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1997年上海深圳金融中心之争

1997年上海深圳金融中心之争

发布时间:2022-08-01 05:39:22

上海和深圳哪个才是中国的华尔街

上海与深圳争夺金融中心地位由来以久,刚刚金融期交所决定落户上海了,两强争霸也告一段落了,看起来上海在这场战役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了。而且金融的问题最主要还是人才的问题,上海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不过深圳的金融人才真的少之又少,所以,我看好上海成为中国的华尔街。

❷ 深圳和上海谁更有实力争当国际金融中心

当然是上海比深圳强。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有一半人在北京办公,一半在上海办公,但是不在深圳。国际都只看上证,不看深指。而且深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远远落后于上海,因为是新城市,连台湾人都把深圳读成深俊,就不要说外国人没听说过深圳了。金融证券交易量,上海上海证券交易所远超深圳。银行数量,上海也远超深圳。当然深圳发展速度稍微快一些。我的观察是,深圳逐渐会变成科技城市,就是中国的硅谷。上海以服务外企和大型央企国企为主,深圳以私营企业为主。虽然高层反复强调也支持民营企业,但中国赶超美国主要靠国企,因为有规模,以民企为辅。主辅要分清。另外,深圳的政治地位很低,副省级,深圳市委书记是中央候补委员,而上海则比省级高半级,市委书记则是政治局常委。深圳的高校研究机构远不能和上海比。上海地价过高,外推初创企业。深圳本来是初创企业王国,但深圳地价也骤升,几乎快赶上上海的地价了,连华为都把部分部门搬到惠州,这会阻碍深圳的活力来源。深圳和香港在逐渐同城化,甚至珠三角鹏穗港澳珠一小时生活圈,珠三角大湾区行成,会是新的增长点。但上海也会整合江浙成为上海大湾区。另外,借朝鲜韩国和解,以及朝韩俄蒙经济通道开跑,渤海大湾区(京津冀辽鲁)也会形成。

❸ 深圳和上海谁是中国第一城市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就如同崛起的雄狮一般迅速发展着,而众所周知,北上广深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现在不仅仅是国内的四座一线城市,更是国际性的一线城市,经济实力不容小觑。但是在我国第一大城市的评选中却独独少了广州这座城市,只有深圳与北京和上海角逐中国第一大城市,你觉得它们最终省会成为胜利者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在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三座城市的角逐,你更看好谁呢?

综述,第一城不仅仅是指GDP,还包括很多城市要素,深圳的发展全球瞩目,这一点要承认,而且深圳发展的后劲十足,不断拉近与上海之间的差距是有可能的。上海也不能守着第一城的位置闲庭信步,上海也面临诸多发展难题,得扬鞭奋蹄才行。




❹ 据说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很牛逼,是亚洲的金融中心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仅次于东京的远东第二大城市。如果你需要更感性的说法,我可以告诉你,当时,好莱坞的大片,在美上市后三天之内就会出现在上海的各大影院,此其一。其二,改革开放到今天,你能学到和看到的几乎所有现代营销和广告手法在那时的上海都可以找到。尤为让我感佩的是,翻看当时民族企业的广告创意,你会发现,其实我们中国人对市场经济一点也不陌生,而且早在六十年前,就已经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此外,当时上海的繁荣与租界有很大的关系,再次就不多作举例了,你可以搜索一下,从某个层面上说,租界的繁荣在上海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至于1楼那位说的上海那时的牛都是靠外国人,这是毫无依据可言的。楼主可以去上海图书馆或者上海档案馆查阅当时的一些史料就明白了。其实上海的租界与《南京条约》签订后的开埠是有直接联系的,而开埠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租界和移民的繁荣,这些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
继续回1楼,香港如今的繁荣与上海有着非常大的关系。49年解放后,老蒋卷走中国百分之八十的硬通货。而从这时开始,上海人开始了移民香港的浪潮。第一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席执行官董建华、现任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上海青帮掌门人杜月笙、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中信集团主席荣智健家族、娱乐圈教父邵逸夫、香港娱乐圈阿姐汪明荃、著名主持人沈殿霞等人均是上海发家后去香港发展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远东巴黎”的美誉,也因此经常被报刊杂志特别加上一个“大”字,即“大上海”来形容上海在当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程度。听我外婆聊过一些往事,据说当年的香港仍处在发展低潮,许多香港有识之士都渴望有朝一日将香港打造成如上海一般繁华,故当地报纸也曾将香港形容为“小上海” 来勉励公众。
在这之后的另一波移民潮则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得益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国门打开的同时也让国人进一步领略到了香港高速发展的魅力所在,而上海则因受困于“文革”等客观因素,和香港的差距在六七十年代加速拉大,昔日有着“远东巴黎”美誉的“大上海”,在改革开放初期只能面对香港已如磐石般稳固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望尘莫及。

再补充一篇转的文章,供各位参考:
中央政府于3月25日透过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对全世界宣布:当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会议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距离北京对外正式宣布建设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决定后不到半个月时间,中央政府于4月8日授权新华社发文,宣布将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列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
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当晚即透过媒体为港人打气,称其相信中央政府另有打算,香港也会积极准备,希望成为内地以外首个配合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地区。曾特首的此番及时回应在香港市民看来意在向中央讨政策,力求保住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面对现实,如今的上海就金融中心地位而言依然无法同香港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性相提并论,甚至还不如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被誉为“远东巴黎”的全盛时代,这其中有主观因素,比如近几年人才外流的严重性已经达到了几乎无可救药的地步。在上海着名的高等学府复旦大学内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最优秀的毕业生去了美国,第二等的去了香港,哪也去不了的留在大学读研,然后教书。
客观上来讲,中国央行和外汇监管部门对人民币兑换的严格管控也在很大程度上让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梦想更像是一句高喊的口号,至少目前看来没有太大实际用途,就连前些日子载我去中环开会的香港的士司机都知道,哪天人民币自由兑换,上海哪天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金融中心。
也正是基于这个最根本的判断,不少经济学家在获悉中国国务院有关2020年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决议通过之后纷纷兴奋地提出这样一个逆向思维的结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自由兑换,2020年之前有戏!

❺ 详细介绍一下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谢谢了!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

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

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5)1997年上海深圳金融中心之争扩展阅读: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❻ 1997年金融危机如何开始的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金融风暴发源于泰国,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蔓延到东南亚各国。7月11日以后,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也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到年底,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都跌了百分之四十以上,连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撑不住了,跌幅超过百分之十。与此同时,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的股市分别下跌了百分之七十五点九、百分之七十三点七、百分之六十九点一、百分之六十一点七和百分之四十三点一。 国际金融投机家在东南亚得手之后,从8月份起登陆香港金融市场,翻云覆雨,香港恒生指数一度跌到六千多点。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香港特区政府动用了近一千亿港元的外汇储备,在8月下旬果断地入市干预,结果炒家们招架不住,抽身而逃。但是,10月22日,国际金融炒家再次猛烈狙击港元,在伦敦外汇市场抛售价值约三十亿美元的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再度入市干预,终于使香港的联系汇率体制得以维持。但香港股市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0月23日那天,恒生指数大跌一千二百点,到27日,短短四天累计下跌三千一百点。 韩国经济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起飞,到1996年,人均国民收入已突破一万美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韩国也存在着大财团垄断市场及高额负债、银行不良贷款越来越多、金融监管不力等致命弱点,因此,在金融风暴的猛烈冲击下,韩国经济变得弱不禁风,韩宝、三美、真露、起亚等大公司纷纷陷入经营危机或宣告破产。10月以后,股票综合指数跌破六百点大关。11月19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下跌到一千零三十五比一;第二天,又跌到一千一百三十九韩元兑换一美元。韩国政府只好在11月21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二百亿美元的援助。由于受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1998年,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倒退为六千三百美元,比1996年锐减近四千美元。 创造了战后经济奇迹的日本,进入九十年代后,泡沫经济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当亚洲金融风暴刮到日本列岛,这种负面效应和经济结构的深层矛盾终于激化,1997年11月以后,中小金融机构一个接一个地倒闭,金融业的核心也很快遭殃。11月3日,负债累累的三洋证券公司宣布破产。日本大藏省立即指示几家大银行筹措补偿资金,并特别允许三洋证券公司在4日以后继续进行偿还资金和有价证券的业务。 消息一传出,4日清晨,投资者纷纷赶来,在三洋证券公司的各个分店前排起了长蛇阵,公司职员不得不靠发号码来维持秩序。虽然公司一再保证全额退还投资金额,但拥挤在店门前的投资者还是非常紧张。 紧接着,日本第十大商业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第四大证券公司山一证券公司等,如多米诺骨牌一个个地倒台破产。到年底,日经指数比上一年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五。到1998年,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全国共有两万多家企业倒闭,负债总额超过十三万亿日元。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是继1994年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爆发的又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它的来势之凶猛,蔓延之迅速,教训之深刻,让全世界难忘。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又袭击俄罗斯,使俄罗斯再一次滑到经济崩溃的悬崖边;不久,拉丁美洲及欧洲也感受到了它的震荡,连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也遭到冲击。 直到1999年年底,遭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亚洲国家才走出低谷,经济开始复苏。

❼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有哪些重大事件结果是怎么样的

起因:东南亚经济以四小虎加四小龙而蓬勃发展,美国的对冲基金在索罗斯的带领下 ,对东南亚开始做空,首先从做空泰铢开始,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菲律宾,台湾,韩国,日本,还包括当时的香港 ,东亚跟东南亚经济好的国家无一幸免。
结论:当时的索罗斯的对冲基金在围攻港币时,遭到了当时的中国政府的硬肛,最后索罗斯在香港损失惨重。

其实这些都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经济暗线更复杂,就不多说了。如果想要详细说清楚这些事,最少需要20万字吧。

❽ 97年的金融风暴是怎么回事

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
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泰铢直线下跌。其目的很明确:
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混水摸鱼,狠捞一笔。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
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吃柿子挑软
的拿,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
,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
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索罗斯认为,只要击垮一
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
诺骨牌”效应。
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5月份,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面对投机
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
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
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
对此,国际货币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
,狠抛泰铢。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
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泰政府临阵换将,原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
帅印,泰政府此举,犹如在波涛汹涌的湖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菲律宾成了受害者
,比索汇率开始大幅起落。
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却未能阻止泰铢的节节失利。6月份,投机商开始出
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一击。泰央行奋起还击。其时,人心
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盖下的各种弊端一一暴露出来。为了稳定军心,6
月30日,泰国总理差厄利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
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发誓归发誓,偏偏其金融市场像个扶不起的阿斗。此
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花光。就在泰总理
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
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
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

与此同时,菲律宾比索的软弱可欺使它成为投机商的另一狙击目标,菲央行曾
尝试一周之内4次加息,并宣布扩宽比索兑换美元汇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对抗索罗
斯。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阔的幅
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贬值惨不忍睹,实际上,这标志着比索保卫战的全面失守

就像一个瘾君子,此时的索罗斯显然并未心满意足,他们四下出动,寻找可捕
猎的下一个目标,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入了他的视线之内。
马来西亚央行企图拉高沽空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成本来阻止投机商的兴风作浪,
印度尼西亚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终挡不住投机商强有力的进攻,马币、印尼币对
美元兑换比价一低再低。
邻国阵地的失守开始波及一向有“避难货币”之称的新加坡货币。唇亡齿寒,
尽管新加坡也采取了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加坡元兑美元
的汇率还是持续下跌。
在索罗斯的强硬态势下,各国政府均感力不从心,已纷纷放弃了捍卫行动,开
始屈服,一副任打不还手的样子。任由本国货币在市场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国
际货币投机商更是有恃无恐,在东南亚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横行一时。
东南亚货币狙击战弄得人人自危,各国金融当局使尽浑身解数以免掉入这一泥
潭之中,就连在此次风潮中一直作壁上观的美国也开始表态,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
席格林斯潘说,他特别“感到不安的是”这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由一个国家涉及到
另一个国家,美国愿意帮助“受这次波动影响的国家”。
国际投机商咄咄逼人的气焰已使得国际社会对集体应付货币危机的认识正在加
深。7月25日,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
来西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层代表在
上海开会,会议结束后发出的声明表示,一个稳定的货币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亚太
各国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研究,对有关国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协助成员国在
必要时进行经济调整,这个消息对东南亚各国来说,至少让他们觉得在自己与国际
货币炒家进行殊死搏斗时不再显得那么孤单。
8月5日,危机重重的泰国,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附带苛刻条件的备用
贷款计划及一揽子措施。8月11日,为拯救资金短缺的泰国,由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主持,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行长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承诺分担为泰国提供总共160亿美元(后增至1
67亿美元)的融资款计划,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都各自承诺向泰国借出10亿美
元的贷款。8月21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宣布给予泰国总值33亿美元的
临时贷款,以协助它渡过难关。
就在东南亚各国四处求援、积极谋划之时,国际投机商却销声匿迹,突然不再
攻击。8月20日,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暂时回稳,东南亚各国人们均大大喘了口
气:好了,风暴终于过去了!
就像暴风雨前夕的宁静,平静的外表下孕育着一片杀机,东邻各国显然欢乐还
为时过早,新一轮的“狂风暴雨”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令人无奈的是
,这种宁静仅仅持续了几天;东邻各国还没来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迹。8月底,又一
轮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势瞬间而至。这一次,却把东盟成员文莱也拉下了水。
至此,索罗斯一副得势不饶人的架势,剩勇追穷寇,再度集中火力扫荡东南亚
。进入9月份,这场风暴持续肆虐已进入第三个月,外汇市场的颓势仍在继续。东
南亚各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10月19日,泰国财政部长他农·比达亚也满腹惆
怅卸任而去。
直到11月上旬,这场对东南亚来说噩梦一般的4个多月的黑色风暴才渐趋平
静。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场动荡已告一段落。但对东南亚,特别是身处震源的泰国
来说,弹冠可以,相庆却已苦涩难提

❾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世界最高吗

世界第一高楼之争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于1997年开工,1997年8月27日正式奠基,原设计高460米,94层,原本预计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楼,后来因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工程一度停工了6年直到2003年2月13日,当时其设计高度已被其他摩天大楼建筑计划超越,复工后的大厦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比原来增加32米(7层),即达到地上101层,从而使总高度达到492米,但以美国权威建筑机构CTBUH所订定的高度计算而言,仍低于已建成的台北101大楼(总高509.2米),对此相关部门指出,台北101的高度包括60米尖塔在内,就实体高度(大厦屋顶)而言,环球金融中心仍属世界第一,但又由於复工后其工程速度已不如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迪拜塔工程,直至被超越,至此计划定位为中国大陆第一高楼与世界第三高楼。

❿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的建筑争议

关于环球金融中心抄设计的争议,袭除了其外形,还有高度排名。该工程于1997年开工,1997年8月27日正式奠基,原设计高460米,94层,原本预计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楼,后来因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工程一度停工了6年直到2003年2月13日,当时其设计高度已被其他摩天大楼建筑计划超越,复工后的大厦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比原来增加32米(7层),即达到地上101层,从而使总高度达到492米,但以美国权威建筑机构CTBUH所订定的高度计算而言,仍低于已建成的台北101大楼(总高509.2米),对此相关部门指出,台北101的高度包括60米尖塔在内,就实体高度(大厦屋顶)而言,环球金融中心仍属世界第一,但又由于复工后其工程速度已不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塔工程,直至被超越,至此计划定位为中国大陆第一高楼与世界第三高楼。

阅读全文

与1997年上海深圳金融中心之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恒生股票指数 浏览:39
股票现在行情 浏览:22
废铁期货 浏览:64
投钱融资 浏览:924
融资释放多少 浏览:614
基金涨10点和跌10点 浏览:571
大越期货手机版下载 浏览:697
年青人怎么理财 浏览:813
新农商投资集团付总裁 浏览:328
期货农副违法 浏览:980
2019年5月6日9点LME废铜价格 浏览:982
白糖期货实时行情东方 浏览:864
股票网络投票怎么投 浏览:240
诺安恒鑫混合基金 浏览:792
最便宜的商品期货多少钱 浏览:805
基金业协会拟录用名单 浏览:429
理财判断题 浏览:779
瑞嘉创新投资 浏览:19
光大银行住房循环贷款 浏览:461
机构与散户资金 浏览: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