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具体做法
关于如何搭建金融服务平台的具体做法有案例,如下:
虹口区积极搭建服务平台、着力打造航运金融品牌、大力引进优质企业,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取得成效。
主要做法: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主动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制定金融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确立金融与航运融合的发展方向,积极打造北外滩中央商务区,形成以北外滩为载体,与陆家嘴和外滩金融带相呼应的特色鲜明、辐射联动的金融产业带。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服务方式上从“一般服务”向“需求服务”转变,在给予各类补贴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更加注重金融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如鼓励金融企业加强人才培训,对金融人才入住人才公寓给予租房补贴,在办理户籍、子女入托、入学方面为金融人才提供优先服务等。
三、着力打造航运金融品牌。一是通过金融手段助力航运企业发展。虹口区参与发起设立的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公司,作为首只国家层面的航运领域专业基金,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船舶、港口、航运服务发展等领域,为航运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途径。二是依托金融工具为航运企业提供避险手段。该区参与发起设立的上海航运运价交易公司是国际上首个航运运价第三方交易平台,其开发的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可以充分发挥发现价格、套期保值、规避风险、锁定利润等积极作用。三是推动航运企业借助金融工具提高经营能力。落户该区的中海集团财务公司作为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共同设立的集团财务公司,积极拓展集团融资渠道,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四、大力引进优质金融服务企业。上半年,全区共引进新注册金融服务企业14家,其中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的有8家,引进的企业中包括公募基金—财通基金管理公司,以及一批优质私募基金、股权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计划全年将引进30家各类金融服务企业。同时,大力引进外地优质总部型金融企业,目前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和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已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将分别从深圳和武汉迁至该区。
五、积极搭建服务平台。虹口区积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共同搭建服务平台,探索企业发展、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对接。上半年,先后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签订金融合作备忘录,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上海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区金融办与天津德正志远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构建债券融资、金融租赁、并购重组、企业上市等各领域金融业务平台。
六、切实加强风险防范。通过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确保区内小额贷款公司合规经营、健康发展,目前区内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均运营良好,累计发放贷款8.4亿元、无坏账发生。同时,认真做好区属融资性担保公司清理整顿工作,目前已有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取得了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2家公司取得了临时经营许可证。
B. 山东:推进不动产登记与抵押贷款业务网上协同联办
中新财经6月7日电 据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网站消息,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全省不动产登记与抵押贷款业务网上协同联办的通知》(下称《通知》),建立全省不动产登记与抵押贷款业务网上协同联办机制,将不动产登记服务延伸至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全省不动产登记与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抵押贷款业务“一点登记、一网协同、一次办好”。
《通知》提出,依托省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与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总对总”对接,采用N(各不动产登记机构) 1(省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 1(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N(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模式。
《通知》提出,积极稳妥分步实施,试点阶段为2022年5月-6月;全省推广阶段为2022年7月-10月;深化应用阶段将不断深化应用范围,逐步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业务全覆盖。适时向具备条件的地方金融组织推广应用。(完)
C. 央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为进一步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能力,强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人民银行7月5日发布《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从大力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增效、持续优化银行内部政策安排、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切实提升贷款定价能力、着力完善融资服务和配套机制等方面,对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通知》要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优化对个体工商户的信贷产品服务,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普惠金融科技投入,创新特色信贷产品,开发并持续完善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贷款产品,提升用款便利度,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综合财务成本。依托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为持续优化银行内部激励机制安排,《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分支机构普惠小微贷款的考核比重。强化差异化考核,对服务小微企业成效显著的分支机构,在绩效考评、资源分配中予以倾斜,并适当下放授信审批权限;对服务小微企业工作不力的,要在考核中予以体现并督促整改。进一步提高小微信贷从业人员免责比例,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鼓励建立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界定基层员工操作规范,免除小微信贷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通知》强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内嵌到内部定价和传导相关环节,提升贷款差异化、精细化定价水平,强化负债成本管控能力。其中,要求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加强存款利率监管,充分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确定存款利率,稳定负债成本。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存款和异地存款的管理,依法从严处理高息揽储等违规行为,推动降低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成本。
此外,为强化监管部门的保障措施,《通知》明确,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认真开展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强化评估结果运用,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改进完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要在前期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评价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评价体系。重点关注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资源配置、完善考核评价、尽职免责落实、首贷户拓展、随借随还产品创新等,以及地方政府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以及不动产、知识产权和应收账款登记评估建设等,推动地方营造良好融资环境。
D. 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使用指南
本网站主要针对两种用户:注册用户和非注册用户。
非注册用户只能浏览和查询本网站内的信息,不能发布项目信息和得到任何增值服务。注册成为“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会员,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将提供已开通的全部服务内容。
通知公告:为用户提供科技金融方面的各类通知公告和重要政策,在服务开通的情况下,也可利用手机短信形式及时通知会员。
项目推荐:展示的是通过了后台审核,并经有关专业团队和机构评估、优化,具有一定商业价值和前景的重点项目信息。该栏目的项目也将由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专业服务团队向投融资机构进行专门推介,且专人跟踪服务。
配套服务:包括项目咨询、投融资策划与推荐、中介服务以及信息服务等服务项目。如有疑问可在线咨询。
会员服务:包括会员注册、信息修改、控制面板、项目推荐撮合、专家在线辅导、信息提示、短信提醒等七部分。
会员注册:注册并填写会员基本信息。
信息修改:用于正式会员对其基本信息进行修改。
项目发布:用于会员对项目库中尚无的项目需求填写意向需求,供网站帮助进行跟踪。
专家在线问答:用于会员针对各自遇到的问题寻求专家帮助时使用。
信息提示和短信提醒:会员增值服务功能。信息提示以网站短消息的形式为高级会员提供重要通知、公告、意向反馈等信息。短信提醒将以手机短信的方式为高级会员提供重要通知、公告、意向反馈等信息。
区县工作站:区(市)县分市场包括区(市)县介绍、产业特色、龙头企业、重点投融资需求等部分。目前正在建设中。
E. 万盈金融为什么不发新公告了
最新消息,近日P2P平台“万盈金融”发布了平台结束清退通知的公告。公告说明了退出的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和一刀切政策的双重影响,按照监管要求不断地进行"三降"压缩业务存量。公告中发布了清退小组的联系方式以及时间,清退时间:从此通知起到2022年2月21日为止,公告中称:平台定会以投资人利益为根本前提,不失联不跑路,对平台投资人负责到底,直到所有投资人的本金兑付完毕。
作为一个老牌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万盈金融的退出,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该平台已经运营多年,经营一直较为平稳、用户口碑良好、资质齐全,无负面消息。而该平台现在的退出,是整个互联网金融平台一个时代的结束、国家鼓励推动机构平台良性退出转型的结果。万盈金融的退出,只是一个时代的必然结果。
关于万盈金融的消息,一切以其官方公告为准,切勿相信其他不明来源的消息。有本息清退需要的,可以主动积极联系清退小组,以免错过有效时间。
F. 机构:《新市民金融服务通知》有利于激发3亿新市民中潜在合理购房需求
中华网财经3月10日讯:近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通知提到,合理确定符合购房条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标准;对符合购房政策要求且具备购房能力、收入相对稳定的新市民,合理满足其购房信贷需求。
其中,《通知》明确新市民范围。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由于新市民在各省市县区分布很不均衡,具体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方政府政策,明确服务新市民的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与之进一步的支持“优化住房金融服务,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条款明确:鼓励商业银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多维度科学审慎评估新市民信用水平,对符合购房政策要求且具备购房能力、收入相对稳定的新市民,合理满足其购房信贷需求。提升新市民住房公积金服务水平。
对此,中指研究院陈文静评论指出,该《通知》一方面,通过对新市民购房提供信贷支持,有利于减轻新市民的购房压力,从而有利于解决新市民的住房问题;另一方面,3亿新市民,意味着具有较大的潜在购房群体,该政策实施有利于激发3亿新市民中潜在的合理购房需求。
这从政策调整的方向或从降低新市民的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出发,让大家有能力、有意愿购房。针对新市民首套住房需求,或从合理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率、灵活提取公积金等方面着手;针对改善需求,或从适当调整二套认定标准、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等方面着手。
当前,针对新市民购房提供信贷政策支持,有利于降低购房者购房门槛和资金成本,从而提高新市民购房积极性,有利于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稳定市场预期,为当前市场释放一批潜在购房需求,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需求端政策的持续发力,有利于打破当前地产僵局。
以下为《通知》原文:
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银保监发〔2022〕4号
各银保监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银行业协会、保险业协会: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数以亿计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就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一)坚持市场化运作。银行保险机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金融服务,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二)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银保监会派出机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支持配合地方政府有效发挥引导作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具体政策,细化支持措施,解决“瓶颈”制约,促进银行保险机构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新市民水平。
二、明确新市民范围,加强对重点区域和行业的金融支持
(三)明确新市民范围。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由于新市民在各省市县区分布很不均衡,具体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方政府政策,明确服务新市民的范围。
(四)加强对吸纳新市民较多区域和行业的金融支持。主动与新市民较为集中的城市、城镇、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对接,为新市民提供专业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聚焦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三、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新市民创业就业
(五)加强对新市民创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地方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将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落实担保、贴息等政策,简化创业担保贷款办理流程,按规定免除反担保相关要求。鼓励商业银行加强对新市民创业形态、收入特点、资金需求等因素的分析,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精准评估新市民信用状况,优化新市民创业信贷产品。鼓励商业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服务收费、灵活设置还款期限等方式,降低新市民创业融资成本。
(六)加大对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商业银行加强小微企业“首贷户”拓展和信用贷款投放,支持吸纳较多新市民就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得信贷资金。鼓励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健全完善与商业银行合作的转贷款业务模式,立足职能定位,加大对相关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根据企业吸纳新市民就业情况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企业更好发挥就业带动作用。
(七)提高新市民创业就业的保险保障水平。对新市民较为集中的行业开展保险产品创新,加强与工伤保险政策相衔接,发展适合新市民职业特点的雇主责任险、意外险等业务,提高新市民创业就业保险保障水平。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职业风险较为突出的新市民群体,扩大保险保障覆盖面。
四、优化住房金融服务,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
(八)助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支持力度。支持商业银行在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购买、存量盘活、装修改造、运营管理、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依法合规提供专业化、多元化金融服务。引导信托公司发挥自身优势,依法合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鼓励发展工程质量保证保险。
(九)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支持银行保险机构通过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助力政府部门搭建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等方式,推动增加长租房源供给,完善住房租赁市场供应体系。支持商业银行依法合规为专业化、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降低住房租赁企业资金成本,助力缓解新市民住房压力。鼓励保险机构开展出租人责任险、承租人责任险等保险业务,支持长租市场发展。
(十)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支持商业银行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符合购房条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标准,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鼓励商业银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多维度科学审慎评估新市民信用水平,对符合购房政策要求且具备购房能力、收入相对稳定的新市民,合理满足其购房信贷需求。
(十一)提升新市民住房公积金服务水平。鼓励商业银行加强与地方政府协作,加强住房公积金服务渠道建设,助力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丰富住房公积金手机客户端(APP)、小程序个人自愿缴存功能,畅通新市民住房公积金缴存渠道。
(十二)优化新市民安居金融服务。针对新市民在进城、落户过渡阶段的差异化金融需求,为其购买家具、家电等合理提供消费信贷产品。推广家庭财产保险,增强新市民家庭抵御财产损失风险能力。
五、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助力新市民培训及子女教育
(十三)支持新市民更好获得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商业银行加强与政府合作,按照《“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等政策要求,优化产品和服务,探索通过地方政府补贴贷款利息等方式,依法合规对新市民职业技术教育、技能培训等提供金融支持,促进新市民提高技术技能,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十四)优化新市民子女教育金融服务。鼓励相关银行机构落实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服务家庭经济困难的新市民子女就学。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发展学幼险、子女升学补助金保险、实习责任保险、教育机构责任险等保险业务。
(十五)支持托育和学前教育发展。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策要求,做好对新市民聚集区域托育机构的金融服务。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责任险和意外险业务,为新市民家庭学龄前儿童教育抚养解决后顾之忧。
六、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提高健康保险服务水平
(十六)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作用。鼓励保险机构加强与医保部门合作,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开发不与户籍挂钩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满足新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十七)提升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支持保险机构针对新市民群体中短期工、临时工较多的情况,加强保险产品创新,为新市民提供更加灵活的健康保险产品。鼓励保险机构主动对接新市民所在企业,提供灵活、实惠、便利的团体健康保险产品。加强商业健康保险品牌建设,提高新市民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接受度。
(十八)助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发挥渠道和科技优势,助力医保部门深入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进一步便利新市民就近就地就医。
七、丰富养老金融服务产品,加大新市民养老保障力度
(十九)合理满足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需求。加强对养老行业的支持,助力培养一批发展可持续、运营规范、市场口碑良好的养老服务机构,推动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支持新市民在常住地就地养老。
(二十)完善新市民养老保障金融服务。配合地方政府推广新市民长期护理保险,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异地投保和快速理赔,满足新市民差异化养老需求。
(二十一)积极参与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引导理财公司研发符合长期养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点的养老理财产品,拓宽新市民养老资金来源。支持保险机构针对新市民养老需求和特点,探索开发安全性高、保障性强、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支持商业银行研究养老储蓄产品,探索开展养老储蓄业务试点。
八、优化基础金融服务,增强新市民获得感
(二十二)提升基础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得性。鼓励商业银行针对新市民流动性强的特点,优化账户开立、工资发放等金融服务。支持商业银行合理减免新市民个人借记卡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服务费等费用。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完善服务设施,优化产品设计,更好满足新市民金融需求。为新市民提供更多样、更便捷的征信查询服务。
(二十三)助力保障新市民合法权益。鼓励商业银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数据和渠道优势,配合政府部门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支持银行保险机构探索开发农民工工资银行保函等金融产品,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依法依规落实对民办教育机构、养老机构和住房租赁企业等机构的资金监管要求,助力维护新市民合法权益。畅通消费投诉渠道,完善纠纷化解机制,维护新市民金融消费者权益。
(二十四)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根据新市民特点,在官方网站、手机客户端(APP)、营业场所设立公益性金融知识普及和教育专区,宣传讲解金融知识,提高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开展防骗反诈、防范非法集资等宣传教育,增强新市民金融反诈能力。
九、加强组织保障,推动工作措施落地实施
(二十五)因地制宜,做好组织推动。银保监会派出机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结合总体工作要求,加强与政府部门对接,组织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根据地方实际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银行保险机构要细化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分支机构和工作人员服务新市民的积极性,推动相关工作尽快落地。
(二十六)加强协同,发挥政策合力。推动金融政策与财政、就业、住房、社保等新市民支持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在新市民社保缴存和发放、住房公积金缴存和使用、农民工工资发放、医疗保险缴存和结算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以及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有效满足新市民金融需求。
(二十七)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结合实际研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于新市民创业以及吸纳新市民就业的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加强银保合作,发挥保证保险等险种为吸纳新市民就业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的支持作用。研究创新担保方式,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支持,加大增信力度。
(二十八)完善配套设施,推动信息共享。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推动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加快新市民相关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营造良好融资环境。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依法有效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应用,综合运用新市民社保、税务、住房公积金等数据,优化机构内部新市民信用评价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
2022年3月4日
(此件发送至银保监分局、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地方法人银行保险机构)
G. 58金融平台是什么来的,怎么可以贷款
58金融,是58同城旗下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提供58同城旗下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于2015年版5月8日正权式对外发布,目前正式上线的产品有58钱柜、58月付、58车商贷、58信用贷、58消费贷。比如在租房时提供月付(58月付),在买房时提供首付(首付贷);比如给车商提供收车时的贷款(58车商贷),给买车用户提供分期(58车分期)。
所以58金融可以贷款。
(7)金融服务平台推行通知扩展阅读:
58金融旗下的贷款和理财两大业务良性循环,促进了金融自身业务的闭环形成,同时也将促进58同城平台及业务的“双重闭环”的形成:58金融通过贷款和理财服务,能够直接介入到用户和商户交易环节,真正实现58同城平台的交易闭环。
同时,基于58同城平台原有各重点业务线的生活服务场景,58金融将成为整个平台各生活场景中贯穿始终的血液循环系统,形成真正的业务闭环。
58金融的业务逻辑,围绕“场景”两个字展开。58同城掌握了丰富的消费场景和行业资源,金融业务会融合消费场景和金融服务,在用户产生金融需求的消费场景里,就实时提供金融服务,并保证体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