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融机构应从()管理的角度对各项金融业务进行系统性的洗钱分险评估
金融抄机构应从全流程管理的角度对各项金融业务进行系统性的洗钱风险评估,并按照风险为本的原则,强化风险较高的领域的反洗钱合规管理制度,防范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金融机构对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所提交的所有可疑交易报告涉及的交易,应当进行分析、识别,有合理理由认为该交易或者客户与洗钱、恐怖主义活动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有关的,应当同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及当地公安部门),并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的反洗钱调查工作。
反洗钱内部控制并不是各种制度、管理办法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有特定目标的涉及制度、组织、方法、程序的综合体系,它体现在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活动中。
(1)系统性金融机构有什么扩展阅读:
广义的洗钱除了狭义的洗钱含义外,还包括:
1、把合法资金洗成黑钱用于非法用途,即把白钱洗黑,如把银行贷款通过洗钱而用于走私;
2、把一种合法的资金洗成另一种表面也合法的资金,以达到占用的目的,即把白钱洗白,如把国有资产通过洗钱转移到个人账户;
3、把合法收入通过洗钱逃避监管,如外资企业把合法收入通过洗钱转移到境外。
⑵ 中国金融体系现状
(一)金融发展格局还不合理
我国间接融资比重高,金融发展格局还不合理等问题仍未解决。金融体系仍然由银行主导,银行业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90%以上,全社会的融资风险仍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资本市场仍具有新兴加转轨的基本阶段性特征,证券业业务结构雷同且业务种类单一,资本扩张和市场融资能力有限;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保险密度和深度较低,保险产品不丰富保障功能发挥不够。
(二) 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服务需要加强与完善
从组织体系看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银行业对民营资本的市场开放仍有空间。从服务领域看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强化,截至2009年末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还有2792个。农村金融产品单一,服务不到位。同时,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金融体系对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仍不足。2012年5月26日,中国银监会制定《中国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2013年7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这些举措表明意在完善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
(三)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些金融改革偏重于机构的增减和人员变动,对金融制度和组织结构创新不够重视。银行业战略规划比较薄弱、竞争同质化考核机制和经营模式不科学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观。农村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证券公司业务模式比较传统,创新能力较弱。一些保险公司内控和基础管理较为薄弱,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市场竞争行为仍不规范。
(四) 金融机构潜在风险和金融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
银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仍然突出,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控制需要进一步加强。银行巨量信贷增长存在风险隐患,贷款集中度风险日趋突出,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有所加剧。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普遍存在资本金补充压力,证券保险类机构的经营机制和风险管控能力需要加强。普遍存在的顺周期行为和监管、会计等制度因素不利于防止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在分业监管体制下对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管存在缝隙,此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融资主体和部分金融产品存在风险隐患。
⑶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存在哪些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金融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整体来说我国金融体系还面临以下问题:
(一)金融发展格局还不合理
我国间接融资比重高,金融发展格局还不合理等问题仍未解决。金融体系仍然由银行主导,银行业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90%以上,全社会的融资风险仍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资本市场仍具有新兴加转轨的基本阶段性特征,证券业业务结构雷同且业务种类单一,资本扩张和市场融资能力有限;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保险密度和深度较低,保险产品不丰富保障功能发挥不够。
(二) 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服务需要加强与完善
从组织体系看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银行业对民营资本的市场开放仍有空间。从服务领域看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强化,截至2009年末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还有2792个。农村金融产品单一,服务不到位。同时,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金融体系对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仍不足。2012年5月26日,中国银监会制定《中国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2013年7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这些举措表明意在完善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
(三)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些金融改革偏重于机构的增减和人员变动,对金融制度和组织结构创新不够重视。银行业战略规划比较薄弱、竞争同质化考核机制和经营模式不科学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观。农村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证券公司业务模式比较传统,创新能力较弱。一些保险公司内控和基础管理较为薄弱,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市场竞争行为仍不规范。
(四) 金融机构潜在风险和金融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
银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仍然突出,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控制需要进一步加强。银行巨量信贷增长存在风险隐患,贷款集中度风险日趋突出,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有所加剧。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普遍存在资本金补充压力,证券保险类机构的经营机制和风险管控能力需要加强。普遍存在的顺周期行为和监管、会计等制度因素不利于防止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在分业监管体制下对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管存在缝隙,此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融资主体和部分金融产品存在风险隐患。
主要金融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化。货币市场利率向信贷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不畅,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仍有管制长期利率定价缺乏有效的外部基准,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较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灵活性不足,市场供求的决定作用有待提高,供求关系不尽合理等问题。
⑷ 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可以分为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横截面维度的风险衡量的是某一时点金融系统内累计的风险;时间维度的风险衡量的是隐藏在系统内部、在某一时间爆发的风险。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横向维度
在横向维度上,金融系统中的风险暴露和相互联系使得一个特定的冲击在金融网络中传播并演变成系统性风险。金融系统在运行中存在“合成谬误”问题,即当一个机构遭受冲击而抛售资产时,能够有效抵御冲击,但当所有机构都抛售持有的资产时,该措施将无法取到抵御冲击的作用,所以当金融体系遇到外部冲击时,在“羊群效应”作用下,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而金融机构之间频繁的日常交易使金融网络越来越复杂,所有机构通过这个网络将冲击迅速传播给与其有业务联系的机构,从而加剧了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
由于大型金融机构的个体风险有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其风险更易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在防范横向维度系统性风险方面,注重于加强对大型金融机构,特别是“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监管。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纵向维度
在纵向维度中,系统性风险的纵向维度与经济周期相关,其主要关注的是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即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建立并演进。由于金融体系和经济周期波动存在相互反馈机制,金融体系可以放大经济周期,而经济周期的波动反过来也会恶化金融体系的稳定,形成系统性风险。
由于纵向系统性风险更多源于金融机构的“亲经济周期性”,所以其监管注重于逆周期监管,即在经济繁荣时期提高对金融机构净资本、拨备等方面的要求,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则适当降低净资本、拨备等要求,通过逆周期监管,熨平经济周期。
⑸ 第一个:在金融机构中可以提供货币供给的机构有哪些 第二个:商业银行风险有哪些是系统性风险
货币供给得来两条途径:一是中央银行通源过提供基础货币来进行;一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来进行的。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问题,可分成三个最基本的方面。他们有信贷方面的风险,比如说潜在的坏账;他们还要面临流动性的风险,这会涉及到资产和债务的不匹配;另外他们还要应对操作的风险,如虚假个人消费贷款、关联企业骗贷、票据诈骗等等。
1.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风险
2.金融机构过度不良债权和资不抵债的风险
3.金融机构的利率风
4.金融机构操作失误引起的风险
5.金融混业经营的风险
⑹ 哪4家银行1家保险属全球系统重要金融机构
9月14日讯消息,“中国已经有5家全球系统重要金融机构,4家银行,1家保险。”9月13日,外管局副局长陆磊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CLS主办的“人民币与外汇市场论坛”上透露。
2012年全球首批有29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入选,当时中国仅有中国银行。2015年,金融稳定理事会)更新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中国四家国有大型银行(工、农、中、建)成为了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意味着他们“大而不能倒”。
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有媒体报道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讨论是否将部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一归至央行监管。不过,从最终会议结果来看,这一议题被搁置。
⑺ 金融机构的重要性 有哪些我要详细的回答
所谓“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指业务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程度较高、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将给地区或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冲击的金融机构。那么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有哪些?国际金融监督和咨询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最新公布的名单显示,去年发布的首批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由29家减至28家,中行依然为中国乃至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中惟一入选的金融机构。与去年发布的29家机构相比,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新名单中增加了英国渣打银行和西班牙对外银行,剔除了英国莱斯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和比利时德夏银行。去年10月,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巴黎会议通过一项旨在减少系统性金融机构风险的全面框架,会议要求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银行资本金要额外增加1-2.5个百分点。根据国际通用银行风险控制标准《巴塞尔协议III》,到2013年全球金融机构的最低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至7%,这意味着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将提高至8%-9.5%。首批29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中,包括高盛、摩根大通、汇丰、花旗、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等国际知名大型银行,其中17家来自欧洲,8家来自美国,4家来自亚洲。除中国银行之外,亚洲另外3家均为日本的金融集团。
具体的可以去网络查询的 啊
⑻ 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异同,相互关系以及在整个金融系统中的地位作用
这种划分标准应该是按照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划分的。银行性金融机构的版主要业务是表内权业务,即间接融资,即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当然还有一些表外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我国叫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虽然也募集资金从事资产管理业务,但是这并不是间接融资,因为这些金融机构在金融活动中是投资主体,并不是融资媒介。两者的相互关系当然是十分紧密,尤其在我国,间接融资仍然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同时两者也存在竞争关系,例如在美国存在的金融脱媒现象
⑼ 国内哪几家是系统性重要银行,请告诉我划分标准和出处,谢谢
国内就是中国银行被列入系统性重要银行。
金融稳定理事会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专构”的额外核心一级资本率属要求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1%、1.5%、2%、2.5%和3.5%。“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重要性越高,则其面临的额外核心一级资本率要求也就越高。
(9)系统性金融机构有什么扩展阅读:
金融创新通过拓宽金融功能,便利社会的投融资,促进经济增长;通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作用于经济增长。没有金融创新,其经济的内在动力就无法被调动起来。
理性、适度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够动态调整金融产品结构,并优化金融体系结构,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但是,非理性的过度金融产品创新则会导致金融体系内部结构失调。
并波及实体经济,最终引发经济危机。我国微观金融创新主体缺乏创新动力、基础性条件薄弱,金融创新呈现区域性,滞后经济发展,这些都限制了我国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