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川南城际铁路的建设意义
为加快构建川南城市群之间的城际快速通道,四川将启动川南城市群城际轨专道交通网规划编制工作。
川南城属际铁路全面建成后,川南经济区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将来会充分体现。川南城间距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未来将会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项目北衔接成渝高速铁路,南连规划建设的渝昆铁路,是成渝经济区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川南城市群快速客运通道之一,是一条服务于成渝经济区次级中心城市客流的快速铁路。该项目实施将推动沿线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❷ 中国(泸州)西南商贸城的项目规划简述
建设中的西南都汇位于泸州主城区隆纳高速入城路口,邻泸州6大高速、四川第一港——泸州集装箱码头及泸州机场
根据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沿长江发展带上的酒城泸州,作出“装备制造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的明确定位,缘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据最新消息,占地130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160万平方米的四川省重大项目、雄视川滇黔渝结合部的超级商业“航母”——川南城市群超级门户中心“西南都汇”,目标直指与成都荷花池、重庆朝天门鼎足而立的中国西南商贸第三极。 长、沱两江环绕的酒城泸州,凭借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优势,自古商贸繁盛。自唐宋以来,泸州一直便是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宋、明时期,泸州即是与成、渝鼎足而立的全国33个商业都会之一。解放之初,“成渝泸万”四川盆地四大商业都市,泸州仍位居第三。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80代年初,泸州的小市和转角店,曾是大西南最大的化纤和卷烟批发市场,名满全国。
放眼当今川南及相邻的云、贵、渝周边县、市、区,就城区大型商业设施而言,1万平米以上的商业卖场数量和密度,没有一个城市能与泸州相比。
在隆纳高速公路连接线泸州入城口破土动工,拉开泸州重振西南商都雄风的大幕。定位川南城市群超级门户中心,占地130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160万平方米的中国(泸州)西南都汇,是一个集大型商业、商务金融、旅游观光、美食娱乐、酒店写字楼、商务公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生活综合城。建成后将是小资的“圣地”、大资的“气场”、品牌商家和经营者的“梦工场”,以及泸州国际化的“窗口”,时尚潮流的“引擎”和城市“名片”。
超级商业“航母”西南都汇,是一个由若干功能板块组合而成,集吃、穿、住、游、购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立足泸州,凭借泸州区位、交通、政策、商业传统等优势,利用160万平方米的超大体量产业+商业的组合形态,助推川南及周边7市经济一体化进程。 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一个快速发展的区域带动。按泸州市城市规划,城北是集文化、体育、交通、商贸、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正在建设中的西南都汇,位于泸州主城区隆纳高速入城路口,邻泸州6大高速、四川第一港——泸州集装箱码头及泸州机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公共设施配套方面,西南都汇正对面,是正在建设中的国家一级客运站——设计日发送旅客5万人次的泸州客运中心站,是全国196个二级枢纽中心城市中最大的客运站;泸州高铁总站选址城北隆黄铁路以北,南与城
北客运中心和建设中的西南商贸城相邻;泸州医学院城北校区、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泸州大剧院、泸州教科城、奥林匹克公园、六七十个小区楼盘聚集城北。
泸州市政府决定,规划城区内不再批建同类市场,城区内商贸批发市场将通过政策引导、规划调整、市场运作,逐渐搬迁进中国(泸州)西南商贸城。超级商业“航母”西南都汇,承载着泸州批发市场搬迁升级的重任。
前不久,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流通分会名誉会长杨东辉,在泸州举行的中国服装服饰模式创新论坛指出: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不断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二线城市中的专业市场异军突起,商贸流通业表现出了新的发展活力。这种产业转移对西部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二三线城市将成为纺织服装业新的掘金热点。泸州处于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优势异常明显。作为西南地区与成都荷花池、重庆朝天门鼎足而立的西南商贸中心,西南商贸城必须把握住这一契机,打造一个承接东部沿海服装企业构建渠道、拓展内销市场的新渠道、新平台。 1月18日,西南都汇一期工程——西南商贸城启动招商,立即掀起一股热潮并创下“业界奇迹”:在短短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47万平米商品展贸区,全面招商大捷。来自全国各地和泸州本土的服装服饰、家居建材、五金机电、小商品、副食品等行业6000余位商家,纷纷抢滩入驻。
以梦舒雅、娅丽达、渡森为代表的河南服装企业认为,“西南商贸城定位精准,市场前景巨大”,表示将以西南商贸城为平台,设立企业在西部地区的运营中心,打造中原服装西部展贸中心,构建中原服装进入西南市场、继而辐射大西部的中原服装品牌运营的大平台。
国内牛仔生产基地——中山沙溪的百余位生产厂家,抱团进驻西南商贸城,以厂商直销、品类完善、经营规模等优势,构建西部牛仔分销中心与品牌加盟运营中心。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品类最丰富、价格最实惠的牛仔经销基地——西部牛仔城就此落户西南商贸城。
业界极负盛名的浙江海宁、余姚、桐乡的各大皮革厂商,全面签约进驻西南商贸城。以雪豹、兽王、瑞彪为代表的皮衣厂家,以巴黎世家、万里马、袋鼠为代表的皮具箱包厂家,整体入驻西部皮革城,成就川南、滇东、黔北、渝西地区最具专业、最具档次的皮革市场。
引进100余种知名品牌,在西南商贸城西部五金机电城二楼签下1000平方米,打造泸州最大的电动工具超市。同时,重庆福建南安商会签下30个店铺,将整体入驻西南五金机电城
❸ 成渝经济区的成渝之心
定位
内江将以“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新高地,加快建设川南城市群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建设“六大基地”:以“管好30万,建好60万,规划100万”为重点,打造中国循环流化床电站节能环保示范基地;以钒钛资源精深加工为重点,打造中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以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和“锻压、冲压、铸造、电镀”中心建设为重点,打造中国汽车(摩托车)。发展为经济区的农产品加工、冶金建材、汽车零部件生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
零部件制造基地;以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发展再制造业为重点,打造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以巨腾国际内江基地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引进发展配套产业,打造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深度开发为重点,打造成渝经济区绿色食品基地。在成渝经济区发展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积极对接“成渝经济区议事协调机构”,努力创建成渝经济区产业配套基地、产业交易中心、物流园区、巴蜀文化中心、服务业总部基地,努力创建成渝经济区民生产业基地、金融先行战略示范区、人才交易市场。“在此关键时刻,内江必将击鼓奋进,在成渝经济区中快速崛起,赢得应有地位。”
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备受内江市民关注的内江市城区“人工湖”两岸城市设计和高铁片区城市设计初步方案日前出炉。2011年4月23日,内江市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讨论规划设计方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师从规划背景、目标定位、概念设计、节点方案四个方面介绍了内江城区“人工湖”两岸城市设计方案。
“人工湖”两岸规划设计方案
首先把内江定位为:幸福、宜居、乐业的甜蜜之城,按照内居外憩、山环水绕、见塔知城的设计准则,对“人工湖”两岸“山-水-江-城”整体景观和桐梓坝大桥至新坝大桥、大冲山地段、大洲广场西扩区域三个节点给出了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以及把内江定位为:成渝之“心”,包括五个方面:交通之“心”(成渝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物流之“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工业之“心”(成渝地区的新型工业产业基地)、服务之“心”(成渝两市之间的新兴服务业中心)、休闲之“心”(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滨水宜居城市)。
对高铁片区的设计定位为:成渝游憩之心,在规划设计上突出特色化、专业化、高端化、规模化。
据悉,内江“人工湖”两岸规划设计将站在定位于“联合国人居奖”的高度来细化设计方案;通过对建筑、景观最好的规划设计,绘出最新最美的内江城市画卷。
❹ 现在四川重点打造的四大城市哪四个城市
四川省没有重点打造四大城市,是重点建设四大城市群:
努力把成都建成西南内地区“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容地”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促进攀枝花、绵阳、自贡、南充加快发展,有条件的向特大城市迈进。推动内江、泸州、宜宾、乐山、德阳、达州、遂宁建成大城市。努力构建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及攀西城市群。
1、成都平原城市群包括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眉山市、资阳市以及乐山市主城区、夹江县、峨眉山市和雅安市主城区、名山县等;
2、川南城市群包括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以及乐山市除主城区、夹江县、峨眉山市外的其余城镇;
3、川东北城市群包括广元市、遂宁市、南充市、广安市、达州市、巴中市;
4、攀西城市群包括攀枝花市、凉山州以及雅安市除主城区、名山县外的其余城镇。
❺ 自贡高新区的高新概况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处于成渝经济带和全省第二大经济区川南城市群的几何中心,1939年因盐设市,素以“千年盐都、南国灯城、恐龙之乡”享誉中外,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先后被评为最佳浙商投资城市和最佳粤商投资城市。全市辖四区两县和一个国家高新区,幅员面积4373平方公里,总人口328万,是川南第一个主城区面积超100平方公里,人口超100万的“双百”特大城市。自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城市,盐及盐化工、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人力资源充足,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良、是业主投资发展和居家生活的理想乐园。
自贡高新区于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3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是自贡最具开发潜力、最富发展活力、最宜兴业居住的区域。作为构建“五个自贡”和建设成渝经济区西南部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自贡高新区始终坚定不移地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先后成为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十一五”期间,自贡高新区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大提升,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成倍增长。
未来五年,高新区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国家级高新区的政策和品牌优势,牢牢把握“次级突破加快崛起”这个主题,贯彻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以加快发展转型为主线,科技创新为动力,城市建设为支撑,民生改善为根本,把自贡高新区建设成为全省乃至西部一流的科技创新引领区、特色产业集聚区、现代城市宜居区和特色生态旅游区,紧紧围绕建设“辐射川南、服务成渝、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战略定位,打造科技创新、产业金融、旅游商贸三大中心;打造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为特色主导,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3+2+1”产业体系;实现发展规模和发展品质双跨越,发展活力和发展水平双提升,建成西部一流的百千产城互动发展示范区。
❻ 滇中城市群的布局
两轴包括滇中东西、南北两条重点发展轴,是滇中城市和产业一体化建设的综合廊道,是中国陆路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必由通道。
1、东西轴
以连接曲靖——昆明——楚雄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为依托,重点发展中央商务、先进制造业、空港物流、生物制药、重化工等产业,成为滇中城市圈连接黔桂、珠三角地区,拓展缅印巴的重要轴线。
2、南北轴
以连接武定〈禄劝〉——昆明——玉溪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为依托,建设具有绿色生态、科技文化创新和休闲经济走廊三大功能的纵向主发展轴,成为滇中城市圈向川渝腹地、长三角地区发展、向越老泰柬辐射的重要轴线。 以环滇中城市的公路网、铁路网和轨道交通网的建设为基础,构筑“极核圈层”、“带动圈层”及“辐射圈层”三大圈层结构,加快滇中城市经济圈的形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依托昆明面向东南亚、南亚交通枢纽建设和滇中城市经济圈公路网、铁路网、轨道交通网的建设,形成沟通广大内陆地区和面向东南亚和南亚、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陆路枢纽,使滇中城市经济圈成为中国西南对外开发和经济增长的新高地。
1、极核圈层
依托昆明铁路枢纽环线和昆明绕城高速公路,构筑极核圈层。规划范围主要包括现代新昆明和距核心城市中心约30—50公里范围内的部分市、县(区)、镇和相关区域。极核圈层与核心城市联系紧密,是各种要素依托国家和省级产业园区集聚和扩散的地带,主要发展高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化工、物流等产业,经济增长力强劲,对圈外具有较强带动、辐射和服务功能。
2、带动圈层
依托连接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武定县(禄劝县)环状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圈,构筑带动圈层。规划范围为极核圈层外围、距核心城市中心约100到15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和区域,属于一小时经济圈。该圈层是扩展城市规模,发挥人口集聚功能,培育新兴特大城市的主要地带,也是实现产业分工和合理布局的主要地带,以发展烟草及配套、加工业、化工、冶金、生物、现代农业等产业为主,具有较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
3、辐射圈层
依托连接宣威、富源、罗平、石林(弥勒)、通海、峨山、新平(腰街)、南华、姚安、大姚、永仁、元谋、武定、寻甸、东川、会泽的环状高速公路圈,构筑辐射圈层。规划范围为带动圈层外围、距核心城市中心约150到200公里范围内的市县(镇)和区域,属于两小时经济圈。该圈层是培育地方性中心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地带,重点是提升产业集聚度,加强产业竞争力,发展新兴产业,承接极核圈层产业与功能转移、扩散。 四极:曲靖、玉溪、楚雄、武定〈禄劝〉四大城市增长极
1、东部——曲靖增长极
以构建珠江源大城市为目标,拓展对周边地区和省份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曲靖成为全国重要的集生产、加工、贸易、科研为一体的重化工和有色冶金基地;承接黔桂川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资集结和运输枢纽。
2、南部——玉溪增长极
以加快昆玉一体化进程为目标,整合区域内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两城交通公交化,逐步由通信、金融两城一地向一体化迈进,构建世界级的烟草产业基地、花卉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康体休闲旅游基地以及最适宜居住地。
3、西部——楚雄增长极
以加强和提升城市聚集力为目标,加快发展生物产业,建设全省重要的绿色产业基地、冶金化工基地、突出特色文化,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以及承接产业转移和出口加工基地,形成并发挥联动滇中、滇西的重要功能作用。
4、北部——武定禄劝增长极
为弥补滇中经济圈城市链条中的塌陷环节,将武定、禄劝两县合并规划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化新兴产业示范(组团)城市,设立生态产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文化创新、环保等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承接昆明、联动攀枝花,带动相对落后的滇中北部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 以昆明为核心,呈放射状的五大通道,通过铁路、公路网沟通内陆,连接东南亚、南亚。
1、滇东北通道
以昆明经曲靖至上海的沪昆铁路和沪昆高速公路为基础。滇东北通道连川、渝、黔,直接与成渝经济带相接,是中国广大的内陆腹地和长三角地区进入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
2、滇西北通道
以昆明至成都的成昆铁路和昆永高速公路为基础。滇西北通道面向川、藏和金沙江上游,与关中城市群呼应,是中国西部地区通边达海的重要通道。
3、滇西南国际通道
以昆明经楚雄至大理并延伸至瑞丽和缅甸的第三亚欧大陆桥西南通道(泛亚铁路西线重要部分)为基础。滇西南国际通道是中国走向南亚、印度洋最便捷的陆路通道。泛亚铁路西线以及中缅陆水联运通道开通以后,滇西南国际通道运输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滇中城市群作为中国面向南亚、印度洋开放的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4、滇南国际通道
以昆明经玉溪至河口、磨憨的泛亚铁路东、中线和昆河、昆曼高速公路为基础,并延伸至越南河内、海防和泰国曼谷。滇南国际通道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降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陆路运输成本,有利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更有利于中国和东南亚旅游业的发展。
5、滇东南通道
以昆明至南宁的云桂铁路、昆衡高速公路为基础,经过泛亚铁路可直达越南、泰国、缅甸等东盟国家。滇东南通道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等多区域合作相互叠加、融合的区域,为将滇中经济圈建设成为中国~东盟物流、商贸、加工制造基地,信息、交通枢纽和金融中心创造有利条件。 两环是指依托滇中内、外环交通体系,以昆明城市为核心,联系昆明半小时通勤圈和一小时通勤圈的两个环状区域。两轴一个是“曲靖-昆明-玉溪”发展轴,另一个是“楚雄-昆明-文山”发展轴。
❼ 成渝的城市群
●2006年1月,四川构建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五大经济区决策出台。成都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等五市。
●2006年3月,成都、眉山签订了“成都经济区”提出后的首个区内城市间合作协议。之后,眉山市6区县与成都12个区市县先后建立合作关系。
●2008年4月,成都、资阳召开区域合作联席会并举行有关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合作开发成资工业集中发展区、三岔湖,议定了《成都—资阳区域合作工作协调机制》。
●2010年1月30日,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联席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上,成都、德阳、绵阳、雅安、眉山、资阳、遂宁、乐山八市共同签署了《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2010年1月31日,资阳、眉山正式接入区号028。
●2010年4月,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八市共同签署了《成都经济区劳动保障区域合作框架协议》,8月再签 《成都经济区劳动保障区域合作社会保险工作框架协议》。
●2010年8月30日,在《成、德、绵规划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上,公布了《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按照规划目标,到2020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将成为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
●2010年9月,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重庆经济区包括重庆市主城区为中心的地区、万州为中心的川东北地区和涪陵地区。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汽车摩托车、石油天然气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内陆开放高地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
构建以重庆主城区为核心,以“一小时经济圈”地区为重点,以主要交通干线和长江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
强化重庆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先进制造和综合服务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的金融、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商贸物流中心,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培育壮大沿交通轴线和沿长江发展带,拓展发展空间,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和资源利用合作,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本区域新的增长点。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与合理开发三峡库区渔业资源。
加强长江、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和水污染治理,改善中梁山等山脉的生态环境,构建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为主体,林地、浅丘、水面、湿地带状环绕、块状相间的生态系统。 成渝高速公路是四川省成都市与重庆市主城之间的公路交通大动脉,是四川盆地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公路途经四川盆地腹心地带,连接成都、内江、重庆三大城市,途经14个县(市)区,设计为全封闭、全立交、设中央分隔带、单向行驶的四车道公路,路基基宽度21.5米至25米,设计行车时速100千米。设计交通流量每昼夜4万辆。
成安渝高速公路于2009年开工,该公路建成后将成为成渝间最短的高速公路,全长约251千米,其中四川段全长约175千米。成安渝高速公路按双向8车道标准设计,其中资阳境内为双向6车道,最高时速为120千米,从成都到重庆仅需约2小时。从成都市绕城高速吴家坟段,经洛带穿越龙泉山隧道群,在简阳养马跨越沱江,在童家镇收费站前方100米处跨越国道G318线,再经乐至、安岳南部,在文化镇与内遂高速公路交叉,经兴隆、李家,穿越张家岩隧道、山官庙隧道,在安岳县忠义乡观音桥附近进入重庆大足,经高升、龙岗、智凤、石马、金山至铜梁县围龙镇,直达重庆。该路建成后将是成渝间最近的高速公路,从成都到重庆仅需2小时多一点。 成渝铁路建于1950-1952年。线路从成都站向东引出,过陈家湾站后折向正南进入简阳市,经资阳、资中、内江、隆昌后折向正东,过永川又向南延引,在白沙站返向东北,沿长江北岸前行抵达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于1980年代末实现了电气化。
成渝城际铁路全长308千米,设计时速为350千米/小时,沿途设立成都东、简阳南、资阳北、资中北、内江北、隆昌北、荣昌北、大足、永川东、璧山、沙坪坝、重庆共12个站点。届时,成都到重庆直达时间将在1小时以内。
❽ 四川省重点打造的四座特大城市有那四个
四川省重点打造的不是特大城市,而是“四大城市群”,分别为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和川东北城市群。
根据《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对四大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等级作了明确划分,具体如下:
1、成都平原城市群,包括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眉山市、资阳市以及乐山市主城区、夹江县、峨眉山市和雅安市主城区、名山县等
2、川南城市群,包括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以及乐山市除主城区、夹江县、峨眉山市外的其余城镇,幅员面积约4.42万平方公里。
3、川东北城市群,包括广元市、遂宁市、南充市、广安市、达州市、巴中市,幅员面积约8.2万平方公里。
4、攀西城市群,包括攀枝花市、凉山州以及雅安市除主城区、名山县外的其余城镇,幅员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
四大城市群发展重点:
1、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重点:加大对区域内主要河流和骨干道路的绿化建设,有效贯通城市间森林、湿地斑块,加强城市群生态空间连接。同时,积极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小镇等建设,增加城市森林与绿地面积,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
2、川南城市群发展重点:加强以人为中心的城市森林建设,有效增加城市(镇)内森林绿地面积。结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森林资源较好的城市和地区,加强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等生态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森林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森林的综合惠民能力。
3、川东北城市群发展重点:该建设重点是对现有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质量提升,充分展现各自城市特色,加强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等生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森林综合惠民能力。
4、攀西城市群发展重点:该区域建设发展重点是总结和推广攀枝花市、西昌市建设森林城市经验和模式,积极推进森林县乡村建设。加强雅砻江干流和安宁河等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和修复,加强道路绿化景观廊道的建设,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网络生态屏障。
❾ 自贡和成都有什么不同
成都市辖9区4市6县,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1082万,其中市区人口464.5万。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自贡市地处四川省南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辖区面积4373平方公里。总人口320万人。辖自流井、贡井、大安、沿滩四区和荣县、富顺两县,历为省辖地级市。以内宜高速、隆雅、遂筠公路和内昆铁路与邻交通。有两千年的盐业史,是我国最早设立的23个建制市之一,素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而蜚声中外。市辖两县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和商品猪生产基地;拥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和晨光研究院、炭黑工业研究院、井矿盐研究院等全国性的研究院所。先后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是川南地区第一座大城市。
区位和交通优势。通过内宜、成渝高速公路直通成都、重庆,通过内昆电气化铁路和建设中北京至昆明国道南来北往,通江达海。自贡市地处川南腹心,与内江、泸州、宜宾、乐山市直接通过高速或高等级公路连接,构成川南城市群。是四川省域优先发展的大城市和重要的二级中心城市,是长江上游经济带中联系成渝经济走廊和川南城市经济区的中继站。自贡到宜宾空港70 公里。是我国西南最大的电力输配枢纽与西电东送的电力集输中心和川南微波通信枢纽。
❿ 白马镇的经信事业
白马镇有目供水量7500t的自来水厂1座;有300000kV变电站1座(八角井变电站),城、乡电网改造完成;有日供气立方米的白马天然气公司;移动、联通、电信、铁通等通讯网络均覆盖全镇,有装机容量12000门的程控电话交换机;有线电视覆盖全镇各村,光纤电视已经开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农村信用社5家金融机构均在白马镇设有办事机构;有农贸、工业品、木材、粮食等市场;白马镇有3所卫生院,2所厂医院;共有1所综合中学(内江二职中)、3所初级中学(内江七初中、内江电力初中、内江电建初中)、15所小学、4所幼儿园设在白马镇。
在白马辖区内布局有中、小工业企业近百户,主要分布在电力能源、机械制造、冶金建材、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产业。目前白马镇境内的电力工业园有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机组已并网发电,正积极规划发展66万千瓦和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着力打造全球唯一拥有“10万、30万、60万、10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的试验示范基地,建成集全国大型循环流化床“工程技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为一体的全国循环流化床技术示范基地。2011年,白马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4.08亿元,同比增长48.6%;完成增加值33.78亿元,同比增长38.4%。
在白马新城,境内公路、铁路交通发达便捷。未来将实现与成渝高速公路、内遂高速公路、内宜高速公路的立体互连互通;为建设成渝铁路、内昆铁路的中转枢纽,内江市中心城区新铁路客运、货运站也将布局此地,区位交通优势凸显。其中,渤商西部物流中心被列入2012年全省50个重点项目、省商务厅10大重点项目,市上已将该中心布局在白马镇,并以此为依托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大力发展面向内江工业园区、川南城市群,服务整个成渝经济区,同时辐射西部地区的现代物流业,努力打造连接成渝、辐射周边省区和市域内的商贸、物流网络,构建成—内—渝物流廊道,形成大物流带动大工业,大工业支撑大物流的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白马新城,第三产业发展较好,人气、商气旺盛,具有很强的市场消费能力。市场体系较为完善,工业品、粮食等市场覆盖周边凤鸣、沱江等乡镇,呈现出供销两旺的态势。并形成了休闲观光环线,新增绿化面积约6000亩,建成了1000多亩花卉苗木基地,发展集休闲、旅游、餐饮为一体的星级农家乐10余家,十里休闲走廊被省上列为全省重点推荐的17条乡村旅游线路之一。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如今的白马新城,已经在历史的进程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这匹年轻的“白马”将带领市中区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纵情驰骋。
内江高新区以白马组团为核心园区(高新西区),以高桥组团为高桥园区(高新东区),以隆昌经济开发区为隆昌园区(高新南区),建成区面积近期达到51平方公里、中期达到84平方公里、远期达到120平方公里。而其中高新区核心区(西区)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现代物流(含仓储)等产业,打造“川南硅谷”。
经过近半年的紧张筹备,全市人民关注的内江高新区5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拉开了高新区全面建设的大幕。5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动员全市上下加快推进内江高新区建设,掀起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新高潮。市委书记彭宇行为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授印、授牌;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松柏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授印、授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宾,市政协主席陈宗淑等出席;市委副书记任晓春宣读内江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任命文件;内江高新区、市中区、东兴区、隆昌县和内江经开区分别作表态发言。
我市在高新产业发展中,强调结合内江实际,突出创新孵化、产城相融、带动促进等特色;将迅速启动包括骨干路网、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支撑园区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做到机构人员到位、要素保障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力争2014年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5年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6年建成国家级高新区。 从市中区建设局获悉,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7个部委共同公布的全国重点镇名单,四川省277个乡镇入选,其中内江市11个,市中区白马镇成功跻身其中,为市中区唯一一个纳入全国重点镇的乡镇。据了解,全国重点镇是指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大、服务功能较完善、规划管理水平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发展大镇,作为县(市)域中心和副中心,全国重点镇在县(市)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承担着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发展的任务,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点和龙头。根据相关文件,有关部委将研究制定加强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白马镇作为内江新城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高新区建设的承载地,位于“内自一体化”腹心地带,内昆铁路、206省道、内宜高速、内遂高速等纵穿全镇,辐射周边乡镇、区、市,属于交通枢纽中心,沱江穿镇而过,区位优势明显。虽然白马镇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也存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用地指标不足、资金匮乏、建设相对缓慢的问题,在成为国家级重点镇后,通过享受国家和省上在政策、项目、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扶持,上述问题将逐步缓解,从而加快镇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川南城际铁路布局白马镇
川南城际铁路线路将从四川省内江出发,连接成渝高铁,再从内江到自贡,自贡到宜宾,宜宾连接成贵高铁,而泸州的接线问题也正在研究中。
从川南城际铁路的走向来看,铁路分为内江至自贡至泸州铁路和自贡至宜宾铁路两段,两段凑成了人字形状。铁路全长220.65km,其中内自沪段正线长度130.96km,自宜段正线长度89.69km,为新建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250km/h,全线共设车站12个。 该项目总工期为5年,计划于2015年12月动工,2020年11月建成通车,总投资约309亿元。
新建川南城际铁路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区,分为内江至自贡至泸州铁路和自贡至宜宾铁路两段。内江至自贡至泸州铁路起于内江市成渝客专内江北站,向南经白马、永安后进入自贡境内,再经大安、自贡市区沿滩区、富顺县进入泸州境内,尔后线路南行经泸县止于泸州市;自贡至宜宾铁路起于内江至自贡至泸州线自贡东站,向南经邓关后进入宜宾境内,再经大观、临港,接轨在建成贵客专宜宾东站。
从川南城际铁路的走向来看,铁路分为内江至自贡至泸州铁路和自贡至宜宾铁路两段,两段凑成了人字形状。铁路全长220.65km,其中内自沪段正线长度130.96km,自宜段正线长度89.69km,为新建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250km/h,全线共设车站12个。项目预计在2015年12月底动工开建,有望在2020年11月建成通车。届时,内江到自贡、宜宾的火车车程将分别缩短为15min、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