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华法学大辞典 关于破产原因的定义
《公司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破产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破产法学》(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企业和公司法》(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版
《破产法专题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企业股份制:中国规则》(独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版
《走进股份制:中国规则》(独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版
《破产法学》(21世纪远程教育精品教材:法学系列第二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破产法论坛》(第一辑)(主编),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破产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律师新业务》(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商法概论》(全国高等教育通识课系列教材)(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破产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破产法释义》(合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经济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人民调解员工作手册》(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经济法》(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教材)(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股份制企业实务指南》(副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公民法律手册》(副主编),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
《“一国两制”法律问题研究》(香港卷)(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分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现代企业法律制度》(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中华法学大辞典—民法学卷》(参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
《经济法》(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教材)(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至2008年版。
《中国商务知识大全》(参编),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公司法与高新技术企业股份制改组实务指南》(常务副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释义》(合著,第一作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律师资格考试教程》(参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法学大辞典》(参编),团结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公司法与公司运行实务指南》(副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年版
《市场竞争的法律调整与对策》(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青年基金项目)(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参编),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债务知识大全》(参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当代中国公司实务》(合著),中国物资出版社1992年版
《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解及难点分析》(副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版
《法学大辞典》(经济法分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法律调整》(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项目)(参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
《国际经贸金融惯例》(参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
《企业经济顾问》(参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经济与管理大辞典》(续编)(参编),中国发展出版社1989年版
《行政管理学大辞典》(参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概论》(参编),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工业企业法读本》(参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经济法原理》(参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律师资格考试指南》(参编),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法学考试指南》(参编),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
《律师公证制度》(合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 《论破产程序中公益性捐赠行为之撤销》,载人民法院报2009年1月15日
《论关联企业破产之规制》,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9期
《我国承认外国破产程序域外效力制度的解析与完善》,载法学杂志2008年第6期
《破产法制中的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探析》,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9期
《破产程序中共益债权的受偿无需申报》,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9月18日
《破产案件中对连带责任保证人责任的追究》,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6月27日
《破产立法与实施若干问题探析》,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6月12日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问题研究》,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5月8日;(中国律师2008年第9期转载)
《金融机构破产问题漫谈》,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5月6日
《里程碑---立法的创新与完善》,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3月23日。
《论新破产法上的取回权》,载光华法学(第二辑)2008年第1期
《违法成本低于守法的立法才是危险的误区——谈法的利益引导机制》,载法学家茶座2008年第19辑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破产法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2008年十三省市区法学会第24次经济法学术研讨会,载“中国经济法三十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论文获得一等奖
《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载经济法学家(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论新破产法立法宗旨的创新》,载中国商法年刊(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再论股东破产债权不能与未到位的出资抵销》,载人民法院报2007年11月15日
《新破产法立法宗旨的创新》,载检察日报2007年11月9日
《破产撤销权研究》,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
《完善小额消费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破产企业出资人欠缴的注册资本不得与其破产债权抵销》,载人民法院报2007年8月30日
《评债务人提交职工安置方案》,载人民法院报2007年7月11日
《论破产抵销权》,载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上市公司重整法律制度研究》,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3期
《让判决书沐浴清澈阳光》,载民主与法制2007第9期
《关于新旧破产法的适用衔接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7年5月9日
《破产重整立法若干问题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1期
《破产别除权理论与实务研究》,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7年第5期转载)
《论法院对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保护》,载人民法院报2007年1月17日
《闲话法院判决书的上网公开》,载法学家茶座(第12辑)2006年
《化解基站建设引发的矛盾》,载通信企业管理2006年第11期
《规范企业破产程序 公平清理债权债务----新破产法解读三人行》,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9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6年第11期转载)
《企业破产法:金融机构破产法规与国际接轨》,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9月28日
《新破产法剖析》,载经济法学评论(第七卷)2006年
《真假破产中“严重欺诈”均应追究刑责》,载检察日报2006年7月13日
《论债权出资》,载法学杂志 2006年第5期
《我国公司法修改后公司合并规则探究》,载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3期
《析新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非股东股权转让之规定》,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年第6期
《完善有限合伙 促进风险投资》,载检察日报2006年6月13日
《Analytical review on major issues of the new bankruptcy (Law) legislation》2006 Volume 1 Number 2,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嘉利来”案的蹊跷之处》,载法人2006年第5期
《博客目前能否成为广告平台》,载北京晨报2006年3月14日
《谈新公司法清算制度的完善》,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第2期
《新<破产法>的突破》,载法人2006年第2期
《谈新<公司法>资本制度之变革》,载会计师2005年第12期
《破产立法札记》,载法学家茶座(第9辑)2005年
《论公司清算制度之立法完善》,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5年第8期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经济法辨析》,载经济法学评论(第6卷)2005年
《论公司治理与公司控制人侵权责任的追究》,政法论丛,2005年第6期(江西财经大学学报,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刊转载)
《德国和英国的破产立法》,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10月21日、10月28日、11月4日
《论破产案件中土地使用权的处理原则》,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新破产立法纵横谈》,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论职工债权在破产清偿中的优先顺序问题》,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4期
《论新破产立法中债权人会议制度的设置思路》,载法学家2005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5年第7期转载)
《谈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法律责任》,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4月20日
《中国反垄断法调整范围的立法思考与建议》,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9期转载)
《中超风波:产权与体制的博弈》,载法人2005年第1期
《破产立法中永远的痛》,载证券日报2004年11月8日
《国企产权改革的法治化之辩》,载法人2004年第10期
《新破产立法中管理人制度的设置思路》,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5年第1期转载)
《新破产立法中的法律责任制度》,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9月10日
《新破产立法的破产原因》,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8月20日
《谈对专家论证会的一点看法》,载法学家茶座(第五辑)2004年
《坚决打击破产欺诈逃债行为——论新破产立法中的撤销权与无效行为制度》,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8月6日
《新破产立法中对劳动债权的保护》,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7月23日
《新破产立法与国企政策性破产的关系》,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7月9日
《新破产法的适用范围》,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7月2日
《再辨破产法两大难题》,载法人2004年第8期
《新破产法将走向市场化体制》,载会计师2004年第8期
《破产再也不是逃债者免费的午餐》,载检察日报2004年7月1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记新破产立法风雨十年》,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6月25日
《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构建》,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论破产立法中的经济法理念》,载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4年第9期转载)
《上市公司不再是保险箱》,载经济参考报2004年4月30日
《上市公司合并中区分股权性质确定折股比例的法律思考》,载中国证券报2004年4月16日
《论坛:如何变革集体经济》,载法人2004年第4期
《宇通股权拍卖涉嫌国资流失》,载证券日报2004年1月29日
《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1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4年第4期转载)
《三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法律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5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3年第7期转载)
《“重点企业挂牌”的法律联想》,载法学家茶座(第4辑)2003年
《外商受让上市公司股权的税收问题》,载上海证券报2003年4月8日
《企业改制重组中的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载中国文化报2002年9月16日
《企业改制重组有哪些要求》,载中国文化报2002年8月19日
《再谈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法律问题》,人民法院报,2002年7月19日;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02年第10期
《公司发行股票上市条件》,中国文化报,2002年4月8日,5月20日,7月8日
《试论破产立法与国企失业职工救济制度》,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10期转载)
《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实务研究》,载证券导刊2002年第13期
《资本经营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载中国文化报2002年3月18日
《文化产业的资本经营与上市实例分析》,载中国文化报2002年2月11日
《公司合并中对债权人的保护》,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2年第1期转载)
《重组长征何其难 只缘法律不完善---- 再评“郑百文”事件》,载证券日报2001年11月19日
《中国股市反思:不规范的根源》,载信息早报2001年10月31日
《“郑百文”事件法律评说----兼论上市公司退出机制》,载证券法律评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9月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8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第10期转载)
《百文重组的法律评析》,载中国证券报2001年5月24日
《“郑百文”事件法律评说》,载证券日报2001年5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第7期转载)
《不得滥用资本多数决原则》,载证券日报2001年4月23日
《我国破产法有待进一步完善》,载学习时报2001年3月5日
《郑百文事件挑战破产法》,载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12月9日
《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法律评述》,载法制日报,2000年8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0年第10期转载)
《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与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6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0年第7期转载)
《债权确认程序》,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5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0年第7期转载)
《对破产企业涉讼案件的处理》,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5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0年第7期转载)
《破产法的调整作用》,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5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0年第7期转载)
《深圳市东乐实业公司产权转让案法律评述》,载建筑报2000年4月18日
《解不开的结—— 西藏圣地股权强制转让之法律争议》,载证券时报2000年1月7日
《上市公司的收购方式》,载上海证券报1999年7月19日、9月14日
《确立市场经济的标志——我国破产法的实施与完善》,载国际贸易199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1999年第7期转载)
《国企转让不应侵犯外方利益》,载民主与法制1998年第22期
《试论破产案件中的保证责任问题》,载法学家1998年第22期
《评“刘秋海事件” 》,载南方周末1998年3月13日
《谈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统一与改革》,载金融时报1998年2月24日
《别除权论》,载法学家1996年第2期
《打击破产逃债行为,保障市场经济秩序》,载贵州法学1996年第1期
《破产法系列讲座》(共12篇),载金融时报1995年8月2日,8月9日,8月16日,8月23日,9月7日,9月21日,10月14日,10月20日,10月26日,11月3日,11月9日,11月16日
《外资股份公司的税收问题》,载金融时报1995年7月25日
《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安置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载金融时报1995年7月1日
《浅谈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载金融时报1995年5月20日,5月27日。
《企业改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原则》,载金融时报1995年4月21日,5月12日
《试论母子公司法律关系》,载金融时报1995年2月22日,2月25日,3月1日
《谈当前破产欺诈行为的防范与制裁》,载金融时报1994年12月20日
《国有企业改建上市公司时资产重组中债务处理问题》,载金融时报1994年12月9日
《谈企业股份制改组中土地资产的处置》,载金融时报1994年12月1日
《股票发行上市中的合同审查问题》,载金融时报1994年11月29日,12月6日
《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的关连交易问题》,载金融时报1994年8月30日,9月6日,9月13日
《也谈银行贷款债权变股权问题》,载金融时报1994年9月7日
《境外上市企业的竞业禁止问题》,载金融时报1994年7月6日
《未经规范化的公司分立合并时怎样处理这些公司的债务》,载经济参考报1994年6月26日
《关于公司对外投资问题》,载金融时报1994年6月11日
《股份制改组中中介机构行为的规范化与法制化》,载金融时报1994年4月22日
《法人股应尽快上市流通》,载经济参考报1994年4月3日
《被撤销企业法人的债务应否追究上级主管部门的责任》,载法学杂志1994年1期
《谈国有独资公司的资产转让问题——评公司法有关规定》,载金融时报1994年2月16日
《股改时国家减免税等形成资产的产权确认》,载金融时报1994年1月12日
《论破产法中的债权确认程序》,载福建法学1993年第4期
《有股者当有其权——企业股份制改组中存在的股权不平等问题应予重视》,载经济参考报1993年11月14日
《试论判决书之缺陷与改进》,载贵州法学1993年第5期
《让外资股宽活起来》,载经济参考报1993年10月3日
《也谈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载金融时报1993年9月26日
《谈破产案件受理后被申请破产企业所涉诉讼的处理》,载法学家1993年第3期
《市场经济与破产法的功能》,载法学家1993年第3期
《股份有限公司改组中股权设置的法律规定应予修改》,载经济参考报1993年7月25日
《股份制方面法律规定亟待完善》,载经济参考报1993年6月27日
《收容审查制度应予废除》,载中国法学1993年第3期
《经济诉讼中第三人的正确认定》,载法学杂志1993年第1期。
《试论破产程序中的保证责任》,载福建法学1992年第3期
《因上级机关过错造成合同违约此责任究竟该怎么追究》,载经济参考报1992年8月9日
《为有利被告论正名》,载贵州法学1992年第3期
《试论破产法的调整机制与实施问题》,载中国法学1991年第6期
《实施破产法是彻底解决三角债的关键》,载经济参考报1991年10月6日
《未到期的无利息破产债权应当扣息吗》,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91年第2期
《律师刑事代理剖析》,载法学杂志1991年第1期
《试论公司撤并中的债务责任问题》,载债事纵横1991年第1期
《论破产财产》,载福建法学1990年第4期。
《中苏辩护制度比较评述》,载比较法研究1990年第4期
《保障被告人审查、提出证据的权利》,载青海法学1990年第4期。
《谈破产案件受理后民事执行程序中止问题》,载法学与实践1990年第6期
《略论企业破产法中的终结整顿问题》,载江西法学1990年第4期
《土地使用权终止后地面上的不动产应该归谁》,载经济参考报1990年8月12日
《企业经整顿后破产的债务清偿问题》,载当代法学研究1990年第1期
《破产与兼并相结合——处理亏损企业的一条法律途经》,载经济参考报1990年6月3日
《谈未到期债权破产清偿的扣息问题》,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再谈公司清理中的债务责任问题》,载经济参考报1990年3月18日
《苏联辩护制度漫谈》,载海外法学1989年第(3、4)合期
《对承租人负亏能力的剖析》,载法学杂志1989年第6期
《公司清理中的债务清算问题》,载经济参考报1989年11月5日
《破产界限比较漫谈》,载经济参考报1989年9月3日
《完善公证管辖规定之我见》,载福建法学1989年第2期
《对健全申诉制度的一点意见》,载法学学刊1988年第(2、3)合期
《各国破产和解制度评述》,载经济参考报1989年7月18日
《谈谈破产界限中的缺陷与解决方法》,载经济法制1989年第6期
《企业兼并不能代替破产制度》,载经济参考报1989年5月21日
《了解案情是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基本条件》,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3期
《谈司法机关告知被告人诉讼权利的问题》,载贵州法学1989年第2期
《律师职业道德浅谈》,载北京律师1989年第1期
《司法独立是政治体制改革组成部分》,载世界经济导报1989年1月9日
《司法机关应当依法行使职权》,载工人日报1988年11月5日
《横向经济联合企业的破产问题》,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年第5期
《论破产宣告及其效力》,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8年第4期
《也谈“高薪养廉”说》,载工人日报1988年9月23日
《谈企业破产法中的债权申报期限》,载法学杂志1988年第4期
《对迅速审判程序的商榷》,载法学研究动态1988年第10期
《企业破产法中的别除权、取回权与抵销权》,载法学评论1988年第4期
《不要再感恩戴德了》,载工人日报1988年6月18日
《被告人“应当如实回答”析——对刑诉法一项规定的商榷》,载未定稿1988年12月
《不重视公民权利便没有法制》,载工人日报1988年3月11日
《新中国律师制度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6期
《试论律师法律顾问工作》,载山东律师1987年第4期
《政治改革与法制建设》,载工人日报1987年12月25日
《论破产犯罪》,载青海社会科学1987年第5期
《党政分开之我见》,载工人日报1987年11月13日
《析我国破产法中的撤销权》,载法学1987年第8期
《宣告缓刑后应立即释放被告人》,载北京律师1987年第4期
《要正确的理解破产的概念》,载经济参考报1987年5月23日
《律师应接办刑事申诉案件》,载北京律师1987年第2期
《对一审宣判无罪的被告人应交待上诉权利》,载湖南法学1987年第2期
《谈辩护中被告人隐瞒罪行的问题》,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2期
《毁坏“自家财物”是否构成犯罪》,载法学学刊1987年第1期
《刑事诉讼理论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综述》,载江西法学1987年第1期
《人民法院应保证二审案件刑事被告人的辩护权》,载新疆法制报1987年4月4日
《也谈法的概念——兼与郭宇昭同志商榷》(笔名 辛平),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1期
《企业破产法与公民劳动权利》,载中国法制报1987年1月5日
《略谈辩护律师参加诉讼的时间》,载北京律师1986年第6期
《迎接破产法的挑战》,载工人日报1986年11月8日
《理论上要有一个新的突破》,载工人日报1986年10月18日
《民主集中制之我见》,载工人日报1986年10月17日
《“极端民主化”剖析》,载工人日报1986年9月12日(人民日报1986年10月3日摘登)
《立法思想也要更新》,载工人日报1986年8月29日(人民日报1986年9月5日摘登)
《黄旺连犯的是故意杀人罪》,载法学学刊1986年第2期
《论制约与配合——谈公检法三机关的关系》,载法学与实践1986年第3期
《谈谈我国辩护制度》,载学员之家1986年第3期
《“人来人往”还是“文来文往”》, 载中国法制报1986年1月13日
《南斯拉夫的错案赔偿制度》,载法制园林1985年第4期
望采纳!
Ⅱ 我想了解一下 金融诈骗犯和诈骗犯的案例 案情经过
新华网北京2月13日电(李煦 高志海)身为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朱江与某银行北京某支行分理处主任戴某相互勾结,采取挂失和伪造存款单位印章、预留印鉴卡等手段,大肆进行金融诈骗,给国家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最终在京受到法律严惩。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13日以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数罪并罚一审判处朱江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扣押在案的1000余万元发还银行;继续追缴其诈骗所得赃款。
北京市某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朱江与某银行某支行分理处主任戴某(另案处理)合谋后,并在戴授意、帮助下,采取存折挂失及伪造存款单位印章、预留印鉴卡,伪造转账支票的方法,先后分别于1998年3月,把马某存入该分理处2000万元中的1000万元转出归自己使用;于1998年9月,将马某以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名义存入某银行某支行分理处的3000万元转入自己的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账户。于1999年5月到6月间,将北京某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存入分理处2亿元中的8400万元转出骗走。案发后,支行先后赔付马某4000万元,垫付电力有限责任公司7262万元。
朱江于1999年6月逃往美国,后于2001年2月26日回国投案自首。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朱江与银行内部人员相勾结,大肆进行金融诈骗活动,其行为已分别构成票据诈骗罪和金融凭证诈骗罪,诈骗数额均特别巨大,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罪行极其严重,依法应予惩处。鉴于其能够主动回国投案并协助追回部分赃款,法院依法对其予以从轻、减轻处罚。据此,作出上述一审判决
Ⅲ 北京嘉利来案件的全过程
提起嘉利来,业界几乎无人不知,尽管这个被称为“大坑”的项目目前已高出地面百余米,但它横卧10年所带来的“后遗症”,却依旧没有开出一个明确的“药方”。
七月流火,一向沉稳的穆军显得格外烦燥与郁闷。这位一直想为“嘉利来大坑”讨个
工体3号国际公寓 成熟买家置业标准
千万富翁打造计划 网上营销成就无限
说法的董事长,已身心憔悴。
一路波折
1995年初,北京市食品工贸集团总公司(现名二商集团)、北京恒业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公司与香港嘉利来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中外合作合同,成立了北京嘉利来房地产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位于北京亮马河商圈的嘉利来世贸中心项目。该项目毗邻昆仑饭店、燕莎友谊商城,处于著名的涉外商务圈中心区域。
北京嘉利来房地产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200万美元,投资总额为3000万美元。据合同约定和主管部门北京外经委(现商务局)的批准,二商集团负责办理开发项目场地条件及拆迁,恒业公司负责办理公司登记注册、办公条件、土地征用和开工手续等,香港嘉利来公司负责缴纳全部注册资金及筹措投资总额与注册资金之间的差额。三方分别拥有合作项目32%、8%和60%的股份权益。
北京嘉利来房地产有限公司成立后,香港嘉利来公司截至1995年11月共出资1225万美元,其中包含6500万元人民币折合的771万美元。
1996年9月,经香港嘉利来公司担保,合作公司与韩国大宇公司签订了总额为2.35亿美元的贷款合同。同年11月,大宇公司首期3500万美元贷款汇入北京嘉利来房地产有限公司。至此,香港嘉利来公司累计出资、筹资折合人民币4亿多元。
北京嘉利来公司便用这4亿多元资金将原来一个工厂变成了一个“五证齐全”的成熟楼盘——嘉利来世贸中心。
但好景不长。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大宇公司出现严重财政困难,无法继续履行贷款义务,北京嘉利来公司随之陷入资金困境,嘉利来世贸中心于1998年11月被迫停工。
五天出局
2000年后,北京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长江实业曾对该项目估价达10亿元。于是,合作三方就工程资金到位及复工问题进行多次磋商,但始终未形成解决方案。
2001年8月23日,香港嘉利来突然接到北京市工商局发出的一纸《限期出资通知书》,然而这张通知书既无文头,也无文号,只是一张白纸上加盖北京市工商局公章,更让人感到疑惑的是,该通知竟发自二商集团投资顾问的办公地。
通知书中称,鉴于香港嘉利来应认缴的注册资本出资不符合有关出资规定,要求其限期提交人民币利润和投资证明文件。如不能提供,须在30日内履行1200万美元的出资义务。紧接着,原先的3份《验资报告》连续被相关单位撤销。这就意味着,此前合作公司曾连续5次通过的北京市联合年检,都是一纸空文。
9月19日,北京市工商局向香港嘉利来发函,说明《限期出资通知书》将于9月24日期满。
而之后连续五天的情况,让香港嘉利来有些措手不及。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就是短短五天的时间,让自己由嘉利来项目的主人变成了局外人。
9月25日,北京市工商局企监处向原北京外经委发出一纸手写便函,声称未收到出资证明的相关材料。
26日,二商集团向原北京市外经委提出更换外方股东的请示。
27日,原北京市外经委作出627号批复,将合作三方变更为二商集团、北京安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香港美邦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公司更名为北京美邦亚联房地产有限公司。
28日,原北京市外经委向新公司颁发了批准证书。
30日,北京市工商局向新公司颁发了营业执照。
“5天时间,便完成了从变换股东申请到领回新营业执照的全部内容,创造了行政行为少有的高效率。5天时间,我公司的巨额股权被‘批送’给了另一家香港公司。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对中外合作企业中占有60%股权的大股东做出这样一个事关重大权益的行政行为时,不通知、不举行听证、不给陈述申辩的机会就将一方踢出局,让另外一方进来。这能不让人怀疑么?”香港嘉利来北京项目负责人王毅新愤愤不平。
非法重启?
有消息显示,神秘的香港美邦公司出资7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000万元)获得了合作公司40.2%的股权;到2002年,又顺利获得北京安华持有的19.2%股权,进而持有后续公司60%股份。
二商集团的新合作伙伴香港美邦公司拿到原属香港嘉利来公司股权后,当天便在香港开始转卖,10月2日竟辗转卖到了香港嘉利来公司门下,香港嘉利来公司这才看到北京商务局的627号批复,知道自己的权益被别人卖了。
香港渣打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显示:香港美邦在2001年6月15日开设账户,总存款额不到1000万港币。这一切让人怀疑,香港美邦很可能是为了继承嘉利来的权益注册的一个“托儿”。
据香港有关人士介绍,香港美邦公司于2001年6月15日开设账户,其法定代表人为董平,股东董平、赵越各占50%股份。这两人是电影《卧虎藏龙》的投资人。
根据从香港公司注册登记处了解到的情况,香港美邦转卖股权的两家接盘公司——香港建辉投资和香港九九国际集团的,其董事会成员为国洪起、国红新和陈天锴。
在2002年下半年,北京赛克赛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曾几次给过香港美邦公司法定代表人、大股东董平支票,累计金额在两亿元左右。
而随着国洪起被抓判刑,目前,香港美邦公司董事成员已由国洪起、国红新、陈天锴变更为梁军、田文英、陈实。但这并未影响工程重新开工,2005年1月,这个停工8年之久的项目终于重新启动,并更名为美邦国际中心。
目前,嘉利来大坑已经施工至20多层,并正进行租售,已收取售房款逾1亿元。
“这一切都是违法的。我们向北京市建委提出了建委为一个失去法律地位的公司在无土地证原件、不符合颁发施工许可证法定条件的情形下发证是违法的,要求北京市建委立即撤销该地施工许可证,遭到北京市建委拒绝。”王毅新说。
王毅新向《财经时报》透露:国企中铁二局集团已为香港美邦公司垫资逾亿,造成了巨额国有资金流失。此事已引起国资委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视,已立案调查。
2006年3月8日,北京市商务局下发了《北京市商务局关于同意对北京嘉利来房地产有限公司进行特别清算》的通知,批准北京市二商集团提出的对北京嘉利来房地产有限公司进行特别清算的请求。
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欣新认为,此举并不是在纠正适用法律的错误,而是要将错误进行到底。
2006年4月,诉商务局行政不作为、诉工商局行政不作为、诉北京市建委行政行为违法的案件被一一驳回,但王毅新向《财经时报》表示,他们已经向高院提出上诉,要求二审。无论付出多少,一定要讨回我们应得的。“王毅新充满信心地说。
Ⅳ 王欣新的代表性成果
《公司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破产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破产法学》(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企业和公司法》(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版
《破产法专题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企业股份制:中国规则》(独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版
《走进股份制:中国规则》(独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版
《破产法学》(21世纪远程教育精品教材:法学系列第二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破产法论坛》(第一辑)(主编),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破产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一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律师新业务》(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商法概论》(全国高等教育通识课系列教材)(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破产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破产法释义》(合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经济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人民调解员工作手册》(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经济法》(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教材)(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股份制企业实务指南》(副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公民法律手册》(副主编),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
《“一国两制”法律问题研究》(香港卷)(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分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现代企业法律制度》(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中华法学大辞典—民法学卷》(参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
《经济法》(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教材)(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至2008年版。
《中国商务知识大全》(参编),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公司法与高新技术企业股份制改组实务指南》(常务副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释义》(合著,第一作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律师资格考试教程》(参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法学大辞典》(参编),团结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公司法与公司运行实务指南》(副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年版
《市场竞争的法律调整与对策》(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青年基金项目)(参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参编),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债务知识大全》(参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当代中国公司实务》(合著),中国物资出版社1992年版
《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集解及难点分析》(副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版
《法学大辞典》(经济法分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法律调整》(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项目)(参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
《国际经贸金融惯例》(参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
《企业经济顾问》(参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经济与管理大辞典》(续编)(参编),中国发展出版社1989年版
《行政管理学大辞典》(参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概论》(参编),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工业企业法读本》(参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经济法原理》(参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律师资格考试指南》(参编),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法学考试指南》(参编),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
《律师公证制度》(合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 《论破产程序中公益性捐赠行为之撤销》,载人民法院报2009年1月15日
《论关联企业破产之规制》,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9期
《我国承认外国破产程序域外效力制度的解析与完善》,载法学杂志2008年第6期
《破产法制中的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探析》,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9期
《破产程序中共益债权的受偿无需申报》,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9月18日
《破产案件中对连带责任保证人责任的追究》,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6月27日
《破产立法与实施若干问题探析》,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6月12日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问题研究》,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5月8日;(中国律师2008年第9期转载)
《金融机构破产问题漫谈》,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5月6日
《里程碑---立法的创新与完善》,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3月23日。
《论新破产法上的取回权》,载光华法学(第二辑)2008年第1期
《违法成本低于守法的立法才是危险的误区——谈法的利益引导机制》,载法学家茶座2008年第19辑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破产法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2008年十三省市区法学会第24次经济法学术研讨会,载“中国经济法三十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论文获得一等奖
《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载经济法学家(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论新破产法立法宗旨的创新》,载中国商法年刊(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再论股东破产债权不能与未到位的出资抵销》,载人民法院报2007年11月15日
《新破产法立法宗旨的创新》,载检察日报2007年11月9日
《破产撤销权研究》,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
《完善小额消费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破产企业出资人欠缴的注册资本不得与其破产债权抵销》,载人民法院报2007年8月30日
《评债务人提交职工安置方案》,载人民法院报2007年7月11日
《论破产抵销权》,载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上市公司重整法律制度研究》,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3期
《让判决书沐浴清澈阳光》,载民主与法制2007第9期
《关于新旧破产法的适用衔接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7年5月9日
《破产重整立法若干问题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1期
《破产别除权理论与实务研究》,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7年第5期转载)
《论法院对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保护》,载人民法院报2007年1月17日
《闲话法院判决书的上网公开》,载法学家茶座(第12辑)2006年
《化解基站建设引发的矛盾》,载通信企业管理2006年第11期
《规范企业破产程序 公平清理债权债务----新破产法解读三人行》,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9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6年第11期转载)
《企业破产法:金融机构破产法规与国际接轨》,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9月28日
《新破产法剖析》,载经济法学评论(第七卷)2006年
《真假破产中“严重欺诈”均应追究刑责》,载检察日报2006年7月13日
《论债权出资》,载法学杂志 2006年第5期
《我国公司法修改后公司合并规则探究》,载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3期
《析新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非股东股权转让之规定》,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年第6期
《完善有限合伙 促进风险投资》,载检察日报2006年6月13日
《Analytical review on major issues of the new bankruptcy (Law) legislation》2006 Volume 1 Number 2,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嘉利来”案的蹊跷之处》,载法人2006年第5期
《博客目前能否成为广告平台》,载北京晨报2006年3月14日
《谈新公司法清算制度的完善》,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第2期
《新<破产法>的突破》,载法人2006年第2期
《谈新<公司法>资本制度之变革》,载会计师2005年第12期
《破产立法札记》,载法学家茶座(第9辑)2005年
《论公司清算制度之立法完善》,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5年第8期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经济法辨析》,载经济法学评论(第6卷)2005年
《论公司治理与公司控制人侵权责任的追究》,政法论丛,2005年第6期(江西财经大学学报,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刊转载)
《德国和英国的破产立法》,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10月21日、10月28日、11月4日
《论破产案件中土地使用权的处理原则》,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新破产立法纵横谈》,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论职工债权在破产清偿中的优先顺序问题》,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4期
《论新破产立法中债权人会议制度的设置思路》,载法学家2005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5年第7期转载)
《谈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法律责任》,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4月20日
《中国反垄断法调整范围的立法思考与建议》,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9期转载)
《中超风波:产权与体制的博弈》,载法人2005年第1期
《破产立法中永远的痛》,载证券日报2004年11月8日
《国企产权改革的法治化之辩》,载法人2004年第10期
《新破产立法中管理人制度的设置思路》,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5年第1期转载)
《新破产立法中的法律责任制度》,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9月10日
《新破产立法的破产原因》,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8月20日
《谈对专家论证会的一点看法》,载法学家茶座(第五辑)2004年
《坚决打击破产欺诈逃债行为——论新破产立法中的撤销权与无效行为制度》,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8月6日
《新破产立法中对劳动债权的保护》,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7月23日
《新破产立法与国企政策性破产的关系》,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7月9日
《新破产法的适用范围》,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7月2日
《再辨破产法两大难题》,载法人2004年第8期
《新破产法将走向市场化体制》,载会计师2004年第8期
《破产再也不是逃债者免费的午餐》,载检察日报2004年7月1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记新破产立法风雨十年》,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6月25日
《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构建》,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论破产立法中的经济法理念》,载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4年第9期转载)
《上市公司不再是保险箱》,载经济参考报2004年4月30日
《上市公司合并中区分股权性质确定折股比例的法律思考》,载中国证券报2004年4月16日
《论坛:如何变革集体经济》,载法人2004年第4期
《宇通股权拍卖涉嫌国资流失》,载证券日报2004年1月29日
《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4年1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4年第4期转载)
《三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法律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5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3年第7期转载)
《“重点企业挂牌”的法律联想》,载法学家茶座(第4辑)2003年
《外商受让上市公司股权的税收问题》,载上海证券报2003年4月8日
《企业改制重组中的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载中国文化报2002年9月16日
《企业改制重组有哪些要求》,载中国文化报2002年8月19日
《再谈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法律问题》,人民法院报,2002年7月19日;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2002年第10期
《公司发行股票上市条件》,中国文化报,2002年4月8日,5月20日,7月8日
《试论破产立法与国企失业职工救济制度》,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10期转载)
《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实务研究》,载证券导刊2002年第13期
《资本经营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载中国文化报2002年3月18日
《文化产业的资本经营与上市实例分析》,载中国文化报2002年2月11日
《公司合并中对债权人的保护》,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2年第1期转载)
《重组长征何其难 只缘法律不完善---- 再评“郑百文”事件》,载证券日报2001年11月19日
《中国股市反思:不规范的根源》,载信息早报2001年10月31日
《“郑百文”事件法律评说----兼论上市公司退出机制》,载证券法律评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9月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8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第10期转载)
《百文重组的法律评析》,载中国证券报2001年5月24日
《“郑百文”事件法律评说》,载证券日报2001年5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第7期转载)
《不得滥用资本多数决原则》,载证券日报2001年4月23日
《我国破产法有待进一步完善》,载学习时报2001年3月5日
《郑百文事件挑战破产法》,载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12月9日
《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法律评述》,载法制日报,2000年8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0年第10期转载)
《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与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6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0年第7期转载)
《债权确认程序》,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5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0年第7期转载)
《对破产企业涉讼案件的处理》,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5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0年第7期转载)
《破产法的调整作用》,载人民法院报2000年5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0年第7期转载)
《深圳市东乐实业公司产权转让案法律评述》,载建筑报2000年4月18日
《解不开的结—— 西藏圣地股权强制转让之法律争议》,载证券时报2000年1月7日
《上市公司的收购方式》,载上海证券报1999年7月19日、9月14日
《确立市场经济的标志——我国破产法的实施与完善》,载国际贸易199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1999年第7期转载)
《国企转让不应侵犯外方利益》,载民主与法制1998年第22期
《试论破产案件中的保证责任问题》,载法学家1998年第22期
《评“刘秋海事件” 》,载南方周末1998年3月13日
《谈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统一与改革》,载金融时报1998年2月24日
《别除权论》,载法学家1996年第2期
《打击破产逃债行为,保障市场经济秩序》,载贵州法学1996年第1期
《破产法系列讲座》(共12篇),载金融时报1995年8月2日,8月9日,8月16日,8月23日,9月7日,9月21日,10月14日,10月20日,10月26日,11月3日,11月9日,11月16日
《外资股份公司的税收问题》,载金融时报1995年7月25日
《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安置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载金融时报1995年7月1日
《浅谈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载金融时报1995年5月20日,5月27日。
《企业改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原则》,载金融时报1995年4月21日,5月12日
《试论母子公司法律关系》,载金融时报1995年2月22日,2月25日,3月1日
《谈当前破产欺诈行为的防范与制裁》,载金融时报1994年12月20日
《国有企业改建上市公司时资产重组中债务处理问题》,载金融时报1994年12月9日
《谈企业股份制改组中土地资产的处置》,载金融时报1994年12月1日
《股票发行上市中的合同审查问题》,载金融时报1994年11月29日,12月6日
《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的关连交易问题》,载金融时报1994年8月30日,9月6日,9月13日
《也谈银行贷款债权变股权问题》,载金融时报1994年9月7日
《境外上市企业的竞业禁止问题》,载金融时报1994年7月6日
《未经规范化的公司分立合并时怎样处理这些公司的债务》,载经济参考报1994年6月26日
《关于公司对外投资问题》,载金融时报1994年6月11日
《股份制改组中中介机构行为的规范化与法制化》,载金融时报1994年4月22日
《法人股应尽快上市流通》,载经济参考报1994年4月3日
《被撤销企业法人的债务应否追究上级主管部门的责任》,载法学杂志1994年1期
《谈国有独资公司的资产转让问题——评公司法有关规定》,载金融时报1994年2月16日
《股改时国家减免税等形成资产的产权确认》,载金融时报1994年1月12日
《论破产法中的债权确认程序》,载福建法学1993年第4期
《有股者当有其权——企业股份制改组中存在的股权不平等问题应予重视》,载经济参考报1993年11月14日
《试论判决书之缺陷与改进》,载贵州法学1993年第5期
《让外资股宽活起来》,载经济参考报1993年10月3日
《也谈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载金融时报1993年9月26日
《谈破产案件受理后被申请破产企业所涉诉讼的处理》,载法学家1993年第3期
《市场经济与破产法的功能》,载法学家1993年第3期
《股份有限公司改组中股权设置的法律规定应予修改》,载经济参考报1993年7月25日
《股份制方面法律规定亟待完善》,载经济参考报1993年6月27日
《收容审查制度应予废除》,载中国法学1993年第3期
《经济诉讼中第三人的正确认定》,载法学杂志1993年第1期。
《试论破产程序中的保证责任》,载福建法学1992年第3期
《因上级机关过错造成合同违约此责任究竟该怎么追究》,载经济参考报1992年8月9日
《为有利被告论正名》,载贵州法学1992年第3期
《试论破产法的调整机制与实施问题》,载中国法学1991年第6期
《实施破产法是彻底解决三角债的关键》,载经济参考报1991年10月6日
《未到期的无利息破产债权应当扣息吗》,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91年第2期
《律师刑事代理剖析》,载法学杂志1991年第1期
《试论公司撤并中的债务责任问题》,载债事纵横1991年第1期
《论破产财产》,载福建法学1990年第4期。
《中苏辩护制度比较评述》,载比较法研究1990年第4期
《保障被告人审查、提出证据的权利》,载青海法学1990年第4期。
《谈破产案件受理后民事执行程序中止问题》,载法学与实践1990年第6期
《略论企业破产法中的终结整顿问题》,载江西法学1990年第4期
《土地使用权终止后地面上的不动产应该归谁》,载经济参考报1990年8月12日
《企业经整顿后破产的债务清偿问题》,载当代法学研究1990年第1期
《破产与兼并相结合——处理亏损企业的一条法律途经》,载经济参考报1990年6月3日
《谈未到期债权破产清偿的扣息问题》,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再谈公司清理中的债务责任问题》,载经济参考报1990年3月18日
《苏联辩护制度漫谈》,载海外法学1989年第(3、4)合期
《对承租人负亏能力的剖析》,载法学杂志1989年第6期
《公司清理中的债务清算问题》,载经济参考报1989年11月5日
《破产界限比较漫谈》,载经济参考报1989年9月3日
《完善公证管辖规定之我见》,载福建法学1989年第2期
《对健全申诉制度的一点意见》,载法学学刊1988年第(2、3)合期
《各国破产和解制度评述》,载经济参考报1989年7月18日
《谈谈破产界限中的缺陷与解决方法》,载经济法制1989年第6期
《企业兼并不能代替破产制度》,载经济参考报1989年5月21日
《了解案情是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基本条件》,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3期
《谈司法机关告知被告人诉讼权利的问题》,载贵州法学1989年第2期
《律师职业道德浅谈》,载北京律师1989年第1期
《司法独立是政治体制改革组成部分》,载世界经济导报1989年1月9日
《司法机关应当依法行使职权》,载工人日报1988年11月5日
《横向经济联合企业的破产问题》,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年第5期
《论破产宣告及其效力》,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8年第4期
《也谈“高薪养廉”说》,载工人日报1988年9月23日
《谈企业破产法中的债权申报期限》,载法学杂志1988年第4期
《对迅速审判程序的商榷》,载法学研究动态1988年第10期
《企业破产法中的别除权、取回权与抵销权》,载法学评论1988年第4期
《不要再感恩戴德了》,载工人日报1988年6月18日
《被告人“应当如实回答”析——对刑诉法一项规定的商榷》,载未定稿1988年12月
《不重视公民权利便没有法制》,载工人日报1988年3月11日
《新中国律师制度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6期
《试论律师法律顾问工作》,载山东律师1987年第4期
《政治改革与法制建设》,载工人日报1987年12月25日
《论破产犯罪》,载青海社会科学1987年第5期
《党政分开之我见》,载工人日报1987年11月13日
《析我国破产法中的撤销权》,载法学1987年第8期
《宣告缓刑后应立即释放被告人》,载北京律师1987年第4期
《要正确的理解破产的概念》,载经济参考报1987年5月23日
《律师应接办刑事申诉案件》,载北京律师1987年第2期
《对一审宣判无罪的被告人应交待上诉权利》,载湖南法学1987年第2期
《谈辩护中被告人隐瞒罪行的问题》,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2期
《毁坏“自家财物”是否构成犯罪》,载法学学刊1987年第1期
《刑事诉讼理论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综述》,载江西法学1987年第1期
《人民法院应保证二审案件刑事被告人的辩护权》,载新疆法制报1987年4月4日
《也谈法的概念——兼与郭宇昭同志商榷》(笔名 辛平),载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1期
《企业破产法与公民劳动权利》,载中国法制报1987年1月5日
《略谈辩护律师参加诉讼的时间》,载北京律师1986年第6期
《迎接破产法的挑战》,载工人日报1986年11月8日
《理论上要有一个新的突破》,载工人日报1986年10月18日
《民主集中制之我见》,载工人日报1986年10月17日
《“极端民主化”剖析》,载工人日报1986年9月12日(人民日报1986年10月3日摘登)
《立法思想也要更新》,载工人日报1986年8月29日(人民日报1986年9月5日摘登)
《黄旺连犯的是故意杀人罪》,载法学学刊1986年第2期
《论制约与配合——谈公检法三机关的关系》,载法学与实践1986年第3期
《谈谈我国辩护制度》,载学员之家1986年第3期
《“人来人往”还是“文来文往”》, 载中国法制报1986年1月13日
《南斯拉夫的错案赔偿制度》,载法制园林198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