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中韩科技金融合作服务区

中韩科技金融合作服务区

发布时间:2022-11-18 20:23:11

⑴ 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园区工作情况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和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高点定位园区建设发展,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入园企业质量水平,以优势产业、优质项目、优化机制拉升园区发展起点,增强园区综合竞争力。在目标定位上,以创建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园区为目标,提出把园区建成科技创新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区、国际合作融合区、生态保护模范区、北跨发展新城区,以六区联动吸引人才、技术、项目、资金、信息等要素集聚。在产业方向上,坚持高端产业专业化,瞄准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建设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胶体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连续三年承办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已有新材料领域企业60余家,成为全省独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专业园区。在发展理念上,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出“四个转变”,即推动园区由单一的生产性工业园区向功能齐备的城市新区转变,由单一布局工业项目向二产、三产项目协同推进转变,由单个企业单一供地向统一建设订单式厂房或工业综合体转变,由以土地、税收等为主的政策驱动向以建载体、优服务为主的功能驱动转变。在工作把握上,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突出“三个坚持”,即坚持在全市北跨发展大局下推进园区建设,把加快园区发展作为撬动城市北跨的重要支点,作为“向北求发展”的主要空间,自我加压、敢于担当,勇当北跨发展的排头兵。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优质服务作为园区发展的总抓手、突破口,以项目集聚带动投资落地、产业培育、园区振兴。坚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咬定目标不分神,攻坚奋进不畏难,务实落实不飘浮,盯紧靠上不松劲,狠抓落实不懈怠,以好作风保障园区快发展。
四位一体,探索特色发展道路
按照“转调创”的要求,园区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模式、新方法,激发区域活力,培育园区自身动力,多元助推园区做大做强做优。经过近年的发展,园区探索创新并成功实践“成果、团队、平台、服务”的发展模式。
1、明确产业定位。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成立之初,定名济南化工产业园区,2012年9月,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园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称号。2013年8月,省政府正式批复更名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园区成为全省唯一一家专业的新材料产业园区。历次名称的更换,正是园区不断转换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传统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等矛盾越来越突出,而公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已然是闻化工项目即色变。
为此,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积极调整发展思路,从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入手,调整产业规划,瞄准了国家鼓励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产业,逐步向国家十二五规划鼓励发展的新材料产业转移。近十年以来,世界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新材料产业作为其它产业发展的基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国家也将新材料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25%,到2015年达到2万亿元总规模的目标。园区重新定位产业方向,重点引进高科技、高投入、高附加值的环境友好型项目,培育和发展富有效率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新材料产业引领的工业发展规模化、土地使用集约化、资源利用效能化、产业配套系列化的特色专业化园区。
2、坚持产城融合。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培育做强产业与提升园区城市功能同步推进,推动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按照城市化标准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供电、供水、供暖、天然气、排污、消防等设施;2014年投资2.7亿元,按照城区道路标准完成园区“三纵一横”道路改造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创新举措,加快建设工业综合体,既建设标准厂房,又配套研发、孵化、生活等辅助功能,形成以产业为中心,集研发、生产、办公、经营、生活于一体的产业新城,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团队创业需求、员工生活需求,加速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其中鑫茂齐鲁科技城占地1100亩,开工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已签约、入驻企业300余家,同步对中小微企业实施孵化服务,提供资产增值、贷款、担保等扶持,全部建成后将容纳中小科技企业1000家,年产值100亿元。新材料科技园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2013年3月1日开工建设,2014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现已引进山东师范大学工程中心和产业化基地、美高制药、台湾尚诺新材料、荣泰胶体新材料、力冠科技等8家优质高新技术企业,即将入驻的有济南大学科技园、山东交通学院专家研发的建筑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山东大学专家研发的化工新材料项目,预计上述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3亿元。
园区转变发展观念、创新思路,初步探索出的发展模式从四个方面有效推动了园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一是产城融合度高,北跨战略实施是以产业化带动城市化方式产业加快发展,使产业和城市化发展有机结合,促进了产城融合;从目前情况看,园区初步实现了产城一体化。二是土地集约利用率高,大型平台项目及工业地产项目的建设吸纳了更多企业的入驻,促进了产业集约化发展,更加有效、合理、集约的利用了土地。三是企业投产盈利快,这种发展模式大大缩短了企业从建设到投产的周期,常规工业项目从签订合同到投产,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新的发展模式下,园区入驻企业最快的10天可办理完成工商、国地税注册,两个月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三个月即可投产,大大节约了企业投资的时间成本,对新材料类高新技术企业十分有利。四是企业退出机制完善,原先企业在破产倒闭后,往往闲置大量设备、土地,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现在园区或其它企业可收购厂房使用权,重新引进新的产业和项目,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形成了高效、动态的资源配置,完善了企业退出机制。
3、坚持政产学研联合。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企业、科研资源,推动创新和自主研发,增强园区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和园区“软实力”,积极探索并成功实践了“成果、平台、团队、服务”的特色发展道路。
一是引机构、汇成果。在天桥区委、区政府倾全区之力建设园区的大氛围下,积极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扶持,吸引研发机构集聚,建设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成立胶体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时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兵器工业集团北方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园区建设研发、中试和产业化基地,实现了产品研发、中试、投产“一站式、一条龙”,并为园区提供可转化科研成果近百项。
二是引资金、建平台。新材料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是“以时间换效益”的产业,传统的工业项目“买土地、建厂房、买设备”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需求。为此,园区采取了引进投资、自有资金开发等多种方式建设产业平台,“筑巢引凤、为风筑巢”相结合,建设了鑫茂齐鲁科技城、济南新材料产业科技园、山东建邦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多个产业平台,将项目建设投产时间从不少于24个月压缩为不超过6个月,使科研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能够及时转化、快速投产,为发展实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引人才、建团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核心是人才,目前园区已拥有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家973计划科学家、泰山学者、全市5150高层次人才在内的近50位教授和研究员,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科研技术保障;已与山东大学合作,成立了新材料领域人才信息网络,确保今后能够为企业和科研成果转化提供管理、营销、投融资等各类人才保障,进一步完善了园区人才和团队建设。
四是促发展、抓服务。第一,抓好企业建设阶段服务,在市北跨指挥部和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入园企业提供热情周到高效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促进企业快速建设、快速投产。第二,抓好投产企业服务,定期举办由园区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参加的项目对接推介会,形成企业、高校、资本之间的密切联系。园区有20项科研成果借助推介平台实现转化,其中由山东大学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太阳能正面导电银浆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技术转给建邦公司进行产业化,项目占地仅20亩,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利税2亿元;目前,还有氧化铝陶瓷微晶磨料等三个项目正在进行转化。
4、坚持开放合作。把对外开放作为“转调创”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对外开放高端平台,以开放增活力,以开放创优势,努力把新材料产业园区打造成外向型经济发展新高地。参与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园区已被列为中日韩产业合作济南先行示范区的实施单位,不断加大对韩招商力度,2014年4月16日7家韩国科技企业签订入驻协议。10月30日,济南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到园区考察,双方就在园区建设2000平方米的济南台商会馆达成合作意向,台商会馆主要用作济南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办公及展示协会和台湾企业的形象。在省台办的大力支持下,园区将打造全省首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吸引台湾青年来大陆投资创业,促进鲁台经济文化交流。
四、优化环境,高效服务园区发展
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机遇,创环境就是谋发展,优环境就是增实力的意识,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促进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创新方式方法,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打造服务品牌,以环境优化促进园区快建设、大发展。
一是用好改革红利。市政府出台的工业综合用地政策非常符合园区发展要求和实际。为用足用好这一政策,让改革红利助推园区发展,我们设置三条“红线”。设置政策适用红线,对适用工业综合用地政策的项目严格把关,一般性企业、没有优质产业支撑的项目坚决不给予工业综合用地政策。严格执行自持经营占比红线,工业综合体开发建设单位自持比例不得低于30%。设置企业入驻红线,把握“六个不准进”,即没有实体项目的企业不准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不准进,技术水平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不准进,投资强度不高的不准进,达不到节能环保要求的不准进,没有较高税收回报或较多就业岗位的不准进。
二是提速项目建设。区委、区政府倾全区之力支持园区建设,连续两年在园区现场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围绕推进园区项目建设,聚焦发力,突出抓了“三个一批”,即投产一批、开工一批、签约一批。2013年3月1日举行北跨发展项目集中开工仪式,16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2014年3月1日举行项目集中投产开工签约仪式,25个项目集中投产开工签约;实施“飞地招商”,出台街镇向园区引介项目税收分成政策,鼓励各街镇向园区引荐项目;这些举措,有力的促进了园区发展。
三是强化外部保障。本着企业内部的事由企业办,企业外部的事由园区办的原则,强化外部环境保障,形成支持促进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法检公在园区设立专门办事机构,派驻精兵强将,保障园区发展。项目落地,着重保障依法征地拆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安置补偿工作,确保无拆迁补偿遗留问题;项目建设,着重保障顺利施工,确保无干扰企业施工行为;生产经营,着重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做到了税外无费,让企业全心经营、安心发展。
五、园区未来规划
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将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外向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以“成果、平台、团队、服务”为发展模式;规划引领、产业先行、以业兴城,按“三轴、四心、八单元”布局。
三轴包括现代服务业发展轴、新材料产业发展轴、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轴。四心指的是四个综合配套中心,分布于园区60平方公里区域内,为入园企业和职工提供商业、商务、金融、教育、休闲及居住生活等配套服务。八单元指的是下一步园区将集聚发展八个战略新兴产业单元。战略新兴产业综合创新单元规划用地面积6.7平方公里,包括鑫茂齐鲁科技城、济南新材料交易中心、济南新材料产业科技园、传化泉胜物流智能公路港等八个产业平台。作为起步区,综合创新园集产业、功能、配套等设施于一体,是重点打造的产业精品区,为将来其他战略新兴产业单元的建设奠定基础。国际合作交流单元规划用地面积3.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开展多内容、多形式、多角度的国际交流合作,规划建设中韩产业园、中新产业园、中日产业园及中德产业园,提升园区知名度和国际化发展水平。除以上两个核心单元以外,园区还将在60平方公里内规划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单元、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单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单元、生物医药产业单元、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单元、新能源产业单元。 1、鑫茂齐鲁科技城项目。项目一期28万平方米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4栋主体已封顶,预计年底一期全部竣工;2013年10月20日,鑫茂·齐鲁科技城举行首批入园企业签约仪式,目前已引进企业近百家,力争年底前五家企业投入生产。项目二期占地700亩,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正在进行前期地勘及规划设计,2013年12月5日已通过市土地招拍挂领导小组会议,力争今年一月底前完成项目“五证”办理,确保今年三月份开工建设。
2、济南新材料交易中心项目。项目一期31栋楼主体已全部封顶,年底前,除公共交易大楼需装修以外,其余建筑将全部竣工,部分达到入驻条件,目前招商引资工作已全面展开。项目二期总占地270亩,总投资10亿元,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目前地上物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确保今年3月份开工建设。
3、济南新材料产业科技园项目。项目主体已全部封顶,其中项目一期2万平米工程已完工,山东师范大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美高生物医药中间体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项目二期7万平米厂房自去年6月份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全部竣工,目前,韩国大德科技园和新加坡科技局材料与工程研究院拟向园区转移部分高端产业和科研中心,另有5个在谈项目拟入驻,包括山大材料学院、山东交通学院等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以及香港、台湾企业投资的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均计划今年3月份投产。 1、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项目一期24个实验室及4个产业化车间已全部投入使用;项目二期1.08万平米的三层产业化车间用于承担五个项目的产业化,包括年产500吨微晶磨料及磨具中试生产示范项目、年产50吨氧化铝柔性纤维及针刺毯中试生产示范项目等,目前项目主体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三月份将正式投产。
2、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中心年产50吨LED封装胶项目已投入生产,产业化车间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近期园区正在与山东省科学院深入洽淡进行全面战略合作事宜,包括“3D打印综合服务中心”在内的一批具备产业化条件的项目将落户园区。 1、山东建邦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山东建邦集团与与山东大学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战略性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项目一期占地2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的年产150吨太阳能用银粉及银浆项目已经产业化,预计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5亿元,利税超过1.5亿。另外,基地项目二期的年产500吨氧化铝微晶陶瓷磨料(SG刚玉)及其磨具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将在今上半年开工建设。
2、华泰路七个优质工业项目。除上述项目外,园区华泰路两侧的山东美克新材料、天诺光电、玉晶玻璃等多个优质实体经济项目,将在今年初陆续竣工并投入生产。 1、湘商光电子科技园项目。由山东省湖南商会投资,规划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90亿元、工程投资30亿元,其中项目一期占地420亩(两宗地)、工程投资15亿元,今年三月份开工2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下半年开工22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引进300-500家高科技企业,构建光电子、高性能电容材料、航空航天电子元器件三个产业集群,建设成为集“产-销-研”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生产基地和科技孵化基地。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到100亿元,利税11亿元。项目已签约落户,完成工商注册,近日将进入土地出让程序。近期,山东省湖南商会12位副会长已预订项目一期近10万平方米高标准多层厂房,拟入驻12家企业,以生产和研发光电子芯片、器件等产品为主。
2、科佳聚氨酯保温材料项目。总用地160亩,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该项目由山东同仁投资公司参股或控股了复合材料行业内的六家产业关联关系密切的企业,项目建成后可在园区形成一个复合材料产业链。该项目现已签约,工商税务登记注册办理完毕,已经列入济南市重点项目,进入土地出让程序,确保今年3月份开工建设。
3、山东传化泉胜综合物流城项目。该项目由浙江传化集团负责投资建设,计划占地1600亩,总投资50亿元,按照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即“公路港”物流模式,建设信息交易中心、管理服务大楼、零担快运、司机之家、仓储城市配送等公路港功能中心,以及专业市场配套服务、生活居住配套、供应链信息化等商住经营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在编制项目总体策划方案及项目一期可研报告,计划今年7月份开工建设。 1、省政府正式批复园区更名。2013年8月29日,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更名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园区成为全省唯一一家专业的新材料产业园区,此次更名将进一步发挥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的作用,为加快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和成果转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园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加快“政、产、学、研、资”联盟建设。为了更好地转变经济方式、创新发展,2013年6月20日,园区承办了中国材料学会青委会常务理事会,这是园区连续两年承办该会议,包括多位国家863计划专家在内的全国新材料领域的精英们齐聚一堂,为园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把脉问诊,并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同时,园区依托山大国家胶体中心,去年6月份成立了胶体材料产业创新联盟,11月份胶体材料产业创新联盟二次会议召开,对加快产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振兴我区工业经济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成立全市首家“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为做好园区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服务工作,深入探索特色园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11月26日,园区成立了全市首家“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促进知识产权工作向企业进一步延伸,加快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促进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⑵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历史沿革

1988年8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火炬计划工作会议。以建设国家高新区为重要内容的火炬计划正式开始实施。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成都高新区)开始筹建。
1990年,成都高新区获准正式成立。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先期开发2.5平方公里。
1996年3月,从成都市武侯区成建制划入芳草、肖家河两个街道办事处和桂溪、石羊场两个乡,面积由2.5平方公里增加到47平方公里。
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成都高新区设立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四川省成都出口加工区分设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以“一区两园”模式管理、运行。
2001年1月,位于成都市郫县的“成都现代工业港”划入成都高新区,设立成都高新区西区科技园,面积7平方公里。成都高新区由此形成一南一西两个园区,即“一区两园”的布局格局。
2003年12月,设立成都高新区西区办事处(后改为合作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农村的体制,管理南部园区、西部园区19个村、169个村民小组。西部园区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大为35.5平方公里。
2010年5月,从成都市双流县成建制划入中和街道。
201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升格变更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
2012年5月,新加坡与四川省合作的新川创新科技园在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开工建设。
2012年12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筹备组。
2013年9月,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筹备组变更为成都高新区西园街道办事处。 1991年,成都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0年,成都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科技工业园区。
2001年,成都高新区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通过ISO14001中国认证和英国皇家UKAS国际认证的区域。
2006年,成都高新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单位。
2011年9月,成都高新区被国家版权局授予全国首批版权示范园区。
2012年4月,成都高新区被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批准为全国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
2013年2月,成都高新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2013年8月,成都高新区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2013年9月,成都高新区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国家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
2013年10月,成都高新区启动“三次创业”计划。
2015年6月,成都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5年9月,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5年10月,中韩两国共同宣布,在成都高新区设立中韩创新创业园,依托中国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韩国创造经济革新中心等两国创新创造机构推动建设。
2016年1月,成都高新区与中国科技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2016年3月,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成都国际生物产业城。

⑶ 三星是哪个国家生产的

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包括26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在近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300个法人及办事处,员工总数19.6万人,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
韩国三星电子成立于196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则是1992年中韩建交后。1992年8月,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在中国惠州投资建厂。此后的10年,三星电子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与合作,已经成为对中国投资最大的韩资企业之一。2003年三星电子在中国的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跃入中国一流企业的水平。2003年,三星品牌价值108.5亿美元,世界排名25位,被商务周刊评选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高科技品牌。
集团旗下3家企业进入美国《财富》杂志2003年世界500强行列,其中三星电子排名第59位,三星物产第115位,三星生命第236位。2003年三星集团营业额约965亿美元,品牌价值高达108.5亿美元,在世界百大品牌中排名第25位,连续两年成为成长最快的品牌。集团旗下的旗舰公司 -- 三星电子在2003年《商业周刊》IT百强中排名第三,日益成为行业领跑者,其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很多业内传统巨头。
三星有近20种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居全球企业之首,在国际市场上彰显出雄厚实力。以三星电子为例,该公司在美国工业设计协会年度工业设计奖 (Instri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简称IDEA)的评选中获得诸多奖项,连续数年成为获奖最多的公司。这些证明三星的设计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平。2003年三星在美国取得的专利高达1313项,在世界所有企业中排名第九。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二十六,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十二。

⑷ 浦发银行潘卫东:开放共享探索金融科技发展新模式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技术创新和迭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都认识到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将可能一夜之间改变当前行业格局,各行业都在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

在金融行业,新技术已经贯穿于整个金融产业链中,金融科技正在引领新金融变革。各金融机构纷纷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提升竞争实力,并先后成立科技公司,实施技术输出。而互联网巨头则逐步“去金融化”,转向科技赋能金融。

在此格局下,浦发银行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科技引领,打造一流数字生态银行”的战略目标。信息科技是核心驱动力,不仅要运用科技开展持续性创新,提升业务效能、解决业务问题,更要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业务模式突破,换道超车实现高质量发展。

拥抱生态,探寻创新发展新动力

为了构建科技核心动力,浦发银行在内部不断夯实科技队伍、推进科技与业务融合模式、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在外部合作方面,积极拥抱生态,走共享发展之路,建立“科技合作共同体”。

浦发银行发起成立的“科技合作共同体”是一个由银行、科技公司、科研单位等机构共同组成的“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平台。作为一个银行,发起成立科技合作共同体,有多方面的内外部驱动因素。

1。银行天然具有平台属性。银行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如同纽带连接B端、C端、G端,融入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银行一直担当信用中介角色,具有极强的公信力,天然就是一个平台。

2。银行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银行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高标准的职业操守,在合作过程中,讲求平等守信,崇尚合作共赢。银行肩负着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服务、推进普惠金融的责任和义务。

3。技术逻辑决定业务展现。数字生态银行是技术逻辑基础上的业务展现模式。技术是基石,技术决定了我们每个业务流程、业务模式。未来银行的业务形态将是颠覆性的,不是基于传统零售、对公、资金业务板块和架构,而是在新的技术架构上展现全新的业务模式。

4。科技是发展核心驱动力。技术与数据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力和生产要素,解决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离不开科技思维和科技手段。不论是客户智能服务、普惠金融拓展,还是内部风险控制、运营效能提升,都需要运用科技。科技是银行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9月20日,浦发银行在京发起成立“科技合作共同体”,并与首批十六家国内外知名科技公司签署科技合作共同体合作备忘录,创新金融科技业务新模式。这是浦发银行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科技引领,打造一流数字生态银行”战略的重要举措。

谋篇布局,推进合作共同体成立

在建设一流数字生态银行战略的驱动下,浦发银行对于科技合作共同体的模式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

一方面,通过建设联合创新实验室方式开展实践探索。2018年初,浦发银行先后与国内领先的科技公司合作,成立了多个联合创新实验室,包括专注金融领域开源技术应用的“浦发·华为开源技术创新实验室”,重点针对智能营销、智能风控和智能交互场景应用的“浦发·网络深度学习实验室”,探索智能语音及语义技术应用的“浦发·科大讯飞智能交互实验室”,以及探索5G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浦发·中国移动5G金融联合创新实验室”。通过联合实验室的研究推动,在客户服务、市场营销、风险管理、业务运营等领域,实现了以科技助力业务模式转变、业务效能提升。

另一方面,在科技合作共同体的发展模式及运作机制上开展研究。在理念层面,科技合作共同体的解决方案要基于“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发展理念,通过金融场景与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在意识层面,在科技合作共同体初步构想的基础上,浦发银行与各科技公司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沟通,促进各方对共同体价值与意义的理解,认同开放共享的趋势,同时也坚定了共同参与数字生态银行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在机制层面,各个合作伙伴的规模、领域、技术专长、文化背景各不相同,需要通过业务场景共享、技术创新研究、解决方案对接、风险投资等多种合作方式,并考虑不同企业的特性,找到共同利益切入点,凝聚力量,发挥最大价值。

经过前期充分筹划,9月20日浦发银行“科技合作共同体”正式成立,并与第一批16家合作伙伴签约。这不仅是浦发银行“打造一流数字生态银行”的重要举措,也是浦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创新机制,实现合作模式新突破

在科技合作共同体中,浦发银行和合作伙伴构建了新型的伙伴关系,新机制在合作目标、合作环境、合作方式上取得了三大突破。

1。在合作目标方面。共同体内伙伴之间的合作不再是局限于完成项目,不再仅仅锁定短期的交付目标,而是着眼于长远利益,共同成长为能够改变银行未来的金融科技企业。

2。在合作环境方面。依托于数字生态环境,将客户、科技公司、研究机构、上下游供应商和消费者聚合起来,充分发挥共同体的网络能量,碰撞出创意火花,探索跨界融合的全新金融科技应用。浦发银行提供业务场景和平台,加速创意落地,转换为生产力。

3。在合作方式方面。除传统的项目和研发合作方式之外,开辟新的合作方式,即通过科技合作共同体的论坛、大赛、课题等形式组建敏捷作战团队,快速将创意转化为产品,满足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对于具有潜力的科技公司,下一步浦发银行将建立金融科技企业股权直投基金,提供财务管理,培育孵化种子公司。

通过新的合作模式,银行可以快速应用创新技术,科技公司在银行真实业务场景下不断完善和发展技术应用。在合作共同体建设进程中,我们就发现不少科技公司有好的技术,但缺少业务场景。一旦双方对长期合作和发展模式达成共识、共同投入,就能快速形成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同时,在深入合作中,还将衍生出众多子课题,延展出新的合作机遇。例如,前期我们与科技公司合作探索智能语音交互、声纹认证技术,创新推出国内首款智能APP,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并由此产生了语义分析、语音助理等新的研究方向。我们与另一家初创公司合作开展大数据智能营销,大幅提升营销精准度和营销活动组织管理效率,双方也正在探索下一步深度合作。

11月,浦发银行举行第一届“浦发银行国际金融科技创新大赛”,选拔出优秀科技公司,提供合作及投资机会,使新技术研发成果快速创造商业价值。

共建共赢,打造金融科技发展新平台

浦发银行与合作伙伴对“科技合作共同体”寄予厚望,各方共建共赢,打造金融科技发展新平台。

1。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平台。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入融合,从零和博弈的传统竞争格局中跳出来,倡导“创意共享、能力共享、成果共享、收益共享”,共同开拓数字经济时代更广阔的蓝海。

2。聚能、赋能的平台。聚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不同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场景对接,共同提升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能力、金融科技的业务应用能力、跨界融合的创新突破能力。

3。培育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科技公司的平台。发掘具有潜力的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新的业务场景,以及衔接产业上下游的商业机会,让种子找到合适的土壤。投资孵化具有商业成长价值的公司,培育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公司。

4。数字生态银行共建平台。把数字化思维、场景思维、平台思维融入到数字生态银行建设中,用先进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能级,为个人、企业、政府等客户提供极致服务体验。

未来五年,浦发银行将围绕“建设一流数字生态银行”战略目标,依靠信息科技,从客户服务、业务模式、增长动力等方面实现创新转型。随着科技合作共同体成员的不断增加,创新合作项目的陆续落地,将有力推动浦发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速,也将助力中国金融科技的“聚变式”增长。

(文章来源:投资者网)

上海自贸区企业能否和中国进出口企业签外贸合同,自贸区企业作为境外卖方货物直接在中国境内销售。

可以——自贸区内的企业属于境外企业。所以,自贸区内的企业可以与国内的进出口企业签外贸合同,自贸区企业作为境外卖方,货物按进口直接在中国境内销售。

⑹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国和韩国的领导人,于2010年5月29日在韩国济州市举行了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我们对于中日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方面所取得的务实合作成果表示满意。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全面落实《中日韩推进三国合作联合宣言》、《中日韩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和《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中的各项共识。
我们确认,在促进人员、货物、服务和资金往来,以及应对经济全球化潮流为首的地区和国际问题方面,中日韩合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将继续秉承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推动中日韩关系向着睦邻互信、全面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
我们一致认为,提出到2020年,即下一个十年结束时应该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远景后,中日韩需要集中力量,推动中日韩合作达到新的高度,使得中日韩面向未来和全方位合作的伙伴关系更加巩固,各领域互利合作更具成果,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更加深厚,中日韩合作将促进中日韩的共同利益,为东亚国家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贡献。
念及上述,我们决定:
一、机制化与提升中日韩伙伴关系
(一)我们将加强中日韩高层交往,增进中日韩人民友谊与和睦,并以领导人会议、外交部部长会议、其他部长级会议、外交高官磋商等政府间合作机制来深化和扩大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从而进一步构筑稳定的战略互信。
(二)我们将于2011年在韩国建立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以促进和加强中日韩合作。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将支持领导人会议、外交部部长会议、其他部长级会议和外交高官磋商等中日韩磋商机制的运行和管理,协助探讨落实合作项目。
(三)我们将充分利用中日韩灾害管理部门负责人会议等现有机制和机构,分享与灾害有关的信息、政策和技术,以共同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减少东亚灾害风险。
(四)我们将探讨建立“中日韩国防对话”机制的可能性,以加强国家安全对话,促进中日韩国防或军事人员的交流合作。
(五)我们将在中日韩警察部门间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以共同应对国际犯罪,提升中日韩警察合作。
(六)我们将推进中日韩地方政府交流,通过拓展中日韩友好城市关系来加强行政、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合作。
二、发展可持续经济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一)我们将努力在2012年之前,完成于2010年5月启动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政府·企业·学界联合研究。通过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政府·企业·学界联合研究,我们将寻求中日韩对有关问题的共识,为将来谈判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提供务实参考。另外,我们将继续努力,促进中日韩经济在远期实现一体化,包括在本地区建立共同市场。
(二)我们致力于在2020年前扩大中日韩贸易量,这对于促进东亚国家经济增长和一体化至关重要。我们将加大贸易便利化力度,不断改善中日韩贸易环境。
(三)我们认为,中日韩建立协调、高效的运输和物流系统,有助于降低中日韩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主张继续充分利用“中日韩运输及物流部部长会议”机制和双边政策对话,推动东亚国家运输物流网络建设,实现无缝物流体系。
(四)我们重申海关合作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实现中日韩乃至东亚国家贸易便利化和供应链安全。为此,我们将通过中日韩海关领导人会议来落实“中日韩海关合作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海关合作。
(五)我们将努力完成《中日韩投资协定》谈判,以积极促进域内企业在中日韩投资,在法律、机制和程序方面提供有利的投资环境,使域内投资者能够成功经营。此外,我们将努力为促进本地区投资资本自由流动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
(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金融主管部门的协调,努力通过鼓励中日韩金融机构互相进入对方市场来加强金融合作,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我们欢迎泰国清迈倡议多边化成功实施和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倡议取得的实质性进展。我们将进一步努力提升亚洲财政金融合作,包括增强泰国清迈倡议多边化的有效性。我们将积极参加由二十国集团引领的加强国际金融体系的讨论,包括改进全球金融安全网的工作。
(七)我们认为,一个开放、公平和自由化的多边贸易体系不仅对中日韩,而且对于整个世界都至关重要。为维护和巩固这一体系,我们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为此,我们决心促进多哈发展回合依据其授权,在包括模式等已有进展基础上,取得迅速、丰硕、平衡的结果,加强中日韩合作,推动多哈回合后多边贸易体系不断取得进展。。
(八)我们同意通过加强科技与创新合作,提升我们的研究能力,增强中日韩工业技术的竞争力并应对共同的地区和国际问题,探讨有利于实现建设东亚共同体长远目标的途径。为此,我们将继续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政府·企业·学界联合研究计划和前瞻计划提供经费支持,并根据实际情况探索进一步扩大投入的可能性。此外,我们将探索建立新的合作基金的可能性,以支持在中日韩共同感兴趣的领域,以中日韩商定的方式开展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政府·企业·学界联合研究。
(九)我们将继续探讨加强工业、能源、能效、资源、信息通信、高科技、文化产业、交通、卫生、农业、渔业、旅游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政策合作与磋商。
(十)我们确认标准化合作能够消除不必要的技术壁垒,为促进贸易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将利用东亚标准合作论坛,通过研究协调标准和提出协调一致的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标准化领域的合作。
(十一)我们认识到,中日韩更加协调的经济合作对于推动东亚国家经济活动至关重要。我们承诺通过以上所列措施,进一步加强合作。而且,我们认识到中日韩在东亚国家和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在多边论坛特别是二十国集团和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内共同行动,以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的全球发展。为此,我们将积极参与发起一个合作与磋商、旨在相互评估政策框架的进程。
三、环保合作
(一)我们欢迎哥本哈根会议(COP15/CMP5)的成果,支持《哥本哈根协定》。基于哥本哈根会议的积极成果,我们将加强合作,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特别是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推动墨西哥会议(COP16/CMP6)取得成果,包括建立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国际合作框架。
(二)我们认为有必要加强环境保护合作,为此,我们支持中日韩环境保护部部长采取切实行动,必要时与适当的地区或国家框架合作,落实2010年5月第12次中日韩环境保护部部长会议通过的《中日韩环境合作联合行动计划》的十大优先合作领域,包括:1、环境教育,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2、气候变化;3、生物多样性保护;4、沙尘暴;5、污染控制;6、环境友好型社会/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资源循环型社会;7、电子废物越境转移;8、化学品无害管理;9、东北亚环境管理;10、环境保护产业和环境保护技术。
(三)我们将紧密合作,推动将于2010年10月在日本爱知县名古屋举行的第10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取得成功,支持自然保护国际联盟将于2012年在韩国济州市举行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
(四)我们将合作加强地区海洋环境保护,努力提升公众减少海洋垃圾的意识,重申落实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框架性防止海洋垃圾的“区域海洋垃圾行动计划”的重要性。
(五)我们注意到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我们将加强在沙尘暴检测方法、预防技术和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
(六)我们将提升危险废物特别是电子废物方面的合作。我们认为三国应该提升电子废物管理方面的合作,交流信息,共同打击非法跨国转移,加强立法执法方面的能力建设。
(七)我们重申关于探讨建立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承诺。
四、扩大人员和文化交流合作,增进友好关系
(一)我们将通过扩大和发展中日韩活跃的人员交流,促进中日韩友谊与和睦。
(二)我们深信文化作为精神桥梁,对促进中日韩人民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中日韩文化部部长会议框架内的合作,以进一步推动中日韩文化交流,办好一年一度的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鼓励开展文化产业合作,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进一步提升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各领域合作。
(三)我们将显著扩大中日韩人员交流规模,以增进友好关系和相互理解,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四)我们将通过学分互认、联合学位等交流项目推动增强大学的竞争力,培育合格人才。为此,我们确认中日韩推动大学交流合作委员会会议将持续举行。我们还将推动中日韩教育质量保障机构合作,共同起草一份指导文件,以提升大学之间的交流。另外,我们将考虑切实促进优异学生交流的一揽子政策。同时,为进一步推动中日韩教育合作,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推动建立中日韩教育部部长会议机制。而且,我们将推动中日韩教师交流。
(五)我们将扩大中日韩政府主办的青年交流活动规模,以在中日韩未来领导者中间积极开展交流。
(六)我们将加强中日韩体育合作,为实现《2020展望》目标作出贡献。为此,我们将鼓励中日韩体育组织、机构和运动员开展交流,积极参与在中日韩举行的各类体育活动。
(七)在推动中日韩开展社会、文化领域各类合作项目的过程中,我们承诺关注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我们将加强中日韩有关交流与合作,以全面增进并实现这些群体的权利。
五、共同促进地区和国际的和平稳定
(一)我们认为,朝鲜半岛无核化非常有利于东亚的持久和平、安全和经济繁荣。为此,我们将继续共同努力,通过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实现2005年《9.19共同声明》的目标。
(二)我们认识到恐怖主义对国际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将继续紧密合作,消除恐怖主义。为此,我们将召开一次中日韩在该领域的专家会议。
(三)我们认识到在地区层面有效应对包括涉毒犯罪在内的毒品问题的必要性,将加强在该领域的中日韩合作。
(四)我们将通过交流各自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等信息,及时通报主管部门检测到的问题以及防止其再次发生的措施,努力提高食品安全。
(五)我们将通过扩大中日韩合作范围,纳入可能的新领域,来进一步增强中日韩防治传染病的地区合作。
(六)我们将继续分享相关信息,包括疾病发生形势和各国采取的预防措施,以有效应对直至最终消除禽流感和口蹄疫等恶性动物疾病。
(七)我们高度关注全球贫困和饥饿问题的加剧,将为实现可持续的全球粮食安全,继续在联合国等国际框架下开展中日韩合作。
(八)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在中日韩-东盟合作、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和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等各种地区框架内的合作,以促进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我们支持东盟作为东亚合作的主导力量。我们重申致力于建设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
(九)我们认为,为有效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应进一步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应当按照2005年联合国峰会成果文件等所述,加强改革联合国的努力,以增强其权威性、效率和有效性。
(十)我们将轮流主办中日韩非洲政策对话会,以分享有关经验,寻求有效措施,支持非洲的和平与发展。

⑺ 国务院新设6省自贸区,山东为什么选定济南青岛烟台这三座片区

8月26日,我国“六箭齐发”,一天多了6个自贸区。8月26日,国务院公布了新设六个自贸区的总体方案。

在《总体方案》里,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省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截至目前,我国自贸试验区数量目前已增至18个。

由此可见,山东选定这三个片区有着特殊的意义。当然这个三个片区的经济发展也势必会给整个山东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便利,同时最大的受益者也会是老百姓。国家的蓬勃发展是我们每个国人的愿望,国家的每项举措也会使我们更有信心见证国家的辉煌。

⑻ 如果中日韩(朝鲜半岛)同盟,那么黄种人能否崛起能否击溃美国欧洲打败白人

实际上中日韩在经济上已经崛起了,只不过没有同盟。

就算是同盟,从现在来讲也打不败美国等北约,因为美国在日本有军事基地,美国还放言,有必要的时候还会往日本投掷原子弹,这话无疑揭露了美国人时时刻刻都在提防日本。再者日本,韩国都是由美国扶持走向经济快线的,武器也是美国提供的,美国有很多方法能遏制日本和韩国。

美国一直没有放弃在东北亚的地位,中日韩三国同盟也没有能力遨游到美洲或欧洲去打他们,再加上中国胆小怕事,这个空想就永远的藏在我们的心底吧!

⑼ 中企云链支持哪些银行

中企云链支持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锦州银行等十多家银行。作为全国首批接入供应链票据平台的第三方服务平台,目前中企云链已与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在内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及地方性银行等展开了深度的合作,并为这些银行提供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等支持和帮助。
1、2021年7月23日,中企云链与中国农业银行在供应链票据贴现业务方面展开了合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这5笔供应链票据贴现业务的成功落地,标志着全国首家国有大型银行落地供应链票据贴现业务进入了新的阶段,同时也为中企云链在推广供应链票据业务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中信银行全面开启与中企云链的合作,试图打造链式营销的典型范例。双方的合作表明中企云链不仅只是注重同国有银行的合作,也十分重视企在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双方强强联合可共同拓展客户群,特别是依托云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更好地践行普惠金融政策,借助科技金融的力量,构建和谐金融生态,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多方共赢。借助中企云链“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独特创新模式,中信银行将通过云链平台,将大企业信用向上游供应链延伸,提供融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中信银行发展提供助力。
3、锦州银行与中企云链也展开了深度合作,它们携手推出的“云链通”正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通过核心企业优质信用在平台上的流转,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随着锦州银行与中企云链的合作不断深入,将形成布局全国的产融生态圈,未来大有可期。

拓展资料:
1、中企云链是主要从事金融信息服务及金融产品的研究开发、组合设计、咨询服务的公司,于2015年5月在北京市成立,企业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所属行业为其他金融业。公司具体经营范围有:金融类应用软件开发;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启技术外包;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知识流程外包;经济信息咨询;市场调查;数据处理。

⑽ 韩国金融项目跟中国的比较

中韩互相投资的现状及前景

--------------------------------------------------------------------------------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快速发展,韩国在对华投资方面已成为中国的第四大伙伴国。进入 21 世纪,面临新的国内、国际形势,加强两个经贸关系,对促进亚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韩国对中国投资现状 1、韩国对中国投资步伐加快 1992 年两国建交以前,韩国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地区的山东、辽宁等地,且以劳动密集型和中小加工型项目为主,平均金额不足 100 万美元,技术水平较低,项目规模较小。两国建交后,韩国对华投资持续增长,投资项目金额和层次逐步提高,投资区域也逐渐由沿海向内陆延伸。2001 年中韩两国企业的经济合作关系又获得新的全面发展,2001 年,韩国对华实际投资金额 27.2 亿美元,截止 2003 年末,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中的实际使用金额达到 196.8 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新加坡之后的对中国第四大投资国。 表1 中国企业对韩投资状况 (单位:件数、百万美元) 1998 1999 2000 2001 1962-2000 件数 金额 件数 金额 件数 金额 金额 件数 金额 中国对韩投资状况 97 8 323 27 1165 76 70 1848 152 占韩利用外资比重 6.7% 0.1% 14.9% 0.2% 27.3% 0.5% 0.6% 9.9% 0.2% 资料来源:韩国财政经济部 2004年1-10月,我国共批准韩对华直接投资 4614 项,同比增长 19.1%;协议韩资金额106.94亿美元,实际利用 58.67 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 57.6% 和 58.1%。 截至 2004 年 10 月底,我国共批准韩商来华投资 31742 项,协议韩资金额 743.43 亿美元,实际使用 255.52 亿美元。 近年,韩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之所以出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原因:(1)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两国人员交往增多,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中国实施的十五规划和两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国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等,对韩国企业扩大在华投资具有极大的吸引力。(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的时间框架对韩国企业对华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预计,随着中国、韩国经济的发展,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加强,韩国对华实际投资可望进一步增长,并会进一步推动两国贸易的扩大。 从韩国企业对华投资的发展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 1985 年至 1992 年的起步阶段,1993 年至 1997 年的迅速发展阶段和 1998 年之后的稳定增长阶段。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投资相比,韩国企业起步较晚。从 1985 年开始才有韩国企业对我国投资,而且最初几年均是经由香港或日本的间接投资,自 1988 年开始才有直接投资。自 1985 年至 1992 年韩国企业对我国投资项目只有 943 项,合同金额为 6.2 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仅 1.6 亿美元。1992 年建交后,到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增长较快,1996 年合同金额较高。从 1997 年开始,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 年、1999 年连续两年出现下滑的趋势,不管是合同金额,还是实际使用金额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从 2000 年开始,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出现较为快速的增长态势。特别是投资项目增幅最快。截至 2002 年末,韩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中的实际使用金额达到 149.2 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新加坡之后的对中国第四大投资国。 2、韩国对华投资项目金额不稳定 1985 年至 1992 年间,韩国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平均每个项目合同金额只有 66 万美元左右,说明这一期间韩国在华的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而 1996 年平均每个项目的金额达 267 万美元,说明韩国企业对华投资的大项目有所增加。但是 2001 年平均每个项目金额下降到 120万美元,说明韩国对我国投资的中小项目又有所增加,2002 年进一步下降,仅为 68 万美元。 另外,韩国在华的小规模投资大多以轻工业为主,由于韩国大型企业积极参与投资中国的成套设备、石油化工和钢铁产业等领域,其投资规模渐渐转为大型化。在不同时期,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金额变动较大,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3、投资领域正在拓宽 韩国企业开始对华直接投资时,主要是纺织服装业、玩具、鞋类、皮革加工等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占 85% 左右。随着近几年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对华直接投资领域的不断拓宽,除了原有的机电、炼油等项目再投资外,投资领域也扩大到信息、运输、建筑等多种领域。 4、投资地区从沿海向内陆延伸 韩国企业对华投资区域不断扩大,开始时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的山东、辽宁和吉林等地,大约占其对华直接投资的 90% 以上,对内陆地区的投资较少。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地区也不断扩大。目前,韩国企业对华投资显示出从沿海向内陆延伸的趋势,逐渐扩大到北京,上海和广东等 11 个省市。2002 年 1-8 月份,韩国对华投资按地区分布山东省为最多,达到 2.5 亿美元,其次是天津市,金额为 1.6 亿美元。以下依次排序为江苏省(0.85亿美元)、辽宁省(0.53亿美元)、上海市(0.39亿美元)、浙江省(0.33亿美元)。投资范围已经超过山东省和东?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66ff'>比

阅读全文

与中韩科技金融合作服务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日元1100折合人民币 浏览:866
安全的货币基金公司 浏览:687
600470资金流向 浏览:501
巨人理财跑路 浏览:32
原油下跌油气基金 浏览:535
中欧基金地址 浏览:520
货币基金赎回限额 浏览:158
平安期货在哪绑定银行卡 浏览:828
美元汇率人民币买入 浏览:392
2013民间融资 浏览:928
伦敦LME电解铜价格 浏览:616
1元人民币可兑换菲律宾多少钱 浏览:39
外汇避险方式 浏览:827
中石化在镇江新区投资 浏览:555
天天基金活期宝最低 浏览:271
7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持续 浏览:953
韩元折合人民币是多少人民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242
几轮融资才能上市 浏览:489
汇添富长信基金净值 浏览:706
信托配资叫停 浏览: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