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属于央行的什么业务 A.负债 B.资产 C.表外 D.中介
A.负债
属于负债项目中的“储备货币”项目下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B. 科目余额表上的费用名称在汇算清缴的期间费用中没有
来源:岳读债市
投资要点
我国财政性存款的严格定义、统计口径一直存在多种不同观点和解释。在统计数据上,财政存款的变化主要通过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和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来观察。
在货币当局(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财政存款体现为政府存款项目,在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的资金来源端,财政存款体现为政府存款项目,包含财政性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两类。货币当局政府存款与金融机构财政性存款间的差值主要来自国库定存。
按收支两条线分,财政存款受收入端税收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其它非税收入、融资以及支出端财政政策基调和财政支出进度的综合影响,其季节性是各分项因素季节性的综合。每年1、4、5、7、10月为典型的财政存款增加月,3、6、9、12月为典型的财政存款减少月,而2、8、11月变化规律不明显。
财政存款各项统计口径背后的存款运行机制,决定了数据的变化特征。广义财政存款包含机关团体存款在内。机关团体存款长期处于增长状态,且收支受财政因素影响较小,在历次统计口径调整中变化较大。所以我们主要讨论不包含机关团体存款的狭义财政性存款(以下简称财政性存款)。狭义财政存款中,货币当局(央行)政府存款包含于金融机构财政性存款之中,两者变化高度一致,且主要由每月财政收支差额决定。
财政存款通常与储备货币反向变化。从央行资产负债表来看,变化关系可简化为:?储备货币=?外汇占款+?对其它存款型公司债权-?政府存款+?其它杂项。财政存款的变化通过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即央行储备货币中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分项)的影响,带来储备货币的反向变化。财政存款通常与M2反向变化。从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来看,变化关系可简化为:?M2 =?各项贷款+?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其它杂项。
财政存款问题既受财政政策影响,又和货币政策相互作用,处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交汇点。展望四季度,我们预计政府存款、M0、存款准备金分别将回笼流动性5300、2200和9300亿元,如果将常规因素产生的资金缺口和中长期公开市场到期量加总,四季度资金缺口预计达到4.1万亿元,资金面波动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风险提示:1)财政支出或者收入增速不及预期,财政存款波动超季节性;2)个别月份财政存款实际波动和预测值存在较大偏差,资金缺口测算可能不准确。
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意图表述中频频提及税期、财政支出因素的影响,作为财政收支因素影响流动性的媒介,财政存款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那么,财政存款是什么?其变动受哪些因素影响,表现出哪些特征,对流动性影响有多大?我们将在本篇报告中进行梳理分析。
一、财政存款概览
1. 财政存款是什么
财政性存款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掌管、存放在金融机构的财政资金,包括国库存款和其它财政存款。
国库存款是指在国库(包括代理库)的预算资金——含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存款,可分为财政存款和财政过渡存款。我国国库由中国人民银行经理[1],国库管理制度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
其它财政存款是指未列入国库存款的各级财政在金融机构的预算资金和由财政部门指定存入金融机构的专用基金。包括划缴财政存款、待结算财政款项、财政专用基金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国库定期存款[2]。
2. 财政存款由哪些项目组成
由于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沿革至今经历了长期、多次变迁,缺乏完善统一的法规,财政性存款的严格定义、统计口径一直存在多种不同观点和解释[3]。在统计数据上,财政存款的变化主要通过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和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来观察。
在货币当局(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财政存款体现为政府存款项目,是财政性存款存放于央行的部分,主要包含中央国库存款和地方国库存款。2021年8月余额5.11万亿。
在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的资金来源端,财政存款体现为政府存款项目,包含财政性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两类。全部金融机构政府存款2021年8月余额37.42亿元。
财政性存款项目2021年8月余额6.19万亿,主要是前述存放于央行的政府存款[4]。剩余部分存放于商业银行的约1.08万亿中,绝大多数为国库定期存款(按中资大型和中小型银行国库定存项加总,2021年8月余额0.91万亿)。此外还包含中央和地方财政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等。
机关团体存款存放于商业银行,受财政因素影响较少。经过长期增长绝对数值较大,2021年8月余额已超过31万亿,其中主要包含社保结余,住房公积金,卫生、军队和科教文等系统存款。这一项目于1998年后划为一般存款缴纳存款准备金,主要是活期存款,与居民和企业存款并无大异。
货币当局政府存款与金融机构财政性存款间的差值主要来自国库定存。国库定存是为提高国库资金运用效益、获取收益,存入商业银行的国库现金。包含中央国库定存和地方国库定存两项。
中央国库定存是央行投放货币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之一,操作频繁且期限较短(以三个月为主),截止2021年8月底余额1400亿元[5]。
地方国库定存余额没有统一的统计口径,由国库定存总额扣减中央国库定存测算得出2021年8月余额约为0.77万亿元,是国库定存的主体部分。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由地方财政部门会同央行当地分支机构共同开展[6]。
3. 机关团体存款“之谜”
机关团体存款名为“政府存款”,实为“一般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其实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上世纪80年代,国务院为了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要求“财政金库存款和机关、团体等财政性存款,划为人民银行的信贷资金”[7],当时机关团体存款和财政性存款一样执行10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在1998年,央行通知要求将“机关团体存款”从“财政性存款”中剥离出来,划为金融机构的一般性存款,按照一般存款的准备金率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8],但是在会计核算统计上,“机关团体存款”的科目名称仍然归属在“政府存款”名下。
从内涵看,机关团体存款指的是机关法人、事业法人、军队、武警部队、团体法人存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定活期存款以及上述单位委托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委托业务沉淀在银行的货币资金。[9]《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两大类四种,一类是企业法人,一类是非企业法人,包括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具体分类见下表。
从外延看,考虑到机关团体改革的历次变迁,目前机关团体存款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住房公积金中心账户存款,和以财政专户形式存在的社保基金存款,二是中央和地方各类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财政收支之外的自收自支行为导致的商业银行存款。前者在概念上不难理解,后者的产生主要源于一直以来机关团体存在“双轨制”收支体系。从资金来源看,机关团体有两种收入形式:一是财政资金,比如事业单位获得的财政行政事业拨款,包括财政支出中的教育、科研、卫生防疫和文化体育费用等,目前事业单位预算内资金实行“零余额”管理制度,因此属于财政性存款口径;二是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即作为市场主体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所获取的收入,本质上是社会公共服务业的企业性收支,比如学校学费、医院的药费诊疗费、电视台和报社广告费等,这部分经过长年的资金沉淀,成为机关团体存款的主要部分。
囿于统计公开信息的不完整,我们简单匡算了31.23万亿元机关团体存款的具体构成。1)根据2020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本年收支结余-2008.67亿元,年末滚存结余94536.64亿元,其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简称社保基金)由社保基金会管理运营,2020年末总资产2.92万亿元,主要投资配置于固定收益类、股票类和未上市股权类等资产,其中银行存款仅574亿元,而各种社会保险基金则由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必须存入财政专户,投资运营范围和领域受到严格限制,主要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由此估算机关团体存款中社会保险基金约6.6万亿元;2)根据《全国住房公积金2020年年度报告》披露,截至2020年末,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1.07万亿元;3)WIND数据显示,2005-2018年间全国卫生机构累计业务净收入1.05万亿元,作为卫生系统机构存款的估计;4)剩余部分超过22万亿元,则属于其他机关团体,包括政府机关、军队、教育机构等。
从地域分布看,根据央行公布的31个省市存贷款情况,目前共有23个省市按月公布机关团体存款余额,截至2021年7月底共计25.04万亿元,占全国机关团体存款总量的八成左右。机关团体存款余额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如北京、广东、江苏等省市都在3.1万亿元以上,而西藏、青海、宁夏则不足2000亿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财力的差异。
[1] 经理制与代理制有所不同。详情参见《争执国库管理权:一文读懂央行和财政部的立场和理由》,郑猛、由曦,《财经》杂志。
[2] 分类标准来自人民银行2012年颁布的《存款数据元(试行)》。
[3]《财政性存款及其缴存制度研究》,郑文清,江旻,梁嘉明(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
[4] 全部金融机构包含央行。
[5] 未到期余额根据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情况统计。
[6]《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试点办法》,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2015。
[7] 资料来源:《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
[8] 资料来源:《关于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通知》。
[9] 资料来源:
http://haikou.pbc.gov.cn/haikou/2927302/2983591/index.html。
二、财政存款为何变化?
1. 财政存款的收支脉络
财政存款的变化理论上取决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差额。因此,研究财政存款变化的冲击因素,需要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各分项做系统的讨论。
收入端,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财政收入,可以简单拆分为税收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其它非税收入、融资四个主要项目。
税收收入中,我国占比靠前的税种主要是国内和进口增值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消费税五项[10],占总税收收入比重超过80%。其中企业所得税多为分季预缴,次年5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通常为补缴),故常常在1、4、5、7、10月造成一定的流动性冲击。实践中增值税、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多数缴税期限为1个月,较为分散的缴税对流动性冲击不大。
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的近90%。土地使用权年度出让收入主要受地产周期影响,因为往往有延期缴款问题,月度收入的季节性冲击不明显。统计口径上确认当月收入也有一定困难,累计值数据年末确认值比较高。
其它非税收入包含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罚没收入、彩票收入等,通常在季末月份较高,但绝对值不大。
融资(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缴款)也会对财政存款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地方债发行节奏存在高度不确定性,阶段性发行放量往往导致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大幅上升进而推高财政存款。
支出端来看,财政支出在长周期上受财政政策调控影响,与宏观经济景气度负相关,在短周期上季节性特征明显,在季末月份尤其是二、四季末开支额通常大幅增加。
1)财政支出在长周期上受财政政策调控。在经济较好和过热时,政府通常执行稳健或者偏紧的财政政策,适度控制财政支出。这一时段理论上财政收入也比较高,财政存款会相应增加。在经济形势较差时期,政府通常执行积极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拉升总需求刺激经济,财政支出会相应增加;叠加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影响,财政存款明显减少。典型例子如我国在08年国际金融期间执行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4万亿”带来了经济增速的反弹,受此影响,08年下半年至09年上半年,我国财政存款的同比增速大幅下滑。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在短周期上季节特征明显。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有每季季初最低(除年初外),季末冲高,多数年份财政开支高点在四季度末的特征。这可能与政府委托代建工程项目多数按季或年结算,以及年底财政预算调整、安排财政超收收入使用因素有关。近年来,为减少财政开支因素对货币政策的扰动,财政部多次发文要求加快财政收支进度,取得一定效果。不过,最近两年12月当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比再度明显回升。
3)政府性基金支出除年末冲高外,月度分布较平均。和一般公共预算相比,政府性基金预算以收定支,季末冲高特点并不明显。除了年末时点和收入占比同步大幅上升外,年内其他各月支出节奏较平均。此外,2018年以来地方新增专项债规模逐年大幅增长,导致政府性基金支出节奏受专项债净融资进度的影响明显上升。
因此在理论上,财政存款变化=税收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净融资-财政支出(包含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实践上我们主要考虑税收季节性、政府债发行节奏、财政支出季节性和支出进度等因素的影响。
2. 财政存款的结构性特征
财政存款各项统计口径背后的存款运行机制,决定了数据的变化特征。
广义财政存款包含机关团体存款在内。机关团体存款长期处于增长状态,且收支受财政因素影响较小,在历次统计口径调整中变化较大。其与金融机构财政性存款和货币当局政府存款项的相关性非常小,与一般存款缴纳同样比率的准备金并计入M2,几乎不影响流动性。所以我们主要讨论不包含机关团体存款的狭义财政性存款(以下简称财政性存款)。
狭义财政存款中,货币当局(央行)政府存款包含于金融机构财政性存款之中,两者变化高度一致。按照财政性存款口径的定义,我们可将其拆分为公共预算收支差额、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差额、政府债净融资等三个分项,基本上能够解释财政性存款的月度波动(拟合度90%以上)。
3. 财政存款的季节性特征
受收支分项季节性变化的综合影响,财政存款变动也表现出强烈的季节性。一般而言,每年1、4、5、7、10月为典型的财政存款增加月,3、6、9、12月为典型的财政存款减少月,而2、8、11月变化规律不明显。以2月份为例,2015年-2020年间,有3年货币当局政府存款净增长,而另外3年同期表现为净减少。
[10] 具体分析参见我们此前的报告《财政分析手册进阶:税收篇》。
三、财政存款如何影响流动性?
财政存款对流动性的影响可以分两条路径讨论:影响央行的储备货币,以及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M2。
1. 财政存款对储备货币的影响
从央行资产负债表来看,央行负债端占比最大的两项分别是储备货币(21年8月占比81.01%,后同)和政府存款(占比13.47%),资产端占比最大的三项分别为外汇占款(占比55.90%)、对其他存款型公司债权(占比31.77%)和对政府债权(占比4.02%)[11]。
从直接影响路径来看,财政存款的变化通过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即央行储备货币中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分项)的影响,带来储备货币的反向变化。具体影响方式为:缴税行为使得企业存在商业银行的一般存款(按比例计提存款准备金)转变为财政性存款(全额上缴央行,不计入一般存款,不计提准备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由此下降,央行的储备货币项目下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分项减少,储备货币减少。
当央行的资产端其它项目不发生改变时,缴税仅仅是央行资产端不同科目之间的等额划转。实践中由于央行资产端的外汇占款、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项(如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规模)经常发生波动,储备货币的实际变化约等于这三项因素变化的叠加,即:
?储备货币=?外汇占款+?对其它存款型公司债权-?政府存款+?其它杂项
储备货币和政府存款的反向变动关系非常明显。因此储备货币通常表现出和财政存款相反的季节性,仅有少数特殊时段例外。如2016年1月,在汇率贬值预期带来资金外流,前月外储大幅下降叠加春节流动性冲击的背景下,央行单月投放了天量公开市场操作,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项飙升2.5万亿。当月政府存款上升近4000亿,而储备货币不降反增1.4万亿。同年3月,随着春节因素消退、部分投放到期,则发生了财政存款与储备货币同降的情况。
2. 财政存款对M2的影响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在财政存款变化显著影响央行储备货币(基础货币)的情况下,显然也会影响到M2。
M2的定义为M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其他存款。拆解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发现,资金来源方项目的各项存款中除去财政性存款项近似等于M2-M0。因此可以获得公式:资金来源=M2-M0+金融机构财政性存款+金融债券+对国际金融机构负债+其它=资金运用=各项贷款+有价证券及投资+黄金占款+外汇占款+在国际金融机构资产。
剔除占比较小、影响不大的金融债券、黄金占款、对国际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等项目,公式剩余部分可以简化为:
?M2 =?各项贷款+?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其它杂项
M2与政府存款之间同样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因此通常有着相反的季节性特征——在每季初财政存款增加时,M2增速下降;在季末财政存款减少时,M2增速提高。
[11] 央行持有对政府债券项目虽然占比较大,但波动极小,在变化讨论中可以忽略不计。
四、小结
财政存款问题既受财政政策影响,又和货币政策相互作用,处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交点。近年来在影响流动性的众多因素中,财政存款问题的重要性有所凸显,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受收支分项季节性变化的综合影响,财政存款变动也表现出强烈的季节性。一般而言,每年1、4、5、7、10月为典型的财政存款增加月,3、6、9、12月为典型的财政存款减少月,而2、8、11月变化规律不明显。
展望四季度,造成流动性缺口主要因素是2.45万亿元MLF到期,此外,地方债发行后置、财政支出较收入表现偏弱、年末银行体系准备金需求上升等因素也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我们预计四季度政府存款、M0、存款准备金分别将回笼流动性5300、2200和9300亿元[12],如果将常规因素产生的资金缺口和中长期公开市场到期量加总,四季度资金缺口预计达到4.1万亿元,资金面波动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12] 详见报告《四季度流动性缺口有多大?》。
五、风险提示
1)财政支出或者收入增速不及预期,财政存款波动超季节性;
2)个别月份财政存款实际波动和预测值存在较大偏差,资金缺口测算可能不准确。
证券研究报告:财政分析手册:财政存款篇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9月2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泰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周岳 SAC编号:S0740520100003 邮箱:[email protected]
肖雨 SAC编号:S0740520110001 邮箱:[email protected]
C. 金融性公司存款是什么
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这个项目反映的是金融性公司在央行的版除了“储备权货币”存款之外的其他存款。这些存款的增加与基础货币的投放无关,也与派生存款的增加无关。
例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外国银行分行人民币营运资金的30%应当以人民币国债或者6个月以上(含6个月)的央行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人民币生息资产。
再例如,央行曾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资金增补人民币存款的法定准备金
D. 你们好,请问根据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怎么计算货币投放量
这个不容易准确估算,主要是由于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形式并不是单一的,所以归到不同的科目里面。另外,央行货币投放不能直接等同于M0或者M1,因为货币供应量和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量是不同概念。与一般企业、经济体先有资金来源(亦即自有资金或负债)业务、然后才会发生相应的资产业务迥然不同,中央银行在逻辑上是先有资产业务、然后才发生基础货币投放这一负债业务。也就是说,基础货币的投放是中央银行实施相应资产业务的结果。
如果大概计算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可以通过两个方法估算,一个是从负债角度:负债项下的储备货币+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资产项对政府债权-负债项政府存款)。上述提供的估算方式中,对政府债权以及政府存款(即发给政府的间接贷款资金,已经回笼到央行业务库的部分)的净额是否需要减除,其他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说,计算式前两项代表了基础货币货币投放量的主要归集科目,但是也包含干扰内容。
二是资产角度:对外净资产、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对非货币金融部门债权以及对政府债权净额之和,再减去货币当局通过发行债券所回笼的基础货币数量,其最终结果非常接近于实际流通在外的基础货币量。
当然,由于现代化的金融创新越来越丰富,基于传统基础货币理论派生的存款已不是货币投放的唯一观察口径,商业金融系统信用货币创造远远大于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
E. 艾福瑞专家告诉你如何汇率低估是通货膨胀主要原因
艾福瑞专家说,外汇资产由央行在市场用人民币购买而来。但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资产方基本上是债权类项目,包括对政府的债权、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央行无法动用这些已经借出去的钱去购买外汇(不像大多数企业,比如有现金资产,如果用现金购买设备,则现金资产减少,固定资产增加,资产项目总额没有变化),这意味着央行必须借钱去购买外汇。在负债类项目,政府在央行的存款应该可以利用,但实际上没有(1999年底为大约1800 亿元,2009年底为2万多亿元)。央行购买外汇的负债来源包括:发行债券、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印刷货币。
1999 年是很有意思的一年。在这一年,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在央行的存款大约为1.5万亿元,这笔钱足可以购买相当于1.4万亿元人民币的外汇资产,另外,央行在这一年发行的债券只有区区的119亿元(因为根本不需要额外的筹资渠道)。到2004年,央行的外汇资产升至相当于4.6万亿元人民币,购买这些外汇所能筹集的(负债类项目)资金来源包括: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3.6万亿,和发行债券(应该就是大家熟悉的票据)筹集资金1.1万亿元。大家注意,存款准备金本来是央行为了控制货币流通而要求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现在这笔钱又全部出去了,存款准备金基本上失去了作用。当然,央行也没有把事情做绝,3.6万亿的存款准备金不足以支付购汇所需资金,于是央行发行了1.1万亿的债券筹集资金。到2009年,事情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央行的外汇资产升至相当于17.5万亿元人民币(2.4万美元),而购汇资金来源包括:存款准备金10.2万亿,和发行债券筹集资金4.2万亿元,但这些钱仍然不足以支付购汇所需资金,剩下的唯一渠道就是真正的印刷钞票了,因外汇占款而额外印刷的钞票为3.1万亿元(=17.5-10.2-4.2)。截至2009年,央行外汇占款所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13.3万亿(=10.2+3.1)占所有基础货币14.4万亿的比例为92%。如果继续观察2010年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这一趋势同样明显。另外,在过去10年间,基础货币增加11万亿元(=143,985-33,620),外汇资产增加16.1万亿元(=175,155-14,061),基础货币投放的增量全部来自外汇占款。
中国目前的外汇管理和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有如下影响:
第一,艾福瑞专家说,我们一直在批评央行印刷钞票太多了,实际上并不多。截至2009年底,也只有4.2万亿元不到,但问题是中国央行把10.2万亿存款准备金又重新投入了市场,所以基础货币供应量应该包括货币发行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央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表中的M0却没有包括存款准备金,给很多人以误会
第二,艾福瑞专家说,中国央行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失效。比如银行吸收存款100元,它会把17.5元存入央行,这17.5元就是存款准备金,通过这种方式,把钱从商业银行抽至央行,这是控制货币流通的手段,但现在的情况是央行左手把这笔钱收进来,右手(通过购买外汇)又把这笔钱投入了市场。2010年11月13日中国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至18%,该措施对控制货币流通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第三,艾福瑞专家说,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发行是中国央行基础货币发行的主要手段,截至2009年底,这一比例已经大到可怕的92%,而增量投放全部来自外汇占款。
第四,艾福瑞专家说,央行的货币政策职能被混淆。央行可以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很多央行在历史上做过,现在也在做。中国央行通过发行债券筹借人民币然后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这没有问题,动用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买卖外汇,也说得过去,但印钞票去买外汇就说不过去了,这把正常的市场行为和央行发行货币的职能混淆。按照这种逻辑,中国央行可以用印刷货币的方式,收购中国私人部门(个人和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财产,进而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组织。根据日本央行2009年资产负债表,日本央行完全可以不动用储备货币(包括货币发行和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收购外汇资产,另外,在过去10年间日本央行外汇资产的增加仅占基础货币增加额的5.8%,这一微小数额的增加很可能是因为外汇资产收益的增加而不是日本央行通过动用基础货币来购买外汇资产。 (编辑:艾福瑞)
F. 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及其存在的问题
1)外汇储备是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了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当外汇储备增加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增加;反之,当外汇储备减少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减少。
2)公开市场业务也是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央银行如果增加持有对政府的债权,就意味着投放了相应的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减少对政府的债权,意味着其收回了相应的基础货币。1995年以后中央银行增加的对政府债权都体现在持有的政府债券上,都是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的结果。
3)再贴现曾经是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但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日益完善,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的迅速发展,通过再贷款投放的基础货币规模越来越小。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的再贴现市场不发达,再贴现没能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收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
4)发行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另一种手段。我国的中央银行票据只向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发行,商业银行购买央行票据、支付款项后,直接的结果是其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金存款减少,即基础货币数量减少。
从本质上讲,基础货币即为央行的净货币负债。信用货币的创造的过程是由商业银行的资产扩张行为直接创造货币,那么基础货币的创造过程也是来源于央行资产端的扩张。因此,我们通常分析基础货币,并不从其货币发行与存款准备金的组成成分来分析,而是从资产端外汇资产等部分的变动来分析。
根据资产恒等于负债的会计关系,我们很容易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基础货币的决定公式:
基础货币=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其他资产-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债券发行-国外负债-政府存款-自有资金-其它负债
上式是根据资产负债表直接得出的,如此多的统计品类反而使得基础货币的分析变得复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简化公式。
G. 股票型基金在在央行负债表中的存款中吗
央行负债表都包括以下几种,我将在这里给大家详细介绍:
01
国外资产
国外资产包括外汇Foreign Exchange、货币黄金 Monetary Gold、其他国外资产 Other Foreign Assets,是央行持有的占比最高的资产类别。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资产负债表所有科目均采用人民币计价,因此,国外资产均采用历史成本法计价。
1)外汇
2)货币黄金
央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购买的黄金,同样采用历史成本法,以人民币计价。
3)其他国外资产
主要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特别提款权(SDR),另外还有以外汇形式上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
02
对政府债权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权”。
因此,中国央行从法律层面而言,是不允许直接持有国债。目前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对政府债权”一共有约1.5万亿,主要是历史遗留原因。2007年成立中投公司的时候,财政部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通过复杂的交易方式最后由央行持有。
此后该科目一直保持稳定,在法律层面没有突破之前,预计该科目未来仍将保持稳定。
03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主要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其他货币工具对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
在2014年之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贸易项和资本项下外汇流入明显,央行被动的投放大量外汇占款形成基础货币。
2014年以后,外汇储备开始明显下降,外汇占款出现明显下行,基础货币的投放从外汇占款开始转向以逆回购、再贷款、再贴现为主。对应的央行资产负债表项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开始系统性的增加。
04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其他金融性机构是指除了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央行对银行的债权主要目的在于投放基础货币,实现其货币政策。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主要是为了维护金融稳定。
05
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
主要是央行为了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放的贷款,规模非常小,2019年3月以后已经停止更新。
06
其他资产
历史上央行并未对“其他资产”进行相关披露,目前规模在1.4万亿左右。根据推断,其他资产可能主要包括固定资产以及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
第二部分央行资产负债表负债端
01
储备货币
储备货币也就是基础货币,包括“货币发行”、“金融性公司存款”、“非金融机构存款”。
1)货币发行
即流通中的货币以及银行的库存现金。流通中的货币(也就是M0)主要是居民和企业持有,包括纸币和硬币。M0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一方面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春节期间居民取现需求提升会导致M0明显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M0的增速在近些年出现了明显下行。银行的库存现金规模很小,主要是应对居民的提现需求(例如ATM机里的现金)。
2)金融性公司存款
金融性公司存款是指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包括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本意是用于保证商业银行在遇到挤兑的时候仍有足够的清偿能力,而在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央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超额存款准备金则是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满足日常清算需求的头寸。需要注意的是,央行采取“降准”本身并不会增加基础货币,只是将一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转化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增加了银行可使用的资金。
3)非金融机构存款
根据央行的要求,从2017年开始,支付机构要将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类似于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法定存款准备金不同的是,客户备付金不计利息。
2019年以后,该比例上调到100%,这意味着支付机构收到的客户备付金必须全额上交到央行。
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包括两部分:
1)非银行金融机构缴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包括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
2)非银行金融机构满足清算需要存入央行的资金
这两部门资金一方面总规模很小(目前在5000亿左右),另一方面货币派生的能力很小,因此不计入基础货币;
03
政府存款
政府存款包括中央国库存款和地方国库存款。在实践中,“政府存款”、“财政存款”、央行资产负债表里面的政府存款、金融机构政府存款等概念往往容易混淆。
1)在“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人民币)”里有一个科目是“政府存款”,目前最新金额是35.3万亿左右,由两部分构成。其中“财政性存款”约4.5万亿,“机关团体存款”约30.8万亿。
机关团体存款存放于商业银行,主要包括社保资金、住房公积金、卫生军队教育等系统的存款。机关团体存款虽然纳入广义的政府存款,但并非政府可以直接使用的资金,和狭义的政府存款差别较大。
2)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人民币)里的财政性存款也就是狭义上的政府存款,包括各级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存放在央行的政府存款以及存放在商业银行的政府存款。
所以说,它不在其中
H.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内容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资产端:
(1)国外资产:外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
(2)对政府债权
注:主要是对中央政府债权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5)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
(6)其他资产
负债端:
(1)储备货币:货币发行、非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性公司存款(包括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和其他金融性公司存款)
注:货币发行为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减去流入的部分;非金融机构存款为支付机构缴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为除中央银行外的进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转账结算等中介服务的存款性公司或准公司的存款
(2)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3)发行债券
注:如发行央行贴现票据
(4)国外负债
(5)政府存款
注:履行代理国库职能
(6)自有基金
(7)其他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