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讨论政府国际收支调整措施及传导机制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各国政府都会主动地、积极地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内进行调节容。这些政策主要有外汇缓冲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政策和国际协调等。而汇率政策是指一国通过调整汇率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各国制定汇率政策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在固定汇率制下,汇率水平是政府直接制定的,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政府实行本国货币法定贬值;当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时,实行本币的法定升值。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是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政府通过可以再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来实现本币的升值或贬值。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政府可以再外汇市场上买进外币、抛出本币,使本币贬值,从而改善贸易逆差;反之,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政府买进本币、抛出外币,抑制贸易顺差。
⑵ 汇率传导途径如何不成立
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动调节的汇率传导机制中,可导致传导机制版不成立的有:权
1.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小于一,即不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
2.持有该国货币的意愿与心理预期
3.可能没有闲置资源
4.在收入调节机制中,对外支付增加虽然使净出口减少,但若国内消费与支出增加则不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也就不能使对外需求降低(如美国),达不到减少进口的目的。
⑶ 90年代至今人民币汇率变化历程
下表列出了1971年至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
注:年平均值,1美元兑换人民币金额。特别说明:1949年-1952年采用浮动汇率换算,53-71年都是2.462。
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即让汇率下降,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上升,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影响汇率变化因素:
(1)国际收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外汇储备增加,该国对于外汇的供给大于对于外汇的需求,同时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则该国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对外升值;如果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但美元却保持长期的强势,这是很特殊的情况,也是许多专业人士正在研讨的课题。
(2)通货膨胀率。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通货膨胀,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相对于外国高,则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外汇汇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对于外汇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资金流动导致外汇需求变动。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升值,则其汇率下降。当然利率影响的资本流动是需要考虑远期汇率的影响,只有当利率变动抵消未来汇率不利变动仍有足够的好处,资本才能在国际间流动。
⑷ 中央银行可以动用的货币手段来调节汇率、如何操作以及传导机制
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版调控货权币供给量。但该工具的效果过于猛烈,不宜经常使用。
2、调整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商业银行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量→ 货币供给总量;改变再贴现资格的条件→改变资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门经济。
◇但该工具的主动性差、调节作用有限
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有价证券:→直接增减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 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性高、调控效果和缓、告示效应好、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 。
⑸ 人民币贬值对你的理财,生活有何影响,该如何应
近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度走贬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计仍将整体仍延续近期双向波动的运行格局。而众多研究成果均表明,“汇率→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物价”这种传导机制是确定存在并且具有强有效性的。因此,研究当前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对居民理财、物价水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在人民币汇率贬值的背景下,居民理财应当何去何从,物价水平将会有何变化?
一、历史上我国汇率、外汇储备以及物价水平变化情况
自1994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人民币有效汇率以及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快速增长阶段
1994~1997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伴随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经过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重大改革,外汇储备稳步攀升,到1997年12月,外汇储备达到了1398.9亿美元,比1994年1月增长了455.98%。在国内外汇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名义有效汇率从1994年初的84.36上升到1997年末的104.44,实际有效汇率从1994年初的75.97上升到1997年末的116.13。在1994年和1995年两年间我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比的物价指数最高时候都过了120。到1994年10月峰值出现,达127.7。从1996年实现软着陆以后,同比物价指数持续下滑。直到1997年末的100.4,物价趋于稳定。
(二)汇率波动阶段
1998~2000年外汇储备稳定,伴随人民币汇率波动,通货紧缩。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外部需求的减少和“人民币不贬值”政策,人民币汇率面临贬值压力。国际收支状况的相对恶化,外汇储备增长速度锐减。1998年的外汇储备仅增50.69亿美元,1998至2000年全国外汇储备增量总额为256.84亿美元,甚至不如1997年一年的增长额348.41亿美元。
同时,周边国家汇率不断贬值,市场形成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中央银行为了防止人民币汇率剧烈波动,避免经济紧缩,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防止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名义有效汇率从1998年初的107.43上升到2000年末的109.53,但实际有效汇率还是有所下降,从1998年初的117.67下降到2000年末的113.02。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1998年2月CPI出现负增长,为99.90,标志着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在1999年4月和5月CPI负增长达到低谷,为97.80。
(三)人民币贬值阶段
2001~2004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外汇储备增长加快,伴随人民币贬值,物价上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迅速复苏,但仍处于通货紧缩状态。国际收支相对改善,人民币汇率由贬值压力转为升值预期。外汇供给持续大于需求,给人民币造成巨大的升值压力。
与此同时,中国在2001年12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由于我国出口增长相对较快与外资积极进入,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高涨,美国、日本、欧盟等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而汇率上升将会抑制我国的出口,不利于繁荣国内经济以缓解通货紧缩。为稳定汇率,中央银行被迫扩大购汇规模和人民币的投放量。
所以,这段时间内,汇率并未出现太大波动,名义有效汇率从2001年初的109.53下降到2004年末的96.36,实际有效汇率则从2001年初的113.02下降到2004年末的96.95。而由于2000年以后,中央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加快增长,CPI全部由负转正,出现上升趋势,我国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2004年四个季度CPI指数分别为105.20、104.30、102.80、102.40
(四)人民币币值稳定波动阶段
2005年至今,外汇储备急剧增长,伴随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波动幅度逐步扩大,且人民币持续升值,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外汇干预和冲销的压力。中央银行的外汇市场干预仍然以稳定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为主。
人民币汇率在不断升值,且外汇储备总额不断增长。2005年至2012年,整体上看外汇储备增量长期维持正增长,但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出现了短暂的几个月负增长,人民币汇率也有了短暂的急剧波动,同时伴随着短暂的通货紧缩。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外汇储备平稳快速增长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物价的上涨,在外汇储备增长受挫的情况下,人民币的有效汇率也是不稳定的,物价也会出现下降。
而且,两次大的汇率改革之后都伴随着三个变量的急剧上涨,说明汇率制度的改革对三个变量都是有影响的。
那么,此次人民币贬值,伴随着外汇储备下降,对我们未来的理财会有什么影响?
二、人民币贬值,对中国居民的多面影响有哪些?
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剧,主要将影响如下三类人群:留学生、海淘一族和出国旅游的人群。
(一)留学生的留学支出将大幅增加
留学生群体作为外汇需求比重最大的一类人群,其留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付出的成本都会相应地增加。有子女正在留学,特别在美国留学,但没有换足够外汇的家庭,可能要多花一大笔钱。
而由于暑期一直是留学、旅游旺季,对外汇的需求也较平时略高。汇率变动使市民换汇成本上涨。例如,假设以前汇5万美元,在1美元兑人民币6.4的大背景下,只需32万人民币,以当前人民币汇价1美元=6.7人民币,则需33.5万元人民币。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需要多出1.5万元人民币。多数留学生家长每月给海外留学孩子汇生活费的时候都要比以前多出数千块。
(二)热衷海外购物的海淘一族的换汇成本将增加
购买外国的商品,折合成人民币会比以前贵。国内消费者“海淘”同样的货品要花更多的钱。特别是部分海淘家长是新生儿家长,每月都有奶粉、化妆品支出。新生儿家长每月如果是500美元的奶粉钱的话,一个月之前只需要3200元人民币,而现在则需要多出出150元人民币每月。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仍然是不小的支出。
(三)出国旅游人群开支将增加
到了国外,交通、酒店住宿等花销都会变多,而在境外购买化妆品、名包、名表的人,也不得不多掏腰包了。旅行社也可能提高境外游的报价,尤其是去往美国的线路。
据有关数据统计分析,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13051万人次,中国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花费达1152.9亿美元,相比2016年增长5%。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随着人民币汇率贬值,极有可能,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将逐渐减少。而疲软多年的入境游外国客户人数将毫无疑问增加。
三、此次人民币贬值预期下,普通人应当如何理财并应对?
鉴于当前美国经济还将保持相对于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的强势,加上美联储可能超预期加息、特朗普此前批评美元升值的态度发生改变、国际资本避险需求增加等因素,短期内美元阶段性升值还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突破前期高点(103)的可能性不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难以触及前期低点(6.95)。更进一步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跟随美元升值而被动贬值,人民币汇率指数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需要兑换美元的多为留学一族、海淘一族和驴友一族,需要充分利用外币直接付款,从而减少利用人民币还款而受到的损失;并及时分期兑换,并注意观察汇率变化,尽量从低位进入,适时调整投资和资产配置策略。
主要有以下几个应对策略:
(一)美元需求较大的家庭提前锁定风险
对于家中有海外关系的家族,特别是对于下半年前往美国留学、旅游的家庭,在人民币对美元小幅贬值趋势下,现在购入美元,提前锁定汇率波动风险不失为合理的策略。
目前,根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境内个人外汇汇出境外用于经常项目支出,单笔或当日累计汇出不超过等值5万美元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银行办理;单笔或当日累计汇出超过等值5万美元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有交易的相关证明等材料在银行办理。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在当年清零,因此需要在当年内使用完毕。
(二)普通居民大规模配置美元资产的必要性不大
特别是在中美无风险利差仍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可能还不及中美无风险利差,大量境外金融机构增持人民币资产即可作为佐证。当然,合理的资产配置多元化仍是普通投资者努力的方向。
(三)黄金价格可能会出现小幅的回调
美元和黄金反向走势几乎已成为一种铁律,在美元升值趋势下,黄金价格下跌可能会成为一种必然。4月下旬以来,国际黄金价格已从1370美元跌至当前的1260美元左右,跌幅达6.7%,与美元指数的升值幅度基本相当。
(四)预测汇率趋势或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外汇风险
一是不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的自然避险法,譬如采取对己方更有利的币种和结算方式;通过压低采购价格、提高出口报价向供货商或客户转嫁或共同分担汇兑损失风险;在合同中加列汇率条款。
二是使用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工具,为自身提高控制汇率风险能力。主要的金融工具有远期结售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期货套期保值、货币期权套期保值、货币掉期、出口宝(汇率锁定)等。
总之,在未来人民币汇率剧烈波动的大背景下,我国物价水平有可能随人民币汇率波动而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居民需要根据汇率趋势预测人民币走势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提前换汇、锁定风险或大规模配置美元避险的策略。
⑹ 影响外汇汇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哪些因素决定外汇汇率?汇查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政治局势: 国际、国内政治局势变化对汇率有很大影响,局势稳定,则汇率稳定;局势动荡则汇率下跌。所需要关注的方面包括国际关系、党派斗争、重要政府官员情况、动乱、暴乱等。
2. 经济形势: 一国经济各方面综合效应的好坏,是影响本国货币汇率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其中主要考虑经济增长水平、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水平、利率水平等几个方面。
3. 军事动态: 战争、局部冲突、暴乱等将造成某一地区的不安全,对相关地区以及弱势货币的汇率将造成负面影响,而对于远离事件发生地国家的货币和传统避险货币的汇率则有利。
4. 政府、央行政策: 政府的财政政策、外汇政策和央行的货币政策对汇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是决定作用。如政府宣布将本国货币贬值或升值;央行的利率升降、市场干预等。
5. 市场心理: 外汇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严重影响着汇率的走向。对于某一货币的升值或贬值,市场往往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达成一定共识的情况下,将在一定时间内左右汇率的变化,这时可能会发生汇率的升降与基本面完全脱离或央行干预无效的情况。
6. 投机交易: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充斥在外汇市场中的国际游资越来越庞大,这些资金有时为某些投机机构所掌控,由于其交易额非常巨大,并多采用对冲方式,有时会对汇率走势产生深远影响。如量子基金阻击英镑、泰铢,使其汇率在短时间内大幅贬值等。
7. 突发事件: 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会对市场心理形成影响,从而使汇率发生变化,其造成结果的程度,也将对汇率的长期变化产生影响。如 911 事件使美圆在短期内大幅贬值等。
⑺ 人民币汇率随市场自由浮动对老百姓生活有什么影响
对老百姓生活没有直接的影响,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的影响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大一些。
先从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的本质说起,我们都听说过一个词叫做“汇率市场化”,其字面意思是随行就市的意思,也就是说金融机构或者金融市场主体根据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自主定制汇率。
汇率市场化的本质就是金融机构或者金融市场主体比如银行有根据市场需求对人民币灵活定价的权利。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一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汇率形成机制,虽然这种管理体制能够有效的应对金融风险,比如说金融危机。但是这也造成一些不利的局面:
1、汇率机制(比如汇率价格形成机制,传导机制、管理体制)不能很好的反映人民币的供需状况。
2、金融市场主体缺乏创新动力,管理结构臃肿、行政化严重。
3、金融市场主体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等等。
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体现“汇率市场化”的本质的话,就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引入竞争,更好的反映市场机构有自主定价能力的核心,本意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一大举措。
那么,什么对老百姓的生活有直接影响:
人民币的贬值和升值。
人民币贬值:
直接影响:出国旅游、求学、出差,企业层面,有利于出口。间接影响,比如就业机会,人民币贬值带动出口贸易市场的繁荣,能够鼓励该类型企业扩大生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创造更多的劳动收入。
人民币升值:
进口产品价格低,能够以便宜的价格享受国际上的一些品牌产品。
间接影响:
就业,出口市场下滑,该类型企业扩大生产的欲望降低,减少生产进而减少工作岗位。
进口类型产品冲击国内市场,本土产业竞争加剧。或者本应流向国际市场的产品转内销,增加国内市场产品供应量,竞争加剧。
等等。
所以,从本质上讲人民币汇率自由化(自由浮动)对有出国、进出口需求有间接影响,但直接体现在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和贬值上。
⑻ 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指的是什么,它包括哪些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的。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至此,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
人民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成立“中共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简称苏维埃国家银行),并发行货币。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人民政权被分割成彼此不能连接的区域。各根据地建立了相对独立、分散管理的根据地银行,并各自发行在本根据地内流通的货币。1948年12月1日,以华北银行为基础,合并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央银行和法定本位币。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的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职能、地位、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建与国家银行体系的建立(1948--1952年)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布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当天发出布告,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在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统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人民币为本位货币。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由石家庄市迁入北平。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把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系列,接受财政经济委员会指导,与财政部保持密切联系,赋予其国家银行职能,承担发行国家货币、经理国家金库、管理国家金融、稳定金融市场、支持经济恢复和国家重建的任务。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着手建立统一的国家银行体系:一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使人民币成为境内流通的本位币,与各经济部门协同治理通货膨胀;二是迅速普建分支机构,形成国家银行体系,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整顿私营金融业;三是实行金融管理,疏导游资,打击金银外币黑市,取消在华外商银行的特权,禁止外国货币流通,统一管理外汇;四是开展存款、放款、汇兑和外汇业务,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为迎接经济建设做准备。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终结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银行,建立了全国垂直领导的组织机构体系;统一了人民币发行,逐步收兑了解放区发行的货币,全部清楚并限期兑换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货币,很快使人民币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对各类金融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充分运用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实行现金管理,开展“收存款、建金库、灵活调拨”,运用折实储蓄和存放款利率等手段调控市场货币供求,扭转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金融市场混乱的状况,终于制止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恶性通货膨胀。同时,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配合工商业的调整,灵活调度资金,支持了国营经济的快速成长,适度地增加了对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贷款;便利了城乡物资交流,为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国家银行(1953--1978年)
在统一的计划体制中,自上而下的人民银行体制,成为国家吸收、动员、集中和分配信贷资金的基本手段。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加快,私营金融业纳入了公私合营银行轨道,形成了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金融管理和货币发行的机构,既是管理金融的国家机关又是全面经营银行业务的国家银行。
与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相适应,从1953年开始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即全国的信贷资金,不论是资金来源还是资金运用,都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掌握,实行“统存统贷”的管理办法银行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成为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制,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进行全面的金融监督和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担负着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职能,统一经营各项信贷业务,在国家计划实施中具有综合反映和货币监督功能。银行对国有企业提供超定额流动资金贷款、季节性贷款和少量的大修理贷款,对城乡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提供部分生产流动资金贷款,对农村中的贫困农民提供生产贷款、口粮贷款和其他生活贷款。这种长期资金归财政、短期资金归银行,无偿资金归财政、有偿资金归银行,定额资金归财政、超定额资金归银行的体制,一直延续到1978年,期间虽有几次变动,基本格局变化不大。
三、从国家银行过渡到中央银行体制(1979--1992年)
1979年1月,为了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植,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同年3月,适应对外开放和国际金融业务发展的新形势,改革了中国银行的体制,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同时设立了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后,又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重新建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各地还相继组建了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出现了金融机构多元化和金融业务多样化的局面。
日益发展的经济和金融机构的增加,迫切需要加强金融业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由中国人民银行来专门承担中央银行职责,成为完善金融体制、更好发展金融业的紧迫议题。1982年7月,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进一步强调“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统一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关”,以此为起点开始了组建专门的中央银行体制的准备工作。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作出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并具体规定了人民银行的10项职责。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集中力量研究和实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加强信贷总量的控制和金融机构的资金调节,以保持货币稳定;同时新设中国工商银行,人民银行过去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由中国工商银行专业经营;人民银行分支行的业务实行垂直领导;设立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作为协调决策机构;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和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贷款制度,初步确定了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
人民银行在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初期,随着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为适应多种金融机构,多种融资渠道和多种信用工具不断涌现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改革机制,搞活金融,发展金融市场,促进金融制度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努力探索和改进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方式,在改进计划调控手段的基础上,逐步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贷款等手段来控制信贷和货币的供给,以求达到“宏观管住、微观搞活、稳中求活”的效果,在制止“信贷膨胀”、“经济过热”、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初步培育了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能力。
四、逐步强化和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1993年至今)
1993年,按照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强化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职责,划转政策性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
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标志着中央银行体制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是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1998年,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撤销省级分行,设立跨省区分行,同时,成立人民银行系统党委,对党的关系实行垂直领导,干部垂直管理。
2003年,按照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和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同年9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人民银行的“三定”调整意见。12月27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案)》。
有关金融监管职责调整后,人民银行新的职能正式表述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明确界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这种职能的变化集中表现为“一个强化、一个转换和两个增加”。
“一个强化”,即强化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人民银行要大力提高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水平,灵活运用利率、汇率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宏观调控;加强对货币市场规则的研究和制定,加强对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的监督与监测,密切关注货币市场与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之间的关联渠道、有关政策和风险控制措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个转换”,即转换实施对金融业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方式。由过去主要是通过对金融机构的设立审批、业务审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和监管指导等直接调控方式,转变为对金融业的整体风险、金融控股公司以及交叉性金融工具的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转变为综合研究制定金融业的有关改革发展规划和对外开放战略,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促进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行业的协调发展和开放,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转变为加强与外汇管理相配套的政策的研究与制订工作,防范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
“两个增加”,即增加反洗钱和管理信贷征信业两项职能。今后将由人民银行组织协调全国的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并参与有关的国际反洗钱合作。由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这些新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面对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更加重大的责任,中央银行在履行新的职责过程中,视野要更广,思路要更宽,立足点要更高。特别是要大力强化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不仅要加强对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的规范、监督与监测,还要从金融市场体系有机关联的角度,密切关注其他各类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和风险状况,综合、灵活运用利率、汇率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实施金融宏观调控。要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研究、规划关系到我国整个金融业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重大战略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货币政策决策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金融业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仍然较重、改革与重组任务十分艰巨。在此情况下,中央银行要更善于擅于准确把握影响经济金融发展全局的因素,注意研究新情况、开发新工具、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识大局、讲宏观、懂技术、胆识兼备,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中的突出作用。
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根据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为:
(一)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三)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
(五)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
(六)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七)经理国库。
(八)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九)制定和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负责数据汇总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十)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
(十一)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
(十三)按照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⑼ 通货膨胀对传导机制有何影响
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最重要的基本因素。它影响汇率的传导机制包括:回第一,若一国通货答膨胀率高于他国,该国出口竞争力减弱,而外国商品在该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这会引起该国贸易收支逆差,造成外汇供求缺口,从而导致本币汇率下降。第二,通货膨胀会使一国实际利率下降,推动资本外逃,引起资本项目逆差和本币汇率下降。第三,由于通货膨胀是一个持续的物价上涨过程,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会演变成本币汇率下降预期。在这种预期心理下,为了避免本币贬值可能带来的损失,人们会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本币抢购外汇。而这种投机行为会引起本币汇率的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