念和监控手段,有效保障未来中信银行国际化运营的资产安全性。 寻找国际化平台 中信银行希望借助本次收购,利用中信国金的跨境服务平台,把分行网络伸延至国际金融中心,在香港建立更为稳固的业务。在整合工作的初期,中信银行将继续保持中信嘉华银行的品牌。在将来的合适时机,中信嘉华银行将成为中信银行国际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统一的产品优势。 中信银行在2008年获得由全球领先的财经杂志《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权威的企业竞争力研究机构——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第五届)2008年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这项荣誉为他进入国际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即将到来的2009年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的评选活动中,中信银行可以继续努力,争取再次进入2009年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的榜单。 “香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点,往往成为内地银行国际化的第一站。通过在香港市场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平台,实现向东南亚及欧美地区拓展,中信嘉华银行在澳门及美国的网络,将帮助中信银行提高跨境业务的服务能力。”曹彤表示。 “很多股份制银行将香港视为国际化的前站,上市之初就开始在香港寻找国际化平台。通过并购香港的金融机构,这些银行可以直接吸纳国际化的管理体制,吸收大量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国都证券银行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F. 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业务
中信国金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业务。
中信国金的主要经营业务,乃透过全资附属公司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进行。该行是一家香港注册及持牌商业银行,为企业及个人提供一系列银行服务及金融方案,并专注于零售银行、企业银行及财资服务。
中信国金透过持有中国第七大商业银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15%策略性权益,成为继中信集团以后该行的第二大股东。
在非银行金融业务方面,中信国金分别持有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权及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40%股权。前者是一家主攻中国的投资管理及谘询公司,而后者则专注于资产管理及直接投资业务。 于2006年11月,中信国金宣布与BancoBilbaoVizcayaArgentaria,S.A.(BBVA,下称“西班牙对外银行”)组成战略联盟,由西班牙对外银行初步入股中信国金百分之十五权益。该项交易极具意义,既让本集团开拓地区性业务能力,又为旗下商业银行平台建立有效的环球连结。中信国金亦与西班牙对外银行展开第二阶段的磋商,当中包括由中信嘉华并购西班牙对外银行现有亚洲企业银行业务,以及西班牙对外银行增持中信国金权益的安排。
与此同时,西班牙对外银行亦透过另一协议初步入股中信银行百分之五权益。两项交易均于2007年3月1日顺利完成,标志着中信国金集团、中信银行及西班牙对外银行合组的独一无二的“三角凳”商业银行业务模式正式启动,合作各方均下定决心,本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打造一个以中国为重心的强大联盟,在扩阔客户群同时,有效连结中国内地、香港、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
实施该“三角凳”策略联盟将成为推动本集团未来发展的基石,而中信国金集团亦已准备就绪,正朝发展成亚洲最佳区域性中资银行集团的目标进发。 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中信嘉华﹚为中信国金的全资附属公司。中信嘉华期望透过为大中华及海外客户提供方案,创造价值,将财富管理和国际商业服务提升到超越客户期望的崭新水平,成为拥有最佳国际水平及实力的首选中资银行。中信嘉华在香港拥有29间分行,其他中国网点包括北京分行、上海分行、澳门分行及全资拥有的中国国际财务有限公司﹙深圳﹚,海外分行网络则遍及纽约及洛杉矶。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中信嘉华之纯利约9.18亿港元,总资产约897亿港元。穆迪投资及惠誉国际分别给予中信嘉华“Baa2”及“BBB+”的信贷评级。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于1987年由中信集团创立,原名中信实业银行,是中国于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成立的商业银行之一。中信银行现为中信集团最大的附属公司,占集团综合总资产及盈利超过一半。截至2005年底,中信银行位列中国资产第七大银行。中信银行一直在商业银行业务方面拥有强大实力,于2005年11月更名为中信银行,反映该行开始转型,并朝在零售银行市场建立其领导地位的方向发展。中信银行在2007年4月27日成功在香港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步上市,标志着该行企业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中信银行的分行网络遍布中国全国各地,在2006年底分行数目达446间,雇用员工超过12500人。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中信银行之纯利约人民币39亿元,总资产约人民币7067亿元。 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中信资本,前称“中信资本市场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注中国的投资管理及谘询公司。中信资本总部设于香港,办事处网络遍及上海、北京、纽约及东京。其核心业务包括私募投资、资产管理、地产、夹层贷款及结构性融资。凭借中信资本金融专才的技术和经验,加上中信集团的支持及网络,中信资本具备独特的优势,以掌握中国市场特别是投资及金融领域的无限商机。
中信国金持有中信资本的50%权益,余下的50%权益由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持有。
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国际资产管理)于2002年中信国金重组时正式成立,专注于管理及追收不良贷款。随着时间过去,中信国际资产管理亦把业务范围扩展至基金管理,并透过风险资金及直接投资开拓中国相关资产管理业务。
随着解决不良贷款的历史任务大致完成,中信国际资产管理于2006年12月重新定位,透过引入三名海外策略性投资者,大大增强其资本实力,凭借各新股东不同而又相互补足的优势,以及从合作中产生的协同效益,中信国际资产管理将在更佳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业务。该三名海外投资者合共持有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扩大后股本的60%股权,而中信国金则持有余下40%股权。中信国金的意向是在可见将来维持其在中信国际资产管理的最大单一股东的地位。
G.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的金融业务
中信集团拥有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期货
等门类齐全的金融业务,金融综合服务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2008年,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大力推进中信集团所属金融子公司之间,以及金融子公司与非金融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协同,建立了“中信网上金融超市”,发展网上综合金融业务,各金融子公司之间通过金融交叉产品销售以及对重大项目进行联合市场营销,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在 20个地区建立了由金融子公司与非金融子公司共同参与的地方分支机构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子公司客户、网点、销售等资源共享;全面完成客户信息系统的整合与迁移工作,着手规划和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各子公司共享客户资源及交叉销售创造条件。 截至 2008年末,中信集团金融业务总资产 13,204亿元,同比增长 16.6%;营业收入 750亿元,同比增长 35.6%; 2008年实现利润总额 212亿元,同比增长 46.2%。 银行业务是中信集团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信集团在中国境内控股上市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中信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继续稳步推进。2010年5月,中信嘉华银行正式更名为中信银行国际,标志着购并完成后相关战略整合进程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中信银行国际全年实现合并税后净利润10.57亿港元,同比增长10.9%,在创历史最高盈利的同时,各项经营指标均呈现健康较快的发展态势,并购协同效应逐步体现。本行与BBVA、中信银行国际组成的“三位一体”战略联盟不断将各业务合作推向纵深,年度内本行与BBVA在汽车金融、私人银行方面的合资项目正积极推进审批,资金资本、国际业务、养老金等领域业务合作规模也得到迅速增长。
2010年,中信银行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首次突破200亿,达215.0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0.20%。平均权益回报率(ROAE)19.29%,每股收益0.55元,分别较上年提高6.38个百分点和增长0.18元,经营效益创历史新高;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双降,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13.51%,资产质量保持良好;总资产首次突破两万亿,达20,813.14亿元,各项存款18,724.79亿元,各项贷款12,642.45亿元,业务规模再上新台阶。基于稳健的业绩表现和良好的市场声誉,本行在《金融时报》社联合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共同举办的“金龙奖”评选中,继2009年获得唯一“最佳股份制商业银行”奖项后,2010年再度蝉联该奖项,体现了市场和业界对本行综合竞争能力的充分肯定。
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是中信集团在香港控股经营的上市金融机构,也是中信金融业在海外的重要平台。 2008年11月5日,在中信集团的安排下,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香港资本市场调整的有利时机,成功实现私有化,从香港联交所退市,消除了交叉持股,为中信集团整合旗下商业银行业务打下了基础。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所属中信嘉华银行核心业务盈利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营业收入18亿港币,净利润 1.3亿港币。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经纪、股票承销、债券承销、投行和基金等业务市场份额继续提升,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通过完善制度、改进内部协作、建设信息平台、降低自营规模和严格承销项目审核等措施,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增资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尝试拓展海外业务;成立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发起设立绵阳产业基金,进一步加快买方业务发展。2008年中信证券公司实现净利润73.05亿元,尽管同比下降40%,但占全行业净利润的比例由9%提高到约15%。
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中信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中信证券公司的主要子公司。截至2008年底,中信建投证券公司总资产358.18亿元,净资产52.14亿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17.39亿元。中信金通证券公司总资产103.89亿元,净资产17.69亿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7.07亿元。中信万通证券公司总资产58.51亿元,净资产16.67亿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3.73亿元。 中信集团与英国保诚集团各占股50%的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已在中国10个省市的30个城市开展业务,银保业务发展较快,期缴业务比例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08年规模保费 37.1亿元,新单年缴化保费 10亿元,内含价值达 27.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3%、17%和43%,新单年缴化保费在外资及合资寿险公司中居第二位。
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标准组建的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主要经营财产保险和健康保险等业务。中信集团持有该公司 27.62%的股份,为其主要股东之一。截至 2008年底,天安保险股份公司拥有 32家分公司、 1200家营销网点, 2008年该公司保费规模近70亿,近几年规模保费位于中小保险公司前列。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均为中信证券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截至 2008年底,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总资产 21.9亿元, 2008年实现净利润 12.2亿元;中信基金管理公司总资产 2.6亿元, 2008年实现净利润 0.48亿元。 2008年中信证券公司对旗下基金业务进行整合,由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中信信托公司、英国保诚集团各持股 49%的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资产总规模为 222.5亿元, 2008年实现净利润 3091万元。
H. 中信金融骗局
现在骗子很多,尤其是网贷平台,手续费高,利率也高,千万不要参与。
I. 中信金融集团是国企么
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国企
但是他的
红色背景很深
建议搜索一下
中国中信集团
就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