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的发展阶段
创业时期
(1979年—1984年)
公司成立初期,主要通过吸引和利用外资,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发挥对国民经济“拾遗补缺”的作用;同时在管理体制、经营方式和业务领域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率先对外发行债券,开辟了多种融资方式,最早开展了融资租赁、海外投资、国际经济咨询等业务,积极开展中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许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快速发展
(1985年—1988年)
这一时期,公司继续开拓创新,利用外资发展投资业务,取得快速发展。为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司进行了机构改革,将主要业务部门分别独立出来,先后成立了若干个专业子公司、地区子公司和海外子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从事生产、技术、金融、贸易、服务等综合性业务的企业集团。荣毅仁董事长制订的“中信风格”,成为中信人的行为准则。
调整时期
(1989年—1992年)
根据国家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公司围绕加强管理、压缩投资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调整措施,公司业务在调整中继续取得发展。1992年7月,公司制订了十年规划和
八五计划,确定了“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抓住机遇,积极发展”的基本方针和发展目标。
稳步发展
(1993年至今)
1993年3月,荣毅仁同志当选国家副主席,国务院调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领导班子,魏鸣一同志任董事长,王军同志任总经理。从1993年起,公司围绕发展战略、业务重点和经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研讨,注重克服重开拓、轻管理的倾向,加强经营管理,强化宏观控制。 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约见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弢、古耕虞五人提出吸引外资解决经济建设资金问题。
1979年2月,荣毅仁提出成立“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
1979年7月1日,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7月8日正式公布。同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Trust & Investment Corporation)宣布成立,简称“中信公司”,注册资金2亿人民币。
1979年10月4日,中信董事会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正式成立。董事会成员共44人,荣毅仁、雷任民、吴志超、陈树梓、王兼士为常务董事,荣毅仁为董事长,雷任民为副董事长。公司总经理为荣毅仁,雷任民、吴志超、陈树梓任副总经理。其他董事包括马万祺、王少岩、王光英、王纪元、王宽诚、叶林、古耕虞、刘希文、刘靖基、孙孚凌、孙晓村、华煜卿、芮沐、肖桐、何贤、何郝炬、李文杰、李嘉诚、杜新波、邱纯甫、陈希仲、汤元炳、周志俊、周宝芬、张敬礼、张遗、段云、茅以升、胡子婴、经叔平、郭棣活、钱昌照、资耀华、曾定石、常彦卿、童少生、裴先白、缪云台、霍英东等。
1980年6月2日,中信与日本东方租赁合资成立中国东方租赁公司。融资租赁成为中国唯一向外资开放的金融领域。
1982年1月18日,中信与野村证券达成协议,以年利率8.7%发行12年期武士债,总额100亿日元,其中80%投入仪征化纤。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发行海外债券。
1984年,中信旗下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与英国[朗文]合作出版了《中国投资指南》,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介绍中国对外开放有关政策法规的书籍。
1986年,中信利用杠杆租赁收购澳大利亚波特兰铝厂10%股权,被评为“1986年世界十大融资案例”之一。
1986年3月22日,中信以3.5亿港元收购因挤兑风波遭到严重打击的嘉华银行92%的新股。
1987年1月27日,中信香港以19.36亿港元收购国泰航空12.5%股份,成为第三大股东。
1988年2月24日,中信、大东电报局、和记黄埔三方合资成立亚洲卫星有限公司。1990年4月7日,亚洲一号由中国长城工业公司的长征火箭送入太空。中国正式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1988年8月15至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北戴河会议,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物价指数突飞猛进,五大“官倒”——光大实业公司、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中国工商经济开发总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遭到国家审计署审计。
1990年1月,中信收购泰富发展,更名中信泰富。中信香港将资产和业务注入中信泰富,中信泰富由小型地产公司一跃成为超过40亿港元的大型上市公司。
1990年2月14日,中信香港以每股4.55港元,斥资103亿收购香港电讯20%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1992年2月13日,中信泰富收购香港最著名老牌洋行——恒昌企业。
1995年2月,中信证券成立。2002年,中信证券上市。中信证券是中国最大的券商。
1995年3月26日,中信与伊朗德黑兰城乡铁路公司签署协议,承包修建德黑兰地铁一、二号线。德黑兰地铁工程被称为“总统一号工程”,是中东、北非第一个地铁系统。
2001年,中信集团成立。
2002年12月5日,中信控股成立。中信控股是中国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2003年,中信集团参与的联合体中标“鸟巢”。
2005年11月25日,中信实业银行改名“中信银行”。2007年4月27日,中信银行A+H股同步上市。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因外汇期权合约巨亏,面临破产危机,引发港股震动。中信集团紧急注资拯救,损失不详。
2008年1月,中信集团、中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中信汽车公司等共同发起设立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信网络有限公司获得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和VSAT业务经营许可证。
2008年3月,中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
2008年4月,中信国安集团无偿受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持有的51%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股权。
2008年5月,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中信集团组织力量全力投入抗震救灾,累计向地震灾区捐款人民币7,322亿元。中信海洋直升机公司选调12架主力直升机和骨干人员组成抗震救灾飞行队,出色完成救援飞行任务。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0.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11.61%股权,完成收购后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成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08年6月,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员会有条件通过安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向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发行股份购买暨重大资产出售事宜申请。
中信集团、中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7月,中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配发股票7.89亿股,募集资金约25亿港币。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首次获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行业拆借市场。
中信资源澳大利亚公司斥资9,973万澳元增持澳洲上市公司麦克阿瑟煤炭公司股权至20.39%,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中信国安通信有限公司及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投资有限公司等17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信集团承包建设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作为主体育场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中信国安第一城在奥运会期间成功接待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总统等奥运贵宾。
2008年10月,中信集团、中信国安集团共同出资32.6亿元投资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股49%,成为其最大股东。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就投资外汇期货合约形成潜在亏损发布公告,预计投资外汇期货合约亏损金额超过150亿港币。
2008年11月,中信集团和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成功私有化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完成私有化后中信集团持有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约70.32%股权。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增持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至10.07%。
2008年12月,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召开特别股东大会,高票通过中信泰富向中信集团发行可转换债及由中信集团承接部分外汇期货合约的方案。中信集团按每股8港币价格认购中信泰富约14.5亿股股票,完成认购后中信集团对其持股比例增至57.56%。中信集团按澳元兑美元汇率0.7水平承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约53亿澳元期货合约,中信泰富支付中信集团对价约91.6亿港币。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中信产业基金发起设立金额约60亿元的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
2010年5月,中信集团启动整体上市。
2011年9月01日由山西太原钢铁集团与宝钢集团、中信金属公司、 鞍钢和首钢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中国铌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功以19.5亿美元收购世界最大铌公司巴西矿冶(CBMM)15%的股权CBMM由巴西Moreira Salles家族控制,五大企业完成入股权后,该家族仍持有七成控股权。
2013年1月,中信集团控股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成为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最大股东。
2013年4月,中信集团控股昆明贵重金属交易所,成为昆明贵重金属交易所最大股东。
❷ 中信银行收购了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中信银行希望借助本次收购,利用中信国金的跨境服务平台,把分行网络伸延至国际金融中心,在香港建立更为稳固的业务。 很多股份制银行将香港视为国际化的前站,上市之初就开始在香港寻找国际化平台。通过并购香港的金融机构,这些银行可以直接吸纳国际化的管理体制,吸收大量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10月23日晚,中信银行宣布完成收购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国金”)70.32%股权的所有交易程序,这标志着中信银行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 中信银行的努力为他赢得了2008年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的大奖,排名第20位。该奖是由《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的。 交易“物美价廉” 2009年5月,中信银行与中信集团及Gloryshare Investments(中信集团全资附属公司)签订股份收购协议,宣布以135.63亿港元收购中信国金70.32%的股权,每股对价为3.35港元,该交易被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称作“物美价廉”。在香港市场,以市净率1.43倍收购一家金融机构的控股权,价格是非常低的。这得益于2008年底,中信集团以较低成本将中信国金私有化。中信银行也是在2008年获得由全球领先的财经杂志《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权威的企业竞争力研究机构——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 中信国金是中信集团公司旗下在香港经营的综合性金融平台,横跨多个金融业务的服务领域。截至2008年底,资产规模约1500亿港元,其中包括持有中信嘉华银行100%股权,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50%股权,以及中信国际资产管理公司40%股权。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中信国金仍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中信国金旗下的中信嘉华银行于2008年底按资产值计是香港第十大持牌银行,在香港拥有27家分行,同时在澳门、纽约、洛杉矶设有海外分行。它亦是少数全资拥有内地注册银行的香港银行之一。 财务并表已启动 本次收购完成后,中信银行将委任副行长曹彤及行长助理曹国强担任中信国金及中信嘉华董事,目前中信银行与中信嘉华银行的财务并表工作已经启动。中信银行预计,通过业务整合、降低运营费用,以及各方面紧密合作的逐步落实,本次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益将会逐步得以显现,中信嘉华银行等资产对中信银行的盈利贡献能力也将有所提升。 在业务及管理上,中信银行与中信嘉华银行将充分展开各个层面的合作和互补,增加双方跨境服务的业务量和业务种类,并逐步整合双方位于境内及海外的服务网络。2009年7月,中信银行与中信嘉华银行已经展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合作,中信银行为中信嘉华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代理中信嘉华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支付。 中信银行称,资本交易和风险管理是本次收购后业务整合的重点方面,双方将在债券交易、外汇交易方面加强信息共享,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在决策制度、制衡机制以及市场风险监测等有关方面加强合作,完善技术体系、监管理念和监控手段,有效保障未来中信银行国际化运营的资产安全性。 寻找国际化平台 中信银行希望借助本次收购,利用中信国金的跨境服务平台,把分行网络伸延至国际金融中心,在香港建立更为稳固的业务。在整合工作的初期,中信银行将继续保持中信嘉华银行的品牌。在将来的合适时机,中信嘉华银行将成为中信银行国际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统一的产品优势。 中信银行在2008年获得由全球领先的财经杂志《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权威的企业竞争力研究机构——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第五届)2008年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这项荣誉为他进入国际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即将到来的2009年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的评选活动中,中信银行可以继续努力,争取再次进入2009年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的榜单。 “香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点,往往成为内地银行国际化的第一站。通过在香港市场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平台,实现向东南亚及欧美地区拓展,中信嘉华银行在澳门及美国的网络,将帮助中信银行提高跨境业务的服务能力。”曹彤表示。 “很多股份制银行将香港视为国际化的前站,上市之初就开始在香港寻找国际化平台。通过并购香港的金融机构,这些银行可以直接吸纳国际化的管理体制,吸收大量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国都证券银行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❸ 中国中信集团简介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英文为CITIC Group),是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它服务业领域。2018年12月,《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241。
中信集团是1979年在邓小平先生的倡导和支持下、由荣毅仁先生创办的。成立以来,中信集团在诸多领域进行了探索与创新,成功开辟出一条通过吸收和运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发展之路,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形象,取得了显著的经营业绩。
中信集团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金融与实业并举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其中,金融涉及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行业和领域;实业涉及房地产、工程承包、资源能源、基础设施、机械制造、信息产业等行业和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和良好发展势头。
截至2012年底,中信集团总资产35,657亿元,净资产2,355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98亿元,净利润301.6亿元。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入选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2013年排名第172位。
中信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如下:
1、金融类子公司
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
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合资保险公司)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新际期货有限公司(合资期货经纪公司)
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中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信诚基金有限公司
2、实业类子公司
中信国安集团公司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澳大利亚公司
中信(香港)集团有限公司
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
中信华南(集团)有限公司
中信深圳(集团)公司
国华国际工程承包公司
中信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
武汉建筑设计院
中信金属公司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天津工业发展公司
中信机电制造公司
渤海铝业有限公司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网络有限公司
中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3、服务类子公司
中信国际合作公司
中信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社
中信旅游总公司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
亚洲卫星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文化传媒集团
中信国际商贸有限公司
鸿联九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3)中信金融集团有限公司扩展阅读
中信集团的历任高层:
1979年-1993年:荣毅仁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3年-1995年:魏鸣一任董事长,王军任总经理;
1995年-2000年:王军任董事长,秦晓任总经理;
2000年-2006年:王军任董事长,孔丹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6年-2010年:孔丹任董事长,常振明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0年-2013年4月 :常振明任董事长,田国立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3年4月-2018年:常振明任董事长,王炯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❹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的金融业务
中信集团拥有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期货
等门类齐全的金融业务,金融综合服务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2008年,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大力推进中信集团所属金融子公司之间,以及金融子公司与非金融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协同,建立了“中信网上金融超市”,发展网上综合金融业务,各金融子公司之间通过金融交叉产品销售以及对重大项目进行联合市场营销,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在 20个地区建立了由金融子公司与非金融子公司共同参与的地方分支机构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子公司客户、网点、销售等资源共享;全面完成客户信息系统的整合与迁移工作,着手规划和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各子公司共享客户资源及交叉销售创造条件。 截至 2008年末,中信集团金融业务总资产 13,204亿元,同比增长 16.6%;营业收入 750亿元,同比增长 35.6%; 2008年实现利润总额 212亿元,同比增长 46.2%。 银行业务是中信集团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信集团在中国境内控股上市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中信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继续稳步推进。2010年5月,中信嘉华银行正式更名为中信银行国际,标志着购并完成后相关战略整合进程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中信银行国际全年实现合并税后净利润10.57亿港元,同比增长10.9%,在创历史最高盈利的同时,各项经营指标均呈现健康较快的发展态势,并购协同效应逐步体现。本行与BBVA、中信银行国际组成的“三位一体”战略联盟不断将各业务合作推向纵深,年度内本行与BBVA在汽车金融、私人银行方面的合资项目正积极推进审批,资金资本、国际业务、养老金等领域业务合作规模也得到迅速增长。
2010年,中信银行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首次突破200亿,达215.0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0.20%。平均权益回报率(ROAE)19.29%,每股收益0.55元,分别较上年提高6.38个百分点和增长0.18元,经营效益创历史新高;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双降,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13.51%,资产质量保持良好;总资产首次突破两万亿,达20,813.14亿元,各项存款18,724.79亿元,各项贷款12,642.45亿元,业务规模再上新台阶。基于稳健的业绩表现和良好的市场声誉,本行在《金融时报》社联合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共同举办的“金龙奖”评选中,继2009年获得唯一“最佳股份制商业银行”奖项后,2010年再度蝉联该奖项,体现了市场和业界对本行综合竞争能力的充分肯定。
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是中信集团在香港控股经营的上市金融机构,也是中信金融业在海外的重要平台。 2008年11月5日,在中信集团的安排下,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香港资本市场调整的有利时机,成功实现私有化,从香港联交所退市,消除了交叉持股,为中信集团整合旗下商业银行业务打下了基础。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所属中信嘉华银行核心业务盈利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营业收入18亿港币,净利润 1.3亿港币。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经纪、股票承销、债券承销、投行和基金等业务市场份额继续提升,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通过完善制度、改进内部协作、建设信息平台、降低自营规模和严格承销项目审核等措施,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增资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尝试拓展海外业务;成立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发起设立绵阳产业基金,进一步加快买方业务发展。2008年中信证券公司实现净利润73.05亿元,尽管同比下降40%,但占全行业净利润的比例由9%提高到约15%。
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中信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中信证券公司的主要子公司。截至2008年底,中信建投证券公司总资产358.18亿元,净资产52.14亿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17.39亿元。中信金通证券公司总资产103.89亿元,净资产17.69亿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7.07亿元。中信万通证券公司总资产58.51亿元,净资产16.67亿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3.73亿元。 中信集团与英国保诚集团各占股50%的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已在中国10个省市的30个城市开展业务,银保业务发展较快,期缴业务比例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08年规模保费 37.1亿元,新单年缴化保费 10亿元,内含价值达 27.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3%、17%和43%,新单年缴化保费在外资及合资寿险公司中居第二位。
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标准组建的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主要经营财产保险和健康保险等业务。中信集团持有该公司 27.62%的股份,为其主要股东之一。截至 2008年底,天安保险股份公司拥有 32家分公司、 1200家营销网点, 2008年该公司保费规模近70亿,近几年规模保费位于中小保险公司前列。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均为中信证券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截至 2008年底,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总资产 21.9亿元, 2008年实现净利润 12.2亿元;中信基金管理公司总资产 2.6亿元, 2008年实现净利润 0.48亿元。 2008年中信证券公司对旗下基金业务进行整合,由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中信信托公司、英国保诚集团各持股 49%的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资产总规模为 222.5亿元, 2008年实现净利润 3091万元。
❺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中央企业。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前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集团,英文为 Group),是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它服务业领域。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241。
(5)中信金融集团有限公司扩展阅读
中信集团拥有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期货等门类齐全的金融业务,金融综合服务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2008年,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大力推进中信集团所属金融子公司之间,以及金融子公司与非金融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协同,建立了“中信网上金融超市”,发展网上综合金融业务,各金融子公司之间通过金融交叉产品销售以及对重大项目进行联合市场营销,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在 20个地区建立了由金融子公司与非金融子公司共同参与的地方分支机构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子公司客户、网点、销售等资源共享;全面完成客户信息系统的整合与迁移工作,着手规划和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各子公司共享客户资源及交叉销售创造条件。
截至 2008年末,中信集团金融业务总资产 13,204亿元,同比增长 16.6%;营业收入 750亿元,同比增长 35.6%; 2008年实现利润总额 212亿元,同比增长 46.2%。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❻ 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简介
中信集团视金融服务业为整体业务发展的核心,中信国金及其附属公司及主版要联营公司 (中信国金集团权)在实现母公司矢志成为具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领先金融企业的宏愿上,担当着重要的角色,除了建立国际银行及金融服务品牌以外,亦要彰显中信集团优秀的国际业务及管理水准。
过去10年间,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并按照加入世贸的承诺于2006年开放国内银行业,这不单为有意在国内市场建立策略性据点的国际金融机构带来了无限机遇,亦为具有清晰远景及独特竞争优势的中国金融机构,创造了跨境扩展的重大商机。
中信集团在掌握这些增长机会上已具有比较优势,而中信国金集团亦确立其独特定位,在适当的市场及监管环境下,透过无限发挥中信集团境内、外金融业务间的互补作用及协同效应,从而进一步显现母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❼ 中信集团or中信公司都有哪些下属企业啊
中信集团主要和知名的企业:中信控股有限公司、中信银行、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回公司、中答信嘉华银行、中信泰富集团、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中信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中信网络有限公司、中信国安集团、亚洲卫星控股公司、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信文化传媒集团、中信国安足球俱乐部等。
❽ “中信”旗下的子公司有哪些
1、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2、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
3、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
4、中信(香港)集团公司。
5、中信网络有限公司。
6、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
7、中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8、中信重型机械公司。
9、中信天津工业发展公司中信深圳(集团)。
10、公司中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11、中信机电制造公司。
12、中信澳大利亚有限公司。
13、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
14、武汉建筑设计院。
15、国华国际工程承包公司。
16、中信国际合作公司。
17、澳门水泥厂有限公司。
18、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19、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
20、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21、中信出版社。
22、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23、中信国安集团公司。
24、中信嘉华银行。
25、中信渤海铝业控股有限公司。
26、中信国际商贸有限公司。
27、中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8、中信旅游总公司。
❾ 中信金融是真的吗
中信金融贷款就是个骗局。我在该网贷款由于银行卡号码填写错误,该平台以担保金,先还款三期等方式要求汇款,大家千万别上当
❿ 中信集团有哪些子公司
中信集团有子公司有:
一·金融类子公司:
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
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合资保险公司)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新际期货有限公司(合资期货经纪公司)
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中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信诚基金有限公司
二·实业类子公司
中信国安集团公司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澳大利亚公司
中信(香港)集团有限公司
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
中信华南(集团)有限公司
中信深圳(集团)公司
国华国际工程承包公司
中信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
武汉建筑设计院
中信金属公司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天津工业发展公司
中信机电制造公司
渤海铝业有限公司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网络有限公司
中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三·服务类子公司
中信国际合作公司
中信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社
中信旅游总公司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
亚洲卫星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信文化传媒集团
中信国际商贸有限公司
鸿联九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10)中信金融集团有限公司扩展阅读: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前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集团,英文为CITIC Group),是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它服务业领域。
截止2011年底,中信集团旗下拥有境内A股上市公司中信国安、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海直、中信重工,600084ST中葡等六家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则包括中信泰富、中信资源、中信21世纪、中信1616集团,以及中信银行H股、中信证券H股。
中信泰富晚间在港交所公告称,正式宣布公司正在与中信集团等有关方面就收购中信股份100%股权之潜在收购进行协商。
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14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