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正式批复上复海加快制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具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地理位置优越,临近大海,交通便利,有深厚的经济基础,上海也是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和远东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
基础条件好, 上海已建立起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票据业务中心等在内的类型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人才、环境与管理,从国内城市目前的现状来看,上海最有条件。
上海是我国综合城市实力最强的市,是我国第一大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是我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上海是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
② 北京和上海哪个会成为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 为什么
上海,地理优势摆在这里,经济发展比较快速,而且上海现在就已经是我国的金融中心
北京是政治中心,政治中心是不可能成为金融中心的
③ 金融中心的中国上海
上海(),简称“沪”,有“东方巴黎”,”魔力之都“的美称。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极具活力而且闪耀全球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拥有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实力,人口规模,GDP总量均居中国城市之首。截至2014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已突破2500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国际旅客吞吐量居国内机场第一名。上海正致力于在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东向东海,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共同构成中国最大的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圈”。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已经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为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并有了良好的开端。上海在金融规模上具有优势,在金融环境、金融效率和金融国际化方面,与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上海致力于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金融业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目标,不断加快市场化进程,金融改革开放稳步推进;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各项存贷款适度增长,银行业资产质量继续提高,中资银行不良贷款率稳步下降;金融要素市场加快创新,推出了沪深300指数、债券远期交易和企业短期融资券等产品。
截至2014年,上海共有各类金融机构527家;其中银行类机构130家,保险类机构227家,证券类机构91家,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123家。在沪经营的84家外资银行及财务公司资产总计达到484.33亿美元,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有65家,其人民币资产总额达到1144.44亿元。位于上海的金融机构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钻石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所、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及有29家在沪外资银行被其总行确定为中国区总部,包括花旗银行、渣打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星展银行,荷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德国商业银行、澳洲联邦银行等。其中上海证券市场已成为中国内地首屈一指的市场,上市公司数、上市股票数、市价总值、流通市值、证券成交总额、股票成交金额和国债成交金额等各项指标均居首位。上海证券交易所也是亚洲第三,世界第七大股票交易市场,在亚洲仅次于东京和香港。 2014年最新发布的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上海名列全球第五。 在2005年8月l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成立,这极大地扩大了上海对国内金融业乃至亚太地区金融业的整体影响力,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发展。上海应进一步整合浦东现代金融风格与浦西经典金融艺术,配以浦江两岸独特的金融建筑和以人为本的生态魅力,充分体现中国金融中心的软实力;深化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商品期货交易所与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这三个标志性金融机构的联动与合作,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机构聚集的标志,充分发挥其在要素市场的领导功能。
④ 对比纽约,上海在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还有那些方面需要提高
上海证券、期货、黄金等市场规模都位居世界数一数二,上海功能领域也是世界最全面的。上海差的是软件、人才和体制。这个需要时间和政府推动。
⑤ 上海国际环球金融中心有多高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陆家嘴的一栋摩天大楼,2008年8月29日竣工。是中国目前第一高楼、世界第三高楼、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楼高492米,地上101层,开发商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公司”,由日本森大楼公司(森ビル)主导兴建。 建筑资料【中文名称】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英文名称】 :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 (SWFC) 【建筑位置】 :上海市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Z4-1号地块 。 【开工日期】 :1997年年初首次开工;后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停工,于2003年2月工程复工。 【竣工日期】 : 2008年8月29日。 【用地面积】 : 30,000 ㎡ 。 【占地面积】 : 14,400 ㎡。 【建筑面积】 : 381,600 ㎡。 【建筑层数】 : 地上101层、地下3层 。 【建筑高度】 : 492米 。 【结构形式】 : 钢筋混凝土结构(SRC结构)、钢结构(S结构)。 【建筑造价】 : 1050亿日元(73亿人民币) 【投资单位】 : 森海外株式会社(Forest Overseas Co., Ltd.) 。 【建筑设计】 : KPF建筑师事务所 。 【结构设计】 : 籁思理·罗伯逊联合股份有限公司(LERA) 。 【设计单位】 :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施工单位】 :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总承包联合体。 【所获荣誉】 : 2008年竣工的最佳高层建筑(美国芝加哥“高层建筑和城市住宅委员会”评选)。 ~~
⑥ 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是怎么样的
9月25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英国智库 Z/Yen 集团联合编制的“第 28 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8)”报告正式发布。最新报告排名显示,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上海、东京、香港、新加坡、北京、旧金山、深圳、苏黎世。
在全球五大金融中心中,上海正在连续追赶超越。与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排名相比,本期全球十大金融中心排名顺序发生较大变化。其中,上海评分再次上升,超过东京首次进入全球三甲行列,代表了中国城市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最高地位。
(6)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市扩展阅读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谈上海排名
对此,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今日谈到这一最新排名时表示,“这是上海第一次进入(全球)前三,我们去年比东京少了1分,今年比东京高1分,这个1分很重要,我们变成(全球)第三了。我们希望能够保持这样的位置,并且继续保持在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样一个行列。”
今日在由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组委会、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峰会·苏河湾”这一会议上,吴清还表示,现在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当中,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化的程度不够,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不够,投资便利化的程度不够,包括进行规则的完善,使得更多的国际参与等,这些都是上海下一步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⑦ 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在哪里的
陆家嘴 金茂大厦的隔壁 比金茂大厦还高 二号线下车就看到了
⑧ 上海市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吗
上海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金融中心狭义指在商品货币的运行中专处于中心地位属的金融市场。广义指在宏观地理区域内发挥金融活动中枢作用的大中城市。
中国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北京、上海和深圳作为中国的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均具备特有的金融中心竞争优势,但存在的不足也较为明显 。
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
①金融中心需要集聚足够数量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和与金融活动有关的服务业或支持性产业;
②金融设施先进、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是超过城市所在区域的更大地理区域资金的聚散地;
③中心城市的良好的基础设施、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环境为金融中心功能发挥提供依托;
④是金融体系的枢纽,在总体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位置,发挥着总体金融体系的关键功能。
⑨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的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市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当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和营造环境为重点,将上海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市推进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关工作的领导。
本市设立的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协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关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阶段性目标和各项措施。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具体落实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各项工作。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安排上海金融发展资金,用于对金融人才、金融创新的奖励和金融产业发展的扶持。
第七条 本市应当按照国家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分工,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国内其他中心城市在金融领域的相互协作和支持,增强本市金融业的服务功能,推动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为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加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金融市场建设、金融产品创新、金融风险防范、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合作;推动在本市的金融机构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交流,鼓励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教育研究机构等开展国际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