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冷战后国际金融动荡

冷战后国际金融动荡

发布时间:2022-05-26 20:53:44

⑴ 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爆发过几次各是什么时间

影响全球的较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有六次,分别是:

1、1929年至1939年:大萧条;

6、2007年至2011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

拓展资料:

1、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

2、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投机活动支撑,本质就是贪婪。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其资产犹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经济学上称之为“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经常会由于支撑投机活动的市场预期或者神话的破灭,而导致资产价值迅速下跌,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泡沫破裂。

3、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全球“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⑵ 二战后有几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
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
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
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
球化趋势。
刘诗白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
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
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
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
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
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孕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
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二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
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国际间的频繁流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
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
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
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
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导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
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
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
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
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
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
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
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
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
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
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经济体系(货币体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最佳答案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 原因: 二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 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 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表现: 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黄金储备也最丰富。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影响: 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日本等进行渗透,企图控制这些国家。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还凭借其经济势力,大肆推行强权主义政策,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难以稳定。 二.第二次: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 原因: 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各国政府还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大力发展本国经济。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危机结束以后,又进入“滞涨”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表现: 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崛起,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 影响: 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崛起,严重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使美国即使在美苏争霸中也一度处于守势。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冲击了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同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其利益冲突,甚至对抗不断发生。 三、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90年代至今) 原因: 1、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又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为维护自身利益,增强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出现。 表现: 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联系日益紧密,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特征。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遭受巨大损失,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出现,都是世界经济新变化的有力证据。 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新一轮扩展。它一方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其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同时,还给一些国家的社会稳定、地区和平带来了威胁。 区域经济集团化则促进了参加国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也有利于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的形成。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也使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同时也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 经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加快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⑷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如下:

1、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

2、贸易收支巨额逆差;

3、外资的过度流入;

4、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

5、过早的金融开放。

注:国际金融危机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的总称,一般指一国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经济现象。

主要表现为金融领域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如信用遭到破坏,银行发生挤兑,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股市暴跌,资本外逃,银根奇缺,官方储备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出现偿债困难等。

(4)冷战后国际金融动荡扩展阅读: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表现:

1、股市暴跌。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主要标志之一;

2、资本外逃。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又一主要标志之一;

3、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并伴随银行挤兑、银根奇缺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等现象的出现;

4、官方储备大量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和通胀;

5、出现偿债困难。

二、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秩序。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从其直接影响来看,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

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

美国次贷风波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

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是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

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

然而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期内出现价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长远看银行系统抵押贷款发放风险亦不可忽视,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⑸ 简析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改革思路。

权威回答:
因为是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造成的。
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风暴、次级按揭风暴)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近年美国等国家放松购房信贷标准(不用付首期,不用收入证明,也不计较抵押单位的质素等),形成次级房贷市场。次级房屋信贷经过贷款机构及华尔街用财务工程方法加以估算、组合、包装,就以票据或证券产品形式,在抵押二级市场上出卖、用高息吸引其他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购买。
原先在美国次级贷款市场占七成份额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机构主宰,将贷款打包成证券,将贷款证券化背后的财务风险计算颇为复杂,通常得先分析被证券化的那一堆贷款案过去类似贷款案例之风险,计算出投资者能够获得本金和利率。当房利美和房地美还占房贷市场主导地位时,他们通常会制定明确的放贷标准,严格规定哪些类型的贷款可以发放。随着这两家公司的丑闻爆出,政府对两家公司的业务增长加以限制,整个次贷市场开始争抢这两家公司所购贷款。整个过程中,新的市场参与者,出于逐利目的,过分追求高风险贷款。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国家破产, 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⑹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体现出的特点是:

1、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3、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共同特性 :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

2、各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领导。

3、注意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科技水平。

(6)冷战后国际金融动荡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

二战后的国际贸易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在不同的阶段里,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并不一致。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大阶段:

(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阶段(1973年以前)

1950—1973年的23年间,国际贸易从600 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这一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贸易历史上增长最迅速时期的水平。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基本原因。

(2)国际贸易缓慢发展阶段(1973年以后——1900年)

1973年以后,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高通货膨胀率所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首先,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

其次,能源危机的爆发

再次,货币制度危机的爆发

(3)1900年以后国际贸易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放在12章中介绍)

战后初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总的变化趋势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社会主义国家所占的比重不大,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从个别国家来看,8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始终是占世界第一位的进出口国家但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50年代起,德国、日本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

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化

(1)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今世界上各国的实力对比和意愿。具体说来,推动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的原因有:①历史地看,多极化趋势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近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没有改变这一大势。②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60%;此后其份量不断下降,到2001年,美国国内总产值只占世界的28%。据估算,15、20年后,该数字还会进一步降低到15%~20%左右。以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的份额试图控制其余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显然是做不到的。③反对单极、主张多极的力量强大,并且越来越强大。除了美国外,其他国家都是多极世界的主张者。可以说,美国的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违背人民的意愿,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不得人心。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谁也离不开谁。这种相互需要也构成了制约单极世界的现实力量。
但是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前,美国凭借其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阻碍世界多极化进程。克林顿政府明确将建立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作为其对外战略的目标;北约东扩和“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出台,是实施其战略的重大步骤。小布什上台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明显加强,“先发制人”军事战略具有极强的进攻性和冒险性;退出“反导条约”,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都表明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和行动在膨胀和加剧;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再到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都表明美国要把自己的力量伸向中东、巴尔干及中亚这些原来它没有控制的地区,实现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以实现单极格局的图谋。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
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进程,简单否定多极化趋势是不对的。我们也要对实现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有正确的估量;盲目乐观或者放弃斗争也是错误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多极化发展趋势只能在曲折中发展。推动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
(2)大国关系深入调整
在 “冷战”时期,大国之间的关系以敌对和对抗为主调。“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终结,国际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个大国为了适应这个变化,都在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大国关系中出现了合作与斗争并存的新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国纷纷建立多种战略伙伴关系。大国关系是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大国关系的调整及重新定位,表明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它既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一种表现,又推动多极化的发展。
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影响。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战略关系”同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集团关系”是完全不同的。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集团关系是以军事合作为基础的,是共同对付第三国的,而现在这种新型的大国关系则具有鲜明的冷战后的时代特点:不以军事合作为基础,而是着重于政治、经济、军事、安全、贸易、环保、科技等众多领域共同合作的需要;不针对第三国,不妨碍同第三国发展关系,而是推动整个大国关系的发展;不结盟,不搞对抗,而是以平等互利的对话解决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因此,大国关系这种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有利于国际形势的继续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3)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在“冷战”时期,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当前这个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4)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冷战结束后,大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安全威胁有所下降。但是,在一些地区,国家间的军事冲突依然存在,加上近来美国频繁地对外用兵,这些都表明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依然对世界和平构成现实的威胁。
在传统安全威胁相对削弱的背景下,国际恐怖主义、国际有组织犯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难民问题和非法移民问题等被视为当今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具有威胁性的因素,尤其是恐怖主义。
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对于恐怖主义,第一,恐怖主义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复杂而深层次的原因;第二,以暴治暴,用军事手段打击和压制恐怖主义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才是根除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
(5)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有时表现还非常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本质上与战争存在紧密的因果联系:把本国的意志、利益凌驾于其他一切国家的意志、利益之上,凭借经济军事实力,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和侵略,造成世界动荡不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9?11 事件之后,美国打着反对恐怖主义、维护本国安全的旗号,采取所谓“先发制人”的政策,紧锣密鼓地对外用兵,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没有充分理由和合法性的情况下,先后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将其势力范围扩张到有显著战略意义而它以前又无法控制的地区,表明在缺乏有效的国际制约的状况下,美国的霸权主义进一步恶性膨胀。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宁,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

⑻ 请列举20世纪90年代一些重大国际金融事件,并说明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

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

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

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8)冷战后国际金融动荡扩展阅读

影响

(一)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

汇率变动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一国货币的对外贬值有利于该国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反之,如果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汇率变动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如同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二)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一是对贸易品价格的影响;二是对非贸易品价格的影响。

(三)汇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汇率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本币对外贬值后,单位外币能折合更多的本币,

这样就会促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本流出减少;二是如果出现本币对外价值将贬未贬、外汇汇价将升未升的情况,则会通过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进而引起本国资本外逃。

(四)汇率变化对外汇储备的影响。货币贬值对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会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汇率的频繁波动将影响储备货币的地位。

⑼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和经济方面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和经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

原因:

二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
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表现:

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黄金储备也最丰富。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影响:

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日本等进行渗透,企图控制这些国家。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还凭借其经济势力,大肆推行强权主义政策,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难以稳定。

二.第二次: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

原因:

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各国政府还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大力发展本国经济。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危机结束以后,又进入“滞涨”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表现:

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崛起,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

影响:

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崛起,严重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使美国即使在美苏争霸中也一度处于守势。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冲击了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同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其利益冲突,甚至对抗不断发生。

三、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90年代至今)

原因:

1、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又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为维护自身利益,增强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出现。

表现:

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联系日益紧密,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特征。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遭受巨大损失,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出现,都是世界经济新变化的有力证据。

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新一轮扩展。它一方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其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同时,还给一些国家的社会稳定、地区和平带来了威胁。

区域经济集团化则促进了参加国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也有利于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的形成。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也使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同时也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

经济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加快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http://learning.sohu.com/20051024/n240575692.shtml

阅读全文

与冷战后国际金融动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买货币基金和余额宝 浏览:572
今日人民币对美元买入卖出价 浏览:273
登录我的基金001416 浏览:465
四平融资 浏览:624
渤海信托淮安 浏览:749
期货股票外汇 浏览:84
房企融资规模 浏览:701
在创业大街怎么找投资 浏览:946
海学堂基金 浏览:250
云和外汇 浏览:928
如何查股指期货空头主力 浏览:130
华通正圆投资 浏览:737
603887股票 浏览:262
36氪获得融资 浏览:864
钱罐子理财可信吗 浏览:89
科创板投资领域 浏览:750
九章量化对冲基金行吗 浏览:612
三角防务上市价格 浏览:60
160222基金为什么暂停交易了 浏览:734
燃石c轮融资 浏览: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