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2019年国际金融问题

2019年国际金融问题

发布时间:2022-10-15 13:24:56

1. 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至今尚未结束,国际金融环境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虽然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希望稳增长促投资,同时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和降低小企业的赋税。然而1月3日,马云在出席2018年世界浙商上海论坛中说到:“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是也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了。”不管这句预言是否会成真,但民众对未来经济的预期确实不乐观。假如中国真的爆发金融危机,我们作为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呢?

节流

1、学会储蓄,减少冲动消费和高消费。如今众多自媒体均鼓吹消费主义至上,带起了一阵不良思潮。需知老一辈的中国人有着储蓄的优良传统,提倡量力而行,我们应有选择性的学习和继承。

2、避免加杠杆的投资。2014~2015年股市大涨,2016年房市起飞,许多人都加入了这两波投资风潮,甚至有些人举债来炒股炒房。如今经济下行,金融前景晦暗不明,切忌盲目投资,举债投资。

3、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康。毛主席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今医疗费用高昂,一场大病就能掏空一整个家庭的储蓄,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情况下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平日里应勤加锻炼,定期体检,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2.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

调查目的:浅析当前世界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由此展望我国当前的历史任务及工作重点时间:2009年5月18日地点:网上对象:网友,曹妃甸钢厂 08年爆发了自1929-1933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世界金融危机,在美国华尔街爆发之后迅速蔓延全球,几乎无一国可以独善其身。这次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人借钱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造成的恶果。在过去几年里,美国借中国、日本的钱给美国人消费;借未来的钱维持现在的消费,造成虚假繁荣。由于美国人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导致石油、煤炭、矿石、钢铁等原材料价格疯涨,造成经济生产不堪重负,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虚假泡沫破灭先由次贷危机、房地产信贷危机、金融危机直到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长期利用实行低利率政策刺激投资和消费造成虚假的经济繁荣;世界金融体系存在致命的缺陷,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货币政策的制定权掌握在金融寡头的手中;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为了控制世界,为了掠夺财富和资源,蓄谋已久,恶意操纵经济周期,兴风作浪,浑水摸鱼,趁火打劫。还有一个原因是,布什总统穷兵黩武,发动伊拉克战争,造成巨额的财政赤字,不得不靠举债过日子。试想,一个人如果长期借债,无力偿还,又大吃大喝,疯狂消费,能不陷入经济危机吗?美元体系的这次危机虽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也少不了两个外因,一是金融被严格管制的国家—中国,握了其大量的债权,使之惯用的游戏失灵。二是,没被其打倒的欧元,分流了世界对美国的依靠.以下是一篇网友发表的日志:这次经济危机已经肆虐到全球众多角落数月了它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有空的话,不妨思考一下.就我而言,从以下几个小事可以看出它的破坏性:1.有国航金卡贵宾资格,竟已愈4个月未曾公费乘坐过飞机一次2.市内打车费环比下降40%3.信用卡自开卡使用四年以来,于今年3年份创下了历史最低的消费纪录4.跳槽的蠢蠢欲动变成了勤奋地工作5.银行利息带来的损失,比例超过40%(没细算.查查去年至今的存款利息降幅就知道了.)6.每年四月份的一次公司提薪机会,今年被冻结.奖金数量极有可能会被调低.7.工作在摩托罗拉,Flextronics的众多朋友失去了工作.8.两次去日本的计划被取消以下是新京报的报道:“曹妃甸项目正在调试中,预计6月末投产。”5月18日,首钢董事长朱继民在首钢月季园赏花会上告诉记者。据了解,首钢曹妃甸项目原定2008年10月18日投产,而金融危机的突然来袭,让投产一拖再拖。对于曹妃甸项目推迟投产,朱继民解释:“市场环境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曹妃甸没有老钢厂的依托,有一定风险。” 目前首钢保持着400万吨的产能,近日由于建筑钢材价格回升,以生产长材为主的首钢老厂从中受益,所受经济危机冲击减轻。但首钢曹妃甸项目的生产对象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热轧、冷轧产品,主要产品包括石油管线、造船、汽车、家电用钢,这正是目前钢材市场上价格下滑得最厉害、出口数量锐减的产品种类。朱继民说,转型是大势所趋,但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曹妃甸一旦投产,将面临诸多无法控制的未知因素,需慎重考量。由于钢铁严重供过于求,工信部近日出台了“限产令”,朱继民对此表示,曹妃甸属于先进生产水平,不受“限产令”影响。 市场的“未知因素”让首钢并购国内其他钢铁企业的步伐也为之放缓。在3月举行的“两会”期间,朱继民以“首钢、长钢双方已进入尽职调查阶段”来回应重组事宜,据当时媒体报道,双方谈判已接近尾声,预计最快5月,山西长冶钢铁即可改换门号。但昨日朱继民告诉记者,与长钢的重组仍处于“前期调查中”。“我们要综合考量产能需求、复合产业发展需要来决定下一步。” 据了解,根据原有计划,首钢将出资购买长钢58.29%的股份,其余41%国资公司将无偿划拨给首钢集团。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危机对我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相对于其它国家而言并不那么严重。这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也就是对外金融投资、对外贸易和国内的金融市场这三个方面。我国实体经济整体还没有明显感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迈向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稳中求进,力求把金融危机对我国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中央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有效的措施,保持我国经济金融的安全。我们要积极应对,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把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保经济增长,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弹性的货币政策,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培育内需的潜力,灵活调整货币政策,做好外汇资产的保全工作,扩大低风险信贷,降低高风险的信贷,争取在与国际合作应对金融海啸的同时改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对国际金融经济的影响,为国际的发展作出贡献。此次经济危机必将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又一次调整,面对这次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会给我国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呢?首先:这次经济格局的调整,为中国赶超世界强国经济,缩短了一定量的时间,相比较来说有利于中国。因为这次调整主要是针对前期受益于该货币体系的国家,包括以中国为代表的新新经济体只是受影响,并不是调整的主要对象。第二:目前,人们对美国问题的反思和厌恶的的对象,恰恰是中国蓄势待发的强项。中国和美国就像对着镜子相向的两个经济体一样,人们现在厌恶的对象都是中国的强项。比如美国的低储蓄—中国高储蓄、美国债券太发达—中国债券才起步、美国负债累累—中国是净债权、美国流动性不足—中国流动性过剩,美国金融创新过度—中国金融创新才起步等等,中国这样的经济体,对惊魂未定国际资本来说,无疑是一片乐土。第三:没有哪个国家,拥有象中国这样庞大的、尚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内需市场。在如今世界经济一片惨淡的背景下,能有如此强大的经济纵深,能为经济注入强大活力的内需市场,显得尤为珍贵。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一直坚持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方向,大大压缩了对我国内需市场的开发,还不及发达经济体一半的规模。目前国内的内需市场一片萧条,在出口因为经济危机大大受阻,国内投资年年过度的情况下,中国也唯有起动内需这一条阳光大道了。所以在近期一段时间,发动内需,解决过去被严重滞后的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将会被放在发动内需的突破口上。如果能象林业改革一样,把农民的土地、田庄,房屋也让其自由流转,这将是一块多么宠大的市场,又会给经济注入多大活力。加上发动内需,必需解决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社会保障问题。打消群众的顾虑,使群众敢消费,并让群众口袋里有钱,把这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让利于民。这些措施,又将给经济注入多大的活力!所以,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经济体会有中国这般具有活力。也唯有中国,将会担当起让世界渡过此次危机,稳步增长的引擎!!!

3. 国际金融危机原因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容易导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结果,导致通货收缩,通货收缩,加剧金融危机。 通货膨胀的起因,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太大,或者是货币流通量太快,经济活跃,导致供不应求,物价高涨,出现经济泡沫。泡沫破裂,出现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
危机产生失业,人民收入骤减,需求骤减,市场供过于求,物价下降,导致通货收缩。通货收缩,使人民更不舍得花钱,因为可以期盼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相同的东西,因此而加剧经济危机,或者金融危机。

4. 史上历次金融危机分别是

1、美国金融危机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

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2、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7年香港回归伊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在汇市、股市和期指市场同时采取行动。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合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币利率急升,恒生指数暴跌,从中获取暴利。

3、国际金融危机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国际传染并非近年方才出现的现象。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

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加之当年10月纽约发生金融危机,伦敦一系列企业倒闭,巴林银行几乎于当年11月份倒闭,只是在英格兰银行行长威廉·利德代尔牵头组织的银团担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幸免。

英国对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贷款因此事而锐减,致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893年。

4、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5、环球金融危机

2007-2008环球金融危机

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5. 这次金融危机的起因,发展过程和波及范围。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 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上面 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 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 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 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 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6. 近年的国际金融海啸成因是什么有何表现对世界贸易格局有什么影响

一,金融海啸的成因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海啸,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根本上讲,金融海啸是美国实体经济长期失衡的集中反映

长期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模式以“高消费、高负债”为主要特征,居民储蓄率偏低,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实体经济失衡通过经常项目持续逆差和资本项目资金流入得以缓解。但随着美国政府赤字和居民债务的不断增加,这种经济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再加上美国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经济的脆弱性加大,抵御内外部冲击的能力下降。一旦经济和金融领域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容易导致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这次危机中,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先是房价下降引起债务偿付风险,进而导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和金融机构的连锁破产,并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领域,造成经济衰退。

(二)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失误是金融海啸的直接原因

从2000年开始,在贸易逆差和军费开支猛增的背景下,美国的外贸状况和财政状况持续恶化,美联储和布什政府为避免经济下滑,采取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长期维持低利率,造成流动性泛滥,直接推动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经济泡沫化的风险日益明显。2004年初,美联储开始加息周期,连续17次上调利率,借款人难以承受房贷负担,违约现象逐渐增多,房价开始下跌,一些提供次贷的金融机构相继出现财务危机。2007年夏,长期积聚的风险集中释放,美国次贷危机终于全面爆发。

(三)金融机构过于宽松的贷款条件和过度的金融创新是金融海啸的重要诱因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放贷机构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和业务利润的快速增长,忽视风险管理,盲目降低贷款条件,甚至编造虚假信息,使不合格借款人的借贷申请得以通过。在信贷市场风险不断上升的同时,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杠杆交易产生风险放大效应,次贷这一单一市场的风险通过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扩散到整个金融体系,并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迅速传递到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最终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四)金融监管体系存在重大缺陷是金融海啸的制度根源

长期以来,美国奉行自由市场经济,过于相信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能力,主观上造成了金融监管的缺失和松懈。自实行混业经营以来,美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产品日趋复杂,但监管当局没能充分评估并消除金融市场不断积聚的风险,未能及时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而采取有效的监管行动。此外,美国金融监管以机构监管为主,功能监管较弱,在金融业高度混业经营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制度安排不仅难以实施有效监管,还有可能因内部协调难度大、分工不明确而延误化解金融风险的有利时机,致使金融体系风险进一步累加而形成系统性风险,最终导致系统性风险以危机的形式爆发。

(五)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海啸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不断暴露出的问题看,评级机构对各种金融衍生品的评级模型和标准存在重大偏差,在评级中没有准确反映并揭示产品的风险,有误导投资者之嫌。同时,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表现出较强的顺周期性,在经济繁荣时期,评级机构对那些高风险产品给予了很高的信用评级。一旦出现危机,评级机构又一改此前的态度,大幅下调这些产品的信用评级,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震荡,反映出评级机构自身信用缺失的问题。

二,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分析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应当运用辩证的方法,既要正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又要看到危机中蕴含的机遇,综合施策,趋利避害,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金融海啸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投资者的资产损失。受金融海啸影响,我国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持有的境外金融资产价值缩水,部分从事石油、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的企业遭受损失。不过,从已公布的信息看,这些损失都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没有对我国银行业的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也没有引发明显的资金外逃问题,金融业总体保持稳健运行。

虽然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影响有限,但间接影响却是非常显著的,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层面。欧美经济陷入衰退令国内出口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并将产生传导效应,最终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情况下,企业业绩下滑、亏损增多将导致贷款质量下降,银行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显著加大,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此外,去杠杆化的过程和风险厌恶的增强将导致国际资本向新兴市场的流动减缓,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发生反转,影响国际收支运行的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外汇管理将面临更大的压力。目前,金融海啸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进出口呈下滑趋势,部分外向型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增大,发展速度有所放缓,经济形势比较严峻。

(二)金融海啸带来的发展机遇

客观地看,金融海啸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调整和发展的机遇。一是加快经济由外需拉动向内需推动转换的机遇。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多依赖出口和外需。这次金融海啸对我国出口形成巨大冲击,充分暴露了这种发展模式的脆弱性和不可控性。过去,在外部经济需求扩张、国内企业盈利较好的宏观背景下,推动经济转型有一定的困难。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实现保增长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企业也普遍有动力和意愿进行产业调整升级,此时推动经济转型可谓水到渠成。二是加快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增强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机遇。这次金融海啸使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强烈质疑,世界各国希望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和摆脱美元束缚的呼声很高。我国可以借此机会加快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增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三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机遇。目前,国外企业资产价格和国际资源型产品价格大幅缩水,一些国家的投资政策有所松动。我国应当抓住这一时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获取战略性资源、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三,应对金融海啸的建议

(一)做好全球经济低迷持续较长时间的准备,积极寻求内需等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和成功转型。为应对金融海啸,近期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启动了多项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着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鉴于内需不足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我国应采取更全面广泛的措施拉动内需,包括将收入分配和鼓励消费结合起来,并考虑养老保障等非收入因素。对于金融业而言,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维护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稳定。这次金融海啸表明,金融衍生品交易在给金融机构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孕育了极大的风险,高杠杆信用交易和资本跨境流动使传统的基于资本充足率为主要指标的金融监管手段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我国应从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国内金融监管体系,全面提升国内金融监管水平,一方面加强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和防范,特别是加强对金融衍生业务的监管、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要求;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切实防范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形成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安全和稳定。

(三)积极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加强应对金融海啸的国际合作。这次金融海啸进一步暴露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凸显出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过程中,我国应主动发挥更大作用,努力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顺应企业使用人民币国际结算需求的同时,注重与实体经济开放进程的协调,稳妥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和人民币的区域化。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应对金融海啸的国际协调与合作,特别是要避免出现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

(四)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外汇管理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面对压力和挑战,外汇管理部门应主动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围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深化外汇体制改革,加大政策调整力度,继续改进贸易、服务贸易和资本项目的管理方式,大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引导和促进我国外汇市场规范发展,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有力的服务与支持,继续保持涉外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五)完善外汇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受全球经济减速和衰退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增加,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难度加大。对此,我国应按照资本流出入均衡管理的思路,加强商务、海关、税收、外汇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全方位对跨境资金流动进行监测,提高监测分析水平和对异常资金的辨别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形势逆转,提前深入研究一揽子应急措施,有效抵御投机资本大规模流动对我国经济造成大的冲击。(郑杨作者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兼职教授)

声音

“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预期”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来自于两个方面,间接影响到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预期,直接影响则是由出口下降带来的投资和服务业等萎缩。

这种金融动荡和危机首先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种信心和预期上的间接影响,其次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美、欧等世界经济体对中国需求将下降,导致中国出口增幅减缓。

中国经济属于出口导向型,出口在GDP总量里所占比重在2007年底达到37.5%,因此出口增幅下降,会影响到经济增长。同时,与出口相关的投资行业、服务行业,甚至是消费行业也会受到牵连。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从高位向下回落,但这个调整期不会太久,未来10-15年仍将总体向上行,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

到2020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向上走,有三个理由支撑:首先,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尚未完成,必将往前走,这一过程不会被打断;其次,我国的人均收入还处于中低收入国家水平,按每年平均增速7%水平计算,2020年人均GDP将达7000美元,有望超过日本;另外,按照2020年14亿人口计算,收入提高后,消费市场将空前繁荣,这是推动中国经济上扬的强大发动机。

“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仍然趋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是典型的高增长、低通胀,同时呈现的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是高储蓄、低消费;美国等发达国家是高消费、低储蓄,通过低利率政策扩张信用,靠借发展中国家的钱来过日子,在借钱过程中扩大了进口,扩大了赤字,同时带动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旺了全球的需求,而背后是全球的供需失衡。这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内部矛盾产生的必然结果。由于没有约束美元的供给,或者说由美元供给所引起的全球货币供给过快,先是通胀,后是美国的次贷危机。由次贷危机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就在于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最后把世界经济中的一系列问题全部暴露出来,引发国际金融危机。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不能小看,尽管我们的政策选择也面临着很大挑战,但只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政策调整及时、到位,2009年,我国仍然有把握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势头,有希望保持8%以上的增长。

理由是:第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将会出台更多的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新政策。第二,农业是基础,2008年粮食又是连续第五个大丰收,创历史纪录。这为我们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提供了比较好的物质基础。第三,尽管2008年下半年来我国财政收入逐月下降,但财政整体实力仍是比较雄厚的。这意味着在目前关键时刻,当需要出台更大的刺激增长的政策时,我国财政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赤字政策来保增长。第四,我国现在仍然实行的是资本项下的有限管制。资金大进大出没那么容易,尽管最近有些钱向外流,但数量不大。而整个银行体系存贷比很低,流动性是充裕的。第五,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肯定放慢,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增长0.9%,发达国家是零增长或负增长。在此背景下,全球能源、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处于往下走的趋势。海外有预测,2009年,我国CPI不到2%,国内专家的预测也较低。这为我们在采取宽松政策保增长中防止物价上涨和主动进行价格调整提供了空间。第六,我国仍然处于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东中西差距大,且存在13亿人口这么大的消费市场,人民消费正处于快速升级阶段。所以,只要政策调整及时、到位,中国的经济增长空间还是很大的。估计到2009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各种比较好的指标现象会出现。

“中国是金融危机的稳定剂”

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尽管最近出现经济增长放缓,世界其他经济体遭遇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中国经济仍将继续发挥关键性的稳定作用。

此刻,中国能够为全球稳定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持自身经济的良好增长,在中国已经出现国际贸易下滑的情况下,这将不会是轻而易举的,所以政府为刺激国内经济作出的努力值得欢迎,对未来一段时间十分重要。

2009年将是最为艰难的时刻。随着各个国家开始采取措施降低价格,可以看到保护主义已经开始抬头。听起来很不乐观,所以,现在国家之间的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令人担心的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贫苦的发展中国家,因为危机面前,往往是那些脆弱群体,他们所具备的缓冲条件最少,随着全球失业率的上升,这个问题还会加剧,会带来社会政治方面的不安。

在别的地方找的资料 ~ 希望对您都所帮助 呵呵

7.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哪些表现论述

当今世界经济不平衡在突出表现在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南北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是又一重要表现;还反映为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分化。
在新旧格局交替的深刻变动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交织,呈现出一幅扑朔迷离的图景。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把世界各国更加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在分享全球化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共同的承担着全球性的问题。尽管如此,世界各国面临的长期战略性的问题却是和平与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的不平衡性,如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界限越来越明显。在旧的国际秩序受到巨大冲击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萌发的同时,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迫切地要求改变国际旧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人惊羡的成就一-2009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同样纷繁复杂,如产业结构问题、国际金融问题、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等。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逐步复苏之中,但仍具有脆弱性与不确定性。在全球化智库与世界银行联合举办的线上研讨会中,世界银行前景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保持强势,但经济复苏的势头却不平衡。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回暖,还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
逐步复苏
全球经济目前整体保持恢复性增长势头。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上半年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值为56.5%,较2019年同期上升5.3个百分点,较2020年下半年上升3.1个百分点。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贸易更新报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实现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4%。
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中,中国发挥了显著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24.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3%。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也持乐观态度。世界银行6月29日发布报告,将中国2021年经济增长预期值从8.1%上调至8.5%。

阅读全文

与2019年国际金融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亚星客车历史股票价格 浏览:487
bt融资建设管理办法 浏览:61
光大信托排名第几 浏览:998
600604今日资金 浏览:174
信托重仓股 浏览:322
适合女人怎么理财 浏览:900
铜钱板理财 浏览:890
安全投资理财排行 浏览:53
博时基金公司的客服电话 浏览:289
民生理财赎回 浏览:409
股市还能投资什么意思 浏览:222
外汇平台排名金道外汇 浏览:929
怎样开通红枣期货 浏览:304
白银克价今日价格 浏览:810
一人民币能换多少澳元 浏览:911
邮政小额贷款ppt 浏览:937
融资合作书 浏览:345
通达信怎样设置基金持股公式 浏览:998
郑商所红枣期货手续费 浏览:882
天津聚川理财 浏览: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