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消费金融年度发展报告非持牌

消费金融年度发展报告非持牌

发布时间:2022-10-26 00:19:22

消费金融中期“排位赛”:捷信霸位,华融垫底

消费金融2019年中期“排位赛”结果揭晓:王者固守宝座,后来者力争上游,也有力不从心者开始显露疲态。

令人意外的是, 此前稳居行业前三的马上金融,上半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被后来者兴业消费金融反超。

另外,华融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出现亏损, 其中华融消费金融由盈转亏,净利垫底。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认为,2019年上半年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在政策加码下,持牌消费金融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有望呈现稳定发展的局面,行业内机构竞争可能加剧,拥有较多新场景资源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竞争中更有优势。

1

6家净利过亿

从统计数据看,上半年净利润达到1亿元以上的消费金融公司有6家,分别是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 其中,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稳居前二。

据捷信集团招股书披露,截至2019年6月 30 日,捷信消费金融经营收入为100.36亿元,同比增长3.4%;收入净额为8.26亿元,同比增长348.795%。中国联通2019年半年报显示,招联消费金融上半年录得营业收入46.06亿元,同比增长51.5%;录得净利润7.1亿元,同比增长17.45%。

从业绩数据看,捷信消费金融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稳定了“霸主”地位。实际上,2018年上半年,捷信消费金融还亏损3.32亿元,然而2018年全年却盈利13.96亿元,意味着2018年下半年捷信消费金融实现净利超17亿元。

捷信消费金融曾表示,半年内扭亏为盈的关键在于落实了国内整体消费信贷市场的监管新政策,风险控制成果明显收稳,下半年政策影响逐渐减小。

与捷信、招联一样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的还有兴业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凭借半年4.42亿元的净利赶超马上消费金融,进入前三,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则凭借强劲业绩表现,跻身“亿元俱乐部”。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兴业消费金融营收20.88亿元,同比增长140.28%;净利润4.42亿元,同比增长120.67%。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2.38%、110.34%,至1.39亿元、1.28亿元。

其实,早在2018年变革就已开始。在2018年全年业绩排名中,兴业消费金融就已跻身第一梯队,而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也成为行业异军突起的代表。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2018年全年净利为2.03亿元、1.68亿元,同比增长199%、250%。

相比之下,作为第一梯队的马上消费金融却在上半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将行业前三拱手相让。

而经历了2018年净利同比下滑59.27%,“吸金王冠”被捷信抢走的中银消费金融,至今未公开发布2019年上半年业绩。

2

4家陷入亏损

有人欢喜有人愁,从披露的数据看,2019上半年,在19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 华融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和北银消费金融(按照北京银行报告期的损益和所占股权进行推算)出现亏损,分别为-2.34亿元、-1.97亿元、-0.43亿元、-0.31亿元。

与2018年同期对比,华融消费金融由盈利0.55亿元变为亏损2.34亿元,同比下降525.5%,净利在19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垫底。苏宁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则进一步亏损。

依据相关财报披露数据,2019年上半年,苏宁消费金融亏损1.97亿元,同比2018年上半年亏损0.29亿元,亏幅达579.3%;长银五八消费金融2018年上半年亏损0.16亿元,2019年上半年亏损0.43亿元,亏损扩大168.75%。

数据显示,苏宁消费金融购物贷累计投放近250亿元,综合平均利率不到10%,低于信用卡行业平均分期利率15%的水平,及消费金融行业整体水平。此外,苏宁消费金融2019上半年对核心决策系统进行了升级和重构, 科技 研发成本同比增加逾50%。

苏宁消费金融负责人表示, 科技 创新和场景营销的前期投入较大,收益表现会递延,从长远看更有利于公司 健康 持续发展。 公司将始终坚持深耕场景金融,以“保本微利”的普惠经营理念服务 社会 大众,整合“金融+ 科技 +场景”的优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对于华融消费金融由盈变亏,有分析指出, 自2018年“赖小民”事件后,华融消费金融业绩开始大幅波动,华融消费金融原董事长贾传宝、总经理邹新亮双双被免职。

此外,据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披露,2019年2月,有消费者投诉华融消费金融暴力催收。安徽省金融监管局回应称,已经转送安徽银保监局。若其存在暴力催收行为,消费者可向警方报案。

3

规模增速放缓

从资产规模看,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认为,2019年上半年,受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影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整体资产规模增速放缓。

其中,捷信消费金融以1043.02亿元的总资产(总贷款)位居第一,招联消费金融766.35亿元紧随其后,马上消费金融以511.11亿元排名第三,总资产最少的是盛银消费金融,仅有28.49亿元。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的分析报告指出,头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而一些中小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仍然呈现高增长态势。

报告显示,融360统计整理的1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锦程消费金融、上海尚诚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总资产同比增速排名前三,分别为176.66%、146.82%、101.92%。此外,头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同比仅增长26.1%,马上消费金融同比增长46.78%。

此外,报告还分析了1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资产比率。 报告指出,11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有5家资本/资产比率达到10%以上,排名比较靠后的为招联消费金融(5.05%)、湖北消费金融(5.73%)。

艾亚文认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消费金融正在逐步回归理性,规模发展瓶颈渐显。 此外,随着监管趋严,消费金融领域市场竞争加剧,获客成本上升,也导致消费金融机构业绩增速放缓。

4

新场景争夺战

8月27日, 国务院 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 其中第十九提到,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对居民购买新能源 汽车 、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节水器具等绿色智能产品提供信贷支持,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艾亚文认为,从政策来看,关于消费金融的政策利好加码,且呈现向“绿色智能产品信贷”等特殊新场景引导的趋势。对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来说,未来有场景和无场景的可能进一步分化,主要场景趋于饱和,新场景的市场争夺战将拉开帷幕,拥有较多新的场景资源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竞争中更有优势。

苏宁消费金融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节水器具的分期贷款投放占该公司购物贷总投放金额的50%以上。以空调为例,一级能效品牌空调的分期消费占比超过60%,笔均贷款金额超过2800元。

消费金融场景抢夺战的另一方面,有场景的互联网巨头正“跑步入场”。其中,蚂蚁金服和腾讯通过持股邮储银行间接持股中邮消费金融;网络旗下度小满通过出资持有哈银消费金融 30 %的股权; 微博 全资子公司也通过出资方式在今年上半年“低调”成为包银消费金融新股东

❷ 消费金融是什么贷款平台

消费金融并不是某个贷款平台,其指的是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
补充资料:
而消费金融公司就是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等等,还有度小满金融、苏宁金融、京东金融等等。、
客户可以去上述消费金融机构申请借款,一般只要个人信用良好,具备充足的还款能力,都能顺利借款下来。还有,有的消费金融公司与其他贷款平台合作,也可以作为放款方发放贷款资金
(2)消费金融年度发展报告非持牌扩展阅读:
一、消费金融是什么:
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在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适时地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是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趋势和需要的。从金融产品创新看,个人信贷业务是传统银行难以全面惠及的领域,建立专业化的个人消费金融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个体。
二、消费金融监管收紧,行业增速明显放缓
1、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至成熟阶段,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1)》,截至2020年末,国内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5.18%;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34%。与之相比,2019年的资产规模和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是28.67%和30.5%,行业增速明显放缓。
2、同时,2021年消费金融行业面临的监管进一步趋严。今年8月,多地监管部门要求辖内消费金融公司将个人贷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内,并设置了过渡期进行调整,直接导致了消费金融行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3、在此之前,针对医美贷乱象,2021年6月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规范医疗美容相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倡议》,要求金融机构不与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开展合作,不向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客户提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随着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落地,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力度加强,与应试教育相关的培训贷也受到了冲击,业务明显缩量。

❸ 非银持牌消费金融中风风险怎么解决

非银持牌消费金融中风风险解决办法如下:
首先,从定位方面,不能将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与银行趋同。
消费金融公司在客户定位方面是面向银行不能提供或者提供金融服务不足的群体,实行与银行错位的客户定位;在产品定位方面是向客户提供与传统银行差异化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在还款方式、还款期限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在贷款申请、审批和贷后管理等方面,与传统银行服务相比,突出“小、快、灵”的特点,更好地赢得客户。
其次,在信用风险方面,要继续完善国内征信体系建设,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为消费金融公司信用评估、风险定价和资产管理方面创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再次,在经营方面,消费金融公司要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避免出现系统性信用风险。
最后,在流动性风险方面,要进一步拓展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丰富融资工具,创建稳健的融资环境;要探索建立专项资金支持机制,在市场出现极端状况时,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

❹ 一文了解消费金融风控核心指标——资产质量篇

©作者 |  洪一潇

简单而言,消费金融是资金供给方(即消费金融公司)直接或间接向各阶层的消费者提供现金借贷、商品分期、消费信贷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

与银行提供的传统信用贷款业务相比, 消费金融业务具有笔均授信额度小、贷款期限短、审批速度款、无需抵押担保等特点 ,且钱款用途仅限购买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或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个人非盈利性消费。

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有以下四种:银行系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以信用卡为主,汽车贷、消费贷为辅;持牌类的消费金融公司对应的业务模式以消费贷和现金贷为主;持网络小贷牌照的电商、支付平台,其消费金融业务模式以商品分期、账单分期为主,其中,新型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消金业务还包括消费贷和信用卡代偿;此外,众多不具备牌照的创业平台也以导流、助贷等形式参与到消费金融的业务中。

中国银行业协会于2021年7月26日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5246.49亿元;累计服务客户16339.47万人,同比增长28.37%。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境内注册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已到达30家,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结束,两极分化正在加剧。

近日,消费金融频道联合中国指数研究院、TOP100组委会等机构发布了《2021年消费金融机构TOP30榜》,其中TOP10如下:

消费金融意味着提前消费或信用消费,本质是借贷。因此 ,消费金融公司赢利的根本是赚取利差,主要以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核心。 但并不意味着总贷款余额中的逾期占比越大、逾期金额越高,公司盈利就越多。

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在贷前、贷中、贷后三个环节实行风险控制,以达到逾期息费收益与不良资产占比的平衡,实现利益最大化。

消费金融业务的贷前审批流程包括五个环节:APP申请-反欺诈审批-授信规则审批-提现审批-放款。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风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公司盈利。因此, 在整个风控流程中,首要关注的指标是整体的资产质量。

消金企业通过资产质量月度报告了解当前资产构成、不良变化及未来资产到期情况,从资产增存量角度出发,结合客户变化、风险变化进行各渠道间综合对比及相关变化原因分析。

一般分析架构及相关核心指标如下。

1.资产概况

资产概况的核心指标包括资产规模和资产结构两个部分,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如下:

(1)不良余额变化情况。 根据最新银保监《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文件)的五级分类的调整要求,以脱期法直接根据贷款时间长短直接划分贷款类别,并将60天以上逾期纳入不良资产。 因此,在上图指标中,最需要关注的是不良余额的变化,即逾期60天以上未还金额的变化情况,对应账龄为M2。

(2)加权平均期限。 由于产品定价与贷款的期限、利率和金额均有关系,因此,对贷款期限的测度也需要考虑到金额对其的影响。即

(3)未来到期资产余额及账龄分布。 因M2余额主要来自于M1未还余额滚入,也存在小部分M3、M4等高账龄借据回款后的未还余额滚回M2。因此,在资产结构中,一般还会关注未来0-3个月和3-6个月即将到期的资产余额,及至少一年时间内的各阶段账龄分布,以实现对不良率的及时把控。

(4) 关注类贷款余额占比。 根据银保监对信贷资产按脱期法进行五级分类的要求,关注类贷款为逾期在4-60天的贷款。关注类贷款占比直接关系到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健性。因此,关注类贷款余额的取数口径应与监管报送口径一致。

2 .风险概况

风控分析分为三个部分,包括信用风险分析、欺诈风险分析和催收分析。

(1)首逾率。 首期即逾期的比率。首逾可以衡量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一般以金额维度计算,即

(2)MOB6 & VINTAGE60+。 观察贷款余额在各账龄阶段的vintage表现,可以近似得出该笔贷款的质量变化情况及预测未来表现。需要注意此时的vintage指标的计算公式中,分母应为处置前的贷款余额,以便更直接地观测资产质量情况。

(3)资产质量矩阵图。 即x轴为投放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与余额水平的比率,y轴为不良率水平,用以分析资产变迁,将两个月份之间的指标变化进行对比,通过利率与不良矩阵图观测产品定价策略合理性,通过余额与不良矩阵图观测投放策略合理性。

(4)恶意延滞率。 在授信审批阶段,申请者需要通过反欺诈规则校验方可进入后续程序。同样,在贷中及贷后阶段,也有相应指标防范此类信用风险,例如恶意延滞率。恶意延滞指的是在贷款逾期之后从未有过还款的行为,一般以首三期应还未还的借据为关注对象,如首三期均未还款,则视为恶意延滞。为剔除金额影响,一般以借据维度衡量,以近似估计欺诈交易比例,公式如下:

(5)压降率。 即逾期的贷款余额在一段时间内的减少幅度。一半以14天和30天为统计时点,用以观测贷后的催收效果,也侧面反映了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具体公式如下:

在消费金融进入行业成熟期,消金行业爆发式增长已按下暂停键,业绩分化日渐明晰;加之近期1年期LPR报价下调,监管部门进一步限制消费贷的年化利率,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空间逐步缩小。 当前的行业竞争让风控能力和资金成本成为消费金融公司盈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实现大数据风控亦是大势所趋。

❺ 「深度」互联网平台助贷潮落 消费金融风控江湖风起

此前,乔杨曾任职Discover风险策略及数据建模负责人、京东数科和美国ZestFinance公司合资成立的金融 科技 公司ZRobot担任CEO,并兼任京东数科信用管理部总经理。在京东任职期间,他曾经和团队打造了京东内部的个人用户信用评分体系“小白信用”,为业内所瞩目。

近日,亦有消息传出,原京东 科技 副总裁、个人风险管理中心总经理程建波将出任朴道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朴道征信”)总经理一职。在此前,程建波所带领的风控团队长期“护航”京东白条的运营,在消费金融大数据风控领域积累了实战经验。

金融助贷的江湖也许很小,来来往往都是熟人。但对于整个助贷行业来说,其在整个业务模式中占据已久的流量数据、风控、甚至客服,未来或都将在监管指引下回归到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手中去,这个“上岸”的过程或将更为漫长。

行业起伏

李力是在2020年末下定决心离开互联网行业的。2018年,他从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大厂的消费金融业务任职产品经理,告别管理僵硬的银行后,最初一段时间,周围全是90后员工的互联网工作氛围让他感到更轻松自由,薪酬收入从账面上来看也高于此前在银行的水平。尽管如体检、医疗报销等一些隐形福利缩水了,但对他这个身体 健康 的年轻人来说,这些都不是排在首位的问题。

然而,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李力发现,这种以联合贷为主要模式的纯线上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有点“没劲”。整个商业模式、产业链已经十分稳定地定型,从BD(商务)到产品、运营、客服各司其职,每个人都只是流水线上随时可以被替代的一颗小螺丝钉,日子久了,自己似乎只是某一个节点上的“熟练工”,个人能力提升与职场晋升都难以看到希望。

但在2019年上半年,整个行业依然处于上升期,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资金方对消费信贷的需求极大,源源不断地提供着低廉的资金来源,反而是平台方在资产端,获取流量来源方面显得捉襟见肘,整个业务和团队依然沉浸在红红火火的气氛中。

2018年-2019年,公开数据可见,360、趣店、乐信三家美股上市的金融 科技 公司,在贷余额一路高歌猛进,这或可作为联合贷、助贷行业发展趋势的一种参考。其中,趣店在2019年明确提出了以“开放平台”模式的助贷业务。

李力现在回忆起来,行业气氛的转折点发生在2019年下半年,在杭州,业内一些比较大型的第三方数据公司的爬虫业务关停,业务负责人被带走调查。有部分合作银行开始要求导流时说明用户数据来源,尽管当时银行更多是“形式上”的要求以满足监管,但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还在2019年上半年的时候,陈明所在的公司刚刚从P2P的行业整顿里转到了做现金贷,公司拥有一张网络小贷牌照,有部分自营的放贷,也有和银行、消金公司等合作的联合贷款业务,规模在行业内算腰部企业。陈明认为这不够安全,他希望能跳槽去消费金融公司或银行,因为他觉得“体制内更安全”。

同一时间,陈明所在的公司刚刚艰难地处理掉了P2P的业务,按照监管的意向,转为以联合贷和助贷模式为主的业务。但下半年,第三方数据公司“出事”,他敏锐地意识到,监管对数据信息的风暴已经开始了。

但谁也没想到,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将监管和行业间的暗流涌动按下了暂停键。

作为某个线上消费贷产品的运营人员,张悦在2020年上半年看到了太多“人间真实”——有用户为了逃避还款,伪造自己确诊新冠肺炎的诊断证明书,但实际上其所在的地区新增病例数据情况,稍加核实就能查到。有用户为了几千元的欠款,自驾车从天津赶来北京,强行“约见”业务负责人。有用户为了几百元欠款一再申请延期还款不成,威胁客服人员要跳楼……

在用户的经济和情绪都出现很大波动的情况下,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增长几乎停滞,而大数据被更广泛地运用到抗疫中,各家银行的线上无接触信贷产品进入了突发猛进式的发展阶段。在疫情对经济影响逐渐减退的下半年,行业上空的阴霾似乎也逐渐散去,到了下半年,张悦的感受是从一线客服发来的高危投诉趋缓,业务量也在平稳恢复中。

2020年7月份,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有金融 科技 公司将这一规范性文件解读为利好,“新规最大亮点是充分肯定了助贷市场和机构的作用,并鼓励商业银行以合作方式吸收新技术推动信贷行业变革与创新,这对头部金融 科技 平台是重大利好。”

但紧接着,2020年8月最高法公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将4倍LPR(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又把利率红线划到了更紧的位置。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各地出现了一波“反催收联盟”,深陷黑网贷、民间借贷高息陷阱的人群,将最高法的规定视为摆脱债务的救命稻草,这种情况也一度蔓延到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有关的借贷纠纷中去,尽管最高法是针对非金融持牌的“民间借贷”做出的规定,但持牌金融机构在舆论和道义层面依然感受到了压力,而且越是处于行业头部,重视品牌口碑的机构,压力越大。

对有消金牌照“护体”的助贷机构来说,自营的资产贷款利率上限还能尽量往24%(此前的“高利贷”红线)靠拢,而在助贷业务模式中,有的持牌资金方已经开始要求按照4倍LPR的上限来设计。

陈明看到,其所在公司的目标客群多是蓝领、下沉人群,其个人财务的抗风险能力差,这些特征都被疫情放大了,疫情下萎缩的市场需求和压低的利率定价空间,极大地压缩了中小型助贷平台机构的获利和盈利空间。他开始积极寻找“下家”,最优目标是进银行。

2020年10月,两家头部平台机构上市接连折戟。整个行业的监管预期、市场口碑急转直下。

2020年第四季度里,与多次来自央行、银保监高层对互联网金融无序创新、推高融资成本、滥用信息数据等方面问题的公开批评一起而来的,还有《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

这份重磅的监管文件直指互联网平台机构超范围利用网络小贷牌照,用联合出资的方式,采用3:7甚至1:99的杠杆率放大信贷资金等问题。

在那以后,李力发现,他手头的合作银行开始集中缩量,联合贷停止新增,甚至有的银行干脆就停止放款了。

“互联网的金融前景堪忧。”当时,李力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开始积极寻求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的跳槽机会。

另一方面,冻结多年的消费金融公司、直销银行牌照开始放行,“监管也倾向于让持牌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2020年末,某外资投行机构通过座谈会向一些来自地方互金协会、国务院发展中心、金融监管研究机构等等的专家请教对互联网贷款以及金融 科技 监管的看法。专家们的核心观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互联网反垄断和数据战略是中国收紧金融 科技 的背后原因;第二,居民部门杠杆率高企,监管对消费信贷会有所约束;第三,网络贷款的监管将更加严格。

2021年上半年,在行业内大大小小的平台机构还在将联合贷转助贷的过程中,李力、陈明已经分别离开了互联网平台公司,陆续入职了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

助贷与中小金融机构风控博弈

2021年7月7日,部分平台机构收到央行征信管理局的邮件,要求按照“平台-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流程图进一步完善整改方案。要求“平台机构在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联合贷等业务合作中,不得将个人主动提交的信息、平台内产生的信息或从外部获取的信息以申请信息、身份信息、基础信息、个人画像评分信息等名义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须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

要理解这一新的规定,需要厘清现有的助贷业务中,平台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据此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的《助贷业务创新与监管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助贷报告》),助贷业务的各个参与主体的合作流程包括贷前合作、贷中合作、贷后合作。

《助贷报告》指出,在贷前合作中,各参与主体需完成获客与初筛、客户引流等步骤。获客与初筛方面,助贷机构可以通过纯线上或者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触达借贷客户,并且在推送给资金方之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科技 手段对借贷客户进行初筛和风控,筛选出符合资金方前置条件的目标客群。“客户引流方面,助贷机构在筛选出目标客群之后,将借贷客户的信用评分、授信建议等信息推给银行等资金方。”

据一位金融 科技 公司人士透露,7月7日央行的邮件要求整改的环节即主要针对这一贷前获客引流的环节,要求平台机构和资金方强化此过程中对央行数据报送的完整和详细程度。

在“直连”模式下,平台与金融机构之间直接传递用户信息。而在央行要求的断直连模式下,引入了征信机构,实现“断直连”。

然而“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是,“直连”模式下,信息数据质量与平台机构的导流服务收入是直接挂钩的。

目前市场中助贷业务的收费普遍采用的是资金方收取全部费用,再将服务费和返息部分返还给助贷机构或者增信机构。例如今年4月,美股上市公司信也 科技 表示,正在全面转向助贷分润业务模式。此前,360数科也已宣布正在不断提升其“轻资本”助贷模式的业务比重。

接受了这种合作模式后,银行和金融 科技 公司的共同目标将被紧密捆绑:尽快且尽可能多的实现利润,同时要控制好不良。在此种模式下,助贷平台实际上会在内部首先做一道风控筛选,用自己的信用评价逻辑将用户匹配到合适的资金方,用一些无法过关的数据“滥竽充数”,损害的将是双方的共同收入。

即是说,在用户数据“直连”的情况下,数据质量也与商业收入隐性的挂钩。那么,“断直连”后,金融机构无法直接核验平台传输给征信机构的原始数据,放贷收入、不良资产需要自负其责。

金天认为,“断直连”后,在银行和平台直接强化了征信机构的存在,其影响至少包括:平台无法直接输出自己沉淀的客户数据,而只能给到经过征信机构处理过的数据,从而更好地保护客户的隐私数据安全;征信机构实行严格的持牌经营,抬高了一般性市场机构参与助贷、联合贷的门槛;鉴于平台作用的弱化(很难再直接把控客户质量),原有的商业模式,特别是收费模式可能面临较大变化,如果潜在收益明显降低,可能进一步降低平台参与助贷、联合贷的意愿,从而改变市场生态。

在去年7月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实际上对助贷业务是有所松绑的,明确商业银行除了核心风控环节需独立自主外,其它环节均可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具体合作内容包括:营销获客、联合贷款、风险分担(联合贷款方和分担方须为持牌机构)、信息 科技 、逾期催收等等。

但在今年2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坚持“落实风险控制要求。商业银行应强化风险控制主体责任,独立开展互联网贷款风险管理,并自主完成对贷款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的风控环节,严禁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的关键环节外包。”

在这一从依赖外部风控到打造自身核心风控的过程中,对中小银行自身的数据 科技 、风控管理水平考验犹大。

由于规模较大的助贷平台接入了多家资金方金融机构,通过率高、放款速度快的资金方就有可能分配到更多的用户,并且在助贷业务中,引入融资担保、保险机构作为增信,或通过助贷平台保证金、兜底回购的商务协议形式,资金方机构实际上享受到无风险收益,真实的风控机制和水平并无太多“实战”经验。

一位互联网民营银行行长在今年上半年的某次行业活动中,开诚布公地谈到了这个难题,老生常谈的独立风控的问题。监管机构为了独立风控对于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苦口婆心,从最初2017年141号文,到最新的互贷新规的颁布,对于独立风控这个事情强调很多次,但是真正思考一下,最近几年对民营银行来说,对后来发展的这些规模小一点的银行,没有自己流量的中小银行来讲,“我们究竟有多少能力能够做到自主风控,在信用评分,反欺诈,贷后管理有多少能力,监管部门要理清,平台归平台,银行归柜台。”

那么,多年来监管苦口婆心的“独立风控”,中小金融机构做好准备了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明、张悦、李力为化名)

❻ 消费金融是哪个网贷平台

消费金融并不是某个贷款平台,其指的是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

而消费金融公司就是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等等,还有度小满金融、苏宁金融、京东金融等等。、

客户可以去上述消费金融机构申请借款,一般只要个人信用良好,具备充足的还款能力,都能顺利借款下来。还有,有的消费金融公司与其他贷款平台合作,也可以作为放款方发放贷款资金。

而大家需要注意,千万不要去不知名的小贷公司借款,毕竟没有经过银监会批准,很容易碰上贷款诈骗分子或高利贷,陷入贷款骗局,导致个人钱财受损。

(6)消费金融年度发展报告非持牌扩展阅读:

小额贷款公司是什么?

小额贷款指的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消费金融公司是什么?

消费金融公司指的是经过银保监会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在中国发展近10年,截至目前,全国总计只有27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中四家尚未开业),基本上按照一省一家的方式颁发。大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背后是银行持股。由此可见,这个消金牌照的含金量相当之高了。

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1.监管归属不同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各自归属不同。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各地政府的金融办监管;

消费金融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归央行和银监会监管,另外金融机构可以享受同行业拆借,可以纳入央行征信系统等优待政策,严格的监管标准保障了消费金融公司的正规性。

2.资金来源不同,实力不同

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相对单一;消费金融公司可以通过吸收股东存款,享受同行业拆借等获得资金来源,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保证了消费金融公司的雄厚实力。

3.业务内容不同,风控程度不同

小额贷款公司有信贷,也有抵押质押模式,申请人申请贷款的目的不明确,因此风险不容易把控;消费金融属于信用贷,用于真正的消费行为,资金去向明确,风控可把控。

4.服务对象不同

小额贷款服务于个人、个体户、中小企业,消费金融公司服务于居民个人;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客户可以把钱用于装修、旅游、教育等消费活动,不得用于生产经营及投资活动。消费金融的业务一般包括银行信用卡消费、持牌消金公司业务、小额贷款和消费金融ABS等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持牌消金公司与小贷公司相似,都是提供小额贷款服务,但区别在于场景和资金的具体用途,在金额杠杆率上也有差异。

❼ 互联网电商平台消费金融模式的困境

花呗怎么借钱 虽然电商平台抢占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会产生持久的利润。电商平台开展消费金融模式的初衷在于制造砧性以提高消费者接受其服务的频次,进而保证客户忠诚度。但是,真正想要让此业务成为利润增长点还需衡量收入成本的匹配关系。通过构造简单的公式,可以粗略核算利润贡献,即:


消费金融业务的利润贡献=(客户借款利息收入+分期付款服务费等)一(获客成本+运营成本+审核成本+风控成本+资金成本+催收成本等);

虽然难以用数据量化,但考虑到消费金融小额、高频的特点,各环节的成本累积将会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况且在市场抢占战格外激烈的初期,许多电商平台都以“6月分期免息”等优惠吸引潜在用户,这意味着电商主体更少的营收。另外,一旦某个环节运作失灵部分或者部分客源出现集体违约事件,那么总成本将很容易失控。

花呗怎么借钱 前文列举了电商平台消费金融模式相对传统模式的系列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商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份额会随之逐年上升。其主要面临以下四大竞争对手:第一,商业银行;传统的征信及审批模式使其成为风控经验最丰富、最成熟的主体,而以公众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模式也使其资金成本为几大主体中最低的,银行支付的一年期定存基准利率仅为1.50。第二,

消费金融公司;其不仅拥有合法的金融牌照,在股东结构上它们也往往由强大背景的银行系和大型商贸类企业构成,利用产业渠道为线下大额消费场景提供贷款,例如北银及苏宁消费金融公司等。第三,P2P网贷平台;这类平台依托其完整的资金链条,以直接向用户提供现金贷款的方式为其提供流动性,资金走向灵活,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第四,垂直细分市场服务机构;此类机构在业务模式上与电商平台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场景针对性更强也更能满足用户具体的需求,代表性服务如家装分期的“土巴兔”、医美分期的“米么金服”及旅游分期 “途牛网”等平台。可以说这四大类主体各有优势,电商平台想一枝独秀并非易事。

基于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互联网征信系统具有一定的公信力,然而由于受众广泛、使用频繁,系统难免出现漏洞对贷后管理极为不利。目前电商平台面临的最大风险便是用户违约风险,多数电商平台提供的多为无抵押无担保的产品,这意味着它们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大规模业务高度依赖自创评分机制实现“人工智能”化的审批流程,一旦出现客户违约便会造成平台方的损失,进而提高坏账率。另外,催收程序和惩戒机制尚无明确规制也给后续追收工作带来困扰。其次,我国的个人信用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特别是对失信惩戒的执行还是试点阶段。目前针对个人在金融领域的失信治理还只停留严重失信被执行人层面。一般失信行为造成的负面记录,则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由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保存5年。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电商平台唯一能做的便是更新信用评级调整授信额度或暂停服务,而无法采取实质性惩戒举措。

传统消费金融机构为了提高服务效率,越采越多地开始自建线上平台,如中国银行开设的“中银缤纷生活”客户端和工商银行开设的“工银融e联”等。面对强劲的对手,电商平台更应积极探索线下场景,典型模式是以线下支付入口为切入点,支付宝和财付通开启了二维码支付的浪潮,非现金形式的第三方支付已成为人们在线下中小额消费场景中的主流选择。目前支付宝用户数约为4.5亿人次,其中蚂蚁花观用户超1亿人次,

花呗怎么借钱 在不考虑年龄结构的情况下预测增长潜力巨大。另外,线下市场规模远大于线上规模也是电商平台走向线下的动力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布线上和线下分别占16%和840。仅以支付宝“口碑”平台的线下商家数为例,现已超200万家商户支持蚂蚁花观付款。未来整合线下分散的消费场景,在细分领域占据一席是各大电商平台角逐的焦点。

如前所述,电商平台收入成本关系失衡,成本端压力较大,因此在降低边际成本的过程应着重寻求较低的资金成本。资产证券化将是有着较高资信的电商平台合适的选择之一。2017年以来,众多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纷纷进入ABS市场。从银行间及交易所发行产品来看,2017年上半年非持牌机构发行量已达730亿,占消费信贷ABS产品总发行量的近880,预计未来在存量规模上仍将扩容。消费信贷ABS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较低的利率成本,目前市场平均成本约为4}0-5}0。电商平台应充分发挥其严控的优质客户群优势,以优质的基础资产质量和强大的主体信用为议价基础获取低成本资金来源。

花呗怎么借钱 虽然电商平台内部的风控机制和征信体系逐渐趋于成熟,但消费者的核心数据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使用,并未和政府主导下的央行征信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打通两者之间的数据壁垒,寻求双方间的合作共赢才能构造完整的生态链。最后,从监管机构的角度而言,大力推动我国征信体系的健全是预防各类风险的核心。消费金融业务相对于一般金融业务所涉及的主体更广泛、业务形式更多元,因此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以功能监管为导向的模式改革,避免重复监管和监管漏洞,确保电商平台消费金融业务的依法运营和健康发展。

❽ 拒绝野蛮生长,消费金融下半场已来

中央一号文件删除了“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句子,尽管是针对三农的文件,却也折射出国家对发展互联网金融由热捧到降温的态度。

2016年可以说是P2P发展的转折点,“融资”、“牌照”、“跑路”等关键词已经成为了这一年热词,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史上最严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迫使大部分P2P机构宣布转型做消费金融业务,而消费金融真的是最后一个金矿吗?各细分领域的消费金融真的那么美吗?

消费金融从2016年进入了野蛮生长期,分期贷款业务已渗透到各个细分领域,包括教育、医美、校园、装修、医疗、旅游、租房等。截止目前,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壮大至21家,获得牌照,意味着可以从银行同业拆借资金,资金成本将大幅度降低,且可以设立资金池,发展将极大加速。

结合每个行业的特定场景,线下渠道成为消费金融机构竞争的主要壁垒。线下渠道主要是商家和消费金融公司签订协议,当消费者在商家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与消费金融公司签订分期协议,然后由消费金融公司向商家垫付商品或服务的全价,并支付商家返点。而消费者往往只能被动选择商家所推荐的消费金融品牌,造成了各消费金融平台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去和较大的商家搞好关系,以此来获取市场份额。

无独有偶,日前在教育消费金融领域做的不错的两家:宜信停掉了教育消费金融业务;专做学贷的贷贷熊的学贷业务也停掉了。这背后说明了什么?。作为行业标杆性的企业做出这种举动很有可能表明将来行业发展艰难,涉及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首先考虑的一定是资金成本和风控成本。尽管做普惠金融的体量更大,但放到一个具体的细分领域,投入产出比则是衡量的硬性标准。例如在教育消费金融领域,目前还是属于苦差事,赚不了很多的钱甚至会赔钱,这或许也是宜信和贷贷熊停掉业务的原因之一吧。

如果体量够大,且风控可以做到万三以下(坏账率做到万分之三以下),规模大、坏账少、资金便宜自然赚的多,但令人担忧的是多消费金融公司的坏账率已高达20%以上。还有一个局限性,这是它的客单价决定的。如果贷款低于一万元的话,你会发现消费金融的切入点其实就蛮难的。

用户规模快速扩张,风控的不严格,导致所服务的客群变得鱼龙混杂。消费金融原本设想的最为理想用户,应该是80、90后,那些具有成长空间,只是提前消费的年轻客群。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很多“高危”人群进入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视野,部分用户根本不具备还款能力,更有甚者都没有还款的意愿。很多机构急功近利也是导致坏账的原因之一,为了完成业绩采取“欺骗”、“过度承诺”,引发纠纷和机构跑路。

消费金融的用户,多是没有央行征信数据的用户。仅仅依靠一些黑名单以及一些共享的数据库很难对用户进行一个有效甄别,风控模型的建立到成熟还需要走完一个1到2年的还贷周期,因此风控的不严谨导致行业坏账率居高不下。很行业覆盖坏账率的方式有如下几种:1.提高利率,直接从未成为坏账的用户身上攫取利润,胆子大的公司的年会利率会远高于国家对高利贷的规定标准。2.拉新用户,用户基数增加了,坏账人数固定,因此坏账率下降。3.通过融资来覆盖坏账造成的损失。


2017年,毫无疑问,不注重风控一味索取流量的消费金融平台,将会面临极大的风险。随着用户规模的趋于稳定,估值已经很高的公司,在2017年里需要证明它的盈利能力,否则融资将会更加困难。因此,坏账率难以被冲抵覆盖,盈利又极为困难,容易陷入到一个死循环。

即使目前尚未有机构全方位统计消费金融人群的数量及贷款需求的规模,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小微借贷的需求是巨大的。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2016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消费信贷的用户以30岁以下的中低收入群体为主,大部分为男性,61.41%的客户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超过一半的客户信用卡额度为0。没有信用卡,却面临着与收入水平不相匹配的经济压力或消费欲望,常常需要借钱来度过余额不足的窘境,这样一批消费群体,我们称之为“常贷客”。

常贷客,顾名思义就是总缺钱,没有信用卡或信用卡额度低,转而成为各家小贷公司的常客。他们未被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所覆盖,但在中国却有着庞大的人群基数。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不高又不愿跟家里要钱,但一次性交完三个月的房租,接下去一段时间的生活费便捉襟见肘,这时提供小额现金贷款的平台就能帮助他解决燃眉之急。事实上,常贷客就是现金贷人群,他们的产生是由于长期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得不到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随着信贷政策放宽以及人群消费意识的觉醒,众多小贷公司、网贷平台等应运而生,为这部分人群提供现金贷产品。据粗略估计,小额现金贷人群中,有多头借贷行为的用户占比超过50%。并且,由于网贷信息不记入央行的征信系统,网贷平台之间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多头借贷现象,违约的概率就上升20%以上,网贷平台面临的无论是信用风险还是欺诈风险,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

消费金融的底层是大数据,随着网贷机构间在贷款人征信数据方面的共享,在用户申请贷款之前和申请之后,已经存在相应的技术去识别该用户是否有逾期或者多头借贷的嫌疑。对于多次借贷逾期,或频繁靠拆东墙补西墙的客户,机构通过信息筛查,决定是否放款。网贷机构其实在设定借款利率的时候就已经将各类风险计算在内,最终逾期和多头借贷等风险大部分都会分散到借款人头上。只有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消费金融是典型的高门槛行业。监管门槛高,干啥都得先拿牌照;资金门槛高,仨瓜俩枣的闲散资金恕不伺候;专业门槛高,槛外人听不懂门内人的话。所以当Fintech打出小额快速低门槛的亲民牌,大水就冲进来了。其实不管手里拿着的是算盘,还是键盘,盯着的是账本还是触屏,金融本质还是资本跨时间空间配置,市场最核心的功能还是风险定价,机构最重要的工作还是风险控制。技术、算法、模型是中性的,Fintech也确实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互联网消费金融走稳重才是王道。

对消费金融行业而言,有人主张实行“母爱式”弱监管,为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有人则认为应采取“父爱式”强监管,对违法违规的平台予以严惩,防止突发性的金融风险。简单的评判强监管与弱监管孰优孰劣无异于刻舟求剑,没有任何意义,但就金融行业的本质和历次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意味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严重失调,每一次危机都意味着金融监管的失败和随之而来的重大变革刘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但这一切基本都是事后评价,在事中尤其是当机如何把握监管的“度”给监管部门带来了诸多挑战。建议相关监管部门采取比较硬的“软”手段,即通过设置层层措施,如金融备案、电信运营备案及资金存管等等,使不同类型的平台接受种种“考验”,“存活”下来的平台的则将具备更高的风控能力。


作者:尉迟道坤,网络问咖认证大咖,资深投资人,多家上市公司顾问,知名教育集团合伙人

❾ 怎么查看是不是持牌消费金融

你可以通过沏茶茶或者一些天然茶之类的,直接说上这个公司名称,就会看到相关的一些营业执照和这牌照信息了。

阅读全文

与消费金融年度发展报告非持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民生银房屋贷款 浏览:704
信用社贷款利息逾期 浏览:863
吴中地产股票 浏览:40
天津市保利凯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浏览:382
通达信用后富指标公式 浏览:195
50元澳元对人民币多少 浏览:452
台州凤凰资产整合投资合伙企业 浏览:579
公积金贷款买房会动里面的钱吗 浏览:164
2014全国汽油平均价格 浏览:901
4万英镑和人民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338
人民币换成万美元是多少人民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701
外汇市场的运行 浏览:778
通达信市值筛选指标 浏览:143
贷款影响信用卡提额 浏览:477
甜品店融资计划 浏览:119
理财年化利率 浏览:316
基金a与c的收入 浏览:924
美元基金好吗 浏览:432
主力资金流入流出说明什么意思 浏览:211
京顺长城新兴成长基金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