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村村通金融服务覆盖率

村村通金融服务覆盖率

发布时间:2023-01-31 09:16:49

1. 农商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汇报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进行汇报,汇报可以是任务开始前,也可以是任务结束之后进行的,每个阶段的`汇报重点不一样,怎么样才能完成优秀的汇报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农商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汇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各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紫金农商银行由原来市区、江宁、浦口、六合四家联社组合而成,并于20xx年3月28日正式开业。成立5年来,积极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在践行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目前,全行注册资本23.76亿元,员工2137人,资产、存款、贷款规模分别达到1055亿元、839亿元、570亿元。现将我行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持市场定位,践行普惠金融

作为南京地方法人银行,我行扎根南京、融入地方,立足“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服务城乡”市场定位,践行普惠金融,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一是构建普惠金融网络。

二是打造特色支农银行。

三是侧重支农支小服务。

二、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

作为南京人自己的银行,全力打造亲民、便民、惠民、受人尊敬的商业银行。

一是支持民生福祉改善。

二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三是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三、提高思想认识,倾力精准扶贫

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紫金农商银行承担着帮助辖内贫困群体脱贫的责任,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脱贫的决策部署,坚持“多予、少取、方便”方针,将金融扶贫工作作为践行普惠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增加金融供给。

二是创新扶贫模式。

三是改善金融生态。

践行普惠金融,倾力金融扶贫,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根植南京地方法人银行,体制顺、机制活、效率高,我们将善用优势、放大优势、整合优势,搭建“责任网格化、建档标准化、产品多样化、服务精细化”的网格化服务体系,积极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 桂林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站的利弊

桂林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站的利弊:
利是方便,

弊是规模少,

风险大。

3.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动邮政业指导意见

加强农村地区末端网络建设

加快实现村村直接通邮按照中央有关要求,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符合客观现实条件、具备经济合理性为原则,制定建制村直接通邮统一标准。建立建制村通邮情况台帐,确定各地区直接通邮的具体方式、标准和进度要求,明确各方责任,争取地方支持,逐步实现频次稳定、安全便捷、邮件投递到村的邮政服务。

补齐农村地区快递短板深入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鼓励快递企业在乡镇直接设立快递网点。支持快递企业开展员工返乡设点。引导快递企业与第三方合作,或多家快递企业之间合作,在业务量较小的乡镇建立合作网点。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快递服务众包众筹模式,规范引导农村淘宝等电商企业的农村线下服务点从事快递服务,完善农村末端快递服务网络。

促进农村邮政快递合作完善农村地区邮政快递合作模式,支持邮政企业为快递企业代理投递农村地区快件,鼓励邮政企业将农村邮政网点建设成平台开放的“快递超市”。支持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以下统称“寄递企业”)合作承接农村电商的物流项目。鼓励寄递企业在农村电商业务量较大的地区互相开放自提网点。

优化农村网络组织运行体系

提升仓储分拣能力支持寄递企业对地市和县级仓储配送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形成市县运营节点,促进城乡有效联动。引导寄递企业参与物流园区建设,加强与大型农产品、农资、农村消费品集散中心的有效对接。支持寄递企业利用农村客运站、货运站等交通基础设施建立仓储分拨中心。完善乡镇邮政网点的服务功能,打造上接县、下联村的中转节点,支撑农村电商的仓储配送。

完善运输配送体系健全寄递企业县级节点与上下游的运输组织网络,实现农村寄递网络与干线运输网络的有效衔接。鼓励寄递企业在业务流量稳定、流向集中的农村地区,加快推广定时、定点、定线的邮件快件班线模式,开展市县至乡镇、沿途行政村的双向运输配送服务,提高农村邮件快件寄递时效。鼓励寄递企业之间整合资源,合作开发运输线路或委托第三方运输。鼓励农村客运班车代运邮件快件。

提高末端服务质量鼓励寄递企业加大对农村运输和投递环节的投入,缩短农村地区邮件快件寄递时限,提高邮件末端投递水平。完善村邮站运行机制,加强村邮站的业务培训、技术支撑和质量监督。鼓励村邮站丰富功能,发展综合便民服务的同时,叠加邮件快件的接转投递及自提服务功能。鼓励快递企业提高农村收派件补贴,提高农村快递网点运营水平。

创建服务农村电商的知名品牌

搭建农民脱贫创业平台推动寄递企业发挥“邮政在乡”“快递下乡”优势,采取精准手段和连带方式,降低贫困地区创业成本,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鼓励寄递企业聚焦农产品进城,服务农业合作社、小微企业和农村散户,提供平台销售与寄递服务;联系地方商务部门、农业部门,自主开发地方特色农产品。支持寄递企业开展农村公益性活动。鼓励邮政企业开展关爱贫困地区小学生的“爱心包裹”项目,开展帮助贫困母亲的“母亲邮包”项目等活动。

发展“互联网+”农村寄递鼓励寄递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服务模式变革。引导寄递企业与涉农电商平台对接,在电商、金融、运输、寄递等领域开展合作,协力推动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寄递企业与电商企业的农村服务站点开展业务合作与设施共建,逐步形成包容开放、融合共享的“互联网+”农村寄递体系。

打造农村电商自有品牌鼓励寄递企业设置自有农村电商平台,开设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频道。推动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统一开发、统一建设,将农产品品牌由地域品牌向企业品牌转化。支持邮政企业依托邮乐网、邮掌柜、便民服务站和分销渠道资源,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邮政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引导寄递企业重视品牌效应,拓展品牌内涵、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竞争能力,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差异竞争的农村电商自有品牌。

完善邮政业服务农村电商模式

发挥区域优势开展“农产品+大同城寄递”支持寄递企业结合自身区域优势,完善“农产品+大同城寄递”模式,采取就近原则,立足便民惠农,通过网点广告、电商网站、公众号等形式销售寄递本地农产品,培育区域消费市场,服务当地农业发展。引导寄递企业与当地农村合作社、供销社等专业机构合作,提供定制化服务,支持当地农产品输出。对于集中生产的农产品,批量进城。对于散户生产的农产品,整合进城。

发挥渠道优势拓展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项目支持寄递企业与大型农业生产企业合作,试点开展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入驻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物流商贸基地,参与推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提供“一体化”“一站式”服务。完善“现代农业+快递”模式,推动形成“一市一品”、“一县一品”,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提升快递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

利用速度优势开发特色农产品的原产地直供支持寄递企业以原产地特色农产品为主要切入点,形成“一头对接农户,一头对接用户”的直供模式。推动寄递企业逐步形成一套适合“原产地”特色的策划、采购、销售、寄递流程,采取差异化寄递服务模式,生鲜农产品区域内限时寄递,干货农产品全网寄递。引导寄递企业以项目运作模式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力发展常温和冰鲜农产品的直达寄递服务。

利用金融业务优势开发农村普惠金融特色产品鼓励邮政企业在服务农村电商过程中为农民提供便民汇款、小额贷款、代收货款、便捷支付等邮政金融服务。支持邮政企业在补白网点开办代理金融业务,提高农村地区邮政金融服务覆盖率。鼓励邮政储蓄银行开发符合贫困地区发展特点的普惠金融特色产品,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优惠政策。支持邮政储蓄银行试点开发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

利用网点优势开展农村电商代购批销鼓励寄递企业在农村网点开展便民代购服务,为农村用户创造网上购物的实惠与便利。鼓励寄递企业结合农村网点建设,建立批销商品体系,通过大数据引领,加快引入适合渠道批销的高频消费商品。鼓励邮政企业对“邮掌柜”系统的`批销功能进行优化,完善订单结算等功能模块,提高村邮站、“邮掌柜”加盟店等农村服务点的积极性。

强化科技和信息应用支撑

提高运输配送装备的专业化水平推广适合农村运输的经济适用车辆、标准化运载单元和专业化装卸设备,鼓励寄递企业根据实际需求使用电动车辆以及清洁燃料车型,加快淘汰安全隐患大、能耗排放高的老旧车辆,提升农村运输和配送的安全性、经济性。引导寄递企业评估现有网络环节和节点的操作能力,根据冷链物流发展需要增加多温层节能冷库、末端网点冷链设施和专业冷藏车辆。

推广应用绿色环保的农产品包装引导寄递企业改进农产品的运输包装,在材料选择、包装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绿色环保需要、农副产品特性和销售市场特点,促进包装与农产品特性、营销、品牌的有机结合。推广可折叠式、嵌套式包装箱,降低回收成本,提升回收效率。督促寄递企业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要求,采购符合相关等级的食品包装材料。

推动信息整合和升级改造鼓励寄递企业推进农村网点设备标准化,配备PDA手持终端,纳入信息化系统统一管理,实现基层网络节点的信息整合和升级改造,完善邮件快件信息跟踪。鼓励寄递企业与交通、农业、供销等行业电商信息系统实现对接,逐步建立农村电商供求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搭建农村物流信息平台。

加大政策保障支持力度

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加强与地方发改、财政、国土、商务、交通、农业、供销等部门的工作对接,争取地方在规划、财政、土地、项目、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推动将寄递服务纳入地方政府农村电商项目。支持寄递企业参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网点改造为益农信息社。推进各方扶持政策对邮政业的细化和落实。

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村电商寄递服务的财政投入,争取各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资金、农村电商发展基金、“农产品进城”时效配送补贴等资金支持,争取地方政府对寄递企业的电商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农村寄递网点建设、设施装备改造、信息系统建设、组织模式创新等项目给予资金扶持。争取建立交通、农业、供销等对农村电商寄递的资金支持渠道。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完善农村地区快递网点末端管理机制,探索对农村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快递时限准时率开展调查。加强安全监管,落实属地管理,督促寄递企业切实履行安全主体责任,保障寄递渠道安全畅通。支持寄递企业根据业务发展实际,制定适合农产品寄递的包装、运输等企业标准,参与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搭建与相关行业交流平台,推动人才培训、市场营销、质量监控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要根据本意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充分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主动对接邮政管理部门,形成政企合力,因地制宜选择服务农村电商的推进路径和发展模式。

各级邮政管理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邮政业服务农村电商发展和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相结合,切实履行推进邮政业服务农村电商发展的工作责任,为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做出贡献。要加强宣传、营造环境,提升邮政业服务农村电商的社会认知;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对当地服务农村电商取得良好效果的典型企业、典型项目给予表彰。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实施意见,加强统筹协调、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促落实,确保邮政业服务农村电商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4. 2012年中国农业银行绿色信贷比率

中国农业银行是一家负有重大使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2012年,农行紧紧围绕“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服务多元的一流现代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秉承“责任为先、兼善天下;勇于担当,造福社会”的责任理念,主动践行大型商业银行肩负的多元而广泛的社会责任,坚持依法纳税,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着力打造服务“三农”的责任担当文化、服务边疆地区的金融保障文化、服务广大百姓的民生金融文化、服务生态环保的绿色金融文化、减贫扶弱的公益慈善文化,为社会尽责,为百姓造福,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服务三农推进城乡协调

农行坚持面向“三农”的战略定位,强化三农金融服务,创新服务机制和模式,为农业生产、农村繁荣、农民致富提供金融保障,大力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截至2012年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19,144亿元。

深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2012年,以惠农卡为载体,重点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建设,努力扩大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填补金融服务空白,有效发挥了金融惠农和富农的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末,共设立“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57.9万个,布放电子机具112.6万台,全国行政村覆盖率63.9%,累积发放惠农卡1.28亿张,惠及3亿多农民。

目前,惠农卡已具备“五位一体”功能。一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卡。实现“机到村、卡到户、钱到账”,努力铺设“村村通、家家连、人人用”的现代金融“高速公路”。二是破解农民贷款难的致富卡。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满足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实现增收致富的资金需求。三是农民领取财政支农补贴的方便卡。为政府发放各类惠农补贴提供渠道便利。截至2012年末,承担粮食直补、家电下乡补贴等代理项目492个,累计发放资金196.1亿元,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四是农民参加新农保、新农合的贴心卡。截至2012年末,农行取得新农保、新农合项目代理权的县达1,532个,代理市场份额占比53.8%;为新农保、新农合等代理项目发放惠农卡8,295万张,占发卡总量的65%;累计归集资金1,607亿元,发放资金1,271亿元。五是农民跨区域支付结算的安全卡。破解农村区域支付结算难题,减少政府和农民涉农资金往来的中间环节,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结算环境。

支持农业产业化。以推进农村产业金融“千百工程”为抓手,创新集约化服务“三农”模式,重点支持蔬菜、畜牧业等农业行业生产,扩大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服务覆盖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截至2012年末,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626家,贷款余额1,467亿元,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773家,遍布全国所有省市(区)。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综合覆盖率达60.1%。

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信贷投放,支持改善县域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县域承载功能,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2012年末,县域贷款余额20,492.17亿元,增速达17%,农村城镇化贷款余额700亿元,业务累计覆盖619个县(市)。

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联合办公室成员单位中唯一的金融机构,积极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对65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了金融服务全覆盖。

参与金融政策制定。积极发挥系统重要性银行作用,参与国家"三农"金融政策制定,推进农村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农行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科学把握信贷投放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充分发挥信贷资源的杠杆作用,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支持国家重大项目。积极为农田水利、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铁路建设、农网改造等国家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提供金融服务,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建设。其中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贷款余额714亿元,较年初增加70亿元,全年累计投放148亿元。向铁路行业发放各类贷款总计逾1,000亿元,发行各类铁路债券余额超500亿元,支持铁路基础设施、铁路运输、机车购置等建设。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推进煤炭、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截至2012年末,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800余个。农行支持的广州南车城市轨道车辆维修组装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将有效缓解我国轨道生产布局存在的“南轻北重”现象。

通过构建“专营机构、专业队伍、专门流程、专利产品”的“四专”金融服务模式,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截至2012年末,全行文化及相关产业贷款余额561亿元。积极支持西安曲江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参与世界第六个迪士尼主题公园-上海迪斯尼项目建设银团贷款融资服务,助推上海“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2012年,采取多项措施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全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211.78亿元,增幅25.3%,高于全行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共减免小型企业中间业务收费41项,其中免收8项;免收微型企业中间业务收费45项,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带动集中连片金融服务新模式,选择了500余个县域优势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支持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水电等资源开发企业、县域优势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提升对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支撑能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农行出台了一系列差异化的区域信贷政策,适度增加中西部和东北部重点地区的信贷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和信贷政策支持。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以服务民族地区居民生产生活为核心,以支持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特困民族、散居民族聚居区和边境民族地区的金融扶持力度,积极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农行作为团场唯一的金融机构,为屯垦戍边的185团军垦职工和边境沿线牧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在新疆打造出一支中国金融史上独一无二的“金融戍边队伍”-新疆阿勒泰兵团支行185团分理处,成为祖国边境线上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截至2012年末,为全团87%的土地承包职工发放小额农户贷款3,820多万元,带动团场职工走向富裕之路。墨脱支行是墨脱县唯一一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担负着墨脱县95%以上的金融服务工作。5年来,累计下乡流动服务30多次,徒步4万多公里,为广大农牧民提供了生产生活资金,促进了农牧民脱贫致富。

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加大对革命老区及贫困地区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推进陕甘宁、赣南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在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共投放贷款1,888亿元;在59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49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投放贷款4,605亿元,促进贫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

积极促进民生福祉改善

农行以改善民生为己任,全力支持“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大保障房建设和医疗教育投入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努力让百姓安居乐业、舒心生活。

支持“米袋子”工程。农行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增收和增值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重点支持13个粮食主产区、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核心区建设和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优质大型龙头企业。截至2012年末,农行在13个粮食主产省(区)贷款余额25,871亿元,其中县域贷款余额10,838亿元。

扶持“菜篮子”工程。为农副产品的种养、深加工、仓储流通等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累计向“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12.9万农户发放农户贷款26.6亿元,为超过50%的寿光市菜农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改建扩建蔬菜大棚1.8万个,带动贷款农户年均增收3,200余元。支持双汇、雨润、金锣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支持近50%的国家级种业骨干企业,2009年以来累计投放贷款超过38亿元。扶持国内饲料龙头企业新希望集团,累计投放信贷资金500多亿。集团已经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超大型饲料企业,年产饲料3,033万吨,满足120万户农民饲养需求。

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农行采取对相关分行实施特别授权等措施,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截至2012年末,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164.29亿元。其中西藏分行采取多项措施支持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截至2012年末,累计发放农牧民安居工程贷款3.06亿元,为近6万户农牧民改善居住条件。吉林分行贷款8,000万元支持的吉林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已全部完工,入住率达100%,受益户数4万户。

关注医疗和教育。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合作推出医疗保险卡、银医一卡通等产品,方便患者就医,为经济发展提升“和谐指数”。截至2012年末,农行医疗卫生贷款余额288.31亿元。继续加大助学贷款支持力度,创新推出生源地助学贷款等产品,积极支持县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2年末,教育事业贷款余额244.38亿元,累计发放个人助学贷款2.49亿元。

努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5. 普惠金融什么意思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内的社会各容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2018年8月5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微众银行合作编写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在北京公开发布。10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摘编版。

6. 银保监会冯燕:五个方面助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8月5日,以“智普惠享金融”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峰会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并揭晓了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

会上,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总结了近几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成效,分享了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中获得的经验。同时,她提出了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近几年取得的成效: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6%

冯燕指出,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较大成效,普惠金融覆盖面不断扩大,小微企业 贷款 获得性不断提升,三农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乡镇一级银行物理网点和保险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营业性网点22.8万个,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6%,多数的省份实现了“乡乡有机构”,农业保险乡村服务网点达到36.4万个,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了95%,村级覆盖率超过了50%。

二是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在不断地扩大。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有ATM机96万台,POS机3119万台,分别较2013年末增长85%和193%,全国基础金融服务已经覆盖了53万个行政村,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约为96%,较2013年末上升了13.6个百分点。

三是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了30.74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了73.1%,增长的幅度还是相当大的,为1521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较2013年末增长了21.7%,覆盖了全国约20%的小微企业。

四是“三农”领域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0.95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了48.2%,其中农户贷款余额8.11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6.5%。五是扶贫小额信贷发展迅速,刚才扶贫办的吴华司长专门介绍了扶贫小额信贷的产品。这个产品的推动一直是银保监会负责牵头推动的,为缓解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融资需求,推动他们再生产、再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截至2017年末,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496.96亿元,较上年增幅达到50.57%,户均贷款4.11万。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07.44万户,占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25.81%,这个数据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基本占到了1/4。

推进普惠金融工作的经验 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冯燕表示,在推进普惠金融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注重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主导,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一是充分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强化顶层设计,引导市场资源投向重点领域和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领域,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实现基层党组织与基层金融机构在人员、信息、风控等方面的有效对接,加强社会治理和金融服务的融合,这是我们常提到的基层党组织和基层金融机构“双基联动”。

二是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的总体目标,着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着眼于金融服务空白和不足的地区、人群,在融资、储蓄、支付、保险等不同业务领域确定具体的目标,明确分工责任,抓好督导落实,强化督察问效。

三是始终注重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主导,政府层面着力完善法律框架,监管体制及金融基础设施,创造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政治生态环境,及时纠正市场失灵和激励扭曲,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护市场创新驱动力,构建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商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是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延伸服务半径,扩大服务覆盖,实现目标客户的精准识别、精细管理、精确服务,降低服务门槛和服务成本,缓解普惠金融突出存在的信用、信息和动力问题。

五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进由于信用、信息、立法、监管等基础薄弱引起的金融服务不足和不当的问题,弥补当前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制度短板和监管短板。

六是学习借鉴和经验输出并重。在发展中国普惠金融过程中,一方面非常注重与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学习。另一方面,也更注重中国经验的宣传、推广和输出。

普惠金融面临的挑战: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不配套

冯燕指出,中国的普惠金融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当前发展还是面临很多挑战,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金融服务“有没有”的问题。目前金融资源的配置仍然不平衡、不充分,部分领域仍然没有解决金融服务“有没有”的问题。

二是金融服务“好不好”的问题。金融服务在价格、服务效率、风险防控方面仍然质量不高,金融服务“好不好”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是商业可不可以持续。由于成本高、风险大,成本收益不对等,普惠金融发展商业可持续方面也面临着挑战。

四是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不配套。部分新型机构和新型业务也面临着监管法律缺失的问题。信用信息 共享 覆盖的范围、互联互通仍然不足,风险分担机制发挥作用还不充分。

五是金融消费者的知识和素养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金融业态。

五个方面助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冯燕表示,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下一步工作任务将围绕优化供给,创新产品服务,强化政策环境支撑,加强风险防范和监管,完善消费者教育保护体系等五个方面展开。

一是优化供给体系。构建竞争性的普惠金融供给格局。要强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适合普惠业务的专业化机制,激发银行业机构的内部改革红利。引导地方性金融机构进一步聚焦基层,回归本源。

二是创新产品服务体系。强化需求导向的产品服务创新,突出服务的适当性和需求的匹配性。用好数字普惠金融工具,降低获客、服务成本,提升目标客户精准识别、画像的准确度,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三是强化政策环境支撑体系。加快推动相关领域的立法,补齐制度的短板。强化监管激励约束,完善差别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货币、财税政策的激励促进作用,推动各方形成政策合力。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和信用平台建设,深化“银税互动”和“银商合作”。

四是健全风险防范和监管体系。强化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主体责任。完善普惠金融监管工具箱,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加大中央和地方之间、监管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力度。及时打击非法行为,运用监管利剑,纠正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五是完善消费者教育保护体系。加强信息披露和市场透明度建设。强化融资主体的履约意识,打击逃废债、“ 老赖 ”现象,通过守信奖励和 失信 惩戒,培育良好信用环境。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办法。

7.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站覆盖面如何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站的覆盖面是比较片面的,因为还没有得到全面性的覆盖,只能得到局部性的推广

8.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是:

1、组织、完成了全市信用乡镇、信用社区评选申报工作和a级信用企业资料收集、公示、认定工作。

2、组织、完成了2011年度襄阳市“金融信用市州”和各县(市)区 “金融信用县(市)区”申报工作。襄阳市实现了连续9年保持“湖北省金融信用市”称号,辖内7个纳入省政府考核的县(市)区全部为“湖北省金融信用县市区”称号的目标,并在20XX中国武汉金博会上授牌表彰。

3、狠抓了金融生态建设和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信息反映。编辑《襄阳金融生态》简报19期,信息27条。被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各栏目“金融生态调研”、“基层工作动态”、“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金融生态简报”采用XX篇次,被《湖北金融生态》简报采用4篇,获湖北省副省长赵斌、襄阳市副市长傅振邦肯定性批示各1次。

4、继续落实《湖北省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规划纲要》。落实分行布置的20XX年上半年农村金融全覆盖工作进展情况调查统计。与2010年末比,全市县及以下新增金融机构网点达银行类11个,非银行类3个,达到381家,县域存贷比与2010年末比增长0.84个百分点,达到43.48%,转账电话平均每村3.87部;atm乡镇覆盖率94.34%,pos乡镇覆盖率92.68%。全市召开了农村支付结算村村通暨支付结算示范区建设,信息报道获湖北省副省长赵斌和襄阳市副市长傅振邦肯定批示。

5、开展了对全市XX个县辖市的金融发展及金融服务情况调查,为全市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全覆盖指标落实寻找突破口。

6、开展了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情况的调查。同时在全市融资担保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

7、协助分行完成了湖北省金融生态十周年活动《十年树信》书稿编纂工作。20XX年11月27日,该书已在20XX中国武汉金博会上首发。

8、开展了全市金融生态十年总结回顾工作。根据分行要求,完成了2部金融生态“信用”主题宣传片拍摄任务,并全部获奖。我市报送的《襄阳金融跨越》荣获三等奖并在20XX中国武汉金博会上展播,另一部宣传片《诚信布帝乡》同时荣获优秀奖。

9、开展了全市金融生态建设十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通过总结表彰活动,进一步宣传总结了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工作,彰显了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魅力。

10、积极做好金融生态日常监测。依托金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充分发挥“指挥棒”和“晴雨表”作用,为各级党政领导、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各级受众提供全市金融生态环境信息,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生态环境监测排名均位居全省前列。

11、安排专人参与分行金融生态办和市金融办相关工作。先后专人参与了20XX武汉金博会金融生态建设展板设计、金融支持东津新区建设研讨会宣传片和宣传资料编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考核办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五个一”工程起草、金融生态十年回顾书稿编撰等相关工作,为人行武汉分行和襄阳市金融办相关工作的开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推动金融生态建设工作。

市委市政府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年初即召开市长办公会,确定了全年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目标,制定了全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思路,要求持续开展金融生态建设,打造“信用高地”。要把金融生态环境作为政府工程来抓,评价结果纳入各县(市)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着力好解决贷款发放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创建目标要求全市7个接受省政府考核的县(市)区继续保持金融信用县、市、区的水平,襄阳市争取连续第9次进入金融信用市州行列。随着“四个襄阳”建设目标的提出,人行襄阳中支又代政府拟定了《关于充分运用金融功能支撑“四个襄阳”建设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意见》(襄银发〔2011〕141号),进一步明确要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转型、升级,形成更加能够激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入的金融生态。在继续做好传统的维护金融秩序、维护金融债权、金融服务全覆盖、创建金融信用市州和信用县(市)区工作的基础之上,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心逐渐转向更加有利于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激励金融机构增设分支机构、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级别、扩大信贷投入、促进同业公平竞争的制度、机制建设方面。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更能够体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适应省域副中心城市、“四个襄阳”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随后的每个季度的金融联席会暨金融形势分析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抽出专门时间参加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宣传强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唤醒全市各级政府、部门、银行、企业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截止目前,市政府组织召开了4次金融联席会和多次调研座谈会,分管金融市长每次都亲自主持会议,市长别必雄参加会议,为金融部门鼓劲加油、排忧解难。市政府金融办专门拉开场地,单独办公,为全市金融经济发展提供更好地协调服务。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年初即提出用“三大金融板块”,助推“四个襄阳”,对襄阳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强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全市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市长别必雄多次强调要强化信用意识,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地方政府和企业都要注重信用,形成信用就是财富的共识。

二、支持经济发展,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工作。

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而支持经济发展正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初衷。

今年以来,根据人总行稳健货币政策要求,襄阳中支积极组织协调开展各类信贷签约活动。20XX年3月,我市在XX市举办金融支持襄阳县域经济发展县市行启动仪式,组织市县两级金融机构现场签订银政、银园、银企合作协议235.5亿元;在XX县召开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暨银企对接会,组织签订银企、银保合作协议、达成意向性授信30.7亿元。同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跟踪服务我市444个过亿元项目和XX4个过5亿元项目,要求逐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上半年,我市金融机构支持我市重点项目74个,授信金额达到182.915亿元。10月30日,“襄阳银行宜城行”活动成功举办,全市1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人通过参观、座谈,进一步增强了对XX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认识,提升了扩大信贷投入、支持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信心。

二是各金融机构、各县市区,也采取分批、分层、多次召开小型银企签约会、座谈会和项目对接会的措施,致力于搭建各种形式的银企、银政对接平台,创新政银企协调工作机制,创新信贷融资产品,加强银政战略合作,增强银企应对危机的信心,助推经济走出低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如,农信社与老河口、枣阳、南漳、谷城四个县市签订三年战略合作协议,直接对接实体项目290个,总授信330亿元。湖北银行举办企业家沙龙暨企业家俱乐部成立活动,现场为5家企业授信2.15亿元;交通银行通过走访发改委、海关等政府机构及各大工业园区,对接签约企业30余家,金额超10亿元。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进一步密切了银政、银企关系,加深了理解,为增加信贷投入奠定了基础。7月23日,XX县召开支持“飞地经济”银企对接洽谈会---“余家湖保康工业园银企对接洽谈会”。在襄阳余家湖工业园区,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及相关经济主管部门与入园的19家企业负责人参加对接洽谈活动,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对企业的融资需求,各银行机构积极给予解答和说明,现场初步达成5.2亿元授信贷款意向。

从今年1-10月份信贷投放工作情况看,全市金融部门根据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要求,想方设法抓项目、争规模、早投放,一举扭转了贷款增速长期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格局,获得了与地方应对金融危机和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四个襄阳”战略要求相适应的、相对高的贷款增长速度。截至10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达1005亿元,一举跨越千亿元大关,增幅、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并且襄阳金融业连年赢利,充分体现了国家、省对信用优良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的信贷倾斜支持。

三、深化四大信用工程建设,提升金融生态建设水平。

a级信用企业培植,稳步推进,效果显著。主要通过分批、分层、多次召开小型银企签约会、座谈会和项目对接会形式,邀请各类企业参加这些活动,提高各类企业对信用培植的认识,各金融机构积极跟进客户,对已贷企业客户和潜在企业客户进行信用增进服务,帮助企业分析自身信用不足的原因,建立完善企业自身的各项制度,扩大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级别,为获取信贷支持创造条件。截止20XX年3季末,全市a级以上信用企业数 2638家,比上年末(1982家)增加了656家,增长了33.1%。参加第三方信用评级数,达到284家,占去年底(355家)80%。

信用乡镇建设又加新内容。组织协调全市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工作。将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相关指标纳入信用乡镇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各县(市)区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开展了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调研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督办检查,推动各县(市)区金融生态建设和农村金融全覆盖工作开展。继续支持农业银行开展全市三农贷款“诚信镇、诚信村、诚信户”创建活动,今年表彰了2011至20XX年度市县两级“诚信镇、诚信村、诚信户”。通过走访和授牌表彰活动,进一步彰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效果,引导全市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

信用社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信用社区数量逐年增加,基本达到每个县市区有2个样板社区,有贷款的社区、支持的下岗再就业人数明显增多,贷款效果开始显现,体现了信用社区创建和金融扶弱工程的有机结合。

信用区域建设全面丰收。襄阳连续9年荣获“金融信用市州”称号,参加省政府考评的7个县(市)区全部荣获“金融信用县(市)区”称号,实现了信用区域建设全面丰收。

20XX年初,我市对全市“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通报,印发了《关于2011年度“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评定情况的通报》(襄阳政办发〔20XX〕34号),通报了市政府统一认定的襄州区张湾街道办事处等78个“信用乡镇”和XX县三里桥社区等57个“信用社区”,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为金融支持三农和弱势群体创业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四、突破金融生态宣传,提升金融生态建设名气

落实专人负责《襄阳金融生态》简报编纂工作,收集编纂反映全市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好的做法和工作成效,报送分行金融生态办,发送中支各行级领导、政府各相关部门,并将简报上挂市**网站,全年共编辑《襄阳金融生态》简报19期,编、写各类信息27条,有效地宣传了全市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报送的襄阳金融生态信息被分行金融生态办《金融生态简报》采用的篇数达4篇次,分行网站金融生态各栏目采用XX条。积极完成分行布置的其它调研任务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等,较好地反映了我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状况。其中:“襄阳市启动农村支付结算全覆盖示范区建设活动”得到湖北省政府副省长赵斌和襄阳市政府副市长傅振邦肯定性批示。XX市“金融‘春风’惠三农--XX市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得到省政府金融办领导肯定签批。

五、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工作稳步推进。

20XX年,我市启动了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全覆盖示范区建设,并在谷城石花镇召开了现场会,推动全市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全覆盖工作全面开展,并受到湖北省副省长赵斌批示肯定;同时,为了实现我市金融机构网点向县及以下区域覆盖的有效突破,我们开展了在全市XX个县辖市(镇)增设金融机构网点可行性调研,为全市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寻求突破口。截止20XX年6月末,全市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农村银行金融机构网点较2010年末增加11家,达到381家,县域存贷比较2010年末增长0.84,达到43.48%,转账电话平均每村3.87部,乡镇atm覆盖面达到96.34%,乡镇pos覆盖面达到92.68%。

新的一年里,我们襄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将紧跟分行金融生态办的工作步调,抓好各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协调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五个一”工程落实,为“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创建创造更加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一、全行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我行紧紧围绕上级行档案工作的安排部署,在市分行的高度重视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总行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坚持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不断加大我行的档案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科学保管各类档案,做到档案管理与业务发展有效结合,以充分发挥和利用档案资源的使用价值。今年,我们结合我行档案工作现状,特别是xx对我行档案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一年一进步,三年一大步”,力争xx年我行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达到一级标准”的工作目标。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档案工作组织建设。

一是明确部门,落实责任。由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行档案日常工作管理及年度目标考核工作,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行领导汇报。二是配备精干高效,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专职档案人员,确保了档案工作的正常,持续开展。三是梳理档案管理制度,制定档案工作发展规划。近几年档案管理的办法制度随着业务的发展都在不断修改完善,为保证档案工作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我们及时对相关的管理制度、办法、操作流程进行了梳理,确保档案管理与业务发展的有效结合。上半年,按照上级行的总体安排部署,并结合我行实际,我们制定了档案管理三年目标规划,确立了“一年一进步,三年一大步,力争xx年我行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达到一级标准”的工作目标。四是检查监督日常化。我们按期对全行的档案工作及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五是努力加强档案宣传工作。我们通过各行处,部室组织员工了解,学习,熟悉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提高了员工的档案法制意识,在全行上下形成良好的档案工作环境。

(二)强化档案标准化管理,努力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一是初步建立了综合档案管理体系。按照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我们对全辖业务档案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全行的法人客户信贷档案,个人客户信贷档案,文书、财务会计、科技、特殊载体档案等都基本上实现了集中管理; 二是规范操作流程,强化管理制度。我们在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借阅使用、鉴定销毁方面,都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收集充分、档案交接手续齐全、档案整理规范、档案内容完整、档案管理期限划分准确,做到交接有手续、借阅有审批、归还有记录、鉴定销毁有依据。三是重视全卷宗的建设。我们正在逐步建立内容充实,规范的全宗卷。四是做好档案统计工作,确保档案统计报表上报的及时和准确完整。

(三)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档案安全工作

我们自始自终把档案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一是重视对档案实体的安全管理检查。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档案实体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档案实体是否存在水浸、霉变、粘连、字迹退色看不清、虫蛀、鼠咬等现象,并做好检查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保证了档案实体的安全。二是重视档案库房设施的硬件建设。今年根据档案工作需要,增配了一台微机,并准备按档案管理标准建设档案库房以及带监控录像设备的借阅室,但由于地震原因,这些工作未能按计划进行。三是重视日常安全检查。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库房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了所配备设施的正常运行;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库房环境,定期测记温湿度变化,定期投放防虫药物,定期检查照明情况,定期检查防火防盗,确保了库房温湿度适宜,库房清洁卫生,档案无虫霉滋生现象。

(四)加强对档案管理系统的运用,努力提高我行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是重视档案系统录入工作。按照上级行的工作安排部署,我们按时完成了对文书档案的录入工作,法人信贷档案、个人信贷档案的录入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二是重视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按照总行的统一部署,我们积极做好各种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工作。三是重视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除了档案工作人员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档案系统的各项功能,能充分利用系统完成监测分析、督促归档、保管利用等各项工作外。还按规定及时向全行开放了各系统的客户端,准确、合规地建立用户,设置权限,以满足远程网上调阅的需要。

一、力推战略合作,支持经济发展有思路

在分局的参谋和争取下,邓智毅局长于4月份带领21家省级金融机构到襄阳召开湖北银行业支持“四个襄阳”建设工作会,省局与襄阳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在省局支持下,XX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加快,20XX年引进了汉口、兴业2家银行,浦发、平安、广发等银行提出了设点计划。各行面向襄阳制定了业务创新试点、信贷审批绿色通道、贷款额度优先配置等倾斜政策,有效支持了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对襄阳分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专报给予了批示肯定。

二、实施惠农工程,农村金融服务有特色

按照银监会“三大工程”和省局“三覆盖一提高”的部署,在全市银行业实施“六个全覆盖”工程,得到了省局邓智毅局长的批示肯定。一是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已实现5个,占全覆盖目标的71%。二是已设立4家村镇银行,占全覆盖目标的67%。三是布放转账电话4823部,电话银行在全市已布设电信线路的1928个行政村全部覆盖。四是襄阳金融网延伸到县全覆盖,实现了金融网县县通。五是中小企业俱乐部会员面向县域全覆盖,今年俱乐部会员已增至2000家。六是县域信贷主体评信全覆盖,目前覆盖面已达86.5%。11月末,全辖县域贷款余额43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1%;县域存贷比达到45.7%,比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

三、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小微企业有亮点

20XX年,制定并报请政府转发《襄阳市银行业进一步推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工作意见》,精心组织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百千万”等活动,引导银行业创新推出了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等20项新产品,满足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坚持网部共建建设襄阳金融网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俱乐部的典型经验被省局表彰会推介,荣获全省最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俱乐部称号。11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净增93亿元,增幅41.96%,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幅21.27个百分点,完成了“两个不低于”目标。

四、狠抓制度落实,案件风险防控有措施

坚持将防险控案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实际制定了20XX年案防工作意见,召开了全市案防专项工作会,组织各行一把手签订了案防承诺书,采取了“八个一”的案防工作措施,即:层层召开一次案防工作动员会、层层签定一份案防责任承诺书、组织一次案防专题教育培训、每月开展一次案防突查、每季开展一次案防排查、每行推出一项特色品牌、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年底组织一次案防工作考评,继续保持了案件防控高压态势。

五、加强监管督导,做实贷款五级分类有动作

坚持将做实贷款五级分类作为20XX年重点监管工作,及时印发工作意见、召开推进会,组织对8家银行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现场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五大类问题,促使辖内银行业贷款风险分类意识明显增强,分类工作质量明显提升,形成的《做实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调研报告被银监会刊用。

六、夯实监管基础,数据质量管理有起色

坚持以数据质量竞赛为载体,两次召开“提升数据质量”动员会、现场会,两次下发通报文件,不定期编发数据质量竞赛简报,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剖析问题,加强统计数据报送质量监管。并对2家村镇银行开展了统计现场检查,督促银行机构夯实基础,提高了统计数据的报送质量。

七、创新工作模式,治理不规范经营有作为

坚持以开展“诚信与责任文化建设年”活动为主线,将专项治理与提升银行服务水平、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等6项工作整体联动,通过采取广泛动员、自查整改、现场检查、明查暗访等措施督导银行认真落实银监会“七不准”规定,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和效益第一增益社会的价值文化。今年以来,全市银行业收费项目得到全面清理,实现了公开透明,共清退不合理收费8291笔、765.29万元,8个网点被评为全国和全省优质文明规范服务示范网点。

八、严守风险底线,清理规范平台贷款有进展

加强沟通协调、多方联动、风险排查和重点推进,促使全辖平台贷款户数得到有效控制,存量平台贷款得到有效整改,新增贷款政策得到有效落实。11月末,辖内平台贷款14户,比2010年减少4户;平台贷款余额74.4亿元,已办理有效抵押担保73.22亿元,占比91.17%。二级公路贷款达到了债务分解、按季付息、每年至少一次还本的监管要求。

九、坚持联建共促,监管文化建设有深度

围绕“责任心、专业性、成就感”为核心理念的监管文化建设与实践,举办“监管文化与廉政文化联建共促研讨会”,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审慎、务实高效、和谐包容、勇于担当、忠直清廉”的监管文化理念和“清廉、公正、诚信、守法、合规”的廉政文化理念。廉政文化建设试点工作得到省局秦汉锋纪委书记批示肯定。

十、深化创先争优,加强党的建设有成果

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推动,结合实际制订《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工作意见》,采取强化党务、规范政务、优化服务、拓展业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的新举措,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使创争活动不断引向深入。20XX年,全辖获得省级以上荣誉9项,创先争优工作得到省局肯定,并在全省表彰大会上介绍经验。

9. 消费者权益保护对银行电话接通率的要求

消费者权益保护对银行电话接通率的要求为60%
中国网财经3月15日讯(记者赵雅芝) 今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2018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发布暨文明规范服务工作总结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2018年以来,银行业不断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意识,强化依法合规经营,持续改进和提升服务质效,加大金融消费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在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工作中取得新进展。
整体来看,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实现新跨越,提升服务质效完成新突破。截至2018年底,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140.6万亿元,增速达到12.6%,债券投资达到45.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银行业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取得显著成效。
2018年,银行网点改造数量近1万个;离柜率达88.67%;客服中心人工电话接通率达到92.24%,连续五年高于90%。
此外,2018年银行业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新成效,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拓了新局面。截至2018年底,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乡镇机构覆盖率达96%;全国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7%;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3.49万亿元,同比增速8.9%;涉农贷款余额达32.68万亿元,同比增长5.58%;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达2488.9亿元,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为4429.13亿元。
与会的监管部官员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注重金融科技创新,让优质的银行服务触手可及。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与保险、担保、税务等机构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高质效满足消费者多方位金融需求。
未来,还应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为金融消费者保驾护航。银行业要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发挥行业整体教育宣传功能,定期组织开展金融知识宣教活动,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共融。注重发挥好社会组织重要作用,推动行业服务稳步提升。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吕世明在讲话中首先代表8500多万残疾人对银行业在无障碍服务领域的持续努力表示真诚感谢,尤其是,《银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正式发布,引导银行业无障碍服务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他表示,多年来,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大力推动、引领下,银行业20多万个营业网点响应人文关爱的号召,不断完善无障碍设施,创新无障碍产品,提升无障碍服务水平,给残疾人融入社会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充分展示了银行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真情服务,给予残疾人人文关爱的实际举措。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祝礼认为,中国银行业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客为尊”的核心价值观,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升级服务渠道、化解消费纠纷、促进安全消费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他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进一步牢固树立“消费者优先”的意识,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力度,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让广大金融消费者增加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阅读全文

与村村通金融服务覆盖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拆分理财合法吗 浏览:519
证券理财吧 浏览:477
外汇英文缩写 浏览:76
长城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82
福蓉申购上市交易时间 浏览:636
光伏电站银行贷款 浏览:232
资金站用金 浏览:928
1909玉米期货交割成本 浏览:289
求推荐小额贷款平台 浏览:456
纾困基金光大信托 浏览:718
台币7000是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355
太安堂融资 浏览:335
亿利节能股票 浏览:95
兴邦融资租赁 浏览:847
2300欧元等多少人民币 浏览:730
贷款公司十周年 浏览:736
通过港股通交易的成本又那些 浏览:486
信托质押回购 浏览:443
近期金融理财怎么做 浏览:77
b轮融资影响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