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聚焦八大亮点
中房网讯 2月18日,市场期盼已久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是中国经济在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根据《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其中,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将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会同粤港澳三地和有关部门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实做好各项任务,推动规划蓝图中的各项美好愿景落到实处,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增进粤港澳三地民生福祉,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
【四大核心城市定位出炉】
《纲要》最重要的看点之一,就是对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分工协作进行“顶层设计”。
根据《纲要》文件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简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规划极大地尊重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差异化分工定位。
统计《纲要》全文发现:从提及频率来看,四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可见一斑:其中,香港被提及102次,澳门90次,广州41次,深圳39次。与此同时,珠海也被委以重任,共被提及20次。此外,佛山被提及9次,惠州6次,东莞8次,中山9次,江门7次,肇庆5次。
从这一数据也可看出,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龙头”地位毋庸置疑。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湾区内的大小城市,都将在这份“总纲”指导下,展开金融开放、交通规划、产业布局等工作。那么,11座城市将如何担当重任,又将如何改变大湾区城市格局?
四大中心城市《纲要》提出,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香港: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四大中心城市中,香港排在首位: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香港责任重大。香港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但短板也很明显,即成果商业化能力不足。为此,《纲要》提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香港金融服务功能,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参与大湾区创新型科技企业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进入香港上市集资平台,将香港发展成为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中心。此外,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将支持香港开发更多离岸人民币、大宗商品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
澳门: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紧随香港之后,澳门在《纲要》中也屡屡被点名,达90次之多。
澳门虽然经济高度发达,但由于体量过小,经济总量并不突出。而且,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旅游业和博彩业。以2017年数据为例,澳门GDP为3102亿元人民币,其中博彩业就占据半壁江山,达到49.1%。
为此,《纲要》对澳门也提出了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定位:
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在产业布局方面,支持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支持澳门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建设成为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研究探索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
广州: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作为广东省省会,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地位自然不容小觑。
根据《纲要》,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在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方面,《纲要》重点提及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及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其中广州独占两席。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纲要》透露,将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而在上月公布的《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也有“规划研究广州第二机场”的表述。
此外,《纲要》还提出,支持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提升国际化水平。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深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深圳要扮演的角色是: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纲要》提到,不但要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还支持依托深圳国家基因库发起设立“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
此外,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充分发挥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功能,合作构建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在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上,支持深圳引进世界高端创意设计资源,大力发展时尚文化产业。
重要节点城市,《纲要》还提到,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强化与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带动周边特色城镇发展,共同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
珠海:配合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港珠澳大桥开通后,珠海成为唯一与香港、澳门陆桥连通的城市。根据《纲要》,珠海还将增强机场功能,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此外,还将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稳步发展跨境直升机服务,建设深圳、珠海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与澳门隔江相望的珠海横琴岛,占尽地利。《纲要》将“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作为单独一章列出,其中重点提及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大重大平台开发建设。例如,将配合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高水平建设珠海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统筹研究旅客往来横琴和澳门的便利措施,允许澳门旅游从业人员到横琴提供相关服务。
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
佛山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为优化产业布局,《纲要》提出,要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水平,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并支持佛山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珠三角九市需要发挥各自优势,与港澳共建各类合作园区,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比如,《纲要》支持佛山南海推动粤港澳高端服务合作,搭建粤港澳市场互联、人才信息技术等经济要素互通的桥梁。
佛山与广州共同构成“广佛都市圈”。在空间布局方面,要发挥广州-佛山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惠州:探索开通海上旅游航线
《纲要》提出,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惠州作为为广东海洋大市之一,西邻大鹏湾,西南邻香港,东与红海湾相接,南连广阔的南海。此次《纲要》提及,将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此外,还将高水平打造惠州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
东莞也是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城市,《纲要》提到,要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并提出,支持东莞等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方面,东莞要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特色合作平台,具体而言,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
中山:深度挖掘孙中山文化资源
《纲要》提到,要发挥大湾区中西文化长期交汇共存等综合优势,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具体到中山,作为孙中山的故乡,文件中提到将支持其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珠海、江门、中山同处珠江西岸,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其他广东城市相比,与澳门地理位置最接近。《纲要》提到,将推进澳门和中山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度合作,拓展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空间。
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江门是著名的侨乡,此次《纲要》中提及,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纲要》还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拓展在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海洋经济、职业教育、生命健康等领域合作。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肇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纲要》透露,粤港澳大湾区将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具体到肇庆,《纲要》提出,将适时开展广州经茂名、湛江至海安铁路和柳州至肇庆铁路等区域性通道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广州至清远铁路进一步延伸的可行性。
同时,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合作,高水平打造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八大亮点】
那么,纲要有哪些要点值得关注?大湾区内的城市、产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会?资本市场将如何与之共舞?我们来看一看其中的亮点。
亮点一:科技创新成重中之重
粤港澳大湾区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纲要》提到要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提出依托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
亮点二: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
《纲要》提出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成智慧城市群和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全面布局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和支撑系统的IPv6升级改造。此外,推动降低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并积极开展取消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的可行性研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亮点三: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对于金融业的发展,《纲要》中也有诸多亮点。
《纲要》提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其中,要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支持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提升国际化水平。
支持深圳依规发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支持澳门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建设成为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
《纲要》提出逐步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大湾区内的银行机构可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跨境人民币拆借、人民币即远期外汇交易业务以及与人民币相关衍生品业务、理财产品交叉代理销售业务。大湾区内的企业可按规定跨境发行人民币债券。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渠道。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
亮点四:推进投资便利化
《纲要》提出,不断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此外,深化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对港澳服务业开放措施,鼓励粤港澳共建专业服务机构,促进会计审计、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管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建筑及相关工程等专业服务发展。支持大湾区企业使用香港的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
此外,《纲要》还提出推进投资便利化,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CEPA系列协议,推动对港澳在金融、教育、法律及争议解决、航运、物流、铁路运输、电信、中医药、建筑及相关工程等领域实施特别开放措施,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在广东为港澳投资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更好落实CEPA框架下对港澳开放措施。
亮点五: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纲要》提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3D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此外,《纲要》提出探索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推进马匹运动及相关产业发展。
亮点六: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纲要》提出研究赋予在珠三角九市工作生活并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此外,鼓励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担任内地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研究推进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报考内地公务员工作。
亮点七:共建合作发展平台
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的开发建设一直备受关注。《纲要》提出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拓展离岸账户功能,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积极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效路径。《纲要》提出,研究进一步扩展前海发展空间。
《纲要》提出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将广州南沙打造为华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支持横琴与澳门联手打造中拉经贸合作平台。
《纲要》还提到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推进澳门和中山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度合作;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支持佛山南海推动粤港澳高端服务合作。
亮点八:创新绿色发展
《纲要》提出推动大湾区开展绿色低碳发展评价,力争碳排放早日达峰,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广碳普惠制试点经验,推动粤港澳碳标签互认机制研究与应用示范。此外,《纲要》还提出加快推进珠三角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统筹推进新建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扩大已建LNG接收站储转能力。
【526家上市公司扎堆粤港澳大湾区】
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同时也是中国A股上市公司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在中国资本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18日,A股共有上市公司3586家,其中注册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的上市公司共有526家,占广东省A股上市公司的89.6%,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14.67%。
从各城市情况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分化明显。深圳拥有的A股上市公司最多,达285家;其次为广州,共有A股上市公司98家;佛山、珠海、东莞分别有36家、28家、27家;中山、江门、惠州、肇庆共有A股上市公司52家。
在市值方面,截至2019年2月18日,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9.88万亿元,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18.96万亿元,两市市值合计48.84万亿元。而粤港澳大湾区526家上市公司同期市值约9.18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8.79%。
近年来,A股新增上市公司中,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是重要组成部分。以2017年为例,全年共有438家公司登陆A股,其中89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占比达20%;2018年,A股共新增105家上市公司,其中18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占比17%。
在A股之外,湾区另一重要城市香港在世界金融市场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2018年,港股市场在全球IPO总数及募资金额均拔得头筹,吸引了大批优质企业赴港上市。
头部公司优势明显
粤港澳大湾区的上市公司不仅数量众多,质量也同样不俗。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A股上市公司数量占总数的14.67%,但市值占比却达到了18.79%,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规模,高于A股公司的平均市值水平。
市场化程度高、知名企业多、头部企业多,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显著特点。目前的A股上市公司中,上至高精尖的领先科技行业,下至关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行业,均少不了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的身影。
以2019年2月18日的收盘数据为参考,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公司共有74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公司就有18家,占比达24.3%。
除去A股上市公司,粤港澳大湾区还有不少在其他资本市场上市的知名公司。大量优秀企业的存在,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动力,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高新技术企业比重高
在世界上,湾区都是创新发展的高地。
2018年10月13日,广东省科技研究机构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创新能力对比研究》显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7.6万件,超过同期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湾区发明专利申请量,数量优势明显。
从A股情况来看,粤港澳大湾区526家A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机械设备、通信等五大行业。五大行业的上市公司合计达241家,约占粤港澳大湾区A股公司的46%。其中占比最多的是电子行业,共有92家公司,占比达17.5%,这其中半导体、光电子、LED等高科技企业又占了大多数。
由于地缘及市场特点等因素,粤港澳大湾区526家A股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在深交所上市。相关数据显示,在深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比深市整体的平均水平高出50%。
在深市上市企业中有70%是高新技术企业、40%属于战略新兴产业企业,而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在深市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80%,战略新兴产业企业达50%,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除了拥有大量高新技术企业之外,粤港澳大湾区还存在大量传统制造业企业。据统计,粤港澳大湾区526家上市公司,在证监会行业分类中属于制造业的企业达341家,占比约65%。发达的制造业体系,健全的产业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新华社、证券时报、每日经济新闻、经济参考报,中房网综合整理
2. 什么是国际金融中心
1、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是指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和相关服务产业,全面集中版地开展国际资权本借贷、债券发行、外汇交易、保险等金融服务业的城市或地区。
2、金融市场齐全、服务业高度密集、对周边地区甚至全球具有辐射影响力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征。
3、
根据2010年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所设立的环球金融中心指数来看,
前十名排名为:第一伦敦(775分),
第二纽约(769分),
第三中国香港(759分),
第四新加坡(722分),
第五上海(694分),
第六东京(694分),
第七芝加哥(673分),
第八苏黎世(665分),
第九日内瓦(659分),
第十悉尼(658分)。
其中,伦敦、纽约、深圳和香港两地合作、新加坡、上海和东京为国际金融中心地区。
3.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是干什么的
国际金融中心来现在是香港的新自地标,是香港最高的建筑,就算是在高楼林立的中环,也是一枝独秀。这座高420米、亦是全世界高度排名第三的摩天大厦,占据黄金地点,加上建筑外形出众,势必成为世界享誉的顶级写字楼。
国际金融中心是时尚青年的最爱,底下几层是为商场所用,世界各种名牌服装、化妆品,都已进驻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还是机场快线的上盖物业,在香港机场乘机的游人,可以先在机场快线办理登机手续,然后悠悠然逛逛商场,时间差不多时直接乘坐机场快线到机场去,马上登机,很是方便。
4. 香港在结束一国两制后能否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你这个问题本身就有异议,是香港脱离一国两制还是香港和大陆一起社会主义。
5.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
项目由地下4层、地上103层的主塔楼和两栋28层的附楼组成,集超甲级写字楼、国际顶级豪华品牌酒店、酒店服务式公寓、高档购物商场和国际会议中心等功能于一体。
主塔1-66层将建成符合国际领先标准的超甲级写字楼,提供豪华、高效、安全、舒适、环保的办公环境。首层挑空13.5米的写字楼大堂,超3米楼层净高实现开阔优化的空间格局及设计。高速大容量的特色双轿厢穿梭电梯及高端品牌高速电梯组合,环保的双银LOW-E中空玻璃幕墙、领先光纤网络,智能化管理系统,三回路供电,双冷源供冷,充足的鲜风量,将确立国际化办公的新标准。创新巨型斜交网格支撑体系和筒中筒结构体系,可确保建筑的安全。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包括超甲级写字楼、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式服务公寓、超豪华五星级酒店、高档商场、高级餐厅、地下停车库等。裙楼近5.3万平方米的商业部分引进了广州友谊百货。香港兰桂坊集团领衔运营珠江新城核心区中央广场及地下空间项目。这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下空间立体开发项目之一,打造成集百货零售、文体休闲、餐饮等商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级、园林式和景区式购物中心。 防风抗震能力——可抗八级地震、百年一遇大风。独特创新的筒中筒结构体系,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和优异的抗震性能,遭遇撞击和爆炸等突发事件,只会局部破坏,不致引起连锁反应而倒塌,结构整体安全度高。
超高层建筑受到地震、大风的影响远甚于普通建筑。而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平面类似三角形的体形不仅本身能明显减少侧移,并且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外筒抗侧抗扭刚度好,加上整个筒中筒的结构也使得建筑物自重轻,单位面积的重度比一般混凝土结构减少了近30%,从而地震反应减弱。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表明,即使在八级罕遇地震(广州抗震设防烈度为七级)作用下,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仍然屹立不倒,并且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分别进行的微粒混凝土模型、有机玻璃模型振动台试验表明,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可抵御八度罕遇地震(广州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同时,美国CPP公司和汕头大学分别进行的风洞试验结果都显示,在百年一遇的大风作用下,位于塔楼内的人都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抵御突发事件能力——钢+混凝土保证结构稳定性。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遇到一个局部的火灾或者爆炸事件,只会局部被破坏,而不会发生连续倒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也离不开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原来,钢本身难耐高温,但是外筒在钢管中注入了混凝土,混凝土本身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加上钢管对混凝土有约束性,所以,钢管混凝土的外筒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防火性能,而内筒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良好的防火性能。更为重要的是,斜交网格结构遇到突发事件的冲击只会从钢管混凝土斜交的节点处断裂,从而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
而钢管混凝土相交的节点成为斜交网格结构的重点和难点。在两根同样受力的钢管混凝土柱相交时,为了外形优美,相交的节点截面积只能相当于一根钢管混凝土柱的截面积,却要承受两根钢管混凝土柱所能承受的强度,而且每个节点处高约10米,如果不够坚固,将功亏一篑。为此,在华南理工大学承担的节点试验研究中,设计人员们创新性地对节点采取了特殊的构造,不仅采用更高标号混凝土,而且增加了钢管壁厚度。 智能集成度相当高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包括了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公共应急广播系统、一卡通系统、停车场管理及车行导向系统、设备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信息系统、会议系统、通信网络、可视对讲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等19个智能系统和各弱电子系统的集成等。除了安全上智能系统给予的保障,它还能带给人们诸多便利。比如人们今后进入拥有1700多个车位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停车场时将会看到清晰的停车指引,停车区位指引字幕将一路指引司机将车停放到指定区域,并且地下空间空气监测系统可检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实时更新空气。
其电梯系统局部采用的是双层穿梭电梯,即电梯有两个轿厢,可同时停靠于两层,提高了运行效率。理想状态下1分钟30秒就可从底层到达顶层。电梯的转换层特别方便。在底层乘坐处有清晰的标识说明,先乘坐到相应的转换层,然后再进行换乘。在各楼层上班人员在不同的转换层得到有效的疏散,节约了大家的上下班时间。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配备有完善的消防报警设施,包括先进的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分布光纤感温报警系统、智能应急疏散指示系统、智能应急广播系统。这个国内领先的火灾报警系统,不仅可以光纤感温,电气主干电缆的运行温度还可对电气设备进行漏电火灾报警。光纤测温以往只用于电厂等工厂,此次考虑到高层建筑火灾多是电气线路和设备引起,所以安装了这一系统。
烟气控制通过计算机模拟重点部位火灾发生后烟气产生的速率及楼层空间2米以上烟气能见度,合理确定排烟口的分布,延长可利用疏散时间;使用低烟无卤材料的电气线材外套,减少火灾发生时有害烟气的产生。在自救系统中还引入了具有早期预警语音疏散功能的应急广播系统。
同时,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一旦遇到火灾等突发事件,还有两项在国内超高层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硬件设施将发挥重要作用。一是位于楼顶的停机坪,人员可快速疏散;一是所需的全部600吨消防用水(相当于60辆10吨消防车储水量)都置于楼顶,水系统基本覆盖为常高压系统,需要使用时只需用重力流灭火即可,这确保了供电供水中断时也可及时有水灭火。 专属租赁方案:资深商务专员提供一对一服务,为客户制定专属的租赁方案;
一体化持续服务:全方位跟进客户需求,客户入场后专人跟进装修、续约等相关事宜。 花艺:精致的主题花艺布置,视觉、嗅觉双重享受;
香薰:精心的香气调配,清新怡人,精神倍增;
音乐:精心选取大堂音乐曲目,定期更换,舒雅听觉享受; 节日装饰:为客户打造新鲜、赏心悦目的感觉。
节日祝福:为客户送上电子贺卡,春节开年礼盒等;
开业大吉:分享租户扩展业务的愉悦,建立有效的租户关系管理。
6. 国际金融中心的排名
根据英国Z/Yen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2014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香港稳居第三,继续力压新加坡、东京、首尔,蝉联亚洲首位。而内地一线城市深圳和上海也位列前20名。香港得分为761分,较去年9月略高2分。2013年,香港首次超越东京,成为全球综合竞争力前3位的国际金融中心。深圳今年进步显著,首度打入前20位,较9月大升37分,排名由第27位跃至18位,以2分优势超越排名第20的上海。因自贸区概念备受关注的上海,排名从9月的第16,降至第24,较2011年3月的第5更大幅倒退。据英国媒体报道,由于所得评分的降幅是上榜的前50座金融中心城市中最大的,伦敦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被纽约超过。英国Z/Yen咨询公司每年会进行两次调查,在此次公布的调查结果中,排名前四的城市仍然包括纽约、伦敦、香港和新加坡。自2007年建立排名以来,伦敦一直以微弱的优势领先于纽约,而两座亚洲金融中心城市也在逐渐缩小差距。该报告指出,伦敦评分下滑的幅度,为前50个金融中心当中最大(下滑10分),可能受到多项因素影响,包括欧洲的不明朗因素、伦敦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下降,及外界认为伦敦市场受到操控。报告又指,纽约虽击败伦敦,但以1000分总分计算,两者仅差2分,差距其实不大。他认为,香港及新加坡等亚洲金融中心继续发展,纽约及伦敦的领导地位很容易被动摇。伦敦、纽约、香港和新加坡长期位列该榜前四位,但与苏黎世、东京和首尔等“追赶集团”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据悉,这是英国Z/Yen咨询公司自2007年启动以来进行的第15次调查,共询问了3246名受访者。调查结果除了考虑受访者对各金融中心不断变化的竞争力的评价外,还要结合基础设施、人才队伍规模和国际市场准入度等客观因素的排名情况。排名城市 得分01纽约786分02伦敦784分03香港761分04新加坡751分05苏黎世730分06东京722分07首尔718分08波士顿715分09上海713分10三藩市711分
“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4)”11月6日在上海发布,全球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十大国际金融中心新座次出炉:老牌国际金融中心纽约和伦敦牢牢占据两强席位,上海比2013年上升一位与香港并列第五,而北京成长发展速度加快,五年来首次进入前10队列,位居第九位。
■ 第一纽约
■ 第二伦敦
■ 第三东京
■ 第四新加坡
■ 第五香港上海
■ 第七巴黎
■ 第八法兰克福
■第九三藩市
■ 第十芝加哥
国际金融中心位次变动呈现规律明显,欧洲地区金融中心位次仍处于小幅下滑态势,亚太及北美金融中心位次均有所提升。金砖国家方面,除莫斯科以外,其他国家金融中心均处在稳健或上升通道中。报告认为,综合对比过去四年排名情况,排名前10位城市发生一定微调,但在全部45个样本城市排名中依然最为稳定,个别年份相互之间位次有变动。2014年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排名较为稳定的城市增加较多,位次稳定与较为稳定的金融中心为35个,占样本城市总数的77.78%,高于2013年17.78个百分点。异常波动与波动性较大的金融中心有所减少。
美国纽约
纽约(New York),是纽约都会区的核心,也是美国最大城市。纽约是一座世界级城市,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经济、金融、媒体、政治、教育、娱乐与时尚界。纽约在商业和金融的方面发挥巨大的全球影响力。纽约的金融区,以曼哈顿下城的华尔街为龙头,被称为世界的金融中心。纽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二大证交所,它曾是最大的交易所,直到1996年它的交易量被纳斯达克超过。纽约时报广场位于百老汇剧院区枢纽,被称作“世界的十字路口”,亦是世界娱乐产业的中心之一。纽约是世界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另外两个为伦敦和东京)。据财经日报辛科迪亚斯统计,截至2008年底,纽约控制着全球40%的财政资金,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纽约证券交易所拥有全球最大上市公司总市值,全球市值为15万亿美元。有超过2800家公司在此上市。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报告,截止到2013年底,纽约市的所有财产总值为879万亿美元。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3家企业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是世界上最大的CBD及摩天大楼集中地,曼哈顿下城是全美第三大的CBD(仅次于芝加哥)。由于在2013年日元兑美元单边大幅度贬值20%等因素,2013年纽约GDP超越东京,现位居世界第一。人均GDP13.88万美元,居世界城市第一名。2010年大纽约都会区GDP为27544亿美元。在2013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位居世界第一。
英国伦敦
伦敦(London),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首都,欧洲最大的城市。与美国纽约并列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伦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中心。伦敦是和纽约齐名的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是伦敦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从业人员约325,000 (2007年)。伦敦城(City of London)或称为“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是伦敦的最大的金融中心,分布有许多的银行、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大约有一半以上的英国百强公司和100多个欧洲500强企业均在伦敦设有总部。伦敦拥有全球最大的OTC金融衍生品市场,占据全球交易份额49%,日均交易量2.72万亿美元。全球大约41%的货币业务在伦敦交易。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证券交易中心之一。伦敦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他每年的外汇成交总额可以达到三万亿英镑,全球大约41%的货币业务在伦敦交易。伦敦城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欧洲美元市场,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收入成交额有时一天可达500多亿美元,占全世界欧洲美元成交额的1/3以上。伦敦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保险中心,共有保险公司800多家,其中170多家是外国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在伦敦保险业中,历史悠久,资金雄厚,信誉最高的是劳埃德保险行
日本东京
东京(Tokyo),位于日本本州岛东部,是日本首都及最大城市,亚洲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为亚洲最重要的世界级城市。东京经济高度发达,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并称为世界四大国际大都市。东京也是世界5大金融中心之一。东京还拥有全球最复杂、最密集且运输流量最高的铁道运输系统和通勤车站群,其中东京的地铁系统每日平均客运量达1080万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铁第一位。东京也是日本的经济中心。日本的主要公司都集中在这里。它们大多分布在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等地。东京同它南面的横滨和东面的千叶地区共同构成了闻名日本的京滨叶工业区。主要工业有钢铁、造船、机器制造、化工、电子、皮革、电机、纤维、石油、出版印刷和精密仪器等。东京金融业和商业发达,对内对外商务活动频繁。素有“东京心脏”之称的银座,是当地最繁华的商业区。
新加坡
新加坡(Singapore),全称新加坡共和国,旧称为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并以新柔长堤与第二通道等桥梁相连与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是继纽约、伦敦、东京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2]。工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拥有裕廊工业区,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新加坡在绿化和保洁方面的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中国香港
香港(Hong Kong),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际大都市。1840年之前的香港还是一个小渔村。1842至1997年间,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二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是一个奉行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其经济的重点在于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美国传统基金会1995年起、以及加拿大费沙尔学会1996年起发表的自由经济体系报告,一直将香港评定为全球第一位。香港的外汇市场发展完善,买卖活跃,在全球外汇市场中占不可或缺的地位。由于香港与海外其他外汇市场均有联系,因此香港可全日24小时与世界各地进行外汇买卖。根据国际结算银行在2004年进行的每三年一度全球调查,香港外汇市场的成交额在世界排行第六位。
中国上海
上海(Shanghai),简称“沪”。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拥有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实力,人口规模,GDP总量均居中国城市之首。截至2014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已突破2500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上海正致力于在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东向东海,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共同构成“长三角经济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中国上海的主要金融中心区之一,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必须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设办事处,包括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
法国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法国最大城市,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巴黎是法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在政治、科技、文化、教育、时尚、艺术、娱乐、传媒等领域对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力。巴黎还同纽约、伦敦和东京一起被公认为世界四大都市之一。巴黎的纺织、电器、汽车、飞机等工业都非常发达,时装和化妆品工业更是举世闻名。巴黎设有许多世界性的大银行、大公司、大交易所,它们以巴黎为基地,积极开展国际性业务,构成了一个国际性营业网。巴黎也是国际活动的重要场
所,各种类型的国际会议在这里召开。今天的巴黎,不仅是西欧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一座旅游胜地,每天吸引无数来自各大洲的宾客与游人。
德国法兰克福
法兰克福(Frankfurt),正式全名为: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语:Frankfurt am Main),以便与位于德国东部的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德语:Frankfurt an der Oder)相区别。它是德国第五大城市,是德国乃至欧洲重要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位于德国西部的黑森州境内,处在莱茵河中部支流美因河的下游。法兰克福是德国乃至欧洲重要的工商业、金融服务业和交通中心,全城拥有超过324家银行,经营着德国85%的股票交易、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车展。法兰克福不仅是世界的一个金融中心,同时它又是一个具有800年历史传统的著名的博览会城市。每年要举办约15次大型国际博览会,如每年春夏两季举行的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两年一度的国际“卫生、取暖、空调”专业博览会;国际服装纺织品专业博览会;汽车展览会;图书展览会;烹饪技术展览会。每逢展览季节,法兰克福都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色,市区街道更显得生气勃勃。参加博览会的人数平均每年超过100万,博览会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及世界了解德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中国北京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全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同时也是中国陆空交通的总枢纽和最重要的国内国际交往中心。
全球只有极少数城市像北京一样长时间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不列颠网络全书》将北京形容为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ities,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八个世纪里,不论历史是否悠久,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故宫、天坛、颐和园、北海等等数不胜数的古迹也为这座城市添加了更绚烂的色彩。
今日的北京,更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世界五百强总部数量全球第一;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等商务区更是北京对外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象征。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等建筑也成为了北京的现代符号。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时尚的全新面貌,迎接每年超过1亿4700万的旅客。另外,北京已经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美国芝加哥
芝加哥(Chicago)是位于美国中西部,属于伊利诺伊州,东临密歇根湖,是美国仅次于纽约市和洛杉矶的国际化大都市,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为美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枢纽。芝加哥同时也是美国重要的金融、文化、制造业、期货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逐渐成为具有在世界重大影响力的都市之一芝加哥是美国GDP第3高的大都会区(仅次于纽约和洛杉矶),2010年GDP高达5320亿美元。同时该都市区也被评为美国发展最均衡的经济体。它被万事达卡全球贸易中心指数(MasterCard Worldwide Centers of Commerce Index)评为全球最重要的商业中心的第四名。此外,芝加哥都市区新增的企业数在2001年到2008年这七年有六年一直位居美国第一位。而且该市的科技创新力也名列美国第三。在2009年,该市被瑞银集团评为全球最富的城市的第九位。
(2)根据金融交易发生与否,可将国际金融中心划分为功能型和记账型两类。如果金融机构在当地金融市场为客户提供服务或从事实质性金融交易,并创造就业和收入机会,那么该地区就是功能型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东京、新加坡等;如果不发生实质性的业务活动,只是为发生在其他地区的金融交易提供合法的登记场所,则称其为记账型国际金融中心。
(3)根据地理空间的不同,可将国际金融中心划分为全球型和地区型两类。前者如纽约、伦敦、香港;后者如东京、法兰克福、巴黎。 (1)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枢纽,国际金融中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也给当地经济带来显著地收益。 国际金融中心之间表现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由于国际金融中心可以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益,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历来有之。历史上伦敦和纽约为了竞争主导全球的金融中心地位曾有“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之争,最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怀特计划”最终胜出,美元成为战后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货币,纽约也取代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头羊。
当然国际金融中心之间并不完全表现为竞争关系,共同的利益导向也会诱发相互合作的需要。由于各个金融中心的禀赋能力有限,在业务内容上可能各有侧重,辐射区域也有所差别,基于业务分工和区域分工的优势互补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性,在合作过程中提高各自的竞争力。例如在欧洲内部,尽管欧盟内部各个金融中心的竞争日趋激烈,但是各国并未就此忽视合作的重要性,而是通过协调金融税收制度、组建泛欧金融市场、开展金融业务交流等途径,加强相互间多层次的紧密合作,在各自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互有分工、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的基本格局。 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建立在多种资源条件的综合优势之上的,是在一系列供给和需求因素的推动下形成和巩固的。
根据历史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可将这些条件概括如下:
(1)强大繁荣的经济基础。
(2)安定和平的政治环境。
(3)高效健全的金融制度。
(4)分布集中的金融机构。
(5)鼓励扶持的政策取向。
(6)低廉合理的税费成本。
(7)完备齐全的基础设施。 1、自然演进的发展路径:经济贸易发展-金融服务需求-自发形成国内金融中心-自然演进为国际金融中心,典型代表为纽约、伦敦。
2、政府推动的发展路径:政府推动金融中心建设-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聚集-迅速成长为国际金融中心,典型代表为东京、新加坡。 香港(Hong Kong),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际大都市,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
香港地处中国华南,珠江口东侧,濒临南中国海。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包括大屿山及230余个大小岛屿)组成。北隔深圳河与广东深圳相接;西与澳门隔海相望,相距仅60公里左右。
1840年之前的香港还是一个小渔村。1842至1997年间,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也是国际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经济自由度指数位居世界首位。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工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拥有裕廊工业区,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新加坡在绿化和保洁方面的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的美称。[1]
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10个成员国之一,也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 成员经济体之一。
7.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他们的策略是什么
这种策略很难讲的,只能说随着资源发展慢慢的形成的这种地位
8.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
国际金融中心一期
国际金融中心一期 (国金一期),楼高210 米,属于办公室大厦,是国际金融中心首个完成的部分,完工于1998年,共地上38层,地下4层,楼面面积7万2850平方米,设有4层交易楼层,供大型金融机构租用,共有18部电梯,分为4个服务区域,估计每日约有5,000人在此工作。国际金融中心一期的主要租户包括香港交易所(12楼)、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5楼)、富昌金融集团(27楼部分及32楼)等。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楼高 88 层、高 420 米。总楼面面积达 20万平方米,耗用 112000 立方米混凝土、28000 吨结构用钢铁、18000 吨钢筋、11000 块共重 9000 吨玻璃幕墙而建。建筑期间每日同时有 2000 名工人在地盘工作,平圴每三天建成一层楼。现在建筑完成,88 层办公楼层共可容纳 15000 人。62 部升降机令大厦四通八达,乘升降机由地面往顶楼约需一分钟。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 (国金二期),楼高415.8 米,是香港第二高楼(第一为环球贸易广场,高490米),世界第六高楼,完工于2003年,一般说有地上88层,但事实上建筑结构(蓝图)有90层楼,地下6层,楼面面积18万5,805平方米,设有22层交易楼层,有多达62部电梯。其外型设计与国金一期相似,外墙均为玻璃幕墙,在顶层设计皇冠式和象牙形装饰,晚间由投射灯照射。香港金融管理局总部设于国金二期,是金管局于2001年4月以接近37亿港元向发展商购入,包括顶楼在内共1 4层办公室面积,曾被部分人士批评浪费公帑。金管局目前持有34万平方呎楼面,分别位于55至56楼、77至88楼,部分楼层出租予香港按揭证券公司及国际结算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的办公室位于88楼,并可使用私人专用电梯出入,以加强保安及隐私。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的主要租户包括野村集团、华平(Warburg Pincus)、瑞士UBS AG、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美国道富银行(State Street)、英国金融时报、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盈丰财资市场(CMC Markets)、中国建设银行(亚洲)(已迁出)、松日控股(港交所:283)及雷曼兄弟等,发展商之一的恒基兆业总部亦设于国金二期的72至76楼。
国际金融中心商场
国际金融中心商场(IFC Mall)共地上4层,占地80万平方呎。连接机场快线香港站大堂,并将国际金融中心其余三个部分连接一起。汇聚超过200间国际品牌商户,主要店铺包括Apple Store,连卡佛的新总店,c!ty'super超级市场,Papyrus礼品店等。商场亦设有包括利苑酒家等多家食肆。
商场设有电影院Palace IFC,属百老汇院线管理。Palace IFC设有5所电影院,共有544个座位,另设有咖啡店。
国际金融中心商场内部
酒吧及小型书店等设施,并为香港首个提供无线上网服务的电影院。除新片外,电影院亦会定期放映经典怀旧电影,吸引电影爱好人士。
香港四季酒店
香港四季酒店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酒店部分,亦是国际金融中心最后一期计划,由四季酒店集团管理,于2005年9月开幕。
四季汇
位于四季酒店旁的服务式套房酒店四季汇(Four Seasons Place),提供六星级酒店服务。
9. 港发行人民币国债一方面是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关怀和支持.是什么意思啊
1国债作为债券到了香港,在港交所买入卖出,港交所可挂牌的东西就多了,内就是货多了,货多了,容场子才能开大啊。2,人民币在国际上地位在逐渐加强,影响力加大了,港交所可发行人民币国债当然自身地位也提高了,3 港交所能得到央行的授权发行国债,证明大陆香港骨肉相连,香港出什么事中南海几个老几总不能不管吧,4国际上看到大陆这么支持香港,还怕啥。5当然也是共赢了,大陆得到钱才能发展呀。
10. 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国际离岸金融中心概述
发展的比较好的几个离岸金融中心是英属维尔京群岛(British Virgin Islands,BVI)、巴拿马、开曼群岛、百慕大等,我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也于1999年10月31日颁布了《离岸法案》,并于2000年中正式实施,希望能够充分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内地的生产基地和澳门的税务优惠政策,促进澳门的发展和大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融合。 国际离岸金融中心是指一,各国的金融机构只从事本币存贷款业务,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金融机构从事本币之外的其它外币的存贷款业务逐渐兴起,有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因此成为世界各国外币存贷款中心,这种专门从事外币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活动统称为离岸金融(offshore finance)。也就是说,任何国家、地区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币为交易 (或存贷)标的,以非本国居民为交易对象,其本地银行与外国银行所形成的银行体系,都可称为离岸金融中心。
国际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简称OFC),包括国际金融中心(IFC)、地区金融中心(RFC)和簿记中心(Paper company or Shellbranch)。
以欧洲美元市场为例,它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离岸金融中心,它是一种自由交易、不受管制之自由的国际金融市场。离岸金融业务是属于批发性银行业务,存贷款金额大,交易对象通常是银行及跨国公司,其业务通常为引进外来资金,再将资金贷给外国。个人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机构进行投资。