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明显改善

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明显改善

发布时间:2023-01-28 16:54:42

① 银行合规演讲稿

合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就是我分享银行合规演讲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篇一:银行合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在这金风送爽,月满西楼的良宵,有幸与大家汇聚在这里探讨我们的企业文化,感到十分荣幸。在此向精心组织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及同仁,表示真挚的感谢!

马上就是国庆节了,借此机会也预祝在座的各位同仁节日愉快!

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合规文化常驻心头!

首先,请允许我提一个问题,大家在过马路遇到红灯时,是行?还是停?不容置否,当然是停!为什么要停?一是因为交通法有规定:经过交通红灯时,行人车辆必须停;二是因为有风险,若强行通过红灯,既会违犯交通法规,也会带来交通事故。所以,我们必须遵守规章,避免风险。

我们企业提倡合规文化,也就是要求我们遵守规章,避免风险。个人浅见:合规就是合乎规范,包括大大小小的规章制度和规则秩序。过马路时“遵守”红灯停,绿灯行“就是合规,在会计工作中按章操作,尽职尽责就是合规。而会计工作是银行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在银行的经营,核算及管理等方面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鲁迅先生曾说过:当打开窗子时,有清新的空气涌进屋来,同时进来的还有苍蝇、灰尘及臭气”。这就要求我们在会计工作中要注重防范风险,树立合规理念。多年来,会同支行致力于合规文化的建设,建立了‘’合规得益,违规失益“的内控奖惩机制,发扬了我行的团队精神,形成了全员参与风险控制的氛围。违规与差错明显下降,于2009年荣获了”三铁“美誉,为股改的全面胜利,为农行的成功上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合规文化就是要求大家要有奉献精神。就拿我行来说,会计部经理石革命同志舍小家为大家,带领本部班子成员加班加点,对每一笔业务,每一张传票,都过细审查,要素是否齐全,操作是否合规。定期不定期进帐务核对,确保账账相符,帐款相符,帐实相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根本上堵塞漏洞、防范案件、降低风险;内勤主任侯美玲同志更是高标准、严要求,苦练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尽职尽责,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特别是在迎接检查前近一个月时间里,从来没有下午6点以前下班回家的日子;联行柜的杨金梅同志因为等候赶换票据不合规,要素不全的客户,无数次下班摸黑到家。

合规文化就是要求全员参与。我个人理解合规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大众性。我们日常强调的人人合规,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一个从业人员的头脑中,并渗入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只有全员合规,才能保证规章管理制度在执行阶段即能够得到遵守,才能保证合规管理的效率与效果。合规文化对我们银行事业而言,简单地说就是要使我们所有经营活动符合相应的金融法律法规、符合人民银行的监管规定、规则。

合规文化就是要防范风险。如今,社会经济飞速迅猛发展,而风险无时不在,对于我们金融行业,特别是前台服务窗口,更是处处有风险,最需慎重,时刻需要一双火眼金睛。2008年9月8日,我会同城中支行开户单位”会同润际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当时的帐户余额560多万元,该公司经办人员说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变更印鉴,会计主管审核时发现原印鉴没有盖齐,认为不符合会计基础管理中的帐户变更要求,不同意办理。该公司经办人员先后多次到柜台争吵,会计主管利用休息时间上门了解情况,得知原来是该公司内部股东发生经济纠纷,想通过变更印鉴转移帐户资金。正是因为主管会计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和火眼金睛,才成功地阻截了该帐户资金的流失,确保了客户资金不受损失!朋友们,同志们,560万啊!可见,防范风险是多么重要!合规文化是何等必要!

合规文化就是要求优质服务。比如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开户资料不全的客户要求开户,支取现金的客户想违规提现,票据要素不全的客户要办理结算等,这时我们的工作人员,要服务更要原则,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更不能碍于亲朋好友的情面而背离规章制度而不顾,轻易违规犯规,给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损失,也给自已带来灾难!当客户的要求不符合规章制度的时候,在牢记‘客户至上,以客户为中心’的规范化服务的同时,应提高与客户沟通能力,耐心细致向客户解释不能办理的原因,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依然优质服务;其实,合规文化建设更是优质服务,优质服务,也在细微之处,只要持之以恒,合规文化就成为一种习惯,就能形成一种氛围。

目前,我行刚刚上市,已是发展的关键时刻,努力推进合规文化建设,是提高我行经济效益的需要。推进合规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大家要有奉献精神,就是要求大家人人参与,就是要求大家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就是要求大家优质服务;从而来提高我行的凝聚力、向心力,降低金融风险,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古人云: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也就是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风险无时不在的金融行业中,努力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对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法违纪和防范案件发生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只有让我们的自觉地融入到农行的合规文化建设之中,增强合规意识,依法合规操作,防范操作风险,我行的金融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合规文化不光是几句口号,合规文化是一项长期而坚巨的任务,千言万语还得看行动,为了我行事业的辉煌明天,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携手并进,打造合规文化,打造合规农行,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让合规文化常驻心头!最后,七律一首与大家共勉:

金风送爽遍神州,百舸扬帆竟上游 。

前路休言愁万缕,今朝务实利千秋。

由来机遇共风险,自古平湖泛远舟。

寄语同仁常警醒,合规文化驻心头!

谢谢大家!

篇二:银行合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叫王莉,来自**村镇银行,我演讲的题目是”建设合规文化,推进村镇银行稳健经营“。

对于竞争日益激烈且高风险的金融业而言,银行合规文化建设具有更深沉的内涵和外延,那就是在银行中树立合规的理念、倡导合规的风气、营造合规的氛围。”安全性“是银行经营的首要原则。要确保安全,就必须做到合规守法。从巴林银行的轰然倒塌到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次贷风波,从几千元的资金挪用案到9000多万元的邯郸惊天大案,无不向我们昭示着合规文化的极端重要性。

合规创造经济效益、合规创造社会价值。合规是银行稳健经营的第一要旨,更是员工与银行共同成长的不二法则!

我行在成立初期过于注重业务发展,忽视了风险防范和合规建设,因而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引起了我们的深刻反思,究其根源,其实是合规建设没有做好。我行新领导班子认识到合规的重要性后,立即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加强内控管理,以合规文化为先导,以稳健经营为基点,一边纠正发展方向,一边打造全新的村镇银行。经过多方努力,村镇银行的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呈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几年来的发展事实告诉我们:合规经营是兴行之本,从严治行是生存之道,转变观念是行动之源,建设合规文化是发展之基。

那么,如何做好合规文化建设呢?

首先从思想上树立合规意识。

要让全体员工意识到合规建设是经营管理的本质要求,不是监管者要我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要自觉地做。让合规的观念渗透到全行员工的血液中,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业务操作环节中。

其次从行动上强化合规经营。

进一步建立健全合规管理机制。由行长牵头,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实行业务部门自我合规控制,风险部门事中与事后检查防范两道防线相结合的机制,对授权授信、重要空白凭证管理、查询对账、档案管理、重要岗位人员轮岗和休假、监控录像等重点环节进行每月检查、定期汇报、逐月分析,随时排除隐患和漏洞,防患于未然。

最后是加大辅导和督查,加大问责,加大处罚力度,使合规者得益,违规者受损,使合规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朋友们,合规文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让合规成为习惯、让合规创造价值,用实际行动,为银行的合规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篇三:银行合规演讲稿

所谓合规,它是银行内部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制度,要求确保银行的经营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实施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相一致。

合规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人人都会讲。执行起来效果却并不理想。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泸州市办事处本着加大合规文化教育广度和深度的目的。让全市员工都参与到了此次锐智”合规文化“情景训练营中来。训练营的老师非常专业,教学目的十分明确。教学采用讲授、情景模拟、分析总结、互动分享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与互动的交替中,把合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违规操作的根源以及怎样做好”合规人“,一一呈现在每个学员的面前。

我怀着提升自己,规范自己合规行为的心态来参加本次训练。老师首先让我们做了一组习题,由此抛出了”合规“的概念;和我们一起分析违规的根源,指出了超越”本我“的方法。从”致命快递“到”荆棘取水“等情景项目中一次次的感受到违规操作容易,合规操作的难度。经情景训练让我认知了只有合规操作,才能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们知道,”本我“是违规操作的根源,经验和坏习惯是合规操作的最大包袱,而同业的激烈竞争却是违规操作的最大诱因。要想合规操作,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必须立志改变现状,从思想上、行动上来一次彻底的革命:主动改变自己,将合规文化融入自己的血液,深入到骨髓里,做合规操作的主人。

”合规文化“情景训练生动有趣,寓意深刻。老师抛砖引玉的讲解和分析点亮了我思绪的火花,让我的思维无拘无束的自由飞翔……

锐智”合规文化“情景训练让我明白了合规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合规文化建设是我们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川农村信用社风雨历程60年,从小到大,从弱变强。是几代信合人艰苦努力工作的成果。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外要符合监管日趋严格的要求、提高同业竞争力,内要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打造信合核心竞争力。推动合规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信用社可持续健康发展。发展要靠科学,而这个”科学“就是合规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合规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合规制度下的发展才能更长远。与此同时,”持续发展“又会有效促进”合规经营“。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依托形成科学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合规文化建设是信用社在同业竞争中屹立不倒的根本

对于合规,有人说过”顺风顺水时容易忘记合规,竞争激烈时容易被迫违规“。如果不小心被迫违了规,那么,我们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竞争越是激烈,我们越要合规操作,这才是信合发展的根本。正如老师讲的,农村信用社不能再做”井底之蛙“,放眼望去是外资银行、国内各大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你争我夺的激烈竞争。如果再不从温暖的襁褓中挣脱出来,积极地参与合规,规范自己的行业行为,我们将会被时代所抛弃。我们应该知道,自从我国加入了WTO,外资银行便迅速”登陆“,他们参股国内银行,推广汽车消费信贷、进军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外资金融机构带着大量的资金和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在中国抢占原本属于我们国内的高端客户和广阔的金融市场。与此同时,国内各大银行也在纷纷调整策略:规范行业行为,调整公司治理机制,处置不良资产,加大与外资银行合作、纷纷上市……调动一切资源提升竞争力。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农村信用社绝不能坐以待毙。还在为短时间内飞跃式的发展而沾沾自喜吗?仅仅硬性条件上的”拿来主义“和”跨越式的发展“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软条件的导航——那就是合规文化。当前的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弱,风险管理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就是要对违规经营进行预防,对风险进行监控、评估和预警,就是要避免因未能遵循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而遭受到的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或声誉的损失。

三、合规文化建设是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提升全社形象的基础

合规文化建设必然形成”合法经营“ 、”合规经营“的良好经营理念。当这种理念与个人的价值观、利益观相一致时,团队与个人就会融为一体,实现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在这种人人合规的工作氛围中,势必营造出更加专业的银行从业队伍。这个更加专业的队伍会用更高层次的标准来提高、完善自己,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快捷、方便、安全的优质金融服务,全面提升信用社在社会及客户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四、合规文化建设是打造员工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需要建立一批优秀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新的人才要引进,老的员工素质要提高。而”合规“是金融人才专业的象征。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就要锤炼自身的合规意识和合规行为。当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具备合规管理的行为操作者,有这种强大的动力和氛围必将营造出一支坚不可摧的”合规队伍“。这就是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是每一位信合员工的核心竞争力!

合规文化建设是信合发展的需要,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合规人“?

有人说”人人都希望改变,但都拒绝被改变“。这透视出人自身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如何超越邪恶的违规根源”本我“,成就”超我“,做好一名合规操作者,要的就是主动改变。将这种改变转换为行为,形成良好的合规操作习惯。当良好的习惯形成,不良的坏习惯就得以根除。简言之,合规文化就是将合规制度形成一种个人职业习惯,将这种合规习惯酿成一种浓浓的合规氛围。这种氛围就是合规文化,这种习惯就是合规文化。

”合规操作,人人有责“。在自上而下的合规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合规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执行者、建议者和监督者。

作为合规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要积极投身进去,亲身感受,把自己融入到浓浓的合规氛围中。现在的合规情景训练正是我们参与合规文化建设的一个阶段,我们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给自己的观念来个彻头彻尾的洗礼。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合规观念制度落实在行动中。

作为合规文化建设的执行者,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主动学习各种金融法规、行业制度章程,学习联社的规章制度和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在平时的工作中,从细微处着手,时时合规,事事合规。

作为合规文化建设的建议者,要善于总结和发现。对于不同的岗位和操作流程中的漏洞、不足。我们要找到风险防范措施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信用社的制度、流程更加完善合理。

作为合规文化建设的监督者,要随时保持警惕,提醒自己和他人:合规重于一切。监督并纠正违规行为,要勇于同违规违纪行为作斗争。

合规文化建设工程浩大,贯穿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必须全员参与,全面树立合规经营理念,强化合规基础工作,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氛围。让信用社的管理更严格,经营更精细,服务更专业,操作更规范。为农村信用社的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② 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下的对策

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银行业作为与宏观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正在经历金融动荡和实体经济下滑的双重考验,银行业的“冬日”已经来临。金融危机下,银行如何过冬已引起广泛的思考和争论。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目前为止,银行业遭受到的直接损失非常有限。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兴业、中信等7家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来看,占其投资比例不高,银行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拨备缺口,并没有对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61.1万亿元,资产总额快速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6905.15亿元,同比增长39.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由此可鉴,我国银行业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银行业实力被认为是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我国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从资金投入和救市措施来看,各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危机没有在金融层面得到控制,还在向实体经济层面传导。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总体来看,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在银行收入增速的下滑上。这主要由如下几个原因所致:

一是信贷对象减少。当前,我国经济仍将面临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国内房地产等重要领域依然面临回调压力,将连带影响诸多行业。不少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盈利能力减弱,银行信贷资质大大降低。中国人民银行第四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17.9%的企业家预计下季国内订单继续下降,19.0%的企业家预计下季出口订单将下降,分别比上季增加10.2个和10.7个百分点;企业盈利预期指数为-2.0%,比上季下降14.5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略有下降,未来3个月中准备购房的居民人数占比比上季低0.6个百分点,是1999年有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外需和国内房地产等重要行业需求下滑的情况下,企业的存货调整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工业生产、能源消耗以及进口贸易的下行。银行此时扩大信贷投放,需要承受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

二是利差收窄。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去年9月以来,央行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使银行的利差大为缩小。其中下调贷款基准利率而保持存款基准利率不变的非对称降息,直接性的缩小了银行存贷净利差。为了支持房地产业发展、鼓励个人购房,银行又在降低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对个人购房贷款实行七折优惠。另外,还需要从隐性来看,那就是银行存款的期限结构。2005年以来出现最多的现象是存款活期化,而2008年以来则出现的是存款定期化现象,我们知道活期存款利率水平非常低,而定期存款则要高得多。如果活期存款大量转化为定期存款,则会显著增加银行成本,存贷净利差就会缩小。由于利差收入是银行的主要经营收入,利差缩小无疑会使银行的盈利空间压缩,经营压力加大。

三是中间业务受到影响。2005年之后,受证券市场火爆行情等因素影响,银行业中间业务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迅速提高。但是,自2008年以来,证券市场行情急转直下,代销基金等中间业务收入将大大减少。另外,由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及消费不振,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潜在风险正在加大,对银行的稳健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二、银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应对金融危机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银行业担负着向实体经济输送“新鲜血液”的重任,其经营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经济的运行。如果金融业出了问题,银行失去了“供血”能力,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因此,增强银行业盈利能力、化解金融风险,从国家层面上,需要政府创造宽松环境,给予银行业更多的呵护,支持银行业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比如,在放宽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对银行业中小企业贷款给予适度的风险补偿的同时,还可以适当降低税负,减轻银行业的经营负担。据专家测算,银行营业税每降低1%,盈利即可提升3%左右。银行负担减轻了,银行经营就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就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险,为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在金融危机面前,一定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通过多方面努力度过“严冬”。

1.要紧跟国家政策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2008年11月,中央公布了两年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紧接着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又陆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配套方案。4万亿投资中,来自中央的投资安排可达1.8万亿元,所剩资金缺口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按照以往的市场规律,银行业为此缺口贡献的新增贷款至少要占到2万亿左右。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在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也给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商业银行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研究、合理规划,吃好“政策饭”。

首先,直接介入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一般都是优良项目,尤其是在当前经济景气下滑的情况,政府投资项目更是风险较低而收益比较有保证的优质贷款项目,是各大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焦点。其中,铁路、公路、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政府投资的重点。这类基建工程,一方面是中央已明确配套资金会到位,信贷投放安全系数较高,即使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有国家“兜底”;另一方面,基建工程的利差也颇为可观。因而,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压力前所未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甚至保险资金都对基建投资项目虎视眈眈。在这个庞大的诱人的蛋糕面前,各家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管理能力和风险偏好,积极介入政府投资项目,实现贷款规模的较快发展。

其次,积极介入政策支持领域。当前,由于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三农”问题等比较突出,出于银行自身稳健型经营的考虑,在这些领域的信贷必须谨慎。但是,在另一方面必须看到,中央明确提出改善民生,支持新农村建设,并安排了相应的政府投资资金。随着这些领域政府投资的到位,加之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的到位,会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对金融需求将会大幅增加,将为银行带来部分商机。在一系列明确的支持政策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谨慎的、有选择的介入这些领域,通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来实现自身业务的增长。

第三,大力拓展政策扶植行业业务。这次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不仅着眼于“保八”的年度目标,而且着眼于长远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生态环境建设、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行业,已作为政策重点扶植的对象,各项优惠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将陆续出台。就长远来看,这些行业虽然当前在我过属于薄弱行业,但是在政策扶持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预期下,这些行业有着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有着巨大的市场影响力。银行介入这些朝阳行业不但可以实现贷款规模的扩张,而且会培育更多的潜力客户,为银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充分发展自身特色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下,企业投资意愿萎缩,银行的业务资源更加稀缺,对优质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银行的经营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竞争中夺取先机,平稳渡过困难时期,因此吃“特色饭”是银行“过冬”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选择。

首先,要坚持特色定位。每个银行的发展历史、成长环境各不相同,由此形成的业务基础和客户群体各不相同。银行应结合自身的特点,明确界定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和目标市场,形成自己的特色定位,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其次,要提供特色产品和服务。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对吸引客户,抢占资源极为重要,只有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中赢得并留住客户。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客户对购买银行产品更加谨慎、对风险和收益的要求也更高,商业银行只有结合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开发一些符合金融危机下客户需求的特色产品,才能弥补中间业务和客户金融需求不足的消极影响,实现业务的平稳增长。

第三,要塑造特色品牌。银行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信誉的竞争、品牌的竞争,特色品牌一旦形成并被市场接受就会变成银行持久竞争优势,所以在危机的条件下,银行更应该重视自身特色品牌的塑造,通过特色品牌的塑造来赢得客户和市场的信赖。

最后,要拓展特色业务。在实体经济增速下滑的形势下,银行业务蕴含的风险也在加大,银行不应该盲目的扩张业务,而是要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拓展符合自己市场定位、风险偏好的特色业务,经营自己所熟悉行业和领域的业务,这样才能够在危机中既保持业绩的平稳增长,又可以有效防范经济形势恶化所带来的风险。

3.要严抓风险管理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银行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国际、国内经济动荡的形势下,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金融危机是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一次检验和洗礼,银行能否成功度过危机,实现平稳发展,关键要吃好“风险饭”。

第一,要有效识别风险。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华尔街的顶级投行纷纷倒下,历史悠久的商业银行也在危机中岌岌可危。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风险识别出了问题,忽视了金融衍生产品所带来的巨大风险。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使我国银行业深刻认识到有效识别风险的重要性。随着金融创新的推进,市场变得愈加复杂,风险无处不在,只有有效地识别风险,才能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

第二,要持续监测风险。从最初的次级债券到后来的金融衍生品风险集中爆发,可以看出风险是有一定的迷惑性和潜伏期的,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持续监测资产的风险,及早发现及早处置。经济下滑经常伴随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因此银行应持续监测贷款风险,加强贷后管理,未雨绸缪。

第三,要科学经营风险。收益必然伴随着风险,银行不能因为有风险而不经营业务,而是要科学经营风险。当前形势下,银行更应该强化风险意识、完善风险制度、优化风险流程,通过金融危机的外部压力提高经营风险的能力,在危机中积蓄未来发展的力量。

尽管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银行只要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努力塑造特色品牌、持续关注经营风险,一定能够战胜寒冬,迎来下一个发展春天。

③ 银行股息分红每年约为净利润的30%,还有剩下的70%去了哪

关注新闻的小伙伴不出意外前段时间会关注到一条消息,池子和公司吵架,中信银行涉及违规操作,最终躺枪,事后中信银行诚恳道歉,并下令彻改。中信银行的迅速回应并未平息掉舆论,外界开始对中信银行的可信度产生质疑,引发了一阵销卡潮。其实我个人已经对于信息泄露这种事免疫了,不仅是银行,证券和保险甚至中国移动等具有公民信息的机构都没有什么清白可言。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需要研究一下,银行出现公关危机,对银行股价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我们这些投资者而言,"弃暗投明"的好还是"趁势低吸"的好?

这件事情发生在5月6日,截至中信银行发稿,股价下跌0.78%,报收5.14元/股,持续发酵至5月15日,股价下跌1.3%,报收5.08元/股。似乎市场对于这件事情的反映并不大,但是二季度的财务报告还没有出来,我们还无法真正的去估计中信银行实际的损失,所以本文先对中信银行之前的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进行分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占个坑,后续第二季度报告出来,我们再去实际分析,这件事情的后续影响。

一、经营效益稳步提升,资产保持合理增长

资本充足率与监管标准的差额影响分红的可持续性。非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0.5%、8.5%、7.5%。

中信银行对比同类型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各指标都逐渐接近监管底线。对于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方法,最常用的必然是大幅度降低分红率,要么进行股权再融资投资者思量一下,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的分红率是不是比起其他银行来说更低,而且多次发行各种可转债,甚至经常定向增发?(ty008)




④ 金融行业现在好做吗就目前的权情报情况来说,行吗

这个可以参考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艾媒报告丨2019年3月科技金融行业洞察月度报告》,里面提到:

2019年3月,有6条政策信息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有10411只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环比增幅18.79%。银行方面,多家银行集中公布2018年业绩公告或业绩快报,工农中建四大行核心资本稳居中国银行业之首。电子商务方面,京东和拼多多发布2018年财报;小红书陷造假风波,称将推短视频新产品;唯品会布局线下门店,并关停章鱼掌柜项目;各大银行拓展电商业务。

2019年3月中国科技金融行业包括政府、银监会、银行业协会等多个监管主体在内的动向,共有6条政策信息与科技金融相关,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环比增长18.79%。具体而言,银行方面,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跌至4.3%;各大行公布的2018业绩报告显示其净利润都有所增长,其中,招商银行净利润增长率最高,达14.8%。电子商务方面,淘宝的月活跃用户数达36843.9万,远高于其它购物平台,拼多多和京东相继发布2018年财务报告。电子支付方面,跨境支付服务商Airwallex获得一亿美元投资,易思汇获信中利资本一亿人民币投资。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以上内容节选自《艾媒报告丨2019年3月科技金融行业洞察月度报告》

⑤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这次金融危机标志着全球化由高潮期转向低潮期,导致发达国家经济陷入持续深度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也大幅放缓。
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是一个"缓慢复苏的世界经 济" 。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使我国经济调整和转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如此之大, 从表层上说是由于外部需求急剧收缩 造成出口大幅下降,并造成国内工业生产快速回落和就业下降,但深层原因是主 要即有经济增长模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不仅表现在需求结构上,内需和外 需增长不平衡,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而且也表现在供给结构上,低附加值产业比重过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和创 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 这些结构性矛盾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更加突出地表现 出来,也必须通过新一轮调整和转型逐步加以解决。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过度 依赖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如果说危机前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全球 经济繁荣和市场扩张, 还可以使我们依靠扩大出口来平衡迅速扩张的生产能力的话,那么,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市场收缩,已经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下降;以往在经济规模和能源资源消耗总量相对不大的情况 下,依靠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可以支撑高速增长的话,那么随着经济 规模迅速扩大和供需平衡条件的变化,原有的低成本优势将持续减弱,能源资源 和生态环境的约束将不断加剧。绿色能源革命使我国科技发展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为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走"绿色复苏"之路,发达国家大力开发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技术,抢占绿色能源技术战略制高点,在率先推进信息技术革命和发展知识经济后,又掀起发 展绿色能源和低碳经济的热潮.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期,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本 条件相对落后,能源资源消耗和排放总量大,绿色科技革命使我国在信息技术扩 散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要面临绿色能源革命的严峻挑战,在传统产业节能减排 技术改造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将面临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压力。与此同时,国际社会要求我国承担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呼声增大。在实现反恐,防核扩散,控制流行性疫病和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援助等领域,也面临承担更多义务和责任的压力。
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 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 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 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 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 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
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 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二 是金融危机爆发后, 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但从长远来看, 这种人才竞争对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基础,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同。同时,我国经济仍是投资推动型经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网,城市基 础实施,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一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深,而出现 GDP 增速下降较多时,我国投资型经济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⑥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中国经济战略的挑战主要在那几个方面

不会又是形势与政策的论文吧?我搜了写资料,也是用来写论文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1.美元贬值,挤压中国商品出口的利润空间。
2.房价控制困难,暴涨之后,必暴跌,胁迫相关行业萧条。
3.农民工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住房、劳动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诱发社会矛盾。增加社会经济的不必要损耗。
4.赌博、嫖娼、盗窃、交通事故的刑事责任过轻,诱发犯罪率上升。破坏经济的健康发展。
5.电子、服装、出版等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弱化科研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后进融危机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的学术上的概念,而是媒体自己创造,用于乐观估计金融危机最危急时刻已经过去,世界金融现在处于恢复时期的时代。然而 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目前为止,银行业遭受到的直接损失非常有限。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兴业、中信等7家银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来看,占其投资比例不高,银行已经准备了足够的拨备缺口,并没有对中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截至去年11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61.1万亿元,资产总额快速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6905.15亿元,同比增长39.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由此可鉴,我国银行业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银行业实力被认为是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我国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从资金投入和救市措施来看,各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危机没有在金融层面得到控制,还在向实体经济层面传导。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总体来看这主要由如下几个原因所致:
一是信贷对象减少。
二是利差收窄。
三是中间业务受到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在金融危机面前,一定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通过多方面努力度过“严冬”。
以上。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一定冲击,但对中国更是一次百年难得的机遇。中国应以此为契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投资和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型发展战略。当前,财政政策的重点是增支减税,货币政策的重点是保持适度的流动性。要加大金融监管力度,与金融创新相匹配;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全球经济失衡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特定背景中形成的,各种因素的变化将推动这—格局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持续动态调整,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将因此而发生深刻变化,必须高度重视全球经济失衡对本国经济金融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就我国而言,国际收支双顺差矛盾持续,已经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突出问题,也是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重要挑战。在经济失衡调整过程中,金融市场扮演着作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战略机遇,需要通过加快发展从而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

对于全球经济失衡,有着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全球经济失衡,既包括国家或地区之间发展水下、增长速度的差异,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投资等同际收支的失衡。狭义的全球经济失衡,主要是指一国拥有巨额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少数国家。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存在已久,并不是现阶段所独有的现象,当前同际社会所密切关注的全球经济失衡显然不是指广义意义上的失衡,而是指最近儿年不断加剧的贸易尖衡。基于概念可比性及现实意义的考虑,本文将所讨论的全球经济失衡限定在狭义的概念上。

从这—概念理解,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表现是,美国贸易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亚洲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等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一方面,美国2006年贸易逆差达到7640亿美元,占GDP的比率由10年前的1.2%上升至5.8%。另一方面, 日本等亚洲国家、主要石油输出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存在较高贸易顺差,我国尤其受到关注,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达到1774.7亿美元,其中对美国的顺差达到1442.6亿美元。

全球经济失衡格局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体系演变、全球增长动力不平衡等一系列全球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将其简单地归咎于个别国家经济政策的失误或操纵,否则,容易陷入经济民族主义的泥淖。

全球经济失衡是一种不可能无限持续的状态,经济体系的自我纠正机制要求对这—状态作出调整,而国际社会对此的自觉努力更是会加快这一调整进程。但考虑到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有更复杂的产业和金融背景,可以预期它的调整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将对全球产业和金融格局产业布局产生明显的反馈作用。这样一种趋势必然会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机遇

全球经济失衡凋整的过程,也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的过程,而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必然会因此获得相应机遇,我国资本市场尤其如此。

⑦ 求一份对工商银行资产质量最新的详细分析

2005年 中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30万亿元人民币,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占55%

2005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稳步发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由169320.5亿元增至191532.2亿元,增长13.1%,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53.3%。各项负债由162146.2亿元增至 183695.2亿元,增长13.3%,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53.3%。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建设银行的总资产达45857.42亿元
中国银行是中国的第三大银行,2005年末总资产为47400亿元
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2005总资产达6.4万亿元人民币
截至2005年末,中国农业银行资产总额达47710.19亿元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业务覆盖传统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领域,并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客户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主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零售和金融机构等业务。零售业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基于银行卡之上的全套服务。而金融机构业务则是为全球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诸如国际汇兑、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务。目前在外汇存贷款、国际结算、外汇资金和贸易融资等领域仍居领先地位。根据2003年英国《银行家》按核心资本排名,中国银行列全球第十五位,居中国银行业首位,是中国资本最为雄厚的银行。

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在基本建设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房地产金融、工程造价咨询、项目融资、贸易融资、投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传统业务领域中拥有优势,同时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先后开办了代理性、担保性、咨询类和基金托管等中间业务,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开发银行卡和网上银行等新产品。产品种类已从以往存款、贷款和结算发展到目前银行卡类产品、电子银行类产品、代理业务类产品、资金类产品等十几大类,数百个品种。建设银行的产品与服务不断跨越传统业务和服务领域,借助科技与网络优势向更新的领域拓展。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拥有中国最大的客户群, 约1亿个人客户和810万法人账户。2003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4075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市场份额居国内第一;牡丹卡发卡量9595万张,消费额973亿元,2003年累计实现票据交易16771亿元;人民币结算市场份额达45%,在证券、期货市场上的清算份额保持在50%以上;中国工商银行还是国内最大的资产托管银行,托管基金共28只,托管总资产581亿元。
中国工商银行拥有中国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在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基础上,2003年工商银行成功投产了全功能银行(NOVA)系统,加上为个性化服务提供技术基础的数据仓库,共同构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为业务和管理的进步提供了强健的动力。
中国工商银行经营范围包括:办理人民币存款、贷款和消费信贷,居民储蓄,各类结算,发行和代理发行有价证券,代理其他银行委托的各种业务,办理外汇存款、贷款、汇款,进出口贸易和非贸易结算,外币及外币票据兑换,外汇担保和见证,境外外汇借款,外币票据贴现,发行和代理发行外币有价证券,代办即期和远期外汇买卖,征信调查和咨询服务,办理买方信贷,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的转贷,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定批准的业务

中国农业银行

目前中国农业银行网点遍布中国城乡,成为国内网点最多、业务辐射范围最广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已由最初的农村信贷、结算业务,发展成为品种齐全,本外币结合,能够办理国际、国内通行的各类金融业务。目前主要包括:(1)人民币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等。(2)外汇业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发行和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买卖和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代客外汇买卖;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
----------------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阶段式向前推进的。我曾在不同场合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历史阶段进行过分析。二十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1984—1994年的专业化改革阶段

1984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1984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中国工商银行,加上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和原行使财政职能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以及1979年恢复的中国农业银行,这四家银行成为国家专业银行,人民银行则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自此,中国形成了各司其职的二元银行体制。

(二)1994—2003年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阶段

1994年,国家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1995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明确国有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至此,四家专业银行从法律上定位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同年11月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随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中央财政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专门用于补充四家银行资本金;将13939亿元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取消贷款规模,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强化法人管理、绩效考核等。

这一阶段,许多先进理念和方法开始引入,经营绩效和风险内控机制逐步建立,外部行政干预明显弱化。但就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在梳理内外部关系、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处置不良资产等层面上进行,尚未触及到体制等深层次问题。

(三)2004年开始的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阶段

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希望籍此从根本上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此次改革总体上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财务重组,即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消化历史包袱,改善财务状况。财务重组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公司治理改革,即根据现代银行制度的要求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进行改造。公司治理改革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三是资本市场上市,即通过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进一步改善股权结构,真正接受市场的监督和检验。资本市场上市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化和升华。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积金贷款的房子加名字 浏览:401
外汇付款码 浏览:759
国际bot融资 浏览:900
股权激励融资业务 浏览:276
外汇交易现状 浏览:517
国通信托雷 浏览:592
平安信托财富怎么样 浏览:698
现金流量表融资 浏览:352
人工智能自动化交易 浏览:164
ec获融资 浏览:260
磁共振融资 浏览:862
日元1100折合人民币 浏览:866
安全的货币基金公司 浏览:687
600470资金流向 浏览:501
巨人理财跑路 浏览:32
原油下跌油气基金 浏览:535
中欧基金地址 浏览:520
货币基金赎回限额 浏览:158
平安期货在哪绑定银行卡 浏览:828
美元汇率人民币买入 浏览: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