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有什么作用
中国银行现在在几个国家已成为人民币清算行。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内
中国银行全力支持人容民币国际化,加深与沪港的金融合作,优势互补,增强活力,合作共赢,紧紧围绕两地的金融需求,加强金融创新,改进金融服务,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贰』 中国银行在国际化时面临哪些提哦啊站
中国银来行现在在几个国家已自成为人民币清算行。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全力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加深与沪港的金融合作,优势互补,增强活力,合作共赢,紧紧围绕两地的金融需求,加强金融创新,改进金融服务,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包括中央银行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叁』 怎么在银行买实物黄金
在银抄行买实物黄金需要携袭带本人身份证直接到柜台办理。
在银行购买实物黄金价格会比当日国际金价会上浮十元左右(包括佣金,手续费等),具体可咨询银行贵金属工作人员。
目前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推出了个人黄金投资产品。其中已经开展实物黄金业务的银行有工行的“如意金条”、农行所代售的招金金条、建行的“龙鼎金”系列,还有招行的“高赛尔”金条、深发行的“聚金宝”、华夏银行的“金盈”等。
客户需要提取实物的话,须提前一周预约,然后从金库里提货。购买实物黄金需支付全额,购买门槛却相对高。
(3)中国地缘政治与国际金融扩展阅读
实物金条通常分为纪念型金条和投资金条。主要的区别加工工艺不一样,纪念型金条往往设计精美、工艺精湛,更受消费者的追捧;而投资型金条则工艺较为简单,外观也不会太精美。而银行的品牌金条也推出了不少溢价较低的投资型金条。
银行实物黄金特点:
(1)品牌保证:工行自主设计,刻有工商银行LOGO
(2)价格透明:每日公布的挂牌价格,与国际市场黄金价格挂钩
(3)规格齐全:包括多种规格,能满足馈赠和收藏等需求
(4)回购服务:在部分地区开通回购服务,客户只需携带如意金条及相关证书、发票到指定网点办理即可
『肆』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和前景
一、2012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预测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国内外环境略有改善。美国房地产市场缓慢复苏,2012年前8个月新屋销量同比增长21.7%,且售价明显上扬;9月份失业率为7.8%,达2009年1月以来最低点。欧央行出台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欧洲稳定机制(ESM)启动,希腊新一轮救助计划谈判取得进展,暂时缓和了欧债危机形势,西班牙、意大利等外围国家国债收益率明显下降。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出台量化宽松政策,短期内起到压低国债收益率、降低债务成本的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一些新兴经济体也放松宏观经济政策,将对经济增长起到刺激作用。据摩根大通发布的数据,9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8月的48.1小幅回升至48.9,表明世界经济下滑势头有所缓解。
中国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且继续出现积极变化。9月份工业生产、商品零售、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速均比8月有所提高;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实现4个月以来首次回升,达49.8,接近50的荣枯线;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100的荣枯线以上,达100.8。9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在做好出口退税和金融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贸易环境、优化贸易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通关效率,调减法定检验检疫目录,规范和减少进出口环节收费等。这些政策措施正在陆续落实到位,将强化前期出台的稳定外贸增长政策效果,进一步提振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推动外贸增长企稳趋升。
同时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仍然不足,外需低迷的态势难有根本好转。美国经济增长没有明显起色,个人消费增速仍低于危机前水平。欧元区核心国家经济走弱,重债国持续衰退,失业率屡创历史新高,严重制约消费能力和信心。日本地震灾后重建效应减退,出口形势恶化,经济增长还在减速。新兴经济体难与发达国家“脱钩”,增长普遍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3%,低于2011年的3.8%。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3%,低于上年0.3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5.3%,低于上年0.9个百分点,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增长率均将低于2011年。世贸组织(WTO)预计,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为2.5%,远低于2011年的5%。加上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大幅上升,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极其复杂,实现进出口稳定回升还需付出巨大努力。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计2012年四季度进出口有望延续9月份的回升态势。在主要经济体对外贸易增速普遍放缓或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占全球贸易的份额有望保持稳定或微幅上升。
二、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制约外贸稳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
从国际看,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欧债危机略有缓和,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发展预期有所提振,2013年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削弱经济增长潜力,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显,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难较多,加上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态势不会明显改观。
一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
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普遍需要持续紧缩财政,企业对新兴产业的投资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宽松货币政策无法根本扭转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加上失业率高企等制约,经济增长动力仍较疲弱。一些新兴经济体依赖能源资源出口、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逐渐暴露,发展面临的风险上升,经济增速也在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6%,低于金融危机前10年4%的平均水平;世贸组织预计,全球贸易量增长4.5%,明显低于危机前10年6%的平均水平。
二是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可能再起波澜。
欧债危机既是欧洲货币联盟的制度危机,更是欧元区外围国家的竞争力危机。随着欧洲稳定机制启动和银行业联盟构想开始落实,欧元区制度设计的薄弱环节正在逐步加强,但外围国家不仅财政缺口大,而且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提高竞争力将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其间若经济、政治形势恶化超出预期,可能在金融市场引起新的波动。2013年,欧元区外围国家融资需求依然高企,部分国家面临大选,对欧洲金融市场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美国财政悬崖涉及金额约占GDP的4%,若处理不好,可能拖累美经济重返衰退。
三是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仍可能持续动荡。
近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经济,可能引发各国货币汇率频繁大幅波动,国际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冲击全球金融稳定。美国、俄罗斯等粮食主产地遭受重大干旱,导致全球小麦、玉米减产,中东地缘政治持续紧张极易冲击石油供应,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投机资本涌入商品市场炒作牟利,农产品和能源价格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四是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
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世贸组织监测,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82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0.9%,且限制措施应对危机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国产业复兴的一面上升,影响更为深远。一些国家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保守,想方设法加以限制。在选举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国家经贸政策甚至出现“去全球化”的危险倾向。
从国内看,随着一系列扩内需、稳外需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并发挥成效,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党的十八大将进一步激发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有利于继续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普遍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快于2012年。但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稳固,国内需求增长受到一些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较为突出,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较多困难。
国际国内的风险因素叠加,将对2013年中国外贸发展形成较大压力,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
在世界经济复苏态势疲软、风险持续高企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短单、小单多,长单、大单少的局面还将持续。截至2012年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2012年前三季度加工贸易进口累计仅增长1%,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出口难有大的反弹。商务部对国内1900余家外贸重点联系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9月,企业出口利润指数已连续5个月低于100的临界点。
二是贸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加大。
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世界贸易预警(World Trade Alert)”项目监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随着中国出口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国外对中国新兴产业出口的限制明显增多。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太阳能光伏电池在多个海外市场遭遇贸易摩擦,出口严重受阻。
三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
近年来,中国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2008-2011年,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4.5%,制造业农民工月收入年均增长15%。随着周边国家工业化发展加快,部分对成本较为敏感的产业和产品订单出现向周边国家转移迹象。2012年前7个月,中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欧、日市场份额比上年分别下降2.1、1.4和2.7个百分点,流失份额主要被周边低成本国家挤占。在外需下滑的同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出口企业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综合优势。
应当看到,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货物贸易发展最快的十年,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超过20%。2011年出口额占全球比重10.4%,连续三年居全球之首;进口额占9.5%,连续三年全球第二。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外贸可能难以再现前些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针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应继续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一方面,立足当前,密切跟踪形势变化,确保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帮助企业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困难,努力将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全力以赴稳定外贸增长。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市场环境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增强外贸长远发展后劲。同时,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进口促进平台,积极扩大国内短缺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部分供应偏紧商品的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