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机构杠杆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杠杆风险管理

发布时间:2022-08-02 00:21:25

A. 金融机构的风险主要包括哪三大风险

金融机构的风险主要包括金融市场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版险。

一家金融机构发生权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其自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的风险,有可能对该金融机构的生存构成威胁;

具体的一家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出现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一旦发生系统风险,金融体系运转失灵,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1)金融机构杠杆风险管理扩展阅读

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

(1)不确定性: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难以事前完全把握。

(2)相关性:金融机构所经营的商品—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同经济和社会是紧密相关的。

(3)高杠杆性:金融企业负债率偏高,财务杠杆大,导致负外部性大,另外金融工具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等也伴随高度金融风险。

(4)传染性:金融机构承担着中介机构的职能,割裂了原始借贷的对应关系。处于这一中介网络的任何一方出现风险,都有可能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甚至发生行业的、区域的金融风险,导致金融危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金融风险

B. 奔走相告,从最新银行理财规则看如何正确加杠杆

债市去杠杆主要体现在限制回购和代持两方面,而证监会方面,也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包括严控股票配资,限制结构化产品杠杆率,限制证券期货管理人及劣后对优先级的保障,甚至正常的结构化资管产品备案时间也大幅度延缓。
但对于整个金融市场而言,证监会监管的资管产品只是整个杠杆链条的末端,真正资金杠杆的源头仍然在银行,尤其是银行理财。

C. 金融机构的资本配置与风险管理是什么逻辑关系

总体而言资本配置是为了应对潜在风险。建议楼主通读巴塞尔协议,该协议能让楼主充分了解2者关系。在此我仅简述。以银行为例,银行的资本分为两类,一类叫监管资本,一类叫经济资本,前者是按监管要求提取得风险准备,后者是按自身经济需求提取的风险准备。为什么要设置监管资本,因为银行存在杠杆,属于高风险行业,而且面向大众,如果不约束其经济行为,容易造成市场波动和风险。出于该考虑,银行每一笔业务都要求提取一定的资本准备,让银行在风险发生之前作出准备。银行主要针对潜在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提取资本。比如按照巴塞尔协议II,银行有1000万贷款,1000万金融资产,去年收入3000万。需要提取1000万*8%作为信用风险准备。1000万金融资产var值=300万,提取300万作为市场风险准备,销售收入的3%=900万作为操作风险准备,总资本为680万作为监管资本。如果银行自己又估计了,按经济需求需要700万,就可以提取700万,700万为经济资本。该700万资本可以持有国债或其他认可的金融资产,按资产质量不同分为一级资本,二级资本,三级资本。以上例子仅为说明问题,非严格计算,严格计算参见巴塞尔协议。保险行业,证券行业思路一样,但是计算方法不同。

D. 什么是杠杆管理

杠杆管理是指发现薄弱的、需要改进的活动或职能,在这些活动或职能领域,确定公认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大量收集同行业内其他企业在这些活动或职能领域的做法,分析优劣和利弊,利用搜集到的信息重新定义目标、修正程序、取得新资源,并开展其他活动来改进公司的职能。
杠杆管理的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企业学习。
所谓的“管理杠杆”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当前的管理杠杆,它决定着公司短期的净资产回报率;二是种子资本的潜在杠杆效应,它决定着公司长;期中的管理资产规模和投资回报率;评价一家另类投资管理公司,不仅要看其当前的管理杠杆,还要看其潜在的管理杠杆释放空间,以判断其真实的投资回报率,而另类投资管理公司能否平衡好这两个杠杆的作用,决定着公司能否在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高股东回报。在管理杠杆的作用下,大型另类投资管理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通常较高。

【拓展资料】
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是指一家或几家公司在银行贷款或在金融市场借款的支持下进行的企业收购。一般做法是由收购公司设立一家直接收购公司,再以该公司的名义向银行借款,或以该公司的名义发行债券向公开市场借款,以借款的资本完成企业收购。由于这种收购只需以较少的资本即可完成,故而被称杠杆收购。
杠杆租赁是指在租赁融资中,出租人只需投资租赁设备购置款项20%-40%的金额,即可在法律上拥有该设备的所有权,享有如同对设备100%投资的同等税收待遇,设备购置款项的60%-80%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无追索权的贷款解决,但须出租人以租赁设备作抵押,以转让租赁合同和收取资金的权利作为信用担保。

E. 什么是投资银行的杠杆

在20倍的高杠杆放大作用下,各大金融集团在次贷危机中的投资损失率达到18%至66%,平均损失约30% 次贷危机席卷了整个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除了美国的Countrywide、新世纪金融公司以及英国的诺森罗克银行、北岩银行等业务相对集中于抵押贷款领域的机构遭受重挫外,美林证券、花旗集团、瑞士银行等大型综合银行或投资银行也未能幸免。 尽管美林有大量相对稳定的经纪业务,尽管花旗有大量的零售银行业务和全球化的分散投资,尽管瑞士银行因其低风险的财富管理业务一贯享受着最高的信用评级;尽管房地产抵押贷款只是它们众多利润源中的一个,而且贡献并不大——但正是这个不起眼的业务让这些金融巨头们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金融集团希望通过复杂的业务结构来分散风险,用精细化的测算来拨备风险,但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垃圾债危机、到1987年黑色星期五中的组合投资保险策略隐患、90年代末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套利危机、再到此次次贷危机,大型金融集团在历次金融创新产品危机面前不堪一击,“风险分散”和“流动性拨备”都变得毫无意义。 虽然在此次次贷危机中,中资企业损失较小,但在中国的金融发展过程中,到处都需要创新,到处都可能是创新的“地雷”,美国的次贷危机也许能给我们更多启示。 多收益源不能分散风险美林证券与贝尔斯登是次贷危机中损失较大的两大投资银行,但从他们的业务结构看,包括了股权、固定收益、投资银行、交易清算、私人客户理财和资产管理等多个部门,涉及代客交易、交易清算、结构化产品设计销售、做市商、自营交易、风险套利(套利并购重组事件)、传统套利(套利价差)、证券出借、证券化产品发行和投资、融资、并购重组、私人股权投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多项业务。 除了抵押贷款证券(MBS或ABS)外,他们的业务还涵盖了国内股票、国际股票、国债、市政债、公司债、垃圾债、可转换证券、股票衍生工具、利率互换产品、外汇互换产品、商品期货、对冲基金等多种产品。 雷曼兄弟等亦是如此,其业务结构是一个极其庞杂的体系,每个结点都充斥着风险,他们希望通过多结点来分散这种风险。 现实中,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一般来说,美国大型投资银行的收益来自于五方面:自营(Principal Transations)、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抵押贷款服务权收益(MortgageServicingFees)、佣金收益(Commissions)和资产管理收益(Asset Management)。而花旗、瑞银等以银行业务为主的大型金融机构,其业务结构就更加复杂,收益源也更加广泛。 但问题是,金融机构的高杠杆可能会完全对冲掉多收益源的风险分散作用。 大机构次贷损失30%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欧美的金融机构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流动性和资本金管理体系,其核心是:集团根据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计算出在发生危机事件时所需要的最大流动性,这个流动性需求将主要通过资本金来满足。 即,公司的资本金应该可以保障公司在发生极端事件、且不能进行外部融资情况下,不用变卖资产就能够满足正常的债务偿还需求、法定资本金需求和一定概率下或有负债的发生额(担保、资本承诺等),并可满足危机发生时抵押品价值贬损所导致的抵押融资额减少、甚至无法获得抵押融资时的资金需求,以及公司长期债被降低一级时衍生品交易中所产生的追加保证金要求。 为了保守起见,金融集团一般都会要求其现金资本和其他备用流动性所构成的流动性池应该大于危机发生时的最大资金需求——贝尔斯登和美林都要求其流动性资源应是短期无抵押融资的1.1倍以上,而雷曼兄弟则要求其流动性池里至少要保持20亿美元的富余流动性。此外,美林还要求它的长期资本资源至少要比长期资产需求多出150亿美元,这一原则也同样被用于新巴塞尔协议中对银行风险的监管。 精确的数量化管理似乎给公司稳健经营提供了足够的保障,而它的一个现实结果就是各家金融机构都放心大胆地使用较低的拨备和较高的财务杠杆。美国证券公司平均的总财务杠杆(总资产/股东权益)大于20倍,而净财务杠杆((总资产-低风险资产)/有形股东权益)在15倍左右,商业银行平均的总财务杠杆则在12倍左右。高杠杆虽然提高了资本回报率,却也对风险的估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公司低估了风险,导致拨备额不足,将使单一业务的风险在20倍的杠杆作用下,放大至整个集团。 以贝尔斯登为例,总杠杆率、净杠杆率分别为30倍、16倍,只要总资产中的3%、风险资产中的6%发生净损失,就会产生致命后果——公司现有130亿美元的有形股权资本、正常情况下每年可产生2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即,可承受的最大亏损就是150亿美元,而公司在抵押贷款上的投资达到560亿美元,其中的20%发生问题就将是致命打击。 而对于美林来说,表外风险头寸则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其一年内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表外承诺额就高达470亿美元,一年内如发生降级等特殊事件所导致的追加保证金或回购承诺要求达到630亿美元,两项相加就达到1100亿美元,而公司的有形资本金不到400亿美元,即使加上其他备用流动性,最多也只有630亿美元。实际上,公司总财务杠杆率、净财务杠杆率分别为20倍、13.8倍,如果总资产损失5%以上,风险资产损失7%以上,就将导致破产危机。 实际上,正是高杠杆让金融控股集团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变得异常脆弱——如果金融集团将总资产平均分布在20项业务上,那么,在20倍杠杆下,每类资产50%的损失将导致集团资本金损失一半,而在次贷危机中,各大金融集团的投资损失率在18%至66%之间,平均损失30%左右。 贝尔斯登卖股权给中信真实原因在成熟业务上,经过多年的数据、经验积累,欧美市场上的成熟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估算确实已经比较准确,足以支持其低拨备下的高杠杆运作,并成为其在收益率上战胜新兴市场金融机构的有力武器。 但在金融创新过程中,由于历史数据较短,风险的估算常常发生偏差——这种偏差不是一两家金融机构的偏差,而很可能是系统性的偏差,比如次贷危机,AAA的次贷最终被证明是整个金融系统在房地产牛市行情中的整体估价错误。 其结果是,当危机真实发生时,实际的流动性需求可能远远超过公司的估算:抵押品价值的贬损程度可能超过预期,从而要求更多的保证金支持——没有一个机构会为AAA级的债券拨备出30%的贬值空间(真实的拨备额不到2%),为AA级债券拨备出60%的下跌空间。 实际上,当危机到来时,所有次级贷款的价值都发生了大幅贬损,AAA级债券目前已累计下跌30%以上,AA级下跌60%,A级跌幅超过70%,直追BBB及BBB-80%左右的累计跌幅。尽管各大金融集团都以AAA及AA级次贷为主,但各大金融集团在次贷中的投资损失率都达到20%以上。 此外,或有负债可能在某一时刻被要求全部兑现——次贷危机中的回购协议成为许多金融机构的致命伤,按照历史的估算,售出的次贷被要求回购的概率仅为1%至2%,但当危机发生时,几乎所有次贷的违约率都上升到10%、甚至20%以上,从而被要求全面回购;抵押融资渠道可能大幅萎缩,目前新的次贷发行几乎成为不可能;而公司信用评级可能被连降几级,从而在次贷以外其他衍生品的交易上被要求大额追加保证金......总之,针对金融创新产品的拨备可能完全不够,它将吃掉所有的富余流动性和公司计划用以扩张的资金,甚至会消耗其他业务的拨备额,并引发全面裁员。 宁选高风险不选高杠杆金融创新过程中风险的估价通常是不准确的,金融集团希望用复杂的业务和分散的收益点来降低单一事件的冲击力,但金融企业的高杠杆放大了单一事件的冲击力,使单一业务的风险可能会感染其他业务,并危机整个集团的安全——实际上,在投资银行平均15倍左右的净财务杠杆和20倍以上的总财务杠杆下,5%以上的风险资产亏损将给公司带来致命打击。不仅如此,危机还对股价产生了长远的影响,限制了企业在其他高速成长领域上的扩张速度。 如果把金融机构的三要素绘成一个三维图,波动性、收益率和杠杆率。那么,对于金融集团来说,在新业务上杠杆率的控制尤其重要,因为此时波动率的数据变得不那么可信了,一旦风险失控,低杠杆的集团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局部,从而可以发挥真正的金融集团多收益源分散风险的作用,在低谷中趁机收购其他企业;与之相对,高杠杆的集团将使风险扩大至整个集团,从而成为低谷中的被猎食者。 在金融创新中,唯一安全的是现实的拨备,而不是信用评级或其他基于历史数据的模拟测算。 金融创新过程中,控制杠杆是分散业务风险的前提,是控制创新业务风险范围的必须。“可以承受高风险,绝不承受高杠杆”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新产品的拓展,也同样适用于跨地域的扩张,在新地理市场上,当风险不可测时,控制杠杆比控制风险更重要。

F. 为什么金融机构也要进行风险管理控制

因为复进行风险管理控制对于金制融机构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

  1. 进行风险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在金融风暴中可能遇见的风险;

  2. 由于金融行业竞争激烈,进行风险管理控制可以在竞争中减少损失;

  3. 由于金融行业的不稳定性,进行风险管理控制可以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4.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具有维持经济增长的作用。

G. 金融杠杆原理通俗讲解

金融杠杆原理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投资者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还有可能遭遇的风险。
金融杠杆原理通俗地说就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时候,把投资者拥有的资金扩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导致其增益和损失也会按照这个比例进行扩大。通过对这个工具的使用,能够放大投资的结果,不管最终结果是增益还是亏损,相关数额都将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多,因此在利用这个工具前,投资者必须深入研究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和可能遇到的风险。对于金融杠杆原理来说,比较保险的措施是把收益预期尽可能地减小,而风险预期尽可能地增大。在运用金融杠杆时,因为现金流的支出也许会增多,所以投资者必须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当杠杆作为经济学名词时,是指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主要表现为:由于特定费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财务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合理运用杠杆原理,有助于企业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资金营运效率。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有三种形式,即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复合杠杆。经济杠杆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或经济组织利用价值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影响、调节和控制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经济手段。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奖金、汇率等等。
有关金融杠杆操作能够取得成功的几个重要决定因素:
1、债券融资成本是否划算;
2、是否能在3-5年之内取得高倍速离场;3、购买价格是否合理;
4、运营的情况能否发展和改善。

H. 杠杆率对金融体系的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共有4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续理财产品账面余额23.50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加56.46%。截至今年4月末,这一规模已经膨胀到了25.2万亿元。也就是说,仅2015年以来,银行理财的规模就膨胀了10万亿元。而这期间,正好是A股市场到达“疯牛”顶点、公司债发行全面提速、商品期货市场暴涨暴跌、房地产市场全面回暖的时间段,这绝不是仅用“巧合”就可以解释的。
拓展资料:
杠杆率简介:
1、一般是指权益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的比率。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还款能力。杠杆率的倒数为杠杆倍数,一般来说,投行的杠杆倍数比较高,美林银行的杠杆倍数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倍数在2007年为33倍。
2、概念: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称为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影响的是企业的税后利润而不是息前税前利润。财务杠杆率等于息税前利润与营业利润之比,反映由于固定的债务存在,财务费用(利息)对保险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负债的程度和企业偿债能力,财务杠杆率越高反映利息费用越高,导致ROE指标越低。
3、简单的讲就是把你的资金放大,这样的话 你的资金成本就很小,同时你的风险和收益就放大了,因为盈亏的百分比不是依据原来的资金,而是根据放大后的资金来衡量的。巴塞尔银行管理委员会在汲取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完善新资本协议时,提出杠杆率作为监管指标,设置下限为3%。杠杆率=核心资本/表内表外总资产风险暴露

I. 金融机构的风险如何控制

进行风险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在金融风暴中可能遇见的风险;

由于金融行业竞争激烈内,进行容风险管理控制可以在竞争中减少损失;

由于金融行业的不稳定性,进行风险管理控制可以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具有维持经济增长的作用。

J. 金融业如何去杠杆防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金融业成为大规模外溢效应的渠道,国际资本流动透过金融机构网络跨境交易形成的外部冲击日益显著,实行灵活汇率的国家也难免资本流动冲击。2008年面对外部冲击,欧盟内部各国纷纷“以邻为壑”,各自为国内所有银行存款提供全额担保,避免资金外流维持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蒙代尔三难困境”理论框架受到质疑,美元作为最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美国货币政策是全球流动性周期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对国际跨境信贷流动和金融市场杠杆有重大影响,汇率自由浮动难以抑制资本流动确保货币政策独立。受流动性周期影响的经济体,从“三难困境”:无法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变为资本自由流动还是货币政策独立的“两难”选择。其政策含义是: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加强金融市场杠杆交易监管,切断外部冲击传导渠道,可确保货币政策独立稳定金融形势。
流动性的实质源于货币创造,第一层次是货币当局供应基础货币创造流动性。第二层次是银行以及影子银行体系通过信用扩张期限转换派生存款创造流动性。这意味货币政策能否不受干扰服务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取决于货币当局是否能够控制流动性来源。
从流动性供给层次看,基础货币提供的流动性要比市场内生杠杆交易衍生的流动性稳定。货币乘数代表了银行、影子银行体系等信用(债务)创造货币的程度,一定程度也表明了金融系统的杠杆水平。中国货币乘数从2011年3.79升至2017年4月的5.33,达到1997年以来的历史高位。
货币乘数高表明基础货币不足,货币供应的增长严重倚赖货币派生渠道信用创造货币,流动性更多是由债务杠杆交易提供。这类杠杆交易主要由风险偏好上升驱动,金融机构加杠杆加大同业拆借、回购等短期融资,配置公司债券、信托受益人权益(公司贷款、信托产品和理财产品)等长期限风险资产,减持优质流动性资产,导致风险资产价格上涨,扭曲风险溢价信用利差缩窄,催生资产泡沫。市场交易量增加烘托下,表面上市场流动性充裕,但这类债务杠杆交易衍生的流动性具有脆弱属性,资金流动对境内外息差、汇差极敏感。一旦出现市场压力撤资,这些流动性就可能迅速消失,刺破资产泡沫引致危机。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杠杆风险管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房企融资难 浏览:236
基金交易账户叫什么意思 浏览:876
外汇实惠资产 浏览:839
2019年4月1日厦门92号汽油价格 浏览:36
春节投资理财产品 浏览:252
手机理财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943
钱近宝理财 浏览:144
办理理财需要什么手续 浏览:524
南京工商银行公积贷款银行 浏览:303
简约理财 浏览:760
股票5050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728
柚子理财招聘 浏览:785
微信美女做外汇骗局 浏览:564
股票横盘时间 浏览:545
港股退市的股票怎么办 浏览:88
23元澳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868
利率高的理财 浏览:971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 浏览:188
中小融资租赁公司 浏览:818
晶科融资租赁 浏览: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