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上海自贸区设立外商金融机构

上海自贸区设立外商金融机构

发布时间:2022-01-27 16:41:30

A. 什么是自由贸易区,目前上海贸易区的主要规则包括哪些内容

自由贸易区中的所谓"自由",更多意义上是指在特定区域内贸易、物流和关税的自由,核心是通过放松管制,加快货物进出、人员往来、资金流动、信息传递。相对比"境内关内",这种"境内关外"无疑能够更大限度地减少贸易成本,促进贸易与交流。

上海自贸区肩负四项重大使命。
一、贸易的自由化:即没有海关监管、查禁、关税干预下的货物自由进口、制造和再出口。上海的目的不是做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是做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这里面最核心部件有两个,一是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另一个就是构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离岸贸易的最核心是解决跨国公司的资金管制问题,自贸区内企业允许搞一个国际资金池和国内资金池,当中设计有互联互通的管道。这样的贸易就是订单和资金环节是在上海完成的,货物未必经过上海的港口。
自贸区不会做成集装箱的堆场,并探索同大长三角周边地区的错位竞争和协同合作。更重要的是,推进与自由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别是配套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允许境内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和航运远期交易。在自贸区内将允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一旦建成,将替代韩国釜山和新加坡LME仓库的部分作用。这些设计不仅会促进相关的服务贸易、服务外包行业(包括融资租赁、检测维修、审计会计等)的发展,还降低了跨国企业进行全球资源调配和商品价格风险管理的门槛和成本,将助力于自由贸易港的繁荣。
二、投资的自由化: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非禁即入,除了负面清单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这特别针对的是服务业: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社会服务、文化服务,六大领域全部开放。实践证明,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凡是对外开放比较彻底、积极参与全球资源竞合的领域,都会发展较好、竞争力变强。因此自贸区内投资会大部分实行备案制,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等诸多限制。预期率先在试验区范围内改革投资项目管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管理、工商登记这三个环节。而船舶运输、资信调查、融资租赁、检测维修、演出经纪、娱乐文化、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众多现代生产型和生活型服务性行业,都将对内外资实施公平的准入标准,欢迎国内民营资本和海外直接投资。
其实这应该也是正在进行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的预演,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进行实质性磋商。对外资的“国民待遇”将首次延伸至“准入前”,并不再依赖当前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来进行行政控制,用以交换美国对等的更透明的外资准入审核流程。这一点对于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来说也是意味深长,目的是消解既有政府部门的审批权以及相应的设租、寻租能力。此外,投资也是双向的,鼓励中国资本从自贸区向海外直接投资。可能未来在自贸区,对外投资只需要备案。鼓励成立对外股权投资基金,并提供相应的中介服务,让自贸区同时成为中国资本走向世界的平台,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
三、金融的国际化:其终极目的就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过的一关是放开资本项目管制。预期在自贸区内,投资和贸易相关的资金可以自由兑换,利率、汇率都是市场决定的,积极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可能具有有限牌照)。鼓励其建立综合交易平台,全面放开产品创新。也允许自贸区的金融机构去海外发债,拿钱回来之后可以贷款给自贸区里面的企业,并突破现有存贷比的限制。同时变革自贸区内企业外债管理方式,力图实现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以便建立跨国企业的全球资金管理中心。
未来自贸区金融方面的发展愿景是很大的,首先是初步实现香港、新加坡、澳门、瑞士、开曼、维京群岛等具备的自由贸易和离岸金融等功能,允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同时考虑借助类似纽约的国际银行便利设施(IBF)、东京的JOM等的设计,培育在岸离岸分离型的金融中心(国际板),再通过建立适当的通道和管道(可以是额度、地域、账户类型、交易类别等),部分打通离岸和在岸市场,实现有限的互联互通,允许资金在一定的范围或者限额内相互渗透,建立分离渗透型(先单向再双向)金融市场。在风险可控和效率提升的前提下,最终形成类似伦敦的,全面渗透型和内外一体化的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
四、行政的精简化:自贸区将实施“一线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一线”指国境线,“彻底”被不断强调。因此自贸区建设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要在现有的开放试点里,化繁为简,减少行政成本,提供一条整合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有效路径。可以预见,未来在自贸区内,质检工商等所有的市场行政管理职能都会汇总到一个机构,而分散在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也可能都并在一起只有一个金管局,所以真正意义的大部制改革完全可以在试验区里实现。其最终目的是──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透明度,并进行地方立法试验和履行投资者权益保护功能,这即是实践“小政府”的全新的执政理念,也是理清市场和政府最优边界的最新尝试。

B. 现在在上海自贸区,中国公民可以开民营银行吗

自贸区先行先试金融改革

《21世纪》:在国务院公布的上海自贸区首批6大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中,金融服务领域无疑是最大亮点,您认为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魏加宁:建立上海自贸区,重点是金融,而金融改革又是重中之重。

当今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有人说是利率市场化。但是,如果我们的商业银行(行情 专区)仍然是以国有为主,如果放开贷款利率,那么商业银行就失去了借口,就无法抵御来自地方政府、国有企业要求降低贷款利率的压力;如果放开存款利率,那么商业银行就会出现“高息揽存”现象,将来出了风险统统交给国家。因此,要使利率市场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必须加快推进商业银行的“民营化”,商业银行民营化是利率市场化成功的必要条件。

当前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业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是各级政府注资各类商业银行,然后控制商业银行的高管任免,进而迫使商业银行给各级政府的项目贷款,其实,这才是最大的“关联交易”!因此,商业银行“民营化”也已势在必行。

当前老百姓对金融领域最大的不满是什么?就是金融服务不到位,中小企业融资难。试想一下,如果有足够的民营银行展开竞争的话,还会出现“只有把病人抬到银行里来才能够接受银行的服务”这样的笑话吗?因此,商业银行“民营化”已是当务之急。

实现商业银行民营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放开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到正规的银行体系中来办民营银行,即所谓“民进”;再一种是各级政府的资金逐步从竞争性商业银行的股本金中退出来,去办政策性银行,即所谓“国退”。

上海自贸区既然要先行先试,就应当在改革上先走一步,尤其是在金融改革上先走一步。一方面,尽快批准民营资本率先到上海自贸区里兴办民营银行;另一方面,还应做出规定:凡是在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其各级政府的股份必须限期退出。否则的话,如果在国有银行垄断经营的条件下,民营银行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回头看一下,入世十多年来,外资银行尽管机构在增加,资产在增长,但是其在中国银行业中所占比重究竟有多大变化呢?连强大的外资银行都突破不了国有银行的垄断经营,那么,从头做起的民营银行又如何能够在这强大的国有银行垄断下破土而出呢?

冷静看待民营银行

《21世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此举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打开了大门。如何对民营银行进行界定呢?

钟伟:按照原来讨论的情况,民营银行的标准定义可以称之为私人银行,即私人所拥有的银行。民营银行是与国有银行相呼应的一种形式,它是股份制、外资或者是私人资本所拥有的非国有银行。之所以呼吁发展民营银行,实际上是对金融的高度垄断和金融行业(行情 股吧 买卖点)准入门槛过高的一种否定或者一种反思。

银行业的基本现状是,工农中建交这五家大行占据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目前,整个银行业的贷款占整个社会融资的总额接近一半,考虑到利率与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压力,现在银行业可以说是一个激烈垄断竞争的行业。因此如果民营资本想要进入银行业,应该有合理的市场准入程序。不过以前从来没有说银行不许私人资本去办。

目前来看,除工农中建交(交行其实也有一部分是私人资本,即外资——汇丰),私人资本已经进入了银行业。股份制银行当中有一些是私人资本控股的,如果按照前面民营银行的定义,由于私人资本在这些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把招商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平安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民生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等这几家银行都称之为民营银行。

《21世纪》:为什么现在随着上海自贸区的热情高涨,大家都期望能对民营银行开闸放水?您认为民营银行设立条件是否成熟?

钟伟:现在大家盼望开闸的无非就是类似民间资本以从零开始的状态来新设银行。可能更多的人还抱有期望,这种新设的银行不仅仅是地区性的,而是全国性的。如果把民营银行这么狭义定义的话,大家盼望的这种民营银行,的确是改革开放30年到现在很少见到的。而银监会的确没有针对于此的准入程序。所以,值得银监会考虑的是,未来除了已有的商业银行通过参股、控股或者收购来持有、控制这些银行外,民间资本有没有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设一家银行。

因此,现在要讨论上海自贸区给民营银行是否开闸放水,我觉得本身民间资本可能对于现在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对通过参股、控股、持有商业银行的股权,或者是对做草根金融的热情、认知都不够,更多的是把银行业当作一棵摇钱树。

鲁政委:回顾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由纯粹的国有机构,逐渐发展出国家控股的机构,接着发展出除了国家控股机构之外的地方控股机构,最后发展出民营机构的过程。地方控股的银行开办以来,总体发展良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天我们需要更多银行对小微企业、三农问题有更好的支持,因此,民营银行诞生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但是,我们现在是否已经具备民营银行出现的条件?所谓的条件是指服务于国家的愿景。在现有的其他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即使设立了新的民营银行,它们能否起到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作用,也是大可怀疑的。

民营银行能否实现期待?

《21世纪》:虽然现在监管层释放出强烈的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信号,但是很多专家对此并不看好。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是否存在管制?

鲁政委: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允许大量的民营资本自由进入是任何市场化行业的应有之义。但所谓“自由进出”往往是对完全竞争行业而言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行业才适合采用自由竞争的方式?那应该是产品没有外部性的行业。但是,银行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毫无疑问是有外部性的。根据经济学的共识,对于有外部性的行业,不能放任其完全竞争,只能在相关监管机构的监管下适度竞争。因此,对银行业的进入确实应该设置门槛。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门槛的设置上,民营银行是否就应该与国有商业银行有所不同?如果站在一个理想的市场化角度来说,民营银行和现有的这些银行的设立标准本应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回到中国金融演进的路径上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到目前都还是有所区分,更何况是银行呢?因此,可能导致最终的民营银行的准入标准还是会有所差别。这一点从“风险自担”这个定语就可以清晰折射出来。

“设立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的提法隐含的意思是,未来民营银行的一些标准会与现有的银行有所不同。比如,在能够吸收存款的比例、股东承担的义务等方面很可能都不一样;从理论上讲,现在的所有银行能够开办的业务其实没有太大差异,未来允许民营银行参与的领域上是否也是如此?只要发放银行牌照,就能自动获得开办所有银行业务的资格?我觉得不一定。

《21世纪》:假如现在放开民营银行,它是否能够真正解决比如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能否实现我们初设时的期待呢?

鲁政委:我对此并不乐观。

从民营银行的外部环境来看,现在设立民营银行的企业,都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既然这样,这些民营银行与城商行有什么不同?现在已经运营的银行,是否自称是民营银行?它们的行为与其他商业银行其实没有任何不同。淮橘成枳,气候使然。现在所有的民营企业,虽然法律上是民营性质,但是它的行为越来越趋同于国有企业。因为政府掌握了太多的资源,任何不和政府打交道的企业,都寸步难行。既然要得到政府的审批,就得接受政府的指导?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民营银行与现有的银行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从民营银行的实际运作来看,它们到底有没有能力给更多的小微企业贷款?现在小微企业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无法有效地控制风险。比如阿里贷,阿里贷的成功基于其完备的征信系统,阿里金融根据注册会员过去几年来的经营情况在线上审批贷款。而现在其他的银行则没有这样完备的征信系统,所以很多人认为阿里金融将取代现在的银行。我认为阿里金融的这一做法只能在其会员内实行,而无法推广到所有小微企业。因此,银行缺乏较为完备的征信系统这一金融基础设施,从而无法大面积有效控制风险,这是小微企业贷款难以大规模推行的原因。

民营银行设立的现实障碍与制度建设

《21世纪》: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民营银行的发展步伐会否受阻?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民营银行会遇到哪些现实问题?如何应对?

鲁政委:从趋势上说,只要中国经济继续往前发展,整个大环境都是更有利于民营银行发展的。举个例子,股份制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相比,民营色彩更强,但从其自身来说,现在发展丝毫不逊色于国有银行。因此,从趋势来看,随着市场化进展,民营银行的外部环境都将变得更加有利。

随着技术的进步,所谓的“跨领域和跨界的程咬金”会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现有监管可能不能有效挡住民资的杀入。假如没有技术的进步,我相信就不会存在阿里金融。应该说阿里金融最初杀进金融领域,并不是谁批准它这么做,而是随着其规模的扩大,监管层面觉得其存在并没有造成额外的危害,也有值得一试之处,就开始逐步允许它补一些牌照。

钟伟:民营银行如果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那么这些商业银行本身拥有和在自贸区以外的商业银行不同的设立环境、税收环境、业务竞争环境,会不会导致一些尴尬?

例如,如果将总行设立在上海自贸区内,有两种可能,一是只能在上海自贸区里面经营,不能跨出上海自贸区,这样的话这些银行可能做不大。二是如果总行设在上海自贸区,但是分支机构可以在自贸区外的中国大陆的广泛地区展开业务经营,这是否可能导致自贸区内新设的银行和自贸区外已有商业银行之间存在不公平竞争?

上海自贸区的方案里面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有可能是考虑外资在从事金融贸易方面有更多的专业技能。但可能的事实是,即使在自贸区内设立金融机构,而且只做自贸区业务,由于他们既没有品牌,也没有客户网络,也没有整个中后台的处理,新设的机构要展开特别好的经营还是非常困难。

除非上海自贸区的实质是人民币离岸中心,未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是作为离岸的金融形态发展,并发展成相当于新加坡、香港这样的水准。这样的话,民营银行也许经过三五十年的坚持,能成一定的气候。就目前起步的形态来看,在短时间三五年内的成长空间是比较有限的。

不过,即使未来上海自贸区真是作为离岸的金融形态发展,并且民营银行在自贸区内展开离岸金融业务,还是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考虑。首先是人民币利率和汇率问题。人民币在自贸区内和自贸区外可能有两种价格,包括两种利率、汇率。因为人民币利率本身在境内和香港不一样,国内衍生品汇率和香港市场也不一样,未来可能导致人民币一种本币存在多种不同的汇率和利率,这会使人民币更加复杂。其次,需要考虑账户封闭问

题。因为在自贸区内需要新设立金融机构,但这些金融机构的账户资金的调度和设计必定需要一定封闭程度,否则就无法分清在岸和离岸资本。再者是资金的筹措问题。如果是在自贸区内部筹措资金,自贸区内相对有限的金融市场容量可能会限制资金的筹措;如果是跨区域筹措资金,即从自贸区外筹措资金,并将筹措的资金拿到自贸区内使用,那么中间可能涉及资本管制问题。

总体来讲,要在自贸区内建一个纯粹的离岸系统,其中包括离岸的银行间市场、离岸的货币市场、离岸的资本市场(比如国际板)、离岸的债券市场(自贸区内的本土和外资机构能够独立发行债券、金融债)等等,那么上海自贸区还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只是自贸区现在基本上还处于一张白纸的状态,暂时看不到太多业务空间。如果未来上海自贸区离岸系统建设成功,香港、新加坡在金融、贸易和港口运输方面的影响必定会有所削弱。

《21世纪》:在自贸区内实行民营银行的试点,需要防范哪些风险?进行何种制度建设?

魏加宁:要在上海自贸区进行商业银行民营化试点,就必须加快金融安全网建设。从金融安全网三大支柱来看,金融管理体制要勇于创新。

在金融监管方面,应试行分级监管:对于全国性金融机构、区域性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交易所的监管,应继续由中央政府的垂直监管机构负责;而对于地方性金融机构则应交由上海市政府金融办负责监管;对于那些区域内的准金融机构、准金融活动,如小贷公司等,则应交由自贸区管委会负责监管。否则的话,地方政府如果只有审批准入的积极性,而不承担监管责任,就很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风险失控。

为了防范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结构性风险,应当在上海设立区域性金融监管决策委员会,以规范金融监管决策机制,防范混业经营带来的潜在风险。

为了使民营银行尽快发展起来,并在商业银行领域实现公平竞争,应当尽快建立存款保险(行情 专区)制度。但是,根据美国的经验,存款保险制度必须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才能获得成功。美国当年在联邦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之前,曾经进行过两次州一级的尝试,但都归于失败,所以,尽快建立起全国性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也已刻不容缓。

请采纳谢谢您

C. 许一力:上海自贸区能有深圳倒爷么

上海自贸区自批准以来,很多人都想着要过去淘金一把了,这种想法的起源是,当年深圳开发的时候,大赚一笔的机会错过了,这次上海的可不能再错过了。上海的自贸区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会有什么样具体的机会呢?这个其实还没法准确回答,因为细则还没出来,但能猜到大概的方向,只是这个度还不确定。李总理执着的问题之一是尽量想搞成真实一些的自贸区,所以,我觉得自贸区开放的度可以想的大一点。既然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变化主要体现在几个部位:金融、贸易、投资。所以普通人的机会应该也在这些方面。金融可能是大家认为机会最多的领域。有人是这样子想的,上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的设立,催生了一批倒爷,那么上海自贸区会不会有?关键是80年代倒爷为什么出现这么多?这有其时代特殊性,第一,当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时期的经济双轨制产生的需求与供应的难以匹配。第二,是沿海城市开放和政策上汇率双轨制形成的汇差、利差。按照统计局的数据,仅在1988年,国家控制商品的价差为1500亿元以上,银行贷款利差为1100多亿元以上,进口所用外汇牌价汇差为900多亿元以上,三项合计总价差为3500多亿元,大约占当年国民收入的三成。这么大的红利,能不催生当年一批全民下海竞赛么?但是,这样的双轨制局面毕竟不能长久。90年代后,一般商品和服务价格市场化程度很高,双轨制淡出了,第一批获利的倒爷,也进入合法经营的状态。现在轮到上海自贸区了,虽然还带有“双轨制”特征,但情况可能跟当年深圳特区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公布的自贸区核心设置来说,自贸区涉及金融方面的试点核心是:1、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2、利率市场化;3、汇率自由汇兑;4、金融业的对外开放;5、离岸金融;90年代之后,中国经济体制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意味着过去那种完全推倒重来,以至于在推倒过程中,因为步率不一致而导致的双轨制问题,在当前完整的市场化机制之下恐怕难以复制。这种模式下,上海自贸区的命题其实更加宏观,没有资本积累的普通人想要从这个过程中空手套白羊,难度其实并不亚于买彩票终将。当然,除了普通人之外,大资金可能会在自贸区可能形成的双轨制局面上搞出一点动静来。人民币自由兑换意味着人民币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以前没有改革,是以为内要避免国际游资做空人民币。现在游资之所以无法自由做空人民币,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外资无法获得打货币战需要的筹码,同时,汇率受到央行管制,这让游资在做空人民币的过程中必然要承受巨大的代价。眼前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下的开放,确实很容易导致国际资本尤其是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游资通过这一平台疯狂套利,对国内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反过来影响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但这些留给普通投资者的机会太少。另外,金融领域可以想到的变化: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一些离岸金融业务、融资租赁货物或者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的交割仓库,替代韩国釜山和新加坡LME仓库的部分作用,降低国内企业的交易成本。自贸区的金融给我们的初步感觉是:开放度倒挺大,对普通投资者的生活影响也很大,但想成为当年的倒爷一样的机会太少,此机会主要是留给大企业大资金。普通老百姓影响较大的可能还是贸易。当下摆在面前的,是全球风起云涌的零关税贸易秩序。不管是各国的自贸区,还是即将上路的全球第一个TPP,都万变不离其宗。各方都在期盼上海自贸区在零关税这个问题上能高屋建瓴,做足文章。国务院去年底就已经批复,在虹桥和普通国际机场中转第三国的45个国家外籍旅客,可以享受72小时的过境免签政策,有这个基础,再加上自由贸易区的项目,上海自贸区极有可能是贸易和购物零关税的自由港。在老百姓生活上,有人说上海自贸区就是要再造一个香港,也许这话有点过头,但起码比较相近。至少比如买国际名牌包这样的事情,会吸引不少去香港的游客。近年来,内地人向香港的涌入疯狂抢购奶粉、药品等现象已经引起港人的极大反感,认为大陆人扰乱了香港次序抢占了资源,上海自贸区的挂牌肯定会“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到时候香港会不会后悔。当然,这种购物的开放可能是一步一步来的。按照目前的规划,上海自贸区分为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区域,前3个区域更注重物流港口运输,眼前或许只有机场会出现民用商品的销售,购物能不能想象的像香港这样便利,肯定是需要时间的。至于投资方面。我所理解的自贸区对投资管理的变化上,主要体现在从审批制变为备案制。以前外商在中国投资需要经过不同级别的政府机构核准。上海自贸区原则上的投资是要这样的,内外资一致。比如外资要投资固定资产,外商企业的设立等等,都要让以前的审批制彻底改为备案制。然后让很多投资领域对外资开放,能数的出的,比如航运服务、商贸服务、文化服务、金融服务、演出经纪、娱乐场所、教育培训机构等等。可以猜到,自贸区起来后,估计区内各种产业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真的靠竞争的,这类基本都是外资生存,民企进去也是竞争不过的。还有一类是垄断某些领域的,这肯定是国内利益集团自己。目前国内各大利益圈估计就是在纠结第二类的蛋糕怎么分。第一类的蛋糕,太烦太累,他们不要的,送给老外了。自贸区挂牌后,很多入驻的外资相对在自贸区外的中国领土区域入驻时节约更多的经营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简单说手头上的钱会多出来。多赚的钱,总是会抽出一部分强化人员环节。更有兴趣去招揽上海市内或长三角内各自贸区以外区域的各行业优秀人才,薪资福利当然是比原来高的。到时候的人才市场会出现一个现象,就是原先上海各处及长三角各处各行业的最优秀人才群体,会有很多流到自贸区内外资企业中。当然,自贸区成立后,区内多出的很多外资,或者改头换面成外资的企业们,其中很多不会是真外资,而只是利益集团及其走狗们在海外注册个名号,回到自贸区内冒充外资的“外资公司”。这种“外资企业”只不过是为了进自贸区享受政策的,以便对进不去的同行业民企之类形成更大优势,卷钱更方便。最后总结总结,上海自贸区的开放肯定存在不小风险,但是否因为有风险,就要缩小开放口径呢?从现在反馈的信息来看,不应该是这样。没有改革的跟进,开放带来的财富效应注定将是短期的,甚至是更具风险的。只有改革与开放并行,效应才能长期释放,并为全国复制。此前在其他地区搞的金改试验,为什么在全国推不开来,就是过于注重“风险可控”的考量,而失去了先验意义。创造财富效应易,创造改革效应难,改革应该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D. 上海自贸区怎样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

2018年6月21日下午,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召开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工作推进会,推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关于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形成开发开放新优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今年摩根大通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在华欲设合资券商。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金融市场部总监何昕表示,之所以选择上海自贸区,一是因为上海有较为健全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因为在人民币跨境业务等方面有政策优惠和便利,三是具有包括海外背景人才在内的人才优势。

据张红透露,上海自贸区目前储备的外资金融机构项目类型涵盖了银行、证券、基金、保险、评级、第三方支付等几乎所有金融业相关领域,既有新设金融机构,也有存量机构申请金融牌照、增加外资股权比例,或者扩大业务范围等。

张红表示,从开放对象上看,涵盖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新加坡等欧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土耳其、约旦等发展中国家;从综合实力来看,这些项目的股东背景雄厚,均为国际上的大型、知名金融机构,这些外资项目多是中国第一家或第一批,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

E. 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外资公司有什么要满足的条件吗

外资的您,自贸区注册公司则需要
1.法人的passport复印件
2.实行认缴制
3.新公司名称
4.新公司的经营范围
5.新公司法人、财务、监事人选及其passport复印件
6.新的注册公司地址的租赁合同复印件
没有其他特别要求

F. 商检出台的针对上海自贸区的政策

你好/以下就是上海自贸区的政策
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上海自贸区批准建设
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发展目标是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努力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四大保税区功能给力
上海自贸区获批建设,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四大保税区囊括其中。并根据先行先试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逐步拓展实施范围和试点政策范围,形成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于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9月正式启动。是全国第一个规模最大、启动最早的保税区,也是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集自由贸易、出口加工、物流仓储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外高桥保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开发运作区域8.5平方公里。2010年,外高桥保税区在英国伦敦《金融时报》全球自由贸易区按八大要素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国务院特批的全国第一家保税物流园区,同时是上海市“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于2004年4月15日通过海关总署联合验收小组验收,被赋予了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的四大功能。所以,此物流园区定位就是国际中转配送。
洋山保税港区
2005年12月10日,洋山保税港区作为全国第一个保税港区正式启用,规划面积8.14平方公里,由保税区陆域部分、东海大桥和小洋山岛港口区域三部分组成,其中陆域部分面积6平方公里,设有口岸查验区、港口辅助区、仓储物流区、国际中转区、采购配送区、加工制造区、商贸服务区等功能区,主要发展和提供集装箱港口增值、进出口贸易、出口加工、保税物流、采购配送、航运市场等产业和服务功能,岛域部分是集装箱深水港码头作业区域,包括洋山深水港一期、二期码头,面积2.14平方公里,是集装箱装卸、中转的功能区域。作为国家战略,海运和货运吞吐量排名第一。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运输港。
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于200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3.59平方公里。机场综保区充分发挥其亚太航空复合枢纽港优势,积极打造“临空服务创新试验区”,已引进包括电子产品、医疗器械、高档消费品等全球知名跨国公司空运分拨中心以及百多个融资租赁项目。浦东机场综保区已逐步形成空运亚太分拨中心、融资租赁、快件转运中心、高端消费品保税展销等临空功能服务产业链。
规划面积3.59平方公里。一期围网面积1.60平方公里,于2010年4月2日顺利通过了国家十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组的正式验收,并于9月28日正式运作。
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等三种特殊监管区域的所有功能政策,区内重点发展国际货物中转、国际采购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国际快件转运、维修检测、融资租赁、仓储物流、出口加工、商品展示交易以及配套的金融保险、代理等业务,将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自贸区政策解读
一、主要任务和措施紧紧围绕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战略要求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战略任务,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方式,把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把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相结合,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行业信息跟踪、监管和归集的综合性评估机制,加强对试验区内企业在区外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监督。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在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知识产权、工商、税务等管理领域,实现高效监管,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体现投资者参与、符合国际规则的信息公开机制。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自由转移其投资收益。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援助等解决机制。
(二)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
2.扩大服务业开放。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具体开放清单见附件),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银行业机构、信息通信服务除外),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3.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研究制订试验区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负面清单,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由上海市负责办理;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由上海市负责备案管理,备案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衔接,逐步优化登记流程;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在试验区内试点开展涉及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4.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由上海市负责备案管理,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创新投资服务促进机制,加强境外投资事后管理和服务,形成多部门共享的信息监测平台,做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和年检工作。支持试验区内各类投资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鼓励在试验区设立专业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支持有条件的投资者设立境外投资股权投资母基金。
(三)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5.推动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鼓励跨国公司建立亚太地区总部,建立整合贸易、物流、结算等功能的营运中心。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拓展专用账户的服务贸易跨境收付和融资功能。支持试验区内企业发展离岸业务。鼓励企业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探索在试验区内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开展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扩大完善期货保税交割试点,拓展仓单质押融资等功能。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推动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管理咨询、数据服务等外包业务发展。允许和支持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并开展境内外租赁服务。鼓励设立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按照国际标准采信其检测结果。试点开展境内外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维修业务。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试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
6.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积极发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浦东空港国际枢纽港的联动作用,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积极发展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纪等产业。加快发展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业务。推动中转集拼业务发展,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支持浦东机场增加国际中转货运航班。充分发挥上海的区域优势,利用中资“方便旗”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船舶在上海落户登记。在试验区实行已在天津试点的国际船舶登记政策。简化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流程,形成高效率的船籍登记制度。
(四)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
7.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在试验区内实现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深化外债管理方式改革,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促进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或全球性资金管理中心。建立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8.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支持在试验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允许金融市场在试验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支持股权托管交易机构在试验区内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
(五)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
9.完善法制保障。加快形成符合试验区发展需要的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针对试点内容,需要停止实施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的部分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办理。其中,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暂时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自2013年10月1日起在三年内试行。各部门要支持试验区在服务业扩大开放、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试点,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制度保障问题。上海市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试验区管理制度。
二、营造相应的监管和税收制度环境适应建立国际高水平投资和贸易服务体系的需要,创新监管模式,促进试验区内货物、服务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和货物贸易深入发展,形成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同时,在维护现行税制公平、统一、规范的前提下,以培育功能为导向,完善相关政策。
(一)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1.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允许企业凭进口舱单将货物直接入区,再凭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向主管海关办理申报手续,探索简化进出境备案清单,简化国际中转、集拼和分拨等业务进出境手续;实行“进境检疫,适当放宽进出口检验”模式,创新监管技术和方法。探索构建相对独立的以贸易便利化为主的货物贸易区域和以扩大服务领域开放为主的服务贸易区域。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深化功能拓展,在严格执行货物进出口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允许在特定区域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
2.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优化卡口管理,加强电子信息联网,通过进出境清单比对、账册管理、卡口实货核注、风险分析等加强监管,促进二线监管模式与一线监管模式相衔接,推行“方便进出,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加强电子账册管理,推动试验区内货物在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和跨关区便捷流转。试验区内企业原则上不受地域限制,可到区外再投资或开展业务,如有专项规定要求办理相关手续,仍应按照专项规定办理。推进企业运营信息与监管系统对接。通过风险监控、第三方管理、保证金要求等方式实行有效监管,充分发挥上海市诚信体系建设的作用,加快形成企业商务诚信管理和经营活动专属管辖制度。
3.进一步强化监管协作。以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市场公平竞争为原则,加强各有关部门与上海市政府的协同,提高维护经济社会安全的服务保障能力。试验区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严格实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加强海关、质检、工商、税务、外汇等管理部门的协作。加快完善一体化监管方式,推进组建统一高效的口岸监管机构。探索试验区统一电子围网管理,建立风险可控的海关监管机制。
(二)探索与试验区相配套的税收政策。
4.实施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注册在试验区内的企业或个人股东,因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而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缴纳所得税。对试验区内企业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奖励,实行已在中关村等地区试点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纳税政策。
5.实施促进贸易的税收政策。将试验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或金融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对试验区内注册的国内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司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并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相关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对设在试验区内的企业生产、加工并经“二线”销往内地的货物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根据企业申请,试行对该内销货物按其对应进口料件或按实际报验状态征收关税的政策。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对试验区内生产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予以免税,但生活性服务业等企业进口的货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予免税的货物除外。完善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适时研究扩大启运地、承运企业和运输工具等试点范围。此外,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
三、扎实做好组织实施国务院统筹领导和协调试验区推进工作。上海市要精心组织实施,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根据《方案》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先行先试任务,按照“成熟的可先做,再逐步完善”的要求,形成可操作的具体计划,抓紧推进实施,并在推进过程中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报告。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做好协调配合、指导评估等工作,共同推进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把试验区建设好、管理好。

G. 上海自贸区有哪些优惠政策

1、首先给各位网民介绍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内验区,到目前容为止已经有很高知名度和各项成熟的配套服务,上海自贸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陆家嘴金融贸易试验区、张江自贸区试验区、金桥自贸区等7个区域,每个自贸区争对各行业企业的优惠政策也大不相同,外高桥争对进出口贸易行业,张江争对高新科技技术行业,陆家嘴针对金融服务行业,其他也各有不同。
2、自贸区优惠政策详解:
A、出口退税、进口保税、转口免税;
B、金融贷款利率低;
C、企业退税、返税快,并且比例高;
D、品牌知名度大,有利于企业品牌推广;
E、银行账户兑外币自动结汇;
F、外资企业政策优先使用,门槛低,外资股东要求少

H. 上海自贸区对金融业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最好有数据说明

上海自由贸易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一线是指国境线,二线是指国内市场分界线,也就是自由贸易区的空间分界线。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但是,这片土地正被寄予厚望,或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方案要点及扩大开放措施
自贸区,是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金融创新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
在试验区内实现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
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
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深化外债管理方式改革,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
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促进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或全球性资金管理中心。
建立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
金融开放
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
,支持在试验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允许金融市场在试验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
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
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
支持股权托管交易机构在试验区内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支持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
,培育发展再保险市场。
行业开放措施
银行
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在条件具备时,适时在试验区内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
在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允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
专业健康医疗保险
试点设立外资专 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
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
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上海自贸区金融业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
1.限制投资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货币经纪公司
2.限制投资保险公司(含集团公司,寿险公司外方投资比例不超过50%),保险中介机构(含保险经纪、代理、公估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3.限制投资证券公司(外方参股比例不超过49%,初设时业务范围限于股票(包括人民币普通股、外资股)和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承销与保荐、外资股的经纪、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的经纪和自营,持续经营2年以上符合相关条件的,可申请扩大业务范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外方参股比例不超过49%);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仅限港、澳证券公司,参股比例不超过49%);期货公司(仅限港、澳服务提供者,参股比例不超过49%)
4.投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须符合相关规定
5.投资融资租赁公司的外国投资者总资产不得低于500万美元;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美元,高级管理人员应具有相应专业资质和不少于3年从业经验专家解读金融政策要点
政策要点: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先试先行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吴晓灵:不同意自贸区利率完全放开
在设定的自贸区范围里,想构筑资金的藩篱是不可能的。除非割断区内与上海市所有资金往来,才能防止政策洼地效应。外界对于自贸区的期待不要过多地放在金融领域[详细]
政策要点: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芮萌:可能导致利率套利和制度套利现象
若在自贸区实现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自由兑换,由于区内外政策不同,可能导致利率套利和制度套利现象。比如,一些国际热钱争相进入,为权力寻租提供热土。[详细]
政策要点:试点人民币跨境流动政策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宣宇: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
总体方案提出的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的具体举措,促进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或全球性资金管理中心,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详细]
政策要点:对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
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支持在试验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王剑辉:巩固上海金融中心地位
政策对金融行业建设还是有突出支持,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可以看出,入跨国公司总部设立于自贸区,这样能形成一个资金管理中心[详细]
政策解读: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
势在必行?
自贸区的设立一方面是为了使国内外贸易更加便利化,降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摩擦成本,另一方面是将金融改革的攻坚环节放在自贸区进行试点,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节奏。而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兑换和更进一步的人民币国际化,恰恰是这两个问题的重要交叉点,因此推进资本项下的可兑换势在必行。
影响一:提速全国范围内人民币自由兑换
上海自贸区一旦试水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跨境资本流动,不仅可以让企业直接以投资为目的,自由兑换人民币,方便资本跨境投融资,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样一个开头,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将变得势不可挡,加速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整体进程。
影响二:或引人民币回流房地产 存资本撤出风险
有观点认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放开将吸引大量境外人民币回流至房地产市场,由此将带动房价上涨。而若一旦
资本大规模撤出中国,必然带来人民币资产价格的下跌,股市、债市、汇市和房市都将承受巨大下跌压力。
影响三:提升上海在离岸金融中心与亚太金融中心上的竞争力
随着自贸区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试点、资本项下的可兑换试行,将推动上海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进而提升上海与香港在离岸金融中心和亚太金融中心上的竞争力。政策解读:利率市场化
先行以提供经验?
近年来,中国利率、汇率的市场化速度明显加快。但是,中国要实现完全的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仍然存在很大的风险。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可为未来中国金融全面开放和市场化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条件:自贸区内高度开放 利率可以放开
支持自贸区放开利率管制的观点认为,境内存款利率的上限尚未放开,因为各方面条件还不是很成熟,但自贸区内可以完全放开,因为这个区域本身就是高度开放的,参与的机构包括中资、外资等等各式各样的都有,其功能最主要就是能够跟国际市场连通,若存款利率上限自由化,不能完全自由浮动,则有可能会带来许多问题,包括套利交易等。
问题:需防资金空转 监管难题待解
市场化的难点在于后期监管,区内利率市场化后如何监管支行和总行之间的资金流动就是一个难点。自贸区放开利率后,会吸引大量资金流向自贸区。过多资金流向自贸区,如监管不到位,会延续目前金融业的一个恶习:资金在金融业内空转,在制度套利上出现很多问题。政策解读:金融机构相关政策
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
对外资银行带来巨大利好
不仅简化了原先冗长的设立子公司审批程序,并且允许外资银行提供金融交易清算服务,也有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上海的一大竞争优势。对于已在国内本地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整体是一个利好消息。合理的预期是有些在境内不能做的业务可以在区内做,因此不是业务的替代关系,而是可发展新的业务范围。而在产品方面,自贸区肯定会借鉴国际上比较流行、比较有效的,而且比较容易监管的那些产品。这些产品外资银行更有经验。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可能更有机会。
推动中资银行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推进中资银行创新与综合经营 推动上海成为离岸金融中心
银行获取离岸金融资格,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可试点各类跨境人民币资本项下业务,有利于银行形成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带动整体国际业务和客户"走出去"服务的提升;同时自贸区银行分支机构将和境外银行享有同等待遇,为银行加大业务的创新和试点力度,试点综合经营提供了难得的"练兵场"。随着境内外资金流动渠道的进一步打开,在岸离岸业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客户的选择余地将更为丰富,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也有了更大的组合空间。
允许保险业向外资开放
冲击国内保险业格局
如果自贸区允许外资保险直接进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外保险产品有可能会直接面向境内居民,这一方面能为境内居民提供多样的选择,另一方面将对境内险企格局带来冲击。相对而言,境外保险无论是保费还是服务都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去香港买保险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一旦保险业向外资开放,产品将成为外资险企的"撒手锏",并以此影响境内险企格局。

I. (18分)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9月29日正式挂牌。材料一经过30多


(1)①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为我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表明我国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③有利于“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④有利于完善我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有利于增强我国第三产业实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0分)
(2)①人大作为我国权力机关要科学立法,制定和健全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试验区管理的法律、法规。
②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为试验区经济发展管理与服务的能力;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要科学民主决策,提高决策水平;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打造阳光政府。(8分)

与上海自贸区设立外商金融机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支付宝卡通宝贷款 浏览:298
合金投资股票历史行情 浏览:971
道琼斯基金指数180003 浏览:13
诺安成长混合320007基金 浏览:779
国内定价权期货 浏览:70
北京借贷款 浏览:891
新光重组价格 浏览:765
关于基金理财的结束语 浏览:160
2019年期货礼拜休市时间 浏览:902
古风股票 浏览:424
理财师解绑 浏览:522
山西中诚信托 浏览:996
理财通撸法 浏览:417
新兴理财方式 浏览:899
股票型基金最后净值怎么确定 浏览:371
同花顺股票基金是同一APP吗 浏览:199
请查询000173基金净值 浏览:602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 浏览:6
有关钼的股票 浏览:278
股票投资基础 浏览:929
© Arrange www.cfhszx.com 2012-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