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服务业的颠覆

金融服务业的颠覆

发布时间:2023-02-02 09:30:45

『壹』 金融服务的特点有哪些

就金融服务而言,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金融服务同样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版,比如:
投入少
金融权服务的实物资本投入较少,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物理单位来度量金融服务的数量,这也就无法准确定义其价格,从而也无法编制准确的价格指数和数量指数,因此金融服务业的产出也就难以确定和计量。
融资中介
传统金融服务的功能是资金融通的中介,而现代金融服务则具有越来越多的与信息生产、传递和使用相关的功能,特别是由于经济活动日益"金融化",所以,金融信息越来越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资源之一。
劳动密集型
金融服务传统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随着金融活动的日趋复杂化和信息化,金融服务逐渐变成了知识密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产业,人力资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资源的多寡在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已经成为决定金融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业生存和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自由化
在当今这样一个国内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时代,金融服务正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之中,信息技术、放松管制和自由化的影响已经永远改变并在不断重新塑造着金融服务业领域,而且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贰』 论述我国金融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我国金融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甚至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在行业规模、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第一,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过于缓慢,内部行业结构和区域发展结构不协调。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般在6%左右,2003年美国金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8.3%,而我国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过慢,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乏力。金融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均衡,银行业居绝对主导地位,而证券经纪与交易业、保险业、信托投资业的比重相对偏低。而且,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异较大,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第二,金融服务各行业竞争力较弱,不能有效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产品。从2004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来看,排名第一的花旗银行的一级资本为744.15亿美元,不良资产比率为2.06%;而国内排名最高的中国银行的一级资本为348.51亿美元,而其不良资产比率却达到了5.12%,四大行中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资产比率甚至高达18.99%。保险业方面,根据瑞士再保险的统计,截至2004年底,我国保险业占全球保险市场的份额排名虽居第11位,但保费收入规模仅521.71亿美元,保险密度在全球排名第72位,人均保险金额为40.2美元;保险深度排名第42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26%。证券业方面的表现更让人担忧,2004年底我国共有证券公司140家,总资产3781亿元,总负债2765亿元,全年实现利润为-78亿元,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态。
第三,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能力不强,外资金融机构在金融业务创新上具有绝对优势。一方面,国外金融工具种类繁多,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而且对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相当强;另一方面,目前中资金融机构的金融开发技术比较落后,电子化程度较低、金融工具和品种单调、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金融创新中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利用金融创新获取利润和占领市场主动权的能力较差。
第四,国内金融机构开展跨国业务的能力低下。除中国银行以外,其他银行海外业务的拓展尚在起步阶段,而外资银行在综合化经营模式下,通过大规模的并购和重组,其分支机构早已遍及全球。在业务开展方面,国内银行大都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而发达国家跨国银行已经把业务重点放在如利率互换、出口保理及福费廷等一些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上,利用金融创新来获取利润和规避风险。
第五,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监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发达国家大都有支持金融发展的现代化交通、通讯、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并且非常注重适时颁布和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对金融业加以规范,对新业务、新工具进行认证。相比之下,我国金融立法比较滞后,专业性法律层次较低,法规操作性较差,在实践过程中还经常存在不能严格执行的问题。监管体制方面,我国金融监管主要依靠“三会”(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社会监管层次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而且监管内容大都以合规性监管为主,对预防性监管的关注不充分。

今后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第一,培养金融业的服务理念和意识,使其真正成为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重要产业。
第二,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制。
第三,建立健全金融服务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有效控制和防范各种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
第四,注重金融服务内部各行业和地区的均衡协调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制,较好地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加快证券、保险和信托等其他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与实体经济体系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服务业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金融资源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 第五,大力培养金融人才,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叁』 列举被互联网颠覆的传统行业

一、支付

十多年前,线下交易市场还是银联和银行的天下,00年第三方支付拔地而起,03年支付宝孕育而生,11年央行首发第三方支付牌照,如今互联网支付遍布各大线下消费市场,堪称一项巨大的颠覆。

二、银行

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小金库”、“零钱宝”、“百赚”、“微财富”等一大批互联网理财产品相继涌入大众视线,开始了与银行大佬的对飚,若非是国人对银行的一种固守观念,加上一些外力原因,银行大佬们说不定也就喝汤的份了。

三、零售

同为14年2月,“京东白条”上线测试;12月蚂蚁金服“花呗”上线。均为基于各自电商体系而提供的赊账服务。在传统零售市场即使常年在一家商场进行购物也定不能进行赊购,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结合大数据分析则为购物赊账带来了可期。


四、影视

同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娱乐宝”,投资《狼图腾》、《非法操作》等电影;9月网络发布“百发有戏”平台,投资电影《黄金时代》;2014年底众筹电影《十万个冷笑话》走红。互联网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渠道资源优势进入影视领域,其给中国影视业带来的颠覆不可小觑。

五、通讯

面对日益火热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国内三大通讯巨头坐不住了,纷纷“杀入”其中,电信推出“添益宝”并与渤海银行签署战略合作直指互联网金融;移动推出“和聚宝”;联通推出“话费宝”并与招商银行筹建“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六、出行

滴滴优步首当其冲,共享单车本着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理念紧随其后,上公车乘地铁,不需要现金不说,就连城市交通卡都马上要被淘汰了,想到哪里,扫一扫都能解决问题。

『肆』 中国金融行业未来的市场前景和趋势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稳健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采取多项管理措施,加强自身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加入WTO后,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金融业各部门的压力仍将非常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我们将分别谈谈我国银行业(主要是商业银行)、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发展现状。

(一) 银行业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基本上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瓜分,行业垄断程度相当高,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银行业务和外汇业务等,很少经营或不经营全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金融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财产顾问和咨询业务和旅游广告业务等。这些业务范围的限制,影响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创新能力,资本金严重不足,贷款能力出现内生性约束。由于国有银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资产的压力很大,也无力用经营利润补充基金。因此,不良资产日益积累,致使部分国有银行资产充足率根本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由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强,资产运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坏帐和呆帐。这些都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保险业

二十年多来,中国保险业以年均39.6%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实现第一个保费收入达500亿元用了15 年的时间,而实现第二个500亿元仅用了3年时间(见图1-1、图1-2)。到2000年底,保费收入达1595.9亿元。同时保险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40家,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国保险业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保险公司实力

差,资金运用渠道少(保险业收入仍以保费盈余为主),效率和经营技术不高,服务水平不能适应竞争等。因此,一旦当我国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机构真正展开竞争,保险业将面临很大冲击。

图1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趋势图

图2 1989—2000年我国保费收入增幅趋势图

(三)证券业

我国证券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经过曲折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是融资能力的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额从1994年的99.78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192.22亿元,占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11.45%;其次,随着证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股票交易额也持续增长,1993年的股票交易额为3627.2亿元,2000年股票交易额达到高峰,为60826.6亿元,增长了16.7倍。2001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1154家,投资者帐户为6639 .68万户。上述数据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我国证券业是在一定的保护下发展起来的,并没有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因此其要进一步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内证券机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一,结构趋同。业务范围仅限于国内的承销、经纪和自营三大传统业务,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等虽然也有,但是大多是争取承销项目的辅助手段,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大的雷同,对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证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个方面:同业拆借、国债回购和增资扩股,且融资偏重短期资金融通,缺乏券商发展急需的长期资金融资渠道。

第三,资本运作效率差。

第四,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混乱。

第五,证券经纪业务收益下降。

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余年成长历史的新中国证券业同经历过百余年资本市场锤炼并且实力雄厚的国外证券公司同场竞技,将面临巨大的现实压力。

二、中外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

2001年11月,中国终于迈进了WTO的大门,中外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将成为必然趋势,我国金融业要在这一场新的角逐中占有一席之位,必须通过比较分析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判断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最终提出自己的战略方案。

(一) 银行业

1.经营规模比较

衡量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主要有总资产、一级资本、分支机构数量、跨国经营情况等子指标

表1 中外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比较(1999年度) 单位:亿美元

总资产
一级资本
分行机构数量
跨国经营情况

工商银行
4275.46
219.19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银行
2442.93
162.6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建设银行
2658.45
131.96
国内分支机构众多
跨国经营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银行
3162.14
152.70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花旗银行
7169.37
476.99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美洲银行
6325.74
381.76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德意志银行
8437.61
174.18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巴克莱银行
3988.25
140.55
全球性机构布局
全球性银行

资料来源:张仿龙、阮班鹰:《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比较及入世对策》,《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马耕之《世界30家银行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概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从表1可以看出,就总资产和一级资本来源来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跨国商业银行相比并不逊色,已经进入世界大银行行列。但从分支机构数量及跨国经营情况看,除中国银行具有众多海内外分支机构并已初具全球性银行的某些特征之外,其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尽管分支机构总量很多,但跨国经营都还刚刚开始。因此,从经营规模指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综合性大银行的最大差距表现在全球性分支机构布局缺陷和跨国经营滞后等方面。

2.业务功能比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业务功能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当局对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限制(见表2)。英国、日本和美国已分别于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关法律,最后从法律上废除了混业经营的障碍。而我国《商业银行法》严格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等非银行业务。

表2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比较

商业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
保险业务
当局立法限制

工商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工商东亚

分业经营

农业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分业经营

建设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金公司

分业经营

中国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中银国际

分业经营

花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1999年取消限制

德意志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能银行

全面混业经营

巴克莱银行
存贷汇等业务功能齐全
全面开办投资银行业务

1992年取消限制

近年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开始绕过法律限制,通过到境内外收购、合资设立投资银行机构,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国内分支机构尚不能从事证券一、二级市场业务。因此,业务功能综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资商业银行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金融创新比较

金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三大方面。由于外资大银行身处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问题,因此,金融创新的比较仅限于业务创新。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仅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大部分业务创新还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60—80年代的产品,而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如期货、期权、利率调换、消费贷款证券化、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在我国都还未开办。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产品领域及跨国经营方面的竞争力非常弱。

表3 中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比较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外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综合帐户

银证转帐

浮动利率贷款

票据融资

电子银行

循环贷款

网络结算

消费信贷

给点分吧,很辛苦的

『伍』 银行贷款还不上怎么办

银行贷款还不上的后果:

1、银行会采取一定的催收措施,在初期电话通知的时候,如果贷款确实还不上可以向银行说明自身的实际情况,尝试申请展期,这个视不同银行规定而定;

注意:展期在征信报告中会视为负面信息,表示你的还款能力有一定问题,但依旧比逾期情况好。

2、逾期90天以上,情节严重可视为恶意逾期,银行的催收也可能会给自己和家人造成生活压力,影响个人以及家庭的正常生活;

3、在逾期收费上,会有一些例如违约金、罚息等的支出,具体需要按合同约定的收取,不同的机构不同的贷款产品,收取的违约金或罚息不尽相同;

4、对个人征信记录造成影响,不良的信用记录对以后的房贷车贷等贷款,以及信用卡的办理成为阻力;

5、如果因贷款还不上而被起诉到法院,在法院判决执行之后依旧未还款的,可上报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俗称“老赖名单”,会被禁止乘坐飞机高铁等出行。

(5)金融服务业的颠覆扩展阅读:

1、找到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

现在银行贷款产品众多,而且每一款产品对借款人的要求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人最好多找几款产品进行对比,看看哪个与自身条件最为匹配,再着手办理贷款手续。

2、提前准备好贷款手续

申请银行贷款时,借款人需要提供完整的贷款手续,若手续不全则很难获贷,所以在贷款前借款人最好了解清楚贷款手续有哪些,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3、确定好贷款额度、期限

申请银行个人贷款时,借款人应根据自己的还款能力、钱需求情况确定好贷款额度、期限,切勿一味地追求高额度、长期限贷款,这样才能保证顺利获贷,同时也避免因还款压力过大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资料:失信名单-网络

『陆』 人工智能是如何应用于金融反欺/诈领/域的具体技/术和场景如何

一、什么是消费金融行业的反欺诈?

说起“反欺诈”,放在三年前提起或许还有很多人感到陌生,这种主要面向企业级的应用,通常深藏在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的内部系统中,亦或者是各大互联网公司安全系统中,说起来总带着几分神秘感。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 金融”的迅速壮大,诞生出不少第三方公司,专门为金融机构提供风控和反欺诈服务, “反欺诈系统”这才在金融科技圈流传开来。

其实纵观整个金融服务业,尤其是借贷业,大家都面临着两种相同的风险: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欺诈风险,主要指的是借贷申请人没有还款意愿;信用风险,主要指的是借贷申请人没有还款能力。在我国,放贷机构所承受的欺诈风险远超过信用风险。

对于这种情况,Maxent(猛犸反欺诈)的创始人张克曾说过:"金融是一个'刀口舔血'的行业,风控是生命线。没有好的风控,金融机构很难生存下去。所以,金融业反欺诈的风控需求一直很强劲。"

二、数据 技术能否满足反欺诈系统?

面对形形色色的欺诈份子和欺诈手段,如何解决欺诈风险,成为众多借贷公司的头号问题。反欺诈作为一个业务,流程包括三个步骤:

1、检测(Detect)。 从技术层面来看,利用算法,自动检测异常,从数据层面来看,建立黑名单,及时发现风险;
2、响应(Response)。对异常行为采取阻断一次交易、拉黑或者其他方式;
3、预防(Prevention)。将异常行为收录入黑名单等,固化成规则,如果下次再有行为触碰到规则,系统会进行预设的响应。
举一个例子,银行的反欺诈方法是建立基于专家经验的规则体系,其运作模式是:将遇到的每一次欺诈的行为特点记录下来形成“规则”,下次再遇到此类行为规则体系会自动做出人工介入或拉黑的响应。

但是,通过黑名单进行反欺诈检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失效,失效的速度可能会很快。因为黑名单的记录是基于之前发生的欺诈行为数据,欺诈份子的手段和技术不断迭代更新时,并没有一种有效的途径去预测或预防下一次将会发生怎样的欺诈行为。

消费信贷的普遍特点是小额、分散,互联网消费信贷还具有高并发特点,单单使用传统的专家规则体系是很难对抗互联网消费信贷中的欺诈的,整个行业都在等待一种新的技术跟专家规则体系协同作战,这时,有人提到了人工智能。

三、人工智能与反欺诈

说起人工智能,美国政府曾发布过一份报告(美国总统行政办公室和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做出解释,“一些人将人工智能宽泛地定义为一种先进的计算机化系统,能够表现出普遍认为需要智能才能有的行为。其他人则将人工智能定义为一个不管在真实环境下遭遇何种情况,都能合理解决复杂问题或者采取合理行动以达成目标的系统。”简单来说,人工智能让机器更加智能,使机器能够最大化自身的价值。

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就是机器学习。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前段时间谷歌AlphaGo大胜围棋名家李世石的事情,这件事充分展现了大数据云时代机器学习的强大实力,机器学习也是人工智能近期取得的很多进展和商业应用的基础。

机器学习在反欺诈运用上同样十分流行,Forrester在其2015年的欺骗报告中曾指出,机器学习是一项阻止欺骗的发生,同时能保证快速决定的机制。如果说专家系统旨在模仿人类专家遵循的规则,识别拉黑曾经发生过欺诈行为,那么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则依靠统计学方式自行寻找能够在实践中发挥功效的决策流程,分析大数据,进而预测用户行为。

国外已有科技人士对人工智能领域表示了高度关注,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表示:“机器学习是一项颠覆性的核心技术,它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做一切事情的方式。我们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我们的所有产品,包括搜索、广告、YouTube或者Google Play。我们还处于发展初期,但你们终会看到我们将机器学习系统应用到所有领域。”

国内,金融科技公司京东金融也在投身于这场科技浪潮,以它为例,来看看人工智能在消费金融领域是如何实现反欺诈的。

四、从京东金融看人工智能的反欺诈实践

京东消费金融目前有两大核心模型体系,既有专家规则体系,又应用了人工智能,两大模型体系中与反欺诈直接相关的是“司南”和“天盾系统”:

1、数据驱动的模型体系——“四大发明”
2、技术驱动的风控体系——“四重天”

△来源:零壹财经

天盾系统应用了人工智能,是白条账户的风控安全大脑。主要用途是预测用户是否有欺诈风险,对账户进行分析来给予不同等级的防范处理。

天盾系统借鉴了交易监控系统的经验,针对注册、登录、激活、支付、修改信息等全流程,基于账户历史行为模式、账户关系网络、当前操作行为和设备环境,评估账户安全等级、环境安全等级、行为安全等级,防范账户被盗、撞库(指黑客通过收集互联网已泄露的用户和密码信息,生成对应的字典表,尝试批量登陆其他网站后,得到一系列可以登录的用户账户)、恶意攻击等风险,实现全流程风险监控,形成反欺诈网络,极大地增加了恶意用户作案成本。

京东金融既有内部生态体系产生的数据,也有不断扩充的外部数据,覆盖面广、维度多、实时更新,这为人工智能反欺诈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通过自动化风控系统,实现全流程风险监控,欺诈恶意份子作案成本不断提高。目前,京东金融风控系统累计拦截疑似欺诈申请数十万起,拦截高风险订单数亿元。

五、人工智能反欺诈的未来

人工智能将不断加强金融领域的智能化和反欺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反欺诈,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首先,欺诈者的行为在某些维度上与非欺诈者一定是有差异的,一个人如果伪造一部分信息,尚且比较容易,但是要伪造全部信息,一来十分非常困难,二来成本非常高。通过技术,将这种异样捕捉起来,进而识别用户的真正意图;

其次,商业市场变化很大,银行等大型机构仅仅利用自身的反欺诈团队人手和技术,专业水平有限,很难跟上外部变化,必定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服务;

最后,反欺诈并不是单一的技术,它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市场上很难出现一家机构能将所有技术都做得很精,举一个例子:美国一家大型银行平均会使用30家反欺诈机构的技术,而电商平均会采用7家反欺诈机构的技术。大量的市场需求,促进反欺诈更进一步的发展。

可以大胆预测,未来,会有更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将把在消费金融服务的数据、机器学习等实践经验对外输出,促进人工智能在反欺诈领域的应用。而这,就是柠檬一直在做的事,致力于提供消费金融领域大数据风控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为金融企业提供个性化和产品化的大数据风控解决方案,通过资源整合,让金融机构提升风控效率、降低风控成本。

『柒』 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服务业带来哪些挑战

与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主要采取线上操作,交易成本低。尽管目前还没有互联网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管理费用的比较数据,但根据普华永道的调查,美国银行业一笔交易通过网点完成的平均成本为4美元,通过手机银行的平均成本为0.19美元,通过网银的成本为0.09美元,即网点的交易成本是网银的40倍。由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主要交易是通过网络完成的,基本上没有物理网点,也不需要队伍庞大的营销人员,加之流程相对简单,而商业银行通常都有众多的物理网点、有众多的前台营销人员、中后台管理人员,因此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管理成本相对传统商业银行具有一定优势。
几乎不受金融监管,存在制度套利。互联网P2P公司的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互联网金融服务(网络基金、保险(放心保)销售和融资)和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两类,其中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服务实际上在履行传统商业银行的融资功能,即实现储蓄投资功能的转换。目前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业务接受严格的监管,存款需要向央行上缴约20%的存款准备金,贷款余额需要接受75%的存贷比限制。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需要满足8%的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另外,银行还要接受监管机构对其流动性、合规性、反洗钱等方面的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而互联网金融P2P公司却可以不受这些监管规则的约束,尤其是可以不受资本充足率这一杠杆倍数的限制,这使得P2P公司的贷款业务扩张不受资本的约束,可以实现快速的扩张。简言之,P2P公司相对银行通过监管套利实现较快增长。
运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在信息获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传统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评级时提供的利润、现金流等财务数据,即银行信息主要依赖贷款申请人提供和调查人员的搜集,而互联网金融P2P公司则通过社交网络(像Facebook)、电商平台、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互联网平台或技术获取客户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然后运用数据挖掘、模型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因此,互联网金融公司相对传统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解决小微金融客户的信息不对称,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估客户风险,实现科学地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
与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P2P公司的劣势
资产负债规模相对较小。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无论是单个互联网金融P2P公司,还是互联网金融整体,从信贷规模、负债规模等都无法与传统商业银行同日而语。资料显示,国内互联网金融公司中最具影响的阿里金融,其小微贷款余额约200亿元,吸储产品余额宝余额约500亿元,而2013年三季度工行贷款总额为9.6万亿元,存款总额为14.7万亿元,分别是阿里金融的480倍和294倍。《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P2P贷款服务平台超过200家,可统计的P2P平台线上线下借贷规模在500亿~600亿元之间,而2013年10月银行业贷款余额为70.8万亿元,可见短期内互联网金融贷款规模和传统银行远不是一个量级。
融资渠道少,经营风险高。传统商业银行,尤其是上市银行可运用众多融资方式,包括发行股票、债券、同业拆借、央行贷款、发行理财产品、吸收存款、转让贷款等,但互联网金融公司除了通过高收益金融产品(余额宝)吸引存款之外,其他融资渠道较少,因而,互联网金融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另外,中国缺乏成熟的个人征信体系和类似Facebook那样的实名社交网站,这导致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贷款面临更高的违约风险,致使互联网金融公司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据“网贷之家”统计,2013年1至11月,出现危机或关停的网贷公司有49家,一些公司老板甚至已“携款跑路”。
信息披露不充分,资本杠杆倍数过高。由于互联网金融P2P公司不受银监会、央行和证监会等机构的监管,没有披露类似银行的存贷比、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不良率等指标,甚至没有披露基本的财务报表,因而投资者(借款人)对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风险难以判断,而且当互联网金融公司违约或破产时投资者的损失得不到补偿。另外,互联网金融公司用来缓冲贷款损失的自有资本明显不足。数据显示,2012年互联网金融公司“温州贷”、“人人聚财”注册资金均为500万元,“人人贷”、“拍拍贷”、“中宝投资”的注册资金均为100万元,而它们在2012年的交易额分别达到20.7亿元、8.5亿元、3.97亿元、3.4亿元、13.45亿元,如果以银行的标准计算这些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估计不会超过3%,这使得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本杠杆倍数超过30倍,与破产之前的雷曼相当。
对银行业的启示
1、大力发展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降低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
2、充分运用社交网络、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电商交易数据和数据挖掘等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小微金融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和贷款定价。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已势不可挡,中国银行过度依赖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大力发展银行具有定价优势的小微金融已成银行业的共识,但由于小微企业并没有可信的财务报表数据,运用传统的方式并不能获取所需的财务信息。银行业可以借鉴互联网金融公司处理信息的经验,运用社交网络(例如Lending Club与Facebook合作)、云计算、搜索引擎、电商交易数据等互联网、计算机技术或平台,运用数据挖掘、模型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小微客户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进行准确评估,从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并实现交叉销售。
3、借鉴互联网金融P2P公司经验,发展节省资本的P2P撮合业务。由于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而资本补充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银行业发展面临资本充足率的约束。目前银监会对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为11.50%和10.50%,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勉强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因此,调整资产和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业务是银行业的必然选择。建议物理网点不具优势的中小型银行通过建立P2P平台(可借鉴招商银行(行情,问诊)的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在监管政策许可的情形下,适度发展针对小微企业、零售客户的P2P投融资撮合业务,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减轻补充资本的压力。

『捌』 金融危机会给我们中下成人士带来怎么的危机呢

第一,受发达国家需求萎缩的影响,近年来已经脱离了需求基本面的国际原材料及大宗商品价格必然会出现拐点,走上回归之路,呈下降趋势。这对饱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之苦、面临巨大通胀压力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目前,中国经济与城市化进程还在进化中,还需要多种国际资源。此时原材料价格回落,无疑对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会有积极影响。 第二,当华尔街金融危机冲击整个金融业时,华尔街过剩的金融服务机构与高端技术,自然也面临了寻找买家的时候。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不同于华尔街金融服务业过度膨胀,中国的金融服务业还处于幼稚阶段,正需要金融服务高端技术。此时出手,不仅可以用较低成本获得到较高的金融服务资源,而且还能改进本国的金融服务,缩短金融业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这就像巴菲特买能源公司一样,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点。 第三,比金融服务资源更宝贵的是金融人才资源。受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冲击,原来供职于国际顶级机构的一大批高素质金融从业人员,现在正面临卷铺盖走人寻找新工作的尴尬境地。这些人在以往不仅要价高昂,而且根本没有门路可求。正是由于这场大风暴,才改变了金融业高端人才市场的格局。此时招贤,正可谓天赐良机。 就中国下一步发展来看,目前正需要一个合适的国际原材料价格市场环境,需要一个提升金融服务技术与人才的阶段。由此观察,华尔街的这场危机尽管对中国也造成了冲击,但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十分特殊的发展机会。而如何像2600多年前的管仲那样,化不利为有利,把握这个机会,就看我们怎么做了。
采纳哦

『玖』 全球银行业大裁员,铁饭碗也不保了,金融人士路在何方


去年,全球有不少大型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


从公布的银行裁员计划,人数高达8万人。


其中,裁员最多的是欧洲银行,占据了全球银行业裁员80%以上的人数。


仅仅是德意志银行一家,就裁掉了18000人。


裁员潮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银行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削减了人力开支。



本以为经过刮骨疗伤,在下一年,即2020年,银行业能好起来,谁知道开年就来个疫情大爆发。


没办法,银行只能继续裁员止血。


据报道,花旗银行本周内将开始恢复裁员,这次裁员预计约为2000人。


瑞典商业银行未来两年内拟裁减约1000名员工。


英国劳埃德银行也宣布计划裁撤639个工作岗位。



从全球银行业整体上看,欧洲、北美到亚洲、非洲今年有30多家银行计划裁员。


而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全球银行业今年宣布的裁员总数已经达到63785人。






传统银行的成本主要就是管理成本,而裁员是最直接降低成本的手段。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指出,发达国家银行业成本收入比普遍处于较高水平, 2018年主要大型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达到60%左右。


如此高的成本,遇到经济不景气时,银行裁员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中国,银行工作一直被认为是铁饭碗,收入比公务员高,稳定性不比公务员差,是妥妥的香饽饽。


银行工作那么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银行有收入,自然不在意多招人多发钱。


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更重要的是未来中国步入发达国家后,中国的银行会不会也变成那些动不动就裁员好几万的欧美银行,一旦业绩不好了,就开启大裁员呢?


可预见的几年内,银行工作真的就不那么香了。



好了, 银行铁饭碗不铁了,也不 像香 ,那金融专业还能学么?


要知道,中国大学里的经管系一直是高分录取,当年难得考上的好专业,现在你告诉我不行了?






其实不用等中国步入发达国家,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就已经足以动摇银行工作。


去年10月,富国银行曾经出具了一份长达225页的报告,专门研究了 科技 会对整个金融服务业带来的冲击。


报告里写到, 银行其实比任何一个行业在 科技 上的投资都要高,大约每年投资1500亿美元左右。


越是大型的银行,就越是看重 科技 投资,因为 科技 会决定一个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说,大数据技术能让银行实现更精准的销售,人工智能技术,能大幅度降低贷款处理流程的成本。


而这种投资趋势的结果就是,在接下来的十年,美国的银行总计将会裁掉20万人。



中国的银行,在智能化上肯定也不会落后。


在中国其实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比如 中国四大行,由于银行网点智能化,这几年已经裁掉了8万人,而这种裁员计划,还在继续。


香饽饽的金融专业不行了,怎么办?大家都去学编程吗?






那肯定不是 , 金融专业要学,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学问,不管人工智能怎么发展,都需要人来研究。


说得肯定点, 你要想学金融专业有前途,你最好是考上顶尖学校的金融专业,比如北大、清华、上财、复旦、人大、美国常青藤名校。


这样,你在金融行业里发展才有前途。



金融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行业,细分职业很多,各个细分职业的人工智能替代率,差距也很大。


在金融行业里,大约有60%的职位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极高,替代率超过90%。


但是,也有25%的职位人工智能替代概率很低,不到30%。


那什么样的职业,有90%的概率会被替代呢?


可不仅仅是银行的柜台人员。


像是预算分析师、保险承包人、会计师、税务稽查员,甚至是负责放贷款的信贷员,都属于这类。



这类职位有一些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工作内容里都有很多可重复的细节,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所以很容易被计算机用算法进行编码,形成程序。


比如,现在蚂蚁金服依靠大数据分析,放贷不需要人工审批,你申请了,两秒钟就可以批款。


这些都是“可编码”的工作,人工智能来了,大概率被淘汰。


如果你想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判断,那么, 金融行业大部分基层和中层的岗位,其实都是“可编码型”的。



那什么样的金融职业,不可编码、不能被替代呢?


银行家这种工作。


他们的工作大部分是“找资源,协调关系,平衡利益”——这样的职业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以人为本”。


这种技能,恰恰是无法被程序化的。


还有像巴菲特这样的优秀投资者,虽说他们会做大量的数据分析,看起来好像是人工智能可以干的事儿。


但事实上,最终决策依靠的还是经验、直觉、判断力等等。


类似这样的能力模型,也是人工智能没法轻易取代的。



如果我们还是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判断,那就是 ,在金融行业金字塔尖的少数职位,不会被替代。


这些职位本来就很稀缺,所以自然在人才选拔上当然有很高的门槛,比如说你得是从顶尖名校毕业的,有高学历,甚至有好的家庭背景。






中国基金经理中的87%都毕业于12所高校。


哪12所呢?


基本上就是清华、北大、复旦、上财这个级别的高校。


而顶尖私募基金、投资银行的高级职位更是常青藤、清北复交的专利。



如果你家境优越,或者能考上清北复交、常青藤学校,那么学金融仍然是好选择,因为你很有可能成为这个行业金字塔尖的少数人才。


但如果做不到,那金融专业还是不要学了,因为你学了毕业后,大概率会在基层做“可编码”的工作,未来被裁员的风险就很高。


在银行业,铁饭碗确实不保了,但金饭碗还是值钱的,如果你没学历、没人脉、没能力爬到顶端,就早点放弃谋求其他出路吧,别等被裁了才发现无路可走。


『拾』 《颠覆银行互联网金融的下一站》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颠覆银行》(Dan Schatt)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PLBVzuGQC7YhkdA11YOTgw

提取码: mutv

书名:颠覆银行

作者:Dan Schatt

译者:何正云

豆瓣评分:6.1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份:2016-1-15

页数:273

内容简介:

《颠覆银行》移动互联网和新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支付方式和商业模式,银行也首次面临被颠覆的局面。金融业格局正在被重塑:新兴的金融技术服务企业不断涌现,传统银行需要转型为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企业与银行也在跨界合作。

在这场金融新布局中,银行业及金融技术企业应该如何加速创新与合作?丹•斯科特作为前贝宝金融创新负责人,领导了贝宝与几百家金融服务机构的合作,对此有足够的发言权。作者认为,缺乏对创新型协作的关注,以及对主要业务模式变革赖以发生的技术和顾客体验这两大因素缺乏理解,是阻碍金融服务业进行创新的主要因素。他在这本书中提供了大量案例分析和指导建议。

无论你是一家大银行、小银行、金融技术提供商还是某个想深入了解如何通过创新型协作形成银行业务和支付的人,这本书都将为你提供指引。

作者简介:

丹•斯科特(Dan Schatt),前贝宝金融创新负责人。他目前担任斯托克派尔(Stockpile)首席商务官。加入贝宝之前,他曾在花旗集团的金融研究部门工作,还担任过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咨询师,赛讯咨询行业分析师。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服务业的颠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资金站用金 浏览:928
1909玉米期货交割成本 浏览:289
求推荐小额贷款平台 浏览:456
纾困基金光大信托 浏览:718
台币7000是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355
太安堂融资 浏览:335
亿利节能股票 浏览:95
兴邦融资租赁 浏览:847
2300欧元等多少人民币 浏览:730
贷款公司十周年 浏览:736
通过港股通交易的成本又那些 浏览:486
信托质押回购 浏览:443
近期金融理财怎么做 浏览:77
b轮融资影响 浏览:675
泰利森股票 浏览:784
2019王焕昌妖股绝学价格 浏览:696
基金开盘时间和股票一样 浏览:374
可转债机构投资 浏览:705
湘诚融资担保 浏览:934
融资融券正回购 浏览: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